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现状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中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

  摘要:

  分析目前我国水污染的现状及成因,提出治理水污染的措施,以改善我国目前严峻的水污染形势,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

  一、水污染的定义

  水污染指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中,使水质和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造成水质恶化,降低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二、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1、工业废水

  在工业生产中,热交换、产品输送、产品清洗、选矿、除渣、生产反应等过程均会产生大量废水。产生工业废水的主要企业有初级金属加工、食品加工、纺织、造纸、开矿、冶炼、化学工业等。

  2、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是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用设施及城市径流的污水。新鲜的城市污水渐渐陈腐和腐化使溶解氧含量下降,出现厌氧降解反应,产生硫化氢、硫醇、吲哚和粪臭素,使水具有恶臭。生活污水的成分99%为水,固体杂质不到1%,大多为无毒物质,另外还有各种洗涤剂和微量金属;生活污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杂菌,主要为大肠菌群。另外生活污水中氮的磷的含量比较高,主要来源于商业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和粪便、洗涤剂等。

  3、医院污水

  一般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结核病院等排出的污水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致病原虫、肠道病毒、腺病毒、肝炎病毒、血吸虫卵、钩虫、蛔虫卵等。这些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往往可生存较长时间。因此,医院污水污染水或土壤后,能在较长时间内通过饮水或食物途径传播疾病。此外,水体中贝类具有浓缩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故水体污染后,生食水中贝类有很大的危险。

  4、农田水的径流和渗透

  我国广大农村,习惯使用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尿液浇灌菜地和农田。过几十年来,化肥、农药的用量在迅速增加,土壤经施肥或使用农药后,通过雨水或灌溉用水的冲刷及土壤的渗透作用,可使残存的肥料及农药通过农田的径流,而进入地面水和地下水。农田径流中含有大量有病原体、悬浮物、化肥、农药及分解产物。农药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故毒性大小也不相同,有的农药无毒或基本无毒,有的可引起急慢性中毒,有的可能致癌、致突变和致畸,有的对生殖和免疫机能有不良影响。

  5、废物的堆放,掩埋和倾倒

  一些暂时堆放于露天的废物可以因雨水淋湿或刮风等原因被带入水体中,一些废弃物人为倾倒进入水体,一些难于处置的废弃物被人们掩埋在地下深层,但如地下处置工程设置不当或不加任何处理填埋,会影响处置地区周围的地质与环境,使被处置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引起水体污染。

  三、我国水污染的现状

  我国水环境面临着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等多方面压力。水体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破坏促使洪涝灾害频发。目前我国七大水系、主要湖泊、近岸海域及部分地区的地下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且具有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等特征。

  从总体上看,我国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还比较缓慢,取得的成果十分脆弱。在实践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充分说明,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流域水污染防治仍面临严重挑战。如:

  黄河、长江流域水环境问题亟待解决。由于人类活动的作用力,使黄河的环境、长江问题日趋严重。目前,黄河水量少,自净能力弱,水环境处于危机之中。在西部大开发中,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将进入较快增长时期。黄河的水污染必然使沿岸的水资源短缺“雪上加霜”。长江上游沿岸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这一地区的污染物排放量迅速增加,污染问题随之加重,特别是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的水质不断恶化。

  城市生活污水逐年增加,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和工业建设不协调,导致基础设施长期超负荷承载。特别是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仅仅在近几年才开始兴建。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随着人口迅速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污水产生量大幅度增长。但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地方财政因无力支付污水处理费用,常常使建成后的污水处理厂不能正常运行,环境保护投资不能有效发挥环境效益。

  大量的面源污染问题尚未找到解决途径。城市污水处理正在逐步加快步伐,但是,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农药、化肥、畜禽养殖污染量大面广,有一定治理难度。而且由于农药的大量流失,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全国化肥使用量也在成倍增加。同时,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的发展也一直是困扰农村环境的一大难题。在全国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控制的情况下,乡镇企业排污量却在增长,这将对水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经济政策不配套,污染治理资金严重短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环境已经不能奏效。但是,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尚未建立,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资体制难以形成。作为促进污染防治的重要经济手段排污收费制度,目前还很不完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不协调,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四、我国水污染形式严峻的主要原因

  1、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工业发展中,水消耗量大、利用率低。污染物排放量大,超过水环境容量。

  2、水污染防治立法不够健全,执法不够有力,干部群众环保和守法意识不高。

  3、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环境容量不相适应,也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以往在确定地区产业发展方向、地区生产力布局时,往往忽视区域环境容量。我国主要江河出现的严重流域性水污染,在很大程度上与流域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有直接关系。

  4、自然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水环境问题的恶化,增加了水污染防治的难度。我国北方地区气候也明显变暖,华北地区冬季气温上升,地表径流减少,蒸发量增大,发生旱灾的机会增多。由于河道径流减少,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加剧了水环境恶化导致特大洪水灾害的发生。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相差悬殊,水资源分布与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布局极不协调。这些因素也是导致水环境问题突出的重要方面。

  五、水污染的防治对策

  1、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在重点企业推进清洁生产,降低排放强度,减少工业污染,缓解环境压力。工业污染防治是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首先要做到淘汰和关闭一批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企业,其次要开展循环经济实践。实行清洁生产,在企业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

  2、推广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农田施用化肥和农药的淋失,是造成农业污染源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应合理施肥,即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又不过量,并且实施节水灌溉,减少化肥的流失,合理使用农药,严格按照农药用量施用,研发广谱抗病、虫、草害的农药,倡导采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开发推广和应用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等。

  3、加快城市污水管网建设进度,全面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努力改善水环境。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收集管网建设应该做到规划先行,合理确定污水处理设施的布局和设计规模,确保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城镇建设发展同步。

  4、保护水环境,加大水源地保护,防止对水源地污染。在水源地保护区内严格限制各项开发活动。做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确保重点流域水污染物减排任务按期完成。

  5、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坚决惩处各类违法排污行为。继续开展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

环境污染现状

可怕的环境污染

  语文课上,我们观看了一段关于环境污染的视频。我不禁为人类的母亲——地球的健康而担心。

  许多人认为,地球上海,陆,空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他们毫无顾忌地把千万吨的废气排放到空中,把数亿吨的垃圾,污水排放到大海……

  我看到成群的鸟儿在森林上空盘旋,但是,今天那一棵棵高耸入云的大树——鸟儿的乐园,只剩下一排排低矮的树墩……我仿佛听到小溪里的鱼儿在哭泣,人们把污水排放到小溪,鱼儿纷纷死去……仰望天空,一根根高大的烟筒冒出滚滚浓烟……

  俯视大地,小草已经枯黄,地上到处是垃圾……

  天空不再蔚蓝,草儿不再嫩绿,花儿不再娇艳,溪水不再清澈见底。

  我们要保护地球,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相信不久的将来,地球会恢复往日的神采!

地球环境污染

  地球现在已经被人类们破坏,变得越来越虚弱……

  地球的二氧化氮污染严重:德国科学家日前利用卫星数据和一种先进的仪器,绘制了一幅地球上空二氧化氮的分布图。图像显示,一些地区的大气中二氧化氮含量过高,污染严重。自然界中的二氧化氮是由闪电或者微生物形成的。但是,使用矿物燃料、重工业密集和交通繁忙等原因都会造成空气中二氧化氮的增加。这种气体的密度过大会导致呼吸疾病、肺损伤,甚至可能在接近地面的高度形成有害的臭氧。因此,长久以来,空气中二氧化氮的含量都是判断一个地区污染程度的重要标志。从科学家绘制的二氧化氮分布图看,欧洲和北美洲的一些大城市上空二氧化氮密度很高,这可能与这些地区机动车辆过多有关。从分布图判断,东南亚和非洲地区上空的二氧化氮含量也很高,专家估计原因可能是这些地区的植被遭到焚烧。让人惊讶的是,在这幅地图上,红海和印度洋中的船舶航道清晰可辨。科学家指出,这说明由于海洋运输频繁,造成了海洋上空严重的大气污染。我看了这一些我的心里感到非常的痛苦,我看到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地球逐渐走向灭亡……逐渐走向虚弱……我不希望看到我们的地球被自己给破坏。此外,还有许多因污染造成的噩耗!由于地球的污染空气污染影响日照地球上的阳光越来越少:美国气象学家在一份刚刚发表的报告中指出,过去50年间,由于大气污染,到达地表的太阳光越来越少.

  这份提交给美、加两国地质学会联合会议的报告指出,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到达地表的太阳光平均减少了10%。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设在全球各地的数百个传感装置所做的记录。美国航空航天局戈达德研究中心主任詹姆斯·汉森博士说,人们早已发现这一现象,但至今仍无人知道其确切程度。总体而言,阳光减少情况各地不同,一些地方还比较严重。大气污染以两种方式影响日照。一是污染物颗粒把阳光反射回宇宙空间;二是由于气候变化,空气中云雾量增加,从而阻挡阳光到达地表。不过,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阳光减少的有利面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全球气候升温的速率。科学家就此预测,冬季温室效应可能不会很快出现…………地球在哭泣,花儿再落泪,小草在悲伤……而我们在快快乐了地欢笑,没有感觉地球的危机!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吧!全世界的人民伸出你们的援助之手吧!我们的家已经生病了!地球养育过我们,现在我们要来帮助自己的母亲了。让我们捡起一片小小的做起,为我的地球做出自己的一片贡献。我相信,我们坚持不懈,我们的母亲会越来越美丽!

环境污染

  如今在地球上高速发达的科技更为普遍了,可是发达的科技中少不了破坏环境。大量砍伐树木、建立化工厂、排放有毒气体,这些行为只会是我们深爱的地球母亲更加脆弱。

  从郁郁葱葱的树林到荒无人烟的沙漠;从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到百花凋零的不毛之地;从风和日丽到狂风大作。哪一个不是人类犯下的滔天大罪?人类不可能从"鹅毛大雪的冬天“变为"鸟语花香的春天”,但是却能将它们颠覆。

  虽然提高科技是为人类做贡献,可是你们想过后果吗?从工厂排出的废水让湖水不再清澈;从汽车尾部排出的废气让天空不再湛蓝;从人们手中丢掉的垃圾让打的不再青翠;从人们口中传出的噪音让蓝天不再宁静。难道这些只是人类的不小心吗

  据统计,中国人每年丢掉的垃圾总量多达一点五亿吨,全国城市垃圾积堆超过七亿吨。我们的母亲就算再伟大,也承受不了这么惊人的数字呀!

  保护地球已成为全世界共同的心愿和口号,让我们为地球更美好的明天而加油!

环境污染到来的后果

  一个地球养育着整个生物圈。 人类就在这个生物圈中生存和发展。 然而,人对自然的影响已经超出了自然界本身的抗干扰的能力。人口爆炸,已经使地球不堪负重;环境污染,已使其伤痕累累;生态失衡,已使她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物种灭绝,还危及到整个生物圈……我们的地球正超负荷运转。人类的警钟,是由自己把它敲响的;地球的末日,是地球人自己酿造的一杯苦酒。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如今地球上每分钟损失耕地40公顷;每年消失约2100万公顷;森林每分钟消失21公顷,每年约消失1100万公顷;每分钟有11公顷的土地沙漠化,每年有60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每分钟有85万吨污水排入江河大海,每年污水排放量约为4500亿吨……

  带来的结果是: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每年约有1500万人死于环境污染!人类乱乱砍滥伐,森林一片片地在我们眼前消失,只剩下一个个光秃秃的树桩,欲哭无泪地向上天诉说着它们的不幸!人们还捕杀动物、破坏植物,它们可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啊!再看工厂里冒出来的黑烟,汽车“尾巴”里排出的废气,它们给城市罩上了一层厚重的灰色的“外套”。人们不仅对地面上的资源毫不留情地进行破坏,对地下资源也不放过,如毫无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等。人类水资源状况也是不容乐观!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8万亿亿升,但现存水储备的99%是不宜人类所用的。因为其中97%是海水,2%是冰,且大部分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其余的也在800米以下的地层。河流湖泊的水仅占总量的0。01%,至于雨水则占总量的0。001%,而且大部分都落在海洋里;陆地上每年径流总量约为41万亿立方米,其中78%以洪水形式从无人区流入大海,只有22%可以供人类开发利用。

  有人说:“地球的资源枯竭了,我们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可是经科学家的考证,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内,没有一颗星球适合人类生存。所以我们不能指望在破坏地球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避难。这并不是危言耸听,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人口迅速膨胀,由此而带来的盲目发展经济而造成的能源紧张,物耗过量、工农业污染、土地减少、食物短缺、住房困难、人文环境恶化、社会秩序混乱、局部战争不断等等社会与自然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终究要酿成人类的灭顶之灾。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全人类的一个迫切任务。

  我们地球人不能再等闲处之了,为了人类的未来,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必须摒弃杀鸡取卵的短期行为,树立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必须摒弃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树立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我们是新世纪的小主人,保护地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爱护我们的地球吧!地球只有一个。

环境被污染

  人类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每天都要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垃圾和排泄物。这些物质若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就排放出来,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人们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垃圾和排泄物进入大气,就会形成大气污染,尘埃降低能见度,影响生产,还会造成人类呼吸系统疾病;进入河流湖泊,就会造成水质恶化,破坏水生生态,影响工厂、城市、居民用水;进入土壤,破坏耕地,污染物还会通过植物生长积累毒性,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环境污染弄脏了我们的大气和水,破坏了大地,损害了我们的健康。我们应该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

  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已经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陆地总面积的1/4,成为全球生态的“头号杀手”,而且每年仍以5万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全世界受荒漠化危害的国家达110多个,10亿人口受到直接威胁。这意味着,地球上已有1/4的土地基本失去了人类生存的条件。

  二、水土大量流失

  水土流失是森林破坏导致的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只要地表有1厘米厚的枯枝落叶层,就可以把地表径流减少到裸地的1/4以下,泥沙量减少到裸地的7%以下;林地土壤的渗透力更强,一般为每小时250毫米,超过了一般降水的强度。一场暴雨,一般可被森林完全吸收。由于森林的严重破坏,全球水土流失日益加剧。目前,全世界有l/3的土地受到严重侵蚀,每年约有600多亿吨肥沃的表土流失,其中耕地土壤流失250多亿吨。全球地力衰退和养分缺乏的耕地面积已达29.9亿公顷,占陆地总面积的23%。

  三、干旱缺水严重

  森林被誉为“绿色的海洋”、“看不见的绿色水库”。据测定,每公顷森林可以涵蓄降水约1000立方米,l万公顷森林的蓄水量即相当于1000万立方米库容的水库。由于森林锐减及水污染,造成了全球性的严重水荒。目前,60%的大陆面积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缺水十分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20多亿人饮用水紧缺。预计今后30年内,全球约有2/3的人口处于缺水状况。

  四、洪涝灾害频发

  水灾与旱灾是一对“孪生子”。破坏森林,必然导致无雨则旱,有雨则涝。大量事实说明,森林有很强的截留降水、调节径流和减轻涝灾的功能。森林凭借它庞大的林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能够起到良好的调节降水的作用。森林的防洪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截留和蓄存雨水;二是防止江、河、湖、库淤积。这两个作用削弱后,一遇暴雨必然洪水泛滥。

  五、物种纷纷灭绝

  科学家分析,一片森林面积减少10%,能继续在森林中生存的物种就将减少一半。地球上有500万至5000万种生物,其中一半以上在森林中栖息繁衍。由于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坏,现有物种的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联合国预测,1990—2000年每年可能失去了1.5万至5万个物种。目前,地球上的物种已消失了25%,还有20%—30%存在灭绝的危险。

  六、温室效应加剧

  近代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过去110多年里由270毫升/立方米上升到350毫升/立方米,到21世纪中期将达到600毫升/立方米。而森林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每公顷森林平均每生产10吨干物质,吸收16吨二氧化碳,释放12吨氧气。

  从这六大生态危机可以看出,破坏森林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科学家们断言,假如森林从地球上消失,陆地90%的生物将灭绝;全球90%的淡水将白白流入大海;生物固氮将减少90%;生物放氧将减少60%;许多地区的风速将增加60%至80%;同时将伴生许多生态问题和生产问题,人类将无法生存。目前,森林锐减导致的一系列生态危机,已经构成了对人类的严重威胁。

  土地资源是三大地质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之一,是人类生产活动最基本的资源和劳动对象。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对土地资源的直接破坏,这主要表现为不合理垦植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碱化及土壤污染等,而其中水土流失尤为严重,乃当今世界面临的又一个严重危机。据估计,世界耕地的表土流失量约为230亿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坡地还能保持完整。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也称为地质侵蚀。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加速,即发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目前水土流失总的情况是:点上有治理,面上有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解放初期为17.4亿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吨/年。

  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可使大量肥沃的表层土壤丧失。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损失N、P、K元素约4000多万吨。

  水库淤积,河床抬高,通航能力降低,洪水泛滥成灾。

  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在高山深谷,水土流失常引起泥石流灾害,危及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恶化生态环境。20世纪30~60年代,人们对于水土流失灾害的认识还停留在对土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方面,但在60年代以后,开始联系到人类整个环境所受的影响,包括沉淀物的污染,生态环境的恶化等。

  水土流失是地表径流在坡地上运动造成的。各项防治措施的基本原理是: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冲能力,并尽可能抬高侵蚀基准面。在采取防治措施时,应从地表径流形成地段开始,沿径流运动路线,因地制宜,步步设防治理,实行预防和治理相结合,以预防为主;治坡与治沟相结合,以治坡为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只有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治理和集中治理,持续治理,才能奏效。

水环境污染现状

  人,渴了要喝水,洗衣烧饭要用水,洗澡也要用水。总之,人活着,总离不开水。可是,又有多少人考虑过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呢?地球上的任何生物都离不开水,但是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又是有限的。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水资源耗尽了,我们将会怎么样呢?只要想到这一幕,都会让我们感到不安。

  电视上有过这样一个报道:在遥远的某个非洲国家,因极度缺水,人们每天的日常用水都不得不到几公里外的小河里去打。因为来之不易,所以大人和孩子都非常珍惜。每一滴水都尽可能发挥它最大的用途。看到这里我非常震惊,同时也陷入沉思中: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人们可以轻易得到的东西,在某些地区却是那样的可望而不可及。如果我们因为能轻易得到而不知道珍惜的话,当地球上水资源枯竭的那一天,我们后悔也来不及了。于是,我立刻和爷爷奶奶商量起节约用水的小“妙招”:比如,我们可以把浴缸中的水留下,用来浇花、冲厕所、拖地板,一水多用。再比如,就是在厕所的水箱中放入一个大可乐瓶,这样可以减少水箱的水量等等。虽然这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能从节约一点一滴的水做起,就能为改变祖国缺水的现状做出一份贡献。

  小的时候,我和爷爷、奶奶常去虎跑泉饮泉水。那清凉、甘甜的泉水令我至今难以忘怀。那种不加任何修饰的甘甜的滋味,真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惠。可是最近听说,虎跑泉水己经不能直接饮用了,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事情呀!环境污染、水污染是我们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巨大难题。我们青少年为此又能做些什么呢?我们要向社会呼吁充分利用水资源,不浪费;不向江、湖、河、沟排放废水、垃圾;向社会宣传保护水资源要从我做起,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道理。报纸上有过一个这样的报道:为了还给人类一个纯净的海洋,大批青年志愿者到临海的山上去植树造林。我真想快快长大,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我要向那些致力于水污染改造的人们说一声:谢谢,您们辛苦了!同学们,我倡议让我们大家一起同心协力珍惜水资源,保护好水环境吧。不再随意地去浪费,从珍惜每一滴水开始,让我们向更美好的明天前进!

环境污染现状作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的不断增多,排放的废气已经造成严重的污染,或许,几年后的子孙后代、几百年后的大家,或许会因为大气污染而死亡。现在,地球上每一年都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因为饮用了受到污染的水而死亡,如果这样延续下去,地球在几万年后岂不是变得光秃秃、像月球一样了

  据科学家的统计,每一年,每一月都有百分之二十多的树木因为废气污染而枯萎。百分之八十多对我们有益的细菌死亡,大家或许会觉得很夸张,但这是事实。其次还有受到污染的废水、废气等。人类有错吗

  我多么希望大家能珍惜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事物,每一只动物,每一只有益的细菌,因为,很有可能,在几万年后的今天,他们都没有了。

  动物对人类发起了警告;细菌对人类发起了警告;每一条无辜的生命对我们发起了警告。

  “人类,不要再害你自己,不要再害死我们了吧!”

环境的污染

  一百年的风雷激荡,一百年的高歌猛进,一百年的沧桑风云,一百年的璀璨辉煌。百年后,历史又翻开崭新的一页——二十一世纪。然而,暗去了晴空万里,隐去了艳阳高照,消失的泉水叮咚,丢弃的绿荫繁茂,久违的无垠绿野的碧水蓝天……层出不穷的环境问题,让二十一世纪的人类陷入了矛盾与迷茫。近日,连篇累牍的报道纷纷发表,字字句句,叩人心扉。

  《自然报》:曾几何时,自然还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绿水青山,碧空白云。山泉汩汩,清凉甘甜。溪水蜿蜒,绕过晴空万壑,注入江河湖泊。绿树成荫,百草丰茂。山峦是地球高高耸起的鼻梁,绿水是地球盈盈的眼波,林木是地球黛眉长敛。不知何事,便再也不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PM2.5为它蒙上一层“面纱”,污染物堵塞了它的血管。地球已满目疮痍,伤痕累累。

  《古风报》:走进中国的古典诗词,古人的世界无不放射着自然的光芒。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古典诗词遭到了现代的尴尬。一边是秃山童岭,雀兽绝迹,一边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脆音朗朗;一边是泉涸池干,枯禾赤野,一边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美妙意境;一边是暴尘浊日,黄沙漫卷,一边却勒令孩子们体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盛况。何等难为的遥想?!

  《文艺报》:自然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四环内外,浓雾莽莽。二七上下,阴霾滔滔,车舞长蛇,烟锁跑道,欲上六环把车飙。需晴日,将车身内外,尽心洗扫。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惜一罩掩面,白了化妆,唯露双眼,难判风骚。一代天骄,中原福塔,唯见后座不见腰。尘入肺,有不要命者,还做早操。

  《动物报》:近日是一年一度的环境污染遇难者公祭日,森林上下举行盛大的祭典活动,以此来告慰死去的同胞们,并警示人类,身为万物之灵长,请善待地球,善待自然,善待我们。正如多米诺骨牌效应,倒下的最后一张一定是人类自己。但愿已亡故友的英灵可以安息,但愿自然环境会像我们祖先所描述的那样美好。

  《青年报》:数百万年前,人类开始在地球上生息繁衍;数百万年后的今天,人类文明逐步迈向辉煌。历史的洪钟叩响了浑厚的清音,震撼今人的心灵。我们作为地球的未来,庄重地向世界宣告:人类已经觉醒,自然的歌声将以快乐为音符谱写,未来,人类的伊甸园将变的更加美好!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人类环境宣言

农业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