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哲学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哲学关系在高考作文中的常见应用

  思想1: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二者是一种辩证关系。

  阐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就好像鸟的一双翅膀,折损一翼,鸟不得飞。一个国家,物质财富的充实,固然好,但如果国民的素质、信仰、思想、道德等精神文明的因素不够充实,那么,这个国家的国民不过是一群生活在沙雕宫殿里的虫子,随时可以被消灭。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文明的建设往往更重要。救治灵魂比救治肉体更有价值。

  思想2: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地发展,社会才能稳定、健康地发展进步。

  阐释:物质丰裕,民风淳厚,这便是理想的社会,自古及今,人们都在憧憬。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桃花源,《镜花缘》中描绘了一个君子国。在这些虚构的社会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和谐地发展着,因此,我们读来甚为美好。人行世间,有三个层面,一是俗务,人际应酬之类即是;二是事业,人总得干事,干事当然要求干成事;三是审美。审美极为重要,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人生还需琴棋书画诗酒花。哲学家阿诺德说过:“诗歌拯救世界。”许多人仅仅停留在第一层面,或第二层面,而没有审美没有精神的审美愉悦,心便难以充实和净化。许多人感叹人生苦短,其实,苦是因为人生不是审美人生,短是因为灵魂没有精神家园。

实用主义哲学

哲学关系在作文中的常见应用之—量变与质变

  思想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才能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阐释:“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其实世界上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生活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失败在接近成功的那一瞬。有人把这种失败怪罪于命运,以为是命运在捉弄人,而事实上,是因为我们在临近成功的时候便以为成功的质变已经发生了。结果我们的心松懈了,改变甚至停止了量变,没有足够的量变,成功便与我们失之交臂。

  思想2: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

  阐释:万物惟度,过犹不及。做事要有度,做人也要有度。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宽而有度,和而不同。”宽容而不失规范,和谐而不失个性。

  互联网能够提供容量大、速度快、内容广泛的信息,但是,互联网也与其他事物一样,如果对其过度迷恋,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首先,对互联网的作用认识应该带着一颗平常心。

  互联网有着一般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其次,不要把互联网视为洪水猛兽。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这学期开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得以再一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实践概念是它的基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同时,我也有了一些思考。

  对辩证思维方式的思考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经全面分析利弊,权衡得失后确定拐向何方,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

  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暗指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对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对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思考

  “矛盾”泛指为“问题”、“困难”。 人生道路上最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正是这些坎坷让我们一天天长大、成熟。所以我们应该正确面对矛盾,承认“矛盾”的积极作用,既然“问题”在所难免,为什么我们不把这看作一次提高能力的机会呢?矛盾有主次之分、需考虑轻重缓急。当一大堆问题扑面而来时,到底哪个问题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影响最大的,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集中起来,解决好关键问题,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而一个问题、一个矛盾又有一方起着决定性作用,或是一方比较重要,只要把握好解决问题的关键也会事倍功半。

  对实践与认识关系的思考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而认识则可以指导实践。这可以引申为“学习”与“应用”的关系。有时我们认为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与实际相差太大,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没什么兴趣学,被逼学习,为“考试或应付”而学。其实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观点,研究事物的深度和广度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哲学看起来没什么实际应用的科目,恰恰也是普遍应用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之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是认识不断发展的过程。

  对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的思考

  在我们的生活中,明白了发展的本质,也就清楚了我们要想发展,就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我们发展的黄金时间,或者说为我们以后发展打牢基础的黄金时间就是现在——为数不多的几年。要向着远方的理想,拼搏奋斗。

哲学关系在作文中的常见应用之—实践与认识

  思想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在认识中形成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但理论又不能脱离买际。

  阐释:必须坚决反对和纠正一切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观点、思想和作风。当前,这种错误观点、思想和作风十分突出的表现就是本本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本本主义唯书不唯实,既不从变化着的实践出发,也不以指导变化着的实践为目的;形式主义唯名不唯实,贪图虚名,不问甚至排斥实践的内容和效果;官僚主义唯官不唯实,以官为本,无视甚至否定实践的需要和意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认识和实践相脱节、主观和客观相分裂,其认识论的根源是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背遭而驰的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

  思想2:在认识的过程中,情感、经验、他人的认识往往要参与其中,利弊共存,关键是要实事求是。

  阐释:在认识过程中,干预认识方向的因素很多,情感、经验、他人的认识,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我们的思想。这些干预因素是双刃剑,利弊共存。诸葛亮错用马谡就是因为情感左右了理智,曹操听了蒋干一番话后就杀了蔡瑁、张允就是因为他人认识的干预。德国小说家海泽说:“爱情能创造奇迹,填平鸿沟,摧毁藩篱。”仇恨,这是人类最难消解的情绪,所以“复仇”成为戏剧、小说永恒的主题,但是,爱情却可以融化仇恨,改变人们的认识。

  古人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哲学关系在高考作文中的常见应用之—主要与次要

  思想1:在许多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中,各种矛盾力量发展是不平衡的。主要矛盾居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阐释:“胳膊拧不过大腿”“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一个复杂的矛盾体系中,我们要善于快刀斩乱麻,理出主要矛盾,从而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合理兼顾效率与公平。当前,应重点解决好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思想2:次要矛盾对事物发展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在一定条件下,次要的会上升转化为主要的。

  阐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成语就包含着主要与次要相互转化的哲学思想。

读《实用主义》有感

  实事求是讲实际,詹姆士实用主义也讲实际,乍看起来,两者好像差不多,有些人因此有意或无意地将它们等同起来,打着实事求是的旗号,大行詹姆士实用主义之实。鱼目混珠,将詹姆士的实用主义与实事求是混为一谈,除了个别人的别有用心之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它们详尽的比较分析。詹姆士的实用主义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关于实事求是的诠释也颇为详细,但是对它们详尽的比较分析并不多见。实事求是与詹姆士的实用主义的异同在哪里

  实事求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现代意义上的实事求是是毛泽东确立和阐发的。他对实事求是作了通俗易懂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01页,人民出版社1991版。)邓小平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结合起来,重新把实事求是确定为党的思想路线,赋予了实事求是崭新的时代内容。实事求是,可以概括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从客观实际中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并按客观规律办事。

  实用主义是美国推崇和信奉的经典哲学。威廉·詹姆士是实用主义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他的观点标志着实用主义的正版,典型地表露了实用主义的真实面貌和意图。威尔·杜兰特说:“这是普通人的美国、实干家的美国、精明商人的美国,它给威廉·詹姆士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致他在哲学上成为美国的代表”。(注:《哲学的故事》第 495页,〔美〕威尔·杜兰特著,朱安等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出版。)正因为如此,比较詹姆士的实用主义与实事求是,可以清楚地看到实事求是与实用主义的异同以及辨别这种异同的重大意义。

  詹姆士实用主义的核心就是:一切实在都是建立在纯粹经验基础上的彻底经验;经验的意义在于它引起的实际行动和效果;真理不过是一种圆满的经验关系,所谓真理是具有兑现价值、能产生实际效果的观念。这样一种实用主义与实事求是一样吗

学哲学用哲学心得体会

  近一段,读了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使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他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分为上、下两本,主要内容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总结经验”、“掌握辩证分析方法”、“注意研究特殊性”、“坚持发展的观点”、“坚持生产力决定论”、“坚持群众观点”、“弘扬中华民族‘和’的思想”等十章,再加上首尾两章:“提倡大家学点哲学”和“学哲学要学原理,用哲学也要用原理”。由于我在学校担任中层领导,所以对《学哲学用哲学》一书很感兴趣。读这部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李瑞环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厚感情。他说:“我一生最感兴趣的一门学科是哲学,下功夫最多的是哲学,对我帮助最大的也是哲学。”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李瑞环同志的哲学情结。

  看了这套书后,我觉得学习哲学,要学习哲学原理,注重学用结合,把重点放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哲学原理指导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正确的学哲学用哲学的态度。在我自己的学哲学过程中,我就非常注重学用结合,时时用生日祝福,哲学原理来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分析存在的矛盾,抓住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运用哲学的一般原理来解决矛盾。

  9月,由于工作变动,我被提拔为学校政教处主任,虽然对学校各种情况非常熟悉,但对政教工作只能从头开始,通过几年的努力和摸索,形成了自己的管理风格和一整套工作方法,但还是不全面,不成熟,不系统。近期读了《学哲学用哲学》一书,对我的工作很有指导性,我把学到的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次召开班主任、校警、门卫、家长、老师、学生座谈会熟悉了解情况,寻找政教工作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运用自己几年来政教工作经验和所掌握的一般规律,从实际出发,针对政教工作的具体性、特殊性,和校领导班子成员一道研究确定了政教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得到了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认可,也增强了大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年初根据学校的工作部署,结合政教实际,确定了综治、安全、卫生、矛调、法制教育、德育等六方面工作,确定了具体负责人,并制定了工作计划,既贯彻了学校的工作部署,又结合政教工作的特殊性,工作有所创新,效果明显提高,得到了校领导的肯定,这就是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事物普遍性和特殊性指导工作的实践。

  这些只是我在学哲学用哲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也是运用所学哲学原理指导工作实践的一些尝试,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工作方法有所创新,工作效果明显提升,我真正感悟到一个真理:“学好哲学,终生受益。”所以我奉劝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们,要好好读这本书,一定会从中受益的。

《实用主义》读后感

  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对待旧理论同样持一种批判态度,也是一种理论批判的方法。詹姆士反对将理论的抽象概念绝对化的理性主义,指责“它具有绝对论的标识,它抛弃微末的细节而建立在纯粹的逻辑之上……它对于实际世界里各项事实细节究竟是什么,还是非常地漠不关心”。(注:《实用主义》第39页,〔美〕威廉·詹姆士著,陈羽伦、孙瑞禾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出版。)詹姆士也不赞同传统的经验主义、实证主义、理性主义等各种形而上学的一元论,他认为一元论武断地把构成世界的单一实体当作全部经验与之符合的绝对教条。

  在詹姆士的心目中,实用主义只是一条公共走廊,没什么武断的理论和主张,它只提供了一种用实际效果来确定各种理论、经验意义的方法和消弥各种抽象争论的方便原则。各种理论、经验只要能产生实际效果,都是可取的。而实际效果多种多样,因此世界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世界乃是多元经验、事实构成的。詹姆士还批判了职业哲学家喜欢停留在字面上形式上抽象争论的积习,因为他们不顾具体的事实和行动,“只有在抽象的面前才觉得舒适”。(注:《实用主义》第37页,〔美〕威廉·詹姆士著,陈羽伦、孙瑞禾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出版。)他说道:“实用主义者坚决地、断然地抛弃了职业哲学家的许多积习。它避开了抽象与不适当之处,避开了字面上解决问题、不好的验前理由、固定的原则与封闭的体系、以及妄想出来的绝对与原始等等”。(注:《实用主义》第29页,〔美〕威廉·詹姆士著,陈羽伦、孙瑞禾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出版。)

  詹姆士实用主义与实事求是所批判的理论对象不同,批判的依据和实质也不一样。但是从外部形态上比较,它们对理论批判的态度和方法确实有些类似,都遵循实际,都主张从实际、事实出发,用实践或行动去衡量和批判一切理论观点。

  实事求是讲实际,詹姆士实用主义也讲实际;实事求是重实际效果,用实践判断真理,詹姆士更加推崇行动和实际效果,用实际效果衡量一切思想观点的意义和真假;实事求是用实践批判理论,詹姆士亦用行动的实际效果裁剪一切理论。实事求是和詹姆士实用主义都可以说是一种务实的态度和方法,彼此之间存在某些相似或相通的东西。从其中,可以看到人们一些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倾向。这种倾向就是求实的精神。求实,是优秀的思维传统和原则,表现着一种积极的合理的思维精神。我们不可遗弃这种求实的思维精神和传统。

实用主义

  在没有读过詹姆斯的《实用主义》之前,我一直以为实用主义是一种价值观,一种十分现实的行为方式,而我就是奉行这种实用主义的人。然而在看完这篇选读后,发现自己的知识面又宽广些。

  实用主义,一个既陌生却又是很熟悉的名字,因为它被深深的打上了美利坚的烙印,因为它在美利坚的后盾下不断的向世界各地入侵。它似乎是低俗的——因为它可以说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创制的,但它似乎又是强大的——因为它被世界各国很多的学者、哲学家等甚至是市井贫民所津津乐道。 可见实用主义的影响力实在不容小觑。

  实用主义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是一种认识论、是一种方法论、是一种世界观、还是一种人生观?它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在哲学界占据这样的地位,虽然如今已渐渐淡如了人们的眼中,但我们还是时不时的提起它。

  许多人说实用主义动摇到知识的可靠性,使得人类难以生存。在我看来恰恰相反,因为意识到自己的观念可能是错的,才会去不断反思不断填补漏洞。而且实用主义固然动摇了认识的根基,但他认为观念并不如结果重要,只要认识对我们有用那么便是真理。其实归结起来就是有用即真理。如果没用,又何必去认识?亦或者这其实根本不是真理。实用主义让人们走出观念的洞穴,来到实践的阳光当中,而我们知道,后者才是这个世界的根本。 实践才是最基础的,是其他一切的来源。

  当明对具体问题时,实用主义总认为只有实用主义才是最准确、最实在的方法论。它抛却事物的各种各样的性质、属性等,而把他抽象到最后的实体。“把物质叫做世界的原因不会使构成世界的各种成分减少丝毫;把上帝叫做世界的原因,也不会使这些成分增加丝毫。”也就是实用主义在乎的只是实体问题,只是最后的结果的问题。

  一门哲学或者说一位思想家能够流行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是因为他所说的是能够与生活相结合的哲学。 我认为实用主义就是一门与生活结合十分紧密的。像我在读不懂哲学著作时,搞不明白这些哲学家在说什么时,我就会想学这些到底有什么用,能帮我找到工作吗,对我以后人生道路有什么影响呢,我花费如此多的精力和时间后收到的回报又是多少呢?其实这就是典型的实用主义,比较重视结果。

  “实用主义”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一种理论,也非我们想要解决问题的答案。它能够使你简单自如的游走于各种主义者之间,而又能全身而退。因而我还是比较喜欢实用主义的啦。

实用主义

  詹姆士的实用主义与实事求是确实有几分相似。它们都表达着一种务实精神。这种务实精神表现在尊重实际、强调实际效果、注重实效的理论批判态度以及判定真理的实践标准等方面。

  实事求是尊重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逻辑前提和出发点。毛泽东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01页,人民出版社1991版。)邓小平也反复强调:“我们只能按中国的实际办事”、“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9、251页,人民出版社1993出版。)毛泽东和邓小平都主张从实际出发,把从实际出发看作做到实事求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肯定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逻辑前提和出发点。

  詹姆士的实用主义也讲实际。他认为他的彻底经验主义首先包括一个假定。这个假定就是:只有可用经验来解释的事物才是哲学上可争论的事物;而不能经验的事物尽可以存在,但绝不构成哲学争论的题材。根据这一假定,以彻底经验主义为基石的实用主义“坚持事实与具体性,根据个别情况的作用来观察真理,并予以概括”,(注:《实用主义》第38、86页,〔美〕威廉·詹姆士著,陈羽伦、孙瑞禾译,商务印书馆1979出版。)“要做一个好的实用主义者,我们就必须面向经验,面向‘事实’”。(注:《实用主义》第38、86页,〔美〕威廉·詹姆士著,陈羽伦、孙瑞禾译,商务印书馆1979出版。)詹姆士的实用主义突出哲学和生活的联系,其目的在于确立一种处理实际经验的关系的态度和方法,主张从生活实际的经验事实出发确定观念和解决问题。詹姆士实用主义坚持从具体实际经验出发,实事求是讲“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表面形式上比较,两者的逻辑前提和出发点类似。

  实事求是注重实际效果,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并强调判定标准中的价值因素。实事求是的核心是主观与客观一致。要判断是否一致,就必须使主观见之于客观,即要以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事求是的恢复就是源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大讨论。邓小平理论不仅坚持实践标准,而且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阐释了实践标准中的价值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邓小平指出:衡量是非“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实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人民出版社1993出版。)“三个有利于”标准表现了邓小平的实事求是理论对实际效果的重视。邓小平把实际效果当作实践标准的要素之一,非常重视,他曾用刘伯承常讲的一句四川俗语“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来表达这种意思。一种正确的思想、方法或政策,理应获得成功的实际效果。用实际效果衡量认识和工作,是实践标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标准,也就坚持了其中内含的实际效果这一价值标准。实事求是确实重视实际效果。

  詹姆士的实用主义也反复强调实际效果。詹姆士坚持的实用主义基本原则之一就是皮尔斯原理——思想、观念的意义就是它所引起的行动的实际效果。他说:“实用主义的方法,不是什么特别的结果,只不过是一种确定方向的态度。这个态度不是去看最先的事物、原则、‘范畴’和假定必须的东西,而是去看最后的事物、收获、效果和事实”,“实用主义的方法是试图探索其实际效果来解释每一个概念”。(注:《实用主义》第31、26页,〔美〕威廉·詹姆士著,陈羽伦、孙瑞禾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出版。)詹姆士认定实用主义只不过是一种方法,它的特点就是用行动、效果、事实来确定概念、命题和思想的意义。因此,检验真理的标准就是行动的实际效果,是观念在信用制度上的“兑现价值”。在詹姆士眼里,凡是有用的、具有实际“兑现价值”的观念就是真理。詹姆士坚定地认为一个观念“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注:《实用主义》第104页,〔美〕威廉·詹姆士著,陈羽伦、 孙瑞禾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出版。)在詹姆士实用主义的原则、方法和真理标准之中,可以清晰地看见它所树立的“实际效果”的旗帜,可以看出它真理标准的实质只是一种价值标准。倘若不进一步分析詹姆士实用主义与实事求是所讲的“实践、行动、实际效果”的实质差别,初看起来,它们在真理及真理的标准上存在相似或相通的地方,它们都以实践或行动作为判断真理的标准,都倾心于思想观念的实际效果,都重视认识检验的价值标准。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辩论赛的意义

招聘司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