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写作训练:人物描写方法

  人物描写方法训练

  知识回顾:人物描写方法

  一、外貌描写

  也称肖像描写,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 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情感。

  外貌描写的方法:1、肖像突出人物性格2、眼睛显示人物内心3、神态表现人物情绪

  4、服饰体现人物身份

  方法指导:

  (一)外貌描写第一招:抓住人物典型的外在特征,突显出人物的个性。

  请你诊断:我身材不高也不矮,满头的黑发梳得整整齐齐,脸上弯弯的眉毛下面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嘴巴上面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身上穿着一套漂亮的运动服,手上戴一块手表,脚穿一双旅游鞋。 毛病在哪里

  诊断:外貌描写模式化,没有突出特征。

  建议: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外貌描写

  修改后:我呀,短头发圆脸像妈妈,浓眉大眼像爸爸。不够白净的脸上有许多褐色的雀斑。由于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我成了近视眼,这不,最近我的鼻梁上又多了一副眼镜。别看我不漂亮,我可从来没为我的容貌烦恼过。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琵琶行》塑造了几个人物形象

  《琵琶行》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在中唐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畸形繁荣的生活环境里,在当时互相倾轧、仕途险恶的政治背景里,琵琶女的形象和诗人的形象,都具有其现实的典型意义。此诗用形象类比法把两人之间的悲愤情感、不幸遭遇等方面进行类比,最后融合为一,从而推出两个艺术形象都有怀才不遇、沦落天涯的感慨的结论。形象类比,抒情言志,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琵琶行》的“情”如何体现

  这首诗以情动人,叙述事件,描写人物全都充满抒情色彩。送客一节即以“秋瑟瑟”“惨将别”“茫茫江浸月”,给环境制造了伤感的气氛。琵琶女第一次演奏,诗人在描写琵琶女演奏的手法和曲调时,让情思幽恨贯穿始终。自叙身世一段,是“幽愁暗恨”的根源,更是充满了人物因昔盛今衰而产生的种种哀伤。诗人自叹经历,处处以环境衬托自身的感慨,充分描写了漂沦流落的悲切之情。末段,凄凄的弦声与哭泣声相互照映,更是写尽了诗人的悲痛之情。全诗使用的典故很少,语言精练明畅。诗人逝世不久,唐宣宗李忱写诗吊念他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音乐画面赏析

  这首诗最令人称道的是诗对琵琶乐声的描写。由“大弦嘈嘈如急雨”到“曲终收拨当心画”几句,将抽象的、难以感知的乐曲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模拟出来,既有听觉形象,又有视觉形象,读过后让人感到余音袅袅,余味无穷。其中“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等成了写乐声的经典诗句。“急雨”、“私语”、“莺语”、“泉流”、“珠落玉盘”、“瓶破水迸”、“骑出刀呜”、“裂帛”等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匠心独运,无与伦比。这一段音乐描写与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和李欣的《听董大弹胡笳弄寄语房给事》并列为古典音乐的四篇妙文。但由于它的比喻平实、贴切,语言流畅、情感丰富,因此比其他三篇流传更广,也更为知名。[5]

  (1)以景物烘托感情氛围。如秋江夜别“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这种萧瑟的秋景对离情别绪是有力的烘托。“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四句描写了环境的恶劣,有力地烘托了“天涯沦落”之情。

  (2)用人物的神态、动作描绘出画面,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如“犹抱琵琶半遮面”,画面传神地描绘了琵琶女娇羞的神情和犹豫迟疑的复杂心理。再如“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这里描绘琵琶女曲终时的动作、神态,不仅使人感到她的教养、经历不俗,而且自然地表现她由弹奏到自叙身世的内心活动。另外“满座重闻皆掩泣”之后的一个特写镜头,诗人“泪湿青衫”。画面的基调落在一个“泣”字上。当然对曲调理解最深的,动情最浓的,以至“泪湿青衫”的,还是诗人自己。“泣”的内涵显然是丰富的、深沉的。

  (3)从“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开始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诗人用极富想象力的语言再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术,曲调未成情以先出,是对音乐气氛的很好烘托,而弹的过程更是撵词摘句,活用比喻来描写音乐的进程。“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仿佛使人能够再次听到琵琶声一样,“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更是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带入到文字和音乐无法描述的空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可谓点睛之笔,从音乐和哲学角度表达了至高乃无的学问,短暂暂停之后便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由静入动,如同万匹野马,同时出动,万丈瀑布,瞬时倾泻,“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观众还沉浸在意犹未尽的音乐中琵琶女已经停止了演奏。

  分层赏析

  第一部分写江上送客,忽闻琵琶声,为引出琵琶女作交代。从“浔阳江头夜送客”至“犹抱琵琶半遮面”,叙写送别宴无音乐的遗憾,邀请商人妇弹奏琵琶的情形,细致描绘琵琶的声调,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这并不是她在意身份。正象“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第二部分写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具体而生动地揭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琵琶女因“平生不得志”而“千呼万唤始出来”,又通过琵琶声调的描写,表现琵琶女的高超弹技。用手指叩弦(拢),用手指揉弦(捻),顺手下拨(抹),反手回拨(挑),动作娴熟自然。粗弦沉重雄壮“如急雨”,细弦细碎如“私语”,清脆圆润如大小珠子落玉盘,又如花底莺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述。“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第三部分写琵琶女自述身世。从“沉吟放拨插弦中”至“梦啼妆泪红阑干”:诗人代商妇诉说身世,由少女到商妇的经历,亦如琵琶声的激扬幽抑。正象在“邀相见”之后,省掉了请弹琵琶的细节一样;在曲终之后,也略去了关于身世的询问,而用两个描写肖像的句子向“自言”过渡:“沉吟”的神态,显然与询问有关,这反映了她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则表现了她克服矛盾、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互相补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异常生动真实,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艺人们的悲惨命运。

  第四部分写诗人深沉的感慨,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写诗人,为第四段,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诗人和琵琶女都是从繁华的京城沦落到这偏僻处,诗人的同情中饱含叹息自己的不幸,“似诉生平不得志”的琵琶声中也诉说着诗人的心中不平。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感情浓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杰作,全文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会合。歌女的悲惨遭遇写得很具体,可算是明线;诗人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琵琶女弹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断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可算是暗线。这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它所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内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

刻画人物的四种描写方法

  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 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 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语言描写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 见其人”的作用。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 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事业,避免行文死板。

  动作描写

  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 更要看他如何做,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因此,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呢

  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

  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心理描写

  心理是指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 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学生写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或“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 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

  (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

  (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

  (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小说人物描写技巧

  第一种,以生活中的某一个原型为主,加以概括、想象和虚构,从而创造出典型人物。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原型是他的一个表兄弟。鲁迅结合平时对黑暗社会的多方见闻,改造了这个疯人形象的内容,赋予人物以深刻的社会意义,从而塑造出了狂人这个艺术典型。

  第二种,在广泛地集中、概括众多人物的基础上塑造出典型人物。这就是鲁迅说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方法。巴尔扎克在谈人物塑造时指出:"为了塑造一个美丽的形象,就取这个模特儿的手,取另一个模特儿的脚,取这个的胸,取那个的骨。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生命灌注到所塑造的人体里去把描给变成现实。如果他只是想去临摹一个现实的女人,那么他的作品就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读者干脆就会把这未加修饰的真实扔到一边去。"

  鲁迅笔下的人物大多是这样的。他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一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有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作品,其中的人物都是指不出生活原型的。这种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说比用某一原型塑造人物形象更为困难,然而,一个真正的小说作者是必须掌握这种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方法的。以上两种塑造人物的典型化方法,有时可以在一个作品中同时运用,即可以用一种方法塑造某一人物形象,而用另一种方法塑造另外的人物形象。

  刻划小说人物注意

  (一)小说中的人物和真实人物不同。他是作者虚构的,而这种虚构的人物来自小说作者的心灵之中,是融有作者的血肉、灵魂、性格、气质的"臆造"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生活在小说的国度里,这个国度是一个叙述者与创造者合而为一的世界。英国小说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指出:小说人物在人生中的五项主要活动--出生、饮食、睡眠、爱情和死亡等方面,都有不同于真实人物的特点。只要他了解他们透彻入理,只要他们是他的创作物,他就有权要怎么写就怎么写。这就说明:小说人物由于是作者展开想象、通过虚构创造的,因此他不同于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学习小说写作,不能不首先明白这个问题。

  (二)小说人物与作者自我之间是一种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莫泊桑在《谈小说创作》中告诉我们:作者写的不管是什么人物,"我们所表现的终究是我们自己","我们要使人物各各不同,就只有改变他们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和我们'自我'的生活情况,这'自我'是大自然用不可越逾的器官限制所形成的。""要使读者在我们用来隐藏'自我'的各种面具下不能把这'自我'辨认出来,这才是巧妙的手法。"

  同时,莫泊桑又指出:我们作者"如果对人物进行了充分的观察,我们就难免相当准确地确定他们的性格,以便能预见他们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行动方式,如果我们能够说:'一个具有这样性格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做出这样的事',但决不能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能够一个个地确定人物自己的非我们所有的思想中的一切最隐蔽的活动,那些与我们不同的本能所产生的一切神秘的希求,他那器官、神经、血液、肌肤和与我们特殊的体质所决定的暧昧的冲动。"这就是说:作者根据自己的艺术构思塑造着人物,但人物却对作者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作者三番五次地进行艺术构思,修改自己的人物性格,要人物活起来站起来,是典型又是个性;人物性格一旦形成,一旦活起来站起来,他就要顽强地按照他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思想性格、个人气质来思考,说话,做事,行动,抒发内心情绪。这时候,他常常要跟他的作者发生争执,提醒作者应该怎样描写他。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的笔就只好顺着人物自身的行动进行写作。当然,这种情况是只有在进行认真、深刻的艺术构思后才会出现,草率从事是写不出真正的小说人物的。

  学习小说写作,一定要下功夫寻找这样的细节--看似无所谓却有重要意义的细节。因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正是由许多适当而具有力的典型细节来完成的。唯有把许多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有机地贯串起来,组织起来,才能达到从典型环境中描写典型性格的目的。

  另外,有的作者还常常通过写人物小传分析人物性格。这种人物小传对作者掌握人物性格有一定帮助,初学者也可在习作小说时采用。

小说如何塑造形象鲜明的角色

  福楼拜让莫泊桑走上街头,像画家一样将街上的人和事都给栩栩如生的记录下来。写出华丽的马车与简陋的马车的区别。在烈日炎炎下与风雨交加时马匹是如何走动的,两者有什么区别。马夫是如何吆喝的。

  就这一个问题,我们又能进一步升华,华丽的马车上的马夫,和简陋的马车的马夫,是否应该也有区别呢?一个是背靠贵族衣着漂亮的马夫,一个是挣扎求生的劳苦大众,是否应该一个神情桀骜,一个目光浑浊呢

  再换一个说法,同为贵族的马夫,是否又会因为主人的性格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性格呢

  仁慈的贵族与暴虐的贵族的马夫,是否又该不一样呢

  2、更深刻的写人

  在小故事里,福楼拜给莫泊桑提出的第二个阶段,要求莫泊桑即使写同一个东西,不但要写得栩栩如生,还应该更有辨识度,其实正是上一点里笔者发散思维的明确表达。

  福楼拜要求莫泊桑描写一堆篝火与一棵树,也要描写出这堆篝火或者树与众不同的地方。

  这说得太大而化之,可能大家难以理解。

  那么我简单的提问,用木炭烧出来的篝火与用木柴烧出来的篝火,是否应该不一样呢

  柳树与桐树是否应该不一样呢

  冬天的柳树与夏天的柳树,是否应该不一样呢

  再一次将目光回到写人上面,福楼拜的原话是叼着烟斗的守门人、在西边车站的守门人是怎样的,是否应该与另一个车站的守门人不同

  你写出来的这一个守门人的姿态、面貌、衣着以及他全部的精神状态与本质,应该被用最简短的语言完整的表现出来,让读者不会将这个守门人与别的农民、马夫或者其他守门人混淆起来。

  具体到现代网络小说的创作中,你未必每一次让这个人物出场时都要写这么多,但他如果是一个重要角色,第一次出场时,是否应该予以明确

  并且,在你的后文中,再次出现这个人物时,你的前后语言风格应该统一。

  3、生活的体验

  在莫泊桑与福楼拜的小故事里,第三点着重提到真正的文学源自生活,应该在生活里用自己真切的体验来创造文学。

  笔者不否认这观点的正确性,但在现代幻想类型的网络小说创作中,这实在有些强人所难。

  很多年轻人在创作网络小说时,本身年龄不过十七八岁到二十一二三岁不等,强行要求别人用生活来写人物实在太勉强。

  但每个人都应该与梦想,不能因为别人年轻而导致的阅历不够,你就不让人写了是吧

  另外,生活阅历已经达到足够层次了的人,大体也不需要我在这儿细说。

  4、人物的定位准确

  所谓的人物定位,简单讲,你写出一个出生高贵的富家千金,那么她的仪态、她的台词对白,就应该符合她富家千金的身份。

  再比如,明明是身家亿万的美女总裁,手掌市值XX亿的上市公司,张口闭口,“你搞啥呢?”“你弄啥嘞?”“滚开点呀臭流氓!”

  这……

  又比如,明明是个性格冷漠的邪道魔头,你却给他把台词弄成,“我的妈呀,萧炎这小兔崽子怎么这么强,乖乖的个孙孙快跑!”

  又或者,明明是个官场巨擘,你却给他这样的台词。“我也不清楚为什么XX项目会搞成这样,妈的,刘某某这杂碎简直是个害人精,这回全完了,该怎么办呢?”

  官场上能混上去的,会在自己的下属面前说出这种话吗

  当然,笔者并不是说富家千金就一定要落落大方,美女总裁就一定要霸道凛冽,邪道魔头就一定要冷酷无情,官场巨擘就一定要城府厚黑。

  但如论如何,你的人物的性格设定和外在表现,尽量应该控制在其身份的范围内。

  刁蛮的富家千金,那终究也是千金。

  温柔的总裁,也一定会有其刚硬之处。

  多情的魔头,也应该有邪道大拿的气度。

  比如,同样是一个月利润五十万的餐饮店的老板,有人行事果断雷厉风行,也有人事无巨细谨言慎行。

  但所有的人物都万变不离其宗,他的定位与他的文化水平,他的台词与他的身份地位,大体应该是要相符的。

  哪怕是曾经傲立巅峰,如今玩世不恭,浪荡世间的主角,也应该在嘻嘻哈哈的表面之下藏着一颗强者的心。

  5、真正的捷径——人物卡

  在网络小说创作中,人物卡是一个往往容易被人忽视,但却尤为重要的东西。

  当你决定塑造一个任务,无论他是主角还是配角还是反派,首先浮现在你心中的,一定会有一个这个人物的形象和定位。

  此时此刻,无论你这个人物是否已经出场,立刻将你在心中对他的定位记录在你的人物卡里。

  人物卡的字数或长或短,都没有问题,但一定要完整的包含这个人物需要在你书中体现出来的状态。

  我们再接第二点中最后一句,前后文统一的问题。

  如果你没有人物卡,这个人物刚出场时明明被你塑造成了一个刁蛮无理幼稚的富家千金小姐。

  转眼间,没有经过任何转圜和情节的发展,她突然就变得对主角温柔体贴了,这岂不智障

  再比如,主角的友军,某某人出场时你明明将其写成一个冲动的猛将型人格,在后续发展中,突然你毫无征兆的让他来一段一眼洞察全场的分析,变成了运筹帷幄千里之外军师型人格,岂不智障

  人物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每一个关键人物,一个人物卡,

  在后文中每一次需要这个人物出场之前,先看一下自己当初的人物卡,再去为他匹配行为举止和台词。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此外,这个人物的每一次性格变化及推进,也记录在你的人物卡里。

  人总是会变化的,小说中的人物,同样也是会成长长大的。

  一个会成长与变化的人物,才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人物。

  那么,一张完整的人物卡,可以让你空洞的人物活过来。

人物描写六种方法

  A、那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两只深陷的眼睛,深邃明亮,看上去很有神;头发很却很整齐。他穿着一身整洁的中山装,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没有别人注意他,他也不注意别人,只是面对烈士陵园,凝视着那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B、只见他的脸憋得通红,双眉拧成疙瘩,就连胳膊上的青筋都看得清清楚楚。

  C、她大发脾气道:“你一个女孩子,不是我看轻你,用秤称一称能有几两重!”

  D、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E、每当我看到别的孩子撒娇地扑到妈妈的怀抱,妈妈用亲切的话语嗔怪时;每当我听到别家的妈妈搂着孩子哼着催眠曲或讲着神秘离奇的传说时,我羡慕得直掉眼泪。我多想有一个这样的妈妈呀!

  F、他站了起来,头微微向上仰,脸涨得通红,厚厚的嘴唇在颤动,竟吐不出半个字,真可谓有话难言啊!好不容易从嘴中迸出几个字,却又忽然中断,头一下子胀大了许多,随即带出一个发颤的、走了调的声音,“轰”的一声,教室里笑的声浪压倒了一切,笑声冲出了教室,冲向云层。他头往下一低,脸紫得怕人,抿着厚厚的嘴唇,带着一丝痛苦在微笑。他的这一丝苦笑,像影片一样,在我的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重演。

怎么把人写的形象生动

  写人的作文,就是以人物描写为主的文章,人物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群体。写人文章不同于一般的记事文章,记事文侧重于写一件具体的事,落脚于事情发生的详细过程,人物不是主要的描写内容;写人的文章则着眼于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动态等,人物是主要描写的对象,事是为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服务的。

  小学生怎样写好写人作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典型事例的叙述来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作风等特点。要写好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一、写好人物的形象。

  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着、姿态、神情等等。外貌描写首先必须从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的独白,对话,交谈以及语气。“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现。因此成功的语言描写能恰当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品质、作风和个性特点。描写人物语言时,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相互间的关系。描写人物的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人物“做什么”,还要写出“怎么做”。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思想活动的手段。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注意把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叙述清楚,还要注意与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结合起来。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好了,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鲜明了。

  详细分解:

  A语言描写:在记叙文写作中,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是不可缺少的。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不是随心所欲的,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而应该像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就是说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一、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二、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对话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人物语言要力求简洁,避免有话必录和拖泥带水的现象。

  四、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语言描写,并不是垂手可得,而要通过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同学们为自己笔下的人物设计语言,更应该如此。

  B、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深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是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事出有因。任何心理活动的引起是有原因的,把心理活动的起因写清楚,对于展示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动的过程展现出来。不然,人物的形象无论如何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心理活动的展现和其它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是有层次的。我们把人物心理活动的层次逐渐写出来,人物形象的展示也会越来越具体。写心理活动时,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用第一人称写人时,可以写“我”的心理活动,但不能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因为别人心里是怎样想的,“我”是无法知道的呀!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征,或同一人物在不同环境下内在性格的变化,常常处在不协调的矛盾状态之中。为了显示人物性格的差异,写作文就必须通过对比加以表现,将他们面对相同的事物作出不同的反应抖落出来,从而突出人物的形象。

  C、外貌描写:描写人物的外貌就是指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和表情的描写,叫做外貌描写。我们有的同学一写到以记人为主的作文时,往往是作这样的描写: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目光炯炯有神……好像天下的人都是一个模样。其实,世界上的人有千千万万,没有完全相同的外貌。关键的问题是没有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人物的外貌。

满分作文中人物形象塑造优美语段讲解

  •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因不与贵族合作死于屠刀之下,耿直不屈的脖颈中喷涌的鲜血化作了一条华贵美丽的“豹尾”,鞭打在一个腐朽王朝的脊背上,在那黯淡的夜空中留下了震天动地的绝响。(江苏考生《暗夜的绝响》

  •“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近体诗的先驱者——以其杰出的贡献掀开了中国古代诗歌崭新的一页,引发了盛大辉煌的盛唐气象。(江苏考生《人生三部曲》

  •斯宾诺莎在没有亲情、没有友情、没有爱情,被孤独、寂寞笼罩的情况下,潜心研究哲学,探索真理,创作了神学著作《宗教论》。他让后人感叹道:“最孤独最寂寞的是过程,最厚重最丰富的也是过程。”(江苏考生《人生三部曲》

  •在长江的上游,有刘备白帝城托孤的眼泪,也有李白扬帆荡桨的身影。或许,刘备与李白完全是两类人,一位是争逐天下的君王,一位则是周游天下的诗人。帝王将相自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诗人自成其千古文章,然而,长江以它的广博容纳了这一切。在清晨迎接李白嘹亮的吟唱,在傍晚又迎接刘备疲惫的马蹄。(浙江考生《山水文人看华夏》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开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中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在人生路上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湖南考生《轻松起跑》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走不到浑浊的仕途。他出乎其外,超乎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顾,不愿做供奉于高高庙堂之上的乌龟;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孤独地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享受”着逍遥的人生。(湖北考生《出乎其外,入乎其内》

  •越王勾践承受了亡国之痛,扛住了数十载非人的屈辱。他坚守复国信念,是因为他在圈外遥望到了生命之光,他看到了胜利复仇的希望,最终他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历史奇迹。(湖北考生《近观与遥望》

  •大艺术家罗丹在工作时差点把他的客人茨威格锁在工作室里。正是这种“入”,才有了王羲之写完的18缸墨水;正是这种“入”,才有玄奘取经跋涉几万里的路程;正是这种“入”,才有陈景润演算的几十麻袋的稿纸。(《人生的“出”与“入”》

  •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倾注了三十多年的精力,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八百多位。可是后人发现,他在第三百多位时就出现了错误,也就是说,他后面二十多年的努力都是白费的。科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多番维尔如果能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客观地审查

  自己的步骤和数据,就可能不会留下这个遗憾了。(湖北考生《人生的“出”与“入”》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是太“入”了,忧国忧民、感时伤世,少陵的叹息绵长悠邈、一刻不散。“花近高楼”,他的心悲伤了;登高远望,他的忧思又在心头回旋。(湖北考生《钓罢归来不系船》

  •霍金能够创造出令人炫目的成就,那是他夜以继日研究的结晶;牛顿能够发现震惊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那是对他苦思冥想、呕心沥血的回报;马克思能够发现剩余价值规律,那是与他废寝忘食、勤勤恳恳的研究分不开的。(河南考生《小议“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28岁的欧拉仅用两天时间就将几位数学家几个月得出的结论进行了完善的论证。斯坦梅茨仅用三天时间就使数名工程师几个月也不能维修好的机器重新启动。(河南考生《偶然?必然!》

  •女词人李清照有“寻寻觅觅”的哀婉凄切,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儿女情长,但也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诗句。(河北考生《意外花开在情理枝头》

  •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原是公子小白的仇人,然而却幸运地为老友鲍叔牙所举,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叔牙帮管仲赢,也为自己赢得了后人的钦敬。(山东考生《成人者天成之,与人者天与之》

  •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他带着天朝上谕,所到之处,送陶瓷,送丝绸,送茶叶。他送去的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度的文化,同时也收获了异域文化,更有礼赞和膜拜。(山东考生《双赢,一种人伦的智慧之美》

  •林肯当上总统后,他的朋友推荐一人为内阁成员。看过此人后,林肯毫不客气地拒绝了。朋友询问个中原因,林肯说:“他的脸不适合。”朋友哑然失笑,说:“他不能为自己的长相负责啊。”林肯严肃地说:“一个人若过了三十还不能为他的脸负责,那他就成不了大器。”(江西考生《脸中窥世界》

  •苏武忠贞爱国,拒绝折节叛国,甘愿与羊为伍。地窖冰冷,他咽白雪啮毡毛;北海荒远,他“掘野鼠藏草实而食之”。他用赤胆忠心奏响了千古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四川考生《永远的苏武》

  •西汉前朝帝王休养生息,以安其民,成就“文景之治”;唐太宗体恤民情,轻徭薄赋,使社会安定,成就“贞观之治”;唐玄宗初年继往开来,安置百姓,重用贤臣,安稳

  统治天下,成就“开元盛世”;康乾励精图治,平定叛乱,维护统一,社会安定和谐而成就“康乾胜景”。(北京考生《说“安”》

  •成吉思汗,那个弯弓射雕的猛士,那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在他身后,有多少无辜的灵魂。希特勒,历史上最厉害的演说家,几小时把整个欧洲吹嘘得沸腾起来。弹指一挥,血肉横飞。身后,是数万人堆起的尸骨;脚下,流淌着殷红的血流;身前,是继续行走的大军。(陕西考生《铭记血腥中的古训:和平》

  •到底什么是人的魂?说白了,就是人的某种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老夫子的魂;“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是岳元帅的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李白的魂;“我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杜甫的魂。(四川考生《问灵魂》

  •记得海德格尔曾说过,生命充满了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土地上。要感谢海德格,这位精神的探索者,为我的心里留下了一隅空白。让我在心烦意乱之际,能够冷静地思考,吟上一句“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让我在忙碌中,能够偷得浮生半日闲,欣赏一段“他年傍得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的还魂爱情。如五柳先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如东坡先生,“颂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如守着瓦尔登湖的梭罗,如遥望乞力马扎罗之雪的海明威。他们都是诗人,在属于自己的空白天地中,诗意地栖居。(福建考生《月圆是画,月缺是诗》

作文速成之最6:用细节打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叙事具体生动,是作文的基本要求。可我们有些同学写人记事,尽管字数不少,但东拉西扯,既谈不上具体,更不用说生动。如何让所叙之事生动起来?如何让所写之人鲜活起来?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学会细节描写。下面我们就结合一位学生的习作来谈谈如何用细节打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原稿:

  半边钱

  月假回来后,我告诉父亲,我想买一本词典。父亲听了,没有说什么。我有点后悔,因为我知道,家里没有钱,我提出买一本词典的要求有些过分。

  后来,父亲出去了。我知道他又去借钱了,心里很难受。

  第二天清晨,我收好行装,准备上学了。父亲给了我六十元生活费和车费后,又递给我十块,并问我够不够买一本词典。其实一本词典定价是十四元七角,但为了不让父亲再操心,我就说够了。不过,父亲从我的眼神中还是看出来我是在说谎,于是又走了。

  我上了汽车,心里还在想着刚才的事。忽然,我看见通往我家的小路上跑出一个人来,等到走近了,我认出那是我的父亲。于是我连忙探出头大声呼喊:"爸爸--,爸爸--"父亲望见了我,便挥动了一下手臂,我看见他手里的一把零钞。原来,父亲给我送钱来了。

  父亲跑到车窗边,问我五元够不够,我点点头,说够了。父亲松了口气,把钱接给我,我去接那把零钞,可是一股风把一张五角的纸钞吹跑了。父亲转身去捡,可是风却把钱吹向远处。父亲花了不少力气才捡到,交给了我。由于父亲拿得紧,我一下把钱撕成了两半,变成了半边钱,我们两个人都愣住了。父亲把另一半也给了我,叫我去用胶水贴起来,然后,便回去了,看着父亲的背景,我的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剖析:这篇作文的选材很好,能够围绕"钱"来组接材料,表现父爱。但读罢全文,我们总觉得文中父亲的形象尚不丰满,文章尚缺少感人性,不能让人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以陈述为主,没有注意细节刻画。我们可从以下方面进行一些修改:

  第一节交代事情的起因太过简略。我们可通过两三个细节描写(如屋内的环境,父亲的举止,家庭背景)来设置一个特定的情境,让故事在此特定的情境中展开,这样就能为全文定好感情基调。

  第二节写父亲出门借钱,可以借助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我的难受的心情。同时可以抓住父亲的一两个细微的动作(如父亲是怎样出门的)来刻画,这样人物就会形象很多。

  第三节写父亲给我钱,全都采用了陈述,不生动。我们要注意写出父亲给钱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如父亲给我钱时说了什么,用怎样的眼神看我,听了我的话之后,又有怎样的表情,只有把这些细节写出来,父亲的形象才能生动起来。

  第四、五节写父亲送钱,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本应抓住场面,通过父亲特定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可原稿仍以陈述为主,自然难以做到生动形象。父亲是怎样跑过来的?他是怎样递钱给我的?在钱被风吹跑后,他又是怎样去捡的?汽车开动后,父亲怎样追的?在钱被撕破后,父亲又是怎样的神态?这些都是我们可以着重进行刻画的细节,将这些细节写活,人物形象也就鲜活起来了,文章的感染力也就出来了。

  修改稿:

  半边钱

  一盏昏暗的油灯,跳动着一粒豆大的火焰。父亲坐在角落里抽旱烟,一言不发。我后悔了,我明明知道,为了供我读书,为了给妈妈治病,我们家已经债台高筑,可我为什么要提出买一本词典的要求呢

  好一阵沉默之后,父亲掐灭了旱烟,拖着不太灵便的双腿出去了。我站在门口,目送着父亲消失在沉沉夜幕中。这时,北风正在呼啸。

  清晨,我打点行装,准备上学了。父亲给了我六十元生活费和车费后,又递给我一卷零钞:"这是买词典的钱,十块,够吗?"父亲用急切的目光注视着我。我早就看过定价了,十四元七角。一瞬间的迟疑后,我慌忙说:"够了,够了,爸爸。"父亲从我的迟疑中明白了什么,眉毛拧在一起。

  上了汽车后,我的心还留在那间破旧的瓦屋里,留在久卧病榻的妈妈身边。我用眷恋的目光注视着通往我家的小径。忽然,小路上跑出一个人来,渐渐近了,我认出那是我的父亲。我连忙探出头大声呼喊:"爸爸--,爸爸--"父亲望见是我,一边跑,一边挥动手臂,父亲离我越来越近了,我听见了他粗重的喘息,看见了他头顶的热气和手里的一把零钞。原来,父亲给我送钱来了。

  父亲跑到车窗边:"钱……五块……够吗?"我使劲地点头,几乎是用哭腔答道:"够了,爸爸,够了!"我慌忙地去接那把零钞,可是一股风吹来,一张五角的纸钞被卷跑了。父亲迅速转身去捡,可是纸钞上下翻动,向远处飘去。父亲佝着腰去追,一连扑了几次空。终于,我悬着的心放下了,父亲捉住了那张纸钞。

  瞬间,我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儿,因为汽车已经开了,而父亲却在追赶正在加速的汽车。我急忙朝父亲大幅度地摆手:"爸爸,不要了!别追了!"可父亲不肯停下。我猛然想起父亲冻伤的脚,恨不得跳下车扶住我的父亲。

  父亲与我的距离渐渐变近了,他高扬着手臂,五角的纸钞在风中颤抖。我尽力伸长手臂去抓那纸钞,可父亲怕纸钞再被风吹走,捏得紧紧的。"哧"的一声,纸钞裂为两半。我的心一下子碎了,泪水夺眶而出。透过闪闪泪光,我看见我的父亲高高举着半边线,呆立在寒风中,像一尊雕像。

  后言:修改稿通过增加细节刻画,把一个身处逆境的农民父亲对孩子的一往情深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看到了一个相当丰满的人物形象,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同学们,通过上面的修改示例,你明白细节描写的重要性了吗?翻出你的作文本,读读你过去写的作文,看看哪些地方可以进行细节刻画,拿起你的笔,用细节来打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吧。

浅谈《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艺术手法

  在艺术中,没有“对立”就没有人物,就没有性格。对于人物性格“对立”的描写,敌对的和阶级的“对立”,容易区别得鲜明;阶级内部和阶层内部的“对立”,却容易雷同。可见,塑造众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是长篇小说首先需要解决的任务。而其中最大的难题莫过于在同一阶级、同一阶层、同一集团内写出许多千差万别的典型形象来。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正是在这个方面获得了卓异的成就。

  《红楼梦》中的人物共有四百之多,光是生动而著名的就不下百余。其中一些思想性格身份地位类似的人,在曹雪芹的笔下,却能各人各面,千姿百态。作者异常分明地描绘出他们之间的差异。甚至在场合想仿,谈吐相近,神情相同的情况下,也能把各自的个性区分出来,使神态相似而不雷同,言语相近而不重复。这种强烈的艺术效果的形式,不能不说是因为作者在塑造这些形象时,常常采取一种特殊的复杂的对比手法的结果。这个对比手法,正是恩格斯所准确提示的那种“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更加鲜明些”的方法。这是一条异常宝贵的创作经验,是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决窍”。脂砚斋在评《红楼梦》时,称这种手法为“特犯不犯”。金圣叹叫作“犯中求避”。犯,是有意把两个人物的某一点写成相同、重复;同时,又避,即在同中求异,在重复中求不重复。古今中外,天地万物,无不处于矛盾之中,无不相比较而存在。在艺术中采取同中求异的艺术手法,正是刻划人物性格的一个最根本的方法。《红楼梦》在刻划人物性格上成功地运用了这种同中求异的艺术手法,值得我们好好揣摩,努力借鉴。

  在《红楼梦》所创造的众多人物中,有些是同属于官僚贵族之家的当权人物;有些是生活在珠围翠绕、锦衣玉食之中的公子小姐;有的是一母所生所谓小家碧玉的年轻貌美的胞姊胞妹;有些是常年受人奴役欺凌的丫头奴仆。为使这些出身、经历、地位、教养大体相同的人物各有生动鲜明的性格,曹雪芹地塑造他们时,采用了同中求异的艺术手法,而使那些身份相同或地位相近容易混淆的人物表现出极大的个性差异,毫无雷同之感。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出身名门的千 金小姐,同是以亲戚关系寄居贾府的。她们的生活起居、学识教养是基本类似的。论“诗才”,不相上下;论容姿,都是“艳冠群芳”。并且在某些问题上也有一定的共同语言。照常理讲,这两个人物的性格应该是大体一致的。然而恰恰相反,在曹雪芹的笔下,却把这两个人物写成了异常分明的对立形象。作者通过她二人言谈举止、行为动作、思想作风的刻划,揭示了二人性格上的不同,内在本质的迥异。这种“不同”和“迥异”表现在爱情上,即黛玉和宝玉的爱情,是建立在反封建礼教的思想基础之上的。他们的爱是纯真的爱,而宝钗对于宝玉的爱慕则是因为贾宝玉是贾府的宠儿,是这个家族的当然继承人。这种爱是出于功利动机的。另外,黛玉的爱是通过“题帕诗”向宝玉倾吐的,真率而不明言,含蓄又心心相印;而宝钗的爱恋却是抑制了感情的一面,为了未来的地位,她采取得是审慎的富有谋虑的处世方法。这种“不同”和“迥异”表现在处世为人上,即黛玉高洁,自尊,不愿违心地去迎合世俗。无论是对至高无上的权威贾母,还是对有权势的管家少妇王熙凤,她从不考虑如何去讨她们的欢心。她“孤高自许”,天真敏锐,语言尖刻,结果遭来了流言蜚语,最后在宝钗嫁给宝玉的一片欢闹声中,悲悲惨惨地离开了人间。薛宝钗正好相反,她靠封建淑女所具备的德性和那背后的财富家世,争取了贾母王夫人的欢心。她“罕言寡语”,装愚守拙,对丫环奴婢也表示出贤惠宽容的态度,终于登上了宝二奶奶的宝座。这种“不同”和“迥异”最突出地表现在对仕途经济的看法上,宝钗热衷于对宝玉进行“仕途经济”的说教,致使宝玉讥讽她,一个女儿“也学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真是一针见血地道破了薛宝钗的思想实质。而林黛玉正好相反,用宝玉的话说就是:“林姑娘”从来不说这些“混账话”。这便是钗黛的本质区别。由于作者在一系列相同事件上让钗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而使得她们各自的性格特征是那样鲜明突出。不难想像,如果作者孤立地去塑造其中的一个,是决不会收到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的。

  《红楼梦》的人物描写,的确是富有独创性的。它不同于只有共性,没有个性,地位身份相同或相近的人物,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才子佳人作品。曹雪芹笔下的人物都有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血肉,自己的面貌,自己的灵魂。比如迎春和探春,她们的出身门第,生活教养,比起宝钗和黛玉来,就更为相近,甚至可以说是基本相同的。然而她俩性格上的差异之大并不亚于宝黛。邢夫人曾当面说迎春:“你是大爷跟前的人养的,这里探丫头是二老爷跟前的人养的,出身一样,你娘比赵姨娘强十分,你也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反不及他一点”。邢夫人对迎春的评语,正道出了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这样一个事实,即人物性格的形成也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出身经历、生活教养等客观方面的诸因素。曹雪芹就是从生活出发,用对照之法,写出了环境相同的人物之间不同的性格。在作者笔下,贾府二小姐迎春,是一个平庸懦弱、优柔寡断混名儿叫“二木头”的人物,主子摆布嘲弄她,丫头奴仆也不怎么看重她。探春却截然相反,她精明强干,遇事果断,用兴儿的话说,这是一朵“又红又香,无人不爱,只是有刺扎手”的“玫瑰花”。在抄检大观园这一回书中,作者有意识地将迎春和探春置于同一事件之中进行对照。当凤姐和王善保家的来到探春时,探春早已“命众丫头秉烛开门而待”。当凤姐要搜其丫头时,探春正色地说:“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可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都在我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有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探春对抄家表示出极大愤恨,为她所出身的家族“自杀自灭”而痛心。因此,对凤姐一行人冷嘲热讽,辛辣挖苦,使得处处占上风的凤姐,不得不退避三舍。对不以贵族小姐看待她的王善保家的更是报之以响亮的耳光。我们再看看对迎春的描写:当凤姐等人来到迎春房内时,“迎春已经睡着了,丫头们也才要睡,众人扣门,半日才开”。这寥寥数语,正好与探春的“秉烛开门而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迎春对抄检不闻不问,任其搜查自己的丫头。当司棋因“赃物”被查出,周瑞家的奉命来带人时,迎春虽“含泪似有不舍之意”,却怯弱地连一句求情的话也不说。书中写道:“那司棋也求了迎春,实指望能救,只是迎春语言迟慢,耳软心活,是不能做主的,司棋见了这般,知不能免,因跪着哭道:“姑娘……怎么连一句也没有”?司棋含泪给迎春磕头,迎春只是含泪“呆呆的坐着”。这又同探春唯独不让搜其丫头形成鲜明对比。她对抄检大观园的凶犯打手们的那种无动于衷,木然处之的态度,也与探春当时那种冷嘲热讽,辛辣挖苦,甚至用响亮的耳光来惩罚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正是在这一系列的鲜明对比中,显示了迎探完全相反的性格特征。

  通过对迎探的性格分析,再次使我们体会到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运用“犯中求避”艺术手法所独具的匠心。

  作者在描写“小家碧玉”尤氏姊妹时,更为成功地运用了这种对比手法。这一对同胞姊妹,在书中所占篇幅甚少。然而,曹雪芹却在这有限的篇幅中,塑造了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形象。尤二姐心地善良,但性格软弱,轻信,追慕虚荣。因此,她听凭贾珍之流的任意欺骗与摆布。她对现实缺乏清醒的认识,不但被贾蓉的甜言蜜语所蒙住,而且心甘情愿受自己所幻想的富贵荣华生活的欺骗。天真地以为,只要嫁给贾琏,终身就有了依靠。善良怯弱的尤二姐被骗进大观园后,贪辱忍垢,受尽欺凌,逆来顺受,毫无反抗。尤三姐却不同于尤二姐,她对现实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她从自身的处境中看清了贾府的腐化和堕落,看清了贾珍之流的禽兽本质。对贵族公子,纨绔子弟没有抱任何幻想,而是追求自己的幸福,企图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对待婚姻爱情上,不象尤二姐那样随便将身许人,她向往着真正的爱情与幸福。在思想性格上刚烈、豪爽,坚毅果敢。她能机智地躲开贾珍之流的骗诱和凌,敢干抗拒贾珍之流的淫恶和威压。对尤三姐这一性格,第六十五回有一段精彩的描绘。作者描写她看穿了贾珍、贾琏的诡计,斥责他们“别糊涂油蒙了心”,警告他们不要“打错了算盘”。酒席上,嘻笑怒骂,珍、琏二人竟被吓得目瞪口呆,不敢触犯。通过以上情节的介绍,不难看出一母同胞的二姐和三姐性格是怎样惊人的不同,一个是为了追慕虚荣而任人摆布;一个却是为了自己灵魂和身体的纯洁,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进行着艰苦而又坚决的挣扎和斗争。

  诚然,尤三姐命运的最终结局和尤二姐一样都是悲剧,但这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悲剧。请看书中是怎样描写这两人的悲剧结局的吧。第六十九回“觉大限吞生金自逝”写出道:“尤二姐心中自思:病已成势,目无所养,反有所伤,料定必不能好。沉胎已经打下,无甚悬心,何必受这些零气?不如一死,倒还干净。常听见人说金子可以坠死人,岂不比上吊自刎又干净。想毕,扎挣起来,打开箱子,便找出一块金子,也不知多重。哭了一回,外边将近五更天气,那二姐咬牙狠命,便吞入口中,几次直脖,方咽了下去。于是赶快将衣服首饰穿戴齐整!上坑躺……”.结束了短短的一生。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中写道:好不容易等柳湘莲到来,尤三姐“今忽见反悔,便知他在贾府中听了什么话,把自己也当做淫奔无耻之流,不屑为妻。今若容他出去和贾琏说退亲,料那贾琏不但无法可处,就是争辩起来,自己也无趣味。一听贾琏同他出去,连忙摘下剑来,将一股雌锋隐在肘后,出来便说:“你们也不必出去再议,还你的定礼!一面泪如雨下,左手将剑登并鞘送给湘莲,右手回肘,只往项上一横,可怜: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这是怎样的两种不同的自杀啊!尤二姐是被逼不得苟活之时无可奈何的自杀。尤三姐的自杀却是因爱情破灭而自觉地选择的一种反抗的方式。前者是在夜深无人之时,吞金自逝;后者当着意中人的面拔剑自刎。一个死得屈辱,一个死得壮烈。尤二姐之死,获得了人们的同情,以致贾琏这样的花花公子也为之“大哭”。尤三姐之死,却迸射出壮丽的生命之花,它不仅震撼了柳湘莲的心灵,而且也为广大读者所感动,所崇敬。作者在塑造尤氏姊妹的形象时,运用同中求异的艺术手法取得了很大成功。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起对比写来,她们各自的性格特征就在对比中清楚地显示出来。尤二姐的柔弱轻弱对照出了尤三姐的豪爽刚强。而尤三姐认识现实之理智的清醒,则衬托出尤二姐对现实估计的错误。这两个形象是相互对比,相互照应,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如果失去一方,那么另一方必然会随之黯然失色。

  作者就是这样运用同中求异的创作方法塑造对立性格的人物,以性格化对立的整体艺术形象所体现同中求异的。# 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一些人,他们性格相近或某些地方相似是属于同一类型的。因此,长篇小说创造人物时就必须考虑到不仅使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有着鲜明的区别,而且更要注意使同类型的人物各具特色。正如福楼拜在谈到描写同类型人物的个性时指出的:“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砂,两只相同的手”(转引自《红楼梦集刊》)。

  在曹雪芹的笔下,那些性格相似的形象,不管他们之间有着怎样惊人的相似之处,而在读者的心目中,却各具个性,毫不含混。

  《红楼梦》中有一对有名的泼妇:一个是王熙凤,另一个就是“颇步凤姐后尘”的夏金桂。凤姐借秋桐折磨尤二姐;夏金桂利用宝蟾辱香菱。这两件事表面上似乎相同,实际上却大有差别。王熙凤从生活到思想上都继承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衣钵,为了掠夺金钱,攫取权势,她“机关算尽”,不但辱奴仆,而且同本阶级本阶层一切权势争夺高低。当尤二姐被卷进了贾府内部权力地位之争的漩涡时,王熙凤视她为眼中钉肉中刺。为了陷害尤二姐,她乘贾琏不在之机,设计把尤二姐赚进大观园。为了遮人耳目,她于丈夫面前,一反常态,逆来顺受,在公婆面前,故意装得豁然大度,宽厚待人;对二姐表现出“贤惠”体贴,视如姐妹一般;对于秋桐,欲擒故纵,挑拨激逼。她对尤二姐进行了卑鄙无耻的精神戏弄和物质迫害。借用秋桐这把刀,既杀了尤二姐,又保全了自己声名,真是嘴甜心辣,外善内恶,“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比起王熙凤的心地奸诈,阴险毒辣来,夏金桂在剪除香菱的过程中,则是肆无忌惮,明火执仗。“薛文起悔娶河东吼”一回这样介绍“夏家小姐”,“生得亦颇有姿色,亦颇识得几个字。若论心里的丘壑泾渭,颇步熙凤的后尘。只吃亏了一件:从小时,父亲去世的早,又无同胞兄弟,寡母独守此女,娇养溺爱,不帝珍宝,凡女儿一举一动,他母亲皆百依百顺”。这说明她受封建正统教育比较少,对封建观念也淡薄。因此,她嫁给薛家之后,不象王熙凤那样表面上还能恪守封建伦理,而是根本不考虑什么声名,一心要凌驾于薛蟠之上,更不把薛姨妈母女放在眼里。她抓住薛蟠喜新抛旧的好色特点,故意将陪嫁丫头宝蟾送给薛蟠,以便坑害香菱。害香菱的目的也不象王熙凤那样一切从权势出发,而是出于“见有香菱这等一个才貌俱全的爱妾在室,越发添了“宋太祖灭唐之意”。但她的手段与凤姐相比,显然不及凤姐高明,致使杀人不成,自己反名声狼籍,枉送了性命。由于曹雪芹在塑造夏金桂这个形象时,有意识地把她和凤姐对照起来写,因而出现了“特犯不犯”的艺术效果。凤姐和金桂这两个少妇身上都具有泼辣和狠毒的一面,她们出现在同一部小说中便形成了“特犯”。但是作为特犯而出现的凤姐和金桂的泼辣与毒辣,又被作者写得各有千秋。王熙凤是“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八面玲珑,笑里藏刀;夏金桂是“自己尊若菩萨,他人秽如粪土。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这是她们各自性格不同的另一面,这种性格差异的出现便又破特犯而为不犯了。由于作者在塑造这两个形象时,注意运用同中求异的对比手法,不但使王熙凤、夏金桂二人的性格差异显示出来。而且使这两个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了。这就是脂评所说的“一击两鸣法”。

  《红楼梦》中的丫头,千姿百态,画貌各殊,但大体上还是能根据她们的身世地位、精神气质以及具体表现等所构成的性格因素划分成若干类型的。曹雪芹的杰出才能,是善于从共性中突出个性,不仅使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有着鲜明的区别,而且更注意使同类型的人物各具特色。

  平儿和袭人,在荣国府的丫头群中,这是两个颇有地位,颇受主子赏识,而又能自觉恪守奴才本分的大丫环。她们共同的性格特点是温柔体贴,逆来顺受。第三十回写宝玉冒雨跑回怡红院,“拍得门山响”,袭人来开门时被宝玉一脚踢在肋上,袭人虽然“又是羞,又是气,又是痛”,但却能当着许多人的面,忍着痛苦替宝玉换衣服,并和颜悦色告诉宝玉“没有踢着”。由于伤势较量,致使晚饭也不能吃。但她仍旧不敢声张,偷偷地躺在床上,只在睡梦中才传出“嗳哟”呼痛的声音。无独有偶,第四十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正和第三十回相映成趣。王熙凤生日那天,贾琏却在家同仆妇胡搞,被凤姐当场逮住,夫妻俩大吵大闹起来。平儿却无故受了凤姐和贾琏的凌,“打的平儿有冤无处诉,只气得干哭”。事过之后,凤姐半假半真地给平儿道歉时,平儿只是“眼圈儿一红,连忙忍住了,说道:也没有打着”。从袭人和平儿被辱之后所持的态度看,不难找出她们灵魂深处所共有的东西,这就是奴性十足。但在她们的共性之中,仍然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平儿精明,善良,富有同情心。在不伤害主子利益的前提下,她能为下人着想。当凤姐暗中摆布尤二姐时,平儿常背地里照看尤二姐。正如兴儿说得:“平姑娘为人很好,虽然和奶奶一气,她倒背着奶奶常作些好事”。袭人和平儿相比,似乎不及平儿精明,但她为了将来“争荣夸耀”,在为人却走向了平儿的反面。她在王夫人面前,含沙射影地进谗言加害晴雯。当晴雯被赶出大观园,宝玉为之不平,把她比作海棠时,袭人却无耻地说:“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他总好,也越不过我的次序去”。在她老实的背后,隐藏着阴险。平儿和丫头、奶奶们都打得火热,没有人背地里说过她狗仗人势,陷害他人之类的坏话。袭人虽也博得了个贤惠的美名,但她常常遭到晴雯等人的嘲讽。李嬷嬷更是当面把袭人骂做“忘了本的小娼妇儿”!并且不满地说:“谁不是袭人拿下马来的”!从以上分析中也可以看出平儿和袭人在某些性格特征上虽说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曹雪芹的笔下,两个人性格上的差异写得又是多么分明。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农村一层最美房屋

诚实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