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三变改革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前言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用“三个仍然、三个最”集中概括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让我们回想起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建国初期为恢复国民经济而实行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可以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的。

  本文将完整地回顾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程及意义。

  背景

  从国内而言,随着工业建设和城镇、工矿区的发展,国家对粮食的需要急剧增加。然而,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根本原因)。粮食问题特别严重(直接原因)。同时,中国的特点是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如何将几亿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造为集体所有制成为历史性难题。从国际上而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同时,战后两大阵营的对抗也促使中国共产党加快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鉴于上述形势,毛泽东和他的战友当年选择一条改造与建设并举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经过

  根据马列主义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制定并实行了一整套适合中国特点的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从1953年起,国家实行将个体农民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质)。

  内容:

  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从1953年-1956年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互助组由几户或几十户农民自愿组成,土地耕畜和其他生产资料仍属于农民个人所有,但在生产方面组织起来、互帮互助,是农业合作化的最初过渡形式,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第二阶段:主要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社以土地入股和经营为特点,实行集体劳动,产品分配采取按劳分配和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实行集体劳动,产品分配采取按劳分配和土地入股分红相结合,耕畜和大农具也付给一定的报酬,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第三阶段:发展高级合作社。从1955年下半年起,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步伐加快,进入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将初级社转为高级社,有些由互助组直接转为高级社。高级社实行生产资料农民集体所有,具有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

  到1956年底,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民已达1.17亿户,其中加入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87.8%,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意义

  基本上完成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同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起使国家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

  经验总结

  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列宁的合作化理论,通过互助合作的途径,逐步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

  1.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以及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引导农民自愿联合起来。

  2.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了经过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再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合作社,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引导农民逐步摆脱私有制。

  3.贯彻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对富农采取从限制到逐步消灭的阶级路线,把对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把消灭剥削阶级和改造剥削阶级份子结合起来,从而团结了广大的农民,共同走上合作化的道路。

  必要性

  首先,从历史发展进程角度而言,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土地改革也得以完成。在此良好基础上,1952年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改造小农经济的理论同我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农业合作化道路。

  其次,从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当时的国情而言,当时农业在中国所创立的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已经使生产力的发挥达到了极限。我国土地改革后的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资料微薄、生产分散、生产规模狭小、农业科技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农民一年的劳动收成,除了扣除生产资料的消耗和交纳国家的农业税外,绝大部分仅限于用作基本生活的消费。因此在这种微弱的小农经济制度下,不仅不可能进行扩大再生产,有时连简单的再生产也难以维持。小农经济自由发展势必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土地改革虽然铲除了土地占有的不公平,但是却保留了土地私有和买卖转让的制度,这就必然会导致农民之间因各种差异和意外因素发生经济上的分化,同时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特征。因此必须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进行改造,将小农经济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这才是符合在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里对我国的国家性质的定义。

  最后,从农业的基础性地位而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是安定天下的产业。农业是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土地改革以后,个体农户存在着耕地少、生产工具不足、资金短缺等问题。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工业品市场和积累工业发展的资金等条件,从而影响到轻工业的发展状况并导致重工业发展缓慢,成为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所以必须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解放农村生产力,加快农业发展,使农业与轻、重工业之间的矛盾得以解决,从而促进了工业化的进程。

  为什么是马列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人民革命的征途中和胜利以后,在对待商品生产问题上,在对待同农民的关系上,中国直接遵循列宁主义,借鉴苏联的经验,避免了重走苏联走过的弯路。马克思指出:“生产资料的全国性的集中将成为自由平等的生产者联合体所构成的社会的全国性基础,这些生产者将按照共同的合理的计划自觉地从事社会劳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454页)因此,像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这样将小农经济所有制转变为的集体所有制就是坚持马列主义的表现。但同时又没有照搬“苏联模式”,走上了马列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相结合的道路。

  评价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彻底变革,消灭了几千年来农村中的私有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但是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历史意义的评价,近十多年来学术界一直存在分歧,概括起来有基本肯定和基本否定两种评价。

  学术界的主流基本持肯定的评价。肯定的评价主要有两个侧重点。一是侧重于对经验的总结,认为农业社会主义具有中国特色,如工业化和集体化同时并举,没有仿效苏联先工业化后集体化的做法;坚持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创造了从低级到高级、从互助组到高级社逐步过渡的形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是侧重于对当时成就的总结,1953年至1956年改造期间,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4.8%,为历史之最,而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农业产值平均增长仅2%,我国顺利地和平地实现了改造,而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则相反,不久即演变为农村和城市的战争,发生了流血冲突,有将近1000万农民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或被杀害,农业出现衰退,粮食连年减产。

  基本否定的评价,从长远的角度分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影响,强调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农业合作化和发展商品经济被对立。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将农业商品化当作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来加以反对,禁止农民经商,更禁止合作社从事商业活动,这是夸大阶级斗争、恐惧商品经济的后果。甚至有学者认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为‘大跃进’的发动提供了事实依据。”

  参考书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三联出版社

  办公室卫生管理制度

  一、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1.本制度规定了办公室卫生管理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及检查与考核。

  2.此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办公室卫生的管理

  二、定义

  1.公共区域:包括办公室走道、会议室、卫生间,每天由行政文员进行清扫;

  2.个人区域:包括个人办公桌及办公区域由各部门工作人员每天自行清扫。

  1.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公共区域及个人区域地面干净清洁、无污物、污水、浮土,无死角。

  2)保持门窗干净、无尘土、玻璃清洁、透明。

  3)保持墙壁清洁,表面无灰尘、污迹。4)保持挂件、画框及其他装饰品表面干净整洁。

  5)保持卫生间、洗手池内无污垢,经常保持清洁,毛巾放在固定(或隐蔽)的地方。

  6)保持卫生工具用后及时清洁整理,保持清洁、摆放整齐。7)垃圾篓摆放紧靠卫生间并及时清理,无溢满现象。

  2.办公用品的卫生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办公桌面:办公桌面只能摆放必需物品,其它物品应放在个人抽屉,暂不需要的物品就摆回柜子里,不用的物品要及时清理掉。

  2)办公文件、票据:办公文件、票据等应分类放进文件夹、文件盒中,并整齐的摆放至办公桌左上角上。3)办公小用品如笔、尺、橡皮檫、订书机、启丁器等,应放在办公桌一侧,要从哪取使用完后放到原位。4)电脑:电脑键盘要保持干净,下班或是离开公司前电脑要关机。5)报刊:报刊应摆放到报刊架上,要定时清理过期报刊。

  6)饮食水机、灯具、打印机、传真机、文具柜等摆放要整齐,保持表面无污垢,无灰尘,蜘蛛网等,办公室内电器线走向要美观,规范,并用护钉固定不可乱搭接临时线。7)新进设备的包装和报废设备以及不用的杂物应按规定的程序及时予以清除。3.个人卫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垃圾。

  2)下班后要整理办公桌上的用品,放罢整齐。

  3)禁止在办公区域抽烟。4)下班后先检查各自办公区域的门窗是否锁好,将一切电源切断后即可离开。

  5)办公室门口及窗外不得丢弃废纸、烟头、倾倒剩茶。

  4.总经理办公室卫生应做到以下几点:1)保持地面干净清洁、无污物、污水、浮土,无死角。2)保持门窗干净、无尘土、玻璃清洁、透明。

  3)保持墙壁清洁,表面无灰尘、污迹。4)保持挂件、画框及其他装饰品表面干净整洁。

  三、检查及考核每天由领导检查公共区域的环境,如有发现不符合以上要求,罚10元/次。

农村三变改革

深化农村改革方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深化农村改革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各项改革正在扎实开展,一些重要改革事项试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取得积极进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农村改革涉及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目标更加多元、影响因素更加多样、任务也更加艰巨。

  改革是破解问题矛盾、实现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为从全局上更好地指导和协调农村各项改革,提高农村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中办、国办印发了《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深化农村改革总的目标、大的原则、基本任务和重要路径。《方案》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必将有利于我国农村改革的有序推进。

  农村改革综合性强,必须树立系统性思维,做好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和主要矛盾,进一步提高农村改革决策的科学性。从总体上把握好农村改革的方向,从全局上更好地指导和协调农村各项改革,提高农村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加强各项改革之间的衔接配套,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的综合效应。

  农村改革涉及面广,牵扯不同部门,要打出政策“组合拳”,增强推进农村改革的整体感。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经营体系、农业支持保护、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等领域都有繁重的改革任务。农村各项改革相互之间又有内在的逻辑关联,农村改革不能搞单兵突进,只顾其一不及其他;不能把改革“碎片化”,各唱各调、各喊各号,必须把农村改革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谋划实施。

  农村改革涉及的利益关系复杂,必须守住底线,增强深化农村改革的方向感。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头戏,抓好农村改革,必须从总体上把握好方向,防止农村改革走偏跑调,避免犯不可挽回的方向性错误。《方案》明确提出,深化农村改革,要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三条底线”。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土地制度改革涉及农民的根本利益,涉及农村的根本制度。以土地集体所有为基础的农村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是促进农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制度保障。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坚持土地的公有性质。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出现闪失,我们将犯难以弥补的历史性错误。

  深化农村改革,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保持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依法保障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平等就业权、公平受教育权以及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绝不能忘掉农民的冷暖,绝不能侵犯农民的合法权益,绝不能违背农民的意愿。

  《方案》明确的农村改革5大领域,对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制度体系框架来讲,具有“四梁八柱”的作用。要从全局上牢牢把握好农村改革的重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统筹考虑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统筹考虑城乡改革发展,统筹兼顾公平与效率,加强衔接配套,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

  《方案》是协调推进农村改革的总遵循,是深化农村改革的总体“施工图”。要按照《方案》的要求,积极“施工”、规范“施工”,确保农村各项改革落地生根、见到成效。

家乡巨变

  我的家乡是河北省故城县三郎南镇村,这里人民善良、纯朴、热情好客。改革开放后这一千多人的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时间过得飞快,改革开放的征途已经走过了30年。

  30年中今非昔比,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就拿我们村来说吧!有的人家盖上了两层小楼,家家都有彩色电视机、空调,洗衣机,等等。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随着时代的变革步入了小康社会,大家不愁吃,不愁穿,生活水平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我不仅和妈妈谈起了祖国的变化,还回忆了妈妈小时候,哪有什么柏油马路,只是简简单单踩成一条狭窄的小路,一下雨,到处是泥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泥潭子里,整只脚都会陷进去,好不容易把脚抽出来出来,可鞋子有留在泥潭里了,晚上睡觉没有蚊帐被蚊虫叮咬,住的全是土坯房,上面的瓦片好一块,坏一块,下雨天,雨水好像凑热闹似的房子里全是雨滴,大家只得连夜挪动家具。那时候的学校,是土房,没有玻璃,一到冬天,呼呼地寒风凛冽刺骨,春天,雨点从破旧的屋顶落下来嘀嗒的雨声与琳琅得到读书声凑成了不和谐的曲子。

  往事的一切不堪回首,改革开放后,破旧的茅草屋变成了一座座瓦房,和楼房,从泥泞的小路变成了柏油马路。马路两旁种上了垂柳,春天到了,柳树长出了嫩绿的枝叶,充满了勃勃生机。

  我相信我们的家乡会变得更加美好。

乡村变化三步曲—此文献给建党90周年

  我奶奶家位于一个山坳坳里,三面青山环绕像屏风一们保护着小山村,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路通进村庄,村庄几百口人住的,吃的均靠山脚的一陇平地,古老的木房子、静淌的小河在大山的怀抱中,随时间飞逝,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我听奶奶说早年村上人多、地少,饭都吃不饱,我大伯小时候没饭吃,经常用红薯充饥,这种状况维持到后来爷爷到外面工作为止,奶奶家一直到1988年才买了一台小彩电,但那也是全村第二部彩电。

  村上人到集会便三五成群挑着担子一路走到镇上,如果天晴还可以,如遇雨天泥路深一脚浅一脚非常难走。奶奶说现在好了,整个村子浇上了水泥地,那路又平坦又宽敞,家家户户都会从电视飘出歌唱声,欢笑声,村子一下子热闹了许多。而且有钱的人越来越多,看村口矗立着的一幢幢楼房,它们好像比赛似的,一幢比一幢高,村民们外出有的开汽车,有的骑电动车,又快又省力,还有我做梦都没想到,我们老年人每月还有60元生活费好拿,日子过得天天跟过年似的,真幸福啊!我听奶奶说着,思绪飘向未来,未来的村庄会怎么样呢?也许家家户户都住上别墅,开着汽车,村庄里有游乐场所供老人和小孩子放松、玩耍;有图书馆供村民学习、看书;村民看病将会有更好的医疗保障,整个村庄像一个大家庭似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想着想着我的嘴角不由笑了起来。奶奶说现在社会好,老百姓过了上幸福生活。我不由地感叹,这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社会经济快速腾飞。

  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活将更美好!

“三农”变化颂祖国

  新中国六十年,历经三十年改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是农村人,耳闻目睹了农家事,“三农”变化见证了祖国的日益强盛。

  前年,我家门前的那条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羊肠小道已改头换面,变成了平坦宽阔的水泥公路。村民平时出行方便了不说,更方便了在外打工的青年男女回家与留守老少团聚。这要归功于咱村的村干部和全体村民,他们齐心协力,要占田占土的,他们主动割田让户。重要的是国家出台“通畅”工程,拨出巨款帮助农村修路,假如没有这笔专款,全由全体村民集资修路,不知要到何年哪月才能实现

  上周,我家堂叔已拆了旧房,开始建新房了。

  堂叔的房子年旧失修,堂哥相了几次亲,人家姑娘每来一个看了房子就没有了下文,都嫌堂叔家的房子太旧。堂叔也多次想拆旧建新,苦于资金不够,一直不敢动工。现在好了,国家已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堂叔的房子经鉴定已属危房,符合条件,可享受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一万元。若没有这个政策,堂叔的房子几时能修好呢

  爷爷常挂在嘴里的一句话是:“还是种田实在。”

  爷爷是个闲不住的人。几年前,爷爷病了一场,躺在床上还不忘自家的八亩田。对爸爸说:“咱这八亩田,除了交完征粮、农业税。一年的收成只能管吃,还不如外出打工。”爷爷说归说,病好了还是照样种他的田。后来,国家免除了农业税,实行种养补贴,爷爷又多包了几亩田。他常对我说:“现在趁身子还结实,应多种一些田地。若荒了田地,对不住国家的种养补贴呀。”看到爷爷说这话时的高兴劲儿,我感觉国家的惠农政策已深入民心。

  民为食为天,国以民为本。我想,国家如此重视“三农”建设,离实现强国之梦已不远矣。

农村变革

  时光流逝,物质变迁,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想一想,已经过了六年了。

  那时候,每当下雨,我们去上学时,都要穿着长靴。路太烂了,浑浊的泥水溅的浑身都是。尤其当汽车经过身旁时,我们就像从泥堆里爬出来,没有一处是干净的。晴天时,也没好到哪里去,尘土飞扬,有时动大风了,黄土四处飘散,马路两旁的蔬菜就披上了一层金黄色的衣服。但现在,远远望去,一条黑乎乎的柏油路呈现在眼前。一排排桦树守望在马路两旁。树干争先恐后向上攀爬,手掌大的叶子,沙沙的发出声音。没有了黄泥水,我们就不要担心雨天;没有了尘土飞扬,我们就不要担心灰尘飞进口里,飘进眼里。

  夏天是个繁忙的季节,收割声轰轰作响。田野里弥漫着浓郁的稻谷芳香,那是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水换来的。烈日当空,农民伯伯似乎没有停下来的欲望,时间是宝贵的。时间不会停下来等待我们,只有我们去牢牢把握时间。在我的家乡—邵阳,稻谷一年两熟。而现在,农民伯伯是在赶时间。收割完了,好种晚稻,这样不仅有足够的粮食交农业税,还能为自己提供足够的口粮。

  甚至在保障全家吃饱的基础上,卖掉一些补贴家用。自从国家颁布新的农业政策后,农民不但不要交农业税了,还能获得种田补贴、农业器械补贴。这些不但减轻了广大农民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的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民的生活。科技发达了,在农间工作的不单是人力,更多的是机器,人们只要坐在上面进行操控,原本两天的活现在几小时就完成了。

  以前,在山林中耕种的田地早已荒芜了。广大年轻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农田不是给他人耕种,就是荒弃了。转眼间,从前热闹的村子,现在却显的寂寥。有些老板承包我们的田地用来种树,荒芜的田地就再次被利用了。

  两年前,一到傍晚,人们就纷纷去井边挑水。这口井水使我们村里的一个宝。进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到鱼儿在水中畅游。甘甜的井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我们在夏天常去井水边提水洗发,也奇怪这水冬暖夏凉。现在,家家几乎通了自来水,挑水喝人也日渐稀少。人们再也不会因水源离家远而为挑水而烦恼了。

  我依稀记得我读小学时,家里只有14寸的一台黑白电视机,并且只能收到本地频道。有时甚至连一个频道都收不到。那时我们院里有一户人家用的是彩色电视机且插了有线,我们这些孩子就经常以帮忙揉玉米的借口跑他家去看电视,顺便趁到西瓜吃。那样幸福的日子如今早已不复存在了。因为我们早已买了彩电,安了卫星接收器。而我家也在几年前以农村家电三下乡的名义添了冰箱、洗衣机。

  短短的几年间,农村就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相信农民的日子会变得更加红火,而这一天就在眼前。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生活自理能力

他生未卜此生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