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七七卢沟桥事变:谨记历史开创未来

  “为了胜利,为了胜利……”看了纪录片《为了胜利》之后,在离开影剧院时,我喃喃自语。

  影片忠实地记载了这四大抗日重大事件: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的“七七事变”,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以及1945年日本投降事件。在血与火,泪与情,爱与恨的交织中,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讲述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记录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基本历程,展示了中华民族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抵抗日本侵略者艰苦卓绝的历程。

  61年前的8月,中国人为胜利狂喜,也为苦难悲泣。是否还记得那场战争?是否还了解那场辛酸的战争?历史过去了,而记忆还在……

  安静的剧场里,大家还沉浸在对历史的思考中,空气弥漫着压抑的情感,我心潮澎湃!抗战胜利是我国近代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举,既有些喜悦,又有些悲痛,有些气愤。喜在我国人民经过了十多年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胜利了;悲在为了这个胜利牺牲多少仁人志士,又有多少中华儿女为这一胜利献出了自己的热血与生命。七七事变中,一位位不屈的战士倒在充满血腥的泸沟桥上,石狮子仿佛也在为他们哭泣。南京大屠杀中,日本侵略者竟视中国人的生命为草芥,进行了一次次的杀人比赛,将手中的屠刀向无辜的中国人挥去……。几年之后,当我们举国欢庆,庆祝抗战胜利时,可现在的日本政府高官却供奉着战犯的神位,毫无歉意,可见他们依然猖狂。

  往事依稀,现实催人。澎湃的心在激昂中渐渐趋于冷静。而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又有多少呢?“抗日战争”对一些人来说,不过是一个词罢了,他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今天和平、安宁的生命是革命先辈抛头洒热血,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也许我们除了了解这一段屈辱的历史,了解这段艰苦的历程之外,更要紧的是要踩稳脚下的土地,以执着的干劲和高昂的斗志去开创新的胜利!

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卢沟桥的初中作文

  卢沟桥,初称“广利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

  卢沟桥在北京城西南二十余里的永定河上,地处人京要道。1937年7月7日,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就是在卢沟桥揭开序幕的。

  卢沟桥,全长二百六十六点五米,宽九点三米,由十一个石拱联成,每个石拱跨度自十六米到二十一点六米不等,是一座典型的联拱石桥。拱与拱之间有石砌的桥墩。桥墩北面像尖尖的箭头,南面钝方。昔日,永定河水滔滔不绝自北向南奔流,这样设计桥墩,很明显是为了起到分水的作用,减轻河水对桥身的威胁。

  卢沟桥的河上部分长二百一十三点一五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卢沟桥东西两端,各有一块石碑,东面的石碑上有乾隆的御笔“卢沟晓月”四字。卢沟晓月是著名的燕京八大胜景之一。

  卢沟桥的两侧,有石制的石栏石柱,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已经斑驳了。石柱的上面有许多石狮。由于这些石狮赚刻得惟妙惟肖,神态各异,大小混在一起,故有“卢沟桥上的狮子数不清”的说法。解放后,经北京市文物局的同志们编号清查,得出卢沟桥上的石狮总计四百八十五只的结论。这近五百只的石狮雌雄相间,雌的戏小狮,雄的弄绣球。在二百八十一只大狮子中,只有两三只是又戏小狮又弄绣球的。从石狮的选料、刀工及风化程度上,人们可以推断:现存的石狮不是同一时期的,它们历经了元、明、清三朝的增补,由此,足以显出历代封建王朝对卢沟桥的重视。

  在卢沟桥两端人桥口的两侧有石制华表四根。东面两个和东北角上的三只石狮,其石质和雕刻风格与桥栏杆的早期石狮相似,至少应为明代遗物;西面二华表的云版以极其豪放的三卷朵云组成,作风较之天安门、明十三陵的云版显得更古朴,很可能是金代原物。(初中作文)

  举世闻名的卢沟桥是华北地区一座最大的联拱石桥。它不仅是一座工程宏伟,石雕艺术极为精美的古代建筑,又是中国人民八年神圣抗战具有重大革命意义的纪念地。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卢沟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卢沟桥作文

  在北京市西南的丰台区永定河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桥梁——卢沟桥。

  卢沟桥也叫芦沟桥,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全长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最有特色的则是桥墩,外形像一个尖尖的船头,它的作用就在于当洪水来临时,可以抵抗水的冲击。桥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桥身的石雕护栏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头刻莲座,座下为荷叶墩,柱顶刻有的石狮。望柱上雕有数不胜数的石狮子。这些狮子有的仰望天空;有的抬头挺胸;有的母子相拥;有的面对着面,好像在交谈……所以民间才有歇后语:“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一说。

  卢沟桥始建于金朝,后在明清两朝曾几次修缮,清康熙年间由于永定河洪水无法使用,康熙命人重修,卢沟桥得以恢复其容姿,而在桥东头则立有乾隆题写的“卢沟晓月”碑。而卢沟晓月也成为了燕京八景之一。

  卢沟桥对于中国人民的特殊意义也是最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发生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

  。日本侵略者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而卢沟桥事变就成为了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同时也是中国八年抗日战争的起点。

  年7月7日夜,日军在距北平《现在称北京》十余公里的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谎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宛平县守军的拒绝后,就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枪开炮。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的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团长吉星文亲自奔赴前线指挥作战,战况惨烈……

  “七七事变”是着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从此,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万众一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英勇抗争,经过八年抗战,牺牲三千多万中华儿女,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现在的卢沟桥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历经腥风血雨的战争之后,终于安详的跨在永定河之上,诉说着当年的枪林弹雨,倾听着永定河的流水,仰望着一片和平的天空……

七七卢沟桥事变:勿望国耻,振我国威

  74年前的今天,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历史

  北平城外,卢沟桥畔,蜿蜒流淌的永定河沉淀了一个国家的血难,沉默不语的卢沟桥石狮目睹了一个民族的不屈的斗争

  国难,家难,人难

  今天,让我们再度打开久已尘封的历史,再次回到那69年前的今天

  鲜血染红山河,哀思祭奠恩仇

  是为了珍惜今天的幸福

  每一寸土地,都是前人和同胞的血肉;每一滴江水,都有中华民族的鲜血

  是为了奋勇明天的崛起

  为了历史不再重演,为了鲜血不再白白流淌,强大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勿望国耻,奋发图强,振我国威

历史上的卢沟桥作文

  “九一八”事变后,我国开始了一场卢沟桥事变。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深夜,早有预谋的日军全副武装,准备偷袭卢沟桥,不料被守军发现。诡计多端的日军公然挑衅,说有一个日军失踪,要到城内搜查。却遭到守军的严词拒绝。蛮横无理的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发起进攻,中国守军立即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伤亡较大,只好退守城内。

  第二天凌晨,日军又发起进攻,中国军队打得鬼子人仰马翻。日寇企图用大炮负隅顽抗,但也无计于事。在杀声中,日寇被杀得四散奔逃。

  当晚我军乘胜追击,要将日寇一网打尽。在大刀队员和援军的夹击下,日军在九日凌晨时,全部被歼灭。

  但日寇没有死心,卷土重来。事变第二天,一场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七七卢沟桥事变:勿忘历史,继往开来

  勿忘历史,不仅仅是提醒我们不要忘记我们祖辈我们的祖国所受的屈辱和凌虐,而更大的意义在于揭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毕竟世代的仇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发展才是硬道理,才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艰苦的八年抗战让积弱的中国承受了太多的苦难,也让中国赢得了近代中国反击列强的最伟大的一场胜利,中国由此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之路。

  然而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经济环境,让现代的中国所走的复兴之路无异于进行一场新的抗战

  南方冰灾、汶川地震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中国人的温情、团结和坚毅。

  中国,在坚定的走下去!

  相信任何的艰难困苦,任何的天灾****,都不会击垮中国人民。

  灾难,只会让我们更坚毅。

  牢记前辈们为国家的付出和牺牲,和对国家兴盛的期盼,各尽其力,建设强大的国家。

  未来属于我们!!!

那座桥――卢沟桥

  或许世俗的我,没有资格缅怀曾经那个年代。但是,我却在不经意间读懂了那座桥。或许,是一种幸运吧。

  北京,一座带有太多古典风韵却又不失现代气息的都市。心里总想去找一种东西,去代表北京,为北京的符号。可是来了这么久,转了这么多景点。总是觉得没有一个地方可以代表北京,毕竟北京太有魅力。而那些景点,在这里显得有些苍白。

  长城,雄伟气魄,但是站在长城上总觉得很凄冷,仿佛那些历史注定让人感觉寒冷,孟姜女无法忘怀。

  故宫,森严华贵,但是走在故宫里总觉得很空虚,仿佛那逝去的王朝依旧在诉说,恍如昨日。

  北京的符号,似乎成了可遇不可求的那种虚幻的梦。

  无意间路过卢沟桥,觉得自己应该去看看卢沟桥。那座沧桑了许久的桥。

  于是,带着几分所谓对历史的尊敬和一种或许虚伪的人文关怀去看那座残破的桥。桥,已经成了文物,不通车了,于是只能远远的下车,步行前进。当时天很阴,雾气比较重,远远看去卢沟桥感觉若隐若现。走在路上,觉得自己很虚伪,说什么去缅怀历史。可是自己看着日本的动画片,拿着日本的相机,听着日本的MP3,去缅怀一个关于民族问题的历史。猛地发现自己很虚伪,很世俗,想转身离去不再去看什么所谓的桥,所谓的历史。

  转身的一刻,觉得自己还是一个中国人,于是又有一种意念升腾,去了解民族历史的意念。于是继续前进,虽然前进中带着虚伪与浮华,可是那颗心似乎已经渐渐地开始沉淀。路不是很好走,磕磕绊绊,或许前些日子大雨的缘故吧。没有走多久,身上就有了不少的泥点,后来索性不再躲避那些水坑,一脚一脚走去。在不经意间地那一刻,就觉得自己不仅仅是自己,去的更不是一座简单的桥。脚步突然觉得很凝重,心猛地变得异常的平静。前方似乎不再是那座桥,是一种意念,一种无法言语的意念在吸引着我,等待着我。

  2

  终于走到卢沟桥,十几分钟的路程走得异常的坚定,心突然就不再浮华,也不再虚伪。桥,想去仔细的辨认,可是又突然觉得没有必要去看桥上的伤痕,来到这里就已经足够,足够了。桥上人不多,整座桥都异常的安静。桥上留下的沧桑,去辨认,去抚摸,去思索,去想像,去沉默。在桥上站了许久,渐渐的天空开始飘雨。雨落在桥上,落在我的身上,一种冰冰的感觉,从皮肤蔓延到全身。

  没有想离开的意思,觉得在这里站着很安静,很简单,很平凡,很踏实。我那起相机想去拍照,可是我没有拍,在我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我才发现我的相机是日本的相机。我停下了,我不想用日本的相机去拍卢沟桥,不想,仅此而已。不是我激进,我怕日本的东西惊醒了那休息了许久的卢沟桥。我怕卢沟桥再受到伤害,毕竟曾经的伤痕还在。

  在桥上站了多久,我记不清了。雨,一直都这样不大不小,潇潇的下着。就像专门为我的到访而下的一场潇雨。我站在桥上,突然有几分愧疚,认为自己来得时候太浅薄,带着一种世俗的心来看一座绝世的桥。不过还好,来到这里我不再世俗,至少站在桥上的那一刻不再世俗。

  远方的北京城在雨显得分外浪漫,一座桥曾经连同着这个城市,这里毕竟战火纷飞过,不过一切都成了历史。桥,如今的桥似乎已经与北京没有了关联。

  可是站在这座桥上,不经意间发现这不仅仅再是一座桥。北京的大气磅礴,北京的古典浪漫,北京的命运历史,北京的一切,包括北京人的一切。站在这桥上,似乎在渐渐的了解,渐渐的深入,渐渐的知晓。桥,似乎就是北京的文化,北京的内涵存在与这座桥中。

  卢沟桥前,没有去回忆历史,没有去缅怀先烈,没有去许下什么誓言。只是让自己站在那里,静静的站在那里,像那座桥一般静静。我不知道,离开那座桥之后,我是否依旧世俗,依旧肤浅。但是我知道,站在桥上那一刻,我不再世俗,我平凡、安静、简单地与这座桥靠在一起。卢沟桥前,简单的思绪,平凡的人,安静的世界,一切都不曾刻意提及历史北京的符号――卢沟桥

关于卢沟桥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位于广安门外丰台区,距离市中心约20公里的卢沟桥,建于1892年(金代),桥长266.5米,桥栏杆上有501只石狮子(也有人说502只),桥下11孔。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卢沟桥因跨越卢沟河(今永定河)而得名。卢沟桥位列中国三大古代名桥之首,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两座是河北的赵州桥和泉州的洛阳桥。

  我们现在看到的卢沟桥是由11拱的大石桥,全长266.5米,桥面宽度为9.3米,桥身用巨大的白石砌成。桥墩砌筑为船型,在这之前也是"斩龙剑"的分水尖,当时是用于抵御急流。卢沟桥的建筑装饰亦别具特色。桥栏为高达近一米半的的281根望柱与栏板连接而成,每根望柱顶端都刻有一个大狮,它的身上攀附有形象各异、或藏或露的小狮子,于是民间便有"卢沟桥的石狮数不清"的歇后语。根据考古工作队的勘察,已知共有大小石狮485只。

  卢沟晓月--也是燕京八景之一,始于金代的燕京八景之说,卢沟晓月便是其中一景。你们所看的那边是桥的东端有碑亭,石碑为清代乾隆皇帝所书,正面为"卢沟晓月",背面为卢沟桥诗。

  我们都知道“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当时盘踞于永定河西岸的日本侵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强行要过卢沟桥到宛平城搜查,遭到了国民党二十九路军的拒绝。于是日本侵略军就大举武装进攻桥东,中国守军二十九军官兵,在日军蛮横无理的挑衅和攻击下,忍无可忍,奋起抗击,打响了中华民族全面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逐渐演变后来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现在的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15公里处,是目前咱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刚前面介绍过了卢沟桥始建于1189年,在1444年重修。由于该桥毁于洪水而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下分11个涵孔。桥身左右两侧石雕护栏各有望柱140根,柱头上均雕卧伏的大小石狮约500个左右,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在游记中记述此桥并赞叹不已。

  咱现在走的这段桥身卢沟桥的望柱以及宛平城城墙上,当年日军的弹痕仿佛还能斑斑可见。现在属于国家保护文物所以卢沟古桥只准许行人步行通过。现在,我们所参观的卢沟桥、宛平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都早已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纪念抗日战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谢谢大家的支持!希望我的讲解能带给你们更多的帮助和了解!

  北京卢沟桥导游词范文

  Lugou Bridge built in 1892 ( Jin Dynasty ), 266.5 long bridge, the bridge railing on the 501 stone lions (so say 502 ), bridge 11 hole. More than 800 years of history.

  Many years ago, " Lugouxiaoyue " is the fa one another historic, Hashika Yukiyo Qian Long the " Lugouxiaoyue " pavilion.

  By 1985, Lugou Bridge and south of Beijing an i transportation channel, bears heavy transport task. In 1985 after the next built t ne, the old bridge to stop the use of.

  In July 7, 1937 the Japanese aggressors launched an offensive in here, both the Lugou Bridge incident.

  According to the local people, nineteen eighties (possibly 1988) in a sunny day, a thunder bridge on the north side of the part of a bridge colu split, has no restored.

  北京卢沟桥导游词范文

  卢沟桥建于1892年(金代),桥长266.5米,桥栏杆上有501只石狮子(也有人说502只),桥下11孔。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七百多年前,“卢沟晓月”就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桥上有清乾隆题写的“卢沟晓月”碑亭。

  到1985年,卢沟桥还是北京西南一条重要的交通通道,担负着繁重的运输任务。1985年后在旁边建了两座新桥后,旧桥才停止使用。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这里发动进攻,既卢沟桥事变。

  据当地的老人介绍,20 世纪80年代(可能是1988年)在一个大晴天,一个劈雷将桥北侧中间部分的一个桥柱劈开,现已修复好.

卢沟桥

  卢沟桥从1908年至1949年,卢沟桥没有大的修缮工程,仅个别地方添配了栏杆和石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卢沟桥的桥面加铺了柏油,修了桥上的碑亭、石栏及柱狮。1967年,加宽了400余米的步道,建立了59道混凝土挑梁。

  1986年,北京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卢沟桥历史文物修复委员会”,发起保护古桥,恢复古桥原貌的活动;统筹规划,动员各界,组织修缮。工程筹资355万元。工程中拆除了1967年加宽的步道和混凝土挑梁,加固了原石栏望柱;清除了沥青,恢复了桥面;同时修缮了宛平城,复原了城楼。并全面整修桥券桥墩。还对古桥全部望柱、栏板、地袱、桥面、华表、石碑等实施部分风化及防渗漏保护措施。

  桥面整修时,中间空出印心,完全保留古桥的原状。1997年6月,对部分被雷击坏的石狮和望柱进行了修缮补救。为了保护好旧卢沟桥这座闻名中外的古桥,1971年,北京市在距卢沟古桥约一公里远处又兴建了“卢沟新桥”。这是一座17孔跨河公路桥,全长54.99米,宽15.5米。

卢沟桥

  卢沟桥在北京郊区的永定河上。它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它全长26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短的16米,长的21米多,把11个桥拱连成一个整体,所以叫连拱桥。以前永定河发大水时水势很猛,两岸河提常被冲毀,但是这座连拱桥却完好无损。 桥宽约7.5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桥面用石板铺成,两侧有石栏、石柱,石柱上面有精刻的石狮,共501个。这些石狮姿态各异: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互相玩耍。有的像在倾听流水声,有的像在检阅桥上的车马……真是千姿百态,的栩栩如生。桥东的碑内立着一块汉白玉牌,上面刻着清朝乾隆皇帝题:“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为燕京八景之一。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叫马可波罗的意大利旅行家来过中国,他说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栏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

  审作文的老师辛苦啦,请喝咖啡,??一定要过鸭!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高中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