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标书服务方案怎么写,水土保持方案要求

互联网 2024-05-10 阅读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水土保持标书服务方案怎么写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水土保持方案要求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水土保持标书服务方案怎么写,水土保持方案要求

水土保持方案要求

水土保持方案要求是非常重要的,方案很重要,对于后续的实际执行很关键,但在制定的时候要结合实际,每个细节也很重要。中达咨询就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和大家介绍一下。

2.1阶段要求

2.1.1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所规定的内容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建设项目区责任范围及其周边环境概况。

2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3生产建设中排放废弃固体物的数量和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4水土流失防治初选方案。

5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2.1.2初步设计阶段:根据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阶段)报告书,对各项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进行初步设计。初步设计阶段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水土保持初步设计依据。

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面积。

3开发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数量预测。

4水土流失防治工程的初步设计,重点工程应有较详典型设计。

5水土保持投资概算。

6实施的保证措施(机构、人员、经费和技术保证等)。

2.1.3技施设计阶段:主要是按项目水土保持初步设计,进行各项水土保持工程的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2.2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2.2.1方案编制总则:

1结合开发建设项目的特点阐述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目的和意义。

2编制依据:

1)法律法规依据。

2)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3)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及报告书。

4)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大纲及审查意见。

5)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委托书(合同)或任务书。

3采用技术标准:

包括有关水土保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

2.2.2建设项目地区概况:

1建设项目名称、位置(应附平面位置图)、建设性质、总投资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建设规模、防治责任范围、工程布局(应附平面团)。

3项目区地形、地貌、地质、土壤、地面物质、植被等。

4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区气象、水文、河流及泥沙等。

5项目区及周边地区人口、土地利用、经济发展方向和水平等社会经济状况。

6项目区发展规划。

7建设项目施工工艺、采挖及排弃固体废弃物的特点等。

8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

2.2.3生产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

1水土流失预测时段的划分。

2预测的内容和方法:

1)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

2)弃土、弃石、弃渣量。

3)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和数量。

4)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面积及流失总量。

5)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3预测结果及综合分析。

2.2.4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1方案编制的原则和目标。

2建设项目的防治责任范围(应附图说明)、本方案的设计深度。

3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应附平面布置图)。

4分区防治措施布局(大型建设项目还应另行编制分区防治附件)。

5方案实施进度安排及其工程量(应列表说明)。

6水土流失监测。

2.2.5水土保持投资估(概)算及效益分析:

1水土保持投资估(概)算:

1)编制依据。

2)编制方法。

3)总投资及年度安排(应列表说明)。

2效益分析。主要分折和预测方案实施后,控制水土流失、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恢复土地生产力、保障建设项目安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效益。

2.2.6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

1组织领导和管理措施。

2技术保证措施。

3资金来源及管理使用办法。

2.2.7附:水土保持方案(含大纲)审查意见。

2.3基本情况调查

2.3.1项目调查:主要调查项目名称、性质、生产规模、总投资、主体工程及附属工程状况、初步设计安排、生产年限及建设项目工艺、采挖及排弃特点等内容。

2.3.2项目区及周边地区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项目区位置和范围。查阅有关设计资料,结合现场查勘,进行调查。并附平面位置图。

2自然状况调查。包括地形、气象、水文、植被、地面物质组成等直接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项目区范围较大的包括若干不同的类型区(或不同条件的土地)应分区进行调查。

1)地形调查。通过现场查勘和地形图分析,调查项目区的地貌类型(山地、丘陵、高原、平原、风沙区等)及有代表性的地面坡度、坡长、沟道、河流情况等。

2)气象、水文调查。收集气象站、水文站实测资料,调查区内降水、气温、风力、蒸发以及河道径流、洪水、泥沙等。

3)植被调查。通过查阅当地的植物志、农业区划、林业区划等资料,结合现场样方调查,了解项目区的植被类型、林草生长及覆盖度等。

4)地面物质组成调查。查阅有关地质、土壤资料,了解项目区内不同地貌部位地面组成物质的种类(土壤、裸岩、明沙)和土壤类型、质地、土层厚度等。

5)土地利用调查。包括项目区目前的土地利用状况,今后土地利用的安排等,以预测拟建项目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并附图。

3社会经济调查。包括开发建设单位及其周边地区(包括项目的移民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劳力、城镇建设和社会经济状况等。

4水土流失调查。采取重点与一般相结合,以重点为主的方法进行调查。着重了解不同类型土地的径流模数、土壤侵蚀模数。项目区内每一不同类型区至少选一个有代表性的地段或小流域,对上、中、下游,坡面,沟壑进行全面调查,与项目区内面上一般调查情况相验证。

2.4项目区水土流失预测

2.4.1水土流失预测的时段划分。根据建设项目所处的不同阶段,可分基本建设和生产运行两个时段进行预测。重点预测方案服务年限以内的情况。

2.4.2预测的内容和方法:

1原地貌、土地及植被损坏情况预测。通过查阅开发建设项目的技术资料,利用设计图纸,结合实地查勘,对项目建设期、生产运行期开挖扰动地表、占压土地和损坏林草植被的面积分别进行测算。

2弃土、弃石、弃渣量的预测。主要包括主体工程、临建工程、附属设施(如交通运输、供水、供电、生活设施等)、取土(石、砂)料场等生产建设过程中的弃土(石、渣)及工业和生活垃圾等方面。通过查阅项目技术资料及现场实测和预测,了解其开挖量、回填量、剥采比、单位产品的弃渣量等,预测各时段的弃土、弃石、弃渣总量。

3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预测。对因开发建设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数量进行测算,并附表列出。

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调查建设项目对地面层、植被扰动情况,并了解废弃物的结构组成及其堆放位置和形式。分别对水蚀、风蚀进行预测。预测的方法主要有:

1)数学模型法。利用各地水土保持研究所、试验站的观测资料和研究成果,主要是降雨、地形、植被、地面物质组成、管理措施等因子与水土流失的定量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预测。

2)实地测试法。对已建、在建项目,可进行实地测试,有条件的可布设水土流失监测点,进行实地测试。

3)类比预测法。开发建设项目毗邻地区有类似观测、研究成果的,可以通过分析比较,引用相近资料进行预测。

5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危害的预测。分析预测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影响,对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土地沙化、退化的可能性,下游河道泥沙的增加,对下游防洪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预测。

2.4.3预测结果的综合分析:

根据以上预测,综合分析论证开发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的情况及其危害的严重性。

2.5水土保持方案的制定

2.5.1方案编制原则和目标:方案编制的原则应符合国家对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水土保持方案是项目建设设计的组成部分,并为项目服务;水土保持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项目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验收水土保持工程,并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

方案的目标应实现本规范总则中提出的水土流失防治要求,根据国家水土保持的总体部署,结合工程实际,提出各阶段防治目标和具体部署。

2.5.2建设项目的责任范围、设计深度的确定:

1建设项目防治责任范围。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和本规范总则的要求,确定开发建设项目单位水土流失防治的责任范围。

2方案编制深度。根据水土保持方案阶段划分的规定,编制的方案或设计应符合其所属阶段的内容和设计深度的要求。

2.5.3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1防治分区。开发建设项目地形地貌变化较大,其扰动和破损地面的方式多种多样,应根据建设项目区的地貌类型、建设时序、造成水土流失特点、项目主体工程布局、防治责任区不同等进行分区,根据水土流失防治的轻重缓急,确定防治重点,提出水土保持措施的总体布局。

2分区防治措施。根据防治分区,确定各区采取的防治措施及其布局。除文字说明外,要有治理措施设计图。大型建设项目,主要防治区的防治措施可另行编制。

2.5.4方案实施进度安排:伴随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同时对水土保持工程进度作出安排,提出各计划年度的具体工作量。

2.5.5水土流失监测:应提出建设期和生产运行期的水土流失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及保障措施。监测项目一般应包括影响水土流失主要因子、水土流失量及其危害变化以及方案实施后效益等方面的监测。

2.6水土保持投资估(概)算及效益分析

2.6.1水土保持投资估(概)算:

1编制依据。方案中采取的各项防治措施大都属于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范畴,其估(概)算编制原则上应采用水利行业的标准,水利行业没有的标准可参照项目所属行业或地方有关标准进行计算。水利行业的有关规程见条文说明。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投资估(概)算应将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监测费列出。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的范围和款额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计缴。监测费根据开发建设项目监测的实际需要计算。

2编制方法。根据水利工程投资估(概)算编制的有关规定编制。

3总投资及年度安排。将各项防治措施的投资分类进行汇总,一般分建筑工程、植物措施、临时工程和其他费用四部分,并用表分列,分类汇总。

投资的年度安排依据防治措施的实施进度进行计算。

2.6.2防治措施效益分析: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效益主要以减轻和控制水土流失为主,通过对治理程度、拦渣量、林草植被覆盖率、土地整治情况的分析,根据调查了解的治理后的减水减沙资料,预测水土流失控制量、减沙量、减轻洪水危害、防止土地沙化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效益,以及做好水土保持对项目区防洪保安、增加经济收益的作用。

2.1阶段要求

2.1.1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所规定的内容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建设项目区责任范围及其周边环境概况。

2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3生产建设中排放废弃固体物的数量和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4水土流失防治初选方案。

5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2.1.2初步设计阶段:根据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阶段)报告书,对各项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进行初步设计。初步设计阶段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水土保持初步设计依据。

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面积。

3开发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数量预测。

4水土流失防治工程的初步设计,重点工程应有较详典型设计。

5水土保持投资概算。

6实施的保证措施(机构、人员、经费和技术保证等)。

2.1.3技施设计阶段:主要是按项目水土保持初步设计,进行各项水土保持工程的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2.2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2.2.1方案编制总则:

1结合开发建设项目的特点阐述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目的和意义。

2编制依据:

1)法律法规依据。

2)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3)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及报告书。

4)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大纲及审查意见。

5)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委托书(合同)或任务书。

3采用技术标准:

包括有关水土保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

2.2.2建设项目地区概况:

1建设项目名称、位置(应附平面位置图)、建设性质、总投资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建设规模、防治责任范围、工程布局(应附平面团)。

3项目区地形、地貌、地质、土壤、地面物质、植被等。

4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区气象、水文、河流及泥沙等。

5项目区及周边地区人口、土地利用、经济发展方向和水平等社会经济状况。

6项目区发展规划。

7建设项目施工工艺、采挖及排弃固体废弃物的特点等。

8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

2.2.3生产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

1水土流失预测时段的划分。

2预测的内容和方法:

1)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

2)弃土、弃石、弃渣量。

3)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和数量。

4)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面积及流失总量。

5)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3预测结果及综合分析。

2.2.4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1方案编制的原则和目标。

2建设项目的防治责任范围(应附图说明)、本方案的设计深度。

3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应附平面布置图)。

4分区防治措施布局(大型建设项目还应另行编制分区防治附件)。

5方案实施进度安排及其工程量(应列表说明)。

6水土流失监测。

2.2.5水土保持投资估(概)算及效益分析:

1水土保持投资估(概)算:

1)编制依据。

2)编制方法。

3)总投资及年度安排(应列表说明)。

2效益分析。主要分折和预测方案实施后,控制水土流失、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恢复土地生产力、保障建设项目安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效益。

2.2.6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

1组织领导和管理措施。

2技术保证措施。

3资金来源及管理使用办法。

2.2.7附:水土保持方案(含大纲)审查意见。

2.3基本情况调查

2.3.1项目调查:主要调查项目名称、性质、生产规模、总投资、主体工程及附属工程状况、初步设计安排、生产年限及建设项目工艺、采挖及排弃特点等内容。

2.3.2项目区及周边地区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项目区位置和范围。查阅有关设计资料,结合现场查勘,进行调查。并附平面位置图。

2自然状况调查。包括地形、气象、水文、植被、地面物质组成等直接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项目区范围较大的包括若干不同的类型区(或不同条件的土地)应分区进行调查。

1)地形调查。通过现场查勘和地形图分析,调查项目区的地貌类型(山地、丘陵、高原、平原、风沙区等)及有代表性的地面坡度、坡长、沟道、河流情况等。

2)气象、水文调查。收集气象站、水文站实测资料,调查区内降水、气温、风力、蒸发以及河道径流、洪水、泥沙等。

3)植被调查。通过查阅当地的植物志、农业区划、林业区划等资料,结合现场样方调查,了解项目区的植被类型、林草生长及覆盖度等。

4)地面物质组成调查。查阅有关地质、土壤资料,了解项目区内不同地貌部位地面组成物质的种类(土壤、裸岩、明沙)和土壤类型、质地、土层厚度等。

5)土地利用调查。包括项目区目前的土地利用状况,今后土地利用的安排等,以预测拟建项目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并附图。

3社会经济调查。包括开发建设单位及其周边地区(包括项目的移民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劳力、城镇建设和社会经济状况等。

4水土流失调查。采取重点与一般相结合,以重点为主的方法进行调查。着重了解不同类型土地的径流模数、土壤侵蚀模数。项目区内每一不同类型区至少选一个有代表性的地段或小流域,对上、中、下游,坡面,沟壑进行全面调查,与项目区内面上一般调查情况相验证。

2.4项目区水土流失预测

2.4.1水土流失预测的时段划分。根据建设项目所处的不同阶段,可分基本建设和生产运行两个时段进行预测。重点预测方案服务年限以内的情况。

2.4.2预测的内容和方法:

1原地貌、土地及植被损坏情况预测。通过查阅开发建设项目的技术资料,利用设计图纸,结合实地查勘,对项目建设期、生产运行期开挖扰动地表、占压土地和损坏林草植被的面积分别进行测算。

2弃土、弃石、弃渣量的预测。主要包括主体工程、临建工程、附属设施(如交通运输、供水、供电、生活设施等)、取土(石、砂)料场等生产建设过程中的弃土(石、渣)及工业和生活垃圾等方面。通过查阅项目技术资料及现场实测和预测,了解其开挖量、回填量、剥采比、单位产品的弃渣量等,预测各时段的弃土、弃石、弃渣总量。

3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预测。对因开发建设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数量进行测算,并附表列出。

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调查建设项目对地面层、植被扰动情况,并了解废弃物的结构组成及其堆放位置和形式。分别对水蚀、风蚀进行预测。预测的方法主要有:

1)数学模型法。利用各地水土保持研究所、试验站的观测资料和研究成果,主要是降雨、地形、植被、地面物质组成、管理措施等因子与水土流失的定量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预测。

2)实地测试法。对已建、在建项目,可进行实地测试,有条件的可布设水土流失监测点,进行实地测试。

3)类比预测法。开发建设项目毗邻地区有类似观测、研究成果的,可以通过分析比较,引用相近资料进行预测。

5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危害的预测。分析预测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影响,对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土地沙化、退化的可能性,下游河道泥沙的增加,对下游防洪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预测。

2.4.3预测结果的综合分析:

根据以上预测,综合分析论证开发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的情况及其危害的严重性。

2.5水土保持方案的制定

2.5.1方案编制原则和目标:方案编制的原则应符合国家对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水土保持方案是项目建设设计的组成部分,并为项目服务;水土保持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项目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验收水土保持工程,并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

方案的目标应实现本规范总则中提出的水土流失防治要求,根据国家水土保持的总体部署,结合工程实际,提出各阶段防治目标和具体部署。

2.5.2建设项目的责任范围、设计深度的确定:

1建设项目防治责任范围。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和本规范总则的要求,确定开发建设项目单位水土流失防治的责任范围。

2方案编制深度。根据水土保持方案阶段划分的规定,编制的方案或设计应符合其所属阶段的内容和设计深度的要求。

2.5.3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1防治分区。开发建设项目地形地貌变化较大,其扰动和破损地面的方式多种多样,应根据建设项目区的地貌类型、建设时序、造成水土流失特点、项目主体工程布局、防治责任区不同等进行分区,根据水土流失防治的轻重缓急,确定防治重点,提出水土保持措施的总体布局。

2分区防治措施。根据防治分区,确定各区采取的防治措施及其布局。除文字说明外,要有治理措施设计图。大型建设项目,主要防治区的防治措施可另行编制。

2.5.4方案实施进度安排:伴随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同时对水土保持工程进度作出安排,提出各计划年度的具体工作量。

2.5.5水土流失监测:应提出建设期和生产运行期的水土流失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及保障措施。监测项目一般应包括影响水土流失主要因子、水土流失量及其危害变化以及方案实施后效益等方面的监测。

2.6水土保持投资估(概)算及效益分析

2.6.1水土保持投资估(概)算:

1编制依据。方案中采取的各项防治措施大都属于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范畴,其估(概)算编制原则上应采用水利行业的标准,水利行业没有的标准可参照项目所属行业或地方有关标准进行计算。水利行业的有关规程见条文说明。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投资估(概)算应将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监测费列出。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的范围和款额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计缴。监测费根据开发建设项目监测的实际需要计算。

2编制方法。根据水利工程投资估(概)算编制的有关规定编制。

3总投资及年度安排。将各项防治措施的投资分类进行汇总,一般分建筑工程、植物措施、临时工程和其他费用四部分,并用表分列,分类汇总。

投资的年度安排依据防治措施的实施进度进行计算。

2.6.2防治措施效益分析: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效益主要以减轻和控制水土流失为主,通过对治理程度、拦渣量、林草植被覆盖率、土地整治情况的分析,根据调查了解的治理后的减水减沙资料,预测水土流失控制量、减沙量、减轻洪水危害、防止土地沙化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效益,以及做好水土保持对项目区防洪保安、增加经济收益的作用。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探析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要点

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要点?下面中达咨询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以供参考。

1.水库工程的介绍

1.1水库概况

本文选取达州市内新建石峡子水库为例,该水库位于达川区铁山以西的巴河二级支流大堰河上,是一座以农田灌溉、乡镇供水和农村人畜饮水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坝址位于大堰乡金黄村黄家屋处,地理位置东经106°22′21″,北纬31°15′57″,距达川区城区约38.0km,水库推荐坝址控制大堰河集水面积52.2km2,主河道长度16.3km。石峡子水库正常蓄水位411.00m,相应库容2020万m3,死水位385.00m,死库容245万m3,校核水位413.55m,总库容2333万m3。水库设计灌面6.88万亩,通过石峡子水库和当地小型水利设施供水,可解决管村、大堰、赵固、金檀、渡市、罐子、陈家、九岭、龙会等9个乡(镇)56个村6.17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工程占地为251.6hm2(其中水库枢纽工程163.60hm2,灌区渠系工程88.0hm2)。工程静态总投资/土建投资:6.26亿元/2.99亿元。建设工期:水库枢纽工程施工总工期29个月,灌区工程施工总工期28个月。

1.2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达州市达川区土壤侵蚀分布图遥感资料统计,达川区现有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1029.20km2,占幅员面积2695km2的38.2%,流失区年平均土壤侵蚀总量680.57×104t,平均侵蚀模数4208t/km2・a,流失类型以面蚀为主。根据达县水土保持防治分区,本工程所在地属于四川省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区域内土壤容许流失量为500t/km2・a。项目所在区域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有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两大类型,其中以水力侵蚀为主,重力侵蚀为辅。

1.3水土流失的防治方案

治理水土流失,我国有专门的规范条例,目前主要是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根据该规定可知,我国水土流失防止责任范围有两个,一是项目建设区,二是直接影响区。针对该水库来说,项目建设区主要指的就是水库建设的永久征地范围和临时占地范围,而直接影响区就是该水库建设区之外的一部分,这部分的判断标准就是是否因为水库的建设而造成了水土流失现象。根据该水库的整体特征,确定了水土流失责任范围为310.60hm2。[2]针对该水库的水土流失现象是多种原因造成的,然后结合水土流失侵蚀特点,所以采取的水土治理方案主要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三者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从而形成一套科学的预防机制和治理措施,从而保持水土,达到改善该水库周边环境的目标。

根据新增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同时结合主体工程中已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措施进行综合分析,本项目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由2个分区(水库枢纽工程及灌区渠系工程)构成。根据各水土流失防治区的特点和水土流失状况,确定各区的防治重点和措施配置。水土保持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临时措施三类。以工程措施控制大面积、高强度流失区域,并为植物措施的实施创造条件;同时以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配套,提高水保效果、减少工程投资、改善生态环境。各防治分区还将根据施工活动引发水土流失的情况采取临时措施与永久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全过程防止因项目兴建引起的新增水土流失。

2.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具体措施

2.1水库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布局

(1)永久工程

达县石峡子水库的枢纽永久工程包括枢纽建筑物区和水库淹没区两部分,其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叙述如下:

①枢纽建筑物区

枢纽建筑物区:除完成主体设计已有的具备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外,本方案新增施工期对开挖及回填边坡的临时拦挡、开挖裸露面的防护、修建临时截排洪沟、对施工导流围堰填筑时的水土流失防护等;新增开挖及回填边坡的支护、绿化,施工导流围堰拆除的防治措施及施工场地清理等。

工程管理区:按主体设计要求修建工程管理区的排水设施和进行场地平整、覆土、种植乔木及植草皮绿化等。

永久道路区:增加施工期的临时拦挡措施、开挖边坡的临时支护措施和修建临时截排水设施;按主体设计要求完成路肩排水沟、开挖边坡护坡及绿化,路堤坡脚挡护及边坡植草,道路两侧绿化等。

②水库淹没区:主体工程设计中已进行了库底清理,为保证库岸稳定、减少不稳定库岸段的水土流失,本方案建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主体工程对局部不稳定库岸进行边坡防护和绿化等。

(2)临时工程

施工道路:新增施工期对路堑开挖边坡进行临时支护、对路堤回填坡脚进行挡护,在施工道路两侧修建临时排水沟和沉沙池。工程结束时,对需要保留的路段进行路面硬化和绿化;对其它路段进行迹地恢复、覆土复耕或绿化。

料场:新增料场开采前剥离的表土应集中堆存并做好临时堆码场的挡护、防护和排水设施;料场开采时,应在设计开挖坡顶修建临时截洪沟,并在开采区周边修建排洪沟、沉砂池等,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对开采边坡进行分段拦挡和临时支护。料场开采结束后应进行迹地恢复,在开采区底部覆土复耕或绿化、对开采后裸露的边坡采取种植藤蔓植物进行覆盖。

临时堆料场:采取临时分块集中堆放,用彩条布和土袋对开挖料进行临时保护,同时作好临时排水沟,以防止形成新的水土流失源。

弃渣场:首先对渣场的表层土进行剥离后集中堆存、挡护,用于渣场的后期复耕或绿化用土。弃渣过程中应坚决贯彻“先挡后堆”的原则,在工程弃渣前修建挡渣墙、排水沟等,只有在渣场的挡、排设施完善后才允许按弃渣场的设计容量进行有序的弃渣堆码。工程弃渣结束后,利用堆存的剥离表土,在渣体顶面按本方案设计的要求进行覆土复耕、绿化。以上内容均属本方案新增项目。

施工生产生活设施:场地平整、周边修建排导设施,施工结束后采取耕地复耕措施,对其进行迹地恢复或绿化。

2.2灌区渠系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布局

(1)渠系工程区:除按主体设计文件要求完成具备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措施外,本方案新增对大堰河倒虹管施工围堰的水土流失防护措施、在开挖与回填边坡设置排水沟,在具备绿化条件的渠段撒播草籽或栽植藤蔓植物绿化。

(2)施工道路:道路两侧修建排水沟、沉沙池。

本工程施工临时防护工程拆除后的建渣工程量已计入主体工程中,施工结束后,对迹地进行复耕,采取绿化措施。

(3)料场:对开采边坡进行拦挡,修建排水沟、沉砂池,开采前剥离料场表土,临时防护,开采结束后边坡种植藤蔓植物,底部覆土复耕。

(4)弃渣场:渣场表层土剥离、回铺,表层土集中堆放、临时挡护,修建挡渣墙、排水沟,渣体顶面复耕、边坡绿化。

(5)施工生产生活区:场地进行平整、周边修建排导设施,施工结束后采取耕地复耕措施,对其他占地迹地绿化。

2.3直接影响区水土保持措施布局

直接影响区水土保持措施主要以加强施工过程中对挖、填方施工时的监测和控制,管理到位,达到减少直接影响区水土流失的目的。

2.4整体植物选择的注意事项

在选择植物的时候,应该因地适宜,该种树的地方种树,该种草的地方种草。同时,还要注意整个工程的美化和绿化。根据该地的地理位置,选择一些耐寒、抗贫瘠的树种来进行种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强化水土保持的治理。

2.5.水土保持的最终效果

如果严格按照以上措施计进行水库的设计和施工,可使本开发建设项目在工程建设及运行期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对改善和恢复当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从水土保持的角度考虑,只要项目在实施建设过程中,严格按本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该项目的兴建是可行的,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本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97.0%,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100%、土壤流失控制比达到1.0、拦渣率达到100%、林草植被恢复率达到100%,林草覆盖率达到30%。

3.结论

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增加的林草面积,使地表植被覆盖度增加,有效截、排暴雨形成的洪水,控制水土流失,使水土资源得到保护,大大地改善了项目区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有:项目背景、目标与任务、监测范围与方法、组织与管理、成果与应用。

1、项目背景:为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提高水土保持效益,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项目旨在制定一套全面的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2、目标与任务:通过实施本方案,实现对水土流失的有效预防和治理,提高水土保持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开展水土保持监测,收集相关数据,分析水土流失状况,为水土保持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监测范围与方法:主要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等不同地形区的水土保持情况。采用遥感技术、地面观测和调查等方法,收集土壤侵蚀、植被覆盖、水土保持设施等方面的数据。

4、组织与管理:成立专门的水土保持监测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设立专门的监测站,配备专业的监测人员,负责日常监测工作。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监测结果,为决策提供参考。

5、成果与应用:编写水土保持监测报告,总结监测成果,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将监测成果应用于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环节,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水土保持监测注意事项:

1、监测点设置的科学性:在选择监测点时,应充分考虑代表性、典型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根据项目类型、规模和特点,合理设置监测点的数量和位置,确保能够全面反映项目水土流失情况。

2、监测内容的全面性:水土保持监测应包括扰动土地情况、取土(石、料)弃土(石、渣)情况、水土流失情况、水土保持措施等多个方面。同时,要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需要,确定监测内容的详细程度和监测频率。

3、监测方法的规范性:水土保持监测应采用统一的监测方法和技术规范,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对于不同的监测项目,应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程进行操作。

4、监测数据的可靠性:监测数据是水土保持监测的基础,必须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监测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数据误差和失真,如使用经过校准的监测设备、标准样品等。同时,应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归档,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可信度。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水土保持方案需要哪些资料,水土保持方案编制都需要什么资料

水土保持规划应当与什么相协调,水土保持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