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作文大赛官网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2016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启事

  我们到底应该相信谁?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能解决问题的人,还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只能使问题恶化的人?这一问题无法从理论上得到解决,我们需要的是证据。然而,遗憾的是,那种常常用来解答大问题的数据并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引人注目的奇闻轶事比比皆是,有些事件甚至可以用来支持任何立场。例如,卢旺达在遭受种族灭绝之后的几年里得到了大笔捐款,整个国家逐渐走向繁荣。由于国民经济得到了发展,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开始制定政策,尽量不再接受援助。那么,我们应将这个例子看作是援助好处的证明(萨克斯的观点),还是自力更生的典型代表(莫约的观点),还是二者兼备

  由于诸如卢旺达这样的个例没有最终定论,大多数研究哲学问题的人更喜欢在多个国家之间作比较。例如,针对世界上几百个国家的数据表明,接受更多援助的国家并不比其他国家发展得快。这常常被认为是援助无用的依据,但实际上,这也可能意味着相反的观点。或许,援助使某些国家避免了一场灾难,没有援助的话情况会更糟。对此,我们并不了解,只是在泛泛地猜测而已。

  然而,假如没有支持或反对援助的依据,我们又该怎样做呢?——放弃穷人?这种失败主义的态度不是我们所应持有的。实际上,答案是可以找到的。这本书整体上就采用了一种答案延伸的形式——不过不是萨克斯和埃斯特利喜欢的那种泛泛的答案,它要告诉你的不是援助的好与坏,而是援助在一些特定的事例中是否带来了好处。我们虽然不能断定民主制的效力,却可以就是否应改变其组织方式谈谈感想,使其更有效地运行于印尼的农村等地。

  无论如何,对于某些大问题(如外国援助是否有效)的回答是否像我们有时听到的那样重要,我们尚不明确。无论是伦敦、巴黎或华盛顿特区那些热心于帮助穷人的人,还是不那么热心于此的人,他们都认为援助的作用十分突出。实际上,援助只占每年给穷人所划拨的款项的一小部分,大多数针对全球穷人的计划都由各国自身的财政部门制定。例如,印度基本上不接受援助。2004~2005年间,印度为穷人的基础教育计划投入5000亿卢比(310亿美元)。即使是在非洲这样急需援助的地方,这一数字也只占政府2003年度全部预算的5.7%(如果我们排除尼日利亚和南非这两个几乎不接受援助的大国,那么这一比例为12%)。

  更重要的是,援助的是是非非引发了无数没完没了的争论,这模糊了真正的重点——钱的去处。这就意味着政府要选择正确的资助项目——该项目对穷人有好处吗?是该给老人发养老金,还是为病人建诊所?然后,弄清楚最好的操作方式是怎样的。比如,诊所的运作及人员配备可以采取很多不同的方式。

  为援助问题而争论的人基本上都同意一个前提,即我们应在力所能及时向穷人伸出援助之手。这也在情理之中。哲学家彼得·辛格曾写过关于拯救陌生人的道德准则,他评论说,大多数人都愿意牺牲一件价值1000美元的衣服,换取一个落水儿童的性命。辛格还认为,这名落水儿童就是那些每年活不到5岁的900万儿童之一。经济学家、哲学家、诺贝尔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的观点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他认为,贫穷会导致令人难以容忍的人才浪费。用他的话来讲,贫穷并不仅仅意味着缺钱,它会使人丧失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一个来自非洲的贫穷小女孩即使很聪明,可能最多也只能上几年学。她很可能由于营养不足而无法成长为世界顶级运动员,而且即使她有什么做生意的好想法,也没有启动资金。

  的确,对于发达国家的人来说,这种对生命的荒废可能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但对于这个非洲小女孩来说却影响很大:她可能沦落为携带艾滋病毒的妓女,将病毒传染给一个来到非洲旅游的美国人,而这个美国人又会将病毒带回自己的国家。或者,她可能会患上一种耐抗生素的肺结核,这种病毒最终可能会传播到欧洲。如果她当初接受了足够的教育,她可能已经研制出了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良药,或者就像中国小姑娘戴满菊一样,她上学的机会来源于银行职员的一个疏忽,这可能使她最终成为雇用上千人的商业巨头。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丽·吴顿在其著作《半边天》(HalftheSky)中讲述了这个小姑娘的故事。即使她没有这样的际遇,我们又有何理由不给她一次机会呢

  我们知道帮助穷人的有效方式吗?当我们回到这个问题时,分歧便会显现。

  辛格关于帮助别人的观点中隐含了一个前提,即你知道如何去做。在你不会游泳的前提下,甘愿牺牲一件衣服的道德准则便显得苍白无力。正因如此,在《你能拯救的生命》(TheLifeYouCanSave)一书中,辛格不辞辛苦地为读者列举了很多实例,告诉他们可以在哪些地方伸出援手。在辛格的网站上,这部分内容是定期更新的,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丽·吴顿也是这样做的。道理很简单,只谈世界上存在什么问题,而不去谈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只能导致社会瘫痪,而非进步。

  因此,真正有用的方式是从实际问题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空谈外来援助。例如,世界卫生组织称,疟疾在2008年造成约100万人丧生,其中大多数是来自非洲的儿童。对此,我们认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这样就可以挽救很多条性命。研究表明,在疟疾传播严重的地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可以将疟疾的感染病例减少一半。那么,怎样做才能保证儿童都睡在这样的蚊帐中呢

全国作文大赛官网

第十二届全国中创新作文大赛组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小野像哲人一样地说出了这句话。看着她这副模样,我有点想笑,有点无名的心酸。小野微笑着抬头看那片寂寞而又无言的星空,荷花池边的夏夜的凉风吹动着她的散落下来的发丝,在黑暗里她那美丽的脸庞却显得分外孤独。

  “你真的快乐吗”

  "嗯 有她我很快乐"

  此时的我不再知道该怎么接下去这句话,因为我感觉小野真的不快乐。家庭与她反目成仇,朋友似乎离她越来越远,走在大街上她都随时感觉被人的目光都是鄙视的眼神,这对她真的太不公了。

  "其实你也不用太担心我 我过得还好 真的 起码和她独处的时候我还是会感觉到快乐的存在。只不过 那瞬间太短暂。"小野用她细弱的声音述说着,似乎这个世界对她已经完全失去了温柔的本质 ,剩下的都是冰冷的人心。

  小野是个好女生 她课业完成很好 性格温顺 脾气善良 只不过她在这些优点的背后却背着一个大大的标签"同性恋患者"为什么说是患者,因为在许多人的眼里同性恋就是种病,得了这种病的人就是疯子,需要隔离。

  可谁去真正理解过他们的内心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有去爱别人的权利,只不过他们爱的那个是同性而已,这难道就有错吗?这难道就应该被世人去辱骂去质疑吗

  "小野,有想过去放弃吗,这一切都太难了"

  "有 我想过 那一段时间我和她刚开始 那时候正是最难熬的时期 可越到后来 我越发现 我们的爱 我们的快乐真的和其他人一样 我们同样和对方有着承诺 我们也希望可以天长地老 我们也希望有一天自己能牵着爱的人光明正大的走在街上 …"

  坐在身旁的小野声音越来越小 到最后只是一味地背着我擦眼泪 我知道 她不想让我看到她脆弱的那一面。一瞬间心怔了一下 或许我们真的对他们太不公平了。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大家生而平等,起点一样。向前奔跑 是我们的本能和责任 ,但拥抱和爱是我们的权利。在这场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 ,我们都不一样,这世界也并不完美,但如果我们都伸手拥抱 ,缺憾会不会就少一些呢?理解与宽容是不是就多一些呢

  比如我们现在正需要的就是去理解像小野一样的人群。

  "哎,很晚了该回去了 看荷花池边的人都去走光了,不管那么多了 我始终相信,终有一天你们都会懂我们,懂我们的快乐也和你们一样短暂。"小野转过头 义正严辞地望着我 眼神是多么的坚定。

  "对啊"说完我便伸手示意要抱抱她 小野很开心地迎面扑来。

  那天晚上在台北公园的荷花池旁我最后用尽全身力气地小野说"小野一定要幸福!"

第十六届奥林匹克杯全国作文大赛

  暑假时,爸爸带我去了首都北京玩,可把我高兴坏了,出发的前一晚兴奋得都睡不着觉。

  到了北京首先去了天安门。这里游览观光的人可真多。天安门真雄伟,上面挂着毛主席的头像。两边还各有两行字。天安门上铺满红瓦,好象是革命战士的鲜血染红的一样。天安门前有几个小桥,叫“金水桥”。这时,我看见其中一座金水桥的中间有铁,而别的地方全是汉白玉。我问爸爸这是为什么?爸爸说:“以前是可以开车过金水桥的,可是有一次一个人开车把其中一座给压断了,以后就禁止开车过桥了。”我和爸爸上了天安门,上面又是警卫又有栏杆,好像怕天安门被损坏。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爸爸告诉我当年毛主席就是站在这里向全国人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站起来了。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最后我们去了长城,是八达岭长城。远远看去它象一条腾飞的巨龙,我有些胆怯了,我能爬上去吗?登长城可真难呀!两条腿快断了,可爸爸却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呀!”我立刻反驳到:“这又不是山,是长城!”终于爬上了一大半,再看长城脚下,哇,这条巨龙终于被我踩在脚下了。下山时,因为风太大了,石梯太陡,我差一点摔了个大跟头。不过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登上了长城,我很自豪。

  这次北京之行让我看见了中国的许多传统文化遗产。以后有机会我还要去别的地方看一看。

2011年新世纪杯全国作文大赛一等奖

  说伞

  湖北省葛洲坝中学高二(4)班周琪琪

  中国人对于伞,总是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烟雨江南,伊人在岸,纤纤素手,伞面水汽荡漾,有墨梅摇曳生姿。那种执伞而立的情景,总能让周身的气场变得静谧,仿佛在氤氲的水汽中寻着了内心的熨贴与安然。

  伞的温暖,伞的邂逅,幻成了一段传奇,迤逦着。杭州西湖,画船烟浦,白素贞婷婷玉立,端庄娴雅。她的目光游离于千年之外,在寻寻觅觅中恍惚。一路奔走,细雨浸湿了柳枝新发的芽儿,在如凌如锦的水波上勾勒出盎然春意。当年的那个小牧童在哪里?近了,近了,当所有的光汇聚到了一个点,许仙的身影清晰可辨。朦胧微雨夹杂着风,吹得他衣袂飘飞。断桥边,千年的等待,终于找到了依存的渡口;前世的恩情,亦有了期许安放的小舟。她抬手,古朴素雅的白底印花伞遮住了他灰蒙蒙的天空,伞面人面,明丽如晴空。于是,江湖中诞生了一段新的传奇。断桥,微雨,佳人,邂逅。全是因了那柄伞,才有了那些怦然心动,那些眉眼中的情意。烟水画桥,风帘翠幕,古人对伞的眷念始一而终。

  伞的寂寥,伞的愁怨,化作了丁香的芬芳,氤氲着。“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的心底,始终存着对雨巷潮湿空寥的绵长记忆。那位丁香一样的姑娘,绾着高高的发髻,身着一袭紫缎锦袍,撑着油纸伞,像梦一般地飘过,凄婉迷茫。她渐渐地远去,在彳亍中消褪了芬芳。空余雨滴顺着伞骨的轮廓“啪”地一声坠溅于地,在诗人的心巷开出一朵白白的浪花。人影模糊至空无,惟有那把油纸伞,承载了诗人的彷徨与苦痛,成为了雨巷尽头那抹美丽的哀愁。曾经,有一位女郎……戴望舒空凝雨巷,手里握着把油纸伞,仿佛握住了些许慰然。时光流转,近代的诗者,对伞,亦是那难以忘怀情结。

  伞的温婉,伞的坚稳,长成了大树的荫庇,延展着。当有一天岁月老去,当年仪态袅娜的少女已不再风姿绰约,眼角眉梢添了些温婉平和的气色。她倚门而立,在磅礴的水雾中用稍显焦虑的眼寻自己放学归家的女儿。许是因为等得久了些,终于禁不住拎起靠在门旁的伞,将它撑开,瞬时间断了顺着屋檐急流而下的雨帘。顾不上许多,她急急地踏出门槛,深一步浅一步地跌进了雨中。那一刻,伞窥见了她当年的绝代风华。她像一株盛开过的花,坚定而又饱满。于是,归途中,伞下,一对母女的笑脸。不知何时,女儿已接过母亲手中的伞,高高举起,并悄悄地向着母亲倾斜。这不正是我们每个人无数次轮回的梦境吗?伞所承载的温暖,穿越时空,在雨中弥漫开去。

  伞下的世界,伞中的故事,太大太多。中国人对伞的执着,对伞的牵念,自那古巷中执伞而立的伊人始,就深深地烙入了民族的胎记,被寄予殷殷的爱意,成为了伞的精魂。

2020“美在扬中”全国征文大赛征稿启事

  为在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内宣传推介扬中,进一步提高扬中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扬中市文联、市新闻中心、市发展促进会联合举办“美在扬中”全国征文大赛活动,现将相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征文要求

  征文内容反映扬中经济发展之美、城市建设之美、人文风貌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江鲜美食之美等题材均可。

  征文体裁包括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

  二、征稿时间

  即日起。

  三、投稿方式

  1.作者寄送或发送作品时,请详细注明投稿者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子邮箱等内容。

  2.书面邮寄须于20xx年4月30日前挂号寄送(信封左下角请标明“‘美在扬中’全国征文大赛”),投稿截止日期以当地邮戳为准。邮寄地址:江苏省扬中市中电大道8号扬中市文联,邮编:212200,收件人:于婧;咨询电话:0511-。

  3.可发送电子邮件投稿,电子邮箱:,(邮件主题请标明“‘美在扬中’全国征文大赛”)。

  四、奖项设置

  大赛组委会将邀请专家在应征作品中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若干名。奖金分别为5000元(税前)、20xx元(税前)、1000元(税前)、500元。

  五、其他事项

  1.征集作品必须为原创,且未经发表,如侵犯他人著作权,由投稿人承担侵权责任,征集稿件均不退稿。

  2.评奖结果将在《扬中日报》等媒体公布,同时,主办方将以电话或短信形式通知作者。如作者未提供有效联系电话导致主办方无法联系并造成损失的,主办方不承担责任。

  3.主办方对参赛作品有展览、研究、出版及宣传权,所有参赛者应视为已确认遵守征稿启事的各项规定。

  4.大赛主办方拥有对本次征文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扬中市文联

  扬中市新闻中心

  扬中市发展促进会

  20xx年2月18日

2016第十一届全国中生创新作文大赛启事

  一、阅读能力测试(100分)

  请选择一本你最喜欢的书,说一说你喜欢它的哪些地方;再选择一本你最不喜欢的书,写下你讨厌它的理由。格式如下,不限条数,内容越具体、越充分越好。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_____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

  我喜欢它的地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欢它的地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欢它的地方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不喜欢的一本书是:___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

  我不喜欢它的理由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喜欢它的理由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喜欢它的理由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创新作文写作(100分)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期待某种事物的到来——

  生日到来,我们就可以吃蛋糕了!

  暑假到来,我们就可以痛快地玩儿了!

  新书到来,我们就可以尽情地阅读了!

  在生活中,也有一些“不速之客”并不那么受欢迎——

  台风到来,给大家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损失。

  感冒到来,学不好吃不好睡不好。

  家访到来,让我们惴惴不安。

  ……

  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以“_____来了”为题(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初中组初赛题目

  一、阅读能力测试(100分)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进行阅读能力测试。

  小王子走啊走啊,穿沙漠、翻山岩、过雪地,经过了长途跋涉终于发现了条大路。 这里条条大路都通向人们居住的地方。

  “你们好。”小王子说。

  这是一个玫瑰盛开的花园。

  “你好。”玫瑰花们说道。

  小王子瞅着这些花,发现她们全都跟他自己那朵花一模一样。

  “你们都是什么花?”小王子惊得发呆,问她们道。

  “我们是玫瑰花。”玫瑰花们说道。

  “啊!……”小王子说。

  他感到自己十分不幸。他的那朵花曾对他说过,她在宇宙间是独一无二的一种玫瑰花。可是现在,仅此一处花园里,就有五千朵和她一模一样的花!

  小王子自言自语道:“要是她看到这些,她定会很生气的……她会咳嗽得非常厉害,甚至装死,以免别人耻笑。而我呢,就不得不装出照料她的样子,因为不这样的话,她就叫我丢脸,也许真的会死去……”

  接着他又自语道:“我一直以为自己拥有一朵独一无二的花,其实我有的仅是一朵普普通通的玫瑰花。这朵花,连同那三座高不过膝的火山,而且其中一座也许是永远熄灭了,这一切都不会使我成为一个极其伟大的王子……”想到此,他一头扑在草地上哭了。

  这时来了一只狐狸。

  “你好。”狐狸说。

  “你好。”小王子彬彬有礼地回答。他转过身子,但什么也没有看到。

  “我在这儿呢,在苹果树底下……”那声音说。

  “你是谁?”小王子说,“你真漂亮……”

  “我是一只狐狸。”狐狸说。

  “来跟我一起玩吧,”小王子向狐狸建议说,“我苦恼极了……”

  “我不能跟你一起玩,”狐狸说,“我还没有被你驯养呢。”

  “啊!对不起。”小王子说。

  但是他思索了一阵子,又说道,

  “‘驯养’是什么意思?”

  “看来你不是此地人,”狐狸说,“你来寻找什么呢?”

  “我来找人。”小王子说,“‘驯养’是什么意思?”

  “人,”狐狸说,“人有枪,他们打猎,这可真讨厌!他们也养鸡,这是他们唯一关心的事,你也找鸡吗?”

  “不,”小王子说,“我是来找朋友的。‘驯养’是什么意思?”

  “这是早就被人忘了的事情了,”狐狸说,“它的意思是‘建立联系’。”

  “建立联系?”

  “当然啦,”狐狸说,“对我来说,你跟成千上万个男孩一模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你来说,我跟成千上万只狐狸毫无差别。但是,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就谁也离不开谁了。 那时候,我在世界上只有你,你在世界上只有我……”

  “我有点明白了。”小王子说,“有一朵花,我想,她已经把我驯服了……”

  “这是可能的。”狐狸说,“在这个地球上,可以说是无奇不有……”

  “哎呀!这不是在地球上的事。”小王子说道。

  狐狸显露出非常惊奇的神色。

  “在另一个星球上?”

  “是的。”

  “那个星球上有猎人吗?”

  “没有。”

  “这可真有意思!那么,有老母鸡吗?”

  “没有。”

  “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狐狸叹息道。

  可是,狐狸又把话题转了回来:

  “我的生活单调乏味:我捉鸡,人捉我。所有的鸡全都一模一样,所有的人都一模一样。因此,我感到有些厌烦了。但是,如果你驯服了我,我的生活就会充满欢快。我会分辨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脚步声。别的脚步声会使我躲进洞里去,而唯独你的脚步声会像音乐一样,唤我出洞来。再说,你瞧瞧!你看到那边的麦田了吗?我从来不吃面包,小麦对我毫无用处。麦田也不会使我产生任何联想。这是多么可悲啊!但是,你有一头金黄色的头发。一旦你驯服了我,那将是多么美好啊。那金黄色的小麦会使我想起你来。于是就连那滚动在麦浪里的风声,也会叫我喜欢听的……”

  狐狸说到这里就不作声了,它久久地看着小王子。

  “请你……请你驯养我吧。”它说。

  “我很想驯养你,”小王子回答,“但是我没有那么多时间,我得去寻找朋友,我还有许多事物要认识呢。”

  “只有被人们驯服了的事物,才能为人们所认识。”狐狸说,“人们再也没有时间去认识别的事物了。他们总是到商人那里去买现成的东西。但是,由于世界上还没有出售朋友的商店,所以人也就没有朋友。要是你想交一个朋友的话,你就驯养我吧!”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小王子说。

  “应该很耐心。”狐狸答道,“开头时你就这样坐在草地上,要离我稍远些。我偷眼看你,你什么也别说。言语是误会的根源。但是,你每天都可以坐得离我更近些……”

  第二天,小王子又来了。

  “最好在同一时间来。”狐狸说道,“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 那么从三点钟起就会开始感到幸福了。愈是临近四点钟,我就愈是感到幸福。四点钟一到,我就会坐立不安,惴惴不安起来;我将发现幸福是有代价的!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做好心理准备了……这需要养成习惯。”

  “什么叫习惯呢?”小王子问。

  “这也是一件早就被人忘掉了的事情。”狐狸说,“所谓习惯,就是使某一天不同于其他的日子,使某一时刻不同于其他的时刻。比如说,捉我的那些猎人们就有个习惯。他们每星期四都和村里的姑娘们跳舞。于是,星期四就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我外出散步,一直走到葡萄园。如果猎人们随便什么时候都跳舞,每天又都一样,那么我也就没有休息的日子了。”

  就这样,小王子驯服了狐狸。分手的时候快到了,狐狸说道:

  “哎!我肯定会哭的。”

  “这是你的过错。”小王子说道,“我本来一点儿不希望你难过的,可你偏偏要我驯服你……”

  “是这样的。”狐狸说。

  “你都要哭出来了。”小王子说。

  “当然。”狐狸说。

  “可你什么好处也没得到呢。”

  “由于麦子颜色的缘故,我还是得到了好处。”狐狸说。

  然后狐狸又说:

  “你再去看看那些玫瑰花吧。你一定会明白,你的那朵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玫瑰。当你回来向我告别的时候,我将赠你一个秘密做礼物。”

  于是小王子就跑去看那些玫瑰。

  “你们一点也不像我的那朵玫瑰花,你们还什么都不是呢!”小王子对她们说。 “没有人驯养过你们,你们也没有驯养过任何人。你们就像我的狐狸过去那样, 它那时只是一只与成千上万只狐狸一样的狐狸。可是,我现在已经和它交上朋友,它现在就是世界上一只独一无二的狐狸了。”

  这时,那些玫瑰花们感到难为情。

  “你们丽美,但是你们空虚。”小王子仍又对他们说道,“没有人能为你们去死。当然,一个普通的过路人会以为我的那朵玫瑰花和你们一样。可是, 她单独一朵就比你们全体都名贵,因为她是我浇灌的花。因为她是我放到玻璃罩下的。 因为她是我用屏风保护起来的。因为她身上的毛毛虫(除了两三只变蝴蝶的幼虫外)都是我除掉的。因为我听过她倾诉愁苦和自夸自赞,有时甚至还倾听过她沉默无言。因为她是我的玫瑰花。”

  小王子又回到了狐狸身边。

  “再见。”他说。

  “再见。”狐狸说。“这这就是我的秘密,它很很简单:只有心灵才能洞察一切,肉眼是看不到事物本质的。”

  “肉眼看不见事物的本质。”小王子重复着这句话,要把它记在心间。

  “正因为你在你的玫瑰花身上花费了时间,这才使她变得如此名贵。”

  “正因为我在我的玫瑰花身上花费了时间……”小王子重复着这句话,要把它记在心间。

  “人们已经忘记了这个真理,”狐狸说,“但是,你不应忘记它。你要对你驯养过的一切永远负责。你要对你的那朵玫瑰花负责……”

  “我要对我的那朵玫瑰花负责……”小王子又重复着,要把它记在心肩膀。

  (选自《小王子》,(法)圣埃克苏佩里,胡雨苏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小王子和狐狸的对话非常有意思,如果有人向你问起他们谈了什么,你能不能用一些关键词概括他们谈话的内容,并简要说明理由。(30分)

  2、狐狸对“驯服”的理解与我们的经验有些不同,里面包含一些特别的东西。请根据你对它的理解,并结合自身的经历,列举两则现实生活中有关“驯服”的例子,并阐释说明,不少于200字。(70分)

  二、创新作文写作(100分)

  《小王子》中,狐狸说,“我从来不吃面包,小麦对我毫无用处。麦田也不会使我产生任何联想。这是多么可悲啊!但是,你有一头金黄色的头发。一旦你驯服了我,那将是多么美好啊。那金黄色的小麦会使我想起你来。于是就连那滚动在麦浪里的风声,也会叫我喜欢听的……”

  一些看起来疏远的人事,如果细细体会,你会发现它与自己有着密切的关系。请你以“_____竟与我有关”为题写作。写作前请先补全题目,题材不限,不少于700字。

  高中组初赛题目

  一、阅读能力测试(100分)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进行阅读能力测试。

  不到5岁便夭折的儿童每年有900万。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产妇死亡概率为33%,这一比率在发达国家仅为0.018%。全球至少有25个国家,大多数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其人口的平均寿命不超过55岁。仅在印度一国,就有超过5000万的学龄儿童连简单的课文也看不懂。

  看了上面这段文字,或许你只想把书扔到一边,不去想世界贫穷这件大事。因为这个问题看上去太宽泛、太棘手。然而,我们写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劝你不要那样做。

  宾夕法尼亚大学近期的一项实验表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会令我们无比震惊。研究人员发给每个学生5美元,让他们填写一份简短的调查表,然后再给他们看一份传单,请他们为“拯救儿童”(全球慈善机构之一)捐款。传单有两种不同的类型,有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是这样的:

  马拉维的食品短缺影响着超过300万儿童;在赞比亚,自2000年以来的严重干旱已导致粮食产量下降42%。因此,300万赞比亚人将面临饥饿;400万安哥拉人(占安哥拉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已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超过1 100万埃塞俄比亚人急需食品援助。

  另外一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上画着一个小女孩,还有这样一些文字:

  罗西娅是一个来自非洲马里的7岁女孩,她过着极度贫穷的生活,甚至面临着挨饿的危险。然而,您的经济援助将会改善她的生活。有了您以及其他好心人的支持,“拯救儿童”将与罗西娅的家人以及社区里的其他人一起帮助她,让她能吃饱饭,接受教育,具备基本的医疗及卫生常识。

  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1.16美元。和第一份传单不同,第二份传单展现了一个而不是数百万人的困境,看了这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2.83美元。这样看来,学生们愿意为了罗西娅而承担一点儿责任,但在面对广泛的全球性问题时,他们就不免有些泄气了。

  接下来,研究人员又随机选定了一些学生,先告诉他们这样一个现象,即人们不愿关注那种泛泛的信息,他们更有可能会捐钱给某一特定受害者,然后再给这些学生看那两份传单。结果显示,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款1.26美元,与事先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差不多。然而,看了第二份传单的学生在得知这种现象之后,平均每人仅捐了1.36美元,远远低于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鼓励学生们再想想反而使他们对罗西娅不那么慷慨了,但马里人民也没有因此得到更多的援助。

  学生们的反应是一个典型案例,说明了大多数人在面对贫穷等问题时的感觉。我们的本能反应是慷慨,特别是在面对一个身陷困境的7岁小女孩时。然而,正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们一样,我们在重新考虑之后常常失去信心:我们捐的那点儿钱不过是沧海一粟,而且这些善款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这本书会让您再好好想想,如何摆脱那种“贫穷的问题难以解决”的感觉,从一系列具体问题出发,重新审视这一挑战。这些问题只要能得到恰当的定位并为人们真正理解,就能够逐一得到解决。

  遗憾的是,关于贫穷的辩论往往不是这样展开的。很多侃侃而谈的专家并没有讨论怎样抗击痢疾和登革热最有效,而是专注于那些“大问题”:贫穷的最终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信任自由市场?穷人能够受益于民主制吗?外来援助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等。

  杰弗里·萨克斯是联合国顾问、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主任,同时也是一位贫穷问题专家。他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贫穷国家之所以贫穷,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往往都气候炎热、土地贫瘠、疟疾肆虐、四周被陆地所包围。因此,如果没有大量的原始投资助其解决这些地方性问题,这些国家很难提高自己的生产力。然而,这些国家却因为贫穷,无法支付投资回报——这就是经济学家们所谓的“贫穷陷阱”。除非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落到实处,否则无论是自由市场,还是民主制,都帮不上什么大忙。外来援助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启动一种良性循环,即辅助穷国在关键领域投资,从而提高其生产力;由此而产生的更高收入会带来更多投资,收益将呈螺旋状上升。萨克斯在其2005年《贫穷的终结》(The End of Poverty)一书中称,如果富国在2005~2025年间每年拿出1 950亿美元的资金来援助穷国,那么贫穷问题到2025年末便可完全得到解决。

  然而,还有一些侃侃而谈的人认为,萨克斯的回答是错误的。曼哈顿的威廉·埃斯特利挑战了纽约大学的萨克斯,随着其著作《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The Elusive Quest for Gro)及《白人的负担》(The White Man's Burden)的面世,他已经成为反援助人士中最具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之一。丹比萨·莫约是一位曾在高盛投资公司及世界银行任职的经济学家,她于近期出版了《援助的死亡》(Dead Aid)一书,并在书中对埃斯特利的观点表示赞同。他们都认为,援助的弊大于利:援助使人们停止寻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腐蚀地方机构并削弱其作用,导致一些援助机构形同虚设。对于贫穷国家来说,最好遵循一个简单的原则:只要有自由市场和恰当的奖励机制,人们就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接受外国人或自己政府的施舍。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看待世界运转的方式上,对援助持悲观态度的人实际上表现得颇为乐观。埃斯特利认为,“贫穷陷阱”并不存在。

  我们到底应该相信谁?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能解决问题的人,还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只能使问题恶化的人?这一问题无法从理论上得到解决,我们需要的是证据。然而,遗憾的是,那种常常用来解答大问题的数据并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引人注目的奇闻轶事比比皆是,有些事件甚至可以用来支持任何立场。例如,卢旺达在遭受种族灭绝之后的几年里得到了大笔捐款,整个国家逐渐走向繁荣。由于国民经济得到了发展,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开始制定政策,尽量不再接受援助。那么,我们应将这个例子看作是援助好处的证明(萨克斯的观点),还是自力更生的典型代表(莫约的观点),还是二者兼备

  由于诸如卢旺达这样的个例没有最终定论,大多数研究哲学问题的人更喜欢在多个国家之间作比较。例如,针对世界上几百个国家的数据表明,接受更多援助的国家并不比其他国家发展得快。这常常被认为是援助无用的依据,但实际上,这也可能意味着相反的观点。或许,援助使某些国家避免了一场灾难,没有援助的话情况会更糟。对此,我们并不了解,只是在泛泛地猜测而已。

  然而,假如没有支持或反对援助的依据,我们又该怎样做呢?——放弃穷人?这种失败主义的态度不是我们所应持有的。实际上,答案是可以找到的。这本书整体上就采用了一种答案延伸的形式——不过不是萨克斯和埃斯特利喜欢的那种泛泛的答案,它要告诉你的不是援助的好与坏,而是援助在一些特定的事例中是否带来了好处。我们虽然不能断定民主制的效力,却可以就是否应改变其组织方式谈谈感想,使其更有效地运行于印尼的农村等地。

  无论如何,对于某些大问题(如外国援助是否有效)的回答是否像我们有时听到的那样重要,我们尚不明确。无论是伦敦、巴黎或华盛顿特区那些热心于帮助穷人的人,还是不那么热心于此的人,他们都认为援助的作用十分突出。实际上,援助只占每年给穷人所划拨的款项的一小部分,大多数针对全球穷人的计划都由各国自身的财政部门制定。例如,印度基本上不接受援助。2004~2005年间,印度为穷人的基础教育计划投入5 000亿卢比(310亿美元)。即使是在非洲这样急需援助的地方,这一数字也只占政府2003年度全部预算的5.7%(如果我们排除尼日利亚和南非这两个几乎不接受援助的大国,那么这一比例为12%)。

  更重要的是,援助的是是非非引发了无数没完没了的争论,这模糊了真正的重点——钱的去处。这就意味着政府要选择正确的资助项目——该项目对穷人有好处吗?是该给老人发养老金,还是为病人建诊所?然后,弄清楚最好的操作方式是怎样的。比如,诊所的运作及人员配备可以采取很多不同的方式。

  为援助问题而争论的人基本上都同意一个前提,即我们应在力所能及时向穷人伸出援助之手。这也在情理之中。哲学家彼得·辛格曾写过关于拯救陌生人的道德准则,他评论说,大多数人都愿意牺牲一件价值1 000美元的衣服,换取一个落水儿童的性命。辛格还认为,这名落水儿童就是那些每年活不到5岁的900万儿童之一。经济学家、哲学家、诺贝尔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的观点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他认为,贫穷会导致令人难以容忍的人才浪费。用他的话来讲,贫穷并不仅仅意味着缺钱,它会使人丧失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一个来自非洲的贫穷小女孩即使很聪明,可能最多也只能上几年学。她很可能由于营养不足而无法成长为世界顶级运动员,而且即使她有什么做生意的好想法,也没有启动资金。

  的确,对于发达国家的人来说,这种对生命的荒废可能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但对于这个非洲小女孩来说却影响很大:她可能沦落为携带艾滋病毒的妓女,将病毒传染给一个来到非洲旅游的美国人,而这个美国人又会将病毒带回自己的国家。或者,她可能会患上一种耐抗生素的肺结核,这种病毒最终可能会传播到欧洲。如果她当初接受了足够的教育,她可能已经研制出了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良药,或者就像中国小姑娘戴满菊一样,她上学的机会来源于银行职员的一个疏忽,这可能使她最终成为雇用上千人的商业巨头。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丽·吴顿在其著作《半边天》(Half the Sky)中讲述了这个小姑娘的故事。即使她没有这样的际遇,我们又有何理由不给她一次机会呢

  我们知道帮助穷人的有效方式吗?当我们回到这个问题时,分歧便会显现。

  辛格关于帮助别人的观点中隐含了一个前提,即你知道如何去做。在你不会游泳的前提下,甘愿牺牲一件衣服的道德准则便显得苍白无力。正因如此,在《你能拯救的生命》(The Life You Can Save)一书中,辛格不辞辛苦地为读者列举了很多实例,告诉他们可以在哪些地方伸出援手。在辛格的网站上,这部分内容是定期更新的,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丽·吴顿也是这样做的。道理很简单,只谈世界上存在什么问题,而不去谈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只能导致社会瘫痪,而非进步。

  因此,真正有用的方式是从实际问题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空谈外来援助。例如,世界卫生组织称,疟疾在2008年造成约100万人丧生,其中大多数是来自非洲的儿童。对此,我们认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这样就可以挽救很多条性命。研究表明,在疟疾传播严重的地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可以将疟疾的感染病例减少一半。那么,怎样做才能保证儿童都睡在这样的蚊帐中呢

  只要拿出约10美元,一个家庭就能得到一个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还会有人教他们怎样使用这种蚊帐。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是否应向家长们免费提供这种蚊帐?或者按优惠价卖给他们?还是让他们自己去市场上按全价购买?这些问题是可以回答的,但答案却不甚明了。很多“专家”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十分强硬,却拿不出任何有力的证据。

  疟疾是一种传染病,如果玛丽睡在蚊帐中,约翰就不太可能被传染——如果至少有一半人口睡在蚊帐中,另一半人口即使没睡在蚊帐中,他们被传染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问题是,睡在蚊帐中的孩子的人数还不到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对于马里及肯尼亚的很多家庭来说,10美元的花费有些高。考虑到使用者及社区中其他人的利益,以优惠价销售蚊帐或免费赠送蚊帐似乎是个好办法。的确,免费发放蚊帐正是杰弗里·萨克斯所提倡的。埃斯特利和莫约则对此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如果人们不花钱就得到了蚊帐,那么他们就不会对其加以珍惜,因而也就不会去用。即使他们用了,也可能会因此对施舍习以为常,在以后需要自己花钱购买蚊帐时便会退缩,或是在需要其他物品时也不愿自己花钱,而是等着别人免费赠送。这种情况会摧毁运转良好的市场。据莫约讲,一位蚊帐供应商就曾因一项免费发放蚊帐计划而破产。在该项计划停止之后,再也没有人愿意以任何价格提供蚊帐了。

  要想解释这一争论,我们需要回答三个问题。第一,如果人们必须以全价(或者至少是全价的一大半)购买蚊帐,他们是否会放弃购买?第二,如果蚊帐是免费赠送的,或是以优惠价卖给人们的,他们是否会使用这些蚊帐,还是将其浪费掉?第三,如果人们以优惠价购买了蚊帐,那么一旦以后价格不再优惠,他们是否还愿意去购买呢

  要想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观察并比较几组人在面对不同程度优惠价时的行为。这里,我们着重于“比较”,自己花钱购买蚊帐的人与免费得到蚊帐的人相比,他们的表现常常是不一样的。

  那些自己花钱购买蚊帐的人可能都比较富有,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知道自己为什么需要这种蚊帐;而那些免费得到蚊帐的人可能是因为贫穷,才会被某家非政府组织选中。不过,情况也可能恰恰相反:免费得到蚊帐的人社会关系优越,而穷人由于封闭只好以全价购买。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无法从他们使用蚊帐的方式上得出任何结论。

  因此,这些问题最简洁的回答方式就是模仿医学中为评估新药的效力而采用的随机对照实验(RCTs)。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帕斯卡利娜·迪帕在肯尼亚开展了这样一项实验,随后,其他研究人员分别在乌干达和马达加斯加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在迪帕的实验中,随机选定的几个人在购买蚊帐时享受了不同程度的价格优惠。通过对几个小组在接受不同价格时的行为进行比较,迪帕便能回答我们前面列出的三个问题,至少在这项实验的背景下是这样的。

  在本书的第三章,我们将详细描述迪帕的研究发现。尽管有争议的问题仍然存在(例如,这些实验并没有告诉我们,将进口的蚊帐以优惠价出售是否会损害当地厂家的利益),但这些实验结果还是使这场争论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并极大地影响了这方面的政策导向及言辞。

  从泛泛而论转向具体剖析,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一旦我们了解穷人是否愿意花钱购买蚊帐,以及他们是否会使用免费得到的蚊帐,那么我们所了解的就不仅是发放蚊帐的最好方式了;我们还会了解,穷人是怎样做出选择的。例如,蚊帐得到广泛应用的最大阻碍可能是人们不了解这种蚊帐的好处,可能是穷人买不起蚊帐,也可能是他们的头脑完全被当前的问题所占据,根本没空去担心以后的事。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能了解穷人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他们除了手里没有多少钱之外,在生活上同其他人都是一样的吗?或是他们极度贫困的生活与其他人的生活在本质上有哪些不同?如果他们的生活有什么特殊之处,他们是否会因此而掉入“贫穷陷阱”

  (选自阿比吉特·班纳吉、埃斯特·迪弗洛《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中信出版社)

  1.作者认为,人们对贫穷认识的误区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上述材料,归纳概括要点。(30分)

  2.你认为未来的世界会更贫穷还是更富有,抑或会呈现其他面貌?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调查数据及其他理论等,来阐释自己的观点。300~500字。(70分)

  二、创新作文写作(100分)

  一个人究竟是“富二代”还是“贫二代”,这是他的出身决定的,无法改变。但由于有高考这样的选拔制度的存在,不少“贫二代”最终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可以说,高考在出身之外,为寒门学子打开了一扇改变命运之门。而现在,由于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与全国重点高校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不少有文学特长的高中生通过大赛成功敲开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之门。可以说,大赛在高考之外为广大的高中生开辟了一条通往名校的“绿色通道”。所以,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高考固然重要,但它并非生活的全部,也许在高考之外,还有另一条路,另一种生活,另一个故事……请以“高考之外”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体裁不限,字数限1500~1800之间。

全国爱眼征文大赛

  时间:2017-12-1308:44:01启事我要投稿

  对于现状中国爱眼协会正开展“青少年视力健康系列公益活动”之“爱眼征文大赛”,旨在推进全国中小学生和家长对于近视现状的深刻认识,并努力让广大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从源头和根本上遏制住近视的高发状态。

  最近调查显示:我国在校学生约3.2亿,平均近视率超过60%,小学生的近视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而大学生高达76.74%。对于现状中国爱眼协会正开展“青少年视力健康系列公益活动”之“爱眼征文大赛”,旨在推进全国中小学生和家长对于近视现状的深刻认识,并努力让广大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从源头和根本上遏制住近视的高发状态。

  一、大赛介绍

  (一)参与对象:

  以全国的中小学生为主,社会爱眼公益人士为辅。

  (二)征文题目:

  可以“科学爱眼光明未来”为主题,也可围绕“科学爱眼光明未来”的主题,自拟题目。

  (三)征文形式:

  中学生和社会人士以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形式为主;

  小学生以童谣和儿歌形式为主。

  (四)活动时间:

  1、征集时间:2015年12月20日—2016年2月20日

  2、评选时间:2016年3月15日—3月25日

  组委会将邀请9名专家组成专家评委会,对所有试卷进行认真评选,从中选出获奖选手。

  3、颁奖:6月1日

  (五)作品要求:

  中学生:可描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也可描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字数不少于600字。标题小三号字、黑体,正文小四号字、仿宋,行距1.5倍,文末注明作者姓名、学校、辅导老师(如有)及联系方式;

  小学生:符合少年儿童的创作特点,作品不少于四句,尽量合辙押韵,内容积极健康。标题三号字、黑体,正文四号字、仿宋,行距1.5倍,文末注明作者姓名、学校、辅导老师(如有)及联系方式;

  (六)奖励办法:

  1、奖项设置:

  分中学生组、小学生组、社会组分别评出:

  一等奖:5名;证书及护眼灯

  二等奖:10名;证书及护眼奖品

  三等奖:20名;证书及护眼奖品

  优秀奖:50名;证书

  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颁发证书。

  优秀文章将获得奖励,并在报纸及活动网站上刊登。

  二、参赛办法:

  为低碳环保,此次活动尽量将作品按时间要求从中国爱眼协会官方网站爱眼征文通道和邮件投稿,电子版作品文件名应为作者姓名+作品名称;文末注明作者姓名、学校、辅导老师(如有)所属地方及联系方式;后续活动将在各大网站和中国爱眼协会官网发布。

  三、组委会联系方式:

  中国爱眼协会公益活动办公室,百度:中国爱眼协会官网

2016全国中生创意作文大赛征稿启事

  2016“格伦杯”方洲新概念全国中小学生创意作文大赛将于2015年10月1日正式开赛,现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公开征文!

  “格伦杯”方洲新概念全国中小学生创意作文大赛于2014年创办,由华语教学出版社主办,致力于文学人才的挖掘与培养,推进创意写作在新时代语文教学改革中的积极作用。截止2015年大赛,已有30余万学生、1000余所中小学校参与大赛,覆盖全国除港澳台外的所有省市。

  2016“格伦杯”方洲新概念全国中小学生创意作文大赛将继续秉承“自由表达,创意先行”的理念,为同学们提供无限的创意空间。大赛不限主题,不限文体,同学们可充分发挥想象,尽情抒发!

  一、组织原则

  本次大赛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大赛组委会将严评参赛作品,严控营私舞弊、抄袭作假等有损大赛形象的事件发生,如有违反比赛原则的单位和个人,组委会将直接取消其参赛资格。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华语教学出版社

  协办单位: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青少年创意写作研究院

  协助高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山东大学、河南大学、河北大学等15所高校

  承办单位:北京格伦国际教育

  三、参与对象

  所有热爱汉语写作的,年龄在10-18周岁的全球青少年。按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分组竞赛。

  四、参赛办法

  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初赛和复赛由组委会授权的分赛区在当地组织实施,决赛采用现场作文的方式于2016年7月20日在北京举行(详见决赛通知书)。

  五、日程安排:

  (一)初赛(2015年10月1日-2016年2月28日)

  初赛有两种报名方式:

  由组委会授权的分赛区组织各学校学生或社会青少年团体参加初赛;

  个人参赛选手可通过全国中小学生创意作文大赛官方网站报名,报名网址:。

  初赛免费参加,初赛单个学校或团体有效征文量超过1000份,优先加入“创意写作教学研究示范基地”。(有效征文指文章结构完整、原创、学生信息完整)

  (二)复赛(2016年3月1日-5月31日)

  1、初赛淘汰率为50%,余下的50%有资格进入复赛;

  2、复赛将采用现场开放式话题作文的形式,分为分赛区现场复赛和网络复赛两种形式。分赛区现场复赛由大赛组委会现场出题,现场收卷,现场封箱;网络赛区以网络限时复赛的形式进行,登录大赛官网复赛参赛页面,根据组委会给出的复赛主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并提交。

  3、复赛免费参加,由专家评委从复赛选手中挑选10%的优秀选手,进入决赛。

  4、复赛前,分赛区将组织选手参加创意作文名师大讲堂,名师大讲堂为自愿参加。

  (三)决赛(2016年7月20日-24日)

  2016年7月20日在北京进行盛大的全国总决赛,总决赛日程包括赛前培训指导、主题采风、现场作文比赛、颁奖典礼四个环节,具体日程和安排详见决赛通知书。决赛期间选手交通及食宿费用自行承担。

  六、参赛要求

  (一)参赛对象:全球热爱汉语写作的青少年,

  小学三年级以上(A组)

  初中(B组)

  高中(C组)

  (二)作品字数:不超过5000字。

  (三)作品要求:

  1.内容具体、充实健康、积极向上、感情真挚,能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悟、感受和体验。

  2.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和社会现象,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3.作品必须是原创新作,不得抄袭作假,不得一稿两投,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其参赛资格。

  (四)鼓励学校老师组织学生到图书馆或登录互联网查找资料,到社会中调查访问和体验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准备时间。

  (五)所有参赛作品视为作者同意主办方享有包括但不限于编辑发表、出版发行等专有使用权。

  (六)特别提示:所有参赛作品一律不退,请参赛选手自留底稿。

  七、奖项设置

  (一)学生奖

  “创意作文专家特别推荐奖”,“创意作文特等奖”,“创意作文金杯奖”,“创意作文金牌奖”,颁发获奖证书及奖品。决赛优秀获奖作品将由华语教学出版社集结出版发行。

  (二)教师奖

  1、十佳辅导教师奖:指导教师或班主任需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点评或分析,优秀的论著将获得“创意作文十佳辅导教师”荣誉,颁发证书及奖品,并在教育媒体发表。

  2、根据参赛学校组织参赛作品的数量和获奖情况,对促进语文教学改革且取得卓越成绩的辅导老师,由组委会颁发“优秀辅导老师”证书。并将有机会作为领队老师受邀参加大赛过程中的相关活动,享有创意作文教师发展基金会教师与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奖励。

  3. 对促进学校语文教学改革且取得卓越成就的校长,由创意作文教师发展基金会教师与教育发展专项基金给予专项奖励。

  (三)优秀组织奖

  优秀组织奖,分为单位优秀组织奖和个人优秀组织奖。

  1、单位优秀组织奖,加入“创意写作教学研究示范基地”学校联盟,组委会将优先提供专家资源与学校实行对接,开展公益讲座、学术交流、课题研究、图书出版及作文培训等活动。

  2、个人优秀组织奖,组委会将颁发证书和奖品。

  以上奖励内容以颁奖典礼公布为准。

  八、其他

  (一)决赛获奖作品主办方将在合作媒体予以发表,决赛获奖作品由华语教学出版社结集出版发行(结集出版不再支付稿酬)。获得专家推荐的作品将在公开媒体上发表(不再支付稿酬)。

  (二)大赛决赛期间将举行颁奖仪式,届时大赛合作媒体将全程予以报道,颁奖仪式将邀请协助高校的院系负责人、华语教学出版社领导、杂志社领导、社会知名作家等为大赛获奖者颁奖,并与参加决赛的选手合影留念。

  (三)获得大赛“专家特别推荐奖”的学生有机会获得知名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推荐资格。

  (四)所有奖项将在总决赛期间予以表彰,颁发证书及奖品。

  九、组委会联系方式

  地址:

  北京市昌平区东关路10号2号楼1层 邮政编码:102200

  联系电话:010-89715332 18610962617

  联 系 人:施老师 赵老师 颜老师

  电子邮箱: zuo@

第十六届奥林匹克杯全国作文大赛大赛

  灯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初二(2)曹嘉芮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给城市带来了光明,无数的点点灯光,和满天的星光交相辉映。各种各样的灯光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我桌前也有一盏灯。

  那盏台灯是爸妈帮我做的。由于我做作业时背光,所以,爸妈决定帮我买一盏台灯,但是一直没有买到合适的,于是爸妈决定帮我做一盏台灯。我爸妈为了买一根合适亮度的灯管来来回回跑了四五次,就在这样反反复复之间,我的台灯做好了,爸妈为了让灯光更柔和一些,她用一张卡纸遮住了一点光线,就这样,一盏买不到的台灯就出世了。它陪伴着我度过了每一个夜晚。我认为,我的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他们为了让我更舒适一点,他们发明出了最与众不同的东西。其实他们何尝只点燃了这盏灯,早从我呱呱落地的那时起,那盏灯就点燃了。

  当我蹒跚学步,咿呀学语时,那盏灯让我战胜黑暗,快乐成长;当我开始懂事时,那盏灯慢慢地告诉我一些做人的道理;当我长大了,懂得怎么做人时,那盏灯还是不肯熄灭,因为它害怕我迷路时,不能及时点燃自己。我知道,那盏灯会一直燃烧,一直燃烧……,因为那盏灯永远也放心不下我,总认为我是一个长不大的小孩。这盏灯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会伴着我一同成长。因为那里凝聚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爱。

全国中生创意作文大赛

  为响应国家大语文政策号召,满足文化产业大发展对创意文化的高层需求,培养中小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中小学生作文创意思维力,展示中小学生语文教育优秀成果,搭建中小学生语文学习、交流的平台,2015年10月,由华语教学出版社主办,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与青少年创意写作研究院共同协办,格伦教育承办的2016“格伦杯”方洲新概念全国中小学生创意作文大赛正式启动。

  与其他作文大赛不同的是,创意作文大赛不限主题、不限文体、不限立意、不限字数,开创“主题采风”模式,号召参赛选手深入观察,在寻找中发现灵感,创意就是取胜的独家秘笈。经过前两届大赛的举办,创意作文大赛“自由表达,创意先行”的写作理念已成功获得广大师生和家长的高度认可。新颖的比赛形式、开放的写作风格,不仅颠覆了传统的写作模式,更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写作理念,为参赛选手提供无限的创意和空间,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天马行空,尽情表达!

  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设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三个组别,截止2015届大赛,已有30余万学生、1000余所中小学校参与比赛。组委会同步开启分赛区团体报名和网络个人报名两种通道,参赛地区覆盖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浙江、湖南等三十一个省市级自治区。

  2016年大赛流程安排:

  初赛:2015年10月-2016年3月

  复赛:2016年3月1日-5月31日

  决赛:2016年7月20日-24日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优秀作文500字景色

关于成长的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