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琵琶作胡语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琵琶行

  琵琶行原文:

  朝代:唐代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不得志 一作: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 一作: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 一作: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 一作:云篦)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课文分析

  《琵琶行》有诗前小序和本诗两大部分。

  序文概括叙述了诗人和琵琶女的相遇经过,交待了作诗缘起,具有介绍本诗的主要内容和加强其真实感的作用。

  本诗分为四段:

  第一段,写秋夜江头送客的情景。

  诗人从送客落笔,只六句就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浔阳江头船上;时间──夜;时令──秋天;景色──枫叶、荻花、秋风萧瑟、江水映月;事件──送客;心境──—苦无管弦,离愁别绪,忧闷惨伤。诗人被谗遭贬,谪居江州,内心抑郁,今又送客远去,离愁萦怀,只想痛饮尽欢而别,却苦无管弦相伴,唯有萧瑟秋风,萧索秋景,凄清秋色。一对好友,饮着闷酒,“举怀消愁愁更愁”,不觉已经酒醉,这才惨然告别。此情此景,水乳交融,情景相生,读者和诗人的心一起,陷入了无可解脱的苦闷之中,正如那浩淼江水似的深沉苦重,也象那月影映水般的惨淡苍白。“别时茫茫江浸月”,正是此情此景的绝妙烘托,形象概括。然而,就在一对友人面对茫茫江月惨然分别的时候,“忽闻水上琵琶声”。这琵琶声,无异空谷足音,亦无异于苦海孤舟,诗人沉重苦闷的心情一下子得到了解脱,惊喜之情,难以自抑,以致忘记了已是回去的时候,而友人也心动神驰,忘记了开船出发。诗人承前之“无管弦”、“江浸月”,只用十四个字,通过对主客惊喜忘情神态的描叙,便使诗意骤转,诗情突变,琵琶声的悦耳动听,琵琶女的奇妙才力,也由于这一侧面描写,略露端倪,得到了生动表现,整个故事,也由此引出。这一段,为诗中所要表现的悲剧性人物及其故事,烘托了合适的气氛。

千载琵琶作胡语

琵琶行·并序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令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消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清衫湿。

  1、左迁:贬官。

  2、凡:共。

  3、间关:鸟鸣声。

  4、虾蟆陵:下马陵,其附近乃歌女聚居地。

  5、秋娘:歌妓们的通称。

  6、争缠头:竞相赠送财物。

  7、钿头银篦:妇女头上饰物。

  8、浮梁:江西景德镇。

  9、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嘶哑杂乱刺耳。

  10、向前:刚才。

  11、青衫:唐官员以等级穿着不同颜色衣裳。青衫是最低一级的服色。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下马和客人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管弦。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循身轻轻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羞答答地走出来,还怀抱琵琶半遮着羞涩的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示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抚拢慢慢捻滑抹了又加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象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清脆如黄莺在花丛下婉转鸣唱;幽咽就象清泉在沙滩底下流淌。

  好象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象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象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象铁甲骑兵撕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象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我原是京城歌女负有盛名;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渡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啼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象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切切不再象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千载琵琶情

  秭归的江水一如既往的湍急,多少年华逝过,多少幽怨随波逐流,千载琵琶声翻起白色的浪花。

  王家乡的桃花开得红火,蝴蝶纷飞;她用琵琶弹唱着,双眼若有所思的远眺着繁华的长安。

  她怀揣着憧憬进入了汉宫。她不仅有沉鱼落雁之貌,还有绝顶地聪明,更有一般女子没有的坚强与果断。绝色倾城,信手琵琶;深受汉帝的宠爱应非她莫属且受之无愧。她----昭君!

  但是,命运却和她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荒谬的岁月,一幅画定乾坤,一份礼定命运。她拒绝给毛延寿贿赂。应该说是毛延寿和她开了个玩笑,更为得体。让她沦为宫女,无法得到汉帝的看顾;但她的拒绝又标榜了“富贵只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的清高气节。

  汉宫高墙的深院内,灰黑色的天空,没有任何鲜艳的色彩,没有自由的飞鸟和纷飞的蝴蝶,而高墙外呢?她不敢想象,泪水伴和着凄惨的梧桐雨滴落在地上,寒鸦发出无助的哀鸣,孤灯寒衾惹人暇思,一切都那么孤苦。唯有知己琵琶陪伴着,边唱边哼,唱不尽的是乡愁,流不尽的泪水,道不尽的是无赖,独唱:

  黄昏月夜苦难熬,妾身命苦人断肠。

  可恨毛砚尽是墨,画笔清浊欺君王。

  她泪流满面地打发着无数个漫漫的长夜和没完没了的白昼。对着铜镜,凝视着自己消沉,憔悴的面孔,勇敢的她好象在等待着什么,是希望

  呼韩邪单于的到来,或许就是老天对她的眷顾,赋予她的机遇。“谁愿意远嫁匈奴和亲停战,朕视公主对待。“一道圣旨。人言塞外寒苦,没有一个宫女远嫁匈奴。她却勇敢而有主见,为自己报了名。清高孤傲的她想在宫中脱颖而出,如同在大海上失去方向的孤舟,只能葬身海底。想到与其在汉宫中荒耗一生,还不如远走他乡,去呼吸呼吸塞外的新鲜空气,看看蔚蓝色的天空。她的选择是正确的,她抓住了老天赋予她的能力和机会,纵身扑入,取得了成功。

  桃花三月,呼韩邪单于千里迢迢赶到长安,迎走了这这位角色倾城的王嫱,接走了这位用自己换取“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辅佐臣。

  临行之日,她身着红绸,手抱琵琶。貌美如花,光彩照人,呼韩邪单于是兴奋的,满意的,汉帝心中充满了悔恨、怜惜、内疚。别后,让毛延寿拿出昭君的画像,这一切又有什么用呢?一切都晚了。

  她,卧马行路,神色黯然,怀抱琵琶。长安的百姓争相观望,百姓们的谢意伴随着她通往寒苦的塞外。她扬鞭而去,留给长安和我们一个永讲不厌的神话。望着远方的路,是大漠茫茫,还是雪山绵绵?谁又知道呢?只有自己去蹑足。回望留在路上两行车轮印,真可谓是;“马后桃花马前雪,叫人如何不回头。“

  汉帝的艾怨应该胜于昭君,大殿上的临别相视,她已注定是他余生无法治愈的伤口与耻辱。他的江山却要一个杨柳细腰的女人为他擎起,她还对他跪拜谢恩。

  几度岁月,昭君死了。

  昭君死后,葬身胡地,传说坟头青草历历。谁又能真正了解她坟头的草为什么而青,因什么而胜?缕缕怨心,谁能理解?倘若再让她做一次选择,我想,她也会自投汨罗江,拥抱她美丽的家园。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用脆弱的女儿身,干出一番千秋赞叹与惊讶的事业。给历史举了一个“红颜祸水“的最佳反例。她的能力与勇敢,引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共鸣,成了命运多桀的有识之士的镜子,也化作了文人们的思想寄托。还是戎昱说的好:“汉家青史上,拙计是和亲。社稷依明主,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净沙尘。地下千古年,谁为辅佐臣。“

  绝色女子,用千载琵琶弹唱自己永不褪色的神话。汉家“超女“,照亮汉室舞台。

千载琵琶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桂甫《咏怀古迹,

  中国历来最富传奇色彩的女子莫过于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四大美女。西施捧心、昭君出寒、貂蝉拜月、贵妃醉酒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寻常百姓间永不沉寂的话题。但我总觉得在那些庄严的历史和美丽的传奇背后,隐藏着另外一种更为深沉的东西,或许那才是她们真正的人生。

  西施原是越溪之畔的洗纱女,出身贫寒,明代的《竺萝志,西子传》就曾这样描述:“父胃薪,母院纱。”她本有理由选择一种幸福平淡的生活方式,但她身处吴越接连不断的战乱之中,而她的情人范轰又是越王勾践的得力谋士,在所谓的“国家大义”面前,西施不得不做出一个极其与人性相违背的选择,远离范轰,被勾践送到吴国,从而诱使吴王夫差荒淫无度,墉理国事,从此“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正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灭吴计划得以实现,越军洗劫了姑苏城,举国上下正欢呼雀跃之时,西施却被人沉江,因为她己与“亡国”二字相连,霸主最为忌讳。尽管善良的后来之人不忍心西施的悲剧,让她与原先的情人范蠡泛舟江上隐通人世,但是“祸水”一名仍长伴可怜的西施姑娘左右。那倾国倾城的一颦一笑之后,包含着历史莫大的不公,无怪乎罗隐诗曰:“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准?”(高中作文

  “天生丽质”的杨家之女“一朝选在君王侧”,在享尽了霓裳羽衣的富贵荣华之后,随着“安史之乱”的铁蹄,同样不可避免地被冠以“祸国殃民”之罪,被店玄宗赐以自尽而死,一缕香魂就这样消逝在马鬼坡。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宫廷舞蹈家就这样含恨而去。“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那只是白居易的美好想象而己,长生殿中旱己是人去楼空。

  而那个历史上本无其人的貂蝉似乎离我们更为遥远,我又能对她妄加评论什么呢

  西施,美得无奈:玉环,美得凄凉;貂蝉,美得虚无。

  那么昭君呢

  一想到这位绝世女子的惊人举动,我的思绪便滚滚而来。

  中国古代的社会是一个以男性为主流的社会,女性只是这个社会的附属品,没有自我,只能围绕着男性世界打转。虽然也曾出现过一些优秀的女性,例如班昭、蔡琐、李清照等人,她们才华出众,曾让许多须眉为之汗颜,有的直到今天还保持着巨人魅力,但从总体上说,女子只能在这个社会中处于从属地位,一叠厚厚的二十四史只留给她们最狭小的一个角落。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做女人难,作为美女更难,中国自占就有“红颜薄命”一说,许多美女都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成为王朝斗争、朝廷斗争或是社会斗争中的牺牲品,例如西施、貂蝉、杨玉环。当普通百姓为她们美丽的传奇而津津乐道之时,我们是否想过那绝世艳丽的容貌背后,却是一把辛酸泪。

  但历史总有例外的。我在阅读了许多关于昭君的文章之后,我发现昭君与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美女有太多的不同。她是一个人气的女子,她不愿用皇宫的高墙束缚自己的一生,也不愿意成为宫廷倾轧的牺牲品,更不愿意成为帝王的陈设和玩物。她把自己的本体生命从汉宫中设释出去,论释到草原大漠广阔的天地中去,连释得淋漓尽致。她明白一个十分简单却是许多人都不明白的道理,做女人难,做美女更难,做得好惊天动地,做得不好黄花委地。她果断地做出了许多人甚至连想都没想过的决定,主动请缨远嫁匈奴。于是就有了流传千古的“昭君出塞”。

  王昭君名始,是南郡秭归人工穰的女儿。应召入宫后,按当时的宫廷惯例,须先经画工描摹,然后呈上御览,准备召幸。当时的宫廷画师毛延寿生性贪鄙,屡向宫女们索贿宫女们都巴不得入宫受宠,大都倾囊相赠,毛延寿便易其丑为妍,昭君不愿无故费钱,毛延寿怀恨在心,便在她脸上添了一块胎记,易其妍为丑,以泄私愤。汉元帝只凭图画选幸,当然不知有昭君这等人物。她只得在汉宫秋月中打发那寂寥的岁月。

  然而历史向昭君展现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毛延寿最低下的一笔竟成了昭君一生最人的转折。

  汉元帝竟宁元年,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来长安求婚。或许是在嫁了大人小小的公主之后感到乏味了,抑或是匈奴己今非昔比,汉元帝决定从宫女中择一人和亲匈奴。由于异国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的迥然不同以及语言的差异,当时远嫁异国的生活是十分悲苦的。西汉和亲乌孙的细君公主,就曾作过一首《悲秋歌》来抒发自己的悲苦的心情:

  晋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鹤兮归故乡。

  因此宫女们人都不愿远嫁他乡,对元帝的诏令置若周闻、退避三舍。然而昭君却毅然上书,请求远嫁匈奴。临行之前,昭君至御座前辞行,元帝这才发现昭君风华绝代,然而君王一言九鼎,岂可反悔,只得忍痛割爱,封昭君为公主,和亲匈奴。

  公元前三三年,昭君出塞。

  昭君,你真的决定走了吗?寒外的黄沙会迷蒙你的双眼,人漠的风雪会冻僵你的身躯,你将永远告别父母之邦,终老他乡。

  是的,走了。这深宫高墙之中没有天日,那儿不应该成为人生的终点,为何不去塞外追寻自由。于是马鞭一挥,你走了。

  后代的诸多历史学家虽然对和亲政策各有所见、有褒有贬,但人都对昭君给予了很高评价,常冠以国家民族社俊大义之类的殊荣,但依我个人愚见,这样的担子对于一个行如弱柳扶风的女子来说太沉重一些了。在我看来,昭君之所以选择出塞,显然与她的“觉悟高低”无多人关联,这是她本性的一种自然流露,她人格的一种自然流露,简单地说这或许是她“大气”的个体的一种自然流露。正是因为“大气,使得昭君具有许多女子都没有的勇气和远见,这也就是为何我对昭君这个历史人物情有独钟的原因。“大气”对于女性来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尤其是在中国古代社会,不乏一些类似崔莺莺、林黛玉花前月下吟诗弹唱卿卿我我一类的女子,却极其缺乏像昭君一样的女子,她能把自己的个性生命诊释得如此豪迈,如此潇洒,常令我这个现代人为之折服。中国古代的美女很多,为何昭君能成为四人美女之一呢?我想这就是昭君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人气的个性魅力。今天我们己无法得知昭君当年受教育的程度,但我想当年的宫廷中,一定有许多宫女的“文化程度”高于昭君,她们的“觉悟”也一定高于昭君,但她们能走得如此豪迈,如此潇洒吗

  后来之人在探索昭君出塞当时的心情时,常有两种倾向,一为喜,二为悲。喜者,认为昭君身负国家重托,极其荣耀;悲者,认为昭君远离父母之邦,心中悲苦异常。但我认为无论是大喜抑或是大悲都是很不恰当的,她当时的心态一定十分平和。在这样一个人气的女子的心中,无论是翻江倒海还是风平浪静都化作深水一潭、清流一注。悲或喜都无从而来,因为这是她自己的选择。当昭君跨上马背,最后一次回首遥望长安时,那已不是对汉宫的留恋之情了,既然宫墙如此的高,宫门又如此的狭窄,为何还死地依恋着它,人漠的天更广,塞外的地更阔。此时昭君心中所念的一定是她的父母,正如千百年来中国无数的新嫁娘一样:

  一叩首,鞠育之恩难报;

  再叩首。双亲善自保重;

  三叩首,奴从今日去。爹娘莫牵念。

  这或许才是历史和传奇背后真正的昭君,大气平凡,平凡而人气。

  人漠深处,尘土飞扬。历史在继张骞的勇敢、苏武的忠贞之后,又送来了一位女子的人才气与奇卜一异。中国历史前行的通道也因此而疏通。

  呼韩邪单于娶到王昭君这样一位美丽的妻子后,自然十分高兴,将她封为“宁胡例氏”。此后,王昭君以她的人格魅力给这个曾经饱受战乱和苦难的民族带来安详和幸福。以后的六十年里,匈奴人畜两旺,汉族与匈奴也没有了战争,呈现出了一片和平的景象。这一切与中国历代许多女子的命运构成了独特的对比,所以当她们的音容笑貌在发黄的史册中渐渐模糊的时候,昭君的形象却在我眼中愈来愈清晰。昭君逝后,被葬在塞外郊野,相传她墓上的草色四季独青,与人漠的黄草不同,被呼之为“青家”。此名的传说虽然或虚或实,但可以肯定的是昭君的风采和魅力一定千年不散。

  昭君出塞后千年,护送文成公主的仪仗队又浩浩荡荡地开向西域。历史除了汉武唐宗的雄才人略和李广郭子仪的骁勇强悍之外,是不是可以留出一片更为开阔的空间给这些美丽大气的女子呢

  夜来幽梦,历史深处的昭君姗姗向我走来。朱唇轻启,嫣然一笑,铁骑飞过,烽火散尽。苍苍云天,茫茫碧野,尽现眼底。

2018高考满分作文:千载琵琶作胡语

  你的人生本是宽阔的直道,不甘平庸的你更是拐出了一个又一个漂亮的弯道。从此,你的人生焕发异样光彩。———题记

  或许是上天的无意安排,或许是上天有意要考验你,将你出生在群山万壑之中。那,又何妨?你天生丽质、智慧过人,琴棋书画,样样学,样样通,为的就是要不同凡人,为的就是拐好人生的每一弯道。于是,我们看到绝世才貌的你,小小年龄就美名远扬。

  当别人还在家中研习女红的时候,你已拐出了人生第一个弯口:登上雕花龙凤船,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来到长安。

  当别人争先贿赂画工毛延寿时,你已拐出了人生第二个弯口:绝不贿赂画工,保持自己特立独行的禀性。尽管画布上的你平添了几颗黑痣。

  面对和亲,当后宫嫔妃争着躲避时,你又一次拐出了人生第三个弯道:挺身而出,甘愿当和亲的使者。

  三个弯道,你已将同时期,同时代的女子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三个弯道,你的人生已达到了新的境界。

  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不知不觉,浩浩荡荡的和亲队伍已驶过了塞外,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情怀抒发心中澎湃。凛冽的寒风吹乱了你的秀发,更吹乱了你绵长的思绪。抱起心爱的琵琶,一曲思念,离别之歌悠远响起。大雁低飞,聆听你的心语;明月高照,欢送你的离去。诗人用“千载琵琶作胡语,奉命怨恨曲中论”来写你。我想你不会是这样的,除去淡淡的离别之苦,更多的则是会心一笑,因为你看到了“城门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的场景。

  塞外的风不再凛冽,征夫不再抱怨,怨妇不再流泪,他们破涕而笑,无数的家庭结束了不眠之夜。塞外的草长得更茂盛,塞外的羊群长得更加肥壮,塞外的天更高,大雁飞得更高,叫的更响……

  昭君,你用智慧走好了自己人生,更拐好了大汉近半个世纪的和平安宁。

  美哉,那绝世的容貌;惊哉,那柔弱的双肩竟能扛住一个王朝的兴旺。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大灰狼睡前故事

新房乔迁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