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读后感
【注释】
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座“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汉然之广陵
唐玄宗开元【公元725】,李白已游览了各大名川,现在正在游览四川。
在一路上,李白听说前辈孟浩然正居住在湖北襄阳,于是李白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湖北襄阳,准备去拜访前辈孟浩然。“东,东,东”门响了,李白有礼貌的问道:“请问是孟浩然前辈么?我是李白。”孟浩然便看了门,说:“您好!”李白也回了一句,于是,他们便聊了起来,没想到的是,他们既然变成了挚友,从此他们变成了好朋友。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就五年,在这五年当中,李白和孟浩然几乎每天都见面一起吟诗作对,一起学习,取长补短。
有一天,孟浩然对李白说:“朋友,我要去扬州了,接下来的日子你得好好照顾自己了,明天我们就在黄鹤楼见面吧。”一转眼,一天过去了,上午,他们在黄鹤楼见面了,他们一直走啊走走啊……走到了岸边,孟浩然为了不让自己伤心,就忍着想哭的念头,冷漠的对李白说:“朋友,再见了!他的小舟在浩浩荡荡的江水上行驶,李白的仰望着天空,心里好像在想:朋友,珍重。并一直看到不见小舟为止。
后来,李白写下了《黄鹤楼从孟浩然之广陵》。
妇孺皆知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朝开元13年(725年)阳春三月,李白一家来到举世闻名的武昌黄鹤楼,为老朋友孟浩然将远赴扬州当官吏饯行。黄鹤楼外,草长莺飞,春光明媚,一派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
两家子纷纷落席,饮酒叙别,谈过去的交情,论今日之时政,畅想明天扬州做官的志气。两人越谈越来劲,三杯下肚,便纷纷做起拿手好戏-----吟诗作词。
李白举起酒杯,关心地问好友:“你这次单身赴扬州当官,妻儿却留在武汉,照顾家庭肯定会很不方便的。若有需要,就给我来个电话,我让娘子去帮忙。不用客气!” 孟浩然不禁老泪纵横,急率妻儿,鞠躬致谢。
“你去扬州之后,你我之间的联系会变少,不能经常见到对方。你将居住在扬州何处?一到周末我就可以坐船去找你谈谈心。”孟浩然答曰:“住在此处XXX,咱们还是留个联络地址,以便往日联系。”李白拿起笔,在宣纸上写下一排联系地址。“给,这是我的E-, qq, skype, ,你的呢?”
“我的邮箱地址是XXX。我看时间不早,也该启程了。”孟浩然流露出惆怅的情绪,依依不舍地望着李白。李白含泪吩咐仆人将早已准备好的礼品赠送给孟浩然。两位好友大哭一场,互相抱拳鞠躬,告别对方。
话别之后,孟浩然就登船启程。只见孤舟扬帆,破浪前进。行人渐远,而送行的孟浩然妻儿及李白一家却依然伫立江边。孤帆渐渐地消失在白云碧水之间,这时只有汹涌澎湃的波浪,奔向碧空尽处,仿佛要去追赶行人似的。
李白回家后立即提笔,写出妇孺皆知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从此,民间广为流传这首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现代文
三月,阳春来临,它的色彩真是五彩缤纷,太阳红彤彤的,天空是湛蓝的,树梢是嫩绿的,迎春花是娇黄的,十几朵连在了一起,一丛丛,开放在挺拔的枝条上面,风吹来,它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美妙的乐曲中翩翩起舞。在这个美丽的季节,孟浩然要向李白告别,去广陵。
在他们告别那天,李白在黄鹤楼那儿,为孟浩然摆了酒席。李白拿起酒杯,添满美酒,对孟浩然说:“老朋友,我在此为你送行,不知何年何月我们才能再次相见,我祝你一路平安,在路上一定要慎重小心,到了广陵也要珍重自己,我先干为敬。”说完,他一干而净。
孟浩然也拿起添满美酒的酒杯,对李白说:“谢谢你的叮嘱,我一定牢记在心,你也要珍重自己,不知在那儿,我还能否再交到一位你这样的良师益友,我也干了。”他说完,也喝了下去。
吃完饭后,他们俩人就来到了熙熙攘攘的江边码头上,艄公早已准备好了,这艘船顶上铺着白色帆布,还有两扇窗户。在孟浩然准备上船时,他们互相做了个拱手礼,孟浩然说:“老朋友,希望我们有缘再次相见。”李白说:“放心,我们一定会再次相见的。”说完,孟浩然背起包袱,踏上了那一叶孤舟。
李白看着这艘船顺流而下,渐渐地走远,越来越小,直到消失。这时,他的脑海里出现了他在酒店与孟浩然相识,他们以诗会友,然后逐渐相知,他们一起饮美酒,一起作诗,让他们成了知音。但日月如梭,而今他已经走了,于是李白回到家里便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虽然孟浩然走了,但他们深深的友谊依然长存。
鹤楼黄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今译]
你在黄鹤楼前向我辞行/当这阳春三月东下广陵/消失了/蓝天尽处孤帆影/只剩下天际江水似离情
[注释]
①黄鹤楼:江南名楼之一,故址在今湖北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
②广陵:今
⑤西辞:因为武昌在扬州的西面。江苏扬州。
③故人:老朋友。
④之:往。
⑥烟花:指花柳迷人的景色。
[诗意]
老朋友告别武昌的黄鹤楼,在杨柳如烟,繁华似锦的阳春三月,顺流东下去扬州。我看着老朋友的船渐渐远去,消失在远远的天边,眼前只有滚滚的长江水,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处。
[评点]
诗的首两句叙别,后两句寓情于景。极目江天,孤帆一点,渐远渐杳,终至消失。背景的阔大,送行者的依恋之情,都从十四字中传达出来。江水无尽,思心无尽,这是一幅动人的临江送别图。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题记
故人
我在黄鹤楼送你
一路向东
阳光为你展开雪亮的帆
想起山的深远
想起路的漫长
故人啊
请一路走好
不知扬州有没有像我这样的好朋友
不知扬州有没有人替你分担忧愁
不知扬州有没有像我这样的知己
不知扬州
有没有人与你同舟共济
风已远
云已淡
碧空下我独对孤影
一丝惆怅涌上心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全诗没一个“离别”,但又句句写着离别;没有直接抒情,但却处处透着深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明方孝孺《吊李白诗》云:“诗成不管鬼神泣,笔下自有烟云飞。”以此来括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的神韵,也是很合适的。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在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峻工于1985年。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之:到达。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烟花: 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失。尽:没了,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陆游的《 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
辞:辞别。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 ,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黄鹤楼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阳春三月,湛蓝的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浩瀚的长江奔流不息,一泻千里,好不壮观,长江上屹立着一座高山,高山重峦叠嶂,鸟儿欢唱,绿树成荫,青翠欲滴,从中还有一座屋顶错落,翼角嶙峋的古楼,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若隐若现、;、;这座楼被誉称天下江山第一楼的黄鹤楼。
孟浩然和李白在黄鹤楼饮酒践行,李白和孟浩然走到山脚下,两人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李白再次挽留:孟兄,何不在多住几日?与孟兄相处几日,真是胜读十年书啊!
李贤弟,孟某和你游山玩水,不枉此行,你对我的深情厚谊,我终生难忘!孟浩然躬身作势道我就要远行了,还请你多多保重。
那么,孟兄此行祝你一帆风顺。李白连忙拱手还礼。孟浩然向李白辞行,船起航了,船越行越远,消失在茫茫的天边,只能看到长江依旧奔腾。
李白想起以前种种:饮酒作诗,月下吟诗,游山玩水,看破人世繁华,好不快乐,不禁心中惆怅。便铺纸磨墨,挥笔题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就这样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七言绝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