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深度解析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注定的宿命-《霸王别姬》

  陈凯歌电影事业的巅峰之作,从《黄土地》开始陈凯歌就以凝重深沉的电影语言呈现着自己独有的镜头世界。然而《霸王别姬》是他最灿烂的一次歌唱,看罢全剧,你会禁不住长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整部电影充斥着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仿佛戏里戏外不分情境的纠缠挣扎。少年程蝶衣无论如何不能抗拒自己是男儿身的意识,在师傅近乎严酷的责打命令中硬声声改口说出了一句“我本女娇娘”,那一刻起他的悲剧命运即是一种注定。

  没有人怀疑张国荣在此片中的投入演出,以至于很长的时间里连他自己都承认很难一下子走出程蝶衣的流转牵挂。舞台上的生动眼眸,舞台下不能自已的坠落沉浸,在整个历史前进的滚滚车轮中他始终扮演着被动怅惋的角色。就如多少年前那一出英雄美人的悲剧上演时一样,他无论如何是一个逃不开放不下的唱响挽歌者。陈凯歌在程蝶衣的身上花费了太多的心血,从开始的被迫入戏到最后的凄然自刎,一贯凝重的镜头竟然透出无限哀怨的惋惜。是为他悲亦是为己悲?!

  相比之下张丰毅从形象到气质都是男性阳刚的代表,只是不够鲜明的爱恨情愁更使故事本身添了无限苍凉。一个始终坠落,一个终究还是不能免俗地沉浸世事,这样的错位怎能不令人惋惜

  看李碧华的原著,看到的是女性细腻柔软的淡淡忧愁;再久之前是张爱玲青涩时期的练笔之作,也是同样的一出戏于张爱玲的笔下则多了几分谐谑,我想世事洞明的张爱玲对人生的无常变换应是了然于心,不多的文字背后掩藏的也是无限悲凉的心境,只是她不明说,不明说,故作潇洒地任由你我自己来看。

  是宿命的注定还是今生的真相,我们不能从电影里寻找,唯一的途径应该是你的生活本身。

霸王别姬深度解析

霸王别姬电影影评

  在这部电影中,比较突出的人物关系便是程蝶衣与段小楼之间的复杂的情感线路。从情节的角度看,人们往往将程蝶衣对段小楼的情感视为同性恋。在我看来,这种爱的成分不仅仅是爱情,而是一种基于兄弟手足情、受其童年经历和《霸王别姬》这出戏影响而发生的移情的表现。

  首先,对童年的程蝶衣而言,母亲的妓女身份和狠心抛弃,戏园的严厉规矩和暴力惩罚,小师兄弟们的冷嘲热讽和排挤欺生,都使他产生一种严重的缺失感。当时,大师兄段小楼的关怀爱护是他得以填补这缺失的唯一良药和寄托。当小楼为了蝶衣在冬夜的雪地里跪着受罚,蝶衣隔着窗子心疼地看着他。等小楼回来后,蝶衣自己光着身子,却把被子给冻成了“雪人”的小楼裹上。接着,两人依偎在一起睡觉时,蝶衣紧紧地搂着小楼,仿佛怕失去了他。从这一细节可知,童年的段程二人积累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段对程的感情只是手足情意,而程对段的感情中却流露出深深的依赖,并且超越了兄弟的亲情。

  片中蝶衣性格的纤细、所处的弱势以及虞姬的角色赋予似乎注定了他女性化的形象。《思凡》中那一句永远说错的念白:“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就表现了蝶衣对于女性的倾向与渴望。特别是出演《霸王别姬》之后,他对这出戏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依赖,陷入了完全投入、人戏不分的状态。我们将其认定为边缘性人格障碍。这里我想试着分析一下蝶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对性别的模糊:

  片子开始时,母亲把蝶衣送去学戏,由于蝶衣手指畸形(六指),师傅不肯接收。天寒地冻中,蝶衣怯声声地告诉母亲:“娘,水都冻冰了”。然而母亲不为所动,拿着菜刀剁下了那个多余的指头,把他独自扔在戏班。这处“切指”的情节不仅是对小蝶衣身体的伤害,或许他潜意识里就产生了类似“被阉割”的一种被侮辱的感受,这种缺失总让他感觉有自己异于其他男孩子。

  蝶衣在社会化的初期受到了身为妓女的母亲和虞姬这两个女人的重要影响。蝶衣有着对母亲深厚的俄狄浦斯情结,然而母亲卑贱的妓女身份和狠心抛弃使他产生了对母亲的恨意,在这种缺失下,他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像母亲一样漂亮、但却高贵、忠贞、从一而终、不离不弃的完美的女性角色。而恰恰此时,虞姬走入了他的生活,虞姬正是的他希望成为的完美女人的象征。成为虞姬的欲望,使他在舞台上形成了“易性癖”。于是,每一个举手投足间,他都表现出对霸王(段小楼)愈来愈深的依赖,希望以唱一辈子戏来实现。不仅如此,蝶衣的这种女性倾向还表现为一种母性,比如他捡来小四,执意收养。并希望小四能成为他戏剧生命的延续。

  成名之后,老太监张公公对少年蝶衣的性侵害,造成了他的创伤心理,这也是他性别意识混乱的一方面促因。

  此外,我们可以分别分析一下楚霸王与虞姬、段小楼与程蝶衣的角色关系:虞姬最终挥剑自刎,离霸王而去,现实生活中,程蝶衣也总要面对与段小楼分离的失望中。每一次出演《霸王别姬》,其实都是程蝶衣所经历的一种“重复”。只有在舞台上,霸王段小楼才是属于他一个人的,他才能享受到这种禁忌的占有欲。而随着虞姬的死去,他又要在欲望破灭后承受痛苦。每一次四面楚歌的绝唱,都是他脱离现实的享受和面对现实的承受的过程。包括后来,当他不再与段小楼同唱《霸王别姬》,他整日沉迷于吸毒,这不仅体现了他失去“霸王”的崩溃,吞云吐雾的幻境也是他“重复”的症状。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移情的表现。蝶衣对小楼的感情其实是由《霸王别姬》故事产生的移情,确切地说,是虞姬对霸王的感情的移情。

  最后,谈谈蝶衣与菊仙的关系。菊仙是段小楼的女人。从一开始蝶衣对菊仙就充满了敌意与嫉妒,因为她抢走了蝶衣生命中最最重要的人。蝶衣对菊仙的态度,也是一种移情,基于母亲的移情。菊仙有着蝶衣的母亲的的众多特性:女性、美貌、泼辣、出身都是妓女,并且都曾给自己带来“缺失”。蝶衣把对于母亲的矛盾的感情转移到菊仙身上:对其女性性别的嫉妒、对其妓女身份的鄙视、对其所造成伤害的怨恨……然而,还有一种对母爱的渴望与依恋,特别是当蝶衣烟瘾发作,痛苦不能自持。他被小楼捆起,陷入昏迷状态。此时,他身体一阵阵发冷,触动了天寒地冻的记忆,面对菊仙,他出现幻觉,仿佛又回到了幼年,一声声,哀哀地说:“娘,水都冻冰了”。这也激起菊仙的母爱的移情,她将他用衣服一件又一件裹上,抱在怀中,仿佛他是自己曾经失去的那个孩子。

  时代的动荡使得菊仙和蝶衣都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与现实的菊仙不同,程蝶衣一生都渴望活在幻想世界里。然而,两人都在死亡这件事上自己做了主——上演了虞姬的悲剧,告别霸王,从一而终。

  经历了那么多辉煌与动荡,得到,失去,又得到。程蝶衣终于最后上演一场真正的《霸王别姬》,结束了他的欲望与失望的重复,或者应该说,彻底满足了他成为虞姬的愿望。

《霸王别姬》读书笔记

  终于静下心来看完了《霸王别姬》,确实是一部好电影。

  以前也曾听过别人对《霸王别姬》的赞叹,但多是“程蝶衣如何模糊了自己的性别恋上了段小楼”的问题,于是我将此片误判为爱情片,也没想多去浪费时间欣赏。今日看来,这其实是一部讲京戏传承的故事,程蝶衣也没有恋过段小楼。

  最出彩的自然是程蝶衣。从断指到入戏娇娥,他先是将自己变成了平凡人,然后又变回了不平凡,而他自始不变的就是他的专注与执著,也就是师父跟他说的那四个字——从一而终。蝶衣在唱“我本是男儿郎”的时候,他入不了戏,演不了虞姬;当他接受了自己是娇娥,用心去体会虞姬之情之境,也便将虞姬的风采展现到最大,将京戏的风采唱入人心。他不是模糊了性别,只是专心演好了虞姬。最后念出“我本是男儿郎”时,蝶衣演虞姬的纯粹之心没有了。演不好虞姬的他,选择从一而终的他,只能选择陪虞姬一起走。

  影片中的很多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但从“成角儿”这一角度来说,自是要吃别人吃不了的苦,才能成为别人成不了的人。说到这里想起来《百鸟朝凤》这部影片,现在怕是真能夯实基础沉心于一项事业的人不多了。

  天赋也是吃人的。最后,愿自己待钟爱之事也能如蝶衣。

我看《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这是一部有关感情的电影,有关艺术的电影,有关京剧的电影,有关历史的电影,这些著名影评家的文字,并非是为增加本文的色彩。但是由于个人时间和水平有限,这绝对是一个一厢情愿的想法。

  关于电影的主题,众说纷纭,一些人都是通过与李碧华小说原著的对比,来分析导演的意图与电影的主旨,殊不知,电影如同小说一样,一旦上演之后,就已经不再是导演本人的孩子,而是每个人都可以指着这个孩子说三道四。这个时候,导演想说什么已经并不重要了,我们能看出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电影拍摄的背景众所周知,整个中国刚刚经历了一次剧烈的变动,而自建国以后日益衰落的大陆艺术电影更加委靡不振。而自那之后,有关“历史”,特别是建国以后“历史”的电影几乎成为艺术电影的禁区。“‘历史’便成了大陆艺术电影中萦回不去的梦魇。似乎是一道必须去正视而令人晕眩的深谷,又仿若幽灵出没的、腥红而富丽的天幕。”而事实上,这些记忆都太过真切,经历过的人们无一不怀有刻骨铭心的回忆。

  当我们试图用这种宏观的角度、历史的视角来审视电影《霸王别姬》的时候,这电影本身就承受了太多也许本来并不完全具备的外延。然而,通过京剧《霸王别姬》在电影中的反复呈现,我们很容易对导演意图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的历史不是一个如同链条一样的连续的进程,而是一个在无尽的复沓与轮回中彼此叠加的空间。历史则成了一个在缓慢的颓败与朽坏中的古旧舞台,而年代、事件、人生,则成了其间轮演的剧目与来去匆匆、难以辨认的过客。在这个已经历史化的空间——戏楼里,这出韵味悠长的《霸王别姬》作为其中不变的剧目,成了这段悠长而模糊的历史故事中的标点与节拍器。

  陈凯歌在本片充满激情地叙述这个延续半个世纪的故事,但他却不满足于仅仅动人地讲故事。片中一些镜头,极具张力,具有相当大的历史涵盖面,发人深省。这部影片,在华丽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观《霸王别姬》感想

  初次产生想观看霸王别姬的念头是缘于一首歌,更确切地说,是缘于一句歌词:你演的不是自己/我却投入情绪/弦索胡琴不能免俗的是死别生离。那首歌是黄阅为纪念张国荣唱的《折子戏》。

  影片中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悲剧命运便是因戏而始。你无法想象蝶衣承受过怎样的疼痛,那个雪花纷飞的冬日,母亲为能将他卖进戏园子,可以剁掉他多余的一根手指,最终母亲又是以那样毅然决然的方式离开,没有丝毫留恋,我想,那时的蝶衣在哭过之后大抵已是绝望了,所以后来即使师父将他打得皮开肉绽,他也是不哭不闹,更不求饶。那时的蝶衣,或许骨子里还存着一股倔强,总是在唱到《思凡》时将“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唱成“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每次都会遭到师父一顿狠打,小蝶衣忘不了自己是男儿身,可是又不得不学会忘记自己的男儿身,而这又成了他情感悲剧的开始。

  少年的蝶衣叫小豆子,而张丰毅饰演的段小楼那时叫小石头,他的师哥。纵观整部影片,蝶衣一生所拥有的爱与温暖只来源于一个人,少年的小石头给了他人生的第一缕温暖,所以,当看完他的一生,他对段小楼的别样情感便不难理解了。多年后,当年的小豆子和小石头已是誉满京城的名角虞姬和霸王,在戏台上,他们一次次演绎千年前的生离死别,也只有在戏台上,段小楼才是他的霸王。只不过,千年前的故事,是虞姬被动地相离,而落到这出戏里,却成了姬别霸王,蝶衣到最后才明白,他所等的那个霸王,并不曾与他一同来到这世上。

  《霸王别姬》本是一幕历史逸话,而在这里,它演变成一段梨园的血泪,一缕梨园的风气,一幅时代的画卷,一个历史的烙印。整个故事时间跨度逾半个世纪,毫无疑问,时间是一场洪荒,它带走了蝶衣对师哥的梦,那个梦应该是少年的小石头,而不是后来的段小楼,可那时的蝶衣还不明白。师哥跟一个女人走了,而且那个女人还是一名青楼女子,京城名妓。当蝶衣看到菊仙的第一眼,他是有恨的。青楼,那是他生命开始的地方,更是他一辈子最痛恨的地方。但是,菊仙却是影片中的另一个悲剧人物。可以说,遇见段小楼,是她一生的救赎,却也是她一生的劫难。对段小楼,她为他洗去一身风尘,她赌上自己所有的爱与信任。她寻求的只是一份安稳的生活,平平安安,相夫教子,那是她对余生的梦,而段小楼,给了她对这个梦的希望,却在最后摧毁了她的梦。

  只是,时间的步伐太快,新中国成立,然后文革。此时的程蝶衣,守着传统京剧,算是为戏而痴了,他在舞台上的戏里无法挣脱,是过于留恋那里的虞姬与霸王。蝶衣在故事里一直都是一个活在梦里的人物,当他的梦醒了,他的故事就结束了。而段小楼,抛去霸王的面皮,终究不过是一个俗人,危难之时,担当不起,他可以出卖兄弟,可以将心爱之人送上绝路。当段小楼在那么多人面前喊出一声声“我不爱她”时,从菊仙眼里,我看到的只有绝望,那一瞬间,她小心翼翼经营的世界轰然倒塌。也许,她可以忍受众人的鄙薄,但唯有一人,她承受不起,所以她选择了死亡。

  自始至终,懂蝶衣的人只有一个,那便是袁四爷,他曾送给蝶衣一把剑,那时的他万万不会想到后来的蝶衣会用它结束自己的生命。只是,他终究不是蝶衣的霸王。或许,在段小楼当着众人喊他“戏疯子”时,他的心就死了,又或是很早之前,段小楼说他“不疯魔,不成活”时,蝶衣的心就已经死了,于是风雨过后他陪段小楼唱最后一出《霸王别姬》,却是姬别霸王,从此以后,不再闻不再问,所以不管是李碧华在书中说这蝶衣没死,后来还很风光,还是陈凯歌在电影里说他亦如虞姬一样刎颈自杀,这两种结局都只说了他的身,而他的心,还在途中,一路追寻。

  影片的结尾是林忆莲和李宗盛唱的《当爱已成往事》,他们唱: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纵然记忆抹不去/爱与恨都还在心里/真的要断了过去/好让明天继续;他们还唱:忘了痛或许可以/忘了你却太不容易/你不曾真的离去/你始终在我心里/我对你仍有爱意/我对自己无能为力。

  所有的人都在寻求一个明天,寻求一个未来,所以要忘却往事,抛去爱恨。当爱已成往事,谁也无能为力,于是蝶衣和菊仙都不再留恋。

  就用纳兰的两句词作结吧: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霸王别姬》读书笔记

  没看《霸王别姬》这部部电影之前,就其片名《霸王别姬》给我的直观感觉来说,我推测它肯定是场血雨腥风、狼火硝烟、马革裹尸的豪壮场景,看完之后,它果然是场视觉盛宴。不管是从布景、影像语言还是故事结构上都给了我极大的满足;但我没有从中找到我所期盼中的那个悲壮的场面。它只是以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的故事情节为引子,或者说为线索,串连起另一个也很悲壮的故事。虽说也很悲壮,但或许我们对《霸王别姬》的印象太过于完美了吧?其它形式的悲情剧始终难却难以企及它的高度,难以取代它在我们心目中的高大形象!

  影片《霸王别姬》中的故事讲的是:旧社会里的两个戏园子里的小孩经历千辛万苦,并最终成为名角儿的故事。他们和项羽一样,生逢乱世,也为了自己的“霸业”拼命闯荡,但他们和项羽在两个不同的领域,似乎被项羽的高大形象掩盖了他们俩,没有真正的西楚霸王光辉。其中的一角段小楼(小石头),没有项羽“霸”的地道,程蝶衣(小豆子)也没有虞姬“柔情”的彻底。但两个故事都较宣明地体现出了匹夫之勇。项羽就不用说了,他目有重瞳,力能扛鼎;据《史记》记载:他身高八尺有余,手持楚戟,身披乌金甲,胯下乌骓马。他自诩:西楚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还曰:“吾自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挡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在古代不光是项羽,关二爷关云长是如此,黑旋风李逵更是如此。故事中段小楼虽然只是戏扮西楚霸王,但他似乎真把自己当霸王了,不但无视权贵袁四爷,还狂言:“共产党来了也照打.......”这风格岂不是西楚霸王的影子么?同样的争强好胜,像拼命三郎石秀一样,处处拼命。

  再赘述一点儿,关于中国古代匹夫之勇的起源,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个很好的实例。那就是“我”字,“我”的原始意义就是一件兵器,这种兵器据考是用来砍马腿的,其形状就像“我”字的左半部分,把我字拆开看,左边就是兵器“我”的形状,右边就是个兵器戈,怎么讲呢?就是说在古代人们作战时,有人非常勇猛,能够双手持兵器,左手持我,右手持戈,上砍人头,下砍马腿,冲向前时大喊一声:“我来也!”这个“我”就是专门用来砍马腿的;这个“我”字后来逐渐被当做第一人称代词了。看来在造字之初,匹夫之勇就已经很盛行了,而且在当时,应该还是比较鼓励的。

  逞匹夫之勇,图一时之快,是万万不可取的。程蝶衣在接受国民党审判时就是图一时之快,害己害人,何必呢?这部影片当中,处处可以看到西楚霸王的影子。

  霸气能霸多久?要看人民的态度。项羽一生杀人无数,不得民心,故其必败!故事中涉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荷国民党反动统治,结果日本呢?和项羽一样只霸了八年,国民党更沉不住气,结束的更快,三年就没了!很明显,是这部影片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不敢从呈匹夫之勇,图一时之快;古人训:小不忍则乱大谋,一失足成千古恨!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因自己逞能而是自己后悔自责的事。只是或大或小而已。当然生活不是彩排,走得不好还可以重头再来,像项羽这样的错事不可能回头的!

  再回到影片本身来看,其中的好些东西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比如说:小豆子的妈妈为了让他能够学戏,将他的第六指生生剁掉,戏园里的师傅变态地惩罚弟子们,令他们头顶水盆跪在冰天雪地里,师兄用烟斗捅师弟的嘴巴等等。让人觉得惨不忍睹。还有哦共产党不适合的文化政策。当然我们不敢说这是谁个人的错,这是一个时代的错,一段历史的悲哀!我们只能铭记教训,不敢再犯错。

  再说虞姬这个弱女子,在最后竟也逞强,拔剑自刎。千年的末路英雄的悲壮被重新安排到了现代人的身上,重现当年的壮烈。有人说:“还有什么话要说,还有什么泪要流,道不尽的思绪飘荡在蝶花共舞间.......”还有人说这部影片,气势恢宏,雅俗共赏,将历史的动荡起伏和个人的命运结合起来,以中国传统的京剧为支架,用紧凑细腻又富有张力的画面征服了观众,艺术上有很高成就。的确是这样的,艺术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我们可以从中找到我们自己的影子,可以对号入座,能够使我们从心底为之折服。

  经历一系列的生活的洗礼,通过学校知识的学习,我们应该长大了。我在平日总要求自己做到平静,要微笑着面对一切,即使内心在是铁那冰河般的汹涌,再有万般愤怒苦闷,也必须的拼命地先忍下来。我不敢再逞能、不敢再冲动,对不能如愿的事物,我选择无奈和认命。

霸王别姬影评

  人各有命(周六说的It’s)。段小楼豪气+优柔寡断像极了项羽,可惜过了江东就一假霸王;一句不疯魔不成活成全蝶衣也成全哥哥,他的世界里有二主,一为段小楼一为戏。菊仙那是八大胡同的主儿,见惯了各色人物,事轻事重见人说话,对欲望之下有单纯的愿望。

  命这玩意儿大概就指本身和环境,各自好好的人,偏偏遇上对面这冤家。如果小楼没遇上菊仙,血都往脑门儿冲的时候,会不会成全一真霸王?万丈红尘没有如果只有可是,就算没有菊仙,也会有凤仙梅仙……假的也真不了。

  跪在众人面前的霸王,越说越得意,真跟唱戏似的,把蝶衣最后的底线都给拱出去,转眼就忘记众目睽睽之下刚才有谁不顾天地只为给他勾脸。一个霸王的形象在两个女人心里灰飞烟灭。女人的悲剧只和自己有关,她们看似如履薄冰,实则坚强无比,扛得住奸污,扛得住动荡只是扛不住心里那个男人跪下来扛不住那个男人说不爱,霸王不杀虞姬,虞姬因他而亡。

  菊仙就是一妓女那也是侠妓,估计跟王翠翘这等一个脾气。(王翠翘:明朝一名妓,其事迹大概是头牌靓姐人人爱却敢爱敢恨的跟了一海盗,后来被利用至海盗死,王翠翘投海。此故事在国内流传不广但盛传于东南亚,后为越南名著,书名《金云翘》大概相当于越南红楼梦那境界。)智慧和勇敢,善良没有无能。光脚走到小楼的后台,拿剑送往袁四爷府上,这女人好生厉害,八大胡同里故事看得多人世看得淡只是心中还有些希望。所以揪住一敢出头的当了自己的霸王,为免垓下之境处处提醒,此女非虞姬,实则王翠翘!

  菊仙的市侩和勇气直直来直直去,最多也就为了个段小楼,未曾害过他人。那女人气场强看得天,老鸨对她且有三分怕,照说这样的女子掌握自己的命运,到头来是遇人不淑还是人命抵不过国运?段小楼在街头演那出霸王卸甲她还能出一声喝住,段的一句“不爱”直接将其变为弃妇。好不容易从了良,希望总像肥皂泡。崔莺莺,杜十娘这些弃妇们抵了天门也不过抱箱珠宝跳河,木有想过如何的不放,话说这些人精并非没有这等智商,好似后来张爱玲聪明面容糊涂心肠直叫人揪心。大概是看得多想太多也就茫然,于是连歇斯底里都没有,菊仙就挂死了。

  程蝶衣自打那句“奴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就得了颗女人心,虽然身得俏丽精致可生理上还是个男人,所以他跟那世道互相别扭。大概他有忧郁人格,所以对段小楼和京剧才有那样的依赖感,比爱自己更多的爱对方,大概他也有强迫人格,所以才那样强烈的需要安全感,希望一切保持原状。本大人很八卦的假设他的星座,执着如金牛,完美主义如处女,强大的小宇宙造出个脱离现实社会的乌托邦如双鱼……好纠结的人格。

  其实他人格压根就未成年,所以菊仙还是实实的抱了他,所以他歇斯底里之后菊仙也未怪罪,像母亲对儿子。菊仙先他而走,因为菊仙心里只有个段小楼,虞姬自有虞姬的死法。相同的是,每颗女人心都选择了自己最美的样子永远死去。

  这等的人格,再是良辰美景都会一说成空。众人叹:奈何天!

  还有一人要提,就是那戏班的老爷子。虽说人前是下九流,自家关上门,那是条款规矩不得半点儿虚假,自有自己的尊严,拿他一句话说,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若女子不死在一男子身上不成全为一女子?看林徽因何如?或者说,若女子不死在一男子身上或不让一男子死在身上不成全为一女子

姬别霸王

  《霸王别姬》是汤臣电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艺片,该片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由陈凯歌执导,李碧华、芦苇编剧,张国荣、巩俐、张丰毅领衔主演。——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一剧终了,演的人死了,看得人哭了。

  霸王别姬,所有人都以为,是程蝶衣用了心动了情,而纨绔的段小楼终因风流成性辜负了他。

  所有人亦以为,程蝶衣爱的是段小楼,恨的是段小楼,就连死,也是因为对段小楼死了心。

  殊不知,程蝶衣这一生念着愧着的人,叫袁世卿。

  犹记那日,程蝶衣为了段小楼,一段唱词就将自己唱哭,在袁世卿面前哭得不能自已。年少猖狂,一时赌气,将自己托付给了袁四爷。

  恍惚间看到,当年袁四爷与蝶衣的第一次相遇。

  在那个茶楼里,在那个戏台子上,一身武旦装扮的程蝶衣淌着悲戚的腔调,转着花剑,映了四爷的眼。此间,便是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美到极致的男人的热爱与疯狂。四爷那意味深长的一个目光,与那来日方长的一笑,也注定了蝶衣与袁世卿的纠葛不清。

  一个是声噪一时的京城名角,一个是权倾一方的霸主。可敏感如程蝶衣,他有太多自己的自负与骄傲不容别人侵略。所以刚强如袁世卿,竟可以为他屈下身段,用自己的低姿态证明自己有多爱他。他说他: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此景非你莫有,此貌非你莫属。那样风流学度的才子,在遇到那样一个千娇百媚的男人之后,才懂了什么是沦陷。他爱他爱到可以为了他去救另一个男人,他爱他,所以他舍不得恨他。哪怕,他明知程蝶衣心心念念的只有他师兄。

  程蝶衣为段小楼哭红了眼,袁世卿却为程蝶衣疼碎了心。段小楼是个假霸王,程蝶衣却做了他的真虞姬。而袁四爷,每每面对那样一双含情脉脉的眸子,却看不到一丝为自己的柔光之时,会不会怪他?怪他明明自己是个真霸王,他却做了自己的假虞姬。

  段小楼可以娶妓女,可以没骨气,可以伤害辜负程蝶衣。但袁世卿不会。蝶衣心死,亦不仅仅是为了那个当初护他护到和师傅拼命的师兄,在文革时那样对自己,不仅仅是为了他的师兄在许完他一辈子之后,娶了一个妓女。更因为那时那日他才明白,袁世卿有多爱他。

  而他,竟没能回报哪怕一丝一毫。

  所以,如果可以重来,我想蝶衣也不会再傻傻爱着怯懦的段小楼,一个为了自保可以出卖他的男人。我想,哪怕明知道会没有明天,蝶衣也愿意和四爷轰轰烈烈得在红尘相爱一场,至死方休。

霸王别姬

  第一次看了这部片子,却原来和想象中的大不一样。几多感慨,不吐不快,与有心者共同商榷。故事无非就是几个人的人生故事而已。那么我就把几个人的印象细细的说来,让我们重温一下动人心魄的感情,虽然未必欣赏。

  段小楼:段小楼是个男人,就算生在现在也是女孩子们心仪的对象。他为人坦荡,做事大气有魄力,小时候一起练功为了让小豆子少受苦而受到师傅的责罚,在给菊仙披衣的一个动作之下男人的魅力尽情展现;他做事仗义又不缺少圆滑,肯为了大局而委屈自己,就如文革时候为了全团的生计而与小四同台唱戏;他说话风趣幽默,有玩世之风,比如逛妓院和菊仙逢场作戏,打小练功就可以把痛苦当成爱好。然而同时,他也有因性格的张狂而带来的无法释怀的缺点。他大气中缺乏严谨,更多讲究的是男人的面子问题,比如没有拒绝就答应菊仙的婚事,在师傅面前罚跪时怒喝菊仙“这是老爷们之间的事”;他不仅缺乏严谨,甚至是随心所欲,没有任何的理性思考,甚至是都没有想过需要思考问题,基本上是被剧中其他人的思路所指挥。说到对京戏的看法,他就更把它当成生计的一个本钱,没有任何稍微高一点的理解,甚至不如袁四爷。做为全剧中联系所有角色的核心人物,段小楼这个形象真是让人爱之极深,却又恨之最切,直恨不得自已当了他的角色,让他的张狂之处更加惬意,落魄时节可以理性应对,调整好全剧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减少一点误会痛苦。天下的女孩子们看清楚了,也许你们的哥哥就是这样的形象,你能把握的好么。

  程蝶衣:本剧中的最大的悲情人物,也是整个社会的最大的受害者。悲惨的成长经历,造就了他女性化的性格,不仅是行为举止,更多是思考问题的方式。我之所以说他是最大的悲情人物,是因为无论什么事情,他都努力去做,而且都做到很好,可惜他还是得不到他向往的任何东西。他是那样的刻苦练功,完全改造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却换回了太监的凌辱,门外关爷的一句话“哪个虞姬还不是一死”就把他给卖了;他教育小四,希望他也能象自己一样的成长和功成名就,却换来了无知的小四对他无比的怨恨;他那样的心系眷顾段小楼,直到最终死在段小楼的怀里而曲终人散,而一个菊仙就让两兄弟无数次的反目成仇;他为了小楼忍辱给四爷做相公,他为了小楼而给日本人唱戏,而这一切,最终又成了小楼唾弃他的理由。文革并不是悲剧的原因,无非是给了一个表达的机会,三个主角的疯魔举动,其实就是长期以来内心想法的表露。

  对于程蝶衣,正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习惯了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总以为自己的行动可以换来自己的梦想,终于在人们的视野里面越走越错,越陷越深。他没有朋友,没有亲人,所有的人都把他当成牺牲品。尽管舞台上他赢得了满堂喝彩,然而生活中他是那么的缺乏表达和抗争,也许,只要他能不那么安于沉默,也许他的世界会略微有些精彩。寂寞是寂寞者的墓志铭,当那剑锋过后的一摸鲜血喷涌而出,是他唯一的一次表达,也是最后一次表达,然而就算这样的以生命为药引,他的心愿就能够完全表达么。

  菊仙:我深深的佩服菊仙的手段,也正是这些手段让我对她有特别的恨意,就如同《穆斯林的葬礼》中的壁儿一样,她为了爱在毁了别人的同时也毁了自己。菊仙出身风尘,做事刚毅果断,思路清晰,嘴极尖利。从她自赎己身到下嫁段小楼,真是心思缜密果断,步步惊险步步赌博,终于挽来了期待的爱情;在以后的两人相处中,完全是按照她自己的意识改造掌控着段小楼;在对待程蝶衣的问题上,又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为了段小楼不在乎良心和诚信,不受任何外物的拘泥,一切以能抓住段小楼为要务。然而,她对段小楼的要求也达到了极点,即使明知文革中段小楼是迫于形势而掀她旧事,却仍选择弃生求死。到这里,我不想再说那个千年不变的话题,菊仙是为了爱还是因为生存而和段小楼在一起,也许生存和爱情本来就是同一的,无所谓因果,也无所谓对错。一个在妓院(我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女孩子,又能对她有什么要求;但如果没有这种背景,却又如何理解!

  袁四爷:一个没落的贵族能寻找到证明自己价值的方式不多,北京的厉家菜算是一个典例,袁四爷则选择了京剧。要说,对他的确也有同情的地方,但对比起劳动人民的深仇大恨来就一无所有了。一个人,想安生的活着其实也不容易,更何况有着历史背景。无论如何,人都得在所在的环境里面混出个样来,靠吃祖宗基业,就算自己想一无所求,也是不可能的。

  关爷:关爷可以说是整部片子里面唯一的一位非悲剧人物。关爷年轻时唱戏是红角,老了开班教徒,一辈子给了京剧,而京剧的确也是在社会上特火的一个行当,类似于现在的软件业,自己活了一个尽心顺意,徒弟也让自己露脸。死也死的风光,死在了自己的事业上面。纵观关爷的一生,可见选择一个合适的事业方向是多么的重要啊。

  小四:很多人会恨小四,就如同段小楼的话“小时候是一条蛇,你给捂活了,现在人家成了龙,罩不住了”。小四的一生坎坷超过其他剧中人,从小是孤儿,戏班里长大,在正是学活的时候赶上了文革,年轻的他哪里懂得生活的险恶和成长的艰辛,风头正劲的时候是很过瘾,造反、批斗、唱主角,但运动过后可以想象必定和文革的小将一个下场,一辈子没有成就一点可以说道的东西。一个人的悲剧,有历史的社会的责任,个人啊,也应该有所警醒才对。

  一场电影看完,一段历史,几个人物,都烟云般的去了,正如电影散场,大家一咕脑的离开。然而,就在剧中人的身上,隐隐也有我们以往的未来的生活的影子,也许可以让我们更懂得生活,能把握生活。荣哥去了,因为他是剧中的一个;而我们快乐,因为我们是看客。

霸王别姬

  曾经在懵懂时看过霸王别姬,当时纯粹是从故事片的角度去看此片。而此次活动,让我得以思考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这部影片和片中的角色。

  霸王别姬的时代背景的复杂是我看过的影片之最,它的故事横跨数十年,又涉及中国现代社会变革最快的时期,从清末一直到文革结束。而两位主角的命运也随着时代的浪潮起起落落。

  两位主角的命运映出了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的脉络。电影中处处蕴含着变与不变,大到从社会体制到人们思想的变革,小到人们的衣着。同样程蝶衣和段小楼在同一个剧院演着一样的霸王别姬,连表情和脚步都未变,而底下的观众却换了一茬接一茬从太监,日本兵,国民党伤病,到人民解放军,含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不变的戏码,却因为时代的不同,观众的不同得到了迥然不同的结果。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当舞台上的京戏帷幕落下,舞台下更大的帷幕却拉开了。同样的演出错误,在清末时期可能是被投入大牢,在国民党时期是蛮狠的拳脚,而当观众换成了解放军,两位主角惯性般的做好了接受处罚的心理准备,但回以他们的是热烈的掌声,与“前进,前进,前进”的歌声。此时段小楼和程蝶衣的手足无措和小四脸上从愕然但微笑的表情变化让人记忆深刻。我也被此刻的场景深深震撼,嘹亮的歌声回响在曾经歌舞升平的剧院,让我感受到了社会即将产生的变革和在这之后起推动作用的共产党思想的伟大。

  程蝶衣在这电影中无疑是灵魂人物,而他跌宕的人生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也让我着迷。程蝶衣活的是精彩的,作为“角儿”,他为人狂热的喜爱。但同时他也是不幸的,一个个时代的烙印也深深的打在他的人生中。在清末,他年幼时为了进戏班而被切去了畸形的手指,为了讨生活,学技艺,忍受着严酷的打骂,成名后又受太监的欺辱。而到了七七事变,日本入侵后,他又染上了毒瘾,无法自拔。在后来,国民政府时期的法庭也让人哭笑不得,程蝶衣当庭说自己是汉奸最后法官还是在百姓的质疑声中判他当庭释放。而在解放军进入北平城后,他却下起了戒毒的决心,虽然电影中没有说明缘由,但我认为他应该也是感受到了社会即将改革的浪潮。

  “不疯魔不成活”是段小楼两次用来形容程蝶衣的话。细细品味,程蝶衣对戏的执着是该要我去学习的。其实在电影中,程蝶衣始终只想好好的和段小楼演好戏,演一辈子的戏,无奈,时代弄人。但是他对戏的执着始终未变,他曾问过段小楼,虞姬为何而死。当时我并未想到答案,而现在想来,也许是因为没办法完成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吧,同样这也许也是他最后选择像虞姬一般死去的原因吧。

  最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我认为我应该学习这种执着的精神,坚持自己的党性,并贯彻到生活和学习中去。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霸王别姬专业影评分析

关于勇敢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