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聪明与愚蠢话题作文

  我们通常所说的聪明,在专业上称为智力优秀。智力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感知、记忆能力,特别是观察力,是智力的基本形式;其二是抽象概括能力(包括想象力),是智力的核心部分;其三是创造能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智力使人能学习知识,认识事物,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和创造发明。愚蠢,即智力低下,理论上则与聪明刚好相反。这些都属于专业问题。

  现实中,聪明和愚蠢是相对的。但两者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

  聪明的人都知道自己的聪明,更知道别人比自己还聪明。每一个聪明的人总能够找到若干比自己聪明的人,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或者学习的榜样。同时,他们也会比一般人更了解自己的愚蠢和缺点错误。因为他们了解自己,所以他们善于反思自己的愚蠢和缺点,并在反思中勇于改变自己的缺点错误和一些他们认为的愚蠢的做法。一句话,聪明人能够听取他人意见,并不断反省自己。

  愚蠢的人通常只知道自己的聪明,不知道自己的愚蠢,更不会承认自己的缺点错误。每一个愚蠢的人总能找到至少一个比自己还要愚蠢的人,或者至少在某一方面比自己愚蠢的人,来抬高自己,想方设法使自己高大起来。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总是正确,所以也就没有改正缺点错误的必要,因此他们总是错上加错,离目标越来越远。

  聪明分大小,愚蠢也一样。开明大度、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的聪明,属于小愚蠢、大聪明,这类人是国家的顶梁柱;工于心计、口是心非、阿谀奉承的聪明,则属于小聪明、大糊涂,他们通常都是蛀虫。

  如果你觉得某个人聪明并夸奖他,而他脸红不出声或者说哪里哪里一般般排老三之类,这人或许真的就聪明。当然,聪明不是靠别人说的,而是他的确出众,是他自己做出来的。

  但是,如果你初跟人交往对方说自己很笨很愚蠢,那就千万要小心了。他可能别有用心。因为,真正愚蠢的人永远都不会说自己是愚蠢的。之二:傻瓜力量大

  一个真正聪明的人,除了本身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及学习能力之外,还必须能够听取他人意见,能够不断反省自己,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一点很重要。

  这看起来很容易,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却很少。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古往今来帝王多如牛毛,令中学生们记忆起来十分头疼。应该说这些帝王中大部分都是聪明的。每一位帝王也都希望国家繁荣昌盛,让自己的丰功伟绩流芳百世。但往往事与愿违。结果是,昏君多明君少。这是因为他们尽管聪明,却无法持之以恒地听取他人意见,不断反省自己。忠言逆耳。好意见是尖锐的。尤其是涉及到帝王们自身的问题时。大部分帝王们整天处在阿谀逢迎中,一天天的迷失自我。结果是,聪明和愚蠢完全掉了个儿。

  聪明的人往往有自知之明。聪明者自知,聪明者自谦。有知足,有不知足。有所爱,有所不爱。有所为,有所不为。争长久而不争一时,乐于助人而又自得其乐。

  聪明的人大多都有坚强的意志。只要认准了目标,他们总能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直至目标达成。他们做事通常也不会优柔寡断,必要的情况下,懂得丢卒保车。愚蠢的人或者聪明绝顶到愚蠢的人,则不会这样。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学家,气质高雅,是很多女人的偶像。某天,一个女子向他表达了爱慕之情后说,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习惯性地回答说,容我再考虑考虑。

  哲学家用他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处与坏处,分条罗列下来,结果发现好坏均等,究竟该如何抉择?他因此陷入了长期的苦恼之中。最后,他终于得出一个结论──人若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历过的那一个。不结婚的状况他是清楚的,但结婚后会是个怎样的情况,他还不知道。他觉得应该答应那个女人的请求。

  哲学家来到女人的家中,向她的父亲说,请你告诉她,我考虑好了决定娶她为妻。父亲冷冷地回答,你来晚了十年,我女儿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了。

  哲学家听了几乎崩溃。他没有想到,他向来引以为傲的精明头脑,最后换来的竟然是一场悔恨。此后,哲学家抑郁成疾。临死前,他将自己所有的著作丢入火堆,只留下了一段对人生的批注: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后悔。

  哲学家死之前终于明白,聪明的狐狸为什么常常落不到好下场,因为他们不善于反省自己,经常聪明反被聪明误。

  一个人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头颅也是由双脚来带动的,太自负、太依赖于自己的思想,往往因此忽略了其他的因素。要知道,傻瓜力量大。适当的傻如同恰到好处的自卑,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傻瓜和聪明人的故事

  有一个人,自称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因为他亲口说了这句话,所以别的人也跟着这么说了。

  另有一个人,大家都认为他是世界上最笨的人,因为大家都这么说,所以他自己也这么认为了。

  有一天,笨人到聪明人家里,说:“兄弟,我要听听你的忠告,不过我怕像你那么聪明的人未必肯帮助我。”

  聪明人说:“你有什么事,你问吧!”

  笨人说:“我要把一只山羊,一些白菜和一头豹送到山溪对面去,可我的船很小,要装运三次。所以,我要问问你,因为你是聪明人,一切都知道,你像我的处境时将怎么办?”

  聪明人说:“事情再简单也没有了!我先送豹过河。”

  这时笨人说:“但你先送豹时,山羊要吃掉白菜。”

  “对了!”聪明人说,“那么先送山羊过河,然后送豹,最后送白菜。”

  “但在装运白菜时,豹要吃掉山羊的。”笨人说。

  “对,对,应该这么办,你听着,先送山羊,然后送白菜……不,等一等,山羊和白菜不能留在一起,最好是这样:先送白菜,后……不,这也不行,豹要吃掉山羊的,你简直把我搞糊涂了!难道这么简单的小事你自己解决不了?”

  笨人说:“大概我自己可以解决的,这里不需要什么大的聪明,我先把山羊送到对岸去……”

  “我不是告诉过你了吗?”

  “然后把白菜……”

  “你看,你做的,就是我告诉你的!”

  “然后……”

  “以后,以后怎么做?我不也对你说过了吗!”

  “以后我同山羊一起回来,留下山羊,把豹送到对岸,它是不会吃白菜的。”

  “当然不会吃的!你这才明白啊!”

  “然后我再去运山羊,这样我的山羊、白菜和豹都完整无损了。”

  聪明人说:“现在你明白,你没有白来找我吧?你还怀疑,我不能帮助你吗?”

  笨人说:“你真的帮助了我,为此我要衷心感谢你,你使我自己解决了问题,这就是你给我的忠告!”

聪明与愚笨

  一个三岁的小孩儿,在一枚五毛钱的硬币和一枚一元钱的硬币间选择了后者,大家肯定都称赞他的聪明。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却在两枚硬币间选择了前者,他一定会被扣上愚笨的帽子。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就是后者这样一个孩子,当别人让他选择时,他从来都选择五角的,有人听了不信,就又去让他选,去的人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觉得好玩儿,这孩子真是愚笨啊!后来,有人揭开了谜底,他要是不笨,能有你们这些人不断地送钱吗?大家瞠目结舌。那么,你说这孩子到底是笨呢,还是聪明呢

  在任何地方,人们都无不偏爱聪明的孩子。谁家的小孩儿若是从小活泼聪慧,那么父母脸上肯定倍儿有光彩,千般疼爱。反之,若是孩子稍稍内敛些,愚钝些,父母在亲戚好友面前脸上就挂不住,遇到素质稍低的父母,孩子的境遇就可想而知了。

  是不是聪明的一定比愚笨的人强呢?我想说,不一定。

  前不久,看了一部电影《阿甘正传》,着实让我感动,也深有感触。智商只有75的阿甘,从小便呆呆傻傻,可正是因为他比别人呆傻,别人让他做的事,他都毫不犹疑地去做,用尽全力地去做,从来不知道放弃。于是,他读到大学毕业,参军后,当上了一等兵,打乒乓球进了国家队,还因为和战友一个不经意的承诺,退役后,毫无经验的他却当了捕虾的渔夫,即便一无所获也不放弃,最终成了百万富翁。更因为他的坚持,他还得到了久违的爱情。看完电影,我不禁想,是什么让这么一个“白痴”获得了如此完美的人生?正是因为他的愚笨啊!因为笨,做任何事他都不知道走捷径,只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因为笨,他不知道放弃,永远奋力向前。再看看那些聪明的人,干活偷工减料,考试做弊,文凭作假。你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手段很高明,人的确很聪明,可这样的聪明,最后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电影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这样一个情节,阿甘成了百万富翁之后,毅然将产业留给了同伴,自己回到家乡的小镇,做了一个免费锄草的小工匠,看到阿甘坐在锄草机上悠然自得的模样,我的心忍不住颤栗了。也许在大家看来,阿甘又做了一件蠢事,可是,看到这里,我才发现阿甘其实才是最聪明的,因为在物质蒙蔽了世人的眼睛后,阿甘却看到了生命的真谛。其实,人生最愚蠢、最悲哀的,莫过于将生命浪费在争名夺利上,而最聪明的,莫过于争分夺秒地享受生命中每一份宁静与美丽。原来傻人真有傻福啊!

  说了这么多,我可不是想说聪明的人不好,只是想告诉大家,无论聪明还是愚笨,都应该踏踏实实,坚持不懈。靠耍小聪明的人,最终是走不远的。而那些大家眼中的愚人,有时却能活出自己不一般的人生。

傻子傻还是聪明人傻

  吴明是精明的聪明人,但他总是用自己的小聪明干些损人利己的事。

  一天下午,吴明在公园里碰到了阿呆。阿呆是附近一个公认的傻子,已经二十岁了,却只有五六岁孩子的智商。吴明看到阿呆正拿着一张面值五十元的钞票玩耍,便想将其据为己有。

  “嗨,阿呆,你拿着什么呀?”吴明问。“哦,是一张废纸,我爸爸给我玩的。”阿呆憨憨地回答。

  吴明听了暗自高兴,便赔着笑脸说:“那你能不能把它给我呢?”阿呆一听,立刻把钱藏进口袋,说:“不,我爸爸说了,这不能随便给人。”

  “当然了,阿呆,我其实是想跟你换。”说着,吴明掏出一张面额10元的纸币。阿呆摇了摇头:“可是,你的跟我的不一样。”

  “是的,我的是太小了,那我再给你一张,行吗?”

  阿呆看了看吴明,又摇摇头,仿佛还是不太满意。

  “阿呆,你不能要求再多了,我再给你一张,三张换你一张总行了吧?”吴明发了狠心。

  阿呆似乎有点动心了,但仍旧摇摇头,还想吴明再多加一点。吴明那个着急啊,真想冲上去抢了。但他知道这行不通,阿呆虽然是个傻子,力气却不小。吴明咬咬牙,又掏出一张10元钞票:“最后问你一次,我四张换你一张行不行?再不换就算了。”

  阿呆终于咧开嘴笑了,傻乎乎地接过那四张钞票,将自己那张给了他。就在这时,阿呆的爸爸过来了,吴明赶紧收好钱,一溜烟跑了。

  阿呆的爸爸问刚才那个人是谁,为什么跑得那么急

  “哦,爸爸,那是个傻子,”阿呆说:“他非要用40元来换你给我玩的那张50元的假钞!”

“聪明人”和“笨人”

  我总是觉得自己是聪明人,妈妈是笨人。

  有一天晚上,妈妈对我说:“既然你是聪明人,那么,从明天开始,你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吧!”我照旧不假思索地答道:“那好吧!”

  “起床啦!聪明人!”妈妈的一声叫喊把我不客气地从梦境里赶了出来。可是,没办法,因为我是聪明人,我只得自己穿好衣服,到卫生间去刷牙洗脸。但当我洗漱完毕,打算去餐厅吃早饭时,妈妈却指着浴缸里扔着的臭短裤、臭袜子对我说:“聪明人,洗掉你的裤子和袜子再来吃早饭。”我只好开始洗了。

  等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洗完这些衣物并晾好,已经快到上学时间了。我闷闷不乐,开始吃起早餐。

  吃完早餐,马上就要去上学了。可妈妈又说:“聪明人,拿出拖把来拖地。”我匆匆拖了一会儿,就放下拖把,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向门口穿鞋。

  妈妈也过来了。她朝一旁放着的书包一努嘴说:“聪明人,自己背书包!”我背起书包,今天的书包真重。可是,没办法,谁叫我是“聪明人”呢?我只能摸爬滚打地来到学校。终于坐到了座位上,我早已疲惫不堪了。

  我再也不敢瞧不起我老妈了。

聪明人与笨人

  从前有一个国家,那里的人都是像本大尸这样的聪明人。

  因为他们太聪明了,自然也都懂得祸从口出的道理。所以为了避祸,久而久之,他们就变得不爱说话,也不爱讨论了。

  终于有一天,这个国家里来了一个笨人国家的人,那里的人都很笨。

  这个笨人很有自知之明,逢人就说自己有多笨,并且虚心向那些聪明人请教一些笨的问题,聪明人都懒得回答笨人的问题,即便他们想都不想就可以知道笨人需要的答案。

  但还是有些聪明人管不住自己的嘴,偶尔会回答几个笨人提出的问题,这笨人得到了答案,又不能确定答案是否可信,于是拿着从聪明人那里得到的答案去询问其他聪明人,并说:这是某某聪明人跟我说的答案。

  而这个国家的聪明人都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所以,当他知道了其他聪明的人答案时,他们非要鸡蛋里挑骨头,于是知道别人答案的聪明人就开始挑别人的毛病,因此,这个笨人每次得到的答案也就都不一样了。

  于是随着笨人不断去请教聪明人,整个国家的聪明人都因为笨人的问题陷入了激烈的讨论。久而久之,这些聪明人就只会讨论笨人的话题。

  于是这个国家再没有出现过一个聪明人了。

聪明人和傻子

  某市,绘画比赛。聪明人是裁判.傻子也去参加了。

  比赛过后,某办公室中······“你看看你画的?一点都不认真!”“······”“把这些拿去展览!听见没??”“嗯。”“还有,这是谁画的啊?又乱又难看!这样的作品也敢来参赛??”“这是市长儿子的······”“什么?这个太漂亮了!嗯,把这个拿去展览吧!”“啊···”

  甲出来后,把作品放在展览室中。接着对市长的儿子——傻子,说了那件事。他听后,走到展览室中,把自己的画取下来。并让甲对聪明人说,自己作品的好坏,不是用地位的高低来评断的!!

  我借用了鲁迅先生小小说的名字,其实还有个奴才的。因为这是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一件事,所以,用着个事例,来占一个空,谢谢大家!

读《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有感

  我看过鲁迅先生写的散文《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课文中的奴才∶他苟且偷生,不思斗争,安于卑微,奴颜婢膝,不敢反抗,用主子的统治维护自己的生活,是统治者的帮凶。聪明人∶他圆滑事故,逢场作戏,更会取悦于权势者,而我们平时所说的“聪明人”是指那些智力发达,有智慧的人。傻子∶他总是感觉自己的处境不好,感觉主子对自己很不公平,却又极谄媚,一心巴结主人,陷害帮助他的人,如果他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就永远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

  从而我更欣赏课文中“傻子”的人生态度,一腔热情,敢作敢为,具有斗争精神和实干态度的可贵形象。

  从聪明人角度看,他无私忘我,傻;从奴才的角度看,他被奴才所利用,更被更多奴才躯赶,傻;从当时社会角度看,他不同于许多庸人、市侩、骗子,是社会上的少数,傻;傻子寄寓鲁了迅先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沉痛哀叹。傻子无私忘我,诚实热情,敢作敢为的精神让人敬佩,但他对奴才的帮助过于盲目、冲动,应该对其先进行思想启蒙在付出行动帮助他,但他的精神是伟大的,值得倡导和颂扬。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读后感

  今天读了鲁迅先生的《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文章短小精悍,明白晓畅,寓意深刻,我看到了三个被刻画得入木三分的角色,反映出了三种现实社会中的形象:狡诈的聪明人,鲁莽的傻子和可怜的奴才。

  看似真诚的聪明人耐心地聆听着奴才诉说自己的不平,表露对他的同情,但在奴才的主子“遭劫”之后,聪明人竟也前来慰问,而当着主子的面,与奴才交谈时,聪明人仅仅用“可不是么……”来打发。终于使读者大悟:聪明人演绎了一出表演,给可怜的奴才灌了一剂药力强大的迷魂汤,同时也为自己偷得了爱戴。

  鲁莽的傻子有明确的、实际的斗争目标,但又没有聪明的工作方法,是现实世界中为受压迫者奋力斗争的革命者。然而,由于这抗争缺少理智与智慧又过分莽撞,非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还被一个愚昧的被欺凌者赶了出去。

  “奴才”总是寻人诉苦,一次又一次地流泪,一次又一次地诉说,总想发泄对社会的不满,这个奴才,到底是怎样的人呢?毋庸置疑,他受到的压迫与虐待是令人甚感悲悯的,他的遭遇几乎是旧社会穷苦大众的普遍命运,但奴才只能是奴才,会空谈灾苦,却不思斗争,不敢反抗,还要不分青红皂白地阻止他人的反抗斗争,其实质上仍旧屈从——真是失掉了灵魂。背后纵有千万怨言,但当面对主人时,仍争功邀宠,赢得主子的表扬后便欣喜若狂,又让人感到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个可悲之徒。

  现实社会的各个角落中,仍然还有这三种人存在。明天,还会上演相同的一幕,我们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警惕周围的假朋友,用善良和正义战胜邪恶。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的寓言故事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

  “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梁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服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

  “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ItJl。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

  “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这怎么行?……”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打滚。

  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伯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篮球比赛方案

写给朋友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