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误解的合同效力怎样(双方因重大误解订立合同有效力吗)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大家好,欢迎光临。关于重大误解的合同效力怎样和双方因重大误解订立合同有效力吗的相关疑惑,相信许多人都有所经历。此时此刻,你们就是在正确的地方,因为我要分享的就是关于重大误解的合同效力怎样和双方因重大误解订立合同有效力吗的全部故事。虽然文章篇幅稍长,但每一段都有其信息价值,希望读者们能耐心阅读下去,给自己一个学习的机会。

重大误解的合同效力怎样(双方因重大误解订立合同有效力吗)

一、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是有效吗

因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是有效的,但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判决撤销。无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受第三人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以胁迫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一条【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双方因重大误解订立合同有效力吗

双方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如果不是以下几种情况就有法律效力:

(一)签订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并且损害了国家利益的;

(二)签订者恶意串通他人,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

(三)签订者用了合法形式来掩盖非法目的的;

(四)签订者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的;

(五)签订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

【法律依据】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四条,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三、有重大误解的合同有效吗

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一般在被撤销后是没有效的。

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因重大误解而签订的合同,属于可撤销的合同,行为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而合同被撤销后,自始不产生法律效力。

如果当事人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申请撤销合同,合同被依法宣告撤销的,则合同无效,且自始无效。申请撤销这种合同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申请。

可撤销合同是民法中可变更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一种。可撤销合同主要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可撤销合同的效力取决于当事人的意志,它是一种相对无效的合同,但又不同于绝对无效的无效合同。

所谓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

根据以上的内容可以知道因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采购部属于管理部门吗(采购属于哪个部门直接管辖)

重大隐患治理方案包括哪些内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