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的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公主童话故事《高阳公主传记》

  唐太宗李世民的第17个女儿高阳公主生性活泼,性格直爽,在众多姊妹们中间也算独占熬头。

  这天,李世民在御花园中刚听罢三藏法师讲完佛法,立刻有太监来报,说突厥可汗发兵十万,已经朝西安攻过来了。李世民大惊,急忙吩咐太监:“传我口谕,召宰相房玄龄速来御花园。”

  时间不长,房玄龄赶到了御花园,问:“陛下何事唤臣?”李世民反问他:“爱卿近日可有烦心事?”房玄龄一愣,他想皇上着急地将我召来,必有十万火急大事,难道他只是关心我。当下答道:“陛下,次子遗爱已到婚配年纪,苦于没有合适的女子。”

  李世民微微一笑,说道:“高阳公主年方二八,已经成年,就把他许配给你家老二吧!听说你家老二力挽千斤弓,百箭不虚发,我看他们也怪般配的。”

  “谢主龙恩!”房玄龄喜出望外,赶紧叩头谢恩。李世民这才把突厥可汗发兵西安的事情给他说了,房玄龄听后,沉吟片刻说道,他可以亲自去前线游说可汗,十日之内定见结果。李世民大笑道:“你回来后,就让高阳和遗爱成婚吧!”

  高阳公主一听父皇把自己许配给房家老二,当时一口回绝:“我不干!”竟不给父亲一点儿脸面。李世民满脸疑惑地瞪着高阳,说道:“为什么?”

  “我……”高阳公主垂下眼帘,她的心像一个轻盈的风筝,忽忽悠悠飞到了郊外……

  两个月前,她跟十几个兄弟姊妹们在宫内太监的陪伴下去郊外放风筝时,竟然喜欢上了佛法高深颇有修为的辩机和尚。从此以后,辩机那英俊的模样就像影子似的跟在高阳的身后,赶也赶不走。她想自己是公主,如果找到机会在父皇面前求情让辩机还俗,那还是有希望的。

  “怎么了,你为什么不回答我?”李世民的脸色阴沉下来。高阳的心这才从郊外飞回到皇宫,当她知道父皇发了怒时,急忙跪下道:“父皇,我……”她犹豫了,她是一个高贵的公主,怎能说自己喜欢上了一个和尚?即使说了,父皇能答应自己让他还俗吗?如果父皇不答应,那自己不是白说了吗

  “你怎么?”李世民又追问了一句。高阳不由得泪流满面,哽咽道:“父皇息怒,容女儿考虑几天。”

  李世民斩钉截铁地说:“不用考虑,此事关系到江山社稷、黎民百姓。”说罢转身离去。望着父皇的背影,高阳泪如泉涌。

  怎么办?难道就此与那小和尚永别吗?不,决不能这样。高阳是个敢爱敢恨、敢想敢干的女子,她打定主意,坚定地站起身,朝母后的寝宫跑去。她是去求救她的母亲的,她的母亲是李世民的第12个妃子,在众多妃子中属于比较受宠的。哪知道等她告诉给了母亲后,母亲竟然劝她:“房遗爱确实不错,你与他也算天作之合。”

  当听说高阳喜欢的人不是官宦人家时,12妃就更加反对了。

  天哪,草民布衣他都不答应,何况还是个出家的和尚?高阳又失声痛哭,叫道:“难道就没有回旋的余地吗?”见女儿哭得伤心,12妃心软了:“我今晚上给你父皇说一说,看能不能退掉房家的婚事。”

  听到母亲愿意帮助自己,高阳好像在沙漠中看到了绿洲,觉得有希望了。第二天,她早早地找到母亲,却见母亲语含惋惜地说:“算了吧!我看你还是嫁给房遗爱吧。”

  高阳一怔:“父皇怎么说?”12妃叹口气回答道:“你父皇说为了大唐江山,你要么嫁给房遗爱,要么嫁给突厥可汗,我想那可汗久居北方,风俗习惯与我中原不同,你嫁过去了,定然茶饭不适,我可舍不得。”高阳公主大吃一惊,她知道在她之前有一位姐姐文成公主也是因为政治的原因嫁到了吐蕃,据说文成思乡心切,夜夜以泪洗面,体重都减轻了十几斤。自己不能嫁给房遗爱,更不能嫁给突厥可汗:“妈,那就没有办法了?”

  “君无戏言,你父皇不会轻易改口的。”12妃向高阳点明了李世民的皇上身份。可高阳一心想着辩机,哪管得了那么多?当下挺身而立,冲12妃吼道:“我一定要父皇收回成命。”说罢风风火火地去找李世民了。

  李世民正在御花园里,他一边踱着步子一边思谋着前线的情况,如果房玄龄一旦无法说服可汗退兵,将采取何种办法打退突厥呢?想来想去,他认为还是采取和亲的政策比较好。突然太监来报:“陛下,高阳公主求见。”

  李世民哼了一声道:“就说我没空。”话音刚落,高阳公主已经冲过来跪在了他的面前:“父皇,我请你收回成命。”“你……”李世民猝不及防,过了好半天才说道,“君无戏言,我怎么收回成命?再说,房宰相是我的左膀右臂,嫁与他家老二,于私于国都有好处。”

  “我……”高阳公主还想说什么。可她刚张开口,就听李世民以皇上的口气跟她说:“就这么定了,在你们姊妹中我最喜欢你了,所以不愿把你嫁到突厥去,嫁给房遗爱也是我再三考虑了的。”说罢拂袖而去。

  高阳再一次泪流满面,眼前又飘过了辩机面如满月、眉清目秀的形象。下午,她便带着老太监又一次来到郊外小庙。“你在外等着!”高阳公主说完一个人心事重重地走进小庙。辩机见到是她,柔声说:“是你?”

  高阳公主凄然一笑:“佛经翻译得还算顺利吧?”辩机自从高阳公主到了小庙后,也是动了凡心,一来二去,高阳公主的影子就像一棵大树似的在他心里生了根。如今公主来了,他怎能不欢喜呢?于是回答:“还算顺利!”

  “以后我不会常来这儿了?”高阳公主神情颓然,倒把辩机吓了一跳,问道:“为什么?”高阳公主默然半晌,说道:“我要嫁人了!”

  辩机心中咚的一跳,嘴却紧紧地闭着。他能说什么呢?他一个和尚想着一个女人已经是罪孽深重了,难道还能提出别的更过分的要求吗?高阳公主见他无话可说,从袖中摸出一个碧绿的玉佩举到了他的面前:“这个送给你!”辩机伸手去接时,他的手又触到了高阳的手。这一次,他没有被蝎子蜇。接过玉佩小心翼翼放入怀中,然后长叹一声又坐在了厚厚的佛经前。

  高阳公主张张嘴,欲言又止,突然回转身朝庙外跑去。

  那房玄龄果然谋深似海,在前线动用三寸不烂之舌,竟然把突厥可汗的三万精兵劝得后退千里。回到京城,李世民对他大加褒奖,而他却忙着给次子操办婚事。

  男方是宰相儿子,女方是皇家公主,真是门当户对,天作之合啊。朝中诸臣都暗暗称好,高阳公主也在这称好声中嫁到了房家。这房遗爱身材魁梧,相貌堂堂。过门后,高阳公主也决定抛掉过去,忘记昨日,与房遗爱重新开始,谁料到房遗爱却远非他想象的那样。

  房遗爱一介武夫,整天喜爱练武,进屋睡觉常常连澡都不洗。他睡过一晚后,床上被上全是汗味儿。这对出身皇家的高阳公主简直就是一种折磨。她劝房遗爱:“夫君何不洗洗再睡?”

  “洗什么洗?明天还要去练枪,练了枪还不照样出臭汗?”房遗爱甩掉战靴,倒头便睡,不一会儿就响起了闷雷般的呼噜声。

  高阳公主捂着鼻子,抽抽搭搭地哭起来。时间久了,就对房遗爱绝望了。而辩机文静清秀的影子却趁机浮现在她的脑海里。如果是辩机,他绝不可能这样肮脏!

  就这样,高阳公主在痛苦绝望中度过了9年时光,她想自己一个女人家,就这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吧!在这9年中,大唐国泰民安,君臣皆喜。忽一日,高阳接到宫中太监的传话,说是母亲12妃想念她了。回到阔别多日的皇宫,12妃第一句就问:“你那玉佩呢?”

  高阳公主一愣:“什么玉佩?”12妃提醒她:“就是你小时候我托三藏法师给你念过咒的那平安玉佩啊。”高阳想起来了,那玉佩在9年前送给了辩机作留念,如今辩机该不是还在小庙中翻译佛经吧

  “玉佩呢?”“丢了!”听女儿说丢了,12妃长出一口气,“丢了就好,我就怕你没丢。”高阳公主心头大震,吃惊地问:“怎么,出什么事了?”

  12妃告诉她,京城捕快抓到一个小偷,从小偷手里发现了一枚皇家玉佩。那捕快感到事关重大,于是报告给了顶头上司,上司同样感到事关重大,就一路禀报,一直报告给了皇上,皇上确认是皇家信物就勃然大怒,指示严加审问。那小偷在大刑伺候之下从实招来,说他是从庙里偷来的。再一路追查下去,发现那玉佩竟是一个和尚的。

  辩机,那和尚一定是辩机!高阳公主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放风筝的春天。突然,她惊恐地问:“妈,你说那和尚会不会有事?”12妃微微一笑:“私藏皇家信物,大概活不成了。”

  啊!高阳公主的心开始乱了。

  回到房家,高阳公主动用自己的一切能量打探辩机的消息:辩机被官府拘捕,却默然面对官员的审讯,官员大怒欲动大刑,他师父三藏却闻讯赶来了。三藏法师问徒儿,出家人不打诳语,那玉佩是从何而来的?面对师父,辩机仍然一言不发。三藏急了,说他是偷是抢是拾总该有个交代吧。辩机这才说:“出家人不打诳语,师父,我不能说。”三藏法师无奈,只得气馁地离去。

  高阳公主暗暗为辩机担忧。果然,房玄龄和房遗爱听说她丢失的玉佩到了一个和尚手中,都气急败坏地大骂那和尚,特别是房遗爱,竟然叫器着要让辩机死无葬身之地。随后不知他们在皇上面前说了些什么煽风点火的话,皇上以私藏皇家信物之罪要处辩机死刑。

  闻听此讯,高阳大惊,找到父亲哭诉:“父皇,我丢了玉佩,怕人怪罪,所以没有声张。那和尚拾了玉佩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李世民哼了一声说:“家有家法,国有国法,他拾了别人家的东西倒是小事,可他拾了我皇家的东西并且私自藏匿,这就是死罪了,况且他到现在都还没有交代玉佩是从何而来的?”

  皇家,又是皇家!只因自己身处皇家就得由父亲指定了一个肮脏不堪的丈夫,只因自己的东西有皇家的标志便害得辩机即将魂归阴曹,皇家是只老虎么?高阳公主感到父亲的话语就是一座推不倒的高山,她近似绝望地乞求道:“非要定死刑不可?”

  李世民肯定地点了点头:“君无戏言,法无戏言。”

  三个月后,眉清目秀的辩机和尚被腰斩于闹市。

  听到这个消息,高阳公主疯了,整天披头散发、口鼻流涎地念着阿弥陀佛……

文成公主的故事

公主童话故事

  从前,黎巴嫩国王萨里木有一个女儿,名叫莱米丝,生得眉目清秀,模样俊俏,性格温柔,人品端正。莱米丝十六岁那年,王后因病死去,国王娶了一个名叫赛娃的女人作王后。赛娃生性不善,心地刻毒,千方百计要把国王这个唯一的女儿赶出王宫。

  一天,赛娃趁国王外出打猎的机会,偷偷派了一个仆人到国王的牧场去,告诉牧羊人说,莱米丝公主奉她父亲之命,要他们砍下每只羊的一条腿,送到王宫来,因为国王想要美餐一顿。

  牧羊人按照公主的命令,把羊腿送到了王宫,国王打完猎后,顺便来到了牧场,看到每只羊都一瘸一拐地跳着走动,不禁大吃一惊,马上叫来牧羊人气愤地问:“这是怎么回事?”牧羊人心惊胆战地说:“不是莱米丝公主奉国王您的命令让我们干的吗?”

  国王又生气又纳闷,无可奈何地回去了。刚进王宫,就看见了无数的羊腿堆放在那里,这时赛娃迎了出来,故意冷嘲热讽地对国王说:“我已告诉厨师,准备用这些羊腿给您做顿晚餐,您一定会觉得美味可口,是吗?”

  赛娃别有用心的讲话更加激起国王对女儿莱米丝的气愤。盛怒之下,国王便命令士兵砍掉莱米丝的一只手,将她赶出了王宫。

  莱米丝痛苦地流落在街头,整日泪流满面,脸颊一天天消瘦下去。为了活下去,莱米丝决定到山上去生活。她忍着疼痛走了几天几夜,最后发现了一个山洞,便在那里住了下来。

  有一天,一只羚羊突然战战兢兢地跑进了山洞。接着,一个拿着弓箭的年轻人紧跟着追了进来。当他看到一个孤独少女坐在山洞里的时候,感到十分惊奇,便问她为什么独自一个人生活在山洞里。莱米丝就把自己的悲惨遭遇如实地告诉了他,年轻人听后,心里非常难过,对莱米丝万分同情,同时对她也产生了爱慕之心。

  这个年轻人不是普通的平民百姓,而是的黎波里王国的国王,于是便把莱米丝带到他的王宫里去了。从此,两人朝夕相处,互相体贴入微,感情愈加深厚。不多久,两人结了婚,过上了幸福甜蜜的生活。 后来,年轻的国王带兵远征去和敌人打仗。不久莱米丝生了个双胞胎,一对儿子,个个长得漂亮可爱。王太后高兴得心花怒放,马上写了一封信,派特使去将这个喜讯告诉儿子。特使骑马赶路,飞速前进,晚上路过黎巴嫩王国都城贝鲁特,便在王宫过夜。赛娃得知消息后,特意设宴招待这个特使,唆使仆人用老酒将特使灌得烂醉,然后掏出信,将它撕了个粉碎。接着赛娃又写了一封假信,信上说莱米丝生了两个妖怪。第二天特使醒来,对所发生的事毫无察觉,就又继续赶路了。信交到国王手中,国王读完信后,神色骤变,感到心烦意乱,马上写了一封回信,叫莱米丝把两个怪物保护好,等他回去后再说。

  特使带着这封信立即往回赶路,晚上仍然在贝鲁特王宫过夜。赛娃又施展同样诡计,写了一封假信:“把莱米丝和她生的两个怪物统统杀掉,我不愿见到他们。”王太后见到信后惊得目瞪口呆,觉得儿子太不理智了,并决定不按儿子的命令做。莱米丝得知后,感到事情不妙,便下决心带着两个儿子仍回山洞去生活。王太后再三挽留也无济于事,最后只得挥泪相别了。

  三年后,年轻的国王凯旋归来,到家中却没见到莱米丝和两个怪物,就急忙向母亲打听。母亲便把信拿出来给了儿子,儿子看后大吃一惊,然后把自己接到的信给母亲,母亲看过惊奇不已。国王马上召来了特使,责问这是怎么回事。特使便把他往返路上经过贝鲁特王宫过夜,王后赛娃殷勤招待,将他灌得酩酊大醉的情况毫无隐瞒地告诉了国王。国王听后恍然大悟,知道是赛娃搞的鬼,企图将莱米丝置于死地。

  年轻的的黎波里国王立刻扬鞭飞马寻找莱米丝和两个儿子去了。经过几天奔波,终于来到了山洞。当国王见到莱米丝时,两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互相紧紧拥抱。然后国王挽起两个儿子,尽情地吻着他们,不知用什么语言才能表达对受尽苦难的菜米丝和两个儿子的爱怜。

  国王带着莱米丝和两个儿子又回到了王宫,重新开始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后来的黎波里国王将莱米丝的不幸遭遇和赛娃的所作所为全部告诉了莱米丝的父亲——黎巴嫩国王萨里木。萨里木恍然大悟,知道自己一直被蒙在鼓里,接着便怒气冲冲地下令,叫士兵将赛娃带来,砍下了她的头,尸体扔去喂了狗。

公主的童话故事

  在竹林的深处住着一位公主,她很善良也很聪明。不管是谁见了她都会立刻爱上她,她的两双眼睛就像两颗宝石一般,皮肤白的像雪,嘴巴小的像红红的小樱桃,留着一头长长的秀丽的头发。传说只有善良的人才能看见她,因为她住在竹林深处,所以人们就叫她竹林公主。

  竹林公主喜欢到竹林的边缘玩,所以有很多善良的人见过她,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天,她终于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这是一位王子,是一个从外地来的王子,因为某一件事情来到了这里,当王子看到公主时就立刻爱上了公主,就向公主求婚了,公主知道后也很高兴,因为她知道自己也爱上了那一个王子,可是她并没有当应王子的求婚,因为她还不知道王子对自己的的真心,所以她决定试一试王子对自己的真心,如果是真的,就打赢嫁给他。

  于是她对王子说只要你能找到世界上我找不到的东西,我就答应嫁给你,王子答应了,因为他太爱公主了,他用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去找那个东西,他几乎找遍了世界的每一个地方,可是每次都是一无所获,终于公主看到了王子的真心,答应了他的求婚。

  结婚这一天,王子的国家红红的喜气洋洋的真好,他们两人是相爱的,可是王子一直到现在都还不知道公主所说的他找了第一个就再也找不到了的就是他,不过也好这个谜王子不知道也好。

  从此,他们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结了婚不久,这位竹林公主就为王子子生了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他们一家子就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一起,再也没有分离过。

公主童话故事作文

  很久以前,有一个姓成的国王生了三个女儿,大女儿叫成林梦,二女儿叫成林森,三女儿叫成雅雅。大女儿和二女儿能说会道,很是机灵,只有三女儿比较朴实,不会花言巧语。

  一天,国王想知道三个女儿爱不爱自己,于是就把三个女儿都叫到身边。他问三个女儿:“孩子们,你们爱我吗?”

  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爱!”

  国王又问:“你们有多么的爱我?”

  大女儿成林梦指了指耳朵上的金耳环,说:“爸爸,我对您的爱,像金子一样闪亮。”国王听了点了点头。

  二女儿成林森捧起胸前的钻石项链,说:“爸爸,我对您的爱,像宝石一样纯真。”国王听了很高兴。

  最小的女儿成雅雅想了想,说:“爸爸,我对您的爱,像盐一样咸。”国王皱了皱眉头。

  国王听了三个女儿的回答,对大女儿和二女儿都很满意,对小女儿的回答感觉一点意思也没有,很不高兴。于是给了小女儿一些钱,让她独自去生活了。

  后来,国王把大女儿和二女儿都嫁给了邻国的王子。

  一天,小女儿遇见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男子,可能饿极了,见他可怜就把他带到家中,给他些吃的,又买了件新衣服给他换上。从和男子的交谈中得知,他叫王有跃,家中父母早就死了,哥哥嫂子对他很是不好,经常打他骂他,所以,他就出来找个工作干干,没想到找了好些日子,还没找到。

  成雅雅见他人老实,就让他留了下来,帮她做些农活。王有跃很勤快,从不叫苦叫累。后来他们相爱结了婚。

  由于他们勤劳能干,日子变得好了起来,也挣了好些钱,建了一个小城堡。他们邀了好些朋友来庆贺,国王也被邀请了,可他吃的每一样食物都没有味道,他生气地说:“我为什么吃的食物都没有味道?”

  小公主摘下面纱说:“爸爸,我做的菜都没有放盐,现在您知道没有盐的味道了吗?国王听了,恍然大悟,他惭愧地低下了头。

  国王见小女儿的丈夫很能干,就把王位传给了他。小公主和她的丈夫过上了幸福生活,他们对老国王很是孝敬,经常带着他去美丽的地方游玩。

有关公主的故事介绍

  公主与驴子

  公主是在河东岸边遇见驴的。公主想过河去,河西的城堡里有等着娶她的王子。河水不算深,但她穿着一身美丽的嫁衣,她怕河水会浸湿她的衣裙。

  驴说:“想让我驮你过去吗?”“谢谢,我想王子会来接我。” 公主微笑作答。良久,无人过来,公主独坐岸边,黯然叹息。 当她目光掠过驴的时候,驴笑了:“现在希望我驮你过去吗?”“不。”公主依然拒绝。天色已晚,凉意袭来, 驴打破沉默:“让我驮你过河吧,我会赠你三句爱的箴言。”公主想了想,骑上了驴背。驴郑重地对她说:“记住我背着你时你不能流泪,你的泪会令我不堪重负。”

  驴说完迈步向河中走去。公主忽然想起驴承诺的爱的箴言,驴告诉她:“人只有在初恋时爱的是别人,以后恋爱时爱的都是自己。” 驴缓步轻行,果然很平稳,公主放心了,搂着驴的脖子,觉得温暖。“喜欢我背你过河吗?”驴问。“喜欢。”公主微笑承认。“我也喜欢这样背着你,希望就这样一直走下去。” 驴的声音温情中透着忧郁。公主含笑悄然入睡。她做了一个公主常做的梦:她吻了驴,然后驴变成了王子,从此王子与公主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当她醒来时看见依然是驴驮着她缓步轻行——童话就是童话,驴不是王子,等着娶她的王子在河西的城堡里。她伤情的泪水滴落在驴身上,驴似乎突然被灼伤般,猛地扬蹄嘶鸣,激起浪花千丈,公主的衣裙湿了。

  公主生气了,她一言不发,自驴背上下来,独自趟水向对岸走去。驴没做任何挽留或解释,也自转身返回,径直走向河东——那里又有个年轻、美丽、待嫁的姑娘在等着过河。

  “爱情是唯一的,但爱人不是唯一的。”驴忽然对公主说道,“这是第二句箴言。”

  公主泪落成河,河水冷彻心肺。她终于走到了对岸,美丽的衣裙已经彻底湿透。她无力地在岸边坐下,蜷缩着黯然哭泣。

  驴已将走回河东岸边。公主忽然记起还有一句箴言驴没说,就大喊:“请告诉我最后一句箴言。”驴冷冷看了她最后一眼,说:“我爱我的爱情。”然后向那等着渡河的姑娘走去。

  公主,就是现实中的你;王子,是每个人的梦中情人;驴,是在你身边守候的那个人,虽然平庸,却能陪伴你度过生活的风雨。如果你是因为你爱的人而不是因为爱你的人伤心落泪,那么,你的伤心就会伤害爱你的人,然后失去他的爱情,同时也伤害了你自己。珍惜眼前啊!

  文成公主

  自从文成公主进藏之后,藏族和大唐的关系就越来越好了。有时藏族送几十只几十只的大肥羊给唐朝,有时呢,大唐又送具有特色的宝藏给藏族。

  两国的关系相互融合,差不多来说,好比是两位非常要好的朋友了。 而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关系呢,就越来越好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在藏族是一对非常要好的夫妻,差不多只有死神才能把他们俩儿分开。 可是呢,大唐的皇帝却被手下在睡梦中用刀砍死了,虽然最后那个手下也被窝囊的被火烧死,但是就算是神医华佗,扁鹊也不能死马当做活马医,把大唐皇帝救活了。而大唐皇帝的宠妃——文成公主的老妈也悲痛欲绝,最后从悬崖上跳了下去。在悬崖下面饥肠辘辘的狼们白捡了便宜,大浪和小狼在一顿疯抢之后,地上就什么除了衣服什么都没有了。

  很明显,他们饿的把骨头都吞了。 大唐的大臣们非常愤怒,皇帝的宠妃没了,总不能死不见尸吧。他们最后才在悬崖底下找到了皇帝的宠妃的衣服,上面还有几搓狼毛,大臣们一气之下,进行了杀狼活动,藏族的首领很生气,两国打了起来,最后两败俱伤。 松赞干布再也不能容忍大唐那些士兵的做法了——竟然打狼!狼对蒙古人、藏族人来说可是“草原的清洁工”,灵魂的归宿。

  而对汉人来说却是“狼外婆”、“大灰狼”……愤怒的藏族人一气之下把汉人全杀了,之后把狼皮割下来,制作成了狼皮小皮袄,进攻给文成公主过冬穿。 文成公主厌恶杀死大唐的藏族人,但她还是不能容忍大唐士兵的残忍,毕竟狼也是条生命吧!文成公主离开了松赞干布,带走了木匠、石匠和铁匠。搬到深山老林里,独自过着清贫的日子。哈哈,这可是享受啊。 松赞干布过着一天不如一天的日子,他的手下一直去文成公主住的地方通风报信,报告松赞干布的情况。一次,文成公主终于忍受不住了。只好搬回了皇室。

  从此以后,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一直过着清闲的日子,两人的感情又走到一起了。

  金发公主

  在一个村庄里,有一个美丽的小姑娘,她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张樱桃小嘴,还有一头金发。她家里很穷,于是她爸爸将她卖给了村里一个富有的牧师,牧师叫她水晶儿。

  有一天,国王要选一个姑娘当公主,水晶儿也参加了竞选。

  国王出题了。“公主应该聪明。”他想。于是便叫一个聪明的大臣出题目。“我把王冠放在盛满水的盆上,怎么才能不让水溢出来呢?”许多想当公主的女孩都答不出,轮到水晶儿了,她想了想,说:“我把水倒掉一半,水就不会溢出来了。”

  “公主还要善良的心。”国王又想。于是把自己打扮成乞丐,等待女孩们出宫后,在门口要饭。

  过了一会儿,大臣把她们领出宫,故意大叫:“快瞧,这儿有个乞丐!”

  大部分女孩们嘲弄他、欺负他,可是谁知道这可是个一国之主呀。只有水晶儿掏出一些铜币:“老伯伯,您拿着钱买点饭吃吧!”国王接住钱,问:“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呀?我一定会报答你的。”“老伯伯,我叫水晶儿,您不用报答我,这是我应该做的。”她回答后跟着大臣走了。

  “公主还得自立自强。”国王说。于是便把她们安顿在宫中最破旧、故意搞的最乱的房间里。

  第二天一大早,女孩们都来抱怨了。国王看看四周,心想:水晶儿怎么没来?便去房间里找她。只见她把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房间也收拾得干干净净。

  最后,聪明善良能干的水晶儿成为了公主,受到人们的爱戴,大家称她为金发公主。

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故事

  唐朝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干布的故事,流传1000多年了。汉藏联姻促进了民族团结,特别是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冶金、农具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历 法、医药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藏族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其中一个传说故事是这么说的: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的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相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 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伴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你去西藏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籽、锄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西藏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

  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籽、1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爬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文成公主进藏是指唐朝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大相噶尔东赞(即禄东赞)为请婚使者,赴长安请婚。以下是分享的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唐朝的贞观之治,使国家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周围少数民族非常向往,纷纷派使者前来修好,称臣纳贡。许多少数民族首领都来求亲,以能够与唐朝宗室联姻为荣。唐太宗为了确保边疆太平,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也制定并推行和亲政策。比如,唐太宗把妹妹衡阳公主嫁给突厥处罗可汗的儿子阿史那社尔,把弘化公主嫁给吐谷浑可汗诺曷钵,从而建立了唐朝和突厥、吐谷浑之间的友好关系。当时西南地区的青藏高原上,崛起了一个强盛的吐蕃(bō)政权。它的赞普(吐蕃王的称号)松赞干布,于634年派使者到长安,希望跟唐朝建立友好关系。

  松赞干布从小就精通骑马、射箭、击剑等各种武艺,而且很有文化素养,会写诗歌,吐蕃人十分爱戴他。在他父亲去世不久,吐蕃贵族发动叛乱,企图夺取政权。年轻的松赞干布镇静地面对复杂的形势,凭着超凡的智慧和勇敢,很快就平定了叛乱。

  松赞干布派使者到长安,一方面是想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另一方面则是向唐皇室求亲。但唐太宗没有马上答应。吐蕃使者担心回去后会被松赞干布怪罪,便撒了个谎,于是闹出了吐蕃和唐朝的矛盾,双方打了几仗,又坐下来和平谈判。

  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出了一支上百人的队伍,由聪明能干的大论(宰相)禄东赞带队,准备了许多金银珍宝,再次到长安求亲。

  禄东赞在唐太宗接见时,转达了松赞干布想和唐朝友好的心愿,巧妙地提出了年轻的国王希望娶一位大唐公主的要求。

  唐太宗对禄东赞的言谈举止很赞赏,并从他那里对松赞干布有了更多的了解。唐太宗在皇族的姑娘中,挑选了一位文化素养较高、美丽而又温柔的,封为“文成公主”,许嫁给松赞干布。

  禄东赞能完成求亲的使命,确实很不容易,至今民间还流传着“五难求婚使”的动人故事。当禄东赞胜利解答了一道道难题,最后,唐太宗要他从二千五百名美丽的姑娘中,找出文成公主来。禄东赞以他敏锐的眼光,一眼就认出了仪态大方的文成公主。

  公元641年,唐太宗派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去吐蕃。随同文成公主一起入藏的,还有许多侍女和工匠厨役。在文成公主丰盛的嫁妆里,不仅有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还有吐蕃所缺少的粮食、蔬菜、水果种子和药材、蚕种等,以及许多儒家经典和农业、医药、天文、历法、科技等方面的图书。

  吐蕃人民得知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消息后,一路上都有人备了礼物和交通工具来接送。松赞干布按照唐朝礼制,从吐蕃都城逻些(今西藏拉萨)赶到柏海(今青海鄂陵湖),亲自迎接文成公主,并在那里隆重地举行了婚礼。他与李道宗相见,是以儿子女婿这种晚辈的身份,以表示敬意。

  随后,松赞干布带着文成公主回逻些。这年藏历4月15日,逻些百姓像过盛大节日似的,载歌载舞,迎接文成公主进城。

  松赞干布非常宠爱文成公主,还按照唐朝的建筑模式,在逻些专为文成公主造了一座宫殿。至今在拉萨的大昭寺及布达拉宫中,都供奉着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塑像。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松赞干布于公元650年去世后,文成公主继续为汉藏两族人民的文化交流和友好联系作着不懈努力。当时去印度学佛的唐朝僧人,大多取道吐蕃,有些高僧还受到文成公主的热情接待。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四十年,为发展藏族经济作出了贡献。她让随从人员向当地百姓传授耕种方法,还亲自指导青稞等谷物的试种。她要求唐朝选派优秀工匠入藏,帮助吐蕃人民建设。自从文成公主入藏后,唐朝和吐蕃文化交流大大加强,她也成为民族情谊的象征,因而直到现在还被当地人民所深深怀念。

  松赞干布以后的几个赞普,继续保持与唐朝的友好关系。公元710年,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公元729年,吐蕃赞普派使者来见唐玄宗,表示愿意和唐朝同为一家人,让天下百姓永远过太平日子,表达了汉藏人民的友好感情和愿望。

文成公主进吐蕃的历史故事

  文成公主原本是李唐远支宗室女,太宗李世民封李氏为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下面是关于文成公主进吐蕃的历史故事,一起来了解下吧:

  唐太宗灭了东突厥后,又派李靖击败了西南的吐谷浑(我国古代民族之一,在今青海省,谷音yù),打通了西域的通道。西域各国纷纷和唐朝交往,远在西南的吐蕃(我国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也派使者来了。

  当时的吐蕃赞普(吐蕃王的称号)名叫松赞干布,是个能文能武的人才。他在十三岁的时候,就精通骑马、射箭、击剑等各种武艺,而且爱好民歌,善于写诗,受到吐蕃人的爱戴。他的父亲死去后,吐蕃贵族发动叛乱,松赞干布靠他的勇敢才智,很快把叛乱平定了。

  年青的松赞干布并不满足吐蕃的贵族生活,为了学习唐朝的文化,他派出使者,长途跋涉,到长安来要求跟唐朝建立友好关系。

  唐太宗也听到吐蕃的名声,愿意跟他们结交,还派使者到吐蕃去回访。

  过了两年,松赞干布又派使者到长安向唐朝求亲,唐太宗没有答应。吐蕃使者怕松赞责备他不会办事,回到吐蕃后,向松赞撒谎说:“唐天子快要答应把公主下嫁给我们啦,因为吐谷浑王也去求亲,才把我们求亲的事给担搁了。”

  吐蕃和吐谷浑两国本来就在闹摩擦,松赞干布听了使者的回报,更加怨恨吐谷浑。他马上出动二十万人马进攻吐谷浑。吐谷浑王看吐蕃军攻势很猛,抵挡不住,就退到环海一带。

  松赞干布打败了吐谷浑,乘胜打到唐朝境内的松州(今四川松潘),又打了个大胜仗。松赞干布骄傲起来,派人威胁唐朝说:“如果不把公主嫁给我,我就带兵打到长安。”

  唐太宗生气了,派大将侯君集带兵反击吐蕃。吐蕃将士对松赞干布挑起跟唐朝的战争,本来不愿意,看到唐朝派大军前来,都要求退兵。松赞干布眼看蛮干下去,要遭到失败,就向唐朝求和。

  唐太宗本来愿意同吐蕃友好,也就同意讲和了。

  公元640年,松赞干布又派了个能干的使者禄东赞带了一百人的出使队伍,备了五千两黄金和许多珍宝的厚礼,到长安去求亲。

  唐太宗接见了禄东赞。禄东赞传达了他们的年青国王想跟唐朝友好的心愿,说得娓娓动听。唐太宗心里挺满意,就在皇族的女儿中,挑选一个美丽温柔的,封为文成公主,把她许嫁给松赞干布。

  据说,使者禄东赞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后来,在青藏高原的人民中,流传着一个“五难求婚使”的动人故事:

  禄东赞在长安求亲的时候,各国来求亲的使者很多。唐太宗下了一道命令,要前来求亲的使者先解答五个难题。哪一国使者能够解答,就答允跟那国和亲。

  第一道题目是要求把一根很细的丝线,穿过一颗有九曲孔道的明珠。禄东赞把丝线系在一只蚂蚁的腰部。蚂蚁带着丝线,爬过明珠的九曲孔道,丝线也就带过来了。

  第二道题目是把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小马驹儿放在一起,要求辨认出哪匹马驹儿是哪匹母马生的。禄东赞把母马和马驹儿分开关了一天,断绝了马驹儿的饲料和水。第二天,再把它们放在一起。饿慌了的马驹儿分别奔到自己的母亲那里去吃奶。它们的母子关系也就认出来了。

  禄东赞通过了一道道考试,最后一道是要从二千五百名美貌年青的女子中,找出谁是文成公主。禄东赞凭他敏锐的眼力,一下子就把那仪态大方的公主认出来了。

  这些传说不大可能是事实,但是却反映了吐蕃人民对唐蕃友好的愿望和对完成这个使命的使者的赞美。

  公元641年,二十四岁的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护送下,动身到吐蕃去。唐朝廷为公主备了一份十分丰富的嫁妆。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当然是少不了的,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吐蕃没有的谷物、果品、蔬菜的种子,药材,蚕种。她还带了大批的医药、种树、工程技术、天文历法的书籍。

  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传到吐蕃,从唐朝边境到吐蕃,一路上都有人准备好马匹、牦牛、船只、食物,接送文成公主。松赞干布亲自从逻些(今西藏拉萨)赶到柏海(今青海鄂陵湖或札陵湖)迎接。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那里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婚礼结束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越过雪山高原,到了逻些城。公主入城的那天,逻些人民像过盛大节日一样,载歌载舞,夹道欢迎。松赞干布还在逻些按照唐朝的建筑格式,为公主专门建造了一座城郭宫殿,给公主居住。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联系和发展藏族经济文化作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公元650年,松赞干布死去。唐太宗也在前一年病死,接替他的是太子李治,这就是唐高宗。

文成公主进吐蕃故事

  曹颖扮演的“米老鼠”版文成

  文成公主,和亲吐蕃;雪域高原,佳话千古。西藏之历史熠熠生辉,拉萨之古迹脉脉倾诉。美丽公主深情边陲,冰山雪莲绽放幽香;黄河文明涓涓流向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水交映黄河长江。 文成公主,和平使者。公元7世纪中叶,松赞干布完成吐蕃部族统一大业,仰慕唐朝文化,派使者长途跋涉,到长安访问。并向唐朝求亲,唐太宗不允。吐蕃使者恐无功谎称:唐天子将允公主嫁,吐谷浑王求亲而不决。松赞干布因怨吐谷浑,发兵二十万驱之。侵唐松州,以武求亲。太宗谴侯君集将兵反击,松赞干布乃求和。公元640年,松赞干布再派使者,备黄金珍宝厚礼,到长安去求亲。太宗应允。翌年,文成公主动身前往吐蕃。华夏边疆平和宁静,炎黄儿女幸福安康。 文成公主,身世不详。唐高祖李渊有女儿19,太宗李世民有女儿21,除早夭者,均嫁有名本朝之臣。文献记载,文成公主为“唐宗室女”,当为李姓。按惯例。亲王之女亦会有史籍注明,若以宗室女身份出嫁,或许与宗亲关系较远,其父爵位不会太高。或许“和亲”事关重大,破格封之为公主。尽管如此,文成公主出嫁规格较高,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至吐蕃。松赞干布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松赞干布不疑有他,“自以其先未有婚帝女者,乃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 文成公主,美名边疆。传说公主进藏后,建议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庙,命名为“惹萨”,即现今之大昭寺。“惹萨”藏语意为“山羊背上”。最来,“惹萨”被译为“逻些”,又演变成为“拉萨”,成为西藏政教活动中心与“神圣之地”。相传布达拉宫乃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布达拉”是普陀罗之译音,意为菩萨居住之宫殿。如今,西藏大昭寺与布达拉宫,仍供奉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之塑像。 文成公主离故乡,中原文明融边疆。 古往吐蕃唐沟通,今来追忆弱女芳。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支部党员大会记录

绩效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