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厉行节俭,杜绝浪费

  “节约万岁,浪费可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几乎每一个餐厅都会贴上类似的标语。但现在的浪费行为仍然随处可见。

  我们要如何做到不浪费呢?第一,我们可以去餐厅时把自己没有吃完的饭打包带走,第二,我们可以每次吃完饭以后都检查一下自己的碗,里面还有没有米粒,第三,我们要做到“吃多少,盛多少,绝不浪费一粒米粒”,第四,我们要循环利用水,比如洗完脸的水我们可以洗衣服,洗完衣服的水我们可以冲马桶。

  曾经我在餐厅中,听到两个年轻人这样的对话,有一个年轻人说:“哎呀,你不嫌丢脸啊,把饭还打包,咱们又不是没有条件买饭。”那个年轻人边把米饭到在袋边说到:“节约那是一种美德,你这叫浪费,浪费那才丢脸呢!”说完那个很浪费的年轻人就头也不回的很生气的走了。

  许多人没有意识到水和电的珍贵。其实,我国有许多缺水的城市,比如:甘肃武威市,陕西延安市,河北石家庄市,北京市,天津市等。但有些人却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经常一边放着水,还一边做别的事,让水源白白浪费了,我们应该要养成节水意识,让水循环使用,不让水龙头独自流泪。还有节电,现在科技进步,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但浪费电的地方也越来越严重。有的孩子一边开着电脑,一边玩手机,另一边还瞅两眼电视。但大人们也只是视而不见。这也就促成了孩子们的浪费行为。其实,我们应该节约用电,最起码要做到人离灯灭。不同时使用不必要的电器,因此,我们一定要节约。

  我觉得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节约更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和风气,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国旗下演讲稿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们学的第一首唐诗就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言“尽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节俭,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的社会里,更显得意义深长。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节约要从小处着手,从一粒米、一滴水做起,然而,节约终究不只是小事,现在的社会有时候变得很陌生,有些时候,节约成了小气被人笑话,更有些时候,节俭却被当成贫穷的表现。我们需要在全社会改变那种所谓的虚荣消费心理和浪费观念,需要重新认识老祖宗留下的千年传统和良好美德。。

  由此,我也想到了我们的节约意识却反差很大。回想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否注意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往往是我们在不经意中就造成了诸多浪费。许多纸张只写了几个字就扔进废纸篓;白天亮着的电灯;卫生间水龙头哗哗流水、地上到处洒落的粮食……其实稍加注意,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但往往我们却忽视了这些细节。我想,在家里我们肯定能做到随手关灯、关水;为什么我们却忽略了这些细节?关键是我们没有将自身真正溶入到生活中,没有将节约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并形成一种观念。

  节约,是对家庭幸福的盘算,更是一份社会义务的担当。节约是一种远见,一种态度,一种智慧。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所以今天,我们应该大声倡议: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牢固树立节约意识,“让节约成为习惯”、“让节约成为生活方式”,坚持从自己做起,从每一天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只有时时处处、点点滴滴都节约,我们才能节约资源,也只有时时处处从我做起,这样我们的地球家园才会永远美丽富饶!

厉行勤俭节约发对铺张浪费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历史的潮流中那些有识之士从家族兴衰、社稷兴亡、朝代更替的无数经验教训中得到的一条深刻警示,这句话就是在告诉我们,要想国家兴旺发达就必须要勤俭节约。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光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就够100万人吃一年的。“勤俭节约”时下几乎成了“小农经济思想”的代词。奢侈被认为有“派头”,“节约”反被认为“无能”。有的人奢侈浪费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享受生活尽情消费。虽然我们国家相比以前富裕了很多,人民也不再为吃喝发愁。但是我们也别忘了全国农村还有2900多万未能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城市还有1800多万人是纯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之下;有不少贫困地区教师发不出工资,孩子上学缴不起学费;有不少地方是靠中央的财政补贴在维持生活。

  自古以来就是成由节俭败由奢。我们要养成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油、一粒米的良好习惯。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反对铺张浪费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尊敬的党支部:

  “兴家有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优良作风。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各方面条件改善了,日子确实比过去要好得多。但是,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生产力不发达。我们必须胸怀大局,保持清醒,在各项工作中始终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现象有所抬头,勤俭节约的传统风气受到影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也受到损害。“浪费是极大的犯罪”,铺张浪费也是一种腐化,是全社会共同的敌人;反对铺张浪费,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勤俭节约是一种行为,更展现了一种精神力量;反对铺张浪费是一种观念,更体现一种民族品格。节俭是优良传统,更是现代文明的标志,越是文明进步,越是崇尚节俭。每个人都应当把勤俭节约的美德自觉贯穿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去,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一度电、一滴水、一碗饭、一张纸、一趟车,都不允许随意浪费,都值得我们倍加珍惜,以此形成节约办事、勤俭创业的良好习惯,达到开源节流、增收增效的目的。

  对于各级干部来说,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自觉反对铺张浪费,很重要的是用好钱财,珍惜民力。国家的财政收入源于人民的辛勤劳动,一分一毫当思来之不易,取之于民理应用之于民。领导干部在履行职务、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厉行节约,精打细算,严格把关,少花钱多办事,把有限的资金资源、财力人力用在刀刃上。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防止决策失误造成人力财力的巨大损失;要坚持求真务实、讲求实效,不搞虚荣作秀的“形象工程”,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

  中秋节快到了,各种公务活动、私人往来将有所增加,重申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我们一定要认真落实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重要讲话的精神,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大力践行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汇报人:

  20xx.07.29

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节约作文

  每次看到饭店里一桌桌未被客人吃完的大鱼大肉被服务员倒进垃圾桶时,我的心就不禁心疼。再怎么说,这些浪费的粮食也是农民们含辛茹苦种出来的,岂能这样浪费!难道他们不知道:浪费可耻,节约光荣。我今天就对反对铺张浪费展开讨论。

  粮食是农民伯伯亲手种成的,里面含有许多他们的辛勤汗水,如果浪费粮食,那就对不起农民们的劳动和努力。下面是我观察到的事:在我们东山小学,几乎每天中午,食堂的大门前总放了五、六只大桶,也许你不知道它是干嘛用的吧?其实这些都是用来装学生们吃不完的剩饭剩菜,你可知道,每次吃完中饭,这几个大桶都是满满的,可见学生们是多么的浪费呀!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怎么学的,你瞧,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的反省呢?还能不能这样浪费粮食呢

  下面我再告诉你们我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我过十岁生日那天,妈妈为了庆祝,请亲朋好友们一起去大饭店吃饭,饭后大家都散了,唯独我和爸爸没有走,我们望着一大堆剩饭剩菜,就全打包带走了,来了一次“光盘”行动,大家觉得我们做得如何

  反映铺张浪费提倡节约,这是我的梦!也是十六亿中国人民的梦!我想,只要大家共同努力,这个中国梦一定会最快实现!

勤俭节约,反对浪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人均收入增长了,然而,勤俭节约这个词似乎消失在这个世界。勤俭节约在我们眼中就像一粒米,一棵草那么地微不足道。

  唐代诗人李绅亦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论。意在告诉我们要勤俭节约。人们一直把这个词挂在嘴边,但是绝大部分的人真的做过勤俭节约的事吗?不,没有。

  隋朝太子杨勇,极度奢靡,家中所用家具绝大部分都是纯金打造。而家喻户晓的雷锋叔叔勤俭节约,别人过新年都穿上华丽的新衣裳,他却始终穿着那旧军装。他珍惜一滴油,一粒米,一分钱他都不愿意浪费一分一厘。永远保持艰苦朴素作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爱护公物。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要俭办一切事情。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再生的,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加节制的开采,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

  勤俭节约是美德,更是责任。如果我们再随意浪费,我们的眼泪将成为世界上最后的一滴水。

  勤俭节约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它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责任。要以勤俭节约为荣,以攀比浪费为耻,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节俭一词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司空见惯的,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应把这一宝贵精神财富保存并发扬光大,使我们的节俭意识得到升华与提高;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满幸福;使我们的企业更加充满活力、充满希望。

  我们深知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在我国物质资源相对不多的前提下,发扬节俭精神显得更是举足轻重。据现状分析我国人生活的温饱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于是乎许多人在现有基础之上似乎已经满足,甘心在原地作踏步运动,他们认为中国地大物博,面对着“博大”的资源可以大肆地浪费。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同样,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企业是难以持续发展的。观察我们的周围,浪费现象就在身边,关不紧的水龙头、白天亮着的电灯、吃剩被扔掉的馒头、地上到处洒落的粮食等等。在中国,一件小事如果加上13亿人口就是大事,如果每人浪费一点资源,加起来就非同寻常,如果每人节约一点资源,加起来就是一笔巨大财富。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节约更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和风气。所以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如果能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牢固树立节约意识,从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入手,做到勤俭节约,我先行,以实际行动把节约落到实处,对于我们公司来说,那也将是一笔可观的财富。

  勤俭节约,我先行;就是要从思想上崇尚俭朴,以勤俭节约为荣、铺张浪费为耻,抛弃“家大业大,浪费点儿没啥”的思想;就是要在作风上艰苦创业,要舍得吃大苦、耐大牢,把艰苦奋斗当成有效发展的助推器,把勤俭节约当成战胜困难的传家宝。

  勤俭节约,我先行,就是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节约一张纸:少用纸巾、纸杯、双面使用打印纸,提倡使用手帕、少用抽纸。节约一滴水:避免大开水龙头,用后及时拧紧水龙头,避免长流水,见滴水龙头,随手关闭;提倡使用脸盆洗脸、洗手。节约一度电:电脑启动或后,半个小时内继续要用最好不要关,因为重新启动会浪费大量电资源;照明尽量使用节能灯;光线不足时,需要开灯时能用一盏,不开多盏;杜绝白昼长明灯,做到人走灯熄。节约一粒粮:尽量少去餐馆就餐,在外就餐要文明用餐,减少粮食浪费。

  我相信,只要大家都能积极行动起来,从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做起,从自身岗位做起,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幸福安康;我们的企业就会永葆活力、持续兴旺!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相信大家对这首诗并不陌生吧!但是,我个人认为,其中有一个字用得不太恰当:“滴”,我认为可以换成“流”。尽管不是很通顺,但这是事实,因为我父母就是农民。有一次,爸爸妈妈去地里干活,反正写完作业了,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地里帮爸爸妈妈干点儿活。

  那是我第一次去地里干活,真是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啊。我刚干了不到30分钟,就累得满头发大汗,而爸爸妈妈几乎每天都要干活,并干24个“30分钟”,他们有要留多少汗呢?如果全世界的农民流下的汗加起来,会不会流成一条源远流长,奔流不息的长河呢

  现在,全国都在流行“节约”,如“光盘行动”啦,“打包”啦,总之,我们要节约粮食。酒店一年里浪费的粮食够两千五百万人吃一年的口粮。由此可知,酒店里是有多么的浪费!

  作为一名中学生,不能只从嘴上说要节约粮食,不浪费粮食,我们应从实际行动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

  有一次,我的好朋友韩凤杰说:“要不我们俩打一样的饭,比比谁吃得快。”我犹豫了一下,说:“不如,我们比谁吃得干净吧。”“好吧。”韩凤杰有些不愿意了。为了激起她的斗志,我说:“一粒米都不许剩哦。”韩凤杰激动地蹦了起来,“好!”

  韩凤杰和我商量了一会儿,决定:一份米饭,两根香肠,一根肉串。一粒米也不剩下!由于韩凤杰吃得太慢,又急着走,盘子里还有几粒米,我到盘子时偷偷数了数,七粒米,也行。够省了。

  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是:“浪费可耻,节约光荣。”你做到了吗

  自从那一次起,我每顿饭都一粒米也不剩下。我们来想想,如果我们学校一个人浪费一粒米,加起来一共三千八百多粒米,这仅仅是一天,如果一年浪费的加起来,一共一百四十五万多粒米,等于让数百个农民白白干了一辈子活,如果你父母是农民,你会忍心吗?就算你父母不是农民,你也不该浪费粮食啊。

  有些人请朋友吃饭,订了许多菜,吃得少,剩得多。因为爱面子,不好意思打包。而就因为他的不好意思,浪费了许多粮食!那些浪费粮食的人,他们知道农民有多累吗?不知道!我很想请那些浪费粮食的人们去体验一下农民的苦,体验一下农民的累!他们一年四季都在地里干活!夏天,烈日炎炎,把他们的皮肤晒得黝黑,冬天,寒风刺骨,让他们的膝盖承受不住,而患上关节炎。我爸爸的腰、腿、膝盖都不好,但他每天坚持干活,种出来的粮食却全被浪费了!

  我问爸爸:“爸爸,你累吗?”爸爸擦了擦汗说:“不累!为人奉献嘛,值!”看着爸爸必须费很大劲儿才能直起来的腰,我不禁潸然泪下。

  那些浪费粮食的人们啊,你们摸摸良心,你们对得起农民,对得起农民流下的汗水吗

  浪费可耻!节约光荣!

  记住:千万不要浪费粮食!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君不见学校饭厅前的“馒头战”激战正酣,雪白的馒头被勇敢的斗士当作“导弹”直取对方头部,在败者抱头鼠窜时,胜者犹负弹穷追,此情此景该当何论?也许是“勇士见惯寻常事”。可有识之士却为之肝肠寸断,真所谓“断尽明智师生肠”,更有甚者,前不久《人工日报》刊登了一则消息:某养猪户告诉记者,他家的猪不吃食,只因给猪喂的肉太多。这岂不是咄咄怪事!当今中国农村有些地方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猪反倒吃上了肉食?记者追问原委后方才得知,个体户同附近一家高级宾馆订了合同,他向宾馆供应猪肉,宾馆向他无偿提供泔水——名为泔水,其中不乏整鸡整鱼,读至此处,令人啼笑皆非。

  以上两件事,如果叫我们的农民见了,他们恐怕不会无动于衷。农民最知道珍惜粮食的,一年365日,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披星戴月的劳作。如果叫他们看见打馒头仗一幕,定会深恶痛绝。珍惜粮食财物古人已有良训,且不说妇孺皆知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连身居高位的士大夫也说过:“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我们今人浪费如此,难道不令人汗颜吗

  目前,我国的浪费不仅仅是粮食。时间,人才等方面的浪费更令人痛心。上班时间,单位工作人员闲聊者,打麻将者,办公室内办私事者比比皆是。这些行为给我们的工作造成了极大的草原危害,而且这些危害还在继续,一天能办的事拖半个月;一人能做的事一定要一个小组。此风不除,后患无穷。日本商界有著名人士说:“大和民族能自立于世,有两个秘诀,第一是重视发展教育;第二是注重俭省节约。”此语应作为我们生活中的警钟,应让它长鸣。

  浪费之恶,祸国殃民,不可不除。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阿勒,全村人都知道他,他是村里有名的富户,在整个县里都是名人。家里的两个孩子也很有出息:女儿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儿子在城里上着重点高中。村里人看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羡慕,可,有谁知道这背后辛酸的历史呢

  阿勒没有姓,从小就是孤儿,小时候跟着当时已六十多岁的光棍老村长生活。老村长快要去世时,阿勒跪在他的床头,老村长相当吃力地对他说了最后一句话“勒子,要勤俭节约,千万,千万别浪费。”说完就咽气了。老村长死后,阿勒只分到一床被子,一个破布包和南山上一块五年多都没人种过的地,其余的都被老村长的弟弟给拿走了。

  阿勒对往后的生活很苦恼,他当年只有十五岁啊!叫一个稚气还没有完全消失的孩子去干活,太难了。又因为国家不让收童工,没有哪一家店敢雇用他。阿勒蜷缩在老村长的老房子的墙角,好似受了委屈地哭,哭着哭着,他又想起老村长的话“‘勤俭节约’?我可以说是一无所有,我要怎样勤俭节约呢?”阿勒问自己,没有了答语。“汪!”一声狗叫让阿勒回到现实中,“虎子!”阿勒喊到。虎子是一只小流浪狗,是老村长在世时,他们在山上发现,虎子当时小小的,窝在杂草丛中,眼睛直瞪着阿勒。老村长心眼好,经常和阿勒拿着干粮去喂虎子,因此,他们的关系很好。虎子是很有特点的,是它那对眼睛,是棕色的,叫人看上去,有一种独特的坚强。虎子的眼直瞪着阿勒,好像非要把眼里的坚强注入到阿勒的身上似的。阿勒反应过来:“对了!我还有被子,包和块地呢!村长爷爷,请您放心好了,我不会让您失望的!”阿勒在心里承诺。

  阿勒卖了被子和包,买了一把生了锈的锄头和一点玉米种子,他要开工了!他先把锄头磨好,把荒地翻了个遍,一停下来休息,虎子就朝着他使劲的叫,因此他没有停下。把种子都埋在地里,浇上水,每天辛勤的拔草、松土。平日里除了在地里干活就是到老村长弟弟家去照顾他家的小男孩,那个小男孩很喜欢追着虎子跑,他追着虎子满院子跑,虽然追不上,但脸上始终是笑呵呵的,虎子也跑得很卖力,好像跟他玩的不亦乐乎。当然,阿勒照顾小孩子只是为了有地方吃和睡,不收钱。

  阿勒亲眼看着玉米从种变成芽,由苗儿长高长大,玉米成熟了!阿勒掰下玉米,把它晒干,再把一颗颗玉米粒从玉米棒上剥下来,然后拿去换钱。几个月的汗水洒下,阿里的辛苦没有白费。他拿了钱,拿一部分钱去给老村长买了点贡品放在他的坟头,又买了种子,一颗颗地种到地里,用汗水浇灌……

  他每天辛勤的干活,从来不乱花一分钱,他每天早出晚归,装零钱的黑罐子也满了好多次。就算有了钱,他每天也相当节俭,“一件物品必须要用一年以上”这是他家的家规。他儿子小的时候用小刀割着蜡烛玩,弄烂了一小块旧蜡烛,也被他打的三天没有缓过痛来。当时他已经在村里属于富户了,见他这样,乡邻们都说他吝啬,可是,又有谁,能比他更清楚每个东西的价值

  一年,两年,三年,四年……二十年,三十年过去了,阿勒有了自己的房子,自己的院子,还有自己的家人,和更大更多更好的地。当然,这一切都建在老村长和虎子的坟旁,尽管已年近花甲,却每天都到地里干活,终于,他也撑不住了,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一个人的一生总是会失去很多,但,无论有多少破绽,一直努力,总会有收获。

  人的一生,度过得既快又慢,快时,你根本捉不到他的影子,跟不上他的脚步;慢时,你在前面大步走,他筋疲力竭地跟在后面。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向雷锋同志学习

经济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