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读后感

  读了《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文章,我深有感受。

  肖邦不仅仅是个音乐家,更为难得的是他是一个爱国的音乐家。当波兰人民陷入被欺凌、被压迫的深渊时,满怀悲愤的他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他要将音符化成一颗颗炸弹,洞穿敌人的心脏。临别时,肖邦的老师和同学来为他送行,老师赠送泥土,意在让肖邦永远记住自己是波兰人。肖邦牢记老师的嘱托,虽然身在别土,但心系祖国。他怀着悲愤欲绝的心情,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了音符,写下来著名的《革命练习曲》。肖邦时刻都在思念着祖国,时刻都在为祖国的命运担忧。于是,他忘记了吃饭,忘记了休息,他吧自己关在幽暗的房子里,彻夜地作曲、弹琴,为的是唤起波兰人民的斗志。他四处奔波,疲劳加上忧愤,致使他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1849年10月,他终于倒下了,那年他才39岁。当他临死时,他紧紧地拉着姐姐的手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临危之时,肖邦哪来那么的力气?我震撼了,是那颗赤子之心给予他力量啊!肖邦这种至死不忘祖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肖邦走了,但他那颗热爱祖国的心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我想,我们中国人不乏有类似肖邦的爱国音乐家,比如聂耳、冼星海等,我只企盼我们各行各业能涌现出更多更多的爱国者,无论高官还是贫民,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读《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有感

  最近,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读完后,我被肖邦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感深深地打动了。

  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肖邦被迫离开祖国,来到法国巴黎。他化悲愤为力量,终于,肖邦创作出了一首催人奋起的旋律——《革命练习曲》。可最后,肖邦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这一别,就是与祖国的永别,他多么想回祖国,再去看看啊,可是,他只能在弥留之际,对亲爱的姐姐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其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体现出爱国。如:用洪亮的声音唱出国歌,在生活中节约资源,随手捡起街上的垃圾扔到垃圾筒中……记得曾经有一次,在升国旗时,我与同学们窃窃私语讨论一些与学习无关事情……后来,我在升旗时再也不讲话了,因为我明白了,在升旗时讲话就是对祖国的不尊重,所以再也没有这样做了。

  读完这篇文章,我觉得我们应该向肖邦学习。从今天起,从现在起,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长大才能报效祖国,为祖国争光。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读后感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在19世纪,波兰被瓜分,肖邦被迫离开自己的祖国。到了1830年肖邦带着老师送给他的“特殊礼物”告别了亲人。离国几天,肖邦听到了华沙爆发了反抗沙俄统治起义的消息,肖邦悲愤欲绝。他把一切悲愤化为力量,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地进行忘我创作。时间在流逝,但肖邦根本没有了时间的概念。肖邦离国一离就是18年,他四处奔波。就这样肖邦终于躺倒在床上。就在弥留之际,肖邦请求姐姐:“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我祖国,我要与祖国共存亡。就这样肖邦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才39岁呢!

  有些人不管祖国的存亡,而且还糟蹋自己的祖国。例如呢:国家的国事他不放在眼里,不仅这样还在背后说祖国的坏话呢!还有人做些违法的事,这也是对祖国的不敬呀。但有些人就不一样了,特别热爱自己的祖国。

  最让我感动的是:肖邦与老师告别那段了。那段表现出,肖邦与老师的感情深似海,也可以看出肖邦和老师特爱祖国。

  为什么能在同一片蓝天下生活,就不能有着同样的念头呢?——强烈的爱国精神。

  肖邦,一个有着爱国精神的人、一个拥有着爱国之心的人、一个让我敬佩的人……

读《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后感

  有些人不管祖国的存亡,而且还糟蹋自己的祖国。例如呢:国家的国事他不放在眼里,不仅这样还在背后说祖国的坏话呢!还有人做些违法的事,这也是对祖国的不敬呀。但有些人就不一样了,特别热爱自己的祖国。

  最让我感动的是:肖邦与老师告别那段了。那段表现出,肖邦与老师的感情深似海,也可以看出肖邦和老师特爱祖国。

  为什么能在同一片蓝天下生活,就不能有着同样的念头呢?——强烈的爱国精神。

  肖邦,一个有着爱国精神的人、一个拥有着爱国之心的人、一个让我敬佩的人……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语文课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

  三课时。

  预习。

  按要求预习:读顺课文、掌握生字、理解有关词语(弥留之际、悲愤欲绝、疾驰等)、写出对课文的总体的初步感受、写出对课文中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段落的感受与体会、提出一二个有价值或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出示“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一句,齐读,思考:想想这是谁说的?是什么时候说的?从这句话中,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是含着什么样的感情说的?怎样才能读好?你了解他吗?(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肖邦)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写他的故事的课文。(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昨天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疑问吗?(整合学生的问题)

  整合后的问题:

  (1)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満泥土的银杯

  (3)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二、检查预习情况。

  (1) 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维斯瓦河 疾驰 蜡烛 消逝 催人奋起 肺结核病

  (2)指导书写

  邦:左右基本等宽。 瓦:末笔是点。

  驰:左窄而长,右宽而扁。 亡:横要长。

  催:范写。指出注意点。 逝:注意笔顺。

  烛:笔画安排要匀称。 肺:右边末笔是“ ”。

  描红

  抄写本练习书写词语。

  (3)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三、再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读互纠。

  四、默读课文

  思考整合时大家遗留的问。如果有答案了,做好记号。又有新问题产生做好记号。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经过大家的努力和整合一共留下了几个问题?谁来说说。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出示:

  (1)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満泥土的银杯

  (3)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二、解疑。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探讨这三个问题。

  (预设:按以上三个问题的顺序进行按部就班地解决,比较符合课文的顺序,但还可能有学生为了说明肖邦离开祖国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更好地同侵略者作斗争,会同后文进行联系。如果这样,就把第三个问题提前解决。)

  (一) 探讨研究

  (1)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学习文章第一节。

  注意:“瓜分”“落到”“陷入深渊”“满怀悲愤”“不得不”等重点词句。进行研究,肖邦离开祖国的真正原因。

  突出地让学生重点理解感受肖邦的热爱祖国。

  集体朗读本整节。

  (二) 探讨研究

  (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満泥土的银杯

  此段的学习就按照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体会、感悟

  ①肖邦对于老师来说,是得意门生(相机渗透肖邦的音乐天才资料)

  ②老师和同学都十分地依恋肖邦

  ③老师和同学都不希望肖邦出国后忘记自己的祖国。

  ④肖邦内心是不太想离开牌子祖国的。而第三、四点是需要学生重点体会的。

  本段学习重点通过朗读来深入体会感受。

  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他有没有忘记自己亲爱的教师和同学的嘱托呢?(没有)为什么

  (三)研究探讨

  (3)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重点理解:“悲愤欲绝”“彻夜”等词。

  朗读并展开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这时,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

  说说你从肖邦的举动中感受到了什么

  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并展开想象。

  出示“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朗读。

  结合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三、试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记忆。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

  2、完成练习册

  第三教时

  一、复习导人

  1.昨天我们研究了大家提出的三个问题,通过研究与探讨,你有什么感受

  2.读读你最受感动的句段,说说为什么感动你。

  二、巩固背诵第二段,交流记忆方法

  三、继续精读

  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

  1.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指名读。

  2.

  (1)理解“弥留之际”、“紧紧握着”。

  (2)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刃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

  4.引读第6自然段。

  (1)出示理解“与世长辞”

  ①查字典,解释“辞”。(告别)

  ②说说它的意思。(永远离开人世)

  (2)读一读,比—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交流,小结:

  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5.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齐读第6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朗读全文

  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指课题)“把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播放肖邦的《革命进行曲》,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

  【教后记】

  (1)设计思路:本课我采用了好久没用了的“质疑教学法”。初衷是一位网友(至于哪位我忘记了)在集体备课时提醒了我。是啊,这篇课文我们老师在集体备课时也有问不完的问题,何况是我们的那些好问的孩子们呢!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思路。用两三个切入文章主题的问题进行探究、研究,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去体悟。应该不错!

  (2)在第二教时探究三个问题时,正如我预设的。学生果然联系到后面的句子来加以说明肖邦出国后并没有忘记老师的嘱托,忘记自己的祖国,而是深深地怀念着自己亲爱的祖国。我在实际教学中,就先研究解决第三个问题,再回头解决第二个问题。

  (3)至少在集体备课中研究的“肖邦为什么要离开祖国”我明确告诉孩子:肖邦是爱国的,但他同样也十分热爱艺术。我发现我的学生并没有因为我告诉他们这一点,而使他们对于肖邦的爱国有所怀疑。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读《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有感

  在我刚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时,我心中充满了疑惑、和许多问题,这篇文章的题目很吸引读者,也带有一丝伤感。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肖邦被迫离开了华沙,来到法国巴黎。在他离开自己祖国的时候,已经热泪盈眶了。当听到了华沙爆发了起义,而起义又失败后,他悲痛欲绝,日夜思念祖国,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音符,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地进行忘我创作。他用自己的音乐来表达对沙皇俄国的愤怒抗争和对祖国的前途忧虑。他愿意把自身的一切全部贡献出来。这种可贵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肖邦在弥留之际,紧紧的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被深深的感动了。这句话是肖邦弥留之际说的,这是他爱国情怀的充分体现,他就算是死,也要和祖国永远在一起。肖邦他热爱音乐,但他更热爱祖国。

  在老师给我们上这一课时,重点讲了课文的第4、5、6自然段,而在第6自然段中,尤其用了一个“才”字,含义很深刻,在这其中有两点,一是肖邦具有杰出的音乐才华,而却英年早逝,其中包含了无限惋惜之情;而是肖邦英年早逝,原因在于自己的祖国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使他悲愤交加,这其中充满了谴责。

  我读了这篇文章后,被肖邦的这种爱国情怀震撼了。古今中外,有许多人和肖邦一样,一心为了自己的祖国,无论做出什么样的牺牲都心甘情愿。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他一心想帮助国家,却不断遭到奸臣的嘲讽。他在85岁时,仍然不忘祖国的统一。在他突然感到身体不适时,知道自己将与世长辞,便拿来笔和纸写下了《示儿》这首诗。写完之后,他就去世了。

  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很好,更要努力学习,但肖邦的这种爱国精神我们确实更要学习,我会永远铭记着这位心系国家、伟大的人,他就是肖邦。

学会感恩—读《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有感

  感恩,感恩你的父母,感恩你的老师,感恩你的祖国,感恩一切,感恩世间万物!——题记肖邦,波兰著名音乐家。19世纪初,波兰被沙皇俄国侵略。肖邦被迫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在城郊马车被肖邦的老师和同学们拦住,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临行前埃斯内尔捧着闪闪发光的银杯,里面成满了祖国的泥土。肖邦他的泪水溢满眼眶。当他在异地得知自己的祖国被彻底侵占的时候悲愤欲绝。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

  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时间在流逝,可是他已根本没有了时间的概念。肖邦因疲劳过度,在巴黎患上了肺结核病,1849年10月,肖邦在奄奄一息的时候,对他姐姐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底下。”当我读到这时,千思万绪涌上我的心头。肖邦他至死前要求死后让他的心脏安眠在他的祖国,这是多么地爱国啊!是什么?能让人们做出这样的举动?这就是“感恩”。

  将要毕业了,回忆起老师对我的种种关爱,泪水潸然而下。敬爱的老师,天天成长在您那温暖的眼神下,我的心幸福而充实。是您,帮助我从那幼小无知的孩童成为一个彬彬有礼的少年。是您,将那甘甜的雨露哺育我的心田。当我生病时,是您,来到我的声旁专心地帮我补课!啊,老师您对我的教育,我永不会忘!老师,我向您保证,当我成为参天大树时,一定会来母校,向您说声:“老师,我没辜负您的希望!‘感恩生你养你的父母,感恩教书育人的老师,感恩祖国母亲,感恩万物,让我们学会感恩吧!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读后感

  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肖邦被迫离开祖国,来到法国巴黎。他日夜思念祖国,将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忘我工作。他用自己的音乐来表达对沙皇俄国的愤怒抗争和对祖国的忧虑。弥留之际,他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结果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

  我读了这篇文章后,被肖邦的这种爱国情怀震撼了。从始至终祖国是他唯一的牵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的充分体现,他就算死,也要和祖国永远在一起。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国精神啊

  古今中外,有许多人和肖邦一样,为了自己的祖国,无论做出哪种牺牲都心甘情愿。郑成功就是其中一位这样的爱国志士。当时,祖国的宝岛台湾被荷兰侵略者占领,并且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郑成功得知这一消息,发誓要赶走侵略者,收复台湾,便加紧操练海军,渡海东征,与荷兰侵略者大战九个月,终于取得胜利。到达台湾后,他还教高山族使用农具,让爱国青年办起了学校,给台湾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善,他就是这样一位民族英雄。

  作为祖国花朵的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像那些爱国英雄一样,发愤图强,用我们丰富的知识和领先世界的创新技术回报祖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著名的波兰音乐家肖邦所在的国家被沙皇俄国侵略了,沙皇要求肖邦到俄国为他演奏优美的乐曲,肖邦不去的话肯定会被人追杀,但如果去了俄国,为沙皇演奏的话,那就是卖主求荣,肖邦怎么可能会去做一个那样的亡国奴呢?他只得到过外国逃亡。

  临走前,他的同学和教授们一起排成一条长队来为他送行,肖邦的老师送给他一个银坛子,这个银坛子里是祖国的泥土。肖邦非常希望国家可以独立对抗外来的俄国侵略者,肖邦和他的家人离开了……

  肖邦在外国的这段时间里,创造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也有激励自己国家的人民和俄国侵略者对抗的乐曲,就像我们中国的《义勇军进行曲》一样……

  多年后,肖邦知道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临死前他叫来自己的姐姐,说道:“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肖邦的故事令很多人感动,后来,波兰如肖邦所愿,终于和平独立了,并把他的骨灰迎回的祖国,让他那颗赤子之心长眠于祖国的怀抱里。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小练笔离别

  离别之时

  刘晓靖

  爸爸妈妈要去外地打工,把我留下和爷爷奶奶在一起。

  爸爸妈妈要走了,我紧紧地拉住他们的手不肯放,生怕在我松手的瞬间他们就消失了。妈妈也不愿丢下我,把头扭到一边,怕看到我会忍不住哭泣;爸爸很坚强,虽然表面上没有流露出伤心的样子,但我看得出,他内心的难受一点儿也不比妈妈轻。

  过了一会儿,妈妈弯下腰轻声说:“你在家要听爷爷奶奶的话,等妈妈回来了,一定给你买好看的衣服,好吃的东西。”说完妈妈哽噎了,眼镜红红的。随后,她含泪与爸爸走了。他们三步而回头,不停地向我招手。望着爸爸妈妈的背影,我早已泣不成声了……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大自然的语言

12星座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