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目标的小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哲理故事:适合自己的目标

  几个人在岸边垂钓,旁边几名游客在欣赏海景。只见一名垂钓者竿子一扬,钓上了一条大鱼,足有三尺长,落在岸上后,仍腾跳不止。可是钓者却解下鱼嘴内的钓钩,顺手将鱼丢进海里。

  周围围观的人响起一阵惊呼,这么大的鱼还不能令他满意,可见垂钓者雄心之大。

  就在众人屏息以待之际,钓者鱼竿又是一扬,这次钓上的是一条两尺长的鱼,钓者仍是不看一眼,顺手扔进海里。

  第三次,钓者的钓竿再次扬起,只见钓线末端钩着一条不到一尺长的小鱼。围观众人以为这条鱼也肯定会被放回,不料钓者却将鱼解下,小心地放回自己的鱼篓中。

  游客百思不得其解,就问钓者为何舍大而取小。

  想不到钓者的回答是:“喔,因为我家里最大的盘子只不过有一尺长,太大的鱼钓回去,盘子也装不下。”

  小故事大道理:人生的道路上,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非常重要。否则,将永远会挣扎于不满意的情绪之中。

关于目标的小故事

有目标的人在奔跑励志故事

  没有人会一步登天地实现自己的目标,目标是一步一步地实现的,所以,我们在制定目标时,要分步骤制定,让自己实现目标的过程更加明确、清楚、条理化,而且是一步步走向目标的,像滚雪球一样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从小目标到大日标,总有一天,我们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里我们讲—位出身卑贱、但具有伟大理想的妇女的故事。她是一位年轻的墨西哥姑娘.16岁就结婚了。两年当中生了两个儿子以后,她便离了婚,一人独自支撑家庭了。但是,她决心谋求一种令她自己及两个儿子感到体面和自豪的生活,并以30年为限。于是,她带着一块普通披巾包起全部财产,跨过里奥兰德河,在得克萨斯州的埃尔帕索安顿下来,并在一家洗衣店工作,一天赚1美元,但她从没忘记自己的诺言,要在贫困的阴影中创建一种受人尊敬的生活。

  当她在得克萨斯工作的时候,听说加州那边更好一些。于是,口袋里只有7美元的她,便带着两个儿子乘公共汽车来到了洛杉矶。她开始做洗碗的工作,后来找到什么活就做什么。拼命攒钱,直到存了400美元后,便和她的姨母共同买下一家拥有一台烙饼机及一台磨玉米饼的店。她与姨母共同制作的玉米饼非常成功,后来还开了几家分店。姨母感觉到工作太辛苦了。这位年轻妇女便买下了姨母的股份。不久,她经营的小玉米饼店铺发展成罗马纳墨西哥食品公司,全国最大的墨西哥食品批发公司,有员工300多人。直到最后,她这家公司成为她和两个儿子经济上有了保障之后,这位勇敢的年轻妇女便将精力转移到提高她美籍墨西哥同胞的地位上来。

  “我们需要自己的银行。"她想。后来她便和许多朋友在东洛杉矶筹建美国银行。这时,抱有消极思想的专家们告诉过她,不要做这种蠢事。“美籍墨西哥人不能创办自己的银行,”他们说,“你们没有资格创办一家银行,同时永远不会成功。"她平静地回答说:“我行,而且一定要成功。"结果她真的成功了。她与伙伴们在一个小拖车里创办起她们的银行。可是,到社区销售股票时却遇到另外一个麻烦,因为人们对她们毫无信心,所以她向人们兜售股票时经常遭到拒绝。“你怎么可能办得起银行呢?”他们问道,“我们已经努力了十几年,总是失败,你知道吗?墨西哥人不是银行家呀!”

  但是,她始终不渝,并最终创建了墨西哥人在美国的银行,这家银行主要是为美籍墨西哥人所居住酌社区服务,而且,银行资产很快便长到2200多万美元。若干年后的今天,这家银行取得伟大成功的故事在东洛杉矶已经传为佳话。

  在定下目标的同时写上期限,这对你的目标的实现不是毫无裨益的。当你设定一个期限时,你就会监督自己不断进步,让自己不断地、快速地走向成功。

有目标才会有动力励志故事

  克里克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小时候,他就善于动脑了,常常为一件事想半天,寻求答案。一天,小克里克又想起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困扰着他,使他非常沮丧。于是,他皱着眉头找到母亲,问道:“妈妈,你告诉过我,许多人都在发现世界的秘密,是不是他们已经发现了前人没有发现过的秘密呢?”“是啊,许多秘密都被人发现。”母亲答道。

  “那么,世界上还有没有需要人去发现的秘密呢?”“还有啊。”母亲笑了。

  “那么,等我长大后,世界上需要发现的东西会不会被人全部发现了呢?”

  “不会的。”母亲亲切地摇了摇头。

  小克里克这才舒了口气,展开眉头。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

  母亲来了兴致,便关切地问道:“怎么啦,宝贝?你为什么想到了这个问题?”小克里克有点儿不好意思,小脸也红了起来。他犹豫了一下,才期期艾艾地说:“这些天,我一直在想,如果人们把需要发现的东西都发现了,那我长大后还发现什么呢,你知道,妈妈,我长大了也是要去发现世界秘密的。”听了儿子的话,母亲和蔼地说:“你放心,宝贝。人们虽然发现了世界上的许多秘密,创造了许多东西。但需要人们去发现的东西还有很多,需要100年、100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发现完。何况,人们去发现的东西,但需要重新发现,重新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等我长大后,要发现的东西多着呢。”“噢,妈妈,我知道了。”“可是,你知道吗,儿子?”母亲继续鼓励道,“要发现一件东两,并不是很容易的事。需要读很多的书,做很多的事。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读书,掌握更多的知识。”

  小克里克重重地点了点头。他的疑虑被打消了,求知的欲望也更强烈了。

  当他稍大些的时候,书本知识和老师的解答已经不能解答他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他开始在家里做试验,用试验结果来证明他的疑问。一旦试验成功,他就兴高采烈地把这个消息告诉周围的人;一旦没有成功,又钻进书本里寻找答案。

  发现人们还没有发现的科学秘密,就是小克里克的人生目标。虽然他的问题是幼稚的,但他的目标却是十分明确的。正因为这些目标,年幼的克里克就开始了探索科学的旅程。目标不仅是他奋斗的动力,也是他产生强烈好奇和求知欲的源泉;最终,求知欲和好奇心又成为他开启创造之门的金钥匙。所以说,只有树立了远大目标,一切努力才具有价值和合理性,也才有意义。

目标哲理故事

  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一位作家拜访了一位84岁的老学者。在学者那狭窄的厨房里,作家向学者倾诉了内心的困惑。

  学者:“你应该抓紧现在和未来的日子。”

  作家:“是的,我在尽力。但是我已经浪费了几十年。”

  学者摇摇头:“达尔文说他贪睡,把时间浪费了却写了《物竞天择论》;奥本海默说他锄地拔草,把时间浪费了,后来成为‘原子弹之父’;海明威说他打猎、钓鱼,把时间浪费了,终于获得了诺贝尔奖;居里夫人说她为了孩子和家务浪费了时间。然而她不但发现了镭,而且还把孩子养成了科学家。”

  作家大喊:“这些人都是天才!我只是个平凡的人,愚蠢的平凡人!”

  “你有权评定你自己是愚蠢的平凡人。但我说,只要有确定的目标,在任何时间,做任何事,都不会妨碍思考和研究,甚至有助于思考和研究,他们自以为浪费了时间,实际上并没有浪费。”

  “但是,我年纪大了。”

  “我70岁那年,拟完成一个需要10年才能完成的研究计划。当时,我向一位30多岁的年轻朋友谈到这个计划,他笑了笑。我知道他为什么笑,在他看来,70岁的老人,时日无多,还能做些什么?10年过去了,我的工作如期完成,仍然在实验室里忙活着。”学者挺了挺胸笑了。

  “你的那位年轻的朋友呢?”作家问。

  “不再年轻,已经中年啦!”

  “对他来说,这10年来,应该是黄金年龄,相信有很不错的纪录。”

  “没有,他也承认这过去的10年是空白,真正的空白。”

  “为什么?”

  “依旧匆匆忙忙、庸庸碌碌地生活,10年,一眨眼就过去了。”

  这一番话,如当头一棒,作家呆了。

  心中是否有确定的目标,是伟大与平庸的天渊之别,是聪明与愚蠢的重要分永岭。

关于目标寓言小故事

  有一个女孩,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这时,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的,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只追前一名小女孩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跑到”中游水平,而且她也慢慢地喜欢上了体育课。接下来,小女孩的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延伸到她的学习中。妈妈告诉她:“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就这样,女孩的妈妈始终以“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导和教育女孩。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这个女孩xxx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同年4月被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位中国本科应届毕业生。她就是朱成。xxx年6月,朱成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同年9月她被哈佛大学文理学院聘为全职教师。xxx年9月,她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xxx年4月,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生会总会主席。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

  “只追前一名”,就是所谓的“够一够,摘桃子”。没有目标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期望便失去了动力。但是,目标太高,好高骛远,便高不可攀;期望太大,不着边际,便望而生畏。这样,最后的结果不是力不从心便是半途而废。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才能引领孩子脚踏实地,胸有成竹地朝前走。

  希华·莱德是英国知名作家兼战地记者。“二战”结束后,他谋到了一个写广告剧本的差事。出于信任,广告商并没有跟他签订什么合同,也没有明确规定他一共需要写多少个剧本。平心静气的莱德一直不停地写,竟然一口气完成了2000个广告剧本,这个成绩令世人震惊,甚至连他自己都感到十分意外。而如果当初广告商要与他签订合同的话,别说是2000个剧本,就是1000个,他也会退避三舍。世界著名撑竿跳高运动员布勃卡有个绰号叫“一厘米王”,因为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纪录,将成绩提高一厘米。当成功地跃过6。15米、第35次刷新世界纪录时,他不无感慨地说:“如果我当初就把训练目标定在6。15米,没准儿会被这个目标吓倒。”

  把目标降低到“一厘米”,把期望缩小到“一个剧本”,分时限、分阶段去实现人生的抱负。如此让孩子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做好今天,做好当前,才能“稳扎稳打”,满怀信心地走向明天,走向未来。“只追前一名”,是一种人生的跨越,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胆识。

为人生设定目标的励志故事

  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子在屋里推磨。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

  17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到磨坊会见驴子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入云霄的山岭,凌峰的冰雪,热海的波澜……那些神话般的境界,使驴子听了大为惊异。驴子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其实”,老马说,“我们跨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只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1900年,人们经常看到一个大约10岁的黑发小男孩在伦敦各大剧院的后门外等待。他看上去十分饥饿,但那双蓝色的眼睛却透着坚定,他期望在演艺圈找到工作。他能歌善舞,尽管自己的童年痛苦艰辛,他却懂得如何让别人欢笑。他三十岁时成了世界上最棒、最有名、最受青睐的喜剧演员,他受到了国王般的礼遇,人人都想和他谋面,和他合影的人中甚至还有丘吉尔、爱因斯坦和甘地这样的名人。在耀眼的电影新世界,他几乎成了皇家级的人物,他就是世界喜剧之王——查理·卓别林。

  在法国里昂,一位70岁的布店老板快要不行了。临终前,牧师来到他的身边。布店老板告诉牧师,他年轻时很喜欢音乐,曾经和著名的音乐家卡拉扬一起学吹小号。他当时的成绩远在卡拉扬之上,老师也非常看好他的前程。可惜20岁时他迷上了赛马,结果把音乐荒废了,否则他一定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

  其实,芸芸众生中,真正的天才和白痴都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的智力都相差不多。可是,这些人在走过漫长的人生之路后,有的功盖天下,有的却碌碌无为。这本是智力相近的一群人,为何他们却有着如此的天壤之别呢?卡耐基的一份调查或许能够说明问题。

  卡耐基曾对世界上一万个不同种族、年龄与性别的人进行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他发现,只有3%的人能够明确目标,并知道怎样把目标落实;而另外97%的人,要么根本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明确,要么不知道怎样去实现目标……10年后,他对上述对象再一次进行调查,结果令他吃惊:属于原来97%范围内的人,除了年龄增长10岁外,其他的几乎没有什么起色,还是那么普通和平庸;而原来与众不同的3%的人,却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他们10年前提出的目标,都不同程度得以实现,并正在按原定的人生目标走下去。

  卡耐基的结论同样令我们震惊。原来,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区别,并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无人生的目标!那匹马和那头驴子,尽管都在前进,却一个远行万里,有目标;一个在原地打转转,无目标。卓别林在成功后说:“……即使我在孤儿院或沿街要饭裹腹的时候,我都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棒的演员。”卓别林自小就有了当杰出演员的人生目标;那位布店老板因放弃了当一名杰出音乐家的目标,他临终前告诉牧师,他为自己一生碌碌无为感到非常遗憾。相信他到了另一个世界后,如果再选择,他绝不会再干这种傻事。

  对于没有目标的人来说,岁月的流逝只意味着年龄的增长,平庸的他们只能日复一日地重复自己。

  可以这么说,只要你为自己设定了目标,并持之以恒地为之努力,你定会有一个辉煌的人生。

拨亮心中的目标的小故事

  美国财务顾问协会的前总裁刘易斯·沃克,有一次接受记者有关稳健投资方面的采访。

  聊了一会儿,记者问:“到底是什么因素,使人无法成功?”

  沃克回答:“模糊不清的目标。”

  记者请沃克进一步解释。

  沃克说:“在几分钟前,我就问你,你的目标是什么?你说,希望有一天可以拥有一栋山上的小屋,这就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目标。问题出在‘有一天’的表述不够明确,因为不够明确,成功的机会也就不大。”

  接着,沃克又说:“如果你真的希望在山上买一栋小屋,你必须先找出那座山,算出小屋的价值,然后,考虑通货膨胀,算出5年后这栋小屋是多少钱。接着,你还必须算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每个月要存多少钱。如果真的这么做了,你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拥有一栋山上的小屋。但如果你只是说说而已,梦想就可能不会实现。梦想是愉快的,没有配合实际行动的模糊梦想,只是妄想而已。”

关于目标的哲理故事

  【故事内容】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在12岁的那一年,随着父亲驾着马车到城里,偶然间见到一部以蒸汽做动力的车子,他觉得十分新奇,并在心中想着:既然可以用蒸气做动力,那么用气油应该也可以,我要试试!

  虽然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是从那时候起,他便为自己立下了10年内完成一辆以汽油做动力的车子。

  他告诉父亲说:“我不想留在农场里当一辈子的农民,我要当发明家。”

  然后他离开家乡到工业大城底特律去,当一名最基本的机械学徒,逐渐对于机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工作之余,他一直没有忘记他的梦想,每天劳累地从工厂下班后,仍孜孜不倦地从事他的研发工作。

  29岁那年,他终于成功了。在试车大会上,有记者问他:“你成功的要决是什么?”福特想了一下说:“因为我有远大的目标,所以成功。”

  【寓意】

  成功,需要及早设定目标,更需要努力去实现。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梦想,但是许多年过去了,因为没有行动去配合,梦想早成了空想。福特不只有梦想,更有行动,并且持续了17年,所以他成功了。让我们用行动去完成我们的梦想吧!

坚定自己的目标励志故事

  一个男孩十几岁就打定主意要加入一个组织。他跑到圣彼得堡的克格勃办事处,一位官员告诉他,他们只招大学毕业生和复员军人,大学毕业生最好是学法律的。男孩于是决定报考圣彼得堡大学的法学系,以便日后加入那个组织。

  大学入学考试时,柔道教练力举他去报考圣彼得堡金属工厂附属高等技术学校。根据他的成绩,他可以免试被保送,还能免服兵役。

  柔道教练特意约见了男孩的父母,父母听了他的话有些动心,原先支持儿子考大学的想法开始动摇。于是,他们一起做孩子的工作。

  小男孩陷入了被“两面夹击”的境地,训练场上,教练劝他,回到家,父母也劝他。

  这个小男接太想加入克格勃了,他说:“我就是要考大学,就这么定了……”

  “万一考不上,你就得去当兵。”

  “没什么可怕的,当兵就当兵。”他坚定地回答。

  服兵役将会推迟加入克格勃,但总的来说,并不妨碍他实现自己的人生计划。

  后来,这个男孩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圣彼得堡大学法学系,毕业后加入了克格勃,他的人生因此跨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位立下远大志向并决不放弃的男孩,就是俄罗斯总统普京。

  我们从小就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主,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一旦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直至达到成功的彼岸。有时,亲人的劝告朋友的担心,都是出自一种善意的意愿但他们的意见代表了他们的观点,由于人的思想、认识和志向是不一样的,他们的观点未必就适合自己,只能作参考。重要的是,我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心,用自己的成功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关于目标的励志故事

  盲目地忍耐是懦弱,但是有目标的忍耐却能创造奇迹。下面是我听来的3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孩子。一天,儿子与父亲在一家大型超市走散了。父亲找遍了整个超市,又去周边的几条街道找了很久,仍没找到儿子。他焦急得心都要飞出来了。没办法,只好又去那家超市看看。在超市的门口,儿子惊喜地扑了过来。

  儿子和父亲走散后,也去附近的几条街道找父亲,最终他想,最好的办法还是在原地等。

  父亲问他,这么热的天,为什么不进到超市里面,那里有凉风习习的空调。儿子说站在门口可以看见四面八方的来人。每一个迎面走来的人都有可能是他的目标。

  父亲心疼不而,问儿子这几个小时是怎么过来的?恐惧、焦灼、难过,又站在太阳底下被烈日烤晒,若在平时,他的耐力最多只能支持他站上几分钟。儿子说:“我没有想别的,我只想着尽快能见到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个著名的拳击手。他出道之初的一次比赛中,被对手打得晕头转向,观看比赛的所有人都想他会中途倒下,可是出人意料的是,他承受了暴雨般的重拳袭击,支撑完了全场比赛。事后记者问他:“不可思议,你是怎么从第二个回开始,一直坚持忍耐到最后的?”拳击手说:“我没有忍耐呀!我只想着‘防御’和‘攻击’,当时我的脑海里根本就没有‘忍耐’这个意识闪现。”

  没有想到忍耐,才是能够忍耐下去的唯一理由。

  第三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伟人。在南非旅游观光,一定要去囚禁曼德拉的囚室瞻仰。困室很小,只有一般的卫生间大小,我们无法想像一个人几十年被囚禁在一间几平方米的小屋里而没有精神崩溃,伟人就是伟人。

  曼德拉的视线一定不能穿越四壁,但是他却将目光投身了国家示来的民主政治。否则,几十年如一日地面对几平方米的囚笼,不崩溃也会成为白痴。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师德师风征文

毛笔字入门练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