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教案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幼教精选-幼儿园大班成语故事愚公移山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撰写人:

  部门:

  时间: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根据经验对愚公的做法提出自己的见解,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2、知道做事要坚持到底、有始有终。

  材料提供:ppt、图片

  活动流程:

  一、经验回忆

  ——这是什么

  ——你们爬过山吗

  ——爬很高的山你会有什么感觉?(幼儿各自交流经验。)

  二、故事欣赏

  1、——认识他吗

  2、——他叫“愚公”,在这里有一个关于“愚公”的故事,请你去看一看,到底是一个什么故事,在书的旁边有一张记录纸,如果你有问题或看不明白的可以用最简单的标记或图画记录下来,等会我们一起讨论。

  3、完整阅读图书。

  4、——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

  5、结合记录纸一起讨论问题,进一步理解故事。

  6、——你从愚公的身上看到了什么本领

  小结:愚公年纪虽然很大了,但是他有顽强的精神,遇到困难能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做事有始有终,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7、——现在科技很发达,如果你是愚公,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

  三、绘画分享

  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想法用绘画简笔画的方式进行大胆表达。

  活动效果及反思:

  《愚公移山》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语言故事,我在设计本活动时引导幼儿从情感、态度上去感受故事,虽然故事情节简单,但揭示的寓意是深刻的,从寓意中获得人生的启迪,也是故事的魅力所在,幼儿能自觉地有针对性地发言、表达观点,特别是记录问题环节,孩子们问题很多,记录的效果也不错,不仅培养了幼儿动手的能力,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问题意识,激励幼儿善于思考、善于表达,这比老师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去理解故事要好得多。在幼儿想象环节,更是对幼儿能力的挑战,回归孩子的生活,让孩子从生活中去思考、去想象,逐步帮助幼儿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

愚公移山教案

新版愚公移山

  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另一座是王屋山,愚公想把这两座大山移走,因为这座山给他和他的家人带来了出行不便。

  全家人开始行动了,有的搬石头,有的用斧头砍树,有的拿着铲子挖土,还有的在铲石头。

  就这样过了几年,大山还是丝毫不动,家里人没有像以前一样热情,有些还卧床不起。这时候,愚公最小的孙子说:“爸爸,我们另想办法吧”!

  大家在一起讨论。

  “我们去买一架直升飞机吧!”

  “不对,去买坦克才对。”

  “去买原子弹……”

  大家争论不止,这时,铁扇公主来了,她说:“我来帮你们吧!”铁扇公主拿起扇子把山扇了出去,就道别了。

  从此,两座大山搬走了,愚公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新编愚公移山

  话说今天愚公看着天气好,想带着孙子出去溜溜,可一开门就看着堵在家门口的两座大山,心情就很郁闷,他绞尽脑汁地在想:有啥办法能让自己家不被这两座山堵着呢

  吃完晚饭,愚公把一家子人都召集在一起,愚公边吸着烟袋边说:“大家伙都想想办法,咱家门口的两座大山越来越碍事,平时不觉得,可是以后我这宝贝孙子总得上学,这大山堵着,还咋上学,总不能每天天没亮就得赶路,每天天黑还没赶到家,这也不是个事儿呀!”小儿媳妇听了立马附和:“就是,这可咋办,以后娃每天上学就光路上就得七八个小时,我可舍不得!”大儿子愁眉苦脸地说:“那咋办,咱要不搬家?”愚公立马对大儿子瞪起了眼珠子,火急火燎地说:“不能搬,咱列祖列宗都在这里。”大儿子一听立马蔫了,愚公看着沉默不说话的二儿子,就问道:“老二,你有啥想法?”老二挠挠头,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坐在老二旁边的老三老四老五也是愁眉不展,一时想不到法子。愚公把烟袋在鞋帮上敲了两下,仿佛下了决定似的,郑重其事地说:“咱们不如全家出力,移走这两座大山,大家看怎么样?”一家人听了都傻眼了,这是两座大山,又不是两个小土堆,这得移到猴年马月呀?愚公继续说:“大家坚持不要停手,总有一天能移走这两座大山,我希望为我的子孙后代开山筑路,再也不用走这么多的冤枉路。”

  一家子听了愚公的话都精神振奋,说干就干,五个儿子都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积蓄,买了5辆大卡车,还有凿山的工具,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在山的北边有个老头叫智叟,人精明又圆滑,他听说愚公一家子的搬山事情,觉得很可笑。有一天,他绕了山路来到愚公家,说:“愚老头,你都这把岁数了,还折腾啥?”愚公抬都不抬头理智叟,继续挖着,智叟不死心继续笑他:“就你们这几个人想搬走这两座大山,简直是痴人说梦!”愚公冷冷地说:“我虽然算大半截身子进了土里,可我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一直传下去,总有一天能搬走这两座大山。”智叟觉得自讨没趣,悻悻地走了。

  愚公一家子,每天都起早贪黑地挖。这件事很快传到了附近的乡亲那里,大家都觉得愚公一家子做的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是大大的好事,大家倡议一起帮忙挖山,大家自发带上自家的竹篓和锄头,把挖出的石块填进附近的大海里,渐渐的,挖山的队伍不断壮大。这样的壮举引起了县领导的关注,县里向省里汇报了这件事,省里也高度重视,派了专业的爆破专家小组来到了大山脚下,并制定了爆破方案,很快的,两座大山在短短的两年里被夷为了平地,并修了一条宽宽的柏油马路,大大地改善了附近乡亲的生活水平。

  愚公移山的故事之所以流传至今,那是因为它强调的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不要灰心,要有恒心,有毅力,朝着自己明确的目标前进,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愚公一家和邻小儿“移山”

  愚公天还没亮就起床,叫醒所有人,分配了工具,就带人挖山了。

  愚公卷起裤角,扔掉拐杖,看见一块石头就开始抬。那石头又重又离海远,他抬着石头一步一步地走向河边。他的手在颤抖,头上已冒出汗珠,但他仍不放弃,把石头投到了河边。

  再看另一边,子孙们在烈日下,挑着担装着石头,皮肤已经晒得黝黑,子孙们一个劲儿地往担子里装,想着为别人减轻负担,他们向往着山的那边,向往着那里的人,向往着那里的繁华,正是心中的渴望,才促使子孙们坚持下去。

  邻居家的小孩也不例外,他蹦蹦跳跳地跑到愚公这儿,用稚嫩的声音说:“爷爷,爷爷,我可以来帮你们移山吗?”愚公看到孩子的举动,听到清澈的声音,他的意志更坚定了,亲切地说:“孩子,当然可以。”于是孩子拿着小铲,高兴地来到山面前,每一次挖都用尽了力气,还会喊出“呀!”子孙们好像被孩儿感染了一样,也“嘿哟”地喊起来。孩子挖山只有寒暑交换时,才返回家中看望母亲。

  愚公一家与邻家小儿的移山,那体现的是坚持不懈,顽强不屈的精神,这是最可贵的。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吧,没听说过的同学也没关系,接下来我便为大家讲一讲愚公这个老头儿带领着他的家人是怎样丧心病狂的非要破坏环境的。

  话说在古代有两座山,它们一个叫做太行,一个叫做王屋。两座山都非常的高大,山上有数不清的珍贵植物,众多的动物也把这儿当做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它们非常幸福的在这两座山上生活着,如果将其放在现代的话,那绝对会被列入自然保护区,谁敢破坏它们啊!

  可是很不巧的是,这是在古代,所以悲剧来了。有个叫做愚公的老头儿,年纪一大把了,头发胡子全白了,却在某一天突发奇想的想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搬走。这是为什么呢?愚公的回答绝了:"阻碍交通。"不知你们听完怎么想的,反正我听完后是立刻倒地不起,吐血三丈啊,你说你找什么理由不好,非说是阻碍交通,阻碍交通你不会搬家啊?愚公啊,你说是搬家难还是搬山难?真不知道您到底是怎么想的。

  不管愚公到底是怎么想的,总之,愚公一家人经过商议之后,一致决定:“搬。”当然,这个搬可不是搬家的搬,而是搬山的搬。于是,愚公一家人开始了浩浩荡荡的搬山路。愚公带着三个壮丁上了山,挖了土,便又将土扔在担子里,将担子一挑,去渤海边扔土,一年才能往返一次。看到这儿我又郁闷了,就算一定要搬山,难道就不会先造个车出来,就这样一担子一担子的搬,这得搬到什么时候才搬的完啊,而且就非要搬到渤海那么远的地方吗,就不会在附近找个地方吗

  后来啊,愚公邻居家有个小孩儿,他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娘为了养活他们娘儿俩,便一天到晚的干活,无暇顾及这个小孩儿。所以呢,这个小孩儿非常无聊,看见愚公他们一家在搬山,便去帮他们的忙,也算是找了个可以玩的事情吧。

  河湾上有一个叫做智叟的老头儿,看不惯愚公他们一家忙忙碌碌的搬山,却连山的一角也没搬下来,还害得一个小孩子跟着受苦受累,便语重心长的对愚公说:“愚公啊,你想一想,你都这么大把年纪了,就算你搬山搬到死亡时,恐怕这山你也搬不了多少,不如就别搬了吧!”愚公却说:“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儿子会再生孙子,孙子会再生儿子,子子孙孙无穷尽,这山又不会变大,又有什么搬不完的。”

  听听,这是什么话,他自己一个人搬山还不够,还要祸害他的儿子,孙子,让他们一生只能搬山,连读书的资格都没有。智叟哑口无言,只能悻悻的走了。

  山上的山神听到了愚公的话,大惊失色,近几年,山上的生灵向他求救,说有个叫做愚公的老头儿在破坏他们的家园,害得他们无家可归,他本每当回事,以为这愚公也没几年的活头了,他死了,也就没人搬山了,没想到今日无意间竟然听到了这番话,照这样下去,山上的生灵岂不是要灭绝了,这山上的每一个生灵都如同他的孩子一般,山神怎会不心疼。山神本想出手教训愚公,可奈何他作为一个神灵,是不能对付愚公这样一个凡人的。山神有苦说不出,眼看着愚公一天天的挖山,山神一咬牙,去了天庭禀告玉帝,希望玉帝能将愚公的行为制止。

  可是这时的天庭刚刚被孙猴子给搅成了一团糟,玉帝正忙着整顿天庭,哪里顾得上去管一个愚公的事情,随手一指,让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直接将两座山搬走了,反正这对他们神仙来说很简单。

  就这样,山神不用担心他的孩子被愚公弄得无家可归了,愚公也不用抱怨交通堵塞了,更重要的是,愚公尚未出世的孙子们不用陪着愚公挖山了,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真是皆大欢喜啊!

愚公移山(新编)

  今日的愚公不同于往日,瞧!他两手空空哼着小曲,走出了前方一座高高的大山……

  话说愚公历经千辛万难,终于成功地将大山从家门前移走,可也耗尽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一命呜呼哉。到了天上,玉帝拈着胡须对他道:“不明智也,我再赐你一次生命,好好想想去吧!”于是愚公又回到了人间,继续住在那间小茅屋,这次他没有鲁莽,而是在想一些好办法。

  第二日,他两眼炯炯有神,双手挥舞,光着脚丫就出来了。众人看了啼笑皆非,他则若无其事,跑到了集市上,“刷拉”撕下了一张榜。原来啊,前些日子京城贴了一张公告榜,说皇帝要建一座宫殿,要找一些山石来搭砌,愚公便是因为这个才手舞足蹈的。他拿着榜去找县官说明了缘由,县官又拿着榜找到了皇帝,县官禀告皇帝他们的一位村民可以提供山石。皇帝心情大悦,钦点了愚公充当监工的角色,这不,愚公正满心欢喜地向大山走去吗?大山处的劳役们手拿铁锤,叮叮咚咚地敲个不停。山前愚公的茅草屋成了暂时堆放山石的地方。放眼望去,一大片碎石堆在门口,进都进不去。等到劳役们把大山掘了一个大洞的时候,皇帝发话了:“采集山石已足矣,今日召愚公及其他劳役回城领赏。”劳役们都手舞足蹈,而愚公却犯了愁,还有这么大一座山没移完,这可怎么办好?一路回来,愚公手里虽然有三两银子、一两黄金,心情却是沉闷极了。

  愚公回到家开始琢磨,这可如何是好?这时家里圈养的猪叫了,原来它们都饿了。愚公闷闷不乐地端着一盆饲料走了过去,到猪圈旁,看到被石头围成的栅栏,他又来了主意。第二日,山前挂了一张告示,上面弯弯曲曲地写着几个字:圈做家畜栅栏者,可免费来此开采山石。乡亲们得知纷纷前来,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外乡的人也跑了过来。人们又把山的另一头凿了个大洞,然后心满意足地走了。愚公却还不开心。这山还有一大半没有移开,他边低头想边向前走着。此时的愚公已不再是小伙子了,他已届中年,距玉帝的期约也就四十来年,却还没有把山移完。这时,他看见前面有一人坐在自己的蒲包上,打磨着一块石头,那石头的样子看似是一只老虎。他眼睛一转,又有了主意。愚公跑上前去偷偷对那人耳语一番,两人喜笑颜开。

  又是一个清晨,愚公家门前的山又有了新作用。愚公双手做喇叭状大喊:“愚公山洞,避暑胜地,愚公山洞,观游之地!”村民急急跑来问是什么意思。愚公说:“正逢严暑之季,我这山洞凉爽万分,你们可以来此乘凉、休息,同时这山石你们也可凿取,然后到村头的王老汉那去打磨成自己的生肖或自己喜欢的图案做个纪念。”就这样,你传我,我传他,甚至惊动了皇上,他吩咐人准备轿子来观摩一下。这时愚公正在洞内端水倒茶,忽然听得门外一声“皇上驾到”,连忙出洞请安。皇帝对愚公说:“二十年前你还是个村民,不本分地种种田,却想起做生意了?听说你这名声还挺旺,我也来看看。”愚公连忙哈着腰说:“不敢,不敢……请。”皇帝下了轿子,进洞参观:“这可真是避暑胜地啊!”参观完之后,皇帝命人凿了许多山石,招人去打凿,还下了一道圣旨给愚公:“今日起,皇宫每个季度来打凿山石三百斤,作为修刻装饰,每凿一百斤给你十两纹银。因供皇家使用,所以免收税钱。”愚公跪在地上感激不尽,连忙磕头道谢。从此,愚公整天衣食无忧,闲荡于大街上。有一天,他灵机一动,何不再为山洞设置些有趣的东西呢?于是,他拿出自己的积蓄,请了一些劳役继续替他开凿山洞,山洞被开凿得弯弯曲曲的,仿佛一个迷宫,对,愚公就是要造一座迷宫,边供人吃喝,边供人玩乐。

  等到愚公年过八旬,山终于被夷平,他看着眼前光秃秃的平地,心安理得地去了。到了天庭,他又遇见玉帝,玉帝对他说:“愚,愚不可耐!”愚公十分纳闷说:“我此次乃利用机智而将高山夷为平地,何谈愚之有?”玉帝笑答:“你最初的目的为何?”“吾乃嫌山挡自家门口,于是将山移开也。”玉帝答曰:“是也,既然如此,为何不将屋从山前移开,节省心力,而要费尽心血移山也?”愚公一听,昏倒在了地上。

  愚公的再一次新生却始终没改变他的愚,愚公还是愚公,他就算用尽再高明的手段,也只是在移山上,可他为何不将想法一转,改到移屋上呢?这难道不是最简捷的方法吗

  最后,愚公坐在天门之上,敲着自己的脑袋问:“我为何不直接把屋移开呢?”

愚公移山教案

新版愚公移山

  天气格外晴朗,太阳把大地照得暖洋洋的。

  而在此时,愚公一家人却在埋头苦干移泰山,因为这座山,使他们出远天气格外晴朗,太阳把大地照得暖洋洋的。

  而在此时,愚公一家人却在埋头苦干移泰山,因为这座山,使他们出远门必须绕很长的路。

  为了方便后人,愚公决定要挖掉这座山。

  山可真高呀,向上望去,望不见顶,却被太阳照得眼花。

  这时,连愚公最小的儿子也出来帮忙,这儿用手抓抓,那儿用手捏捏,山就一小块儿又一小的被挖下来了,公鸡也不肯歇着,把别人挖下来的碎块衔到另一边,不让他们挖完后再费劲地往边上挪。

  第第二天,突然狂风暴雨,大家都不打算再挖了,大家一致认为:如果再这样挖下去的话,岂不送了自己的命

  再说今天天气也不算好。

  而愚公却认为:只有坚持不懈,才会搬走这座山。

  大家又必须服从愚公的领导,只好顶着狂风暴雨继续挖。

  时间过得可真快,一眨眼间,天黑了。

  可泰山那么高,才挖了它的几百万分之一,还费了这么长时间、这么多劳力,愚公一家人早已筋疲力尽,累得腰酸背痛、腿抽筋了。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总算挖完了泰山的99%,大家欢呼雀跃。

  这天中午,愚公一家人正在吃午饭,突然门铃一响,愚公开门一看,原来是警察,愚公问:“我们没有犯什么罪呀,也从没找过你们呀!”

  “对不起,您已经违法了。

  泰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请您跟我们走一趟吧。”

  “我,我……”

  愚公喃喃着。

有趣的“愚公移山”

  今天,老师让我们玩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愚公移山”。

  我们是这样玩的:其中一个人当大山,与同学们相对而立来用脚猜拳,动作有双足并拢、双足侧开、双足一前一后、单足屈膝提起,看谁是真正的大山。

  当我和大山猜拳的时候,我心里想我会输还是会赢?一定会赢的!我先出了一个双足一前一后,大山出了一个双足侧开,哈!和大山不同,继续!然后我又出了一个双足侧开,而大山呢,还是和我不一样,有希望!终于我赢了!我当上了大山。

  现在,我面对着同学们,心想:我一定要当上一座“泰山”,让他们无法移动。凭借着我的自信和细心观察,我如愿以偿,居然成了一座巍然屹立的“泰山”,不知不觉游戏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今天,我很开心。因为通过游戏,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作灵活,反应敏捷,而且让我时时充满自信。好几个搬山者在我面前都败下阵来。

愚公移山

  今天,在电脑作文课上,贾老师让我们搜一幅“成语趣画”我打开搜索网页,一幅画跳入了我的眼帘。那就是《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讲了北山有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年近九十了,他的家住在两座大山脚下。他苦于大山阻隔,于是,他召集全家人商议:“我想和你们一起,尽一切力量把这两座大山搬掉,开出一条大路。”全家人纷纷赞同。愚公便率领着几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凿石头,挖土快,再用簸箕和框子把石土运走。有一个邻居嘲笑愚公:“你怎么傻到这种地步呀?凭你的年龄和力气,就连把山上的一棵树拔下来都不容易,又怎么能够搬掉这么多的山石土块呢?”愚公长叹了口气:“我看你太顽固了,简直不明事理,就算我死了,那还有我的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这样子子孙孙都不会断绝的呀,而且,这两座大山也不会再增加了。”山神听了愚公的话,担心他挖山不止,于是去禀报了玉帝,玉帝听了山神的话,十分感动,就拍大力神去搬走两座大山,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大山挡路了。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凡事都要去努力,你不去努力,怎么会做成功呢?有一次,英语补习班的陈老师说:“如果谁这一次考试考到了满分,那他可以不用完成这几个星期的家庭作业!”我们都摇了摇头,题目太难了,能考到90分以上都已经算是很好了,怎么能考到满分呢?虽然任务艰巨,但我每天都回家复习,认认真真的背、默、读。到了考试那一天,我发挥得很好。直到老师公布成绩时,我知道自己考了满分,高兴地跳了起来。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回报的。

  我们要像愚公学习,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样才可以成功

愚公移山

  儿时就听说了《愚公移山》的故事,不止一次地被愚公契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这则寓言故事流传了几千年, 愚公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奋发向上的炎黄子孙。可我近日再读之后,突然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 山, 非一人能移。

  首先, 我们来看移山前的谋划: “聚室而谋” 后, 立即得到 “杂然相许”, 并且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可见, 愚公先前只是考虑到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好处,提出移山的设想, 而集体智慧的结晶则解决了 “焉置土石” 的问题。

  其次, 看移山中的成员: 从愚公家中能 “荷担者三夫”, 到邻人孀妻之遗男, 都为移山不遗余力。正如愚公所言,是“吾与汝毕力平险”。而愚公已年近九十, 在当时的生活条件下, 就算健康, 充其量也只能是个 “指挥” 吧。

  再者, 看移山后的结果: 操蛇之神 “惧其不已”。其实是惧愚公没有穷尽的子子孙孙, 而 “帝感其诚”, 其实也是被愚公一行人的努力所感动, 才命夸娥氏二子背走这两座山的。

  可见,移山一事,并非愚公一人的功绩。认识这点,对我们做好平时的工作大有好处。

  现在总有那么稍有点能力的人,取得了一点成绩,便飘飘然起来,把自己看成是救世主的化身。其实,这种想法不仅是错误的 ,而且是危险的。君不闻,大江南北流行的一句新词:众人划桨开大船!无论革命的成功或某项事业的完成,这其中固然离不开某些个人的努力,但又怎能离开众人的齐心协力

  记得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中讲述过这样的故事:蚂蚁,也许是动物王国中最讲究集体协作的群体了。非洲蚂蚁在前进途中,倘若遇到一根刚燃过的木棒,一定会义无反顾、前赴后继地爬上去,直到其它的蚂蚁能畅通无阻为止。这种抗争意识,这种协作精神,与愚公他们相比,也毫不逊色。蚂蚁尚且如此,作为“高等动物了”的我们会不会汗颜

  我不禁又想起了一个个模范和英雄。60年代的雷锋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雷锋的旗帜在今天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只有一个雷锋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一个徐虎同样是远远不够的。试想一下,我们的飞天工程,只有一个“航天英雄”杨利伟够吗?事实证明,这场特殊战役的胜利,需要全体航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国家的支持,才能最终成为我们民族的骄傲。

  综上所述,我们在学习这则寓言时,既要认识到愚公的可贵之处, 更要领悟到 “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否则, 便会产生个人崇拜主义的心理,导致盲从; 落到自己身上, 又会产生个人英雄主义的言行, 导致冒进。 这于人于己、于国于民均不利。因此, 我们在褒扬愚公精神的同时, 不要忽视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应两者并举, 携手同进, 共创美好未来。

  我想,这,才是“愚公精神”的精髓所在。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小学体育课教案

法制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