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ppt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游苏州园林

  春节慢慢向我们走来,爸爸答应我去苏州园林,我很好奇问:“爸爸,什么是苏州园林?”爸爸只是神秘的笑笑,一语不说。我只好自己去查查,原来苏州园林是一个园林建筑,它给人一种“不出城郭而或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至”的感受。

  到了苏州园林,首先引入眼帘的是狮子林,我看到院内到处都是形态各异的假山。假山上每一块石头的姿态万千,仿佛像形态不同的狮子。在大树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又生机,里面还有一个山洞,凉风习习,真是“别有洞天”。据说狮子林建于元代,清代乾隆皇帝到狮子林游玩时感到十分有趣,便挥笔写下“有趣”二字。

  过了狮子林,就是一个园子,里面苍松翠柏,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一边的荷花池,水波荡漾,鲤鱼在水里欢快的游玩着,我扔下一块面包碎块,鱼儿们争先恐后的去吞食。院内的假山,池水,绿树构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令人目不暇接,真不愧是江南园林的精华。

  逛了一天,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不过这美妙的风景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苏州园林ppt

苏州美景的独特园林

  今天,我们选择了苏州园林的精华部分——拙政园。一进园,一股淡雅的清香就扑面而来,我们顺着香气寻过去,只见一个清澈见底的池塘里开满了嫩粉色的荷花,一个个亭亭玉立、楚楚动人。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像一位小仙女穿着蓬松的衣裙;有的花瓣已经完全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的马上要破裂似的。

  一阵微风吹过,荷花轻轻摇摆,仿佛一位姑娘在跳着美丽的舞蹈。碧绿的荷叶也被荷花的美打动了,侧过头来,仔细的端详着这一位位貌若天仙的小姑娘……

  一条气势雄伟的长龙又盘旋在了我们的眼前,定眼一看,原来是一条曲折蜿蜒的长廊,这长廊古香古色,很是好看。一阵风吹过,我好像听见了龙的怒吼声;一束阳光照过,我好像看见了龙在展示他的绝技——神龙摆尾。说这条廊子是龙,实在是形象:以一座小巧玲珑、别具一格的亭子为准,亭子是龙头,那弯弯曲曲、不知去向的长廊便是龙身,可是,龙尾却一直不肯露面,像一位害羞的姑娘用面纱遮住了自己的脸。这可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呀!

  漫步在这条长廊里,感受着那非同寻常的气息,欣赏着那葱葱郁郁的树木。因为当时正下着毛毛细雨,天上有雾,我竟有了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听导游讲解,这里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建筑风格也各不相同、形体不一、高低错落。水池呈曲尺型,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

  随着我们的前进,越来越多的美景出现在我的眼前。一条长廊直跨水上,我立即兴奋地跑上前去,拉住栏杆向下观望。“哇!好大的鱼呀!”听到了我的惊呼声,爸爸也闻声赶来,我开始这儿指指,那儿画画。紧接着,我又发现,这样的大鱼不止一条,而是成群结队、三五成群,颜色也是五彩斑斓、各种各样,有:橙色、红色、黄色、黑色……还有一条最大的花色鲤鱼王摆动着长须,在水里大摇大摆地游来游去,像是在向我们炫耀他的官职。爸爸也一时呆住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嘟囔出一句话:“是啊!这鱼实在太大了!可能已经生活了100多年了吧。”

  突然,我的目光又被一座怪石林立的假山吸引了过去,那座假山还真是有趣,千疮百孔的,像是一位患了皮肤病的老爷爷。由于这些天天上的仙女老是哭泣,假山上已经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水洼,又像一位刚洗过澡的壮男。“啦啦啦啦啦啦……”我正悠闲地哼着歌,爸爸就打断了我的思绪,对我说道:“快看,那四座别有风味的小亭子!”我抬头望去,这四座亭子造型各异、各不相同,分别是:春、夏、秋、冬亭。每座亭子里都有每个季节明显的代表性事物,真可谓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呀!我又来了劲儿,这儿跑跑,那儿看看,不得安稳。我发现,春亭的窗棂、屏风上雕刻的喜鹊花纹尤其好看,他们象征着喜上眉梢、富贵吉祥、出门见喜……亭子的顶上也分别雕有不同的图案,十分精致,于是,我变静下心来,仔细观察着每一处图案……

  苏州园林,迷人的风光;苏州园林,魅力的景色!

2015年关于苏州园林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卢导,欢迎大家来到景色宜人,美轮美奂的苏州园林,你们将会和我度过如痴如醉的一天。

  苏州园林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苏州园林历史悠久,气魄雄伟,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沧浪亭,位于苏州南三元坊附近,在苏州历史最为悠久,是苏舜钦的私人花园,沧浪亭占地1。08公顷,内有一泓清水贯穿,波光倒影,景象万千。

  下面我给你们讲个传说,乾隆皇帝经过苏州,听说有种东西叫说书,就请了王周士来说书,王周士名气响彻江浙,来了但不说,皇帝问他为什么,王说没有灯和椅子,皇帝就给了他一盏灯和一把椅子。王周士把三弦一拨,叮叮当当的声音既像百鸟朝凤,又像金鼓齐鸣,皇帝听的眉开眼笑便把他请进宫内,王周士反而过不惯,请了一天假,便回了苏州。他说不是他的说书吸引了皇帝,而是苏州的不同凡响,别具一格的景色吸引了乾隆皇帝。可见苏州自古便是游览的最佳去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我的介绍完毕,百闻不如一见,大家快快动身吧。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往往是数园相通,景致相连的,给人一种安静详和的感觉。桥、廊、亭、竹、石、水是它最大的特色。

  江南水乡的水独具魅力,首先它是一潭活水,活泼而又雅致,乖驯而又调皮;其次,水呈绿色,水波一晃,交相辉映;最后,江南独特的水文化也造就了苏州园林中水的景致。水呈碧绿色,水中长着水藻,养着金鱼,随着河道的变化,水也随之变化,或成屿、或成岛、或成滩。形态各异,初夏时节,河水里绿的浮萍,粉红的荷花和活泼的金鱼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让你体味到一幅鱼戏莲叶间的优美景致。

  有水必有桥,苏州园林里的桥大多是石桥,大半为拱桥,其形式各异,依河道宽窄程度布局。桥上的石料取自太湖,太湖石是石料中的上品,易于雕刻,所以桥上一般也雕着许多精美的图案,如威武雄壮的狮子等,但设计者匠心独具,把桥栏上雕成园林中最美的景色,供游人观赏,真是让人拍案叫绝。而且石桥非常坚固,屹立在两岸数百年不倒,桥与水、与天配合极佳,倘若你划一只小船过这座桥时,就更能体味到苏州园林的桥的特点。

  苏州园林的第三个特点就是石,这个石字不是指一般的石头,而是指奇石、怪石。有人曾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整个苏州园林中几乎全部都有怪石相间,这些怪石未经人工雕琢,经历了风吹日晒,形成独特的形状。有的孤峰独起,下枕一尾小石,状如狼毫;有的支离破碎,旁截出天,形似苍鹰;最奇怪的莫过于沈园内的一块巨石,形如古柏,石上经风雨洗刷,载有历代文人撰写的诗句,更彰显出了苏州园林怪石多,奇石美的特点。这里不妨再说一点,苏州园林里的石头或采于塞北,或掘于江南,跨地域之广,更体现出中国石文化在园林艺术中的交汇融合。

  前面写到苏州园林的水,有水就有桥,有桥就有亭子。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大多是工于丹青的高手,当年设计园林时也许没有想到造好后会是如此这般天堂美景。亭子或踞于山巅,或屹立于水滨,高低相间,错落有致,从不同高度欣赏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苏州园林里的亭子有四角亭、八角亭、十二角亭;样式繁多;名字各异;每座亭子间都有长廊相接,苏州园林里的长廊成功运用了国画等写意手法,营造出一种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的心里感觉,从而获得最美的享受。借景在这里也体现得淋漓尽致,让园子主次分明,层次清楚,为游览者的欣赏提供了方便。无论是亭子还是长廊,里面都有壁画,多为经典之作,不远处是湖畔,近处有竹林,芭蕉和各种花卉互相结合,不又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吗

  真不愧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观之果真如此啊!

苏州的园林

  7月15日我们来到苏州园林。刚走进园林时,我们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为了能更好的了解苏州园林,我们请了一位美丽的导游姐姐。导游姐姐带领我们来到了一片荷花池边,看着荷花池里的荷花连成一片,清澈的水里长着绿油油的荷叶,荷叶绿得看似颜料染过似的。一朵朵连成片的荷花,像艳丽的毯子立在荷叶上。有些长大的荷花象“小姑娘”一样在水里害羞的低下了头。

  越往前走,荷花池里的景色越来越浓,美不胜收,漂亮极了。姐姐介绍说:“这个荷花池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我们都很惊讶这么长的时间能让这里保持的这么的好。

  后来,爸爸给我摘下一片荷花叶做帽子,放到头上,别人也以同样的方式帽在头上,我感到我是荷花池里最漂亮的一朵小荷花。

  苏州园林让我想起一个很好的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苏州古典园林

  如果说苏州是戴在秀美的太湖上的一顶宝冠,那么分布于古城中各个角落的独特的苏州古典园林则是镶嵌于宝冠之上的最闪耀的珍珠。它们寄托了历代仕人们那颗追求诗情画意,追求自然、悠闲的心。在历史的长河中模糊……清晰……成为一个传奇。

  到苏州不赏江南园林,实为一大憾事。

  我们首先赏玩的是位于苏州古城东部的一处小型园林——藕园。从平面空间来看,它确实小得可怜,几面黛色的围墙一围,碧绿的河水一绕,就成了藕园的所有空间。然而,园主巧夺天工的设计却打破了空间的局限。走进藕园,首先见到的是园主的会客厅,那张张精雕细琢的桌椅,画法考究的画儿,足以体现园主的大方与典雅。皆言开门见山,此话在苏州园林显然行不通,尽管离园林只有一墙之隔,你却始终无法看透那屏风后的秀美山水。走过会客厅,是茶室,当年以“藕”寓“偶”的园主夫妇就是在此潇洒对饮,归隐山水的。走过茶室,才到了园林的核心部分,但见一条长廊似巨龙环园一周,园中奇形怪状的太湖石堆叠成假山,就是这假山也不失单调,高高的山顶,竟活生生地冒出一座凉亭,园中遍植各种植物,满目皆为绿意,引水入园,溪流潺潺,锦鲤畅游,小桥独成风景,亭台楼阁巧妙地点缀园中,既不臃肿亦不失衡,倒与园中各种景物和谐地组成了一幅江南园林图。漫步园中,移步而换景,其幽静、恬淡之意独美。

  如果说藕园是浓缩的精华,那么盘踞于苏州古城中心,闹中取静的拙政园则是江南园林的巨作,78亩的面积让它成了苏州园林中的巨元霸,秀美、大气的风格也使它成了苏州园林的代表,全园分为东园、中园、西园。

  拙政园为明代大臣王献臣的私家花园,具有独特的江南水乡特点,是四大园林之首。走进拙政园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一座高大的太湖石,穿过侧门,我们就进入了拙政园的核心精华——中园。中园以水池为中心,广阔的水池中种满了荷花,体现了园主清高的人格,亭台水榭傍水面建,水显得格外和谐,几座弯曲的小桥凌驾池上,拥簇于荷花之间。就是单调的走廊间也不失意趣,精美的石雕作品嵌在围墙间,似隔非隔而独有一番韵味。欣赏了中园,我们来到了西园,西园是主人听戏之处,建于水上的戏台,别致的戏屋,都让这徜徉的昆曲韵味显得格外悠扬。水中的鱼儿呆住了,游动的鸳鸯成双停下了,人们静默了,一切都在这秀美的江南园林中,醉了……醉了……

  品佳茗,听昆曲,赏山水,美哉!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

  山水秀丽

  园林典雅

  湖光山色

  烟波浩淼

  人间天堂

  园林之城

  江南园林甲天下

  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

  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

苏州的园林

  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苏州园林之所以形成了它独有的风格,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据记载,苏州园林在宋代。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距今2400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叶老有高度的艺术修养,对苏州园林又有过长期的欣赏和研究,所以概括它们的特征并不困难。他认为,苏州大大小小的园林。

  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苏州园林布置的匠心,容易被人们注意的大处,说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小处,第九段把苏州园林跟北京的宫廷园林作了比较。

  上高高的北寺塔,可以俯瞰古城风光,而人民路与观前街交会处,则是苏州最繁华的街区。品苏州名菜,听苏州坪弹,赏苏州。

  古典园林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三类。在私家园林中,多为失意官僚或文人画家命题立意而造的“文人写意式山水园林”。苏州园林多属此类。

  苏州历史上早期着名的私家园林为晋代的辟疆园,之后,历代富商巨贾、退休官僚等在苏州的定居、养老和经商等活动,一方面促进了吴地与其他区域经济、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宋、元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以消费经济为发展基础、以“享乐”为文化底色的苏州园林及其他艺术种类的发展。

  文人山水园林的境界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自然美的境界。文人园林的造园立意首先是在有限的庭院环境中创造一个生意盎然、花木葱茏的自然环境,这种环境往往需要用高墙与城市喧闹的市井隔开,使园主可以在这种生机蓬勃的环境中怡然自乐。

  第二个层次是艺术美的境界。在园林的自然美基础上,通过造园的艺术手法,对造园要素取舍、提炼、强化、加工、上升为巧夺天工的“艺术美”,使整

  个园第三个层次是理想美的境界,及意境。古人云:“诗言志”,“诗缘情”。

  园林是“园言志”,“园言情”。苏州园林通过清泉明月、假山花木、匾联书

  画来启发观赏者的情趣、联想、思维,进而使观赏者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这次我不仅看到了美丽的苏州风光,还学到了许多知识。我真高兴!

四年级 苏州园林

  今天,我来到了拥有千百历史的园林-苏州园林。

  进了园林的大门,经过喷泉,便来到了有名的远香堂,堂内清幽的荷香好似人品;如四面荷风亭,完美地表现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两袖清风的高尚品格;如怡园的画舫斋,表现对追墓古人似船的渴望。亭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展现出深渊的意境。

  走完荷风亭,经过园林的河,便从荷风亭的脚下,过桥来到苏州园林的一个小岛,刚近小岛就来到著名的寺庙-拙政园脚下。只见刚到门口,一个五尺高的御史王雕像。看着这让中国古代诗人墨客在这里谈古论今,道尽风月,吟诗作赋。但是,这里也是一个能很好令人发泄的地方,许多作者家都提着酒壶,一醉方休。

  从拙政园下来,经过桥洞就来到的乳鱼亭。走进亭子,就能看见一块大理石碑立在亭子的中央,石头上刻有条大鱼,大鱼的四周可有许多浪花。石碑上的画面栩栩如生,仿佛真的能看见一条鱼腾空跃起。站在亭边向池中望去,清澈观底的池水里有许多金鱼向我游来,仿佛在跟我打招呼,可爱极了!

  啊!苏州园林真是名不虚传,令人流连忘返!

苏州园林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事物的共同特点的能力;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品味,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陶冶审美情趣,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重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描述的苏州园林的特征,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难点: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一、知识链接:

  (一)图案画与美术画

  1、图案画的图案是指类似数学中的“几何图形”,看上去工工整整,大部分还是对称的;而美术画是不像图案画那么单调的,无规律可言的。

  2、图案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符号,称不上是画,就算说图案画,它也不是艺术的只是图纸。图案画可以比较主观、夸张一些。而美术画就要客观分析、亮部暗部、色彩变化等等。

  3、图案画主要有藻井图案、椽间图案、边饰图案等。而美术画则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所有的在纸上或布上的话作都可以叫美术画。

  4、图案画可能做成纺织布纹、纪念雕塑墙、酒店装饰墙、风格会很简练

  5、图案画就是讲究对称和美感的画,而美术画是讲究意境美,可以代表一个人当时的心情以及做画人的性情,更多讲究的是思想去体会其中的奥秘。

  (二)彩绘

  彩绘,在中国自古有之,被称为丹青。常用于中国传统建筑上绘制的装饰画。后来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并被两者广泛运用和发扬光大。在中国古代建筑上的彩绘主要绘于梁和枋、柱头、窗棂、门扇、雀替、斗拱、墙壁、天花、瓜筒、角梁、椽子、栏杆等建筑木构件上,主要以梁枋部位为主,成语“雕梁画栋”由此而来。色彩鲜明,表现力强。

  (三)北京园林的五大特点.

  北京园林由于自身的地理条件和历史背景,形成自己的特殊风格.北京园林是北方园林的代表,也是皇家园林的代表,习惯上也称为北方皇家园林.我们只要简单地以北京园林和江南园林作比较,彼此的区别和特色就显而易见,其北京园林我们可以概述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北京园林,特别是明、清两代遗留下来的园林,多属帝王宫宛,园内建筑物体高大,气势雄伟,富丽堂皇,并在全园布局上分前殿、中殿和后殿,采取中轴对称形式,以显示封建帝王的权力至高无尚.这些皇家园林都属离宫别苑,有的还承担着处理朝政的功能,所以,建筑宏伟、金碧辉煌,显示出富丽豪华、赫赫无比的气派,加上北方气候和地理的因素,就形成了北京园林独特风格和特色。

  其二、名园荟萃、集锦式园林.所谓集锦式的园林体系,主要是指凭借封建帝王的权势,集中全国财力、物力和能工巧匠,将国内国外各类园林的精华,以及山水诗、山水画中所描绘的自然情致,仙居幻境,移植仿建于皇家苑囿之中,形成荟萃名园、景象万千的园林景观.这是北京乃至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的一个显著标志。

  其三、北京园林多为大幅度的平地造园以及相应出现的小园集群的规划布局的特点,这也是北京园林在造园艺术方面的一大特色.北京园林建筑,为了与山水地形自然协调,力求避免呆板凝滞,在原本是一片平地上,挖湖堆山,分割成不同景区,而在各组建筑群之间,则用人工自然起伏的土丘加以分隔,使其构成各自互不干扰而又协调一致的景区。

  其四、再现自然,模仿江南.北京园林在保持北方传统风格上,借鉴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特别是清代康、乾二帝多次下江南巡视,深受南方清雅秀丽的江南园林影响,并在北京皇家园林中加以效仿,极大地丰富了北京皇家园林的内容,达到了封建帝王造园艺术水平的顶峰.

  其五、对西洋园林文化的引入.北京园林吸取西洋园林文化精华,并与中国皇家园林有机结合,这也是北京园林的特色之一。

  可以说,北京园林发展的全部历史都反映了这些特点和过程.到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乾隆时期,北京园林建筑规模之大、时间之久、艺术水平之高,为历朝之冠.北京园林达到了鼎盛时期.

  二、课前预习

  (一)扫清文字障碍

  鉴赏丘壑镂空轩榭:阶砌斟酌自出心裁重峦叠嶂俯仰生姿盘曲嶙峋

  (二)梳理文章思路

  1、通过筛选提取,概括每段主要内容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第6段:

  第7段:

  第8段:

  第9段:

  第10段:

  2、试着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文章的结构

  (三)圈点批画

  1、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相关语句画上横线并做批注。

  2、试着找出文中具有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句子,画上横线并做批注。

  (四)深化拓展阅读

  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与联系

  从中西方的园林发展史中来观望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的不同点,主要从园林的文化、布局、建筑以及中西方在游览园林过程中的审美差异来突显出中西方园林各自的特点。

  关键词:园林文化差异

  —、中西方园林文化的共同点

  中西方都将美妙的园林看成是人间天堂中国有句名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如果说杭州是自然风光占去一半的位置的话,那么苏州则大半是人工化的园林了。私家园林已体现了“天堂”的意味,那么皇家园林就更不用说了。这与西方的观念是相似的。因为在英文中“天堂”这个词来自古希腊文的Paradeisos,而这个词又来自于古波斯Pairidaeza,意为“豪华的花园”。“豪华的花园”等于“天堂”,这种观念几乎全人类都是相同的。同时中西方都将园林看做是权力的象征和政治的情感寄托。

  二、中西方园林文化的差异

  1、世界观的差异

  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西方人重视分析的差异。中国哲学讲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而西方哲学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主客观分离,相反而不相成。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较西方发达得多,这种思维方式注重总体观念和对立统一观点。儒道两家都注重从总体来观察事物,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老子、孔子都注重观察事物时的对立面及其相互转化。古代中国人把这种宇宙模式的观念渗透到园林活动中,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群体空间艺术。与西方清晰客观的雄辩相比,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大多有道佛之风范,参禅悟道,却始终没有一句明确回答。中国园林正有这种味道,如同中国画写意多于工笔,中国人讲究和谐,“乐者,天地之和也”,因此在造园中也讲究含蕴、深沉、虚幻,尤其是虚实互生,成为中国园林一大特色。西方园林方正严谨,直道轴线,一览无遗。而我国园林讲究“移步换景”,在遮遮掩掩中即使是小园亦可拉出很大景深,其中奥妙正在于藏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2、自然观的差异:

  中国哲学传统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易传》提出天人协调,其《象传》谓:“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又《系辞上》:“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节制自然须符合它自己的法则,辅助自然应适度,效法自然的造化功能而不过分,并用以成就万物而无欠缺,都是人对自然既进取又维护,适度而和谐,不同又必互动而变化。崇尚自然的思想在中国建筑中首先表现为中国人特殊的审美情趣。平和自然的美学原则,虽然一方面是基于人性的尺度,但与崇尚自然的思想也是密不可分的。例如造园的要旨就是“借景”。“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时’,花影、树影、云影、风声、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交织成曲。”可见,中国传统园林正是巧于斯,妙于斯。明明是人工造山、造水、造园,却又要借花鸟虫鱼、奇山瘦水,制造出“宛若天开,浑如天成”之局面。尤其是江南园林,越是小园越讲究自然之美。白居易在庐山建草堂,赋诗曰“何以洗我耳,屋头飞落泉;何以净我眼,砌下生白莲;左手携一壶,右手擎五弦……倦鸟得茂林,涸鱼还清泉,舍此欲焉往,人间多艰险。”这种中国文人的理想,化为人间烟火,使成了私家园林。即使皇家园林,亦比西方皇家园林有着更多闲情逸趣。

  三、中西方园林布局的差异

  中西方古典园林在总体布局上的最大区别,在于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筑。以法国宫廷画院为代表的古典主义造园艺术的突出特点,就是在平面构图上很强调园林中部的中轴线,园林内的林荫道、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小建筑物、小广场、放射性的小路等都围绕着这根中轴线,强调这根中轴线来进行布置。在这根中轴线高处的起点上则布置体量高大、严谨对称的建筑物,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因此建筑物也就控制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物。显然,这种园林的基本指导思想来自理性主义,是“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中国的园林则不同。园林建筑既要满足游人观赏自然风景的需要,又要成为被观赏的自然景色中的一个内容。这也就是说,它们兼有观景与点景的双重功能。因此园林建筑要与山、水、植物很好的协调起来。因此在总体布局上,

  四、中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

  园林建筑体现了中国士大夫的思想追求和艺术情趣。传统士大夫奉修齐治平为圭皋,不论是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都重视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之学,他们涵泳情性,默思玄览,修炼“内宇宙”,在笔墨纸砚则为书画,在草木土石则为园林。他们将广大的宇宙囊括进内心,或者说他们将内心的修养性命做为宇宙中最广大最重要的学问,即把它当做宇宙。中国古代除了李白、徐霞客等寥寥数人,并无太多探险家,大约与士大夫重视“内宇宙”修炼而不重视对“外宇宙”的探索有关。这些反映在建筑上,就表现出内容和形式的华丽、精巧。他们将“内宇宙”又投影在园林建筑上。

  中国园林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宫殿的基座和普通房屋的墙则用夯土;西方园林建筑使用砖的技艺独步天下;欧洲园林建筑的材质则主要是石头。现代学者普遍认为这与各地的自然地理条件相关,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令人十分信服的解释。多山的中国并不缺少石头,万里长城除了夯土外,即多多使用石材;森林茂密的欧洲也不缺少木材,欧洲最初的园林建筑即经历过伞状树枝棚时期。

  东西方民族的文化与性格差异在园林建筑材质上也得到了一定的反映。从整体上来看,西方园林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开放、轩敞、一览无余。这与中国围墙文化的封闭、内敛、深藏不露又形成鲜明的对比。西方园林建筑从正面一个方向即可获取主体印象,庶几可窥得全貌。即使加上草坪、花园,也在开阔之处。中国的宫室建筑要在空中俯瞰的多维审视才可获取整体轮廓,此外大门口还要加上照壁,所以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诗句。中国的园林建筑回环、繁复、曲折,决没有西方的草坪、花园来得直接、简约、开敞。中国无论宫室还是园林,一律圈以围墙。西方建筑的围墙在若有若无之间,即使有,也不给人封闭、压抑的感觉。

  五、中西方游览园林过程中的审美差异

  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且呈现出诸多差异,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但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还是十分鲜明中、西方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

  综上所述,中西园林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两大璀璨明珠,由于文化背景,地理环境的不同,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中西园林的交融,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只有真正把握住中西园林的差异性,汲取其艺术的精髓,才能科学地继承古典园林的优秀成果,开拓崭新的现代园林新局面。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秋天的雨ppt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