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和资产的区别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马克思的《资本论》读书笔记

  马克思的《资本论》,全称为《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其核心范畴是资本。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两个发现。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创造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并据此进行社会经济分析;首创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创立了科学劳动价值论;建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是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基础的,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必发生两个方面的关系:人与自然的联系,体现为生产力;人们相互之间发生的联系,体现为生产关系。马克思研究生产关系时,把生产关系看作一个由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关系组成的体系,主要研究这些关系的内在结构;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中研究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规律,研究经济制度发展变化的规律。在谈及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一般关系时,认为生产是一般,分配和交换关系是特殊,消费是个别。生产决定后三者,而后三者对其有反作用,它们两两之间又有决定、反作用和同一关系:1)生产和消费: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在生产劳动力的生产,两者具有同一关系;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随着生产的发展消费对象拓宽丰富,消费使生产成为现实的生产,使其区别于自然存在物,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两者相互决定。2)生产与交换:生产之前要先进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交换,生产之后要进行产品的交换,市场对产品生产的调节就反映交换对生产的决定作用;生产决定交换的性质和程度,交换的广度和深度是由生产过程中分工的广深度决定的。3)生产与分配: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的对象和方式,比如现代企业制度中,投资者参与股票的分红,劳动者以工资的形式参与分配,债权人以利息方式参与利润分配;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决定生产的方式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分配对生产具有激励作用,收入分配会影响生产的效率,因此,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要有对经理阶层的激励机制和股票期权计划,以使其朝着股东利益行事,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4)各环节间都有关系:社会生产成果在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分配以及积累与分配之间的分配决定着消费力,当今社会中两极分化依然存在甚至还有扩大的趋势,导致社会的消费力不高,储蓄率高;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换的程度或在是市场中实现的价值量的多少决定企业可供收入分配的量,因此,在市场营销理念中,顾客就是上帝,企业要做的就是消费导向型的生产,甚至像海尔这样生产个性化的产品来征得更多的消费者。

  资本论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它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采用科学的抽象法,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过程,即从完整的表象到抽象的规定再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如在说明资本主义经济时,运用抽象力,抽象出商品范畴,进而用使用价值和价值来规定商品的基本属性,然后从商品价值形态的发展得到货币范畴,资本则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等更复杂的经济范畴,揭示客观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资本和资产的区别

资本论读书笔记

  从资本的总公式看,剩余价值不可能发生在货币本身上,因为货币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只是实现商品的价格。它如果还是采取货币形式,价值量也就不能增大。剩余价值也不可能发生在商品的出卖上,因为这个行为只是价值的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因此,剩余价值只可能发生在第一个行为G—所购买的商品上。不是发生在所购商品的价值上,而是发生在所购商品的使用价值上。因为互相交换的是等价物,不可能因交换而发生价值变化,只能从所购商品的使用上发生。“要从商品的使用上取得价值,我们的货币所有者就必须幸运地在流通领域内即在市场上发现这样一种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因此,它的实际使用本身就是劳动的物化,从而是价值的创造。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了这种特殊商品,这就是劳动能力或劳动力。”

  “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这句话指出了三点:(1)劳动力是在“活的人体中存在的”,它既不能离开人体,又不等于人体。(2)劳动力是“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它只能在运用时,即在劳动时才表现出来。(3)劳动力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不能把劳动力等同于体力。一个白痴和疯子即使有体力,也不能算劳动力。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历史条件

  第一个基本条件是:在商品交换本身除了包含由它自身的性质产生的从属关系以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从属关系的前提下,劳动力只有被它的所有者自己当作商品出卖,它才会出现在市场上。第二个基本条件就是:劳动力所有者只有自己的劳动能力可以当作商品出卖,没有别的东西可卖。其实,不仅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前所考察的商品、货币这些“经济范畴”也都带着历史的痕迹。资本的出现,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这个“资本主义时代的特点是,对工人本身来说,劳动力是归他所有的一种商品的形式,他的劳动因而具有雇佣劳动的形式。另一方面,正是从这时起,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才普遍化”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作为商品的劳动力,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劳动力的价值也是由生产从而再生产这种特殊物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决定劳动力价值的要素有三个:

  第一,因为劳动力只是活人的能力,所以劳动力生产要以这个活人的存在为前提。活人维持生命,需要有一定量的生活资料,“因此,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可化为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或者说,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至于这些生活资料的种类和数量应该是多少,“生活资料的总和应当足以使劳动者个体能够在正常生活状况下维持自己”。所谓正常生活的维持,不仅包含着自然条件如地理环境和气候决定的自然需要,而且还包含着一个由历史形成的生活习惯所决定的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第二,作为劳动力所有者的人是会死的,必须依靠人口繁殖使自己永远延续下去。“因此,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总和,要包括工人的补充者即工人子女的生活资料。”

  第三,使人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知识和技能,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这就得花费一定量的商品等价物。“劳动力的教育费随着劳动力性质的复杂程度而不同。”

  总之,“劳动力的价值可以归结为一定量生活资料的价值”。生活资料的价值改变,劳动力的价值也随着改变。

《资本论》读书笔记作文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著作,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资本论》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作为一种结合生产关系解释分配关系的学说,不仅对剥削问题作了科学分析,也为科学解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实际作用和应得利益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目前它面临着来自两个方面的挑战,一个是一些人试图借助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配理论,否定剩余价值论的学术成就;另一个是一些人将剩余价值理论看成是不需要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发展的自然科学理论,从而窒息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发展路径。因此,针对上述挑战做出回应,深化对剩余价值理论的认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剩余价值论的本质解释,马克思在分析商品价值形成结构时,曾经提出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公式:C+V+M。C是指生产资料包括设备、原料等的价值,V是以工资形式出现的劳动力的价值,M是以企业主利润形式出现的剩余价值。马克思认为,C作为投入资本,只是把所购买的设备、原料等的价值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并没有增加新的价值量,只有工人付出的活劳动的价值V,才是创造出新价值M的唯一因素。马克思由此说明,企业主的剩余价值或利润,是由雇佣工人的劳动创造出来的,而这种创造过程并没有得到任何工资补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剥削现象的描述实际上是实证和抽象两种方法并用的,虽然剩余价值理论未能确立,但并没有影响《资本论》成为工人的圣经,原因在于:

  第一,剥削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工人切身体会到的。马克思把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形象地说成,一部分是为了弥补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劳动”,另一部分是为资本家创造的“剩余劳动”,非常直观而且简单明了,很容易使工人接受。

  第二,马克思虽然不是凭借严密的逻辑力量证明了剥削现象的存在,但在《资本论》中列举了大量骇人听闻的事例,描述了资本家对工人进行残酷剥削的事实,这种实证方法的巨大力量弥补了他的抽象思维方法的缺陷,甚至使许多虔诚地信奉他的理论的人,对剩余价值理论的科学性,从来没有产生过丝毫的怀疑。也就是说,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虽然失败了,但他用实证的方法对剥削现象的描述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最终还是实现了写作《资本论》的根本目的。在马克思看来,资本家总能获得剩余价值或利润,资本家永远是资本家,而工人只能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只能绝对贫困下去,工人永远是雇佣工人,两者之间不存在转化的条件,他没有为劳资关系互相转化提供理论依据,不能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逐步缓和以及工人阶级相对贫困化的现象。按照罗宾逊的理论,财产的私人垄断导致剥削的产生,垄断条件如果发生改变,既可能使有的资本家因为破产而沦为雇佣工人,也可能使有的工人因为劳动成果的积累而发展成为资本家,她的理论既可以解释劳资关系的对立,又可以解释劳资关系的转化。在我国现实生活中,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劳动者同时也可能是股票持有人,许多人已经具有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双重身份。罗宾逊从垄断或不平等竞争的社会关系中解释剥削现象,其理论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不仅能够说明以资本为手段的剥削,还能说明以其它垄断条件为手段的剥削,尤其是可以解释贪官污吏凭借手中的权力来攫取社会财富的“权力剥削”行为。剥削是以一定社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确立起来的经济范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剥削现象的产生虽然以不等价交换为前提,但不等价交换现象不都是剥削现象。这是因为,在决定市场价格的垄断和竞争的诸多因素中,包括自然垄断因素、历史形成的垄断因素、人为的垄断因素、社会制度造成的垄断因素、商品交换过程中偶然出现的垄断因素、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垄断因素,等等。市场主体利用这些垄断条件参与竞争就会出现不等价交换,显然不能把这些不等价交换现象都当成剥削现象。由于经济行为都包含着对垄断条件的利用,因而从利用垄断条件进行竞争这一点上,不能区分剥削与非剥削两种不同的经济行为。社会主义承认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就必然承认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的不等价交换的合理性,亦即承认市场主体利用价格通过正当的垄断和竞争获得一定利润的合理性,并在法律制度上予以保护。利润作为商品的成本与收益之间关系的表现,同时也体现着市场主体之间的收益分配关系,是市场经济的特有现象,不是资本主义的特有现象。

  如果消灭了利润,市场经济就不存在了。无须否认,肯定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不等价交换的合理性,就包含着承认劳动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等价交换的合理性,从劳动市场本身就存在着买方垄断因素的事实来看,这就等于承认一定程度的剥削现象存在的合理性,因而历史地、发展地看,社会主义是限制和逐步缩小剥削范围直至最终消灭剥削现象的长期发展过程。按照现行的法律规范来衡量,社会所允许的劳动市场以及其他市场的不等价交换现象,在性质上不属于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也就不属于剥削现象,只有超出法律限定范围和程度的不正当经济行为,才属于不合理的经济行为。由于剥削是包含着道德标准的经济范畴,只有根据不同的社会状况或历史阶段才能作出准确的解释,因而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不能把利润完全看成是剥削的结果,而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赋予不同时代的剥削概念以不同的涵义。

  传统意义上的剥削是指买卖劳动的不等价交换关系,只要是以劳动市场的买方垄断为基础的不等价交换,就是对卖方劳动成果的剥削或侵占,只要劳动作为商品来被动地出卖,本身就意味着剥削。从这个意义上说,解决劳动不该成为商品的问题,彻底消灭剥削现象,是社会主义社会长期的历史任务。剥削作为对我国现实的一种经济现象的理论描述,是以承认劳动买卖关系存在着不等价交换为前提的,是指买卖劳动超过一定限度的不等价交换关系,劳动的买方垄断不直接构成剥削,只有利用垄断条件超过了规定的界限才构成剥削,这是现阶段判断剥削行为的客观标准。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消灭一切剥削现象,包括利用劳动市场的垄断条件进行剥削的现象,使劳动不再具有商品的属性,劳动者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体。社会主义现阶段的目标,是把传统意义上的剥削现象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承认劳动市场一定程度的垄断具有合理性,把超过规定界限的劳动市场的垄断视为剥削现象,并依法予以取缔。这就决定了我们所说的消灭剥削现象,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而是把理想与现实辩证统一起来的实际运动和发展过程。在这一点上,我们不仅把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去实行,将其看作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而且更重要的是,把社会主义当作一个从初级阶段逐步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渐进的历史发展过程,不可能短期内就能达到理想的目标,最终消灭剥削现象必然要经过相当漫长的历史阶段和艰难困苦的奋斗历程。我国经济学界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五十年间的五次讨论,留给人们的思考和关注是深刻隽永而又经久不息的。

  总的来说,尽管每次争论的主题不完全相同,但争论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即在遵从科学指导思想的基础上,跟随时代的变化,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从取得的成就来看,劳动外延的扩大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第三产业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科技人员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企业主的劳动是否也有创造价值的一面,这些问题从马克思的有关社会劳动和管理劳动的二重性的论述中都可以找到支持的证据。而且从逻辑的推演和历史演进的角度,这些劳动成为价值的源泉并不真正构成问题。几十年来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争论取得的重大进展。为“发展和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指明了方向,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理论财富,为创新劳动价值论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资本论

  3月18日,《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资本论》教学与研究中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以《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主题,深入探讨《资本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大影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努力。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卫兴华、胡钧,教育部国家社科委副主任顾海良,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逄锦聚,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论》研究会会长林岗,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部主任程恩富,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胜,吉林财经大学副校长丁堡骏出席活动,来自全国各地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百余名专家学者,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等十余家媒体记者与会。

  会议伊始,与会专家集体回顾了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于2012年6月19日视察中国人民大学《资本论》教学与研究中心时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源和基础,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学习,《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经典,至今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加强《资本论》的教学与研究非常重要。他要求我们发扬光荣传统,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问题,并根据新的形势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

  刘伟校长指出,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是对我校《资本论》教学与研究中心的莫大鼓舞和鞭策,也是对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莫大鼓舞和鞭策。中国人民大学是新中国《资本论》研究的重要奠基者与开拓者,是全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的重要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历来十分重视《资本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拥有目前国内最为完整和具有重要社会经济和政治影响有的、老中青年龄结构合理的《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研究专家,引领着国内研究的前沿,为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新的条件下,我们一定要继续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把中国人民大学真正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坚强阵地。

  “今天我们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社150周年,就是表明了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意志,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意志。”刘伟说。

资本论读书心得

  记得以前看到某个西方政治著作家的话,说集权和极权的区别在于,集权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专制,而极权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专制,因为它深入人心,让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从心里认同这种专制独裁。而现代社会,正是一个资本所统治的极权社会。

  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看作一种历史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是,资本家用一定量的预付资本,购买雇佣工人的劳动;雇佣工人为资本家劳动,从而以工资的形式取得自己劳动的报酬。这一过程表面看起来是非常公平的:资本家和工人,分别作为劳动力的买方和卖方,平等的出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平等的交易;资本家可以选择雇佣这个工人,也可以选择雇佣那个工人,工人可以选择受这个资本家雇佣,也可以选择受那个资本家雇佣。表面上看来,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完全符合商品交换的价值规律。

  但是,在这表面之下,掩盖了事实的真相,那就是: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和它的价值,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资本家所付给工人的工资,只是他的劳动力的价值,而不是他的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剩余价值,这个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大秘密,就隐藏在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差别之间。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使用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比如,在一个10小时工作日内,工人以10000元的原料,生产了20000元的产品,那么,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10000元(20000元减去10000元)。劳动力的价值,是指劳动力的维持费用,即:一个人要保持正常的体力和脑力,在一天之中所要消耗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比如工人为资本家劳动了一天,获得5000元的工资,那么,这5000元就是他的劳动力的价值。

  工人为资本家劳动10小时,创造了10000元的价值(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平均每小时劳动创造1000元价值。而他实际上获得的工资却只有5000元,也就是说,他只有5小时在为自己劳动,而剩余的5小时,全部是无偿的为资本家劳动。这剩余的5小时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的利润的来源。——如果没有剩余价值,则资本不可能增殖,资本家不可能获得利润。

  在雇佣劳动中,劳动者(工人)的所有劳动都表现为为自己的劳动;他为资本家提供的无偿劳动(剩余劳动)掩盖在他的工资的面具之下。在奴隶劳动中,奴隶的所有劳动都表现为为奴隶主的劳动;即使是奴隶维持自己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也表现为奴隶主的财产。在徭役劳动中,农民在一年中的一段时间内在自己的土地上为自己劳动,在另一段时间内在地主的土地上为地主劳动,即服徭役。

  在雇佣劳动和奴隶劳动中,劳动者为自己和为他人的劳动,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点仅在于,雇佣劳动的成果表现为劳动者自己的财富,而奴隶劳动的成果表现为奴隶主的财富;前者是隐蔽的剥削,后者是赤祼祼的不加掩饰的剥削。在徭役劳动中,劳动者为自己和为他人的劳动,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分开的。

  典型的奴隶劳动,如古希腊罗马的奴隶制和内战以前美国南方种植园的奴隶制。在奴隶劳动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信奉“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奴隶和其他的劳动资料一样,都是奴隶主的财产的一部分。在雇佣劳动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信奉自由、平等。我在稍后会论及,为什么这种自由平等的理念,落实到现实中,会成为它的反面,甚至形成现代社会中资本的极权统治。

  通过对雇佣劳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区别,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平等的商品交换规律,会演变为不平等的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买方和卖方在对等的基础上,进行平等的交换,起初并没有产生任何问题。但是,当交换的商品变成劳动(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时,异变便开始了。劳动力的使用形成劳动,而劳动创造价值,因此,劳动力便可以与资本进行交换。(劳动力本身不是价值,它不可以与代表价值的资本进行交换。)这里的欺骗性在于,工人天真的以为资本所购买是他的劳动,他得到资本所付的工资,他与资本间的交易就算完成了、两者就扯平了。而实际上,工资所购买的,并不是他的劳动,而是他的劳动力,换句话说,只是他的劳动的一部分,即他的劳动力的维持费用。而他在自己的劳动力的维持费用之外所创造的价值,则无偿的为资本家所占有了。

  因此,在劳动(劳动力)的买卖这一特殊的商品交换过程中,拥有资本的一方,日益富裕,享受着社会进步的果实,而拥有劳动力的一方,日益贫穷,资本主义财富生产的一切历史必然性的悲剧皆落到了他们的头上。正如在奴隶劳动之中,物质生产过程的所有血泪都是奴隶的血泪一样。

  命运是否真的存在?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可以说是有命运的。奴隶不能摆脱他作为主人工具的地位,(注意,不要把个别奴隶的解放,甚至跃升为奴隶主,等同于奴隶地位的改变;横扫罗马本土二十年的汉尼拔,也曾是奴隶哩。)这是奴隶的命运。而奴隶的现代后裔,雇佣工人,则再也不会重复祖先们那种直接隶属于人、作为工具而存在的命运了。他们变成了隶属于资本的奴隶,但在面对他人时,他们可以有权宣示自己的独立了。

  现代社会,就其性质而言,是排斥多神教的。一元化的基督教,是最适合资本的宗教。

  顺便提一下,关于财产继承权的问题。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曾经饱含人类同情的善意关怀,说过这样的话:政治权力的继承已经成为过去,经济权力的继承是否也有一天会消失呢?父亲把政治权力传给儿子,是不合法的,那么,父亲把经济权力传给儿子,又为什么是合法的呢?罗素说,我看不到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两者之间的区别。他认为,或者说他希望,经济权力的继承,也终有一天会消失。

  关于对现代社会的批判,法兰克福学派是水平最高的。比如马尔库塞写过《单向度的人》,提示现代人的所谓自由的虚伪性,一方面是自由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则是限制越来越多。但遗憾的是我没有完整的阅读过法兰克福学派的著作,虽然大学里曾十分钟情于他们的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属于社会文化批判,与马克思的着重于经济领域的批判不同。但是,正是有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文化批判才有可能。要深入理解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研究,马克思是不可不读的。理解了《资本论》,对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就更易理解了。

资本

  今年暑假,我跟随我的美术老师去法国旅行。旅行的主要目地,是为了欣赏艺术,了解他国的画家和画风。

  以前在电视上看到有关法国的一些图片,着实觉得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等到了巴黎的小镇上一看,果不其然,比那些照片上的还要美,还要有真实感。且不说那天空是如何的甚蓝,就是眼前这条宁静宽敞的马路,似一条灰白色的绸带落在绵延青翠的山间,简简单单,却有一种别致的韵味。 我和同行的学生边走边好奇地打量着马路两旁或大或小的别墅,每个别墅前都有一个大院子,点缀着一些花花草草。身边的同学不竟感叹道:“不愧是发达国家,有资本,人人都是别墅。” 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因为路很窄,所以没有安装红绿灯,只见不远处一辆小轿车朝我们驶来。我当时正想过马路,看到有车便警觉地把脚收回。

  几乎还在十米开外的地方,车的速度明显慢下来,我想大概是司机看到我们过马路后便慢了下来。老师甚是好奇,看看司机,发现他正朝我们招手,示意让我们先过,我顿时涌出一种感动。我想如果是在中国,大概司机早就迫不及待的边按喇叭边飞驰而过了吧。 来到道路对面的一家餐厅吃饭,一进门便觉得眼前一亮。餐厅内金碧辉煌,顶上的吊灯闪闪发光,透露着一种高贵的气息。同学再次感叹:“不愧是资本家开的餐厅啊。”

  这时我的目光正落在那些忙碌着的服务员身上。高雅的白寸衫,整洁的领带,就像是崭新的一样。我注意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热情,那么有绅士风度。找了靠墙的一桌坐下后,一个男服务员立即过来为我们擦桌子。我注视着他叠抹布的动作,每一面擦两下,再对折用另一面擦,最后反过来擦……一切都是那么有条不紊,严谨仔细,擦过后的桌子焕然一新。镜面板反射着吊灯的光亮。记得在中国的餐厅,服务员只是用抹布草草抹一遍就完事了,桌子还留着油垢。

  第二天我们去参观了一个画廊。去画廊的途中要坐车,原本担心上班高峰车内人太多,但等火车一来,大家就都松了一口气。车厢里鸦雀无声,“这车里人肯定少”,老师站在车门外喜滋滋的说。可等车门一开,我们顿时傻眼了:车内黑压压一片全是人,但挤进去之后,竟然一丝声音都没有,于是我和同学交流时都不得不用气声,好像一发出声音周围的人就齐刷刷朝这里看似的。想到在中国坐第铁,哪次不是闹哄哄的一片?心中又是一阵感触。

  这几天我随老师去参观了许多画展,也去了几家百货公司,总是发现看画展的总是法国人,而商店里的名牌包打折,搞促销时总是有一大群中国人围在一边。同学不禁冷笑道:“中国人只对这些感兴趣,法国人有资本,不屑买这些打折的便宜货哩!”我沉默。 坐上回程的飞机,俯视渐渐变小的巴黎城,我心中感慨万千。发达国家与我们的区别仅仅是金 钱吗?人们往往看到的只是钱财,却忽视了心灵上的“资本”。如果没有这心灵上的“资本”,发达国家又怎能发达

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的基础构成要从两种意义上理解,分为价值方面与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方面,资本主义是绝对的唯物主义与现实主义思想理论,支持人民私有的体系,是擅长且较多利用商业维持国家利益与经济平衡进步发展的国家。

  资本主义的灵活度在于它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有合理化比率,或者说分为生产资料的价值与劳动力价值既工资总额比率来决定的。新社会初期(既一战至二战左右),资本主义存在一种呈反比的社会特点:产品最大部分属于从劳动的人,次大部分属于正真的劳动者,这也说明了当时资本主义各方面技术先进,但常会激起劳动者的不满。后来有人嘲讽道:资本主义国家只有夸夸其谈的资本魔鬼与被雇佣的奴隶。

  资本主义国家完全可以避免国家经济危机的正常运转,可以短时间避免社会主义不可避免的灾害,但国家也会从中失去部分信用与国民基本劳动能力,从而导致生产停滞的危机。不过资本主义国家在繁荣正常时期不用太多人力从事劳动,实现资本主义的国民均可合理进行经济发展的理想。

  资本主义是完全公平的国家,而不是公正。公平是任何平等,在资本主义社会一个亿万富商与一位无经济实力的孤寡老人的经济权利平等;公正是根据每个群体或个人制定不同的法规。

  发展理性的资本主义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与高效率的行政机构,但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逸民贫现象是不会改变。

最大的资本

  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人们吃好喝好穿好,但却忽略了我们的身体是否能适应这些大鱼大肉。导致有些食物无法消化,囤积在肚子里,从而使人肥胖起来,身体素质也下降了。

  有人曾说过:“物质是健康的基础,精神是健康的支柱,运动是健康的源泉。”当我们的物质条件提高的同时,我们也要提高精神方面的,并且要增强我们的体质。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健康。人们缺乏运动的后果就是体质下降了,每天大病小病也接踵而来。如此一来,我们治病花的钱恐怕比我们赚的钱还要多。这样是得不偿失的。如果人们坚持锻炼,那么我相信他的体质也必定会随之提高。有了健康,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会充满精力,那么我们也就能很快的做好那些事。健康是无价的,即使你有再多的财富都买不来的,唯有锻炼才能得到健康。

  我们不仅要常常运动,更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假使你身体健康,但是你心理素质低,那么你遇到挫折只会想要躲避,想要退缩,不敢战胜它。每天悲观的看待世界,那么这样一来你也会得病,你得的将会是一种心理病。这种病比身体上的病更加难治。这种病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治愈。由此可见,身体上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上的健康。只要心理素质强大了,那么相信你的身体素质也会强大起来。这样,不管你遇到任何困难或是挫折,你都能够战胜它。你拥有了健康也就代表你拥有了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没有了健康,你就做不了什么事。健康是革命的本钱,失去健康,不管你想要做什么事都是枉然的。

  人最大的资本就是健康,而健康是要靠你去锻炼才能得到的。就像有一些人,他们只会吃,而没有去锻炼,如此下去,他们会渐渐的肥胖起来,从而患上“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一旦得了病,要医治就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如果是很严重的病,那么你花再多的钱也是治不好的。现在很多青少年的身体素质都下降了,这说明了他们不重视运动,每天只想着吃喝玩乐。肥胖是一种病,它们会一步步侵蚀你的身体,使你的体质不断下降,那么你就会很轻易就得病了。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运动,只要积极运动,才能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健康无价,它是人们在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它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拥有的,而是需要你坚持锻炼并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拥有了健康,你就拥有了战胜挫折的不竭动力。因此你要重视健康,坚持运动。要记住,健康无价。

什么是资本

  如果,在这一瞬间,我看到他们的时候,也如同看到当年的自己,通过这些视频,看到自己的童年承载的那些回忆,仿佛一如当初。

  我看曾许诺,我看了很多桐华写的小说,我是真的喜欢,不去计较他们那么多人的艳红和诬陷,我知道太多的东西都未必展现出了最真的道理。

  每个人都在说,我们要不断地努力,才能看到最终结果。可是,我等待,却没发现,自己的辛苦都去了哪儿。

  我也写小说,写微信,坚持了好几年,我知道,这都是慢工出细活的道理,根本就不是今天投入了明天就看到回报的这种快速的东西,我能等待,也能坚持。

  可是,有的事情我们不被容许去做,那些富贵闲人才适合去做的事情,我们只能先积蓄自己的资本,才能够看到更多,我知道,我一直都知道。

  每个人都在渴望,自己有一天能够得到更美的结局,碰到一个很帅的男朋友,哪怕是打错电话,听到人家声音好听也要加个微信,人现在到底寂寞到什么程度了?我不知道,因为我是个书呆子。

  按照他们的话来说,就是这样吧。

选择与资本

  资本,是选择的筹码。

  合上《左宗棠》,我依然深陷其中。清朝末年,列强侵华,杀戮之声不绝于耳,清廷却一味粉饰太平。只有洋务派力排清流“师夷长技以制夷”,其中便有左宗棠。

  左宗棠在观英舰之威时,英军少校的习难,引起了他随从的愤慨。他们纷纷表示“不甘示弱”。左宗棠却阴着脸道:“示弱不示弱是一回事,弱不弱又是一回事。”左宗棠身为国家中枢大臣,不被世间金银俗物蒙避双眼,一眼看透清廷实质,真乃晚清最后的清醒者。

  的确,当时清朝国力虚弱,光绪没有实权,慈禧太后一手遮天,大臣们身居清流固步自封。1856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进一步走向灭亡的深渊。让人痛心的是大臣们结党营私,徇私舞弊,甚至连统治者也居安不思危。

  这时,清王朝虽满心不甘,却又受制于列强。为

  什么?因为清王朝没有向列强摊牌的资本。她不甘示弱,却十分“弱。”她没有资本去选择示弱与否,只能认输。

  相反,清王朝可以选择在新疆伊犁问题上与俄国是否征战。因为俄国当时无暇东顾,它在西方战场耗费了太多的精力。清王朝以此为资本,选择收复伊犁。

  资本,的确是选择的筹码。

  前些年,一则请假条在网上大火。“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请假者多么的潇洒,来了一场就走就走的旅行。但众多网友却纷纷哀叹“工作那么多,做完了再说”。谁不想去环游世界潇洒一翻呢?但大多数人只能想一想罢了,因为他们没有资本——时间、金钱、精力。人们必先满足世俗的物质生活,然后才有资本去追求精神享受。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你的资本是你选择的筹码。一个人资本的大小,决定了他选择的多少——也就是说他的筹码越多,选择权就越大。

  所幸,我读《左宗棠》这本书还不算晚。它让我清醒地认识到我现在必须要努力了,要想拥有选择权,要想不被选择,那么,必先强大自己的资本。这样,未来才能自由选择,而非听天由命。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祝老师生日快乐

我的读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