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奖感言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祝贺莫言获奖的感言

  我是念文学出身,三十年前对文学创作曾有过关注,写过文章,出过书,有一点发言权。近三十年一直致力于思想史和学术史的研究,对当代文学就没有发言权了。当然认识一些作家,王蒙、王安忆、贾平凹等,有的保持了联系。和莫言认识的很晚,见过,但真正认识,是他调来艺术研究院以后。参加一些会,听他的发言。三年前在湖南召开两岸经济文化论坛,我们都参加了,他对我多所照拂。

  莫言的作品触及到了乡土中国社会经络的痛閾,写出了人性的挣扎与坚韧。他的文学是有力量的。很多作家在生活面前、在现实面前采取的是妥协的态度。但莫言的创作是不妥协的。不妥协的文学就有力量。包括《生死疲劳》和最近的《蛙》,都是这样的作品。

  因此莫言的获奖,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尽管对诺贝尔奖有各种说法,有多少潜台词,多少潜规则,钱锺书先生甚至说诺贝尔这个人,一生做的两件事都不怎么样,一是发明炸药,二是设立诺贝尔奖。钱先生说,诺贝尔文学奖的危害比发明炸药的危害还大。后来知道,这个话萧伯纳也说过。但是这一次,这次莫言的获奖,我认为是给一个真正的中国作家的,是给中国文学的。

  当然一切荣誉都是外在的,也许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刚才莫言的发言,似乎有这样的意思。祝贺莫言!为你高兴!

莫言获奖感言

莫言领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感言

  尊敬的国王、王后和王室成员,女士们先生们:

  我获奖以来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由此也可以见证到,诺贝尔奖确实是一个影响巨大的奖项,它在全世界的地位无法动摇。我是一个来自中国山东高密东北乡的农民的儿子,能在庄严的殿堂里领取这样一个巨大的奖项,很像一个童话,但它毫无疑问是一个事实。

  我想借这个机会,向诺奖基金会,向支持了诺贝尔奖的瑞典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要向瑞典皇家学院坚守自己信念的院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感谢。 我还要感谢那些把我的作品翻译成了世界很多语言的翻译家们。没有他们的创造性的劳动,文学只是各种语言的文学。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劳动,文学才可以变为世界的文学。

  当然我还要感谢我的亲人,我的朋友们。他们的友谊,他们的智慧,都在我的作品里闪耀光芒。

  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谢谢大家!”

  请大家继续欣赏更多的获奖感言:

  月度优秀员工的获奖感言范文

  优秀团队光荣称号的获奖感言

  散文获一等奖的获奖感言范文

  英语演讲比赛二等奖的获奖感言

莫言获诺贝尔奖感言

  “作为一个从中国一个遥远的县城——高密东北乡走来的农村孩子,今天能够站在世界知名的大厅里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这简直就是一个神话故事,但是当然,这一切都是真的。

  我清楚地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作家比我值得获得这个奖项。我坚定地相信,只要他们继续写作,只要他们还相信文学是人类和上帝给予的权利的美化,‘她必将花冠加在你头上,把荣冕交给你。’

  我同样意识到,文学对于政治争议和经济危机的作用微乎其微,但是对人类的影响却是古老的。当文学存在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但是当它不存在了,我们的生活会变得粗鄙而野蛮。因为这个原因,我为我的职业而骄傲。

  最后,我想感谢我在高密东北乡的父老乡亲,我永远都是你们中的一员。”

  【拓展】: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祖籍山东高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1]

  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3] 12月6日,莫言获颁授澳门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4]

  2013年10月30日,中国首家培养网络文学原创作者的公益性大学“网络文学大学”开学,莫言担任该校的名誉校长。

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获奖感言

  我们应该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向人们传达许多最基本的道理:譬如房子是盖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如果房子盖了不住,那房子就不是房子。我们要让人们记起来,在人类没有发明空调之前,热死的人并不比现在多。在人类没有发明电灯前,近视眼远比现在少。在没有电视前,人们的业余时间照样很丰富。有了网络后,人们的头脑里并没有比从前储存更多的有用信息;没有网络前,傻瓜似乎比现在少。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让人们知道,交通的便捷使人们失去了旅游的快乐,通讯的快捷使人们失去了通信的幸福,食物的过剩使人们失去了吃的滋味,性的易得使人们失去恋爱的能力。

  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没有必要用那么快的速度发展,没有必要让动物和植物长得那么快,因为动物和植物长得快了就不好吃,就没有营养,就含有激素和其它毒药。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在资本、贪欲、权势刺激下的科学的病态发展,已经使人类生活丧失了许多情趣且充满了危机,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悠着点,慢着点,十分聪明用五分,留下五分给子孙。

  一篇小文,哲理浅浅。但发人深省。尤其对上点年岁的人,须解其味。把苹果弄到四五千元一个的乔布斯可以说是无所不能,但是在病痛面前却是无能为力的!乔氏西去,敬告各位:

  1、别总是在压力下工作,累坏了自己,特傻!

  2、别忘了身体是一切,没有了健康,无法享用人生所有的乐趣,特亏!

  3、别以为能救命的是医生,其实是你自己,养生重于救命,特对!

  4、别以为付出就有回报,凡事只有不计回报,才能终有好报,特灵!

  5、别忽视了与你有缘者,等繁华落尽,你才明白知音难觅,特悔! 顺其自然的工作吧!慢慢享受生活,快乐享受人生每一天!

  多年前我跟一位同学谈话。那时他太太刚去世不久,他告诉我说,他在整理他太太的东西的时候,发现了一条丝质的围巾,那是他们去纽约旅游时,在一家名牌店买的。那是一条雅致、漂亮的名牌围巾,高昂的价格卷标还挂在上面,他太太一直舍不得用,她想等一个特殊的日子才用。讲到这里,他停住了,我也没接话,好一会儿后他说:“再也不要把好东西留到特别的日子才用,你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特别的日子。”

  以后,每当想起这几句话时,我常会把手边的杂事放下,找一本小说,打开音响,躺在沙发上,抓住一些自己的时间。我会从落地窗欣赏淡水河的景色,不去管玻璃上的灰尘,我会拉着家人到外面去吃饭,不管家里的饭菜该怎么处理。生活应当是我们珍惜的一种经验,而不是要捱过去的日子。

  我曾将这段谈话与一位女士分享。后来见面时,她告诉我她现在已不像从前那样,把美丽的瓷具放在酒柜里了。以前她也以为要留到特别的日子才拿出来用,后来发现那一天从未到来。“将来”、“总有一天”已经不存在于她的字典里了。如果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有什么得意的事,她现在就要听到,就要看到。

  我们常想跟老朋友聚一聚,但总是说“找机会”。

  我们常想拥抱一下已经长大的小孩,但总是等适当的时机。

莫言获奖感言演讲稿

  201x年,中国文学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2月在瑞士文学院领奖台上他发表了热情扬溢的获奖感言,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一些家规教育的经典。莫言说:“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据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可以看出莫言的母亲对他一生的影响巨大,正是由于他母亲的启蒙教导,造就了他一些优秀的人格品德,才收获了人生如此巨大的成就。从莫言受他母亲的启蒙教导的一些故事里,闪烁着中国家规教育经典。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这则故事说明人要具有爱心。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这则故事说明莫言母亲是一个胸怀宽广之人,“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试想,若莫言报仇了那个看守麦田的人,他不就是一个小人了吗?他的人生或许不是现在这样,即使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人生也是带有不光彩的污点。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这则故事说明人要具有同情心。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这则故事说明人要诚实。

  “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感,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边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透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这则故事说明人要坚强。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这则故事说明“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这则故事说明人要三分耕种七分读书,要做一个有文化的劳动者。

莫言的获奖感言

  莫言在晚宴尾声发表致辞时,感谢了诺贝尔评委“坚持自己的信念”,同时感谢了自己的家人。

  诺奖授奖词:莫言的想象力超越人类存在本身

  莫言是个诗人,他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使个人从茫茫无名大众中突出出来。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和谬误以及贫乏和政治虚伪。他有技巧地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

  高密东北乡体现了中国的民间故事和历史。在这些民间故事中,驴与猪的吵闹淹没了人的声音,爱与邪恶被赋予了超自然的能量。

  莫言的想象力超越人类存在本身。他很好地描绘了自然;他基本知晓所有与饥饿相关的事情;中国20世纪的疾苦从来都没有被如此直白地描写:英雄、情侣、虐待者、匪徒——特别是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母亲们。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没有真理、常识或者同情的世界,这个世界中的人鲁莽、无助且可笑。

  莫言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被人遗忘的农民世界,虽然无情但又充满了愉悦的无私。每一个瞬间都那么精彩。作者知晓手工艺、冶炼技术、建筑、挖沟开渠、放牧和游击队的技巧并且知道如何描述。他似乎用笔尖描述了整个人生。

  他比拉伯雷、斯威夫特和马尔克斯之后的多数作家都要滑稽和犀利。他的语言辛辣。他对于中国过去一百年的描述中,没有跳舞的独角兽和少女。但是他描述的猪圈生活让我们觉得非常熟悉。意识形态和改革有来有去,但是人类的自我和贪婪却一直存在。所以莫言为所有的小人物打抱不平。

  在莫言的小说世界里,品德和残酷交战,对阅读者来说这是一种文学探险。曾有如此的文学浪潮席卷了中国和世界么?莫言作品中的文学力度压过大多数当代作品。

  瑞典文学院祝贺你。请你从国王手中接过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获奖感言:农民的儿子领诺奖,童话成真

  尊敬的国王、王后和王室成员,女士们先生们:

  我的讲稿忘在旅馆了,但是,我想说的,都记在了心里。感谢诺贝尔文学院给我的授奖词。

  我获奖以来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由此也可以见证到,诺贝尔奖确实是一个影响巨大的奖项,它在全世界的地位无法动摇。我是一个来自中国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一个农民的儿子,能在这样一个殿堂中领取这样一个巨大的奖项,很像一个童话,但它毫无疑问是一个事实。

  我想借这个机会,向诺奖基金会,向支持了诺贝尔奖的瑞典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要向瑞典皇家学院坚守自己信念的院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感谢。

  我还要感谢那些把我的作品翻译成了世界很多语言的翻译家们。没有他们的创造性的劳动,文学只是各种语言的文学。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劳动,文学才可以变为世界的文学。

  当然我还要感谢我的亲人,我的朋友们。他们的友谊,他们的智慧,都在我的作品里闪耀光芒。

  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他没有用处。谢谢大家!

关于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感受

  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一出来,就像是往平静的潭水中投入了一块巨石一样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关注狂潮。国人都因为这个消息而万分激动,振奋不已,莫言实现了全体中国人对于诺贝尔文学奖的梦想,说明了中国作家的实力,了却了国人的一桩心愿。

  在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可能就只有文学界的人和我们这些学习文学的人知道他的存在。但在他获奖之后,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彰显出了它的特色,莫言的头像被绘成漫画出现在了网站图标上,莫言的讲话、莫言的文章、莫言的视频图片以铺天盖地的姿态充斥在了网络上。看腾讯新闻,头条便是莫言;看空间动态,新的热门关注也是莫言;看小说网页,热门小说推荐里还是莫言。这让人不想关注也被迫关注了,于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

  说实在的,以这种高调的方式宣传这个消息让我个人有点反感。诺贝尔文学奖虽然是中国人期盼了很久的一个奖项,但它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它只是一个奖项而已,仅仅代表了莫言的《蛙》这个作品得到了评委的认同,在世界上有一定的知名度罢了,我们为此感到欣慰,但又何必过分激动呢?到目前为止,拿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作品也有不少,可有哪个国家对此大做宣传,有哪个国家的人民如此激动,聒噪地不停谈论的呢?这个消息出现后,世界上其他国家几乎是没有声音,偏偏我们国家是人声鼎沸,掀起了“莫言热”的浪潮。这样巨大的差异,让我觉得很是羞愧,我们的国民素质与其他国家的还是有很大差距呀。国人就像饿了很久的人突然得到一个馒头一样,激动地把持不住了,可能这个比喻不是很恰当,但我还是很想知道国人什么时候才能做到宠辱不惊呢

  从2012年10月11日得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到18日在北京公开亮相,莫言经历了万众瞩目的八天。在这八天中,莫言多次谈到获奖感受。从最初“惊讶惶恐”,到“不能代表什么”、“对夺奖已麻木”、“一切都像过眼烟云”,莫言始终谦虚面对已获得的巨大荣誉。莫言这种平和实在的心态让我很是敬佩,激动了一会之后,便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这种淡泊名利,宠辱不惊正是我所喜欢的性子。莫言因为获奖从一位普通作家变成了一位倍受关注的公众人物,有的人真心佩服他的学识和文采,也有的人出于“羡慕嫉妒恨”的心态对他妄加诽谤,不遗余力地对他的人和作品进行“鸡蛋里挑骨头”的批判。舆论的压力是巨大的,但莫言并没有因此有什么改变,他自称仿佛经历了一场洗礼,这些对他的评价“如同一面镜子,让他看到人心,看到世道,也看到自己”。这应该算是一种特殊的体验,在社会的显微镜下,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这会让莫言受益终生。

  这种豁达乐观的心态恐怕也就莫言这般真性情的作家才保有了吧,虽然我只是一名旁观者,却也从中窥见了世间百态,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如此地微妙复杂。要想真正适应这个社会大熔炉,或许就应该像莫言这般,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待纷繁世界中的自己,豁达乐观,宠辱不惊,才能更客观地认清现实,了解自己,才能慢慢练就一颗足够强大的内心来承受现实中的各种打击。无论前方是荆棘沼泽,还是悬崖峭壁,只要我的心能够过去,那么我的脚也一定能够过去。

莫言文学家获奖感怀

  “不管你现在认不认识莫言,但我相信明年中高考你可能就会记住他”,2012年10月11日格林尼治时间11点ト鸬溲г阂浴坝媚Щ冒愕南质抵饕褰民间传说、历史和现实融合于一炉”的理由ソ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后者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多日以来,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被媒体炒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官方,民间,一时间,一哄而起,不可开交。就像“蝴蝶效应”一样,遥远的斯德哥尔摩传来的那则简短讯息,无疑掀起了中国文坛的一场风暴。“莫言热”迅速席卷社会,图书脱销、网络热推,出版加印、改编电影??“莫言效应”已经快速催生出一座座经济金矿。

  自瑞典宣布莫言获奖那一秒钟起,莫言就注定了要被疯狂消费。这种消费热情来自国人的诺贝尔情结。可以想象的是,莫言的图书将会热销??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商家自然会用来实现盈利的最大化,但就怕是虚火过旺,弄巧成拙了。

  关注的背后是对于奖项的崇拜和对于文学的忽视,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莫言效应”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种处世态度,趋向于名与利,而对于诺贝尔文学奖有关文学的真正意义的漠视。而我们都是“莫言效应”的缔造者。对突然出现的“莫言热”,我们恐怕还要多一分“冷思考”,没有对莫言的真正理解和认可,就开始囫囵吞枣的狂热消费,恐非莫言之福,也非中国文化产业之福。

  正如瑞典文学院院士、欧洲汉学协会会长马跃然先生所言ヅ当炊文学奖实质不过是“欧洲偏远地区一些不懂欧洲以外文字的70岁以上老头ジ据自己独特口味评选出的一个文学奖项”ニ反映的是这些评委、充其量是瑞典学院对当代世界文学、作家的观感ゼ仁见智ト绱硕已。

  莫言的老读者面对“莫言热”哑然失笑,各种原先唾他咒他嫉他的大人小人必将围拢他,让他失去空间,没有自由。“莫言效应”能走多远,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希望能还莫言一片平静,像他自己所说的,严肃的文学不可能是热闹的,“只有站在高密的土地上,创作才有感觉。”

感言感想之莫言获奖感言翻译

  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宴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国王陛下、王后陛下,女士们,先生们:

  我,一个来自遥远的中国山东高密东北乡的农民的儿子,站在这个举世瞩目的殿堂上,领取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很像一个童话,但却是不容置疑的现实。

  获奖后一个多月的经历,使我认识到了诺贝尔文学奖巨大的影响和不可撼动的尊严。我一直在冷眼旁观着这段时间里发生的一切,这是千载难逢的认识人世的机会,更是一个认清自我的机会。

  我深知,文学对世界上的政治纷争、经济危机影响甚微,但文学对人的影响却是源远流长。有文学时也许我们认识不到它的重要,但如果没有文学,人的生活便会粗鄙野蛮。因此,我为自己的职业感到光荣也感到沉重。

  借此机会,我要向坚定地坚持自己信念的瑞典学院院士们表示崇高的敬意,我相信,除了文学,没有任何能够打动你们的理由。

  我还要向翻译我作品的各国翻译家表示崇高的敬意,没有你们,世界文学这个概念就不能成立。你们的工作,是人类彼此了解、互相尊重的桥梁。当然,在这样的时刻,我不会忘记我的家人、朋友对我的支持和帮助,他们的智慧和友谊在我的作品里闪耀光芒。

  最后,我要特别地感谢我的故乡中国山东高密的父老乡亲,我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你们中的一员;我还要特别地感谢那片生我养我的厚重大地,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便是这片水土养育出来的一个说书人,我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报答你的恩情。

  谢谢大家!

莫言获奖感言

  读了莫言的演讲稿后,我深有感触。有人羡慕他,有人嫉妒他。但是我们为什么不想想莫言是怎样获得若贝尔奖的,莫言是怎样努力的。与其羡慕嫉妒,还不如去做点实际的。去学习,去努力,去创造奇迹。

  莫言在他的演讲稿上,多次提到理他去世多年的母亲。这说明了他的内心深处感谢并怀念她的妈妈。他母亲虽然不认识字,但是母亲教会了他好多人生的道理。母亲教他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

  他母亲的故事里,让我懂得了善良、宽容和如何写作。莫言小时候长得丑。母亲却是告诉他,他并不是缺手或缺眼睛,人丑不代表内心丑,只要多做善事,人丑也能变美。这件事让我学会了宽容。面对旁人的议论,必须心胸宽敞,要宰相肚里能撑船。俗话说得好: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能堵墙。

  在莫言的故事里,还有一件事。莫家一年才吃一顿饺子,然后,来了一个乞讨的老人。莫言打算用红薯打发他,可是他母亲立即骂了他,随后把自己的半碗饺子给了乞丐。在那个饥荒的年代,吃一顿饺子是很奢侈的事,但莫言的母亲把非常珍贵的饺子给了乞丐,这就是善良。莫言虽然也给了东西,但是那仅仅是施舍,而莫言妈妈却是馈赠。409莫言把自己不爱的东西给别人,反而是对老人的不尊敬,而母亲把饺子给别人,这种高尚的品德令人敬佩。

  当他获得诺贝尔奖时,他说惊喜而慌恐,惊得是没料到奖会掉在自己头上。喜是真的给了自己。惶恐,是有了光环后,有许多人挑他的毛病。

  我羡慕他,同时也努力着向莫言走去。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大一新生自我介绍

雷锋的钉子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