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王子高斯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作文

  书中描写的是高斯在数学领域杰出的表现,并介绍了这位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生平的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读后让人崇拜向往不已。

  高斯很早就展现过人才华,三岁时就能指出父亲帐册上的错误。高斯七岁时进了小学,在破旧的教室里上课。高斯十岁时,老师考了那道著名的从一加到一百,终于发现了高斯的才华,老师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就从汉堡买了一本较深的数学书给高斯读。

  高斯曾说过:“数学是科学的女皇。”而在数学上取得崇高成就的他则被称为“数学王子”。未满十九岁他,利用一个晚上,就解决一椿两千多年的数学悬案----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二十二岁便获得博士学位,成为各国争相邀请的学者。

  就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也要利用整整一个通宵,他一边思索一边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寻求答案,才解决一椿两千多年的数学悬案。

  除了数学外,高斯曾先后从事天文字研究、大地测量工作以及物理的钻研,并在各领域中获致非常高的成就。虽说高斯不喜欢浮华荣耀,但在他成名后,各界加 诸于他的荣耀,就像雨点般纷纷落在身上,肯定他的贡献。高斯一生始终保持着勤奋刻苦的态度,使人难以想象他是一位大教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

数学王子高斯

天才的大数学家高斯

  说起数学家中最出名的天才,那一定是高斯。

  关于高斯的故事,最广为流传的是“5050”。老师本来想用一道难题,让全班的同学安静一节课的时间,却没有想到小高斯只用了一两分钟就说出了答案。他把1、2、3……分别和100、99、98结对子相加,就得到50个101,最后轻易就算出从1加到100的和是5050。

  你知道吗?小高斯在三岁时,就已经学会计算了。有一天他观看父亲在计算帮工们的工钱,当他父亲念叨了半天总算报出总数时,身边传来微小的声音,“爸爸!算错了,应该是这样……”父亲惊异地再算一次,果然是算错了。虽然没有人教过他,但小高斯靠平日的观察,自己学会了计算。

  小高斯家里很穷,冬天,爸爸总是要他早早地上床睡觉,好节省燃油。可是高斯很喜欢看书,每次都带着一棵芜菁(像萝卜的一种植物)。他把中心挖空,塞进棉布卷当灯芯,淋上油脂点火看书,一直到累了才钻入被窝睡觉。

  高斯的进步很快,不久之后,老师就没什么东西可以教他了。后来,高斯进了高一级学校,可数学老师看了他的作业后,告诉他以后不必上数学课了。

  值得一提的是,高斯不光数学好,语文也非常棒,当他18岁时,为自己将来到底是继续研究古典文学还是数学而苦恼,正在这时,他解决了一个困扰数学家两千多年之久的问题“尺规作正十七边形”,于是,他决定继续读数学系。

  有一个比喻说得非常好。如果我们把18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系列的高山峻岭,那么最后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巅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条条江河,那么其源头就是高斯。

  人们一直把高斯的成功归功于他的“天才”,他自己却说:“假如别人和我一样深刻和持续地思考数学真理,他们会作出同样的发现。”

读《数学王高子斯》有感

  读了《数学王子高斯》,我对高斯有了更深的了解。高斯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被称为“数学四杰”之一。说到这,大家一定认为高斯的出身一定很不错吧,不,你们想错了,高斯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孩子,家境很是贫困。但他并没有为自己低贱的出身而自暴自弃,仍是每天努力的学习。他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成就的。

  虽然高斯的学习条件很差,但他总能克服困难,创造出赖以学习的环境。因为家里穷,高斯没钱买灯,但是他没有放弃,他把棉花塞进一棵挖空了心的芥菜头当灯芯,再捡些油脂当灯油,就这样解决了油灯的问题。这盏灯的光亮虽然很弱,但对好学的高斯来说已经足够了,它伴随高斯愉快地度过了许许多多的深夜。

  高斯还是个爱动脑的孩子。有一次,数学老师想打发孩子们的时间,出了一道数学题:从1连加到100是多少。他以为那么多的连加,孩子们得算半天哩!布置完作业以后,其他学生都急忙按部就班地开始连加数字,而高斯却在认真地观察那些数字,思考那些数字的构成规律,不一会便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小高斯站起来说:“老师,我算出来了。”老师不相信他能那么快地速出答案,就漫不经心地说“再算一遍。”小高斯又验算了一遍,便把答案放到了老师面前。老师不经意地一看,大吃一惊,因为上面写着正确的答案:5050。

  说到这里,我心里真是惭愧。与高斯相比,我的学习条件很好,但我没有真正利用好现在的有利条件,更没有像高斯一样善于动脑。从今以后,我要以高斯为榜样,做一名懂事、爱动脑的好孩子。

读数学王子—高斯》

  另外,高斯勤奋过人。以前,他家里很穷,在冬天晚上,他们一家吃完饭后,父亲就要高斯上床睡觉,因为这样可以节省燃料和灯油。高斯很喜欢读书,但他不想违背父亲的话,于是他往往带了一?y?菁上他的顶楼去,他把?菁?中的挖空,塞进用粗棉卷成的灯芯,再拿一些油脂当蜡油,造成了一盏“灯”。然后就在这发出微弱光亮的“灯”下,专心地看书。等到疲劳和寒冷压倒他时,他才钻进被窝里睡觉。……

  高斯能如此精通数学,原因只有两个:仔细观察、勤奋好学。就像牛顿一样。果实熟了,从树上掉下来,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为什么只有牛顿一个人认真地思考,写下大家都公认的地球引力的结论呢?这就是因为观察,细心地观察。因此,成功的基本元素就是观察。还有,高斯能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不忘记自己的事业,最终获得了成功。他把学习看作得来不易的果实,我从中发现勤奋好学也是很重要的。它有一种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力量,虽然从前我也知道,许多名人的成功都来自勤奋,但是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更清晰地明白了一点:其实先天的资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后天的学习和自己的勤奋努力,它是成功的必备条件,只要勤奋,许多不足都可以弥补,许多缺点都可以改正。你要向着一个目标前进,直到收得成果。

  我想,不仅仅是学习数学,做其他任何事都是一样。你要仔细观察、勤奋好学,那么,成功离你并不遥远。

我最崇拜的人“数学王子”高斯

  我崇拜的人有很多,比如居里夫人、马云、牛顿、爱因斯坦等,但我最崇拜的就数“数学王子”——高斯。

  他原名为卡尔·夫里德里希·高斯。他是德国的数学家,物理家等。高斯从小在农村上学,一天,从城里来了一位教师,自以为农村孩子不如城里的孩子聪明伶俐。第一天就在黑板上写了一串数字,1 2 3 4…… 100,过了一会儿,一个小孩来到老师面前说他算好了,老师漫不经心的看了一眼,石板上写着5050,老师惊讶极了,还没等老师开口,他就说:“我没按照常规方法算,而是用1 100等于101,2 99等于101,一直加到50 51等于101,共有50组101,再用50×101等于5050,老师不得不赞叹,这个小男孩就是高斯。

  高斯不到20岁时,在许多学科上就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对于高斯接二连三的成功,有许多同龄人很不服气,想要为难他。这不,一天,他匆匆的往学院赶去,一群人拦住了他,并出了一个跟数学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一个玻璃瓶里面有一根棉线系着的银币,让高斯不打开瓶塞,把线弄断,他认真的思考起来,十分钟过去了,他还是没想出来,这时,一个带着老花镜的老人拿出伞帮高斯遮阳,高斯看了看老人,灵机一动,向老人说了句话,老人把自己的老花镜给了他,高斯利用凸透镜聚焦原理将棉线弄断,让那群为难的他人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高斯给数学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我心中的偶像,是我心中的楷模,是我人生的标杆。我要努力向他学习,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数学王子高斯

  1796年的一天,德国歌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很有数学天赋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青年做着做着,感到越来越吃力。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见我每天的题目都做的很顺利,这次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

  但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青年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现有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有什么帮助。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寻求答案。终于,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

  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导师接过青年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当然,但是,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通宵才做出来。”导师请青年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青年当着他的面做一个正17边形。青年很快地做出了一个正17边形。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牛顿也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

  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哲理: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够做得更好。

数学王子—高斯

  高斯生于1777年死于1855年2月23日。他从小聪明过人,具有数学天赋。有一次,他的父亲坐在昏暗的灯光下,埋头算帐。过了很久,他父亲长长的吐了一口气说:“终于算完了!”此时,年仅3岁的高斯说:“爸爸,你算错了!”父亲半信半疑,重新算了一遍,才发现真的错了。

  高斯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老师站在讲台上,像军官下达命令那样说:“今天,你们从1加20加3一直加到100。谁算不出,就不许回家!”说完就坐到椅子上看他的书。

  老师坐下不久,高斯拿着小石板走来了,说:“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连头也不抬,挥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

  老师正想发作一通,可是,一看小石板上,却端端正正写着“5050”。他大吃一惊,心想:“这个8岁的娃儿,怎么会这么快算出来了呢?”于是,老师问他:“怎么算出来的?”高斯答着:“1头1尾的挨次两个数相加,和都是一样的:1加100是101,2加99也是101,直到50加51也是101;一共50个101,用50乘101,就是5050了,”老师一听,不由暗自称赞。为了鼓励他,老师买了一本数学书送他。

  从此以后,高斯学习更加勤奋了,他11岁就发明了二项式定理,17岁发明了二次互反律,18岁发明了用圆规和直尺作正17边形的方法,解决了2000年以来悬而未解的难题。21岁大学毕业,22岁获得博士学位。1804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从1807年到1855年逝世,他一直担任格丁根大学教授兼格丁根天文台台长。他还是法国科学院和其他科院的院士,被誉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善于把数学成果有效的运用到天文学、物理学等科学领域,他不仅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他还是与阿基米德、牛顿同享盛名的科学家。

  高斯对科学的热爱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一次,他正在研究一个深奥的问题,家里人告诉他,夫人病重,请他速回。可高斯似乎没有听见,继续工作。过了一会儿,家里人再次告诉他:“夫人已病入膏盲,请你立即回去。”高斯回答道:“我就来!”仍然继续工作着。等家里人第三次来通知:“夫人快断气了!”高斯抬起头回答道:“叫她等我一下,我一定来!”

  这位为科学工作奋斗了一生,于1855年2年27日逝世的伟大科学家——高斯呕心沥血,编写出了自己一生经历的旅途。——他就是高斯!

伟大的数学王子—高斯

  话说在数学界里,是个很抽象的世界,数学可以与一切都扯上关系,又可以说是个最独立的体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科学、物理、化学等任何的学科都需要用上数学,而数学又与其他学科没什么共同点,因为虽说数学源于生活,但有时却不符合生活。所以,大多的科学家都强与数学,而大多的数学家又都强于科学。要说最厉害的,就是我们的数学王子——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

  高斯在1777年4月30日出生于布伦瑞克。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里,母亲是个贫穷石匠的女儿,虽然聪明,但没接受过正式教育,所以近于文盲。而他的父亲曾做过园丁、工头、商人助手和一个小保险公司的评估师。虽然父亲不是个文盲,但父亲从不觉得学问很重要,不支持高斯去读书。不过,尽管如此,高斯还是很爱看书。他注定会是个非同凡响的人,他的天资聪颖使高斯能在三岁时,便发现父亲在计算时的错误,九岁便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算出1加到100。12岁时,便开始怀疑元素几何学中的基础证明。17岁时,高斯就发现了质数分布定理和最小二乘法,并成功得到正太分布曲线。而在19岁时又第一个证明了正十七边形可用尺规作图。在之后又发表了他的第一本著作《算术研究》。

  高斯小小年纪就已成就满满,着实厉害,怪不得被称为数学王子呢!

  高斯不但精通与数学,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他用数学中的最小二次乘法,观测三次便计算出了行星轨迹。1830年,高斯又开始和韦伯研究电磁学。世界上第一个电报机,磁观测站,第一张地球磁场图陆续被研发出来。

  不幸的是,1855年2月23日凌晨1点,高斯在睡梦中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无论是数学还是其它学科,但凡是高斯喜欢的学科都会有一番作为。他的伟大是无法估量的,有如天上那无数闪烁的星星,似宇宙中那美丽的银河系。他的成就如钻石般闪耀,散发出强大的光芒。

  不是高斯天赋禀异,也不是靠一点运气。而是高斯靠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才得此成就。正如雨滴无法一次穿石,但是逐渐的慢慢的,日积月累,中有一天,会水滴石穿。

伟大的数学天才高斯

  高斯(1777~1855)是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高斯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10岁便独立发现了算术级数的求和公式;11岁发现了二项式定理。

  少年高斯的聪颖早慧,得到了很有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与资助,使他得以不断深造。19岁的高斯在进大学不久,就发明了只用圆规和直尺作出正17边形的方法,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

  1801年,他发表的《算术研究》,阐述了数论和高等代数的某些问题。他对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统计数学、椭圆函数论都有重大贡献。

  同时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与威廉.韦伯合作研究电磁学,并发明了电极。为了进行实验,高斯还发明了双线磁力计,这是他对电磁学问题研究的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成果。

  高斯30岁时担任了德国着名高等学府天文台台长,并一直在天文台工作到逝世。他平生还喜欢文学和语言学,懂得十几门外语。他一生共发表323篇(种)着作,提出了404项科学创见,完成了4项重要发明。

  高斯去世后,人们在他出生的城市竖起了他的雕像。为了纪念他发现做出17边形的方法,雕像的底座修成17边形。世人公认他是一位和牛顿、阿基米德、欧拉齐名的数学家。

读《数学王子—高斯》有感

  前几天,我在网上读了一篇名叫《数学王子——高斯》的文章。这篇文章记述了这位伟大、杰出的数学家——高斯贫寒家庭的出身、在学校艰苦的生涯以及他小时候的故事:

  在他还不到三岁的時候,有一天,他看着父亲在计算受他管理的工人们的周薪。父亲埋头计算,最后才长叹了一口气,表示总算把钱给算出来。父亲念出钱数,准备写下时,突然,身边传来了微小的声音:“爸爸!您算错了,钱应该是这样的……”父亲惊讶地再算了一次,果然小高斯讲的数是正确的,最令人诧异的地方就是根本沒有人教过小高斯到底怎么样计算,而小高斯就靠平日细心地观察,不知不觉,他自己学会了计算。

  另外,高斯勤奋过人。以前,他家里很穷,在冬天晚上,他们一家吃完饭后,父亲就要高斯上床睡觉,因为这样可以节省燃料和灯油。高斯很喜欢读书,但他不想违背父亲的话,于是他往往带了一梱蕪菁上他的顶楼去,他把蕪菁當中的挖空,塞进用粗棉卷成的灯芯,再拿一些油脂当蜡油,造成了一盏“灯”。然后就在这发出微弱光亮的“灯”下,专心地看书。等到疲劳和寒冷压倒他时,他才钻进被窝里睡觉。……

  高斯能如此精通数学,原因只有两个:仔细观察、勤奋好学。就像牛顿一样。果实熟了,从树上掉下来,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为什么只有牛顿一个人认真地思考,写下大家都公认的地球引力的结论呢?这就是因为观察,细心地观察。因此,成功的基本元素就是观察。还有,高斯能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不忘记自己的事业,最终获得了成功。他把学习看作得来不易的果实,我从中发现勤奋好学也是很重要的。它有一种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力量,虽然从前我也知道,许多名人的成功都来自勤奋,但是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更清晰地明白了一点:其实先天的资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后天的学习和自己的勤奋努力,它是成功的必备条件,只要勤奋,许多不足都可以弥补,许多缺点都可以改正。你要向着一个目标前进,直到收得成果。

  我想,不仅仅是学习数学,做其他任何事都是一样。你要仔细观察、勤奋好学,那么,成功离你并不遥远。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亿以内数的认识

小学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