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导游词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游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是一座充满历史积淀和厚重文化的“境界之城”。被授予:“国家AAAAA级、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等称号。

  跨进都江堰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颗巨大的银杏树,经导游介绍,我们了解了这棵树的来历:这棵银杏树是拍西游记那棵人参树的原景,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是棵名副其实的老树。在银杏树的周围,放着三国时期的元帅的青铜像我靠着诸葛亮的青铜像,照了一张像。

  到了做观光车的地方,导游提议让我们做观光车,并说走路的话要走一个多小时。于是,我们便信了他说的话付了钱,坐上了车。

  车子开始动了,速度还不是一般的快,跟小轿车有的一拼。路上也有不少人走路,我不禁暗暗的嘲笑他们:真笨,要走一个多小时,可够得你受!

  不一会儿,车就到站了,也没用几分钟呀,这时,我才知道我们被导游骗了,他肯定是想多赚我们回扣,这种导游,真是不存良心!

  我们跟着导游来到了第一个景点:鱼嘴。并为我们介绍它的主要作用:将岷江水一分为二,引水排洪灌溉成都平原。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宝瓶口,宝瓶口的作用是起“节制闸”的作用,是内江能“水旱从人”的关键所在。

  到都江堰,安澜索桥是必须去的,于是,我们一群人一起走向了安澜索桥,想体验一下在索桥上的感觉。

  这桥上的滋味可不好受,摇摇晃晃的可真好玩儿,桥上人很多,有的人甚至吓的都哭了,就在要过桥的时候,因为摇晃的太厉害,我摔在了桥上,手里拿着的矿泉水也掉从桥上掉了了下去,摔得稀烂!好不容易爬了起来,又被摇了下去,真倒霉!

  上午的旅行就快要结束了,可我非常怀念这次旅行,怀念都江堰!

都江堰导游词

“都江堰建”解说词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都江堰。它建于我国战国时期。这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唯一古仍为今用的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

  据说,都江堰建成以前,岷江水一出山口,流速骤减,常泛滥成灾。距今约2250年的秦昭王时期,秦国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兴建水利工程。这项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你们看,这就是鱼嘴,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它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你们看,这像不像一个瓶口?这里的作用是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这样,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称为“陆海”、“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人民受益不浅。这项工程直到今天还在起作用。

  我们再往前走,都江堰一带有不少名胜古迹。离堆上建有伏龙观,殿宇三重,巍峨矗立,顺山势逐级升高。前殿陈列着1974年修建外江节制闸时从河床中挖出的李冰石刻像,高2。9米,重4。5吨。石像造于东汉灵帝初年,距今已1800多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圆雕石像,非常珍贵。后殿陈列有都江堰灌区的电动模型。

  在玉垒山麓有二王庙,是古代人民为纪念李冰父子治水功绩而建,初建于南北朝,名崇德祠,宋代以后李冰父子被封为王,改称二王庙。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庙宇依山取势,层层而上,宏伟秀丽,四周古木浓荫,环境幽美。大殿及后殿内有李冰及二郎塑像。庙内石壁间刻有李冰治水的口诀:“深掏摊,低作堰”和“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

  这里山青青,水粼粼,庙宇古朴,空气清新,长长的安澜桥横江飞架,金刚堤枕水酣卧。当你亲临其境,目睹这一巨大的工程并了解了其引水泄洪的原理,你不能不被李冰等古代人民的绝世神工所折服!

  今天,我就介绍到这里了,请大家解散游览,三十分钟后在这里集中,还请大家注意安全!

美丽的都江堰

  一提到都江堰,就让人想起那宏伟、浩大的水利工程。

  到了都江堰,一进景区大门,直扑眼帘的便是这美丽的风景,岷江水奔腾而下,浩浩荡荡,猛浪若奔;水是碧绿碧绿的,两岸树木、高山都倒映在水中。

  不一会儿,我们到了索桥。一上桥,那摇晃的桥让人心惊胆战,桥下那呼啸而去的江水让人生起一丝寒意,桥好像要掉下去一样。刚开始,我也很害怕,但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我勇敢地走了过去。

  到了鱼嘴上,这里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涌向围栏,我们也挤了过去。这时,只见那浩大的岷江水像被施了魔法一般,自觉的分开了,分水之处泛着雪白的浪花,十分美丽。后来爸爸给我说:“这里是分水堤,在岷江之中,把岷江水分为内将和外江。外江是岷江主流,内江是灌溉用水。”

  过了一会儿,我们来到了飞沙堰。这飞沙堰是分水堤和宝瓶口间的一道低矮的滚水坝。过了飞沙堰,我们看到了一个似瓶口的狭窄缺口,这里有密如蛛网的渠道系统。

  都江堰可真是名不虚传,它美丽、雄伟、壮观。我爱祖国的河山,我爱美丽的都江堰。

都江堰之旅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今天,我和妈妈终于到了闻名遐迩的都江堰,要拜一拜那湾神奇的生命之水。

  到了景区,我们买完票,进了大门,进入眼里的首先是很长的两排红灯笼,鲜艳喜庆的中国红充分体现了浓浓的中国元素。我看见一些外国人,他们对在灯笼前留恋往返,不停拍照。我真想用英语跟他们对对话,可我的英语很差,没信心,回去一定要努力了。

  因为地震的原因,都江堰的二王庙、秦堰楼等主要景区都遭到了严重破坏,所以我们只能看见正在维修中的一些外景,只能走所谓的“水路”了。到了水路,只看见两排很多的“龙子龙孙”们整齐地从嘴里喷着水,个个耀舞扬威,神气活现。

  走过水路,来到河堤,只看见河道里都干涸了。正在疑惑,广播开始连续播放紧急放水通知,不一会儿,就听到轰然的水声由远而近,激流引着浪花由东奔涌而来,河水冲击着河道里的石头,有些从尖尖的石头上涌过,水就会开始分叉,一边向北一边向南。慢慢的,水越来越大,石头看不见了,一条宽阔的大河瞬间呈现在眼前,真是太壮观了!看到汹涌的河水被治服得如此服服帖帖,对李冰父子的崇敬之情又一次油然而生。

  我们顺着河道一路上行,来到了有名的安澜索桥,站在桥头向桥面上一看,桥上的人们都是晃晃悠悠的,还有尖叫的声音,哇,太刺激了!我跃跃欲试,一定要走过去!于是我和妈妈就踏上了索桥,看着脚下汹涌的河水滚滚流过,还真有点儿心虚。在索桥上走路可真晃,我在旁边还调皮地故意摇来摇去,吓得妈妈直叫:“别摇,注意安全!”

  我毫不容易过了索桥,之后,我们又参观了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了出口,就这样都江堰之旅也结束了。虽然这次旅行还有很多的景点因为地震的破坏没有开放,没关系,20XX年重新开放的时候我会再来的,我相信那时候的都江堰一定会更加美丽!

都江堰一游

  暑假里,妈妈带我参观了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江上,建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

  那天,天上的乌云像染了墨汁的棉花一样,过了一会儿,就下起了毛毛雨,蒙蒙细雨如丝丝银发摇曳,像根根筝线抖动。但丝毫没有淋湿我兴奋而高兴的心情。

  我们一进门就来到了观澜亭,登临远望,古堰雄姿尽收眼底;俯视脚下,江涛滚滚,直泻宝瓶,全都江堰呈现出“长龙地上走,银河天际流”的壮丽图景。

  沿着观澜亭的攀梯向下走就来到了二王庙,二王庙古名“崇德庙”,建于公元494-498年,是纪念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宇。宋代以后李冰父子被封为王,改称二王庙。瞧,庙内梯回壁转,亭殿交错,飞檐叠阁,雄伟庄严。庙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环境,依山取势,在建筑风格上不强调中轴对称。大殿及后殿内有彩塑的李冰父子及历代“堰功”像,雕刻生动,技艺精湛。庙内石壁还刻有李冰治的口诀:“深掏摊,低作堰”。漫步其间,似入“先都”。

  参观完二王庙,我们登上了全长约500米的安澜锁桥,安澜索桥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之一,又名“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索桥以混凝土桩以承托,用粗如碗口的钢缆横飞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

  我好不容易才过了使人心惊胆战的安澜锁桥,来到了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先说说鱼嘴吧,它如同一只鱼的嘴巴,听导游说它的设置极为巧妙,它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务,而且在洪、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起着自动调节水量的作用。我们的祖先十分聪明,在流量小、用水紧张时,为了不让外江40%的流量白白浪费,采用杩搓截流的办法,把外江水截入内江,使内江灌区春耕用水更加可靠。

  在鱼嘴下的长堤,即分内、外二江的堤叫金刚堤。堤下段与内江左岸虎头岸相对的地方,有一低平的地段,这里春、秋、冬、三季是人们往返于离堆公园与索桥之间的行道的坦途,洪水季节这里浪花飞溅,是内江的泄洪道。

  泄洪道,唐朝名“侍郎堰”、“金提”,后又名“减水河”,它因具有泄洪排砂的显着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飞沙堰真是善解人意、排人所难,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甚至重达千斤的巨石,从这里抛入外江,确保内江通畅,确有鬼斧神功之妙。

  来到鱼嘴的另一头就是鱼尾,斜对着的就是宝瓶口,它是前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取名为离堆

  离堆上有祭祀李冰的神庙伏龙观。伏龙观原是晋代为纪念青成隐士修的“范贤馆”。因李冰降伏孽龙伏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

  走进伏龙观,只见伏龙观三面悬绝,一面用石阶和开阔的大坝相连,使伏龙观显得特别雄伟庄严。伏龙观原有殿宇两重,后因建成李冰殿,共有主殿三重。伏龙观中文物甚多。树立在正殿中的东汉李冰圆雕石像,1974年迁建索桥时于三号桥基坑出土。像用灰白砂岩琢成,高290厘米,肩宽96厘米,厚46厘米,底部有一方榨。石像冠冕长衣,手放在胸前,面含微笑,两袖和衣襟上各有浅刻题记一行。中行为:“故蜀郡李府君讳冰”;左为“建宁元年闰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橡尹龙”;正殿右侧竖立的堰工石像,是1975年1月18日在都江堰外闸下开挖护滩时发现的。石像头部已经被冲毁,背部冲蚀严重,专家推断可能是李冰石像铭文中“三神石人”之一。正殿中的飞龙铁鼎,是唐容宗女玉真公主故物。鼎重约千斤,上有八条飞龙和云纹花卉,是不可多得的古代铸造精品。

  鱼嘴、飞沙堰、宝瓶口这些工程在我们看来可能会觉得平平常常、简简单单,殊不知其中蕴藏着极其巨大的科学价值,它内含的系统在今天仍然是处在当代科技的前沿,普遍受到推祟和运用,然而这些科学原理,早在二干多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就已被运用于实践了。这真是中华古代文明的象征,真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时间不早了,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都江堰,都江堰――中华民族智慧文明、科学创造的结晶――世界水利史上的璀灿明珠。我想:在人类向21世纪跨越的伟大进程中,都江堰一定将显示出她更加辉煌的新姿。

  离堆上有祭祀李冰的神庙伏龙观。伏龙观原是晋代为纪念青成隐士修的“范贤馆”。因李冰降伏孽龙伏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

  走进伏龙观,只见伏龙观三面悬绝,一面用石阶和开阔的大坝相连,使伏龙观显得特别雄伟庄严。伏龙观原有殿宇两重,后因建成李冰殿,共有主殿三重。伏龙观中文物甚多。树立在正殿中的东汉李冰圆雕石像,1974年迁建索桥时于三号桥基坑出土。像用灰白砂岩琢成,高290厘米,肩宽96厘米,厚46厘米,底部有一方榨。石像冠冕长衣,手放在胸前,面含微笑,两袖和衣襟上各有浅刻题记一行。中行为:“故蜀郡李府君讳冰”;左为“建宁元年闰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橡尹龙”;正殿右侧竖立的堰工石像,是1975年1月18日在都江堰外闸下开挖护滩时发现的。石像头部已经被冲毁,背部冲蚀严重,专家推断可能是李冰石像铭文中“三神石人”之一。正殿中的飞龙铁鼎,是唐容宗女玉真公主故物。鼎重约千斤,上有八条飞龙和云纹花卉,是不可多得的古代铸造精品。

  鱼嘴、飞沙堰、宝瓶口这些工程在我们看来可能会觉得平平常常、简简单单,殊不知其中蕴藏着极其巨大的科学价值,它内含的系统在今天仍然是处在当代科技的前沿,普遍受到推祟和运用,然而这些科学原理,早在二干多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就已被运用于实践了。这真是中华古代文明的象征,真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时间不早了,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都江堰,都江堰――中华民族智慧文明、科学创造的结晶――世界水利史上的璀灿明珠。我想:在人类向21世纪跨越的伟大进程中,都江堰一定将显示出她更加辉煌的新姿。

  离堆上有祭祀李冰的神庙伏龙观。伏龙观原是晋代为纪念青成隐士修的“范贤馆”。因李冰降伏孽龙伏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

  走进伏龙观,只见伏龙观三面悬绝,一面用石阶和开阔的大坝相连,使伏龙观显得特别雄伟庄严。伏龙观原有殿宇两重,后因建成李冰殿,共有主殿三重。伏龙观中文物甚多。树立在正殿中的东汉李冰圆雕石像,1974年迁建索桥时于三号桥基坑出土。像用灰白砂岩琢成,高290厘米,肩宽96厘米,厚46厘米,底部有一方榨。石像冠冕长衣,手放在胸前,面含微笑,两袖和衣襟上各有浅刻题记一行。中行为:“故蜀郡李府君讳冰”;左为“建宁元年闰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橡尹龙”;正殿右侧竖立的堰工石像,是1975年1月18日在都江堰外闸下开挖护滩时发现的。石像头部已经被冲毁,背部冲蚀严重,专家推断可能是李冰石像铭文中“三神石人”之一。正殿中的飞龙铁鼎,是唐容宗女玉真公主故物。鼎重约千斤,上有八条飞龙和云纹花卉,是不可多得的古代铸造精品。

  鱼嘴、飞沙堰、宝瓶口这些工程在我们看来可能会觉得平平常常、简简单单,殊不知其中蕴藏着极其巨大的科学价值,它内含的系统在今天仍然是处在当代科技的前沿,普遍受到推祟和运用,然而这些科学原理,早在二干多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就已被运用于实践了。这真是中华古代文明的象征,真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时间不早了,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都江堰,都江堰――中华民族智慧文明、科学创造的结晶――世界水利史上的璀灿明珠。我想:在人类向21世纪跨越的伟大进程中,都江堰一定将显示出她更加辉煌的新姿。

都江堰之美

  我爱漓江水的清,我爱江南水的绿,我爱日月潭水的秀。但我更爱那两千多年来一直默默地造福着成都平原的都江堰。

  都江堰是我国古代的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建造的一项伟大的世界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因为有了他,才使得成都两千多年来既没有过大旱灾,也没有过洪涝。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两千多年来,都江堰旁的劳动人民几乎年年都是大丰收,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在没有建造都江堰之前,成都平原经济萧条,民不聊生,旱灾、洪灾经常骚扰着两岸勤劳的劳动人民,将人们辛勤劳作的结果洗劫一空,比强盗、“地头蛇”要可怕不知多少倍。自从修筑了都江堰,成都的商业、手工业、农业都在以飞快的速度向前进。成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若没有都江堰,成都还能是一个繁华的大城市吗

  都江堰十分神奇!在水流量大的时候呢,它就把多余的江水流到江去,在水流量小的时候,它就把江水全部输送到内江去,而不会流到外江去。这是因为呀,都江堰在“鱼口”的地方有一个坡度,当水流量大的时候,水位就会上涨,多余的水就会漫到外江去,而剩下的水就会通过内江输送到成都内部;当水流量小的时候,水位在下面,自然就不会有水漫到外江去了!都江堰是不是很神奇呢

  春天,都江堰的两岸桃花柳绿,鸟语花香,老人、小孩脸上都洋溢着愉快的笑容。夏天,都江堰岸边的大柳用浓浓绿荫把阳光遮挡得严严实实,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往树下钻。秋天的都江堰是最美的,早晨,朦朦胧胧的雾在江上弥漫,江面的水速也渐渐地变得缓慢起来,偶有几片黄叶慢慢地飘到水面上,打着转,渐渐地荡漾起一圈儿一圈儿的涟漪。秋风拂面,给人们带来一丝丝的凉意,到了晚上,皓月当空,月光洒在江面上,江面十分平静,仿佛给它披上了一层银纱,正想用手去触摸一下那薄薄的纱,摸到的只是清凉的江水······如果能站在江边欣赏月色,倒也是一种美的体验,美的享受。冬天,都江堰很少结冰,因为在成都那边,冬天最冷最冷也不过零下三四度。冬天的都江堰是平静的,在表面,你根本不知道江水在流动。(都江堰的四季好美,好吸引人,真情感人!)

  我爱都江堰,不是因为它有多美丽,有多雄伟,有多壮观,而是因为它就是成都人民生活的保障,它就是成都平原的保护神!我爱成都!我更爱都江堰!

游都江堰

  春节期间,我们一家来到了天府之国成都旅游,在尝遍美食的同时我们游览了青城山、都江堰,

  参观了大熊猫基地、三星堆遗址、四川博物馆和杜甫草堂。这次的文化与美食之旅,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大江上建起的千年古堰——都江堰。

  听导游介绍说都江堰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古代水利工程,我脑中闪出我们今天将看到一座高高筑起的水坝,进入景区后根据导游讲解,才知道都江堰原来是一座早在公元前256年修建的年代最早、至今仍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无坝引水的水利工程。由于当时岷江水患,庄稼年年欠收,为了解决百姓的困苦生活,当时蜀郡郡守李冰带领助手们考察三年,制定了一套科学又独特的治水方案,在岷江上建成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由宝瓶口、鱼嘴和飞沙堰三部分组成。通过看与听我才知道了这项伟大工程的杰出所在。

  当时开凿宝瓶口是为了分流受玉垒山阻挡的岷江水造成的洪灾,通过宝瓶口将江水引流到东岸的成都平原。由于当时huo药还没有发明,开凿宝瓶口时难度最大,李冰和工匠们运用热胀冷缩原理,先用火烧山石再浇以冷水使其爆裂的方式开凿玉垒山,因为山口的形状酷似瓶口而取名为“宝瓶口”。

  因为岷江地势东高西低,很难将岷江水分流引入位于东岸的宝瓶口,李冰又带领工匠们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出山口弯道处利用江心原来就有的沙洲筑起了一道分水堰,形状酷似鱼的嘴巴,被称做“鱼嘴”。为了防止堰体被湍急的江水冲跨,人们用当地盛产的慈竹编成一个个大竹笼,把鹅卵石装进去,然后垒成堤。鱼嘴建成后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了外江和内江两部分,外江用于排洪,内江的水则流往成都平原。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要道,内江河床低、江面窄,而外江河床高、江面宽,枯水季节、洪水季节,通过调节河床高低来调整流入内江的水量。流入内江的水是用来灌溉的,用来灌溉的水需要控制水量,为进一步分流洪水,李冰带领人们

  在鱼嘴分水堰处修建了一条长200米的飞沙堰。飞沙堰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泄洪,飞沙堰坝高出内江河床约2米,当内江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飞沙堰会自动垮塌,让江水回归岷江正流。第二个作用是排沙,经过鱼嘴的排沙作用后,流入内江的水中仍会有一定量的沙石,飞沙堰利用堰前弯道的惯性离心力将沙石从堰口抛入外江,保持内江水流的畅通。

  听着导游深入浅出的讲解,看着这饱含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伟大工程,我被深深震撼了。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有了它,才有了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了李白、杜甫的川行诗歌。

美丽的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成都西部,那里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最有名的就要数都江堰水利工程了,它是秦朝时的李冰设计和参加建造的,也是世界第一个“无坝引水”工程。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吧!

  进入景区前,我们会看见南桥,它是一座廊式古桥,桥边的石栏上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像龙,有的像狮子。桥下是波涛汹涌的江水,像老虎一样扑向前方,溅起白色的浪花,美丽极了。

  一进景区大门,就能看到道路两旁有许多雕像,栩栩如生,还有一棵有名的银杏树,它可是《西游记》中孙悟空偷吃人参果的那树呢!沿着大路一直走,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内外江的分流口——鱼嘴。因为它的外形像鱼头,所以由此得名。

  往回走几步左转就是“中国五大古桥”之一的安澜索桥了,走上桥后,便会让人胆战心惊。桥下是涛涛的江水,哗哗地流着。因为是铁索桥,所以摇得特别厉害。一不小心就会摔倒,然而却给游人们添加了不少乐趣。

  这就是都江堰,一个美丽而诱人的地方。

都江堰

  得天独厚的灿烂人文

  无以伦比的辉煌功绩

  在你的妩媚中更添了几分坚毅与厚重

  神龟之地,丽日蓝天扬波踏浪

  飞沙之堰,旷世奇功古堰长春

  心可伏龙,降龙成业神功盖世

  天人合一,自然文化造化灵秀

  安澜索桥呵

游都江堰

  你可能听说过雄伟的三峡大坝、葛洲坝这些大型水利工程,它们是我们利用水资源的法宝。但你们听说过秦朝时修建的水利工程吗?它就是在秦昭王末年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我也曾经去过这里,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美丽的都江堰吧。

  我们来到都江堰的大门,走进大门,就听到了急促的水流声,于是我环顾四周,想找一找都江堰的江到底在哪里。可是,找了半天,连一滴水也没有找到吗,却发现了一座很高的山。我顺着山往上爬,只听见水花的声音越来越大,仿佛江水就在我身边一样。我继续往上爬,来到了一个寺庙旁,突然一滴水飘到了我身上,我猛地一回头,只见巨大的浪花在江水里撞来撞去。有时浪花非常高,有时激起一阵旋涡,还有时挤着向前冲,好像在比赛似的。我忙问了一下妈妈这是哪里,妈妈笑着说,这里是宝瓶口,可以从这里看到外江的水流入都江堰的内江。

  走着走着,我看见前面突然人流密集了起来,原来我们到了安澜索桥。我一个箭步冲了过去,之间水花似乎就在我身上,我的衣服都感觉有点湿了。我在桥上仔细看了看,发现江里面有非常多的石头,每一个都排列整齐,经过石头的浪花,瞬间击打出一个又一个的旋涡。我突然看到,江的前面有一个分叉口,分叉口的另一边居然是干干的,完全没有水!

  过了安澜索桥,我瞬间感到无比的凉爽,抬头一看,旁边绿树成荫,让人感到宁静;但耳边却依然回荡着壮观的水声,让人心潮滂湃。前面又出现了一座山,我再一次爬上了山,仿佛与自然融为了一体,这时我忘掉了烦恼,忘掉了忧愁,忘掉了压力,眼前只有美丽清静的大自然。再往上走,来到了一个岔路口,左边美丽幽静,右边热闹非凡,我走了右边。沿着右边往上走了很久,终于来到了一个红色的古城墙边,城墙的颜色已经有一点旧了,墙面有一些斑驳,但墙缝里却伸出了一些花儿草儿,让人又感到了生机。站在古城墙上,能够看到整个都江堰的全貌,内外江就像银线一样,在阳光下闪耀着自己的光芒,同时,那澎湃的水声又再一次地响了起来。

  如此美丽的都江堰,到今天依然很坚固,也依然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实在没想到竟然是在古代就建好了的,真是太神奇了!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户外游戏名称

教练说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