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

  提到北固山,第一个想到的必然是山,我便开始了爬山之旅。北固山虽没有峨眉山那么热,也没有泰山那么出名,更没有黄山那么秀丽。但它有独特的地方,那就是静。这里称不上寂静,在爬山的过程中,总会听见鸟儿悦耳的歌声以及虫儿们个性化的伴奏,但那绝不是噪音,它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让人倍感清新,身心放松。

  爬完山,该游水了。北固山下临长江,是个观景的好地方。先进行了四个小时的有氧运动,再来体验飘荡的感觉吧!从长江上往山上看,一片郁郁葱葱,赏心悦目;而长江也是蓝绿的降水。刚划一段时间,就开始涨潮了,涨潮时两旁的岸边显得异常广阔,一望无际,而我这一只小船,独自在江中摇曳着。虽孤单,但也平添了不少不一样的气氛。到了傍晚,月亮也值起了夜班,抬眼望月,不禁想到宋朝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等到半夜时,天空中又多了满天繁星,它们的加入,仿佛又是在提醒我鹊桥相会之美: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望着望着,天就快亮了,这是我第一次在船上看日出,这种感觉一定不亚于海上观日的震撼。虽然现在还处于季冬,但江南却有了一番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风韵。

  江边总能看见孩童在嬉戏,每当这时,我便会想起儿时和小伙伴在河边玩耍时的情景。是的,我想家了。我写了一封信,但无法寄出,不过,我希望能有一只大雁飞过,把我的思绪带回洛阳.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

  看着水的尽头,残夜还未消退,然而一轮红日却已从海面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面却已散发着春的气息

  腊月残冬,实在寒冷至极,让人不经收了收衣襟,打了个颤儿。我正旅途在那青山之外,坐在船中,行与绿水之间。

  望了望那座巍然挺立的北固山,亦望了望那清澈见底的水,山清水秀,一种不可言状的心情油然而生。渐渐的,潮水涨起来了,不知不觉愈长愈满。两岸之间的水面十分宽阔,岸陆与海水相平,看似无相连的两样融合为了一体,放眼望去,就是一幅美丽无比的画,必定出自哪位名手,浓淡不一,给人一种意境,让人不禁浮想联翩,充满着诗情画意。江面风平浪静,只有小舟行驶时留下的微微余波,如平静下来必将“水平如镜”,江中,一片白帆正在风的吹拂下高高的悬起。看着水的尽头,残夜还未消退,然而一轮红日却已从海面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面却已散发着春的气息,愈来愈强,这不代表着,新事物脱胎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的事物吗

  思念故乡的书信,送到什么地方了呢?家乡的音讯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希望那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带着我那浓浓的乡愁。

北固山下作文

  山青了,水绿了,天气暖和了。飘流他乡的游子已经踏上远在青山之外的路途,载着归客的行舟也开始行进在绿如绵绵蓝草的江水之上。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洒空间。

  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北固山是扬子江的中段,早起的诗人举目东望,只见江天一色,一轮红日从东方江海相接的地平线上慢慢升起,回眸西探,却见西边天幕上的夜色尚未完全褪去;一夜之间已是中分二年,早上升起的海日预示着新的一年正在开始,春天已按捺不住自己的脚步,悄悄渡江北上走进了旧年。“生”和“入”的选用,把一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无限空间。诗人把思归盼归的乡情暗暗融入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时萌发思归盼归的乡情是自然而然。

  我写上一封书信让那北归的鸿雁捎给洛阳的家人,让(她)们也知道我此时此地的心情吧。尾联不仅与首联相照应,也使诗中客观景物全着上了人的感情色彩,原本自然之景物也就有了人的灵性,向人们诉说着诗人心中的美好感觉和愿望。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解

  1、次:停留。

  2、残夜:天快亮时。

  3、江春句:还没到新年江南就有了春天的音讯。

  4、归雁句:古时传说雁能带信,这句的意思是希望北归的大雁能将家信带到故乡洛阳。

  译文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

  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

  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

  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

  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赏析

  鐀鐀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鐀鐀“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次北固山下》作文

  现在已是冬末初春,到处都换上了朝气蓬勃的绿衣裳。北固山的树木小草也不例外,山清水秀,碧波荡漾的,煞是山水宝地。前方的角处,一座泛滥着青草的小山下一点棕色尖角缓缓地变得越来越大。原来是一条小船,船上的游客正观赏着远处的北固山。船儿缓缓驶向北固山下,在碧波上激起微微的碧浪,柔得让人不禁想去触碰。

  潮水不知不觉已涨得和岸一样高,让江面看起来十分宽阔。江风一阵阵地吹来,既温暖又柔和,就像小时候在母亲怀里一样,能一直伴在母亲左右。风吹起船帆,飘扬在空中,也不禁吹起了游客的思念。

  水天相接的地方,一丝丝朝阳穿过残夜染上天边。明明未到春天,却处处都看得到了春天的影子,看来春天已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悄步入了江上,就连春天都到来了,那寄去的家书是不是也到达了呢?真希望归去的大雁早些捎到家乡里报个平安。

  春天不仅飘着因团圆而喜悦的气息,也飘着浓浓的思念的气息,在外背井离乡工作的人们,其实也很想回到那个日思夜想的地方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三单元作文:《次北固山下》选写

  王湾,一个读书人,正乘舟游在绿江上。他不知道这是哪儿,但这儿离家乡很远,很远……

  看着那渐渐涌起的浪潮,他不禁思起故乡,故乡也有那么一条江!小时候他经常在那里摸鱼捉虾。江给了他太多的欢乐,可有一天,他却走了。如今又行舟在碧水之上,不禁触景生情。唉,不知家乡的人怎么样了,母亲肯定天天都盼着他回家,他这次把事赶完了,就一定要回家看看父母!

  江面微波粼粼,照出他那期待而又忧愁的脸。北固山就在他旁边。那山上全是可爱的树木,青草,郁郁葱葱,层林尽绿。这是已是黄昏了,水在微红的阳光下被染红了,鱼儿不时地跳出水面,山在夕阳的熏陶下,变得红灿灿的,好似秋天一般;而他自己,不,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了!他也被太阳改变了,俨然一个严肃的诗人,这正是他内心最深处的自己呀。他不由得由景情顿时引发了才情。吟下了“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这一千古名句,令人仰止。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

  一叶舟,一个人,独自远帆,穿过碧绿的江水,写下一句“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意思为羁旅天涯的漫漫长路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前。

  夜已来临不知不觉来到北固山下,我王湾决定在此过一宿,夜晚因思乡所以着不着,躺起身见夜晚的风色,于是我又再次写下一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此意: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晚风顺江吹来,鼓满了高悬的船帆。

  写完此句,便也感觉有了些睡意,于是躺下便睡着了。

  “海日生残月,江春入旧年。”此句是我卯时写下的,当时一睁开眼便看见夜还末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开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己来。看见就决等美景想捎信回家,让家里人也看看这等美景,但不知怎么捎信回家,看见天上的北归的大雁于是写下了“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回洛阳。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

  我是王湾,一位唐代诗人。

  19岁那年我考取了进士,离开了我的家乡——美丽的洛阳,作为一个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我深深地被江南的秀丽山水所倾倒。

  冬末春初的一天,我们的船停迫在北固山,在江边,远眺北固山,石壁嵯峨,山势险固,也是因为这几个原因,此山才有了“北固山”这个称号。

  我们的船行在旅人前行的水路上,向左边看是刚刚萌发出绿色的北固山,向右边看是一片又一片郁郁葱葱的草地,春天蓝蓝的天空映衬在镇江的水面,水一下子就变成了湖蓝色,给人一种畅快,愉悦的感觉!

  路过岸边,我惊奇的发现,潮水竟然跟岸边平齐,这潮水一点也不往外溢,是刚刚好的。

  放眼望去,镇江的水更为开阔,抬眼望向高高挂起的船帆,竟然没有被风吹歪,这说明大家终于不用再感受冬天那凛冽的大风了,春天的气息向四面八方蔓延开来。

  在江边走了一会儿,夜渐渐来了,一轮皎洁的明月冉冉升起,月光像一匹银色的柔纱,从窗口垂落下来。

  我躺在床上,回忆着江南美丽的景色,不禁想起,为什么这祖国的大好河山,江南美丽的风景却不能与父母,亲人一起欣赏呢?我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

  随着思绪我开始越发想念,父亲在池塘里养的鱼儿,我时常把它捞起来放在地上,那鱼在地上随意摆动,不一会儿就死了,为这事还不少被父亲打呢!当然还有家乡下的大雪,母亲为我织的衣裳,隔壁邻居家的小伙伴.

  夜渐渐深了,我不知不觉睡着了,梦到回到了家乡,我高兴极了.

  梦醒时,那片天空还是那片天空,我起身,打开窗户,天空中隐约几颗星星在向我眨眼睛,有点黑漆漆的天空,一轮红日却悄悄露出了头,这炽热的大火球,像极了我对家乡思念的炙热的心。

  旧的一年还没过去,新的春意已经加快脚步赶来了,像是要迫不及待换掉旧年,迎接新年。

  这时,几只大雁在红日前飞过,我便把我思念故乡的家书“系”在了它们身上,送到洛阳,送给我的父母亲人,此刻的我,感慨万千,便提笔写下了这首: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写完后,我登上了船,开始了我再一次的游荡之路!

王湾《次北固山下》唐诗鉴赏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原文】

  次北固山下⑴

  客路青山外⑵,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⑶, 风正一帆悬⑷。

  海日生残夜⑸, 江春入旧年⑹。

  乡书何处达⑺? 归雁洛阳边⑻。

  【注释】

  ⑴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⑵客路:行客前进的路。青山:指北固山。

  ⑶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⑷风正一帆悬:顺风行船,风帆垂直悬挂。风正;风顺。悬:挂。

  ⑸海日:海上的旭日。生:升起。残夜:夜将尽之时。

  ⑹入:到。

  ⑺乡书:家信。

  ⑻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白话译文】

  行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给家乡捎的书信怎样才能转达呢?北归的大雁啊,烦劳你替我捎回家乡洛阳吧。

  【创作背景】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这首五律最早见于唐朝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霍松林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首《次北固山下》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王湾是洛阳人,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优美的。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先天(唐玄宗年号,公元712~713年)进士,官洛阳尉。曾往来于吴、楚间。多有著述。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中卒。《全唐诗》存其诗十首。

王湾《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殷璠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相当优美的。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

拓宽视野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