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摩擦力的条件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我发现神奇的摩擦力作文

  今天,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摩擦力实验。

  实验的准备很简单,老师要求我们将两本书打开,将它们隔页夹在一起,看我们能不能把两本书拉开。好了,实验就要开始了。林一凡和王浩宇负责将两本书拉开,他们各自站在书的两边,摆出两头公牛的架势。即将开战,他们的两只手分别拉着书的两端,牙齿咬得“嘎嘎”响。他们使出了吃奶的力气,脸都涨红了,但两本书却纹丝不动。“嘶……”的一声,书面都被他们给撕破了,但里面的书页却依然紧紧相依。

  大家绞尽脑汁都想不出有什么办法能够不用一张一张地打开。老师看我们都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便从容地拿起书,向书吹了口气,然后上下抖动了几下,两本书就自然分开了。我们大家都很惊讶,不明白其中的秘密。老师解释道:“书页是一张一张贴在一起的,书页间自然就产生了摩擦力,这样那么多张贴在一起,摩擦力就更大了。当然还有其它原因,希望你们自己去解开。”终于真相大白。我知道了,老师向书吹气,是为了隔开纸和纸之间的距离,然后上下抖动是为了减少摩擦力,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啊!

  生活中摩擦力的作用可不少呢!假如你的车不幸驶入泥潭,打滑,你可以放稻草之类的东西下去,增加摩擦力就可以上来;有了摩擦力,我们就能拿住饭碗,拿住筷子,吃着一口又一口的美食佳肴;如果你打不开瓶盖,在上面加条毛巾,增加了摩擦力,就能拧开瓶盖了。

  现在我还知道两本书分不开,还跟气压有关。生活处处皆学问,我们只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产生摩擦力的条件

摩擦力的魅力作文

  “叮叮当当……”周宇涵像猴子般朝外窥探着。突然,以他那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乖乖地捧着课外书读了起来。张老师快来了,我在心中打了个盘算,便做起了作业。“嗒嗒”两声高跟鞋一跺,刚才还跟菜市场似的教室,立马静的连根针掉下来都听得见。“咳咳”张老师清了清嗓子说:“今天我们来做个五星级实验!”这又不是科学课,做实验?真不知张老师葫芦里买了什么药。刚才还愁眉苦脸的我们,瞬间炸开了锅,吵闹声可不输给汽车的鸣笛声。“Stop,我先说下实验材料与步骤:先拿出你们的fa and friends,再一页页把它们夹好。”别看张老师是语文老师,她说英语时也不赖呢。紧接着,我的第一个成品完成啦,可仿佛不太好,两个“娃娃”竟散架了,气死我也。

  没办法,不过这次我可小心多了,“娃娃”们先来了个“劈叉”,在伸出“手臂”“抱”在一起,长长的“秀发”交叉在一起,嘿,成功了!再看看同桌陈嘉宇,差一点我们的速度就来了个平局,不过还是我略胜一筹,心里美滋滋的。下面就请各位睁大眼睛,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本班“大力士”迈着健壮的步伐走向讲台,一个劲地拉着两个“娃娃”,可“娃娃”们真是倔脾气,你让它朝东它偏朝西,“大力士”们的脸涨得通红,牙齿仿佛都要碎了,可书本还是无动于衷。我们彻底放弃了,同时长叹一口气“唉……”

  “这就是摩擦力的力量,大家看生活是多么奇妙!”张老师的话让我们恍然大悟。

见识摩擦力作文

  今天下午,老师带来了两本页数相同的书,而且神秘地对我们说:“同学们,我把这两本书合在一起,它们就永远也分不开了。”同学们有的很好奇,有的根本就不信,甚至还有的说老师连生活常识都不知道了。老师又举起两本书,合在一起,说:“不信,那就试试看吧。”说完,老师双手各拿起一本书,先左手翻开一页,右手也翻开一页,然后把两页插在一块儿,就这样,做了好一会儿,两本书终于合到了一块儿。

  老师举起这两本书说:“谁愿意来把这两本书分开?”这有什么难,我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把它们分开。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我也不甘示弱,把手举得老高。张子凝被幸运地叫到了,他微笑地跑上了讲台。他拿起书,轻轻一拉,这两本书一动不动。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张子凝又用尽了吃奶的力气,使劲地拉,但这两本书好象被粘住了似的,依然纹丝不动。张子凝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座位上。

  “一个不行就两个。”老师说。在同学们的推荐下,老师选了两个我们班的大力士——李栋和卢家玉。只见他们俩各拉住两本书的一头,像拔河比赛一样,把脸涨得通红,但这两本书像两个兄弟一样,你越用力,它们就抱得越紧。“大力士”也无奈地回去了。

  老师又问:“哪位同学知道其中的奥妙?”吴浩举起了手,老师问他为什么,他说:“大概是摩擦力的原因,你越用力,它们的摩擦力就越大,就越分不开。”“对,在我们生活中,同学们穿着运动鞋,在地砖上走时,就容易滑倒,而在水泥地上走时,就不容易滑倒是同样的道理。”

  哦!这原来时摩擦力在作怪啊!看来,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科学的奥妙!

我对摩擦力的研究作文

  本文对摩擦力的类型,定义,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产生摩擦力的条件进行了叙述。

  摩擦力;定义;计算

  【引言】

  在现在的世界里,摩擦力无处不在。但是你们又有多少研究呢?笔者对此做了研究。下面展示笔者对此做的研究成果。

  【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2)物体之间产生摩擦力必须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物体间相互接触、挤压

  第二,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

  第三,物体间接触面是粗糙的

  【滑动摩擦力】

  (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力。(2)大量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跟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滑动摩擦力是阻碍相互接触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不一定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即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它也可能是使物体运动的动力,要清楚阻碍“相对运动”是以相互接触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的。“物体运动”可能是以其它物体作参照物的。如:实验中在木块上放一个砝码,用弹簧秤拉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时,砝码是由于受到木块对它的静摩擦力才随木块一道由静止变为运动的。具体情况是:当木块受到拉力由静止向前运动时,砝码相对于木块要向后滑动,木块就给砝码一个阻碍它向后滑动的摩擦力,这个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前的。所以砝码相对于木块没有滑动,这时的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

  (4)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快慢无关,与物体间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5)研究实际问题时,为了简化往往采用“理想化”的做法,如某物体放在另一物体的光滑的表面上,这“光滑”就意味着两个物体如果发生相对运动时,它们之间没有摩擦。

  【静摩擦力】

  (1)静摩擦力:当物体与另一物体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有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作用力,这个力叫摩擦力。若两相互接触,而又相对静止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如只具有相对滑动趋势,而又未发生相对滑动,则它们接触面之间出现的阻碍发生相对滑动的力,谓之“静摩擦力”。

  (2)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①接触面是粗糙的;

  ②两个物体互相接触且相互间有挤压;

  ③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3)静摩擦力的方向:

  ①方向: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所谓的相对,是以施加摩擦力的施力物体为参考系的。

  ②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的判定:假设接触面光滑没有摩擦力,看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由此判定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

  (4)静摩擦力的大小:

  ①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称为最大静摩擦力。它等于使物体刚要运动所需要的最小外力。

  ②静摩擦力的大小不是一个定值,静摩擦力随实际情况而变,大小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f间。其数值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定。

  静摩擦力是很常见的。例如,拿在手中的瓶子、毛笔不会滑落,就是静摩擦力作用的结果。能把线织成布,把布缝制成衣服,也是靠纱线之间的静摩擦力的作用。静摩擦力在生产技术中的应用也很多。例如,皮带运输机是靠货物和传送皮带之间的静摩擦力把货物送往别处。

  【滚动摩擦】

  一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作无滑动的滚动或有滚动的趋势时,由于两物体在接触部分受压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对滚动的阻碍作用,叫“滚动摩擦”。

  【摩擦力的计算】

  计算摩擦力可用公式f=n计算,式中的是摩擦系数,n是对表面的压力

  【摩擦力的大小】

  决定摩擦力的大小有两个因素:

  (1)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表面受到的压力大小

  【关于摩擦的本质】

  (1)凹凸啮合说.是从15世纪至18世纪,科学家们提出的一种关于摩擦本质的理论,啮合说认为摩擦是由于互相接触的物体表面粗糙不平产生的.两个物体接触挤压时,接触面上很多凹凸部分就相互啮合.如果一个物体沿接触面滑动,两个接触面的凸起部分相碰撞,产生断裂、摩损,就形成了对运动的阻碍.

  (2)粘附说.这是继凹凸啮合说之后的一种关于摩擦本质的理论.最早由英国学者德萨左利厄斯于1734年提出,他认为两个表面抛得很光的金属,摩擦会增大,可以用两个物体的表面充分接触时它们的分子引力将增大来解释.

  上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和技术的发展,对摩擦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到上世纪中期,诞生了新的摩擦粘附论.

  新的摩擦粘附论认为,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无论做得多么光滑,从原子尺度看还是粗糙的,有许多微小的凸起,把这样的两个表面放在一起,微凸起的顶部发生接触,微凸起之外的部分接触面间有10-8更大的间隙.这样,接触的微凸起的顶部承受了接触面上的法向压力.如果这个压力很小,微凸起的顶部发生弹性形变;如果法向压力较大,超过某一数值(每个凸起上约千分之几牛顿),超过材料的弹性限度,微凸起的顶部便发生塑性形变,被压成平顶,这时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距离变小到分子(原子)引力发生作用的范围,于是,两个紧压着的接触面上产生了原子性粘合.这时要使两个彼比接触的表面发生相对滑动,必须对其中的一个表面施加一个切向力,来克服分子(原子)间的引力,剪断实际接触区生成的接点,这就产生了摩擦.

  人们通过不断实验和分析计算,发现上述两种理论提出的机理都能产生摩擦,其中粘附理论提出的机理比啮合理论更普遍.但在不同的材料上,两种机理的表现有所偏向:对金属材料,产生的摩擦以粘附作用为主,而对木材,产生的摩擦以啮合作用为主.实际上,关于摩擦力的本质,目前尚未有定论,仍在深入探讨之中.

  【结论】

  摩擦力有三种,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计算公式f=n,=摩擦系数,n=对表面的压力。摩擦力的大小(1)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表面受到的压力大小。还有摩擦力的本质。

  笔者的爸爸和妈妈。

小学生六年级作文:神奇的摩擦力

  假如地球上没有摩擦力,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假如没有摩擦力,我们就不能走路了,因为既站不稳也无法行走。比如在冰上步行,由于冰滑,走不多远就累得满头大汗。如果没有摩擦力的话,道路比冰还滑,那时人们只有伏倒在地上才会觉得好受些,假如没有摩擦力,镙钉就不能旋紧,钉在墙上的钉子就会自动松开而落下来,椅子都要散开来,并且会在地上滑过来,滑过去,根本无法使用……

  又如,传递带把货物往上运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摩擦力,则货物要沿斜面下滑,所以,物体有沿斜面下滑的趋势,所以传送带给了货物一个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的作用,以阻碍货物向下滑的运动趋势。如果没有摩擦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无法运动起来,反之,运动着的物体将无法停下来,最终大家只好碰在一起,某一物体以某一速度向某一方向不停地运动,如果碰撞后又能被弹开的话,他们又将沿着被弹出的方向不停的运动下去。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只发生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时,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那么,整个世界就将始终处于运动、碰撞、再运动的过程中,一片混乱,一片狼籍。

  好在我们的世界存在摩擦力。但有资料说,某国已研究出所谓的“超润滑材料”,可将它用到军事上,一旦战争爆发,将这种超润滑材料洒到对方的公路上、铁路的铁轨上和飞机的跑道上,这样对方的战车、运兵车、火车将无法运行,军用物资无法运送,飞机不能起飞……用以谋术战争的胜利,这种超润滑材料所起的作用还真有点战略意义呢!

  这就是神奇的摩擦力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有趣的摩擦力作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生活中的科学原理更是无处不在,摩擦力就是这些科学原理中的一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来见证一下摩擦力的神奇吧!

  我要做的这个科学实验叫做“筷子提米”。看到这里,你大概会产生一个疑问:“筷子怎么能提米呢?”别急,眼见为实,先来看看做实验需要准备的材料,它们就是一个玻璃杯(注意不要用太大太重的玻璃杯)、一根竹筷子和一些米。

  准备工作做好了,我就要开始做实验了。首先,我把米倒满玻璃杯,并用一只手将杯子里的米压一压,紧接着从几根手指之间的缝隙中插入准备好的一根竹筷子,并再一次用手压紧米粒,使米粒、杯子和筷子紧紧地挤在一起,最后,我用手轻轻提起筷子,奇迹出现了――米粒连同玻璃杯一起被筷子给提了起来。那为什么仅凭一根筷子就能提起一个装满米的玻璃杯呢?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物体和物体之间有摩擦力,当物体受力要运动时,摩擦力就会以相反方向阻碍物体的运动。在实验中,由于杯子内米粒与筷子之间的挤压,使杯子、筷子和米粒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将筷子向上提起,米粒和杯子由于摩擦力的作用阻碍筷子向上运动,结果反而将米粒和杯子一起给提了起来。

  怎么样?这个实验有趣吧?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无数的科学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去解答。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勇于探索的心,就一定能探索到问题其中的奥秘!

趣说摩擦力作文

  话说力爷爷的膝下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一大帮儿子。分家后,三儿子摩擦力家人丁兴旺,又相继为力的家族增添了“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三个孙子,人称“摩擦三兄弟”。

  静摩擦力排行老大。说起老大的性格和脾气,那真是有些古灵精怪,总是让人捉摸不透。你别看它名字中有个“静”字,但不是所有静止的物体都会有静摩擦力的。假如有一辆奥迪轿车是停在水平公路上,那它是没有想朝某个方向运动的意思和趋势的,这时地面对轿车也就没有静摩擦力;假如这辆奥迪轿车是停在斜坡上,那它就有向下滑动的意思和趋势,这时斜坡对轿车也就有了静摩擦力;假如你用力去推那辆停在水平公路上的奥迪轿车的话,那就对不起了,老大会现身了。只要你没有把轿车推动,你推轿车的力有多大,静摩擦力也就有多大,它始终与你相抗衡。假如你使出吃奶的力气都没有把轿车推动,唉声叹气地走了,老大也便隐身而去。

  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分别排行老二和老三。它们的名字中都有一个“动”字。像钢笔写字是笔尖在纸上滑动,属于老二的地盘;像圆珠笔写字是珠子在纸上滚动,那就属于老三的管辖范围。有一天,你一个人在家中拖那笨重的木箱感到吃力时,自然会想到在箱子底部垫上几根圆木棍。你是个聪明的人,因为你会运用物理学上“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要小得多”的道理。

  生活处处有摩擦。这其中有对我们有益的摩擦,也有对我们有害的摩擦。因为有摩擦,我们的鞋子磨破了,车胎花纹磨平了,机器发热烧毁了……可是,假如世界上的摩擦全部消失,我们的生活又会是怎样一幅情景呢?你能设想一下没有摩擦力时的生活吗?我们不能拿笔写字,人和动物都寸步难行,筷子夹不住那诱人的红烧肉,机器上的螺钉不能旋紧,桌椅会四分五裂,二胡拉不出优美动听的乐曲,行驶的汽车再也无法停止,交通事故频频发生,我们的生活简直不堪设想……

  由此看来,摩擦这东西,生活还真需要。当你需要它时,可以通过增大压力或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实现;当你不需要它时,可以运用加润滑油或用滚动代替滑动等方法来减小它。

  人们改变摩擦的方法已经越来越多。你听说过在水上航行的“气垫船”吗?它是通过在船底和水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从而大大地减小摩擦力的;你见过“磁悬浮列车”吗?它是靠强磁场把列车从轨道上微微托起,使接触面相互脱离减小摩擦力,从而极大地提高列车的行驶速度的。

  关于摩擦的起因,科学家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弄清楚,那就让我们抓紧时间一起去探究吧!

摩擦力起火

  生活中处处少不了火,做饭需要火;放鞭炮需要火;烧柴也需要火。但火又是怎么来的呢

  通过上网查资料,我知道了火是通过两个物体摩擦后,使其热能增大,当温度达到物体的着火点时,就会起火。星期天,我找来了一盒火柴,准备做一个实验。

  我从火柴盒里拿出一根火柴,用力地在火柴盒侧面划着,起初是见到了一点儿火星子,后来“嘶——”的一声,火柴就点着了!火柴发出微弱的光,不过10秒钟,火柴就烧完了。我又拿了一根火柴在火柴盒周围的地方划,可就连一点儿火星子也没有,火柴到断了;在木桌子上划,也是没有火星子。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在火柴盒侧面红色的地方摩擦就能起火,而其他地方不行呢?电视里的人不是在那儿划一下就着火了吗

  我通过上网知道了:安全火柴中的成分易燃物(如硫等)和粘合剂等组成。火柴盒侧面主要由红磷、三硫化二锑、粘合剂组成。当划火柴时,火柴头和火柴盒侧面摩擦发热,放出的热量使这些成分分解,产生少量氧气,使红磷发火,从而引起火柴头上易燃物(如硫)燃烧,这样火柴便划着了。而其他地方没有这些成分,所以火柴便没有划着。以前的那种火柴是种危险有毒又贵的火柴,有毒成分在哪儿都能划着。我们现在用的是安全火柴,既便宜好用又环保安全!

  像以前的“钻木取火”就是通过摩擦生热的原理诞生的。这次我不仅了解了知识,还让我明白了摩擦力的重要性。

神奇的摩擦力

  人为什么能在地上走?车为什么能在地上跑?这其中除了地心引力,还有什么奥秘吗?妈妈告诉我,这要靠摩擦力。

  妈妈为了让我了解摩擦力,教我做了一个实验:准备一些大米,一个漏斗,一根木筷子,还有一个空的干燥的矿泉水瓶。先把漏斗放在瓶口上,然后把米倒进瓶子。我问妈妈:“这样做有什么用,哪儿有摩擦力啊?”妈妈笑笑:“等会儿你就知道了。”我们继续做实验,米加满了瓶子,妈妈把筷子插进瓶子里,提了起来。可是,只有筷子起来了,瓶子在桌子上纹丝未动。妈妈不慌不忙,把瓶子晃动了几下,瓶子里的米沉下去了,瓶口露出来了,妈妈继续往瓶子里加米,并用手指按压结实,接着把筷子从瓶口插入瓶子正中心,提起筷子,“哇!瓶子起来了!”我惊奇万分。妈妈用手左右摆动筷子,瓶子像黏在筷子上一样,随着左右摆动,好像在荡秋千。妈妈说:“现在我们倒出一些米,看瓶子还提得起来吗?”于是,我把瓶子里的米倒出来了一些,满当当的米变成了只剩下一半多点了,妈妈把筷子插进去,瓶子提不起来了。

  妈妈告诉我这个实验的原理:这叫静摩擦力,当木筷插入米中,如果试图移动木筷,木筷表面会与米产生静摩擦力,米与瓶之间也有静摩擦力。被压死的大米对木筷和瓶壁产生了很大的压力,这个压力让静摩擦力变得很大,于是我们便可以轻松地把瓶子提起来了。

  其实在现实生活在静摩擦力无处不在,比如:人走路、人推箱子;写字时,手与笔之间的摩擦,手握瓶子时手与瓶子之间的摩擦等等。试想,如果世界上没有了摩擦力,想吃饭,手拿不起碗筷,想喝水,提不起杯子……没有摩擦力,人们将很难生存。

产生摩擦

  提起摩擦,大家一定都熟悉。只要有物质运动就会产生摩擦。接触面就会产生一种力,这就是摩擦。同时,摩擦也是一种运动,能产生热量。天上的流星大多是在摩擦中消失的。

  高空的星星,一旦克服不了地球对它的引力,便会在重力作用下向地面坠落。当它通过浓密的大气层是,由于高速运动,与大气发生摩擦产生大量的热,只至引起燃烧,没等它落到地面就化为灰烬了,所以决大部分流星是不会落到地面的。决少流星没有烧完,就是所谓的陨石了。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一到十拍手歌

中秋节的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