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的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为国忘家的霍去病

  霍去病是西汉著名抗匈将领,是一位少年将军。霍去病出生在一个传奇性的家庭。他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儿子,这位小吏不敢承认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于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

  霍去病是卫青外甥,他在卫青的军队中任职,因为霍去病喜读兵书,又一身武艺,很快在抗匈斗争中崭露头角。

  那次,卫青分五路兵马去抗击匈奴,只有苏建一路兵马没有回来,实际上那一次出征没有回来的还有霍去病带领的八百名骑兵,因为人少,不算在五路大军之内。

  苏建突围回营后不久,霍去病也来了,他提着一颗人头,还押着两个俘虏。汉武帝论功行赏,封霍去病为冠军侯,这时霍去病才十八岁。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军一万多人,从陇西出发,去夺取河西走廊。他们在燕支山一带转战六天,摧毁了匈奴人建立的一些小王国,接着跨越燕支山深入匈奴腹地一千多里,杀死了匈奴的属国折兰王和卢侯王及其兵将八千多人,生擒了浑邪王的王子和许多官吏。

  同年夏天,霍去病和公孙敖配合作战,公孙敖因在沙漠中迷路,没能和霍去病会合,霍去病孤军深入,直捣敌人要害,结果他又消灭了匈奴兵三万多人。

  匈奴屡次受创,内部发生了分化,其最大的属国浑邪和休屠准备向汉朝投降。

  霍去病不顾个人安危,当机立断地来到浑邪王的大营,说服了浑邪王,下令斩杀了想要逃走的八千多人,并叫浑邪王独自赶到汉武帝的行营去朝见。这次受降虽不是战争,但比战争还凶险艰难,霍去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使匈奴的实力大为削弱。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各领兵五万人,又一次奉命出征匈奴。他大胆使用投降过来的匈奴人,把他们当作先峰,向北推进了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打败了匈奴的左贤王,夺得敌人的粮草作为自己的给养。经过激战,俘获匈奴屯头王、韩王以及将军、都尉、相国等八十三人,歼灭匈奴兵七万多人。

  霍去病每到一座山上,就在那儿堆起泥土和石头,筑起祭台,祭告天地,悼念为国捐躯的将士,犒劳了立功的英雄,然后班师回朝。

  汉武帝看到霍去病立了这样大功劳,为了奖励他,指派了许多工匠,特地为他修建了一所比较宽敞豪华的住宅。住宅落成后,汉武帝让霍去病先去看看,是否满意,霍去病向汉武帝报告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一句爱国忘家的豪言壮语,流传下来,成了千古名言,鼓舞着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斗争激情。

  可惜的是,霍去病从军只有六年,年纪轻轻就得病死了。死时只有二十四岁。

  霍去病死后,汉武帝十分悲痛,给霍去病举行了隆重葬礼,下令边界上五个郡的百姓,穿上黑衣来到长安,护送霍去病的灵柩,从长安到茂陵墓地安葬,还为他修建了一座仿照祁连山模样的坟墓,来纪念这位立下赫赫战功的民族英雄。

霍去病的故事

丝绸之路与霍去病的历史故事

  霍去病为张骞打开通西域的大门

  提到丝绸之路,就不能不提匈奴人,因为匈奴人是丝绸之路开拓中最大的绊脚石。张骞出使西域最初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虽然任务没有完成,却开通了一条通往西方世界的道路。

  当然,如果没有霍去病,这条道路也不可能开辟成功。公元前121年,年仅19岁的霍去病领军出征,奔袭千里,从匈奴人手中夺下了河西走廊,也标志着丝绸之路正式开通。汉武帝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四郡,这四个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

  霍去病不到24岁便英年早逝,汉武帝用“发属国玄甲,军阵自长安至茂陵”这样的阵势,来表达自己的哀思。他的墓冢被修成了祁连山的样子,“马踏匈奴”的石刻也被摆放在他的墓前,来纪念他的赫赫战功。

  “马踏匈奴”石刻长190厘米,高168厘米,表现一匹昂首屹立的战马,四足下踏着一名手持弓箭的匈奴首领,用以象征西汉政权的声威和霍去病的战功。这件雕刻造型简洁,风格粗犷,是西汉时代雕刻艺术的巅峰之作。

  “丝绸之路”让“赫连”改姓“刘”

  公元417年,匈奴人赫连勃勃攻克长安城,命其子长子赫连璝(guī)镇守长安。这匹马原本立于长安县查家寨赫连璝的墓旁,后来被迁到碑林博物馆收藏。

  这匹石马除了四蹄之下空空如也之外,咋一看和马踏匈奴几乎没有什么区别——造型简洁,风格粗犷,形容两者的词汇几乎都是能够换着用的的。而在专家看来,这其实就是少数民族学习和继承汉代石刻艺术的结果。

  从汉武帝对匈奴连续用兵开始,打通了丝绸之路,也加速了两个民族的融合。公元前54年王昭君出塞,嫁给了呼韩邪单于。公元304年,自称是王昭君后代的匈奴人刘渊,模仿汉族的制度,在长安建立汉国,后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而这匹石马主人的父亲赫连勃勃,甚至放弃了本民族游牧的传统,在今天的陕西靖边县修筑起了一座恢弘壮丽的城池——统万城,这也是匈奴人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城市遗址。

  到了北魏孝文帝时期,为了推行汉化政策,少数民族的复姓被改为单姓,属于匈奴的“赫连”被改为“刘”姓。从此之后,匈奴人便彻底和汉族融合,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霍去病为国不顾家

  古语说:“忠孝不能两全”,“为国者终不顾家”。这当然不是说,报效国家就不能孝敬父母,不能管自己的家庭,而是说,当国家更需要自己的时候,要能公而忘私,甚至放弃个人和家庭的幸福。自古以来,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是很多的。

  汉代有个青年将领叫霍去病。他16岁就参了军,跟着舅舅卫青到边塞和入侵的匈奴人作战。别看他年纪轻,却英勇善战,能指挥成千上万的骑兵步兵,屡建战功。有一次,他率领一万精锐骑兵,深入敌后几千里,打败了敌人。后来他和卫青分兵两路,和匈奴进行决战,终于击退敌人,使国家的北方消除了外来的威胁。汉武帝加封有功将士,让他和卫青共同担任大司马,统率全国的军队。

  霍去病少年从军,为国出生入死,却顾不上自己的家庭,他也从不追求享乐。汉武帝为他建造府第,给他优厚的待遇,他却说:“匈奴还没消灭,我怎么能顾自己的小家呢?”

  因为长年征战,霍去病得了重病,24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他把短暂的一生都贡献给了祖国,使人民享受了安宁。

霍去病

  ——题记

  霍去病,一个遥远的名字,已经模糊的背影,世人或许早已遗忘了他,但在历史面前,他仍旧是那么滚烫,那么剽悍。“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似乎“传奇”这个词与霍去病相比,都显得犹为不足了。

  初生牛犊不怕虎

  建元元年,也就是汉武帝登基的那一年,霍去病以一个私生子的身份诞生了。然而在霍去病年仅一岁的时候,一件传奇的事情发生了,正是这件事,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少年将军横空出世了。

  汉武帝在平阳公主家歇脚的时候,偶然临幸了歌女卫子夫,而卫子夫恰巧有了身孕,一个低微的歌女摇身一变,成了夫人。而霍去病也从一个奴仆变成了官宦子弟。与此同时,卫家的权势越来越大——先是卫子夫生下皇子成为皇后,走上后宫的顶峰。又是卫青东征西讨做到了车骑将军。霍去病作为皇后和车骑将军的外甥,并且为人少言寡语,敢作敢为,智勇双全,自然而然的得到汉武帝的赏识,恰巧赶上匈奴侵犯边疆,年仅十八岁的霍去病向汉武帝主动请缨。汉武帝想教他兵法,他却答:“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汉武帝听后,立即意识到一颗新星正在冉冉升起。汉武帝料想不错,一代少年英雄的传奇人生自此展开。

  霍去病领兵八百,在茫茫大漠中寻找敌人的踪影,年轻的霍去病没有任何的领兵和实战经验,只是采用独创的“长途奔袭”战术,勇猛杀敌。少年的心中没有惶恐,没有害怕。有的,只是一颗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心。你可以说他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是血气方刚,然而或许正是这种豪迈,使他出人意料的成功了。

  果然,初出茅庐的霍去病首战告捷,深入匈奴腹地袭击营地,杀死了匈奴相国和当户以及单于的祖父、叔父。共斩首两千余人!这样莫大的功劳在年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耀眼,大喜过望的汉武帝封他为“冠军侯”,赞赏他勇冠三军。

  自此一战,霍去病横空出世。人们还不知道,这位十八岁的小将将成为匈奴人的心腹大患。

  战后,汉武帝为霍去病建造了一座豪宅,当时还不满二十岁的霍去病知道后,竟对汉武帝说出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语。回想今朝,又能有多少不知比他年长多少岁的官员能说出如此慷概激昂的言语

  长歌万里锁河山

霍去病

  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曾涌现出不计其数的名将,但能被称为“战神”的人却少之又少。今天,我就要给大家讲一讲霍去病这位无人能敌的英雄。

  霍去病生于西安,从小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武艺超群,骑马、射箭等技能无不精通。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将领。

  霍去病18岁时,第一次出征,只率领了800余人,就深入敌镜数百里,斩敌2028人,把匈奴打得四处逃窜,霍去病因此也一战成名!

  霍去病一路所向披靡,风雨无阻,前前后后杀得匈奴十几年内无法再与西汉交战,匈奴只好向西汉投降,汉王—汉武帝自然大喜,可又担心这是匈奴的阴谋,于是,派霍去病率领1000人马前去受降……不出汉武帝所料,这果然是匈奴的阴谋,面对匈奴的数万人马,霍去病临危不乱,只听他一声令下,带领着将士如潮水般涌向匈奴军队,把匈奴打得措手不及,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烈交锋,匈奴兵被一个不剩地击杀了,就连匈奴王也难逃一死,匈奴国就此灭亡了,大汉统一了天下。

  霍去病23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降临在长安城,霍去病不幸染上了瘟疫,由于当时医疗技术落后,没有任何草药可以治愈,霍去病一病不起,最终死于瘟疫,享年23岁。

  霍去病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对西汉所做得贡献无人能及,战神这一称号他当之无愧。

霍去病:西汉著名将领

  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 一说前145~前117)。

  西汉著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卫青外甥。善骑射。 初为武帝侍中。 元朔六年 (前 123),随大将军卫青参加漠南之战,以票姚校尉率800轻骑远离大军数百里寻歼匈奴,斩获2000余人,战绩卓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三月,为骠骑将军,率万余骑兵出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转战六日,深入千余里,斩获近9000人。夏,领数万骑兵出北地郡(治马领,今庆阳西北),迂回至祁连山(今南山)、鱳得(今张掖西北)一带,袭破匈奴浑邪王、休屠王两部,斩获3万余人(见河西之战),以功益封5400户。 自此恩宠有加,与大将军卫青地位相等。秋, 以 果断行动促使浑邪王率4万人归汉。元狩四年(前119) 春,率5万骑为东路军,由代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出塞2000余里,重创匈奴左部,斩获7万余人,封狼居胥山(约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带,一说今蒙古乌兰巴托东),临瀚海(今内蒙古高原东北呼伦湖与贝尔湖,一说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而还。此战与卫青西路作战合璧而称漠北大捷,是西汉王朝对匈奴作战的丰碑(见漠北之战)。与卫青同为大司马。属下校、尉以至吏卒亦多受封赏。一生以除边患为己任,有“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之壮言。前后六次出击匈奴,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作战勇猛,果敢深入。但少年得志,不恤士卒。

2016年国庆节手抄报:霍去病的爱国故事

  霍去病生为奴子,长于绮罗,却从来不曾沉溺于富贵豪华,他将国家安危和建功立业放在一切之前。汉武帝曾经为霍去病修建过一座豪华的府第,霍去病却拒绝收下,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短短的八个字,因为出自霍去病之口而言之有物、震撼人心,刻在历朝历代保家卫国将士们的心里。

  霍去病少言多行,从不说空话。汉武帝曾经想亲自教他孙武兵法,他回答道:“打仗应该随机应变,而且时势变易,古代的兵法已不合适了。”

  霍去病是霍仲孺的私生子。其父未曾尽过一天当父亲的责任,当霍去病长大后,知道了父亲的事,有次任骠骑将军出征时顺道到了平阳(今山西临汾),霍去病便命下属将霍仲孺请到休息的旅舍,跪拜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大人:汉唐时指父亲)之子。”霍仲孺愧不敢应,匍匐叩头说:“老臣得托将军,此天力也。”随后,霍去病为霍仲孺置办田宅奴婢,并在领军归来后将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带到长安栽培成材。

  少年将军霍去病并不是完人,他曾经射杀李敢,也曾经御下严峻。然而再严峻他仍然是军神,所有的士兵都向往成为他的部下,跟随他杀敌立功。他一生四次领兵正式出击匈奴,都以大胜回师,灭敌十一万,降敌四万,开疆拓土,战功比他的舅舅卫青还要壮观。对于整部世界军事史和中国史来说,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传奇。

  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千载之后,世人仍然遥想少年大将霍去病的绝世风采,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倾倒,为他那不恋奢华保家卫国的壮志而热血沸腾。

历史故事:霍去病倒看北斗

  [人物介绍]

  霍去病,西汉名将(前140—前117),汉族,军事家。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与卫青被称为帝国双璧。河西之战,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闪电战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赵云、岳飞都引用过霍去病的名言辞让皇帝赐予的华屋美宅,也足见名将与名将之间的相互认同感,至于唐诗宋词中霍嫖姚、汉家大将、封狼居胥更是用老了的典故。元狩六年(前117)病卒,年仅24岁(虚岁)。

  [典故]

  古人早就发现,越往北走,北极星就升得越高,当然北斗星也会同样升得越高。他们想,如果再往北走,北斗星会不会高过头顶,向南偏去?这是完全可能的,也真有人看到过这种景象,下面我给朋友们讲一个“霍去病倒看北斗”的故事。

  霍去病是西汉年间的一位大将,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人,是另一位史称“不败将军”卫青的外甥。那时,北方的匈奴经常对汉朝边境进行掠夺。霍去病18岁时,被派遣领兵北征匈奴,他率领800名骑兵冲入敌阵,一气斩杀匈奴兵两千多人,生擒匈奴单于的叔父,威名勇冠全军,被汉武帝封为两千五百户冠军侯。

  几次胜仗后,匈奴的军事力量大大削弱,不得不退到遥远的大沙漠以北地区。公元前120年的秋天,一万多匈奴骑兵又向南进犯,深入到右北平地区(今河北北部一带)烧杀抢掠,汉朝边民上千人死于匈奴铁骑之下。于是汉武帝决定远征漠北,彻底消灭匈奴军队。

  这年,汉武帝调集10万骑兵以及步兵辎重队几十万人,由卫青和霍去病率领,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霍去病率军从代郡(今山西代县),出发,在大沙漠地带纵横驰骋,行军两千多里,终于捕捉到敌军主力。于是霍去病指挥汉军发动猛攻,一场激战开始,长枪象稻草一样折断,莽莽草原,弃尸累累,山河变色,日月无光。几天血战之后,汉军终于胜利。这场战役,歼敌七万名,匈奴左贤王部几乎全军覆灭。霍去病率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境内德尔山或杭爱山)。为庆祝这次战役的胜利,霍去病率众在狼居胥山顶积土增山,举行祭天封礼。

  晚上他在营外散步,抬头仰望北斗时,吃惊地发现,北斗七星已经越过天顶,偏向南方了。他第一次看到倒置的北斗七星图案,第一眼几乎都没认出来,他赶忙招呼将士们一同观看,大家都对这奇特的景象啧啧称奇,觉得天圆如盖,地方似棋,宇宙奥妙,不可尽言。随后,霍去病又在附近的姑衍山举行祭地禅礼,并登临北海(今贝加尔湖),刻了一块记功碑,埋在那里,然后凯旋还朝。这就是“霍去病倒看北斗”的故事。可惜霍去病回朝后不久就因病去世,年仅24岁。这位军事天才不讲享受,一生为戍边事业奋斗,他有两句名言流传至今:“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贝加尔湖的纬度大约是北纬55_,北斗星上中天时就已转向南天了。这对于生长在中原地区的人们来说,确实算个稀奇事。唐代的刘商在《胡笳十八拍》诗中写道:“怪得春风不来久,胡中风土无花柳,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也是在感叹这种景象。

霍去病

  其时,年仅二十三岁。

  死去的仅仅是生命,他的灵魂将不朽于世。今天,人们或许忘记了你驰骋沙场的英姿飒爽,或许也忘记了你血气方刚的硬朗脸庞,或许更忘记了你一笔一笔的丰功伟绩。但人们知道,在遥远的汉朝,有一个英年早逝的热血青年,他叫霍去病……

  两千多年后,人们依旧能够记住你,足矣。

  合上历史的大幕,有激情,有叹惋······

霍去病他的故事

  冷冷的月色伏吻在广漠的黄沙上。萧萧的风声,犹似一缕悠扬的胡笳。在无尽的夜空中,掀开了远古战场的帷幕。听,金戈碰撞的音谐。夹杂着浑厚的蹄声。激昂的嘶鸣与咆哮的冲杀。组成了一幅金戈铁甲扬飞烟,白骨垒山血染云的悲壮画面。他年轻冷峻的脸在朦胧的夜空中变得清晰起来。国字脸上的那双俊俏的大眼睛里闪着深沉的鹰一般锐利的目光。如电似的投射在遥远的前方。他长剑一挥,双腿一夹,那匹高大的汗血马凌空一跃,载着他风驰电掣般地飞奔而去,眨眼,只留下被风鼓荡起的麾袍的背景。他那无畏、果敢的胆略,洞察细微,随机应变,机动疾速的战术形式,令他所向披靡,横扫整个西域。一洗央央大国的汉朝要以公主换取和平的耻辱。为千万个屈死于匈奴刽刀下的冤魂雪了恨。大振我汉土的威风。他,是霍去病。

  霍去病,汉族,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中国西汉武帝时期的杰出军事家,是名将卫青的外甥,任大司马骠骑将军。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霍去病多次率军与匈奴交战,在他的带领下,匈奴被汉军杀得节节败退,霍去病也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话。

  讲一个关于他的故事吧!

  霍去病出生于长安的平阳府,父亲名叫霍仲孺,是山西平阳郡的一名小吏。可是由于各种缘故,年近弱冠的霍去病未曾见过父亲一面。这件事情总使他念念不忘。他升任大将军以后,有一次,奉命率大军途径山西赴定襄击匈奴,在经过平阳附近时,地方官呈上当地迎接官员的手本和花名册,霍去病在官吏名册中见到了霍仲孺的名字。他心中一动,想到"难道这就是心中盼望已久的父亲吗,一定赶快得去拜见"。但是他又无法肯定这是夫的,万一是同名同姓,以他大将军的身份,可就成了大笑话。于是他吩咐下人说,其它官员一律免参见,回去各司其职,把平阳的霍仲孺请来相见。大将军的口谕,底下人怎敢怠慢,于是飞骑连夜去接,急如星火。霍老先生,听说大将军召见,不知是祸是福,震惊异常。差官们摧他赶路,他只得带着一肚子疑团战战兢兢地一路奔向行辕。将军驻地,汉军威仪,气势自然非同小可。还距帐前一箭之地,传唤人声已禀报"霍仲孺参见",就听中军呼喊:"请进帐相见",声如巨雷一般。霍仲孺已不自禁地跪倒在帐前。这时霍去病命人去扶霍仲孺进帐,而霍仲孺连忙按照当时礼仪叩头拜见。要要参拜完,霍去病便询问霍仲孺的籍贯、乡里以及是否曾在平阳公主府中当过差等情况。最后,他已经肯定,跪在他面前的小官吏确是他的父亲。于是他宣称有机密事要问,命令左右全退出帐外,然后才亲自扶起霍仲孺,并扶在坐椅上,纳头便拜。这一下,却把霍仲孺吓呆了,半晌做声不得。等到霍去病说明了原委,父子抱头痛哭,泣不成声。过了很久很久,心情沉静下来后,他轻声对父亲说,目前军务急迫,我只有等待这次出征回来,再去老家看望你。咋相见又分别,虽然心中难过,但总算见了父亲一面。在在分手之后,霍去病便由定襄出塞,和匈奴的左贤王一支接战,匈奴溃逃,他率轻骑跟踪追击,一直追赶到狼居胥山,凯旋而归。于是,他顺路探视了一次他从未到过的老家。拜见霍仲孺,父子相叙了离别思念之情,临行时,他把他的小兄弟带到长安,好在朝廷效力,这个小兄弟就是霍光。后来,霍光成了汉武帝的托孤顾命大臣之一。

  他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第一次出征河西,仅率万名轻骑,孤军深入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为击败匈奴建立赫赫功勋。被有的人成为西汉战神少年英雄!舍身忘死、浴血战场,还是揽箭射鹿在猎场上。还是扬鞭飞马在长安街,埋头研读在金銮殿中。抑或是在扬花舞剑,飞腿踘蹴,驯师大漠中。那次漠北战役和他的舅舅卫青使得匈奴再无反击之力,他们死后汉武帝为他们修建了高大的坟墓,以示表彰,他们为国家付出了多少!霍去病的死,到最后,竟还是个迷……

  在古代长安繁华的街道,也许你在努力地寻找着他的身影,寻找着他狂放不羁、桀傲不驯、英俊潇洒的身影。但是,司马迁却对他惜墨如金,寥寥数字的形容。也足以让我们想象无边。

  是那大气磅礴、勒石飞扬的野性时代铸就了英雄。还是匈奴的恶行惹怒了天帝而遣派下凡的天之骄子?霍去病的很多事也是我们所不了解的,想要更加了解霍去病,还是得学好汉武帝时的各事。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生日祝福文艺

没有尾巴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