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小实验在家做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神奇的科学小实验作文

  今天下午蓝淳熙的爸爸带了很多哥哥姐姐来我们班上做科学实验,他们做了很多有趣的实验,还让我们看了很多神奇的实验视频。其中有一个名叫“漂浮的实验”,我觉得非常的神奇。

  我们自己分组做实验的时候,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来我们组和我们一起做科学实验。第一个实验是桌子上垫一张白纸,纸上放很多餐巾纸,然后用一个气球去擦哥哥的头发,气球就能把餐巾纸吸起来了,我们一共用了两个汽球吸纸巾。第二个实验是拿一个纸杯,准备了一张纸,把纸杯装一点点水,把纸盖在杯子上,然后把水杯倒过来,不能漏水哟!如果漏水了就吸不起那张纸了,我的实验成功了,我很开心。大哥哥还给我们演示了敲水瓶,用七个玻璃瓶分别装水,水的高度是依次增加的,哥哥用一根筷子依次去敲各个玻璃瓶,我们发现瓶子发现的声音是“哆”、“来”、“咪”、“发”、“唆”、“拉”、“西” 七个音符的声音。最后陈老师给我们和哥哥姐姐们还有蓝爸爸一起拍了一张合影。

  我觉得科学小实验太神奇,长大了也想学科学。

四年级科学小实验在家做

科学小实验优秀作文

  隔空也能灭火?不可能吧?是不是吹灭的?然而,科学的力量,总能让不可能变成可能。隔空灭火也不再是想象,这一次实验,老师就让我们大饱眼福。

  老师首先摆上了实验器材:一个烧杯,一瓶小苏打、一瓶柠檬酸、“火源”蜡烛、一个装了水的杯子。刚刚把这些器材放在桌上,大家就开始议论纷纷,开始猜起实验的结果来。老师给蜡烛点上火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操作起来,我们分成了两组。首先把两勺小苏打和两小勺柠檬酸混合并搅拌,我们的“操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拿起勺子开始舀,生怕有半点误差,我们也睁大眼睛,仔仔细细地盯着。等操作完,老师再次神秘地说:“接下来我们在杯中加入小半杯水,然后迅速倾斜杯子并靠近火源。第一组首先实验,只见他往杯中倒水后,缓缓靠近火源,火苗颤抖了一下并冒出一缕黑烟,但是火苗并没有熄灭,第一组的实验以失败告终。我不由得紧张起来;第一组实验失败了,我们也有可能失败,实验成功只能靠我们组了。我们组开始了,颤抖的手拿起了杯子,火苗开始颤抖,似乎有些害怕,我们整个组都屏住呼吸,把水倒进了杯子里,气泡瞬间开始冒出来,就像汽水一样,同时又有一股异味。组员立刻把杯子靠向火苗,刚才嚣张一时的火苗,在气泡猛烈的攻势下,火苗剧烈挣扎了一下,冒出一缕浓烟,就熄灭了!我心里不由得一阵欢呼,与此同时,我想:是什么让火苗如此不堪一击,而且能对火苗隔空”攻击“?当老师问起,一位同学提到二氧化碳,我心中的问题立刻迎刃而解,当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会变成二氧化碳,当把杯里的二氧化碳倒向火源,火源会因被阻断氧气而熄灭,这真是神奇呀!

  火能烧毁一切,却没想到,可怕的火却能被小小的二氧化碳打败!科学真是神奇呀!

一次科学小实验

  今天,老师说要领我们做一个科学小实验,名字叫吹乒乓球。我们听了,真是胸前挂钥匙——开心!

  只见老师先将一张白纸卷成一个圆锥形,然后用胶布粘住漏斗,上口很大,下口大约有一厘米。这样,一个“纸漏斗”就做成了。

  老师又拿出一个金黄色的乒乓球,由上口投入漏斗,问我们:“由下口用力往上吹气,会不会将球吹飞?”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我想:乒乓球那么轻,肯定会被吹起来的。

  老师用力往上吹气,吹了好几次,都是先快飞出来时,又掉了下来。接着又找杨智博来吹,他说自己肺活量还1800呢,结果一样,失败!张欣义自告奋勇上台,自吹自擂:“我一年级时肺活量都2019了!还是我来吧!”他吹得脸红脖子粗,可还不成功。张勇兵说:“还2019呢,顶多是个20。”同学们听了都哈哈大笑,我却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后来,老师给我们讲了其中的奥秘,原来是吹进去的气流分成了三股:第一股气流绕过乒乓球“逃跑”了;第二股气流沿着乒乓球的表面,来到乒乓球的上面,往下压;而很少的第三股气流往上推球,与二、三股气流相互抵消了。所以,乒乓球只往上跳起一点,又掉了下来。

  这个小实验可真有趣。它更使我懂得了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无处不在,科学的奥秘无穷,我们需要用一生去探索。

科学小实验作文

  暑假的一天,我和老爸在家里闲着无聊,又停了电,电视也看不成,于是老爸提议:“我们来一次科学实验比赛?”“好!”我大声赞成。

  我们俩二话没说便开始准备材料。老爸先开始实验,只见他拿出酒精灯、铁环、铁球、铁链和小木棍。他用带有铁链的铁球穿过铁环,再拉出来。我心想:不就是钻进钻出,有什么了不起?他把铁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过了一会,他才把铁球拿出来,这时铁球已被烧得通红,当铁球再要穿过铁环时,像变胖了似的,怎么也钻不过去。老爸又把铁球放进放了冰块的、还漂着冰渣子的水盆里,顿时,水面漂出一缕白烟。冷却后的铁球就像原来一样可以穿进穿出了。老爸解释道:“当铁球被加热后不能钻进钻出是因为非常常见的一个原理——热胀冷缩,这种原理的涉及面是非常大的。”

  到我做实验了,我也不甘示弱。我做的实验是“瓶子吃鸡蛋。”我准备的材料是:沙子、剥了壳的熟鸡蛋、瓶口比鸡蛋小一点的玻璃瓶、酒精、棉球、打火机。我先在玻璃瓶里铺了一层沙子,以防把玻璃瓶烧坏,再把酒精洒在棉球上,点燃,放进玻璃瓶,并马上把鸡蛋放在玻璃瓶上。火熄灭时,鸡蛋就进入瓶子里,我像老爸一样解释起来:“酒精棉燃烧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而瓶子里的氧气被耗尽,由于鸡蛋把杯口堵住了,所以外面的空气不能进入瓶里来取代消耗掉的氧气。火熄灭后,气压降低,有一定弹性的鸡蛋就被吸入瓶里了。”

  “哈哈……”这次竞赛在欢笑声语中结束了。我们明白了:如果我们多观察,就会有新的发现。

科学小实验四年级作文

  今天天气很好,天空中万里无云,太阳把明亮的光线无私地洒向大地。

  第三节是常识课。同学们一进教室就看见讲台上放着几个脸盆、几面镜子,心里想,老师给我们做什么实验呢

  坐定后,老师问我们:“阳光是什么颜色?”这一问,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头转向窗外。这时,明晃晃的阳光正透过玻璃窗照进教室。李维站起来说:“大家看看吧!阳光应该是白色的。”周伟则提出不同意见:“我说呀,’阳光应该是红色的。因为一早一晚,阳光把整个天空都染红了。”老师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看看阳光究竟是什么颜色。”

  老师把我们分成四人一组,每组发一个脸盆、一面镜子,并让组长在脸盆里放上半盆水。老师告诉我们,先把镜子对准窗户,让阳光照在镜面上,然后用镜子把光反射到水中,再由脸盆里的水把阳光反射到墙上。这样我们就能看到阳光真正的颜色了。

  老师话音刚落,大家就七手八脚忙开了。李维动作最利索,他把镜子对准窗户,一束阳光照在镜子上,可是镜子没能把阳光反射到水里去,而是到了天花板上。周伟一看急了,连忙搬动脸盆,差点儿把水泼到身上。可是一连移动了几个位置,都不见镜子反射的光落在水中,“这……这……我可不能把脸盆搬到天花板上去呀!”周伟急得说话都结巴了。这时老师走过来对周伟说:“问题不在你,是李维把镜子面朝上了。”说着就叫李维:“你把镜子抬起来,镜面朝下。”李维依言而行,果然,镜子把光反射到水中,脸盆里的水又把它反射到墙上。啊!看到了!看到了!雪白的墙上呈现出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真美啊!这时其他几个小组也先后把实验做成了,墙上到处是七色的光斑。

  多有趣的阳光散色小实验呀!李维恍然大悟地说:“哦,我明白了,雨过天晴,天上的彩虹就是阳光折射形成的吧!”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四年级作文

  今天,我突发奇想,做一个科学小实验。

  首先,我拿了两块圆形磁铁,用一个木棍把洞穿起来,一块磁铁南极朝上,一块磁铁南极朝下。为了检验是否,我双手同时向下用力按压,没有按到一起去,我暗自高兴,我拿起一块橡皮放在磁铁上,预料中的事——橡皮悬浮起来并没发生,反到是“砰”的一声,我的橡皮飞走了!奇了怪了,我的橡皮竟然飞出去了!难道我的橡皮长翅膀啦?还是磁铁修炼成精了?不得了,不得了!我一遍又一遍重复这个动作,每次都会弹飞,后来我发现,不是橡皮成精了,是橡皮太重,而橡皮又不能毁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这个道理,所以飞了出去。

  经过上一次失败,我不再那么大意,换一块轻点的橡皮,慢慢的放上面,可是又弹飞了。咦?这是怎么回事?我仔细看了看,哦!原来是只有一边有橡皮,一边重一些。一边轻一些,所以它飞了,这叫磁铁也无能为力了。这回我更加仔细,拿着两块橡皮小心翼翼地放在磁铁上,可这磁铁偏偏不领情,一会儿就跳起“华尔兹”了,不停变化,一会儿“伦巴”,一会儿“恰恰”,我赶快调了一下位置,欧耶!成功了!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小实验。

我的科学小实验作文

  今天吃完晚饭后,我做了两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需要准备洗脸盆、自来水玻璃杯和纸团。首先把洗脸盆接半瓶水,再撕点纸揉成团,把纸团放进杯子的底部。接下来把杯子垂直地放入水中,杯子里的纸就一点也不会湿。原来,如果把杯子垂直地放入水中纸就一点也不会湿,因为杯子中的空气出不去,水也别想进来,这就是空气占据了水的空间。但如果把杯子斜着放入水中,纸团马上就湿透了,因为空气出去了,水必须地进来,这就是水占据了空气的空间。

  第二个实验需要准备洗脸盆、自来水和塑料袋。先把盆子装满水,让塑料袋充满空气,像气球一样扎紧口,再往水盆里按,我发现它不会往下沉,水里还咕嘟咕嘟地冒泡泡,我感到非常奇怪。假如往袋子中装满水,往下一按,水里既没泡泡了,袋子也下沉了。这是因为没水空气质量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说过:“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和实验中得来。”科学只有自己做,才有意义;实验要做,才会成功。

  我喜欢做实验,喜欢科学,热爱科学!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今天早上,我正在睡梦中,突然传来几声急促的“叮铃铃”电话声,我只好喊妈妈来接听。

  被电话吵醒的我,只好醒了。忽然,一排整齐的字浮现在我的眼前:为什么打电话时,尽管相隔千里,都可以清楚地听到对方的声音

  吃过早餐后,我向妈妈问起了这个问题。妈妈给我讲了这个问题的道理,我听了半天也没听懂。妈妈说:“好吧,我们来做个小实验。你去找两个易拉罐和一根长线。”我一听要做小实验,便一下子来了精神,找出两个易拉罐和长线交给了妈妈。

  妈妈从零件盒里找来一把锤子和一枚铁钉让我照着她的话去做。我先小心翼翼地把易拉罐的盖子去掉,用锤子和铁钉在易拉罐的底部凿两个小孔。然后把长线的两端分别穿进两个易

  拉罐的底部的小孔,最后将长线的两端各打一个小结,使之牢固。看着做好的“电话”,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来使用,让妈妈把易拉罐凑进耳朵听我说几句话,可是,妈妈总是说听不到,我垂头丧气地拿起“电话”翻来覆去地看几遍,再试了几次,可是,没错呀!妈妈见我无可奈何的样子,对我说:“你将绳子绷直再试一下。”我又试了一遍,果然,终于成功了。

  通过这个小实验,我恍然大悟,原来,对着话筒说话,使话筒底部的金属膜片随声音而振动,并带有磁性簧片振动,在电磁线圈,产生感应电流,电流经导线传至受话一方,使受话器上的膜片产生相应的振动,将话音还原。

  这真是一次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让我受益匪浅,真是实践出真知呀!

科学小实验

  一天,我放学回家,发现爸爸手上拿着一个大饮料瓶,里面有一个小玻璃瓶,而且爸爸能“叫”小玻璃瓶一会儿沉下去,一会浮上来。我觉得这个东西很好玩,就缠着爸爸再帮我做一个。

  开始制作浮沉子了,爸爸让我准备了一个大饮料瓶和一个小玻璃瓶,他自己则找来了一根滴管和一大杯水。我先把大饮料瓶灌入大半瓶的水,接着,我在爸爸指导下用滴管往小玻璃瓶中灌水,让小玻璃瓶刚好能浮在水面上。最后把小玻璃瓶放入大饮料瓶中,拧紧瓶盖,一个浮沉子就做好了。

  现在,我只要捏紧大饮料瓶的瓶身,小玻璃瓶就会沉下去。如果我松开手,小玻璃瓶就会浮上来。我还可以让小玻璃瓶“待”在瓶子中间不动呢!这是怎么回事呢?爸爸告诉我,当我捏紧大饮料瓶的瓶身时,瓶子里的空气被压缩,水受到了压缩空气的挤压,有一部分进入了小玻璃瓶里,小玻璃瓶慢慢地变重了,就会沉下去。把手松开时,“挤”入玻璃瓶中的水又“跑”了出来,小玻璃瓶变轻了,就会慢慢浮上来。

  浮沉子真有趣!

做科学小实验-关于做实验的作文

  一根小小的缝衣针就能指示方向,你一定会非常惊讶地问,“什么神奇的缝衣针呀?为什么能指示方向呀?”这是我做的一个科学小实验,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准备实验材料:半碗水、一张圆形纸片、一支笔、一根缝衣针、一个磁铁、一个指南针。接着,把圆形纸片对折一下,在中间画一条直线,标上“南”和“北”,再把纸片小心翼翼地放在水面上。然后,用缝衣针快速地摩擦磁铁,产生磁性。片刻之后,将针轻轻地放在纸片的折痕上,这时可千万要注意,针尖必须得指着“南”哦!最后,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候啦!只见小纸片慢悠悠地转着,渐渐地静止下来,把真正的指南针拿过来对一对,哇,实验成功了,针真的指着“南”!我高兴得手舞足蹈!

  你知道这个实验的原理吗?因为缝衣针和磁铁的摩擦产生了磁性,跟地球这个大磁铁形成了磁场效应,所以地球上的小磁针在水面静止时总是一头指南,一头指北,能准确的指出方向。

  通过这个实验,我明白了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缝衣针,都能通过一定的方式感应到地球磁场,给它一个“舞台”,它就能自己找着“南北”。怎么样,这个小实验有趣吧,你也来试一试吧!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小创造小发明制作方法

我想变成孙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