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的生活习性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鲸类的拉丁学名是由希腊语中的“海怪”一词衍生的,由此可见古人对这类栖息在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所具有的敬畏之情。其实,鲸类动物的体形差异很大。

  小型的体长只有1米左右,最大的则可达30米以上。它们中的大部分种类生活在海洋中,仅有少数种类栖息在淡水环境中,体形同鱼类十分相似,体形均呈流线型,适于游泳,所以俗称为鲸鱼,但这种相似只不过是生物演化上的一种趋同现象。因为鲸类动物具有胎生、哺乳、恒温和用肺呼吸等特点,与鱼类完全不同,因此属于哺乳动物。

  鲸鱼一分钟的心跳只有9次。鲸类动物的祖先原来也是在陆上用四肢行走的动物,可能是主要生活在海滨一带的食虫类或食肉类,后来由于被水中的鱼类等食物所吸引,经过漫长的岁月,又从陆地回到了海洋,并逐渐适应了海洋生活。

  最早的鲸是出现在大约5500万--3600万年前的始新世中期的始鲸、始齿鲸和始新世后期的原鲸等,它们和现存的鲸比较,头骨比较小,鼻孔位于头部的前方,尚未移至头的上方,牙齿和古代的食虫类、肉齿类的牙齿差不多,都是44枚或不足44枚,齿形、头骨也很相像等,仅有少数不同点,但它们已经具有适应在海水中生活的、与鱼类相似的体形。

鲸的生活习性

鲸鱼

  鲸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有80余种,我国海域有30多种。一般都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类口中有须无齿,称须鲸,共11种;另一类口中有齿无须,叫齿鲸,共70多种。鲸的体长从1米到30多米不等。 [编辑本段]鲸的特点

  鲸类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体温恒定,大约为36。0℃左右。皮肤裸出,没有体毛,仅吻部具有少许刚毛,没有汗腺和皮脂腺。皮下的脂肪很厚,可以保持体温并且减轻身体在水中的比重。头骨发达,但脑颅部小,颜面部大,前额骨和上颌骨显著延长,形成很长的吻部。颈部不明显,颈椎有愈合现象,头与躯干直接连接。前肢呈鳍状,趾不分开,没有爪,肘和腕的关节不能灵活运动,适于在水中游泳。

  后肢退化,但尚有骨盆和股骨的残迹,呈残存的骨片。尾巴退化成鳍,末端的皮肤左右向水平方向扩展,形成一对大的尾叶,但并不是由骨骼支持的,脊椎骨在狭长的尾干部逐渐变细,最后在进入尾鳍之前消失。尾鳍和鱼类不同,可作上下摆动,是游泳的主要器官。有些种类还具有背鳍,用来平衡身体。它们的骨骼具有海棉状组织,体腔内有较多的脂肪,可以增大身体的体积,减轻身体的比重,增大浮力。

  它们的眼睛都很小,没有泪腺和瞬膜,视力较差。没有外耳壳,外耳道也很细,但听觉却十分灵敏,而且能感受超声波,靠回声定位来寻找食物、联系同伴或逃避敌害。外鼻孔有1—2个,位于头顶,俗称喷气孔,一般鼻孔位置越靠后者进化程度越高。用肺呼吸,左右各有一叶肺,其中有许多毛细血管,富有弹性,能有助于氧的流通,适应在水面上进行的气体交换,每隔一段时间需要浮出水面来进行换气,也能潜水较长时间。肋骨有10一20对。胃分为4个室。肾脏大多为瘤状。雄兽的睾丸位于腹腔内。雌兽在水中产仔和哺乳,子宫为双角形,位于生殖裂两侧的乳沟内,有细长的乳头,乳汁中含有丰富的钙、磷和大量的脂肪。幼仔在胚胎期间都具有牙齿,但须鲸类的牙齿到出生的时候则被须所取代,齿鲸类的牙齿则终生保留。

  鲸类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他具有和陆上哺乳动物相同的生理特征,例 如用肺呼吸、胎生等,更具备了一些为适应水生环境所演化出的特殊生理构造。鲸在分类「属于动物界(kingdo)、脊索动物门(phylu)、哺乳纲(class Ma)、鲸目(orderCetacea)。

鲸鱼的秘密

  鲸类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它具有和陆上哺乳动物相同的生理特征,例如用肺呼吸、胎生等,更具备了一些为适应水生环境所演化出的特殊生理构造。鲸分为3类,分别是须鲸和齿鲸。这两大类的分群,再学术上主要是依据它们摄食方式之不同而定,须鲸主要的形态特征是没有牙齿,但是有具大的鲸须,可用来筛选浮游生物。所以为滤食性。齿鲸亚目的主要特征为有牙齿,掠食性,其牙齿的数目与排列方式受到食性的影向会有不同,全世界现存有13科约79种。

  鲸鱼虽然有鱼字,其实它并不是鱼类,而是哺乳类动物,它有许多和鱼类极不相同的特性,例如一般鱼类是左右摆动尾鳍来使身体前进,而鲸鱼却是以上下摆动尾鳍的方式前进。它们利用前端的鳍状肢来保持身体平衡及控制力向,有些鲸鱼背部的上端还有能保持身体垂直的鳍呢!

  鲸鱼是群集动物,它们通常成群结队的在海?生活,可是当鲸鱼呼吸时,就需要游到水面上来,这时鲸鱼是利用头上的喷水孔来呼吸,呼气时,空气中的湿气会凝结而形成我们所熟悉的喷泉状。专家们甚至可以从喷水的高度、宽度及角度,来辨识鲸鱼的种类呢!鲸鱼的种类很多,大致分成齿鲸和须鲸两大类。

  鲸鱼的表皮下有着极厚的脂肪层,那就是俗称的鲸油,它可以使鲸体保持温暖,而且也能贮存能量以供应不时之需。由于鲸鱼体内拥有许多特殊的构造,使它能够长时间的在水中屏庄呼吸、减慢心跳速度,因此当它沈到海底,总要经过一段长时间后,才会再浮出水面。除了具有贮存氧气的构造外,当身体某个部位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时,体内还会有集中供应的特殊机能呢!

介绍鲸

  鲸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有的鲸身体很大,最大的体长可达30米。鲸的体形像鱼,呈梭形。头部大,眼小,耳壳完全退化。颈部不明显。前肢呈鳍状,后肢完全退化;多数种类背上有鳍;尾呈水平鳍状,是主要的运动器官。有齿或无齿。鼻孔一或二个,开在头顶。

  成体全身无毛(有许多种类只在嘴边尚保存一些毛)。皮肤下有一层厚的脂肪,可以保温和减小身体的比重。用肺呼吸,在水面吸气后即潜入水中,可以潜泳10~45分钟。一般以浮游动物、软体动物和鱼类为食。胎生,通常每胎产一仔,以乳汁哺育幼鲸。分布在世界各海洋中。

分析鲸类

  鲸类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他具有和陆上哺乳动物相同的生理特徵,例如用肺呼吸、胎生等,更贝备了一些为适应水生环境所演化出的特殊生理构造。鲸在分类「属於动物界(kingdo)、脊索动物门(phylu)、哺乳纲(classMa)、鲸目(orderCetacea)。

  鲸目之下又区分为两个亚目,分别是须鲸亚目(suborderMysticeti,blaleen)和齿鲸亚日(suborderOdo-ntoceti,toothed)。这两大类的分群,再学术上主要是依据它们摄食方式之不同而定,须鲸亚目主要的形态特徵是没有牙齿,但是有具大的鲸须,可用来筛选浮游生物.所以为滤食性。齿鲸亚目的主要特徵为有牙齿,掠食性,其牙齿的数目与排列方式受到食性的影向会有不同,全世界现存有13科约79种。

  总的说其种类分为两类,须鲸类,无齿,有鲸须,鼻孔两个,像长须鲸,蓝鲸、座头鲸、灰鲸等;齿鲸类,有齿,无鲸须,鼻孔一个,像抹香鲸、独角鲸、虎鲸等。海洋中绝大部分氧气和大气中60%的氧气是浮游植物制造的。须鲸却能灭浮游植物的劲敌——浮游动物。另外,齿鲸也有助于保持鱼类的生态平衡。齿鲸的食物就是以鱼为食的大型软体动物。因此世界上没有鲸,人类就要灭亡。

介绍天下第一大的哺虏动物—鲸

  白鲸的身体中央横断面大致呈圆型,往两端逐渐变细,当它们在觅食时,其躯干尤其显得肥胖圆润。白鲸的头部与其他鲸目动物大不相同,额隆极为鼓起而突出,曾有一学者形容为“充满温暖油脂的气球”(a balloon filled lard)。

  白鲸可以自由改变额隆的形状,推测可能是藉着移动内部气窦(sinus)的空气来产生形状上的变化。因为它们的颈椎愈合程度比其他鲸目动物来得低,所以能以较大的幅度转动头部或点头。嘴短而宽,不像许多海豚一般有突出的嘴喙(beak),嘴部可产生皱摺。腹部与侧面凹凸不平,内部充满脂肪。不具背鳍,但在背鳍的位置有狭窄的背部隆起。胸鳍宽阔,大型雄鲸的胸鳍尖端上翘。

  尾鳍会随年龄增长而变得华美,成年雄鲸在后缘有明显如凸面镜般的凸起。上、下颚各有八至九似钉状的牙齿,但年老个体有时会磨损至隐没于牙根之下年轻白鲸浑身呈灰色,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转淡,最终除了背脊与胸、尾鳍边缘有暗色沉积外,全身皆为白色。成鲸的白色皮肤有时会在夏季发情时带有淡黄色色调,但在蜕皮后即消失。白鲸具高度群居性,会形成个体间联系极为紧密的群体,通常由同一性别与年龄层的白鲸所组成,另外也有规模较小的母子对白鲸族群。没有猎人或天敌威胁时,在河口三角洲水域白鲸可聚集达数千头以上。

  白鲸能发出多种变化多端的声音,包括旋转的颤音、嘎嘎叫、似钟声、尖锐的啪啪声(可能由拍击颚部所产生) 、与近似推动生锈门板的声音。一位早期的鲸类学者Bill Schevill曾如此描述它们:“高音的共鸣哨声与尖叫,多变的滴答声与咯咯声,让人联想到一队交响乐队,有时又有如猫叫或小鸟的啁啾声。”它们的声音有时会让人误以为远方有一群小孩在叫嚣。对野生白鲸而言,最大的天敌是虎鲸与北极熊,也包括人类。北极熊会快速地跑到白鲸受困于冰层的地区,以其强力的前掌给予重击后再把它们拖到冰上食用。白鲸是相当好奇的动物,常会浮窥与鲸尾击浪,但似乎从不跃身击浪。充满雾气的喷气低矮而不明显。

  白鲸的食性随地区与季节性猎物的数量而有不同。检测各地区族群的胃内容物发现,白鲸会食用各种生物,包括鱼类(鲑鱼、鳕鱼、鲱鱼等)、头足类(鱿鱼、章鱼等)、甲壳类(虾、蟹)、海虫、甚至大型浮游生物在内。不过他们可不像虎鲸那么凶残。它们几乎都在海床附近觅食,深度至少达300公尺以上。白鲸具摺皱的嘴唇在觅食时可产生吸力,也能对海洋世界的观众喷水。灰鲸:体短粗,头长约为体长的1/5。无背鳍,但在尾部沿脊上有10个左右的瘤状隆起,第一个最大。鳍肢较小,略呈椭圆形。

  尾鳍宽大,外缘呈波状。腹部平滑无褶沟,仅在喉部有1~2米长的纵沟2~5条。体为暗灰色,腹部稍淡,体上具有不规则的白色斑点,系寄生虫遗留的伤痕。鲸须每侧130~180片,长40~50厘米,须毛短粗,皆黄白色。灰鲸有趋于近海水域或浅海湾栖游的特性,通常2~3头一起栖游,游泳速度很慢,呼吸时喷起的雾柱短粗,高3~4米,大潜水时尾鳍露出水面以上。

  每年进行有规律的南北洄游。性成熟体长平均雄鲸11米,雌鲸11。7米。每2~3年产仔1次,妊娠期3个月,每产1胎,初生仔鲸体长4。5~5米,哺乳期约7个月,离乳时体长约8米。主要食饵为底栖生物,磷虾和小型鱼类。体较细长,雄性最长14。6雌性15长11。72和12。4雄、雌成体分别重15686和16594kg。头为狭三角形。无背鳍,但尾背部有6~12个峰状突。胸部有2~4条纵沟,无褶沟。上颌每侧须板140~180枚。体灰色,常疤痕遍身,形成白斑。鳍肢较小,尾鳍宽约3一头长13。35重31466kg的雌鲸,各器官重占体重的百分比为:皮下脂肪29,舌4,肺1,心0。6,肠4。1,肝和肾2,脑O。0139(重4。376kg)。6头灰炼鲸重范围3900~4800g,平均4317g。平时游速11k,洄游时7~9k被迫逐时13k惊恐时可达16k浅潜水一般为15~50捕食时可下潜120呼吸时喷出雾柱高3~4。5胃含物中有端足类、多毛类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群游鱼幼鱼和蟹等,说明它多以底栖生物为食。捕食时可能用吻翻起海底泥沙,从混水中滤取食物。其右侧须常被严重磨损,说明它常侧游捕食的。其胃含物重300kg,每天捕食4次,在130~140天的索饵季节可消耗食物170t。5~11岁(平均8岁)性成热。睾丸重5kg以上。生殖高峰时达68kg。阴茎长1。1雌鲸11~12月发情,持续3周。

  第一次排卵未孕者,40天后开始另一个发情周期,平均排卵率0。52,平均受孕率0。46。孕期13。5个月。12月至1月的5~6周内产仔,哺乳期约7个月。仔鲸长4。6g,

鲸的生活习性

鲸鱼

  鲸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对水的依赖程度很大,以致它们一旦离开了水便无法生活。为适应水中生活,减少阻力,它们的后肢消失,前肢变成划水的浆板。身体成为流线型,酷似鱼。因而它们的潜水能力很强,海豚(小型齿鲸)可潜至100-300米的水深处,停留4-5分钟,长须鲸可在水下300-500米处呆上1小时,最大的齿鲸--抹香鲸能潜至千米以下,并在水中持续2小时之久。1955年发现在厄瓜多尔附近海中一头被海底电缆缠死的抹香鲸,其潜水深度达1133米。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附近海域的2200米水深处,发现被电缆缠绕而窒死的抹香鲸,这是迄今为止哺乳动物潜水最深的记录。编辑本段鲸的祖先

  21世纪初,科学家在巴基斯坦发现了两种生活在约5000万年前的哺乳动物化石。这两种动物看起来有点像狗,体型分别只有狼和狐狸那么大,但科学家认为它却是地球上最庞大的动物——鲸的祖先。

  在5000~6500万年前的第三纪早期,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因此,现代的鲸、海豚等水生哺乳动物必然是由某些陆生哺乳动物进化来的。但是由于缺乏化石证据,究竟哪类哺乳动物是鲸的祖先这个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在巴基斯坦新发现的这两种化石的解剖形态表明,这两种动物生活在陆地上,有肉食的牙齿,长得有点像狗,但并不属于犬科动物。它们的尾巴比狗更长,嘴更凶猛,眼睛也比较小。它们的耳朵部位有几块奇特的骨头,其形状与鲸类动物相同部位独有的骨头非常相像。

鲸鲨

  鲸鲨生活在赤道温暖的水里,它们喜欢长时间在靠近水面的地方活动。鲸鲨游的不快,每小时不超过五千米。在游动时,它张开一点四米宽的大嘴,吸进大量海水,滤食掉其中的浮游生物后,再排出海水,就像个巨大的“吞吐机”,一小时能过滤六千升海水。满嘴的小牙(有三千颗呢。)却派不上一点用场。

  鲸鲨的食物包括浮游生物、小虾、小鱼和鱿鱼。它身上那些斑点可有用啦,仔细看,它像不像一些小鱼啊,鱼儿们也这样认为,结果不加提防,被鲸鲨吞进了肚子里。

  鲸鲨对潜水的人一点儿危害都没有,相反,它还有点害羞呢,如果哪个潜水员摸它一下,它会“羞”得很快游走。

  鲸吻突很短,但与额部界线清楚。背鳍高大醒目,呈镰状后曲,基部幅广。体背部黑色或黑灰色,腹部白色,头前部和上颌黑色,下颌仅吻端黑色,其余白色。体侧眼后达腹侧为白色或灰白色,沿背路基下侧至尾基的体侧为从白色带,口角至鳍栉前基。尾鳍上下方皆为黑色或黑灰色。体色变异较大。上下须每侧有齿23~36枚。

  食饵主要为小型集群性鱼类和乌贼。

  我国东海、南海均有分布。

  一个很大的圆圈,气泡就像气枪一样使磷虾受惊而向圆圈中心集中,座头鲸张着口从圈中心浮出吞而食之。由于座头鲸口大,取食的效率很高,每头露脊鲸每天要吃3~4吨磷虾鲸的周身都是宝。皮可以制革,用鲸皮做的皮鞋、皮包、皮衣等质地柔软,花纹美观,不亚于牛皮。鲸的皮下脂肪层很厚,可达十几至几十厘米,可以炼油、食用或作其他化工原料。一个很大的圆圈,气泡就像气枪一样使磷虾受惊而向圆圈中心集中,座头鲸张着口从圈中心浮出吞而食之。由于座头鲸口大,取食的效率很高,每头露脊鲸每天要吃3~4吨磷虾鲸的周身都是宝。皮可以制革,用鲸皮做的皮鞋、皮包、皮衣等质地柔软,花纹美观,不亚于牛皮。鲸的皮下脂肪层很厚,可达十几至几十厘米,可以炼油、食用或作其他化工原料。

鲸鱼的习性

  鲸是海洋哺乳动物,胎生,幼仔哺乳,用肺呼吸。但它既不同于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也不同于企鹅等用肺呼吸的海鸟,它终生在水中生活,而其他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鸟则一段时间在水里,一段时间在陆上生活。这种特殊的习性可能与其起源有关。 善于游泳,长于潜水是鲸和其他海洋哺乳动物的共同习性之一。鲸和海豹都是优秀的潜水员。须鲸类的游泳速度一般为每小时30公里,受惊时每小时为40公里,鳁鲸的速度最快,每小时约55公里,比万吨巨轮还要快。

  抹香鲸游泳速度较慢,一般为每小时10公里,最快时为25公里。鲸潜水的时间和深度也很惊人,它可潜入200~300米的深海,历时2小时之久。与海豹相比,鲸的潜水深度比不上可潜入600米的威德尔海豹,但鲸的深潜时间比海豹长得多,威德尔海豹长潜时间为70分钟,仅是鲸的一半。这种深潜与长潜的差别,可能与躯体大小不同有关,鲸是庞然大物,下潜和上浮时的动作显然没有躯体纤细结实的威德尔海豹灵活。鲸的肺活量大,它的肺可容纳15000升气体,下潜时贮存大量氧气,上浮时呼出大量二氧化碳,这是它能长潜的奥秘之一。此外,鲸和海豹的脑袋都很小,不到体重的1/1000,这可能是它们能够长潜和深潜的共同有利条件。

  “喷泉式”呼吸方式,是鲸特有的生活习性。鲸在水下生活期间,紧闭鼻孔,露出水面呼吸时,鼻孔张开,凭借肺部的压力和肌肉的收缩,喷出一股白花花的水柱,并伴随一阵汽笛般的叫声。所喷水柱的高度和形状是鉴别不同鲸种的标志。据此,有经验的捕鲸者,可以迅速地判断鲸的种类及其大小和距离的远近。如蓝鲸的喷水柱垂直向上,强劲有力,上粗下细,顶部松散,如同礼花,射程高达10米以上。其他须鲸类喷水柱的高度一般为8~10米。抹香鲸的喷水柱向左前方偏转,喷射力弱,粗短而松散,高度仅3~4米。关于水柱的成因和成分,日前仍有争论,有人认为是肺中喷出的废物,也有人认为是肺中的水汽和激起的海水相结合的产物。

  南大洋的鲸主要以磷虾为食,也吞食一些桡足类等甲壳类浮游动物。滤食性须鲸,从亚热带和温带迁促到南极,在南极水域饱食美餐,寻偶交配。在此期间,有些种群能积累全身脂肪量的50%。须鲸在亚热带很少吃东西,在南极积累的脂肪用来提供它一年中其他时间所需要的能量。齿鲸类的袜香鲸是以食乌贼和鱼类为主。 鲸的胃口很大,一头蓝鲸一天能吃8~10吨磷虾。蓝鲸口腔的容积达5立方米,张口时大量的磷虾和海水一起涌进,闭口时,把海水从唇须缝中挤出,滤出的磷虾一口吞下。 多数鲸类成群的习性不很显著,唯独抹香鲸有组织小家庭的习惯,其成员往往是雌鲸、幼仔和雄鲸各一头,但其周围也常有成年的雄鲸伴随,伺机而动,争夺妻妾。抹香鲸往往是一夫多妻。 鲸很多是在南极之外繁殖,一般每年一次,每胎产一仔。怀孕期一般为9~12个月,蓝鲸为12个月,抹香鲸的怀孕期长达16个月。

  仔鲸的生长速度很快。蓝鲸的受精卵的重量不到1毫克,小到肉眼难以辨别。幼仔出生时体长则达7~8米,体重约2~3吨,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婴儿。幼仔的哺育期为7个月,每天的哺育量为 400~500公斤。雌鲸的乳汁营养丰富,脂肪的含量达40%~50%,和海豹相似,是鲜牛奶脂肪含量的10~15倍。因此,仔鲸生长快,膘肥体胖。仔鲸在哺育期每小时可增加体重4公斤,一昼夜竟增长80~100公斤。仔鲸在断奶后,生长速度大减。蓝鲸的性成熟为4~5年,其寿命最长可达100年。须鲸的寿命一般为40~50年,最长可达100年之久。 迁徒生活是鲸的共同习性,像鱼类的回游,候鸟的迁徙一样,不过时间、季节和地点各不相同罢了。

  迁徙是鲸的一种本能,也是生存所迫,比如须鲸在其他海域进食很少,主要在南极海域进食,所以它必须返回南极海域。南大洋的鲸多数是从亚热带和温带迁徙来的,在每年的11月左右到达南极海域,在那里逗留100来天,于翌年二三月踏上回程。须鲸在南极海域逗留的时间最长,通常为120天以上。有的缟臂鲸可在南极海域越冬,并在亚南极区繁殖。其他多数鲸种在南极地区或在迁徙的途中寻偶、交配,在温带和亚热带繁殖后代。在南极海域很难看到正在哺乳的仔鲸。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一只猪的故事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