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作品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适合儿童朗读的散文

  微风拂煦,蝶儿娇媚地曼舞婆娑,一点新绿在冰雪初融的早晨酝酿着新的节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这百灵鸟身上的时候,一串串悦耳清脆的音符,带着春的旋律在冰雪的洁白和柳条的翠绿间轻快地跳动!

  春夏秋冬,四季周而复始,但是生命的春天只有一次。青春是每一个孩子美妙的憧憬,可偏偏拥有青春的我们,往往不懂青春。青春是一场成长的岁月,成长是幸福的,它让我们学会独立,让我们能洒脱地勾绘美好的未来;成长是烦恼的,它让我们脆弱的心灵不堪重负,让我们的生命里第一次铭刻了“烦恼”二字。成长的道路从来就不是平坦的,在岁月的磨练中,让我们尽情享受青春的激情。把眼泪种在心里,开出勇敢的花;把汗水种在心里,开出勤奋的花;把希望种在心里,开出理想的花。用心灵去施肥,用青春的土壤去呵护,相信在我们生命的春天里,定会繁华似锦,飘香满园!

  春,是一副饱蘸着生命繁华的画卷;是一个彰显着生命神奇的舞台。让我们释放自己的理想,用生命弹奏一曲!

  “无怨无悔”的春之旋律。

幼儿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作品读后感

  《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全书涉及世界儿童文学作家百余人、世界经典儿童文学作品近二百部、精彩书籍封面和插图三百余幅。它引领读者跨越儿童文学的门槛,走进儿童文学的世界,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模式,熟悉儿童文学的分类,品读儿童文学的故事情节,感受儿童文学人物的魅力。可以说,《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是一部二百年世界儿童文学历史与传世经典名篇的阅读圣典。

  这本《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中,有一篇文字介绍《不老泉》,其中引用了美国童书评论家安妮塔西尔维在《给孩子100本最棒的书》里对它的赞美——就我个人而言,如果只能带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到荒岛上的话,那应该就是《不老泉》。

  其实我很想说,就父母而言,如果只能选择一本书,带孩子领略世界儿童文学经典名篇的魅力,那应该就是这本《阅读与经典》;就所有喜欢读书又童心未泯的大人而言,如果只能选择一本书,让你免于错过全世界最精彩的故事、最精妙的图画,那应该就是这本《阅读与经典》;就所有对儿童文学感兴趣的大人与孩子而言,如果只能选择一本书,让你对早已熟悉的故事有不同以往的新的体会,或是去了解故事背后的故事,那应该就是这本《阅读与经典》。

  下篇开篇的一段文字打动了我。彭懿老师在说到“为什么读经典”时,引用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一句话——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发现的书;经典,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就是这样一本带我们初读或重温,并不断有新发现的世界儿童文学阅读宝典。

  彭懿老师的文字一如既往的幽默轻松,充满童趣。大量大量的出自世界插画大师之手的原版图书的封面、插图让这本书精美至极,即使一字不读,只是翻一翻,也是种美的享受。当然,最有价值的还是彭懿老师的讲述与评析。丰富的资料背景、深入浅出的讲述、优美又俏皮的文字,还有实用指导价值超强的“中文译本推荐”和“延伸阅读”?很难说,这是本讲述儿童文学的文学书,还是本讲述儿童文学的工具书。

  总之,值得一生珍藏!

幼儿散文

  金灿灿的阳光,撒满了整个校园,也撒在孩子们的身上了。孩子们在跑、在笑、在得意,小身子一颤一颤的,阳光也有了灵气儿,追逐着他们跑,一闪一闪的。

  听到了“隆隆”的声音了。在哪儿呀?哪儿呀?他们的小眼睛在滴滴溜地转动寻找,眼尖的孩子就看见了,用手指向高空,“那吧!”原来那“隆隆”的声响是来自蓝天上呀。好高远的蓝天哦,白云朵朵悠悠得飘荡,有个银亮银亮的“鸟儿”在云朵里飞着。

  “那不是鸟,是飞机,懂吗?”,“是飞机,啊!飞机”。孩子们欢呼声一片,快活地传说着新的发现,就像远古时候,有人在遥远的地方发现了一块新大陆时一样的惊喜。他们手舞足蹈,举起胳膊,跳起高高,想够那飞机,可飞机太高了,怎么会够得着呢?眼看着它头也不回很神奇地飞走了。这情形给闹得!孩子们的心里再也不能平静了。

  回到教室里,闷声不响的浩浩第一个用一张白纸叠起了纸飞机,不一会儿,其他的孩子们也深受感染,紧跟着叠起来,教室里响起了“沙沙”的折纸声。有白色的、蓝色的、绿色的、灰色的纸都叠成了飞机。而超市里散发的宣传购物的广告纸,花花绿绿的,也硬实,叠出的飞机就特别好看,有几个孩子开始羡慕那样的彩飞机了。不过羡慕归羡慕,只是过过眼瘾,也没有真心想要的意思。看浩浩和晓宇在小声嘀咕什么吧?就见他俩赶紧将自己的“白色飞机”取开,用小手使劲得将折痕压平、捋直。

  我在一旁观看着,不明白他俩又要玩什么新花样,折飞机烦腻了?也好,随他们的性子,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玩吧,我觉得教育是随机而变的,而不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方法才好。

  就见浩浩、晓宇面前分别摆放着仍就有折痕的白纸,他们掏出了水彩笔,油画棒。咦!我算看明白了,原来他们想往取开的白纸上画画。

  浩浩问晓宇:“你说飞机上应该画什么?”晓宇不加思索的地说:“就画秋天的果园吧。”

  平时,浩浩做事一向不如晓宇沉稳,看他小脸红红的,提起笔就画,结果,水彩笔的墨水太浓了,在纸上一戳、一戳、戳了个大洞,晓宇看了抿着小嘴偷笑,但是也没忘了说:“破了吧,换一张罢。”那意思,分明也在说:你看我,先不用水彩笔画、用铅笔构好图,画错了还容易擦掉。浩浩顺从了晓宇的建议,脸上紧张的表情才放松了些,在绘画本上“嚓啦”撕下一张白纸,也改用铅笔先构图,再小心得去描画。看着两个孩子一会儿画、一会儿擦的很是专注。

  室内很安静。这时,陈静举起了小手。人家都在学折纸飞机,她会有什么事情?就听她说:“老师,浩浩把橡皮渣都吹到我这边来了”坐在晓宇旁边的小怡也告状,说是晓宇占了好多位置,她都坐不开了。晓宇还没等我说话已将小身子挪了挪,赶紧说了声“对不起。”我让浩浩将橡皮渣收一收,丢到垃圾桶里去,浩浩脸红红的去做了。

  平时,浩浩的毛病是不少,还丢三落四的,有一次把小纸团扔在了小座椅的下边,被陈静发现了,小姑娘大声地批评他,非要他捡起来丢到垃圾桶里不可,弄得浩浩脸红脖子粗。事后我对她说:“你可以小声地对浩浩讲,你那么大嗓门弄得他在小朋友们面前多没面子?”陈静笑了,小姑娘很机灵,一点就透。

  尽管浩浩这样,可画起画来,仍是好样的。他虽然不如晓宇在用色上仔细一些,浩浩胆大,往往从大处开始着色,色彩上很会搭配,让画面的颜色很有层次感,从这些迹象上看,如果孩子一直坚持的话,不难看出他有可能会成为一个绘画的高手,谁会说将来他不可能成为第二个大画家梵高呢?比如,他现在画了一颗苹果树,树上结的就不是一种果子,而是多种果子,不但有红润中透着香味的苹果、还有金灿灿咬一口会“咔嚓”脆响的梨,而一半青一半红的桃子早已让你垂涎三尺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他画错了季节的时令,这画的什么呀?简直乱七八糟!再看果树的叶子也是青的青、黄的黄、紫的紫,大的大、小的小。我看了都惊呆了,为孩子对画面的设计之巧妙暗暗叫绝,这是他小脑瓜中想象力丰富最有说服力的表现!到底是谁说的一棵树上就不能结出多种果子呢?打破常规的事情也不是没有。

  还记得几年前,我去一个叔叔家串门。那叔叔是搞园林工作的,在他家的院子里,就长了一颗很“神奇”的果树。原来他用果树的嫁接技术,在一颗老梨树上嫁接了苹果树、枣树、桃树的枝条,让树上结满了不同颜色和不同形状的各种果子,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真的不会相信这是真的。

  我仍在痴痴得想着,浩浩不可能懂什么果树的嫁接技术,但他的想象力已经在创造奇迹了,真是了不起。这样带着孩子梦想的的纸飞机飞上了蓝天,浩浩又该会想些什么呢

  啊!有了,我突然说:这是什么味道呀?这么好闻,香香的、甜甜的,应该是浩浩果园里的果子熟了的味道吧。孩子们被我的话逗得很开心,他们才不傻呢,陈雨“咯得”笑出了声,小怡也用小手捂住缺了门牙的小嘴,不让笑从嘴边挤出来,受到表扬的浩浩更是得意,小脸笑成了一盘向日葵花。但是,我也没忘记对晓宇进行表扬。他画的是一大堆苹果,紫红的苹果山摆放得很整齐,我故意问他为什么不像浩浩那样画一棵果树?他说苹果都丰收了,还没来得及装箱子。我笑了,夸赞晓宇想得真周到,这么多的苹果,人们可是永远都吃不完。

  见他俩画,好几个孩子也都画了不同颜色的画面,他们又把画好的纸张,折成了飞机。在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就要放飞他们的纸飞机了。

  金灿灿的阳光下,看啊!孩子们个个尽显能耐。他们把花花绿绿的纸飞机送上了天空,让纸飞机漫天飞舞,又跟着小跑。可是,纸飞机不是真飞机,一会就落了下来,落在水泥地上,会发出“嚓”地声响,落在草坪上,就变成了花蝴蝶,落在花丛里,就分不清哪是花、哪是纸飞机了,看过去好漂亮。

  浩浩的飞机最牛,因为纸薄就轻,飞的最高,飞机上又满载着成熟的“果子”,在天空中飞过来、飞过去,空气中宛如也散满了果香味儿,看,孩子们早已被熏得前仰后合,东倒西歪了。

  看着这样的画面,我赶紧按下了几个快门。孩子们不简单呀,我想把他们欢乐和聪慧永远地记忆珍藏,等有一天,离开了他们、想他们的时候再看看。到那时孩子们也都长高了,长胖了,是否还会想起玩过纸飞机的经历?不,到那时,他们的梦想就会实现,开起了真飞机在蓝天上翱翔,那将是怎样一个美好而壮观的场面呵!

  我感念那样美好时光时光到来。

幼儿散文诗歌

  1、《我可爱的小孩》

  我可爱的小孩,

  让我告诉你,

  我可爱的小孩,

  哦,耶稣喜爱你;

  (嘿)抬起头儿来,

  快乐向前行。

  我可爱的小孩,

  哦,耶稣喜爱你。

  2、《爸爸的鼾声》

  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车,

  它使我想起,

  美丽的森林。

  爸爸的鼾声,

  总是断断续续的,

  使我担心火车会出了轨。

  咦

  爸爸的鼾声停了,

  是不是火车到站了

  3、《爸爸》

  爸爸高兴的时候

  说话特别大声

  天花板都会震动

  爸爸伤心的时候

  眼睛呆呆的

  好象一个木头人

  爸爸生气的时候

  好象火山爆发

  谁碰到了

  谁就倒霉

  4、《其实我是……》

  其实我是一朵云,

  当我在天空 ,

  自由的飘动时,

  我想这样告诉你。

  其实我是一只蝴蝶,

  当我在花尖飞舞着,

  看见了很多昆虫,

  我想这样告诉你。

  其实我是一片黄叶,

  当我从树上飘落了,

  把大地染成金色时,

  我想这样告诉你。

  5、《捉月亮的网 》

  我做了一个捉月亮的网,

  今晚就要外出捕猎。

  我要飞跑着把它抛向天空,

  一定要套住那轮巨大的明月。

  第二天,假如天上不见了月亮,

  你完全可以这样想:

  我已捕到了我的猎物,

  把它装进了捉月亮的网。

  万一月亮还在发光,

  不妨瞧瞧下面,你会看清,

  我正在天空自在地打着秋千,

  网里的猎物却是个星星。

  6、《秋姑姑》

  我们

  想起秋姑姑

  就想起收获

  我没有见过秋姑姑

  但我猜秋姑姑的脸儿

  是红红的

  圆圆的

  胖乎乎的

  我没有看见过秋姑姑

  但我猜秋姑姑

  是一个画家

  秋姑姑一来

  就给果树和庄稼

  抹上了金黄的

  火红的颜色

  秋姑姑啊

  忙着呢

  ——她给所有的

  箩筐和麻袋

  都装上了

  饱满的粒子

  沉甸甸的果子

  果子爱嘟着嘴巴

  提个意见说:

  罗筐太小

  装不下!

  秋姑姑啊

  她真好

  她给我们送来了

  一阵阵凉风

  使得那

  给村里看场院的

  小弟弟、老奶奶们

  把手上的蒲扇

  一把,一把收起来

  秋姑姑啊

  披着露珠来到

  踩着霜花

  悄悄地走了

  她给我们留下了

  又一个丰收的喜悦

  7、《坐火车》

  爸爸带我坐火车,

  火车开动的时候,

  窗外的东西就动了起来;

  山开始往后退,

  树也往后退,

  房子也往后退……

  哇!什么东西都往后退,

  好怪好快啊,

  我们都不用走路,

  一下子就到了台北。

  8、《我画的树太漂亮了吧》

  我画的树

  太漂亮了

  接下来画的鸟

  画的云

  画的池塘和花朵

  都配不上它

  9、《打仗》

  假如我

  生活在战争的年代

  别人冲在前线

  我就只能在旁边

  喊加油

  10、《回到地面》

  要是笑过了头

  你就会飞到天上去

  要想回到地面

  你就必须做一件伤心事

幼儿园散文

  春天,美丽着,开着嫩绿的芽树——已经可以活蹦乱跳的年龄,在灰色的枝杈上生生地长着、翠绿着、鲜活而清盈着,使灰的世界迎来春的生机盎然与跳跃而准备着持久着的生命;

  窗边的喇叭花开着它的清艳而淡丽,在清晰而掺搅了朦胧的黄跟土黄的串串花蕊间映衬它的存在,为世界添姿添彩。

  人们时刻准备着迎接春天的到来及丰硕与喜悦,似乎有些急不可待,而也习惯了在稳妥中变换着自己的衣着,在等待中步步为营,小点小缀,抓住自己的那一份感觉,章显自己的铺设陈列与跳跃的弥藏。个性随着感觉走,有些牵强,大众的安排已成一种程序,已是一种潮流,又时隐时现,抓不好,孤单着、晦暗着,坚持走着自己的日复一日,似乎有了无味,无了新鲜、无了生机与还有的鲜活;甚至内心还掺搅一份或重或轻颠的刺激性涟漪,这要随个人的喜好、沉稳度而定着。

  如果我只成了一片树叶的重量,那我想做一只冲着天空的那片,阳光照着,可以看看天空看看大地,重要的不被压蚀而终将悔恨短暂的生命,摇摆、飘忽着;其实只是在喘着不压着的呼吸,希望能有不一定哪片细微的风把我吹拂得轻盈,至少它有着与树根截然不同着的两种世界,感觉的差异同样妙幔着,尽管也轻飘着。

  曾经一棵树的厚重;一个人的自在;大河磅礴、呼啸、浪花翻卷着,时常会是内心的涤荡!——有着大树的沉稳,透着凉爽;有着琐碎、枝叶飘零的轻盈与悲悯;亦有着曾经人的自在而逻辑着的幻想以及沉醉……

  在春天里,一切都有着生命的始端:人们想象着有一个春的盎然,有一个好的生命的始末,至少这一年里,四季的往复,冬去春来,夏繁秋收,直至生命的萌动,准备着踏步前行(亦或驻足赏花或悦目):或轻盈妙蔓、或矫健轻快、亦或步履匆匆、内心踏满充实与愉悦。

  在这春天里,我拾检起自己的整块与零碎,左西右东、浑浊、拼凑、汇集的片段,零星地、忘我地、真实地、深情而又木纳地演绎着我想应该有的存在。不知是无力着还是荡气徊然着,可分明那是空的,天空泛足了空落,即使有着艳色有着实际的内容,也与我的真实无关。

  内心里的座落又第一次想到了春的姿色,时常整块的厚重让我觉得堵截了曾经生命的流畅,那或许也是真实的富有;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的尊重、应有着完整的过程、有着个体(性)的存在,平等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平等地拥有生命、平等地被放置于这个地平面、这世界的空间里;另还有了这真琢的注视与眼光。我被真视得怕了、透了、无力了、木纳了,又能怎样呢?那只是我自己,一些人、一些事、只此而已。行动与思维交织着,现实与思想认识铺垫而共存着;记着马列的思想;物质行动的第一,不要让认准的初始认知在半途的忧扰中而变置了一、二。

  春天,希望有着不错的拓展空间,虽然,曾经泛滥地弥布着自我的影幻,虽然内心思想里只沉浸了恋着着的情感、以及过往着的生活点滴与青春,只是我的生命又重回这春的始端,这春的季节不可凌乱!

幼儿散文

  清晨,太阳公公依依不舍的离开温暖的被窝,准备上班去。大地好像一位披上白纱的少女,一片迷迷蒙蒙,模模糊糊。

  青山盖著绿棉被,舒服的躺在大地上,做著甜美的美梦。

  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向试一群小精灵开心的在花中嬉闹游戏。

  鸟儿在枝头上,吱吱喳喳的诉说昨天遇到的趣事。

  花园里的花,沈静的沐浴在朝露中,更加显得骄艳动人。草地上的露珠,如同珍珠一般,多么美丽呀!

  清晨,农夫扛著粗重的锄头,准备到田里耕作,而我也快乐的背起书包准备上学,开启愉快的一天!

幼儿文学作品读后感

  我喜欢读经典作品,家里藏有不少经典作品,特别是中华经典,我常常看它们。《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典藏作品》就是我经常看的一本,我每一次看都被那精彩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每次都有收获。如《牡蛎人家》这个故事告我要坚强;《缺根筋的父亲》让我感觉到了爸爸的粗心和父爱的伟大;《婴儿服》让我明白了不可以利用别人的善良来骗取别人的友谊……

  读着这些文章,想着其中的道理,对我成长影响很大。

  记得有一次,妈妈骑车载我去上学。突然“砰”的一声车倒了,我脚碰破了流出血来,真得很疼!我想哭可我没哭出来,换以前我肯定大哭一场。当妈妈问我疼不疼,我还说不疼。因为我《牡蛎人家》中学会了坚强和忍耐。

  又有一次,中午我把水杯忘在别的教室里了,如何取回我的水杯呢?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突然想到了让那班的小朋友帮我拿的办法,我的水杯也顺利取回了。我学会了可以友善的利用周围的人和事。

  前不久,同学生日。我送她一个音乐水晶球,她很喜欢。可后来另一个同学告诉我,说她把我送的水晶球给摔破了。去问了她,果真如此。但我没有生气,做人要大度。

  我从《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典藏作品》中学会了坚强,看到了成功,感受到了喜悦,懂得了爱与恨……它给我指出了成功的大道,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要诵读更多的经典作品,尤其是中华经典作品,让我用努力和拼搏去谱写自已的辉煌人生吧!

幼儿短篇文学作品分析

  会打喷嚏的帽子

  蔺力

  魔术团里,有一位老爷爷。老爷爷有一顶奇怪的帽子。他朝帽子里吹一口气,里面就会变出许多好吃的东西来,有糖果、蛋糕,还有苹果……

  “嗨 把这顶奇怪的帽子偷来,该有多好 ”这话谁说的 嗯,是几只耗子说的。晚上,它们就遛到老爷爷家里去了。

  老爷爷正睡觉呢,那顶奇怪的帽子,没放在柜子里,也没放在箱子里。在哪儿呢?就盖在老爷爷的脸上。

  “好哇,我看还是叫小耗子去偷最合适,他个子小,脚步又轻。”大耗子挤挤眼睛说。

  “吱……”小耗子害怕得尖叫起来,“我不去 我怕呼噜,你们没有听见,奇怪的帽子里藏着一个呼噜,它叫起来,地板、窗户都会动的,吓人!”可不是,老爷爷在打呼噜,呼噜呼噜,像打雷似的。大耗子叫黑耗子去偷,黑耗子不敢;叫灰耗子去,灰耗子也不敢;反正叫谁去,谁都说“不敢”。

  大耗子生气了,摸摸长胡子说:“好啦 好啦 都是胆小鬼,你们不去,我去。等会儿,我偷了帽子,变出许多好吃的东西来,你们可别流口水。”

  话是这么说,其实呀,大耗子心里也挺害怕,它一步一抬头,防着帽子里那个呼噜突然钻出来咬它。也真巧,它刚走到老爷爷床前的时候,呼噜不响了。这下,大耗子可得意了,原来呼噜怕我呀 它轻轻一跳,跳上了床,爬到老爷爷的枕头边,用尖鼻子闻了闻那顶帽子,啧啧,好香哟,有糖果的味儿,蛋糕的味儿……快 它把尾巴伸到帽子底下去,想用尾巴把帽子顶起来……咦,这是怎么啦 尾巴伸到一个小窟窿里去了……哎呀,什么小窟窿,是老爷爷的鼻孔哪。

  “阿欠———”老爷爷觉得鼻孔痒痒的,打了个大大的喷嚏,吓得大耗子连滚带爬,一口气跑到门口,对它的伙伴说:“快跑,快跑 !”

  耗子们闹不清是怎么回事,跟着它跑哇,跑出好远,才停下来。它们问大耗子:“这是怎么回事呀 你偷来的帽子呢 ”

  大耗子说:“帽子里藏着一个阿欠,这个阿欠可比呼噜厉害多了。你一碰它,它就轰你一炮,要不是我跑得快,差点儿给炸死了。”

  精彩就在这根尾巴上

  韦 苇

  从西方吹来的童话风,带着大海的蔚蓝,先在上海登陆。我国儿童文学创作界和理论研究界对儿童文学作为教育附庸地位的质疑,凭藉的就是这股蔚蓝色的风。上海的低幼儿童文学刊物在全国开风气之先,成批地大量地发表“对教育的儿童文学”有爆破意义和消解意义的作品。童话原来还可以这样卸却沉重的意义负荷,而只给孩子提供趣味和快乐 于是我国一批年轻的幼儿童话写手跟上来,不多几年,就形成了一支我国自己的幼儿文学创作队伍。

  蔺力就是在这时候,大约是80年代前期,发表了这件作品。一发表就引起评家和选家们的注意,用以作为阐析理论问题的实例,收录进精品选本。

  这篇童话幻想逻辑的严密性无可挑剔。一落笔就写出变魔术老爷爷的帽子为什么会成为耗子们的渴切向往,整个故事的基础,在这开头就夯得很稳实。于是以偷窃为能事的耗子们立刻想到了偷帽子,情节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展开了。帽子不在别处,盖在魔术老爷爷的脸上,后面的精彩场面在此已经埋下了伏笔。所以帽子盖在睡觉魔术师的脸上是故事的关键。接着,推小耗子上,推黑耗子上,推灰耗子上,都是为了加浓故事的神秘气氛,加重故事悬念,为后面帽子打起喷嚏来作铺垫。写到大耗子,我们就该为它的奇思妙想喝彩了———怎么竟会想到用尾巴把这顶有糖果味和蛋糕味的帽子顶起来 而真要是只把帽子顶起来就收结故事,那么又要让我们失望于这篇已有一个良好基础的童话了。亏得蔺力这位幼儿童话的写家不缺乏足够的故事智慧,叫耗子细长的尾巴再为我们把故事往高潮上推推,让耗子尾巴伸进魔术老爷爷的鼻子眼去,引出一个打炮一般响的喷嚏来。

  当年,老鼠偷油靠的是自己的尾巴又细又长,可以伸进细颈瓶子里去帮它偷油;这里,作者借这根灵巧的尾巴在魔术师的帽子底下出彩。

  一根老鼠尾巴,一个老头的鼻孔,两者怎怎样挂起钩来,是一种写童话的学问,值得我们细细琢磨其中的奥妙。

  【个人分析】

  韦苇先生是我尊敬的一位学者,我们虽未谋面,但隔空的交往也有多次。他集儿童文学学者、译者、作者于一身,尤其在外国儿童文学史论方面做了不少开拓性的工作。《外国童话史》、《世界童话史》、《西方儿童文学史》都可列为儿童文学研究的开山之作。他主编的《世界经典童话全集》,洋洋洒洒20大卷,网罗世界各国童话之精品,2000年由明天出版社出版,现在要收集全倒是有点困难了。

  韦老师还擅长与对短小作品的精细分析,我找到了一篇他赏析《会打喷嚏的帽子》的文章,与大家共赏。当时他是为一家幼儿教育杂志写专栏文章,因而将其界定为低幼作品,但优秀作品往往都具有年龄上的超越性,这样一篇富有想象张力的童话,大孩子也会喜欢的。

  时常见人批评国内作家想象力的贫乏,空洞的批评总是有点不着边际,现在缺乏的就是这种建立在文本细读基础上的分条缕析。

  当然,总体上说,我们的儿童文学在想象的奇妙性和深层内涵方面与世界一流水平还是有相当差距的,但对于长期受“教育主义”束缚的中国儿童文学来说,可算是一篇清新之作了。进入新世纪后的儿童文学从“教育主义”滑向了“娱乐主义”,在想象力上得以彻底的解放,但粗放的搞笑代替了精致的叙事。

  唉!中国的儿童文学似乎总没有从容不迫的时期。

  读一读有眼力学者写的赏析之文,或许会给我们提供另一种阅读的愉悦与领悟——对老师、对父母、对大一点的孩子、对一切关心儿童阅读生活的人们。

  顺便说明一下,在我看来,《会打喷嚏的帽子》算是一篇优秀的短篇童话,但还够不上经典的水准。

幼儿文学作品分析《我是一条鱼》

  王一梅

  星期天,我和爸爸去钓鱼,脚下一滑我掉进了河里,我想喊“救命”,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一条鱼。

  我身边有许多鱼,他们来来回回游来游去,挺忙的样子。

  一条大扁鱼说:“那个人真傻,坐在那儿钓鱼,我们才不会上当呢。”哦,难怪我爸爸半天也没钓上鱼。

  “嗨,你还不快游,要开会了。”一条小青鱼用尾巴撞了我一下。

  “我也能去吗?”我问。

  “当然,‘鱼类大会’嘛!每条鱼都有参加的权利,当然,也有不参加的自由。”小青鱼和我并排游着。

  我很想去凑个热闹。

  “鱼类大会”在池塘底部空旷的水底召开,水底的岩石上站着黑鱼头领,他黑黑的身体挺威猛。

  “各位,请安静一下。”黑鱼头领大声宣布。河底很热闹,我爸爸还以为河底一片安静,不许我说话,怕惊动了鱼不来咬勾,看来,是没有道理的。

  “今天,我请来了螃蟹大将军,为的是共同商量对付两大敌害。”黑鱼头领的身边果然站着青壳大螃蟹,它挥舞着大钳子。

  “哪两大敌害?”我问小青鱼。

  “这都不知道?一大敌害是龙虾,另一敌害当然是那些钓鱼迷了。”小青鱼说的敌害居然是龙虾和我爸爸。

  黑鱼头领非常气愤地说:“那个坐在岸上的人以钓鱼为乐趣,我们和他开个玩笑,大家看怎么样?”

  “好,我们可以让螃蟹夹断他的线,然后把线绕在水草上,让他傻坐一天。”

  “我们还可以和他来一次拔河比赛,把他拔到河里来。”

  “好,就这么干。”黑鱼头领决定和我爸爸比赛拔河,“谁参加比赛,现在报名。”

  “我,我……”“我,我……”大家都争着报名。小青鱼又用尾巴撞我一下,说:“你还不赶快报名,把人拔到河里来,真是太有趣了。”

  “拔下来以后怎么办呢?这么多的鱼拔我爸爸一个,我爸爸肯定得输。”我想,“人把鱼煎了吃,会不会鱼也把人煎了吃呢?”

  想到这儿,我害怕极了,我想给爸爸通风报信。

  于是我说:“让我先去看看,怎么样?”

  我一口咬住鱼杆。爸爸把我钓了起来,很高兴地说:“今天总算是钓到一条鱼了,就是小了一点。”

  “爸爸,是我。”我在草地上打个滚,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哦,你干吗变成鱼和我开玩笑。”爸爸怪我。

  “哎。别说了,我们鱼要和你开玩笑简直太容易了。哦,不是我们鱼,是它们鱼,它们鱼想把你钓到河里去。”我一口气把河里的情况告诉了爸爸。

  爸爸说:“看来,我只好不再钓鱼了。”

  爸爸后来就改了钓鱼的习惯。我想,我虽然给爸爸通风报信,可也让爸爸这个钓鱼迷不再钓鱼了,对鱼也算是公平的,但愿小青鱼它们不要怪我。

  【分析】

  我们的主流教育已经习惯了让学生把握作品的“意义”,这固然不错,但有的作品未必有明确的“意义”,却有着内蕴丰富的“意味”。给“意义”和“意味”下定义,不是件易事,不过,通过具体的文本解读,还是可以领略其中奥义的。

  王一梅的童话《我是一条鱼》讲述了一个小孩变成了鱼之后,得知河里的鱼把自己正在岸上钓鱼的父亲,当做了敌害,并策划着齐力将他拽到河里。这篇童话的主题是什么呢?你可以试着概括一番,我尝试了半天,还是无功而返,但我隐约感受到了隐藏于文本中的某些“意味”——

  1、人与自然的对立:万物之灵的人类以自己的理性凌驾于一切生灵之上,但自然也有着自身的力量,河中那些开会密谋怎样对付人类的鱼儿们,就是这种力量的隐喻。

  2、孩子对大人的拯救:那个自以为掌握了钓鱼要领的父亲,那个看到儿子上岸后还一阵指责的父亲,就是常抱偏见的成人世界的缩影。

  对“意义”的把握往往带有普遍性,而对“意味”的领悟常常是个人化的。

  把握“意义”固好,领悟“意味”亦佳。

朱自强评幼儿文学作品《月光下的肚肚狼》

  对于早已经转型的冰波来说,《月光下的肚肚狼》是一部重要作品,冰波作为儿童文学作家的艺术才华,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集中的、颇有高度的展示。也许可与《阿笨猫全传》一样,成为作家的镇山之宝。

  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在月圆之夜的12点,乞丐肚肚狼变成了王子歌唱家。

  讲一个好故事,需要技巧。冰波在《阿笨猫全传》的后记中说:“但凡情节曲折的故事,作者常常是先有了结尾,然后再一步步倒推上去。”我理解他的意思,我想用正推的方式解读这个“富有悬念”的故事。肚肚狼的朋友仓鼠玉碎先生发现了肚肚狼在月圆之夜变成王子的秘密,但是,变身的时间十分短暂,玉碎先生知道一个神奇的传说,变身持续24小时,肚肚狼将永为王子之身。玉碎先生想帮助肚肚狼彻底变身。

  作为中篇作品,该书的成功,主要在于故事的那些戏剧性变化的动力来自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使故事超越了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说的“故事”,而上升到了“情节”的高度,增添了耐人寻味的意蕴。

  仓鼠玉碎先生与肚肚狼是朋友,可是他俩却有一种奇怪的关系:肚肚狼负责行乞,玉碎先生却负责管理肚肚狼行乞得来的钱。

  表面看起来,玉碎先生聪明还有点狡猾,肚肚狼憨厚甚至有些呆傻,但是,故事的发展走向和最后的结局是,玉碎先生不过是小聪明,肚肚狼才是大智慧。由于性格和追求不同,在同一个故事的延长线上,一同走在去医院的路上,玉碎先生为的是使黑宝石越来越多,肚肚狼为的是让更多的人解除病苦。在故事开始时,是“聪明”的玉碎先生引领着肚肚狼,但是,故事过半,两个人的位置颠倒了。肚肚狼决定了生活的发展方向和最终结果。在此,我们是不是体悟到了作家对生活、人生的哲学阐释呢

  的确,自《阿笨猫全传》起,冰波形成了自己的幽默风格,而且这种幽默风格超越了一些作家、作品的滑稽、搞笑的层次——幽默中蕴含着严肃和引人思索的东西。玉碎先生说要冥想美好的事物,肚肚狼想出的美好事物是肉包子。这些是单纯、幼稚、不谙世事的表现。但在这些令人发笑的行为背后,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肚肚狼心性中的天真无邪、纯朴善良,在与小红鞋的交往中被发掘和强化,于是,我们看到了肚肚狼的成长。

  让家族重新辉煌起来,这是玉碎先生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理想,玉碎先生要帮助肚肚狼由乞丐变身为世界名人,以为依附名人就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振兴家族。可是,肚肚狼却无意功名利禄,他遵循的内心的情感和愿望的指引,在意的是与他人的情谊,给别人的是不求回报的帮助。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本书是有深度的成长文学,所揭示的是有价值的儿童文学性主题。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节约用水英文

保护环境宣传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