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五大名茶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茶艺知识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并利用茶的国家,还是最早进行茶叶生产的国家。

  茶共分为六大类:分别是红茶、黄茶、绿茶、青茶、白茶和黑茶。

  青茶也叫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有天然花香,滋味浓郁,乌龙茶中最有名的就是冻顶乌龙和铁观音。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茶,属于“不发酵茶”干茶,茶汤叶底均呈绿色,其中,大家都知道的西湖龙井,就属于绿茶类。它可是茶类中的“佼佼者”,由于条件因素的关系,它的产量很少,所以,大家是难得喝到真正的西湖龙井茶的。

  黄茶,是一种非常具有观赏性的茶。在泡黄茶的过程中,有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大家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三起三落”。所以,喜爱茶道的人会用透明的玻璃杯去泡黄茶,这样就便于观赏了。

  其实,茶不仅可以泡着喝,还可以用来做食物吃呢!比如,茶饼、茶水果沙拉、茶春卷等等。为什么我对茶有这么多的了解呢?嘻嘻,悄悄告诉你吧,我可是我们学校茶艺队的一员呢!茶艺的流程包括:选茗、择水、蒸茶、艺具艺术、环境选择等一系列的内容。

  正因为茶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才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茶文化,即茶道。茶文化注重的就是修身养性,强调茶道即人道。茶文化蕴藉的美即中华名族追崇的美:优雅、包容。

  今天我向大家介绍这么关于茶的知识,你有没有对茶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了呢

福建五大名茶

家乡特产

  “国饮”绿茶就盛产在我们老家福建。

  绿茶就是指纯天然绿茶的绿茶叶,没经过杀青、揉、干燥等典型工艺,其制成品的色泽,冲泡后的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叶的绿茶主调。

  绿茶中还含有许多的解毒因子。学期饮用绿茶以后,帮助现代社会中电脑族抵御电脑辐射的作用。也可以帮助社会中众多吸烟者,减轻烟中尼古丁对身体的伤害。这是因为绿茶他是不发酵,由于其特性决定了它较多的保留了新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了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小,从而形成汤清叶绿,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最新科学研究表果,因为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抗衰老,防癌、杀菌、消炎等均有效果,为发酵类茶等所不及。所以绿茶被称为“国饮”。

  现代科学大量研究表明,绿叶中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分,茶叶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毒,消食化痰、清心除烦、解读清酒、降火明目等药用价值。

  它的成分主要是差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冲泡时汤清叶绿、芳向喷鼻。如果你到我的家乡来,一定不要忘了品尝品尝那里的著名特产——“国饮”绿茶。

中国历史上十大名茶的历史典故

  一)龙井茶与虎跑泉的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

  龙井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虎跑泉素称“杭州双绝”。虎跑泉是怎样来的呢?据说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过人,有一年二人来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现在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诉他俩,这里吃水困难,要翻几道岭去挑水,兄弟俩说,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们包了,于是和尚收留了兄弟俩。有一年夏天,天旱无雨,小溪也干涸了,吃水更困难了。一天,兄弟俩想起流浪过南岳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将童子泉移来杭州就好了。兄弟俩决定要去衡山移来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脚下时就昏倒了,狂风暴雨发作,风停雨住过后,他俩醒来,只见眼前站着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听了他俩的诉说后用柳枝一指,水洒在他俩身上,霎时,兄弟二人变成两只斑斓老虎,小孩跃上虎背。老虎仰天长啸一声,带着“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们夜里作了一个梦,梦见大虎、二虎变成两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万朵,两只老虎从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园里,前爪刨地,不一会就刨了一个深坑,突然狂风暴雨大作,雨停后,只见深坑里涌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给他们带来的泉水。为了纪念大虎和二虎,他们给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后来为了顺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龙井茶,色香味绝佳,现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尝到这“双绝”佳饮。

  (二)黄山毛峰的历史典故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而且群山之中所产名茶“黄山毛峰”,品质优异。讲起这种珍贵的茶叶,还有一段有趣的历史典故呢!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概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三)铁观音的历史典故

  安溪是福建省东南部靠近厦门的一个县,是闽南乌龙茶的主产区,种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有茶叶出产。安溪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于茶树的生长,而且经历代茶人的辛勤劳动,选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树良种,目前境内保存的良种有60多个,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大叶乌龙、梅占等都属于全国知名良种。因此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在众多的茶树良种中,品质最优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铁观音”了。

  铁观音原产安溪县西坪镇,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关于铁观音品种的由来,在安溪还留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制成之后茶味甘醇鲜爽,精神为之一振。魏认为这是茶之王,就把这株茶挖回家进行繁殖。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因为此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从此铁观音就名扬天下。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郑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多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茶音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四)大红袍的历史典故

  大红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丛珍品。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产于福建崇安东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生长环境命名的不见天、金锁匙;以茶树形状命名的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

  大红袍的来历历史典故很好,历史典故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五)君山银针的历史典故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产银针名茶,据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缘故。”明宗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君山银针冲泡时,棵棵茶芽立悬于杯中,极为美观的。

  (六)白毫银针的历史典故

  福建省东北部的政和县盛产一种名茶,色白如银形如针,据说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这种茶就叫“白毫银针”(十大名茶之一)。

  历史典故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带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宫山上的一口龙井旁有几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纷纷去寻找仙草,但都有去无回。有一户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刚、志诚和志玉。三人商定轮流去找仙草。这一天,大哥来到洞宫山下,这时路旁走出一位老爷爷告诉他说仙草就在山上龙井旁,上山时只能向前不能回头,否则采不到仙草。志刚一口气爬到半山腰,只见满山乱石,阴森恐怖,但忽听一声大喊“你敢往上闯!”,志刚大惊,一回头,立刻变成了这乱石岗上的一块新石头。志诚接着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时由于回头也变成了一块巨石。找仙草的重任终于落到了志玉的头上。她出发后,途中也遇见白发爷爷,同样告诉她千万不能回头等话,且送她一块烤糍粑,志玉谢后继续往前走,来到乱石岗,奇怪声音四起,她用糍粑塞住耳朵,坚决不回头,终于爬上山顶来到龙井旁,采下仙草上的芽叶,并用井水浇灌仙草,仙草开花结子,志玉采下种子,立即下山。回乡后将种子种满山坡。这种仙草便是茶树,这便是白毫银针名茶的来历。

  (七)白牡丹的历史典故

  福建省福鼎县盛产白牡丹茶(十大名茶之一),历史典故在西汉时期,有位名叫毛义的太守,因看不惯贪官当道,于是弃官随母去深山老林归隐。母子俩来到一座青山前,只觉得异香扑鼻,经探问一位老者得知香味来自莲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母子俩见此处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来。一天,母亲因年老加之劳累,病倒了。毛义四处寻药。一天毛义梦见了白发银须的仙翁,仙翁告诉他“治你母亲的病须用鲤鱼配新茶,缺一不可。”毛义认为定是仙人的指点。这时正值寒冬季节,毛义到池塘里踊冰捉到了鲤鱼,但冬天到哪里去采新茶呢?正在为难之时,那十八棵牡丹竟变成了十八仙茶,树上长满嫩绿的新芽叶。毛义立即采下晒干,白毛茸茸的茶叶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毛义立即用新茶煮鲤鱼给母亲吃,母亲的病果然好了。后来就把这一带产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八)茉莉花的历史典故

  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陈古秋同一位品茶大师研究北方人喜欢喝什么茶,陈古秋忽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给他一包茶叶未品尝过,便寻出请大师品尝。冲泡时,碗盖一打开,先是异香扑鼻,接着在冉冉升起的热气中,看见有一位美貌姑娘,两手捧着一束茉莉花,一会功夫又变成了一团热气。陈古秋不解就问大师,大师说:“这茶乃茶中绝品‘报恩茶’”。陈古秋想起三年前去南方购茶住客店遇见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经历,那少女诉说家中停放着父亲尸身,无钱殡葬,陈古秋深秋深为同情,便取了一些银子给她。三年过去,今春又去南方时,客店老板转交给他这一小包茶叶,说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当时未冲泡,谁料是珍品。“为什么她独独捧着茉莉花呢?”两人又重复冲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现。陈古来一边品茶一边悟道:“依我之见,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茉莉花加到茶中,从此便有了一种新茶类茉莉花茶(十大名茶之一)。

  (九)碧螺春的历史典故

  相传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东洞庭山上住着的一个名叫阿祥小伙子。两人心里深深相爱着。有一年,太湖中出现一条凶恶残暴的恶龙,扬言要碧螺姑娘,阿祥决心与恶龙决一死战,一天晚上,阿祥操起渔叉,潜到西洞庭山同恶龙博斗,直到斗了七天七夜,双方都筋疲力尽了,阿祥昏倒在血泊中。碧螺姑娘为了报答阿祥救命恩,她亲自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伤势一天天恶化。一天,姑娘找草药来到了阿祥与恶龙博斗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树长得特别好,心想:这可是阿祥与恶龙博斗的见证,应该把它培育好,至清明前后,小茶树长出了嫩绿的芽叶,碧螺采摘了一把嫩梢,回家泡给阿祥喝。说也奇怪,阿祥喝了这茶,病居然一天天好起来了。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头也落了地。就在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时,碧螺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她倒在阿祥怀里,再也睁不开双眼了。阿祥悲痛欲绝,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树旁。从此,他努力培育茶树,采制名茶。“从来佳茗似佳人”,为了纪念碧螺姑娘。人们就把这种名贵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十)冻顶乌龙茶的历史典故

  据说台湾冻顶乌龙茶是一位叫林凤池的台湾人从福建武夷山把茶苗带到台湾种植而发展起来的。林凤池祖籍福建。一年,他听说福建要举行科举考试,心想去参加,可是家穷没路费。乡亲们纷纷捐款。临行时,乡亲们对他说:“你到了福建,可要向咱祖家的乡亲们问好呀,说咱们台湾乡亲十分怀念他们。”林凤池考中了举人,几年后,决定要回台湾探亲,顺便带了36棵乌龙茶苗回台湾,种在了南投鹿谷乡的冻顶山上。经过精心培育繁殖,建成了一片茶园,所采制之茶清香可口。后来林凤池奉旨晋京,他把这种茶献给了道光皇帝,皇帝饮后称赞好茶。因这茶是台湾冻顶山采制的,就叫作冻顶茶。从此台湾乌龙茶也叫“冻顶乌龙茶”。

中国十大名茶的来历和传说

  十、冻顶乌龙茶的传说

  据说台湾冻顶乌龙茶是一位叫林凤池的台湾人从福建武夷山把茶苗带到台湾种植而发展起来的。林凤池祖籍福建。一年,他听说福建要举行科举考试,心想去参加,可是家穷没路费。乡亲们纷纷捐款。临行时,乡亲们对他说:“你到了福建,可要向咱祖家的乡亲们问好呀,说咱们台湾乡亲十分怀念他们。”林凤池考中了举人,几年后,决定要回台湾探亲,顺便带了36棵乌龙茶苗回台湾,种在了南投鹿谷乡的冻顶山上。经过精心培育繁殖,建成了一片茶园,所采制之茶清香可口。后来林凤池奉旨晋京,他把这种茶献给了道光皇帝,皇帝饮后称赞好茶。因这茶是台湾冻顶山采制的,就叫作冻顶茶。从此台湾乌龙茶也叫“冻顶乌龙茶”。

  九、碧螺春的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东洞庭山上住着的一个名叫阿祥小伙子。两人心里深深相爱着。有一年,太湖中出现一条凶恶残暴的恶龙,扬言要碧螺姑娘,阿祥决心与恶龙决一死战,一天晚上,阿祥操起渔叉,潜到西洞庭山同恶龙博斗,直到斗了七天七夜,双方都筋疲力尽了,阿祥昏倒在血泊中。碧螺姑娘为了报答阿祥救命恩,她亲自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伤势一天天恶化。一天,姑娘找草药来到了阿祥与恶龙博斗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树长得特别好,心想:这可是阿祥与恶龙博斗的见证,应该把它培育好,至清明前后,小茶树长出了嫩绿的芽叶,碧螺采摘了一把嫩梢,回家泡给阿祥喝。说也奇怪,阿祥喝了这茶,病居然一天天好起来了。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头也落了地。就在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时,碧螺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她倒在阿祥怀里,再也睁不开双眼了。阿祥悲痛欲绝,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树旁。从此,他努力培育茶树,采制名茶。“从来佳茗似佳人”,为了纪念碧螺姑娘。人们就把这种名贵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八、茉莉花的传说

  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陈古秋同一位品茶大师研究北方人喜欢喝什么茶,陈古秋忽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给他一包茶叶未品尝过,便寻出请大师品尝。冲泡时,碗盖一打开,先是异香扑鼻,接着在冉冉升起的热气中,看见有一位美貌姑娘,两手捧着一束茉莉花,一会功夫又变成了一团热气。陈古秋不解就问大师,大师说:“这茶乃茶中绝品‘报恩茶’”。陈古秋想起三年前去南方购茶住客店遇见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经历,那少女诉说家中停放着父亲尸身,无钱殡葬,陈古秋深秋深为同情,便取了一些银子给她。三年过去,今春又去南方时,客店老板转交给他这一小包茶叶,说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当时未冲泡,谁料是珍品。“为什么她独独捧着茉莉花呢?”两人又重复冲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现。陈古来一边品茶一边悟道:“依我之见,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茉莉花加到茶中,从此便有了一种新茶类茉莉花茶十大名茶之一。

  七、白牡丹的传说

  福建省福鼎县盛产白牡丹茶十大名茶之一,传说在西汉时期,有位名叫毛义的太守,因看不惯贪官当道,于是弃官随母去深山老林归隐。母子俩来到一座青山前,只觉得异香扑鼻,经探问一位老者得知香味来自莲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母子俩见此处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来。一天,母亲因年老加之劳累,病倒了。毛义四处寻药。一天毛义梦见了白发银须的仙翁,仙翁告诉他“治你母亲的病须用鲤鱼配新茶,缺一不可。”毛义认为定是仙人的指点。这时正值寒冬季节,毛义到池塘里踊冰捉到了鲤鱼,但冬天到哪里去采新茶呢?正在为难之时,那十八棵牡丹竟变成了十八仙茶,树上长满嫩绿的新芽叶。毛义立即采下晒干,白毛茸茸的茶叶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毛义立即用新茶煮鲤鱼给母亲吃,母亲的病果然好了。后来就把这一带产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六、白毫银针的传说

  福建省东北部的政和县盛产一种名茶,色白如银形如针,据说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这种茶就叫“白毫银针”十大名茶之一。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带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宫山上的一口龙井旁有几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纷纷去寻找仙草,但都有去无回。有一户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刚、志诚和志玉。三人商定轮流去找仙草。这一天,大哥来到洞宫山下,这时路旁走出一位老爷爷告诉他说仙草就在山上龙井旁,上山时只能向前不能回头,否则采不到仙草。志刚一口气爬到半山腰,只见满山乱石,阴森恐怖,但忽听一声大喊“你敢往上闯!”,志刚大惊,一回头,立刻变成了这乱石岗上的一块新石头。志诚接着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时由于回头也变成了一块巨石。找仙草的重任终于落到了志玉的头上。她出发后,途中也遇见白发爷爷,同样告诉她千万不能回头等话,且送她一块烤糍粑,志玉谢后继续往前走,来到乱石岗,奇怪声音四起,她用糍粑塞住耳朵,坚决不回头,终于爬上山顶来到龙井旁,采下仙草上的芽叶,并用井水浇灌仙草,仙草开花结子,志玉采下种子,立即下山。回乡后将种子种满山坡。这种仙草便是茶树,这便是白毫银针名茶的来历。

  五、君山银针的传说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产银针名茶,据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缘故。”明宗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君山银针冲泡时,棵棵茶芽立悬于杯中,极为美观的。

  四、大红袍的传说

  大红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丛珍品。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产于福建崇安东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生长环境命名的不见天、金锁匙;以茶树形状命名的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

  大红袍的来历传说很好,传说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三、铁观音的传说

  安溪是福建省东南部靠近厦门的一个县,是闽南乌龙茶的主产区,种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有茶叶出产。安溪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于茶树的生长,而且经历代茶人的辛勤劳动,选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树良种,目前境内保存的良种有60多个,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大叶乌龙、梅占等都属于全国知名良种。因此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在众多的茶树良种中,品质最优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铁观音”了。

  铁观音原产安溪县西坪镇,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关于铁观音品种的由来,在安溪还留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制成之后茶味甘醇鲜爽,精神为之一振。魏认为这是茶之王,就把这株茶挖回家进行繁殖。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因为此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从此铁观音就名扬天下。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郑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多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

  二、黄山毛峰的传说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而且群山之中所产名茶“黄山毛峰”,品质优异。讲起这种珍贵的茶叶,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概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一、龙井茶与虎跑泉的传说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

  龙井茶和虎跑泉素称“杭州双绝”。虎跑泉是怎样来的呢?据说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过人,有一年二人来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现在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诉他俩,这里吃水困难,要翻几道岭去挑水,兄弟俩说,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们包了,于是和尚收留了兄弟俩。有一年夏天,天旱无雨,小溪也干涸了,吃水更困难了。一天,兄弟俩想起流浪过南岳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将童子泉移来杭州就好了。兄弟俩决定要去衡山移来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脚下时就昏倒了,狂风暴雨发作,风停雨住过后,他俩醒来,只见眼前站着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听了他俩的诉说后用柳枝一指,水洒在他俩身上,霎时,兄弟二人变成两只斑斓老虎,小孩跃上虎背。老虎仰天长啸一声,带着“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们夜里作了一个梦,梦见大虎、二虎变成两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万朵,两只老虎从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园里,前爪刨地,不一会就刨了一个深坑,突然狂风暴雨大作,雨停后,只见深坑里涌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给他们带来的泉水。为了纪念大虎和二虎,他们给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后来为了顺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龙井茶,色香味绝佳,现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尝到这“双绝”佳饮。

中国主要名茶简介

  1、西湖龙井

  自清以来,茶叶商家将西湖龙井茶区分为狮、龙、虎四个字号。“狮”字号,产地以狮子峰为中心,包括公庙、龙井村、棋盘山、上天竺等地;“龙”字号产地翁家山、杨梅岭、满觉陇、白鹤峰一带;“云”字号产为云、虎字号龙井茶皆产于西湖群山,帮又称“本山龙井”以为与那些品质较次的西湖平地所产的“湖地龙井”和邻所产的“四方龙井”相区别。1949年解放后,国家对龙井茶加强管理,将原来的四个字号龙井茶归并为“狮峰龙井”、“梅坞龙井”,“西湖龙井”三个品类。“狮峰龙井”当于原来的“狮”字号和“龙”字号;“梅乌龙井”相当原来的“云”字号;其余的均归入“西湖龙井”。同时订了毛茶和精制内销茶的分级标准。内销龙进港没有狮特梅特、西特、狮上、梅上、西上及一至六级。1993年重制订的“浙江龙井”标准,分为特级和1-5级计6个级别1995年又制订了新的西湖龙井茶购销统一质量标准,按订标准品质特征,特级茶要求外形扁平光直,色泽嫩绿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成朵。目前龙井茶已获准实施产地保护措施。在划定的产地范围内,衽统一的质量标准和级别。

  2、碧螺春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之滨洞庭山的碧螺峰。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本绝闻名中外。其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细,卷曲成螺,茸毛密披,银绿陷翠,汤色清澈碧绿、香气清新幽雅持久,滋味鲜爽甘醇,叶底嫩花明净。冲泡后芽叶沉浮于怀中,放香展叶,尤如雀舌,鲜爽怡人。

  3、大红袍

  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举人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大红袍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

  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并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

  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

  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

  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

  1.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

  2.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

  3.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注重:活、甘、清、香的特点。

  品鉴要从几个方面来观察: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冲泡次数和叶底等多个方面。

  其中以香气和滋味这两方面为重点:

  一、香气:香气清爽,吸入后,深呼一口气从鼻中出,若能闻到幽幽香气的,其香品为上。

  1.熟香型(足焙火)的茶以果香以及奶油香为上。

  2.清香型(轻焙火)的茶以花香及蜜桃香为上。

  二、滋味:入口甘爽滑顺者美,苦、涩、麻、酸者劣。

  质感,淡薄者为下品。苦涩味的轻重往往决定岩茶品质高低。冲泡次数,通常为八泡左右,超过八泡以上者更优。好的茶有“七泡八泡有余香,九泡十泡余味存。”的说法。

  2.优质茶应具备:无明显苦涩,有质感(口中茶水感觉黏,有稠度),润滑,回甘显,回味足(初学者不易把握这一岩韵的特点)。

  三、干茶的外形色泽也可以作为品质鉴别的参考。通常要求外形匀整,条索紧结壮实,稍扭曲,色泽油润带宝色。

  陈茶则色泽灰褐。条形不完整货碎茶多的就差了。另外,茶叶的叶底也可以作为茶叶品质的参考,应软亮匀齐,叶底红边明显。

  4、铁观音

  创制于清乾隆年间,原产地为福建省安溪县西坪乡尧阳村。属历史名茶。铁观音既是茶名,又是茶树品种,分紫芽观音、白心尾观音、红芽观音、薄叶观音、园叶观音等品系。以紫芽观音梢制成。铁观音的品质特征:外形紧结卷曲重实,形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色泽鲜润富光泽;内质香气清幽细长,胜似幽兰花香,汤色金黄明亮,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有独特的“音韵”(又称“观音韵”)。

  5、凤凰单枞:凤凰茶的品质档次为单丛——浪菜——水仙,每一档次又分为若干级别。凤凰单丛为历史名茶,始创于明代。产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凤凰山,经单株是茶叶产品名称。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见前述。与其他乌龙茶相比,更具有“三耐”的特点:即耐冲泡,十余泡香气仍不散;耐贮压,一年后色、香、味仍不变,耐烘焙,烘焙时间长达四小时以上。因凤凰单丛名震海内外,故1995年5月,凤凰镇被农业部授予“中国名茶(乌龙茶)之乡”称号。

  6、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属红茶类,与人工小种合称为小种红茶。18世纪后期,首创于福建省崇安县(1989崇安撤县设市,正式更名为武夷山市)桐木地区。历史上该茶以星村为集散地,故又称星村小种。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入侵,国内外茶叶市场竞争激烈,出现正山茶与外山茶之争,正山含有正统之意,因此得名。

  正山小种红茶外形条索肥实,色泽乌润,泡水后汤色红浓,香气高长带松烟香,滋味醇厚,带有桂圆汤味,加入桂圆汤味,加入牛奶茶香味不减,形成糖浆状奶茶,液色更为绚丽。其成品茶外形紧结匀整,色泽铁青带褐,较油润,有天然花香,香不强烈,细而含蓄,味醇厚甘爽,喉韵明显,汤色橙黄清明,叶底欠匀净,与其他茶拼配,能提高味感。正山小种成茶品质特别优异。但其总的品质特征,共分为四个花色:

  叶茶:传统红碎茶的一种花色,条索紧结匀齐,色泽乌润,内质香气芬芳,汤色红亮,滋味醇厚,叶底红亮多嫩茎;碎茶:外形颗粒重实匀齐,色泽乌润或泛棕,内质香气馥郁,汤色红艳,滋味浓强鲜爽,叶底红匀;

  片茶:外形全部为木耳形的屑片或皱折角片,色泽乌褐,内质香气尚纯,汤色尚红,滋味尚浓略涩,叶底红匀;

  末茶:外形全部为砂粒状末,色泽乌黑或灰褐,内质汤色深暗,香低味粗涩,叶底暗红。采用的原料为保护区内的菜茶。

  菜茶:是武夷山最早的品种之一。其树丛很矮小,枝干较细。是靠种子播种的有性繁育之品种。花盛籽多,可供播种。

  7、福鼎白茶

  相传上古尧帝时代,太姥女神在一片瓦修行,以霓裳裙袂捧土,种茶鸿雪洞顶,胼手胝足,悉心呵护,冬去春来,茶树冠盖亭亭,葱茏可爱。女神乃采摘焙制成白茶,援此为引,普济生灵,降虚火,解邪毒,退热祛暑,医救百姓病痛危急。

  太姥女神的传说在民间一直流传下来,她所采摘的茶叶就是现在的福鼎白茶。这株白茶树,傲霜雪于百丈,历枯荣于千年,受云雾之呵护,得泉露之滋养,如今依然枝繁叶茂,亭亭玉立于太姥山一片瓦旁的鸿雪洞顶,被尊为福鼎白茶的始祖。

  《中国茶叶大辞典》将此茶树作为太姥山野茶收入“中国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名录”。每年春夏之交,当地茶农都要择吉日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纪念这株给他们带来健康和富足生活的母亲树。

  8、金骏眉

  金骏眉是武夷山正山小种的一个分支,目前是中国高端顶级红茶的代表。如今,金骏眉在茶业江湖上简直就是个神话,短短数年,从无到有,从初问世的每斤3000多元到目前的上万元甚至数万元!然而很多人虽听其名却并不明其意,据礼氏物语对金骏眉名字由来的考证,金骏眉的名称饱含着对金骏眉茶品质的肯定、对创制者的赞誉以及制茶企业对其发展的期望。细细说来金骏眉的名称含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一、金

  金者,贵重之物也。(注意:金骏眉的金,并不是说茶干是金黄色的,市面上流传的金骏眉应该是金黄色,金黄色绒毛多的乃是误传,正宗的金骏眉应该是黑色居多,条索中略带金色黄色,色亮而润。)

  二、骏

  “骏”字主要有三层涵义(1)骏,同“峻”,其采于崇山峻岭之中;(2)骏,其外形似马(海马状),而马则奔腾之快也;(3)骏,公司试产此茶伊始希望此产品能像骏马奔腾一样快速推广。

  三、眉

  形容外形。眉者,乃寿者长久之意,且茶类中好芽制成称眉者,如有寿眉、珍眉等,所以眉本意是指细小的高级茶尖、茶芽。

三雅·谈茶

  说实话,我对茶没有什么了解。可是正好,有个朋友学习茶艺,我也就跟着了解了一点。

  先让我想想有什么茶,记忆尤深的是曾经在武夷山看到的一部剧“大红袍”,当然,我也就记住了这个茶名。还有些比较着名的茶: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等。其中最爱喝的便是洞庭碧螺春了。另外还有我比较爱喝的普洱和乌龙。

  茶艺的确是很高雅的,我这种外行人士是搞不懂的,于是只好随便喝喝茶。我也倒是不会去管是什么茶,有茶就好。

  《黄山毛峰》,记忆中学过这篇课文,毛峰,很香很香,像仙人才能够喝的茶一样,会飘出仙气。这种茶不敢高攀,没那种境界。这种茶听名字,就知道是很柔很柔的。

  普洱茶是我喜欢的茶类之一,可能是因为那种醇香,丝滑,丝丝香味都停留在我的嘴中,离不去,放不下。仿佛让人感觉到,有一个个精灵在你的口中跳跃,可是却是缓缓地,不能说跳,说游,更合适些。好的普洱与差的普洱差距极大,好普洱香柔顺滑,坏的普洱则就涩涩的,酸酸的,整个越喝越口干舌燥。普洱还是生的好喝,这也给了普洱一种收藏价值,越陈越好。普洱是细细品尝才能尝出风味的茶。

  碧螺春,鲜爽幽静,是上品中的上品。相比普洱,这一段茶旅会更加平静些。碧螺春和普洱比,会更加清新些,像春风拂过,神清气爽。这时候你是否想静静地,停下来品茶……为何喜欢碧螺春,还有一个侧面原因:我实在是不擅长沏茶,对茶一窍不通,黄山毛峰如此难沏,留给内涵人士的茶,我连碰都不敢碰,害怕坏了。而碧螺春,就容易多了,就算是我这种人,也能够沏得不错,至少不会难以下咽。

  为什么喜欢乌龙茶?因为那是种种茶的精髓!红茶醇,绿茶清,花茶香,种种结合,叫人怎能不喜欢?乌龙之美,人人懂得,人人了解。

  西湖龙井能够成为十大名茶之首,绝对有它的理由。西湖龙井也是绿茶,不知道为什么,爱喝的大都为绿茶。西湖龙井和碧螺春也是有相似,也有不同。可是,西湖龙井虽也是绿茶,但是还是感觉不如碧螺春雅、淡。

  同样的,要是说茶,茶不能完全算茶,不同的茶代表了不同的人生。

  龙井、碧螺春代表的人生,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可是没有趣味性,平平稳稳,并不引人注目,可是是快快乐乐的,不过也可以换种说法,是平平淡淡,无味的。

  大红袍是慢慢地、慢慢地沁人心脾,让你的全身、全部的习惯、全部的毛孔都被影响。这种人生有波折,可是是慢慢的,不急。

  乌龙茶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人生,大起大落,可是给人的整体感觉很美,很美。

  普洱真的不必多说,真的。

  茶,有种种组合,可是再多也多不过那么多了。人生,有种种组合,多,几百种、几千种、几万种……数不尽的组合,数得尽的精彩。每个人都是好茶,可是慢慢地,烂了,就变成了坏茶,你是哪杯茶?你又想当哪杯茶

台湾茶

  入兰界后,与台湾兰友交流甚多。因知道我喜欢品茶,除了以兰会友外,台湾兰友来我园大都会以岛产各类名茗好茶相赠。于是,也就逐渐培养出我对台湾茶的喜好。

  好茶如好友,越品越香浓。

  梨山茶东方美人茶:台湾新竹县产,乌龙茶系。因其质量少,风味独特,故售价较其它茗茶高出许多,深受品茗人士喜爱,乃冠以“膨风茶”之雅号。据传百年前,英国商人将“膨风茶”呈献维多利亚女王品尝,女王对其绝妙之色、香、味惊叹不已,因其风貌宛如绝色佳人,又因产于东方福尔摩沙,故赐名“东方美人茶”。膨风茶(冬季):台湾新竹县产,乌龙茶系。椪风茶:又名“膨风茶”,乌龙茶系,台湾苖栗产。翠峰高冷茶:乌龙系列。

茶及其他:厦门茶道

  一杯茶,一份情,厦门人喜欢茶,有属于自己的茶文化。茶文化的精华是茶道,其主要内容是茶艺,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茶具、火候、环境。

  茶 叶

  茶以新为贵,优质茶叶是茶道的基本条件之一。 厦门人大多爱喝乌龙茶,它是介于不发酵茶与全发酵茶之间的一类茶叶,外形色泽青褐,故称“青菜”。乌龙茶经冲泡后,叶片上有红有绿,汤色黄红,乌龙茶经冲泡后,口味醇厚。

  好一个“口味醇厚”,这便是厦门人最难得的品质??醇。

  厦门人的淳朴、温和,在国内的其它城市是少有的。厦门人不知从何时起便不愿大声吆喝,他们习惯了小声说话,也习惯了以微笑取代“狰狞”。在厦门的商店购物,不必考虑“照顾”营业员的情绪或顾忌他们的脸色,哪怕是去退货,依然受到“宾客至上”的待遇。这样的淳朴的品质,带给厦门人的是善良,游者来到厦门,不会像在北京那样弄不好就被损挨训,不必像在上海那样担心着自己是外地人,也不用像在武汉那样随时准备吵架,因为无架可吵。并且,在公共汽车上,你会看见年轻人自觉地给老人、孕妇让座。

  茶 具

  厦门人饮乌龙茶,爱选用有加盖的陶器茶具,因其会“保香”和“保味”。最喜欢“孟公壶”和“若深杯”,通常1个“孟公壶”与4个“若深杯”一起放在圆形茶盘中,显有艺术欣赏价值。

  “保香”?“保味”?是的,厦门人就是有点“保守”。

  听说,在外地人眼里,厦门人是“胆小”的,是有那么一点道理。“北京人什么都敢说,上海人什么都国敢出,广东人什么钱都敢赚,东北人什么架都敢打”,厦门人呢?不敢!甚至于他们对新鲜事物,常常也抱着一种见怪不怪,满不在乎的态度,就连在我们中学课堂上,本该拥有求知欲望的少男少女,面对老师“激情”的提问,也不过是付之一笑。其实,也正是厦门人的这份“保守”和“胆小”,才给厦门这座城市带来了宁静和温馨,他们安安分分地做着该做的事,极不愿给自己的家乡增添麻烦。这何尝不是一种美德

  茶 水.火 候

  泡茶对水有严格的要求,也讲究火候。《煮泉小品》中说: “有水有茶,不可以无火。” 茶道要求茶、水、火三者都好,缺一不可。水要用软水,指的是每公升钙、镁含量不到8毫克水。用软水泡茶,可防止茶味变涩,茶香变浊,茶汤变色。而火候不可过长,不可过短,既要防“嫩”,又要防“老”。

  看上去似乎太过讲究,但是,厦门人就是这般“严格”,严格要求别人,也严格要求自己。

  讲文明、守公德,以成为许多人的习惯。一个合格的厦门市民,甚至到了外地也能自觉做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在厦门的大街小巷,一旦你不小心、无意中、不经意地做出不文明的行为,必会招来目光的谴责,或许还会听到批评。??之所以不是破口大骂,是因为会指责你的人是个文明的人。有时候,厦门人对环境的严格要求,近乎成了一种“固执”,“固执”到为了保护一棵古榕树,美丽的环岛路要以“牺牲”笔直为代价。

  环 境

  茶道讲究品著佳境。明代文震彦曾说:“构一斗室,相傍山斋,内设茶道,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淡,寒窗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这叙述的是古代文人骚士追求的清寂生活。厦门人则爱闹中取静,择街边巷尾、或房前庭院、或厅堂一角,摆下茶几,数人围坐,会友聊天,

  别小看厦门人这份闲情,可是他们创造了一份“从容”呢!

  厦门依山傍水,看惯了潮起潮落、云起云飞、斗转星移的厦门人,深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道理。不管有多少风云变幻,鼓浪涛声依旧,厦门人也泡茶依旧。“悠悠万事,惟此为大,泡茶。”厦门人的从容不迫、处变不惊便是泡茶泡出来的。你看,这正是两岸对峙之时,炮弹随时会从屋顶飞过,做为前线的厦门,人们在做什么?打包走人吗?不,不是的,厦门人在泡茶。泡一壶好茶,许一个好愿??不要开火为妙!

  厦门的茶文化,与众不同;厦门人,亦是与众不同。

武夷“镇茶之宝”—大红袍

  武夷山,一个山灵水秀、仙境般的圣地,令人深往。这里有一路烟霞的意境,莺飞草长的气息,鸟语花香的絮语,品茗悠茶的淡雅——但是,在这美丽之中倍受万物瞩目的焦点,无疑是作为这儿一颗绿色灵珠的“镇茶之宝”大红袍。

  大红袍——武夷岩茶之首。虽说岩茶中有像君子一般立骨铮铮,品上去顿时身心清爽的肉桂;有像淑女风姿般浓韵淳厚,品上去茶意悠长的水仙,可曾今披过圣上御赐的红袍,帮助秀才考上状元,金榜题名的大红袍在众多岩茶之中成为佼佼者,最为有王者风范。它仿佛凝聚了武夷山水万物所有的灵气为一身,胜过了肉桂的立骨铮铮;它仿佛细品有赛貂蝉般千回百转神韵,胜过了浓韵淳厚的水仙。化一切精华为己的大红袍,外形是那样的娇小柔美,可褐绿色的叶子又显得那样鲜润而富有生机,加上叶片红绿相渐,更有一种配上红镶边的美感,透着生生的贵气。而那制茶的茶坊里,无不飘散着阵阵幽香的气息,那就是茶天然独有的香味。因为任何一株茶苗在这里都要经过:嗮青、炒青、复揉、摊凉等十六道精心的制作、加工才可称得上是大功告成。

  要知道,大红袍是武夷山的“镇茶之宝”,这可不是徒有虚名。用它泡出来的茶水,色泽度极好,汤色橙亮,细看又像有着榧木藏品般的纯木感,自然、清新。端起这一杯茶,细细的闻,那香味淳厚而不失风韵;悠香而不失淡雅;那香味不重、不淡,令人闻过之后顿时神清气爽。这也许就是大红袍那种独特,引人入胜的气息吧。看过,闻过之后,就剩下品了。品茶是最有韵味的,也是最能享受到茶的唯美的。轻轻泯上一口,闭上疲惫的双眼,那茶水顺着食道灌流你的身体,令人霎时间忘记了忧愁,忘记了烦恼,忘记了疲倦,脑海里久久浮现的是茶影的身姿,茶味的悠扬。就会觉得“有这样一些东西,雾一般美丽空灵、惹人追寻,可努力走进了,却又觅寻不见。一直体会下去,最终得到的是比雾本身更美好的启示……”这就是品茶的意境,也是大红袍的特点,永远意欲悠长、茶味意犹未尽。

  如果你要想亲自体验来自于茶的这种无与伦比的美丽享受,那么——武夷山,这个拥有大红袍作为“镇茶之宝”的地方,在这里品上一口大红袍,一定会让你彻底叹服茶文化的悠长,叹服茶香的淳朴动人,叹服茶味的千回百转,更让你叹服武夷山是这样般的美轮美奂。

福建名茶的趣味传说故事

  安溪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的传说,分“魏说”和“王说”。“魏说”是观音托梦。相传,1720年前后,安溪尧阳松岩村(又名松林头村)有个老茶农魏荫(1703-1775),勤于种茶,又笃信佛教,敬奉观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观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胧中梦见自己扛着锄头走出家门,他来到一条溪涧旁边,在石缝中忽然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芳香诱人,跟自己所见过的茶树不同。第二天早晨,他顺着昨夜梦中的道路寻找,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间,找到梦中的茶树。仔细观看,只见茶叶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魏荫十分高兴,将这株茶树挖回种在家一口铁鼎里,悉心培育,因这茶是观音托梦得到的,取名“铁观音”。

  “王说”是乾隆赐名。相传,安溪西坪南岩仕人王士让(朝雍正十年副贡、乾隆六年曾出任湖广黄州府靳州通判,曾经在南山之麓修筑书房,取名“南轩”)。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的春天,王与诸友会文于“南轩”。每当夕阳西下时,就徘徊在南轩之旁。有一天,他偶然发现层石荒园间有株茶树与众不同,就移植到南轩的茶圃,朝夕管理,悉心培育,年年繁殖,茶树枝叶茂盛,圆叶红心,采制成品,乌润肥壮,泡饮之后,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王士让奉召入京,谒见礼部侍郎方苞,就把这种茶叶送给方苞,方侍郎闻其味非凡,便转送内廷,皇上饮后大加赞誉,垂问尧阳茶史,因此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赐名“铁观音”。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的传说有很多,而最让人印象深刻就是“秀才说”。相传,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

  福鼎白茶

  传说,太姥山古名才山,尧帝时有一老母在此居住,以种兰为业,为人乐善好施,深得人心,并曾将其所种绿雪芽茶作为治疗麻疹圣药,救活很多小孩,人们感恩戴德,把她奉为神明,称她为太母,这座山也因此名为太母山。到汉武帝时,派遣了侍中东方朔到各地授封天下名山,于是太母山被封为天下三十六名山之首,并正式改名为太姥山,现今福鼎太姥山还留有相传是太姥娘娘手植的福鼎大白茶原始母树绿雪芽古茶树、太姥娘娘发现绿雪芽的山洞和浇灌绿雪芽的丹井,距今150多年前(约1857年),有柏柳乡竹栏头村(今点头镇过笕村竹栏头自然村)陈焕把此茶移植家中繁育了福鼎大白茶。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楹联和对联的区别

事业单位岗位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