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校历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浙大作文

  浙 大 青春、梦想

  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那么大学生活便是书中最美丽的彩页;如果说人生是一台戏,那么大学生活便是戏中最精彩的一幕;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从降生到死亡的长途旅行;那么拥有大学生活的我们,便可以看到最灿烂的风景。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最精彩的一段时光,也是求知的重要阶段,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加油站。拿起手中的笔,书写着属于我们自己不一样的青春、梦想……

  有人说:青春是人生一道洒满阳光的风景,是一道用热情和智慧唱响的赞歌。有人说:青春是用奋斗写成的精彩,是人生中一段难以磨灭的插曲,它注定是“不平凡”的。我认为青春代表着我们充满活力、激动,我们拥有青春,就犹如朝阳永远向上;我们拥有青春,就犹如山溪不断奔流,犹如幼蚕破茧而出,青春的路总有自己的脚印,曾经踏入校园那时的脸孔依然清晰,现在时间却翻开崭新的一夜,自己也在慢慢长大。回想当初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去到真正的大学生活,毅然选择了浙大远程教育,从刚开始的手足无措到后来的熟门熟路。三年来,有可爱的同学们会聚在一起答疑,一起讨论着考试的重点,更有同学将我们一个专业的同学开了一个QQ群把我们都聚集在一起。有不懂的,不会的总能在群里找到解答。老师对我们也是呵护有加,因为我们都是利用工作空闲时间在学习的,难免会忘记做作业和考试时间,每次老师都会不厌其烦的短信通知我们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了。三年了,老师、同学都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让我也真正感受到了校园生活。今天我猛地抬头望望窗外,原来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学期的结束。禁不住感慨流年似水。我们没有多少青春可以挥霍,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让青春的激情尽情挥洒,使自己回首过去时可以不后悔的微笑,从而让青春开出一季的馨香……

  自己曾经对“象牙塔”般的大学充满憧憬,其实当自己真正经历时,我们可以大声说,我喜欢怀揣着梦想生活,喜欢为理想忙忙碌碌充实的感觉,不得不承认自己刚入校的时候,那时自己迷茫过,彷徨过,陌生的环境使我觉得失去方向,一时间感觉不知所措,还好美丽的梦想使自己尽快的适应,让自己有努力,不放弃的动力。

浙江大学校历

初上浙大

  浙江大学,是我一直向往和憧憬的一所大学。今天,我参加了“浙大成长励志夏令营”。

  一走下大巴,我心里不由自主地赞叹道:“真大,真美!”只见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又宽又长;道路两旁的大树挺拔粗壮,枝繁叶茂,仿佛一把把巨伞,把烈日遮挡在外,走在浓阴下只觉得阵阵清凉……忽然我看见路边停着几辆小小的车子,老师告诉

  我们这是校园内的微公交,因为浙大紫金港校区很大,需要坐公交才能到达较远的目的地。

  跟随着队伍,我们走进月牙楼里的校史馆,它由“浙江大学校史展”和“竺可桢纪念馆”两个部分组成。步入二维校史馆时,庄严肃穆的校歌在耳畔响起,一本泛黄的书出现在屏幕上。翻过大书的序言,浙大历史的长幅画卷缓缓流动,画卷上浮现出浙大这所百年老

  校的风景:大学路的老建筑、新安江上的小舟、遵义的校门、西溪的图书馆、玉泉的教学楼,以及竺可桢校长、马一浮、老浙大篮球队等人物……

  月亮悄悄地攀上柳梢,躺在浙大学生宿舍的床上,我久久地回味着白天的见闻,心中有一个声音轻轻而又坚定地说:“我要上浙大!”

游浙大

  当每个夏天的到来时,都意味着暑假的到来,暑假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喜事。这个暑假,我参加了一个夏令营,随着他们我们来到了杭州,来到了我向往已久的高等学府----浙江大学。

  在满心期待中,我们终于迎来了前往浙大的日子。这一天,阳光明媚,太阳有似毒辣,毫不留情地照着我们,让我们直冒汗。虽然天公不作美,但依然挡不住心中的愉快和向往之情。

  坐巴士来到浙大,都已过9点了,天上的太阳更加猛烈,这让我们无不戴上了帽子,撑起了雨伞。浙大可真大啊!一座座雄伟的建筑拔地而起,这就是学园啊,简直是城市繁华中心,听说在这已经读了好几年书的学生,不看地图在这浙大校园中也会走丢。据带队的老师说,浙大有一整个瑞安城区那么大。这让我的心情更加激动不已,更加深入我对学浙大的向往之情。

  一开始,我们先分组,并随着浙大的学姐的带领下开始游览浙大。起先我们先来到图书馆前,这里到处透着安静、醇厚的气氛。这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于是我们就在这拍了张集体照。然后我们就来到了博物馆,一走进博物馆,墙上就有一副人物画,上面全是浙大出来的名人,这里不乏有像苏步青、竹可桢等有为人士。对面的墙上谱写着浙大的校歌,领队的学姐为我们解释了校歌的含义并为我们唱了这首歌,虽然我们不知道学姐有没有唱着调,但我认为她唱的还是不错。中午,我们还到了亚洲最大的食堂吃午饭,最大的食堂的饭菜果然也不一样,比起我们学校的是要好吃多了。

  初到浙大,仅仅游览了几个地方,却也耗费了若干个小时,不得不说浙大的确是大。但浙大那厚重的底蕴也融嵌在浙大的一点一滴之中,深深感染着每一个深入其中的人。

浙江大学游玩

  美丽的杭州有各种不同的景色,像远近闻名的西湖,古老的岳王庙……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浙江大学。

  我们在杭州只打算逗留一天的时间,原本只想去西湖,可是大学对我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在打的去西湖的半道上又改道去全国排名第三的浙江大学了,一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主席的雕像,他挥着手好像在说:“欢迎同学们来到浙江大学”,我们接着往里走,哇噻,校园好大好大,感觉比复旦、同济都要大,妈妈告诉我这只是浙江大学的其中一个校区,妈呀,如果把这几个校区加起来,不得赶上我们濮阳了呀。路两旁树立着高大的松树,因为比较古老了,所以从远处看就像一把把大伞,郁郁葱葱的,可以在下面乘凉,也可以在下面遮雨,接着我们往里走,就到了图书馆,图书馆的前面两侧有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音乐喷泉,它们时而高、时而低、时而激情、时而平淡、时而像一根柱子一样直冲天空绽开了一朵花……有时候还会有水珠落在我们的身上,为我们送来一丝清凉,走进图书馆,好大啊,还有好多名人名言,座位弯弯曲曲的,好像在带领着我们攀登知识的高峰,虽然是暑假,不过很多大哥哥大姐姐们在那里读书。

  我们继续骑着单车在浙大转悠,发现这所大学和其它大学不一样,一会上坡,一会下坡,好像在坐过山车,真是刺激,后来才发现学校靠着山。

  我对这所大学充满了向往,我以后要努力学习,一定要努力考上浙江大学。

大学院校简介:嘉兴学院高校概况

  嘉兴学院是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和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普通本科高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此后平湖师范学校、嘉兴卫生学校、浙江会计学校和嘉兴市粮食干部学校等四校相继并入。原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14年,学校曾先后隶属于冶金工业部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8年在国家对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实行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划归浙江省管理。

  学校校址位于闻名遐迩的革命圣地南湖之畔——浙江省嘉兴市。嘉兴地处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的中心,东接上海、北邻苏州、西连杭州、南濒杭州湾,历史悠久,经济繁荣,交通发达,人文荟萃,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等美誉。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香港科技大学原校长朱经武教授受聘为名誉校长。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3600余人,成教在册学生近10000人、外国留学生60余人、国内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90多名。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近400人,正高职称教师10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65人;浙江拾钱江高级人才”特聘教授1人,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44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3人。

  学校下设商学院、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医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设计学院、平湖校区、南湖学院(独立学院)等17个教学单位。现有43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0个。

  学校现有越秀、梁林和平湖等3个校区,校园面积1700亩,规划面积2300亩,校舍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学校景色宜人,环境幽雅,是浙江拾平安校园”、全省高校“文明校园”、浙江省绿化先进单位。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和学生公寓,新落成的梁林校区新体育馆可同时容纳6000多人。学校建立了以经济管理实验中心、机电工程实验中心、医学实验中心、生化实验中心等9个实验中心为基本框架的现代实验室体系,基本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并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嘉兴市重点实验室5个。学校图书馆藏书148万册,电子图书120万册。

  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己任,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主动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十一五”期间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79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8项;在一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0余篇,被SCI、EI、ISTP等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800余篇,到校科研经费逾亿元。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招收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科技大学、莱比锡应用科技大学、法国布立斯特高等商学院、日本京都大学院大学、韩国明知大学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每年向丹麦奥尔堡大学、韩国关东大学派遣国际交换生,向丹麦奥尔堡大学保送硕士研究生,并与美国、德国、丹麦、英国、俄罗斯、韩国、日本、法国等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每年选派教师、学者出国访问访学。

  学校以“方正为人、勤慎治学”校训精神为核心,精心打造“省身”品牌特色校园育人文化。2008—2010年,我校培养学生连续三年获评“浙江骄傲——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学校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不少校友成为全国各行各业的专家和知名人士。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按照“内涵发展、特色取胜、开放办学”的战略思想,坚持“教学型、应用型、地方性”的办学定位,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内涵、凝练特色、寻求跨越”的工作方针,着力推进质量工程、申硕工程、特色工程,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游浙江大学作文

  今天我去了浙江大学,浙大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学校,1897年建校,新浙大在老校长竺可桢的带领下成立,有六个校区,分别是:玉泉、西溪、紫金港、之江、华家池、湖滨校区。我们只去了最具代表的玉泉、西溪和紫金港校区。

  首先我们先去了玉泉校区,那里的房子都是好多年前的,是红砖建的,老楼显得有些破旧,但很有历史气息;那里的图书馆是九十年代建造,外墙是小白瓷砖,一共九层,各种图书应有尽有;但图书馆不对外,不然,我早就冲进去了,如果没好看的我也会把书架翻得一团糟,哈哈!玉泉校区让我最感兴趣的就是足球场,绿绒绒的草地,鲜艳的运动球衣,有让我一展身手的冲动,因为我最喜欢篮球和足球。

  我又去了西溪校区,那里的图书馆与众不同很像一个钟楼,所有房子外墙都是白瓷砖,那里虽然没有足球场,但是那里有篮球场和网球场;那里有一个人文学院,最让我好奇的是人文学院还有一个人文咖啡吧,大家可以在咖啡吧里,交流思想,同学聚会、搞各式各样活动……

  最后,我又去了紫金港校区,那里非常现代化,和别的校区不一样,紫金港校区的教学楼都是现代建筑;教学楼里面的座位就像看电影的座位一样,这样就不会被前面的同学档住了;可惜,暑期该校区大门广场处重新种植了草地,大片泥土裸露在外看上去不够美观,否则大门广场会更加壮美。广场旁边还有两个很大很大的多功能体育馆,完全可以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哦!只可惜暑假关门了没能进去。

  展示区里我看到了许多科学院院士照片简介,他们都出自于浙大,我长大后也要考浙大,耶!

浙江省院校简介:浙江树人学院高校概况

  浙江树人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市,这里江流襟带,湖光翠秀,史脉悠远,名流辈出,是理想的治学修身之地。

  学校创办于1984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早成立并经国家教育部首批批准承认学历的全日制民办本科高校之一。学校占地面积近500亩,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人,教职工770余人。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民办机制体制的优势,求实创新,锐意进取,实现了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成为当代中国民办高校特色化发展的典型代表。

  目前,学校设置经济、管理、文学、工学、法学、艺术等6个学科门类;开设城市规划、艺术设计等2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际经济与贸易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环境工程、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开设会计电算化、茶文化等11个专科专业,其中应用电子、日语专业为浙江省重点专业;建有管理学院、城建学院、人文学院、信息科技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外经贸学院、艺术学院、语言学院、现代服务业学院和成人教育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以及基础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2个公共基础教学单位和图书信息中心;建立了中国服务经济研究中心、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院、陶瓷研究所、超微量研究中心等25个研究机构,其中中国服务经济研究中心被评为国家科技部服务创新研究重点基地,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院系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

  学校现有馆藏纸质图书117万册,电子图书60万种,中外文期刊1652种,中外文数据库25个,数字信息资源丰富;拥有总值8766万元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建有设施一流的体育馆、标准田径运动尝网球场等设施。

  目前,学校有专任教师525人,其中36%以上的教师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教师占70%;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入选拾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对象1名,入选拾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1名,入选拾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29名,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名,省高校教学名师1名,省高校教坛新秀3名。同时,学校拥有一支相对稳定、经验丰富的300余人的外聘教师队伍,其中5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学校坚持科研兴校发展战略,注重提高科研水平。近年来,学校共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课题124个;获得政府委托研究、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等横向课题136个;获得外来科研经费2436万元。学校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浙江省教学成果奖4项。学校现有国际贸易学科和高等教育学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A)。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对外合作与交流日益活跃。目前,学校已与日本、韩国、德国、乌克兰、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2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国外进修和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深入开展科研、人才培养等合作,每年选拔部分优秀学生赴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学习。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树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模式,着力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绩,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学校党委曾在第十四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做了典型发言。学校还荣获了“浙江省优秀民办学校”、“浙江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浙江日报》、新浪网、浙江在线等众多媒体曾多次报道学校的先进事迹。

  在奋斗历程中,树大人薪火相继,励志践行,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成绩,形成了“勤奋、务实、文明、创新”的优良校风。展望未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浙江树人大学正秉承“崇德重智、树人为本”的校训,大力弘扬“艰苦创业、务实创新、敬业奉献”的树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强化内涵建设,着力水平提升,朝着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质量优良”的一流民办本科院校的目标阔步迈进!

高校概况:浙江师范大学简介

  浙江师范大学本部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华市,地处浙江中部,北依沪杭,南联闽粤,交通便捷。学校占地面积3300余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校园环境清幽,绿树成荫,芳草似锦,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双龙洞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是求知成才的理想之地。

  浙江师范大学前身为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创建于1956年。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1965年,浙江师范学院从杭州搬迁至金华现校址。1980年被列为省属重点高校。1985年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2000年、2001年、2004年浙江财政学校、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和金华铁路司机学校相继并入。

  浙江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现有初阳学院、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杭州幼儿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旅游与资源管理学院、交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传媒学院(筹)、行知学院(独立学院)等18个学院58个专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3300余人,研究生(含专业学位研究生)3400余人,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近20000人;在职教职员工2400余人,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共享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具有正高职称教师238人,副高职称教师590余人,博士280余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人,入寻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3人,入选浙江拾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3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6人。学校拥有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铁道部确定的铁路机车司机培训基地、浙江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浙江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浙江省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等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浙江师范大学现有1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科、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15个省级重点学科,14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一级学科、6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并是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学校教学基础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图书馆、资料室藏书250万余册、电子图书170万余种、中外文期刊16000余种;拥有实验室42个,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实验室总面积11.9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44亿元。

  浙江师范大学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英国等40余个国家的92所高等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和交流关系。1997年,学校取得招收长、短期来华留学生资格,并在喀麦隆建立了汉语培训中心。2004年获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资格,长期承担我国教育援非高层培训工作。2004年经教育部、公安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出国留学服务中心”,为广大师生自费出国留学提供相关服务。2007年,学校先后在乌克兰、喀麦隆建立了孔子学院。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浙江师范大学将秉承“砺学砺行、维实维新”的校训,朝着把学校建设成为综合性、高水平、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阔步迈进。

走进浙江大学

  8月22日,我跟随妈妈送舅舅去美丽的杭州——浙江大学读书。在路上,妈妈就告诉我,浙江大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在那儿读书的人都和舅舅一样非常优秀。

  一到校门口,我就看到了大大的浙江大学四个字,虽然天气很热,可还是有好多人在拍照。学校周围没有围墙,一座很大的草坪四周放满了鲜花,上面挂起了横幅,欢迎新同学的到来。沿着一处处美丽的风景,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楼。妈妈告诉我,紫金港校区是新建造的,所以,到处都充满了高科技。我最喜欢那儿的图书馆,房子那么大,那么漂亮,很想进去看看,可惜那天没开放。

高校概况:浙江工业大学高校概况

  院校简介

  浙江工业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浙江省属重点大学,始建于1953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创立的浙江中等工业学堂,先后经历了杭州化工学校(1953年6月~1958年6月),浙江化工专科学校(1958年6月~1960年8月)、浙江化工学院(1960年2月~1980年10月)、浙江工学院(1978年2月~1993年2月)和浙江工业大学(1993年12月至今)等发展阶段,几易校址,数历分合。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杭州船舶工业学校、浙江建材工业学校分别于1994年、1997年和2001年并入浙江工业大学。经过几代工大人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奋斗,学校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高校百强行列。

  学校座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浙江省杭州市。学校设朝晖、屏峰、之江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200余亩,校园环境优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现有62个本科专业,学科涵盖理、工、文、法、农、哲学、经济、医药、管理、教育十大门类,设有21个学院2个部。学校现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MBA授予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权和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学校现有固定资产总值23.06亿元。图书馆面积6万余平方米,藏书(含电子图书)370余万册,中外期刊17000余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专任教师183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336人,副高级职称教师80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86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共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次、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入选各类国家级人才培养计划22人次、浙江省特级专家4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5人、浙江省特聘教授6人。现有在校普通全日制学生3万余人,其中研究生30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2万3千余人;留学生400余人。

  学校始终坚持立足浙江、服务浙江、面向全国的办学宗旨,努力建设成为浙江省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开发基地。现有国家重点学科(培育)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4个、浙江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5个;浙江省级重点学科21个,其中浙江拾重中之重”学科9个、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浙江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4个。学校先后有22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其中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14项。2007年,学校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机构摘录的论文数分别为272篇、229篇、218篇,国内高校排名分别为第54、64和45位。2008年学校科研经费到款2.9亿元。

  学校坚持“厚德健行”的校训,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培养能够引领、推动浙江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精英人才。2003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近年来,学生生源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

  学校对外交流活动日趋活跃,已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比利时、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荷兰、瑞典、奥地利等国家的5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联合办学、科学研究等活动。目前,学校招收了来自33个国家、地区的留学生,学习汉语言、中国文化及本科专业课程。

  学校校办产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以学校科技成果为依托的校机械厂、化工设备厂、化工厂等企业是浙江省校办产业骨干企业。学校后勤顺应社会化改革潮流,组建后勤集团,模拟企业化运作,拥有全国高校“百佳”食堂,构建了适应和满足学校发展需要的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获得“全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单位”、“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分配先进集体”、“浙江省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浙江工业大学理应勇挑重担,努力建成国内知名的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浙江经济腾飞、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国际劳动节是几月几日

研究生培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