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类作文素材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作文-2019作文题目预测及优秀范文思辨环境与人生 精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船舶航行中有一种岸壁效应。

  船在靠近一侧岸壁航行时,船首由于受到岸壁的反射作用会产生指向河心的岸推力,而船尾由于过水断面变小则会产生指向岸壁一侧的岸吸力。

  这两种力会使船航行时船体极不稳定,容易打转倾覆。

  对船而言,岸边原本是最安全的停靠点,然而船如果一味靠岸航行,结果却最不安全。

  生活中也常常有这样的岸壁效应,岸壁在给人们提供保护的同时,也会影响人们更好地前行。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文题解析(一)从岸壁的角度看,可以有如下立意:安逸优越的生活环境易滋生惰性,从而使人庸碌无为;优势有时可能成为绊脚石;没有完美之物、完美之人,正如没有完美的岸壁。

  (二)从船的角度看,可以有如下立意:要敢于搏击风雨,在历练中走向优秀;人若一味依赖安逸优越的生活环境(家庭环境),就常会产生惰性而庸碌无为。

  (三)从船和岸壁的关系角度看,可以有如下立意:安逸优越的环境可以成就人生,也可以毁灭人生;人生搏击可以有凭借,但不可把凭借当作依靠;生活的境遇无所谓顺逆,关键是如何利用。

  考生若注重材料整体,从船和岸壁关系的角度综合立意最好。

  优秀作文思辨环境与人生有位哲人说:安逸舒适的环境有时不仅不能成就完美的人生,甚至可以毁灭一个人的一生。

  这句名言使人想起了船舶航行中的一种岸壁效应。

  它是说船在靠岸行驶的过程中,由于船头所受的岸推力与船尾所受的岸吸力的影响,会使船在靠岸航行时极不稳定,容易打转倾覆。

  对于船而言,岸本是可以停靠且最安全的地方,然而,当船一味地靠岸航行,却是最不安全的。

  生活中,我们常常如同这种靠岸航行一样,向往呆在父母的羽翼下,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而父母之岸不能终身提供给我们这样的保护,这样势必影响着我们将来的生活技能的培养和办事能力的生成。

思辨类作文素材

哲理思辨类高考作文

  很久很久以前,喜玛拉雅山脚下有一块石头。沧海桑田物换星移,石头沉默地看着前来挑战珠峰的人,一群,又一群。

  一天,一位年轻的登山人问:“石头,当我下山时,你想要点什么吗?”石头叹口气,说:“把你最不想要的留给我吧!”

  年轻人走了,石头等着。

  年轻人回来,无比沮丧地说:“石头,我从小就梦想登上世界最高峰,那就是我生存的理由。可我征服了那极限的同时,却感到这世上再无可留恋了。我活着还为什么呢?我本想一死了之,但答应了你,只好将这最不想要的生命留给你了!”

  于是年轻人傍着石头住下,一天又一天,变成了老人。

  又有一天,一位年轻的登山人遇上了安闲的石头和安详的老人,于是问:“当我下山时,你们想要点什么吗?”老人和石头对望一眼,也叹了口气,说:“把你最不想要的留给我吧!”

  年轻人走了,石头和老人等着。

  一周,一月,一年……

  年轻人回来,对石头和老人说:“很抱歉,我什么也不能带给你们。我经历了千辛万苦征服了珠峰,却发现过了极限便无可追求,难过得想死,念着对你们的承诺便想把最不想要的生命带给你们。下山时我却发现了一位冻死的登山人。他离山顶已很近,却永不能实现他的梦想了。而我比他幸运啊!为什么我却还想死呢?我的体力和毅力支撑我征服了自然的极限,难道却要在自己的心理能力的极限面前屈服吗?我不该失落于终极的征服!这种超越使我豁然开朗!于是我尽力去救助那些遇困的人们,每次成功都让我感受到生命是多么可贵!是对你们的承诺使我在最想放弃的时候没有那么做,才会有现在这番感悟。谢了!”

  年轻人说完深深地对老人和石头鞠了一躬。

  石头意味深长地看着老人。

  而老人泪流满面。

  评点:本文就“极限”这一话题构思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颇值称道。作者独出心裁,用一块石头作为故事的主人公,给故事笼罩上一层浓浓的神话色彩,同时也便于故事条理清晰地展开。第一位年轻人与第二位年轻人相同而又不同的经历启示我们,挑战极限并不能成为人生的弹簧极限目标,它仅仅是人生的一部分,极限之外,还有更多值得我们追寻的东西。结尾处理很为成功,石头的意味深长,老人的泪流满面,都是两个含义深刻的细节,增加了故事的深度。“心理能力的极限”这一说法出现得有些突兀,但相对于全篇,也仅为白璧微瑕罢了。

2017年中考作文题目预测:哲理思辨类

  必考试题001 品味生活的美好

  必考试题002 有传承会更美好

  必考试题003 人生处处是考场

  必考试题004 心中有阳光,雾霾不可怕

  必考试题005 世间万事无绝对

  这类型的作文,第一,需要同学们能够从多重角度分析题目的内涵,把握题目的层次;第二,有辩证的思维方式,能够从正反两面把握题目内涵中反映出来的利和弊,而不是过于绝对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以,我们在整理素材的过程中,不仅仅要从积累到的素材中挖出适合文章主题的标签,同时也要从不同的角度对素材和题目进行分析,怎样表现才更合适。角度合适,分析恰当,可以让素材起到举一反三,一材多用的效果哟。

  【范文】

  品味生活的美好

  我们是凡人,所以,我们的生活也是平凡的。然而,在白开水般无味的平凡生活中品味出个中的酸甜苦辣,却是一件难事。让我们用心聆听生活的旋律。

  早晨,轻轻地撩开那面窗纱,温暖的阳光从窗外照进来,深深地呼吸清新的空气,这便是一天生活的开始。

  走在繁闹的大街上,看着人们匆匆忙忙、擦身而过的身影,而自己只身一人在街头游荡,这种感觉想必是寂寞。但是,孤独是每一生命物种和每一生命的生存情态,孤独感是每一智慧生命生存的基本享受。而且,孤独可能会使我们的头脑更清醒,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未来。

  每天在相同的学习环境中用相同的学习方法学习,也许是我们最讨厌的。我们讨厌那些听来听去都不明白的内容,讨厌硬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也讨厌自己的命运被分数操纵着,更讨厌生活的反反复复。可生活就是这样,常常会给你出其不意的打击,让你在磨难中成长,寻找失落的感动、悲伤的安慰,而更多的是对生活的理解。苦涩中带点甜,就像那青春的橄榄。

  触摸心灵的那扇窗,无奈之中,我们接受了许多以前我们以为自己承受不了的辛酸,徘徊在无尽的感受里,往日的纷扰、困惑似乎回味起来特别有味道、有内涵。同时,对未来的执着、期盼一样令我们充满向往。每一个过程都如烙印般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这就是我们获得勇气和坚强的见证。

  然而,生活不仅仅是在风雨中哭泣,更多的是在鲜花里徜徉和蓝天下微笑。

  放学了,回首望望,是同学跟你说再见;考试失败了,不用沮丧,有朋友的无限支持;受伤了没什么值得哭泣,还有父母的悉心照顾……

  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我们欣赏了万紫千红的春天,狂热了骄阳似火的夏天,享受了落叶萧萧的秋天,倾听了洁白无瑕的冬天。在美好的一切里,我们和朗月闪星、新枝嫩花度过许多零落而有诗情画意的岁月,给我们单调生活天上绚丽的一笔。原来,生活亦能这么恬静。

  生活不一定是顺顺利利的,但它如白雪纯净、似色彩灿烂、犹小路跌宕、像音乐美妙……

  仔细观察你的生活,必定能品味出最特别的味道!

思辨,高考议论作文“核元素”

  大家都知道,高考作文大都是以考“议论文”为主的。因此,在文章里能够以“哲理思辨”来表达,就十分重要!所谓“思辨”,简而言之,就是“思考辨析”。那么,你怎么去“思考辨析”呢?在此教你学会四种“思辨”表现形式。

  第一种,内涵周密的思辨性。在撰写文章的前夕,你首先要对题目进行全面的审察,不要遗漏一个议说的可能项。比如,我曾出过一道题为《谈“学问”》的大作文,请应届毕业生来习作。不少同学都东拉西扯的说了不少道理,然而却不能“科学周密”地将“学问”的全部内容论证到。我在进行作文评讲的时候,就给同学们写了下面四个写作提纲,它们分别是:(1)、“只学不问”,是“掉书袋”;(2)、“只问不学”,是“偷懒虫”;(3)、“不学不问”,是“大白痴”;(4)、“又学又问”,是“智慧人”。我用形象化的比喻,来告诉同学们:“学”与“问”,实际上它有四种辩证关系。所以,你在论说时,一定要“面面俱到、不可缺一”。由于“人生阅历与实践经验”的不足,同学们在撰写作文时,往往会“挂一漏十、偏面不全”。而改变这一毛病的最有效方法,那就是多多参加“社会实践”,从中“观察、体验、了解”之。

  第二种,开掘深邃的思辨性。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应该认识到:任何事物,它都是“一分为二”的。懂得了这个道理,那么你对2011年的上海高考大作文,就不会有误解了。比如,我曾出过一道有关牙买加百米女运动员奥迪的材料作文,全文如下:“42岁的奥迪,在国内参加选拔赴‘北京奥运会’的女子百米竞争。我们知道,一般运动员的最佳竞技时期是18岁到25岁。然而42岁的奥迪,在预赛里就被淘汰了,因为她没有跑入国际田联规定的百米比赛起码资格线。失望的奥迪,流着热泪,只能低头慢步走出田径场。请自拟题目,撰写800字的议论文。”怎样理解本材料的正确内涵?我们知道,奥运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不离不弃、顽强拼搏。人道中年的奥迪,依然在自己钟爱的事业上奋斗不已,即使失败,也毫不后悔。“精神”比“金牌”更显重要,奥迪的精神,就是“永不言败,在挫折中奋勇挺进”!她“虽然成绩失败,但却是精神的成功者”。

  第三,逆行反跌的思辨性。这是一种“理念持续引伸、反向深化分析”的议论形式,在议论方法上我们把它叫做“归谬论证”。这种说理,是思维的流程作逆反假设,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

  第四,对立统一的思辨性。在现实生活中,“苦乐、祸福、爱恨、毁誉、美丑、好坏、成败、”等等事件,它都是“运动、发展、互转、变化”的。此外,“快与慢”、“个性与共性”等社会现象,从根本上看,也都应该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承”的。我们一定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写高考作文时,你就不会产生疑惑或偏颇了。

有关于辩证思维作文例子

  1一种向上的姿态“让顾名思义,就是“退让的意思,然而右边这个“上却告诉我们,“让,其实也是一种向上的姿态。

  一、曲折的智慧林语堂在《风声鹤唳》中说:“不争,乃大争;不争则天下人与之不争。

  诗人流沙河还说,面对困难不要硬拼硬抢,退让几步,找出困难与困难之间的缝隙,然后迎头赶上就容易多了。

  不错,“争不如“让,“让不是退让,也非妥协,只是一种迈向成功的另一途径,古有退避三舍,田忌赛马,不都是退让取得成功的典范吗?他们是智慧的,这么一“让,就让出了思考的时间,让出了回旋的余地,却在一瞬间也让出了抓住敌人劣势的机会,让出了百密一疏的破绽,立刻就看到成功的方向。

  “让,就是一种曲折的智慧,也是一种向上的智慧。

  有人认为他绕远路,非成功捷径,其实不然,它的目标仍是长远的,不过换了个角度。

  二、一片冰心在玉壶古有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后来又有这样的故事,两个官宦人家挨得很近,争抢土地互不相让,其中一家多占一点地方,另一家人立刻写信给远在京城的老爷,老爷来信道,不过三尺地啊!家人一听,顿时恍悟,连忙让出三尺,那家备受感动,也让出三尺,空出的地方被人称为“六尺街。

  “让恰恰是一种美德。

  古谚有云: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谦让能够让原本相距遥远的心又靠得很近很近。

  谦让又是一种尊重,给人以阳光般温暖,雨露般滋润。

  “让的美德是上了层次的,高尚的。

  三、和生命等量奇观“让,是一种气度。

  法国的两名工人陷入困境,只留有一小块仅容一人站的地方,其中一人对另一人说:“我家里还有母亲和妻儿。

  另一个人说:“好的。

  然后他松开手,落叶般轻轻飘向地面。

  这种“让,在我看来,是面对生死的大无畏。

  他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别人,这当然不能说是向上的姿态,这样的奉献是极端的。

  然而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气度,在自己的位置上让出应有的风采。

  这样的人生才是积极的。

  我们要有向上的积极姿态,因此,“让给了我们机会。

  他们与我们有着相当或超过我们的才能,他们与我们在同一片领域里竞相追赶、逐鹿中原,他们是与我们争夺到达成功彼岸游轮船票的人,他们是与我们一起狂奔向胜利终点的人,他们是与我们一同向希望之塔塔顶奋进的人。

  有时,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实现梦想的本就迂回曲折的历程可能会充满了更多的艰难险阻。

  朋友是什么?朋友是总在我们身旁默默守候、注视着我们的人,朋友是危难关头总能挺身而出的人,朋友是与我们同上冰山、共下深海的人,朋友是总能在你气馁时为你打气的人,朋友是在你停滞不前时为你加入机油的人,朋友是点亮你人生之灯的人。

  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本来困难重重的人生之旅有了更丰富、更明亮、更鲜艳的色彩。

  可以说,朋友是调色盘,是在人生中画下彩虹的画笔。

  有人一听到对手即使在炎炎六月也会感到寒风凛冽,一看到朋友即使在隆冬腊月也会有暖意袭便全身之感。

  对手与朋友看似是两个水火不容的对立面,其实不尽然,对手也是朋友。

  试问,朋友是让我们进步的人,而对手难道不是这样的人吗?是的,他们的确会为我们的前进施下重重阻碍,使我们倍受精神压力的煎熬,但换个角度想想,正是因为这样的阻碍,这样的艰难,我们才会不遗余力地想突破它、超越它,从而获得成功的快慰,而这时,所谓的压力不也就变成一种动力了吗?朋友总在你人生低谷时为你打开一扇门,而对手此时会将你独自留在黑暗中,你只有靠着自己反反复复甚至是头破血流的冲撞,才能在黑暗中摸索出一条路走向光明。

  从这个意义上说,朋友是给了你帮助和鼓励的人,而对手更是帮助了你的人———他让你学会了独立、坚持、忍耐,他更能让你“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人生需要朋友,也需要对手。

  对手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朋友,因为他们,我们的人生才不会缺失。

  一个对手也没有,“无言独上西楼的境界是一种孤独,是否也是一种悲哀?好好享受人生吧,视对手为对手,也视为朋友,黯淡的人生之旅,便会在这时被点亮!

  数天之后,人们惊奇地发现,那只铁桶被发了芽的豆类种子胀得严重开裂。

  这只金属桶,大力士都难以将其摧毁,小小的豆类种子却轻而易举地将其摧毁了,这足见豆类种子生命力的无比强大。

  看来,生命的别名叫奇迹。

  例证二:英雄熊虫动物界有一种叫熊虫的无脊椎动物,虽然它只有0.1-1.2毫米长,但是,它的生命力却是极其强大的。

  平时,熊虫生活在有淡水、湿土、树干、岩山以及水分充足的青苔和地衣的潮湿环境中,一旦水分缺少,熊虫则很快进入假死状态。

  而让人倍感惊奇的是,被烤得干干的熊虫既就是在100年后,只要有一滴水滋润,它也能很快地“复活。

  这进一步表明,生命的别名叫奇迹。

  例证三:神奇父亲1948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相会。

  一天早上,父亲正在船舱里用腰刀削苹果,船却突然剧烈地摇晃,父亲摔倒时,刀子正好扎入了他的胸口。

  以后的三天,父亲“好像并无什么大恙,依然精心地照顾着自己的爱女,只是船到目的地的那一刻,父亲才突然仰面倒下……尸检的结果显示,那把刀准确无误地洞穿了他的心脏,而他却硬是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苦苦坚持了整整三天,连最高明的医生都搞不明白他怎么会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看来,“生命的别名叫奇迹这话确实不假!结论:生命的别名叫奇迹。

  就让我们从内心深处敬重生命,热爱生命吧!辩证思维的名言警句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2、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3、动兮静所伏,静兮动所倚。

  ——白居易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5、既然太阳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看了有关于辩证思维作文例子的人还看了:1.有关于辩证思维的故事例子2.有关于辩证思维的小例子3.有关于辩证思维的举例4.辩证思维具有哪些例子5.辩证思维方法例子

2011年高考作文预测十大主题:思辨智慧

  思辨,顾名思义,就是指思考和辨析,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思辨这个词源自《礼记》“慎思之,明辨之”,由此可见,思辨精神在中华文明中源远流长,其思维方式是人文关怀兼容逻辑推理,这一点有异于西方纯理性、概念化的归纳和演绎。

  思辨是一种精神,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识论,还可以说是一种抽象的思维能力。从哲学上说,指运用逻辑推理进行理论性、概念性的思考;从生活上说,就是我们看待问题或事物,不能简单下结论,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学会从不同侧面思考我们面对的问题或看到的现象。高考(微博)作文一般是从生活层面来思考的,只不过在思维过程或论述过程中会用到哲学上的逻辑推理,或者说我们谈的是生活现象和认识事物的方法,但思维本质还是高度抽象化的哲学思考,思辨所涉及到的哲学思考主要是辩证法。

  一般而言,思辨就是全面地、辩证地认识事物,进而发现事物的本质。在生活中,事物的表象丰富而复杂,很难做到一览无余,这自然会影响到对事物本质的确定和结果的判断。为此,我们必须全面把握情况,进而拨开表象,探究事物的真相。比如人生的形式丰富多彩,怎样的人生是有价值的呢?不同的人当会有不同的回答,我们若拨开浮云,思考身体和心灵的真实需求,那么答案就会变得简单、清晰得多。又比如什么是富有?我们如果只是看到房子、钞票和金银珠宝,那必然目迷五色,只有明确了人生富有的本质,我们才能明白为什么有人富贵而内心贫乏,有人困苦却内心充裕。

  思辨的基础是辩证法,而辩证的本质是正反,是矛盾,是对话,是发展,所谓物极必反、祸福相依,有舍方有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条条道路通罗马,光明与阴影等等都是其具体的表现。有辩证思想,我们就能看到事物的全貌和变化,生活中就会少犯错误。反之,若不会思辨,就可能会简单地认识和处理事物,看问题也会绝对、片面。像哭婆婆一事,她的儿子一个卖雨伞,一个扇子,因为片面看问题,晴天也哭,雨天也哭,其实只要从另一侧面思考,哭婆婆就会变成笑婆婆。不辩证思考,我们还往往会说过头话,像“必然”“一定”“绝对”等词语就会挂在我们的嘴边。此外,我们会把没有必然因果关系的事物简单地联系起来,比如说学习勤奋的同学必然成绩优秀等等。

  关于思辨,我们还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从不同的层面上对同一个问题展开分析,得出的结论常常是迥异的,因此我们的思考和分析一定要做到层次清楚,条理清晰,结论明白、有力,只有这样,才算是有较强的思辨能力。

思辨型材料作文

  经典考题 (2010·大纲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

  甲:什么是浅阅读

  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浅阅读很时髦的。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

  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

  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来写高考作文 学审题立意

  我的题目:

  我的立意:

  我的构思:选择________文体,大致分________段,每段所写内容及所选素材请列出提纲

  第____~____段

  第____~____段

  第____~____段

  同桌评分

  名师话高考作文 (学高分技巧)

  名师析题

  这道作文题属于文字材料的命题形式,材料比较集中,主要信息聚焦于“世界读书日”和“浅阅读”。在读书日之际,材料中的甲、乙、丙、丁四人围绕“浅阅读”展开了讨论。对于同样的话题,甲由不知到担忧,乙认为既时髦又实用,丙对其多样性和个性化表示了肯定,丁则对过去的阅读生活表达了怀念之情。该题体现了时代特点,比如丙对读图时代与视觉文化的见解。题目在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的同时,注重对考生人文素养的考查。另外,通过对话形式呈现了不同人对于“浅阅读”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解读,体现了高考作文注重考查考生理性思维能力的价值取向。

  推荐题目

  (1)如此“浅阅读”

  (2)玩味书香

  (3)拒绝浅阅读

  (4)深阅读之美

  (5)书中自有×××,书中自有×××

  参考立意

  从“对比深、浅阅读”的角度立意:(1)与“深阅读”进行对比,论述“浅阅读”的优点。“浅阅读”能让人们在较短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和知识,拓宽人们的眼界。(2)与“深阅读”对比,正反论述“浅阅读”的优劣。“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深层次的知识,无法品味文章丰富深刻的内涵。但是浅阅读又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解决人们的部分阅读需求,提供人们精神的食粮。

  从“浅阅读”的角度立意:对浅阅读时代进行反思,认真计算其中的得失,同时思考如何进行深阅读。

  可用素材

  1、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比如网络小说的走红、中小学生漫画热的出现、电视肥皂剧的兴盛等,都无不从正面或侧面反映着浅阅读的盛行。同时,关于网络时代的阅读,不少名人也有过精辟的见解,比如马云曾说:“看书有一种乐趣,看了以后觉得挺快乐的,哈哈一笑,或者嚎啕大哭一场,我觉得很快乐。但是让我看书不断去想,让我背诵几段,还要讲几段,我肯定是做不到的。”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浅阅读。

  2、苏联作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我告诉你,很多东西,不必细读,浏览一下就行了。所有东西都关乎于时间,你要学会最大限度地使用它。”深阅读和浅阅读都有各自存在的价值,我们可以引用很多材料证明深阅读的必要,比如“读书破万卷”“旧书不厌百回读”等,但是对于浅阅读在信息时代的优势也不容忽视,同样可以用阅读量和人们在阅读时间上投入的精力来对照说明其好处。

  3、深阅读是培养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的阅读方式,而且是成为大师之路必不可少的工具。我们可以借鉴陈寅恪、顾炎武、戴震等大师,来缅怀深阅读的时代,同时对这个时代的喧嚣浮躁现象进行反思,对这种现象造成的浅阅读进行反思,并为我们如何补足深阅读这一块献计献策。

  补充事例具体内容:陈寅恪将书分为三类:最低限度的读物、进一步学习的读物、深入研究的读物。三类书中他尤其强调第一类。陈寅恪认为第一类是必读书,从中可以得到最低限度的知识。譬如,他认为,无论一个人的爱憎好恶如何, 诗经 、 尚书 乃人人必读之书。因为它们是我们先民智慧的结晶。此外,他还认为 礼记 是儒家杂凑之书,但其中包含的却是儒家最精辟的理论。 礼记 中除了解释仪礼及杂论部分以外,其他所谓通论者,如大学、中庸、礼运、经解、乐记等,都是相当精彩的作品,不但要看,还应该背诵。

  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 资治通鉴 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着名的 日知录 一书。

  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

  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戴震是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当时,别的孩子都把学习“四书五经”当作一件痛苦的事,而少年戴震却乐在其中,每天都要背好几千字的书,从不间断。戴震不仅学习认真,而且善于思索,喜欢提问题。

  有一次,老师讲解 大学 里的文章。老师刚读完注解,戴震就问:“老师,书上是怎么知道这话是孔子说的,是曾子记述的呢?又怎么知道曾子说的话是由他的学生记述下来的呢?”这两个疑问,很出乎老师的意料。“这是朱文公说的。”老师搬出大学问家朱熹,试图使他不再生疑发问。不料戴震又问道:“老师,朱文公是哪朝人?”老师说:“是宋朝人。”“孔子和曾子又是哪朝人呢?”“是周朝人。”老师正觉得奇怪,戴震又接着问道:“周朝离宋朝有多少年?”老师想了一下说:“差不多两千年了。”戴震越发好奇了:“那么,朱文公又是怎么知道孔子和曾子这些事的呢?”老师实在无法回答了,不得不赞叹说:“这可不是一个一般的孩子啊!”戴震读书时的严谨精神,为他以后成为大学问家奠定了基础。

  4、可以仿照“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形式来设喻,写一篇题为“书中自有×××,书中自有×××”的文章。如“书中自有酒坛子”可从酿酒的过程角度设喻,来说明读书的过程及效果;“书中自有手指头”可从作用角度设喻,来说明读书的好处。行文中处处不忘比喻,来形象生动地说明自己的观点。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6、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清)袁牧

  7、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中五车书。—— 对联集锦

  8、学习并不等于就是摹仿某些东西,而是掌握技巧和方法。——高尔基

  9、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

  10、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高尔基

  11、我们知道的东西是有限的,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则是无穷的。——拉普拉斯

  12、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王夫之

  13、抓住自己最有兴趣的东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华罗庚

  14、在读书上,数量并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富兰克林

  15、读书要玩味。——(宋)程颢

  16、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清)章学诚

  17、我到处寻找安宁,却无处可觅,只有在独自阅读一本小书时,我才得到了安宁。——坎普腾的托马斯

  18、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也。——(宋)朱熹

  19、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亚里斯提

  我描摹满分作文

  根据上面的高考作文题和 名师话高考作文 中的相关解读,再结合下面的 满分作文行文图示 和 临帖写作找差距 的相关要求提示,将满分作文补写完整。

  满分作文行文图示 (学构思)

  书中自有酒坛子,书中自有手指头

  作文范例:

  书中自有酒坛子,书中自有手指头

  人们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我却认为:“书中自有酒坛子,书中自有手指头。”虽然它不合撤押韵,但却蕴含着我对读书的看法。

  酒坛子当然是用来酿酒的。我把书比喻成酒坛子,是因为读书能将人已有的知识和文化进行“沉淀”和“发酵”。在长时间的阅读之后,你会感到原有的知识和文化变得有味道,对于原有的知识有了自己独到见解,而书的内容在你的身上也留下了或多或少的的痕迹。

  手指头,是我引用了禅学中的思想。把书比作手指头,强调它可以为人们幸福生活在哪里,给人们美好的启迪。比如 易经 ,它可以使人获得很多启迪,小到为人处事,大到治国平天下。

  我很喜欢读 哈利·波特 。7岁时,我便在小板凳上听爷爷给我讲“飞天扫帚”和“伏地魔”的故事。一边听故事,我还一边会站到板凳上望着窗外,期望会有猫头鹰把魔法学校的通知书发给我。上了初中以后,我总是希望自己像哈利一样受人人关注和崇拜。现在 哈利·波特 的小说写完了,哈利也在小说中成长了十七岁。而伴随 哈利·波特 一起成长到了十七岁的我,将会把这个故事继续下去。我认为我就是那个褪去了光环的哈利,我相信 哈利·波特 会带给我一颗不会泯灭的童心,随着时间推移,这将成为我的财富。就像酒坛子里的酒一样,时间越久约有滋味。

  喜欢浅阅读与深阅读的不同之处在于,喜欢浅阅读的人欣赏书中“手指头”的实用,喜欢深阅读的人品尝的是书中“酒坛子”的味道。两者各有千秋,但都不能丢失对方。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不管是缺少了线还是缺少了风,它都无法飞翔于蓝天之上。没有了线风筝会变得迷茫,没有了风的风筝将永远不能飞翔。

  迷失时,我们需要浅阅读来调节心情,寻找目标,获得启迪;在平时,需要通过不断地深阅读来增添生命的厚度,酝酿出醇厚浓香的人生。

  一个人如果能通过“手指头”的指示,在书本中获得人生的各种启迪,又能在书这个“酒坛子”中酝酿自己厚重的人生,那么,这个人的人生是将充满无限生机和无限可能性的,将是缤纷灿烂的。

中考作文热点话题:哲理思辨

  热题回放

  1.材料:付出和分享(2017·湖南邵阳题二)

  2.源(2017·湖南衡阳)

  3.话题:出发与到达(2017·青海题二)

  4.顺流逆流(2017·广东清远)

  5.敬畏生命(2017·山东烟台)

  难点攻坚

  主题“哲理思辨”类文章要想出彩,可从下面几点入手:

  一、立意要有思辨味

  我们知道,世上万事万物往往是相互关联的,看似相对的事物,也并非“老死不相往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我们有“苦尽甘来”“乐极生悲”“祸福相倚”的说法。以辩证的观点审视,虚与实、多与少、圆与缺、忧与乐、动与静、远与近,都不是绝对的,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湖南邵阳题“付出和分享”为例,“付出”和“分享”好像是两码事,一个是出,一个是入,一个是得,一个是失。但联系起来看,正面入手可以立意为“没有付出哪来分享”“先有付出才有分享”“个人付出集体分享”“分享之甜源于分享之美”“不是所有付出都能得到分享,但所有付出都有价值”“迟到的分享,分外甜美”“有时,付出就是一种特别的分享”……也可以逆向立意:“不能分享,就不必付出”“迟到的分享,何乐之有?”“不是所有付出都是为了分享”“付出和分享之间,有个不等式”……

  初中同学一般没有受过辩证思维训练,看问题容易非此即彼,停留在一面。如果你能明白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既能看到正面,也能看到它的反面,既能看到现在,还能看到将来,你的作文立意就有了思辨味,就会比别人深入、深刻。

  二、语言得有哲理味

  作文语言和内容应该是高度匹配的,哲理类作文如果用大白话,就好像用一个大土碗喝xo,何其不和谐!我们应着意提炼一些简洁精辟、蕴涵哲理的警句,以增加作文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给读者以启迪和回味。一篇作文,有这么几个漂亮的句子,整篇都会被映照得熠熠生辉。

  当然,这样的句子,需要苦心经营。

  一是从修辞角度经营。譬如,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特点,我们会运用对比。你要陈述这样一个哲理“自由只是相对的”,将两方面一起摆出,“人是生而自由的,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然更能突出这种自由的矛盾统一。你要说骄傲自满极可能衍生灾难,可以将骄傲自满的另外一极放在一起对比映照,“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踌躇满志,一是万念俱灰”,这样对比着说,更容易让自得者警醒。此外,比喻、夸张、顶真、回环、拈连、反复……都是提炼警句的常用修辞。

  二是从句式角度经营。譬如,为了使表达更有张力,更引人回味,人们更倾向选择由两个或者三个分句组成的句子来表达。这是有道理的,这就譬如射箭,先拉开再射出去,力道更大;或者如组合拳,一拳刚到,一拳又至。所以,“用金钱维持的友谊是不可靠的”,改成两个分句的组合“用金钱维持的友谊,必将因金钱而背叛”:“彬彬有礼的人会收获许多”,改成两个分句的组合“彬彬有礼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效果就要好很多。原句虽然也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生活感悟,但语句略显直白,缺少回味,而修改过的句子将两个意思形成反差的句子对冲,碰撞出一种哲理的趣味。此外,倒装技巧,整句技巧,隐藏关联词语技巧……都是提炼警句的常用句式。

  以上这些技巧,大家不妨在平时就多作这样的文句片段训练,日积月累,考场写作时自然能够灵感迭出,妙笔生花。

  拓展演练

  1.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你的感悟,以“距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题自拟,文体不限,立意自定。

  冬天,一群刺猬依偎在一起,因为它们怕冷。只是离得太近,身上的刺就会刺痛对方,于是不得不分散开。可是离得太远,又会冻死。于是刺猬们就这样在互相伤害中取暖,矛盾着,反复着,有的被刺到遍体鳞伤,有的被冻死。最后它们发现,最好的方法,是彼此保持一定的距离。虽然不够温暖,可是不会冻死,也不会刺伤对方,或者被刺伤。

  构思导写:我们要明白,距离,既是一个空间概念,如千里迢迢;也是一个时间概念,如与历史的距离,与未来的距离;还是一个心理概念,如咫尺天涯,“天涯若比邻”。我们写作时,最好从空间距离、时间距离着手,在心理距离上落脚。

  2.阅读下面几则格言,然后以“简单”为话题,自拟题目,自主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①任何事物都不及“伟大”那样简单;事实上,能够简单便是伟大。(爱默生)

  ②最伟大的真理最简单;同样,最简单的人也最伟大。(黑格尔)

  ③最复杂的问题,往往有最简单的答案。(西谚)

  ④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周国平)

  构思导写:简单的反义词是复杂,复杂的一个褒义色彩的近义词是丰富,简单的近义词是简约,还有一个贬义色彩的近义词是寒碜。我们可以围绕这几个词语与简单的关系做文章,辨析它们的异同,从中提炼具有思辨色彩的立意,如“简单、复杂,各有其美”“简单即是快乐,复杂可能痛苦”“简约,而不简单”等。

  佳作展示

  小议“简单”

  唐骏文

  现任挪威驻华大使叶德宏有空就喜欢去长城捡垃圾,在他第四次去时,有个孩子失足掉下长城,大使第一个舍身相救。事后面对记者的采访,这位大使说:“这事很简单,你也能做到。”

  “这事很简单,你也能做到。”这句出自挪威驻华大使之口的“简单”的话,却让我禁不住这样思考:简单,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在翻遍了大小字典之后,我豁然开朗,简单就是简单,再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了。想到自己为了这么一个简单的词而大费周折,不禁哑然失笑。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简单的事无处不在。如将马路上的纸屑捡起来,这对我们是举手之劳;又如将盲人搀过马路,这是我们力所能及;再如……许许多多简单的事等着我们去做,但却没人去做,不知不觉,“简单”的事渐渐成了“不简单”。

  以叶德宏大使为例,去长城捡垃圾,舍身救儿童,在我们看来,这位大使是伟大的,是令人钦佩的。但可曾有人想到过,大使所做的只是一些极其简单的、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大使只是做了他力所能及的事,所以他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所以他能在面对记者时说出那样的话。然而,正是他口中的“简单的事”,有的人却往往不屑做。

  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位老人被车撞倒在马路上,周围旁观者众多,却无人伸出援手,最后一个乡下人将老人送到医院,后来许多记者采访这个人。当被问及可曾想过会给自己惹来麻烦时,那憨厚的乡下人瞪大了双眼说:“怎么会呢?救人要紧啊,我真不晓得旁边那么多人是怎么想的。送医院不是很简单的事吗?”

  是啊,人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如此简单的事却没有人做?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人心不再简单。

  在一切都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道德意识却可谓是花叶飘零,人们的心不再如从前般清澈明净。在做每一件事前,人们想到的不再是“我该不该做”,而是“做了有何好处”“会不会惹来麻烦”……简单的事已不复简单!

  还是那句话:“这事很简单,你也能做到。”只希望有更多的人愿做简单的事,有更多的心能回复原先的“简单”。

  (选自《全国优秀作文选》2017年第1期)

  素材金库

  地球是万物之母,无论什么降临在地球身上,也将同样降临于地球的孩子身上。我们应知,地球不是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地球。

  ——美国印地安酋长西雅图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卢梭

  我们可以躲开一头大象,却常常躲不开一只苍蝇。——西谚

  一个人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保罗

  名段赏析

  其实,人生来就是跟这局限周旋和较量的。这局限,首先是肉身,不管它是多么聪明和健壮。想想吧,肉身都给了你什么?疾病、伤痛、疲劳、孱弱、丑陋、孤单、消化不好、呼吸不畅、浑身酸痛、某处瘙痒、冷、热、饥、渴、馋、猜疑、嫉妒、防范……当然,它还能给你一些快乐,但这些快乐既是肉身给你的就势必受着肉身的限制。比如,跑是一种快乐,但跑不快又是烦恼;跳也是一种快乐,可跳不高还是苦闷;再比如举不动、听不清、看不见、摸不着、猜不透、想不到、弄不明白……最后是死和对死的恐惧。我肯定没说全,但这都是肉身给你的。而你就像那块假宝玉,兴冲冲地来此人间原是想随心所欲玩它个没够,可怎么先就掉进这么一个狭小黢黑的皮囊里来了呢?这就是生命?可是,问谁呢你?你以为生命应该是什么样儿?待着吧哥们儿!这皮囊好不容易捉你来了,轻易就放你走吗?得,你今后的全部任务就是跟它斗了,甭管你想干吗,都要面对它的限制。这样一个冤家对头你却怕它消失。你怕它折磨你,更怕它倏忽而逝不再折磨你——这里面不那么简单,应该有的可想。

  (选自史铁生《灵魂的重量》)

  赏析借鉴:这个片段的关键词是“局限”。一般意义上,我们把局限视为贬义词,谁愿意被局限呢?于是可着劲摆脱局限、打破局限、超越局限。作者从自己感悟最深切的肉身的局限申述,先指出局限无处不在,再点明人生就是与局限作斗争。他没有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用对话的口吻,以日常的口语,引导读者进入思考的情境中,这一点颇值得我们写作时借鉴。

  名事解读

  从前有一愚人到别人家做客,主人端上饭菜热情招待他。愚人食后嫌菜淡而无味,主人听他如此说,连忙往菜中加了些盐。愚人再食便觉味美无比,吃得非常高兴。他自言自语道:“饭菜之所以好吃,是放了盐的缘故。放盐少许即能如此味美,倘若多放,味道岂不更美吗?”于是,愚人干脆连菜也不吃了,抓起大把盐往嘴里塞,结果,非但没享受到美味,还咸得哇哇大叫。

  解读运用: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度,超过了度,就会过犹不及,弄巧成拙,愚人最后“咸得哇哇大叫”就是吃了过度的亏。想想我们自己的生活不也是如此吗?以学习为例,要勤奋,但一味强调“勤奋”,频繁开夜车,容易导致神经衰弱;要竞争,但一味宣扬竞争,容易恶化同学关系。

写作要有思辨性

  方法之一:由浅入深,提升思维品质

  许多考生在写思辨性作文时,不是完全“无知”,而是缺少思维的深度。对一个问题的分析,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就断然下结论,不去分析事物内部的因果联系,只知道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使得所写文章的立意停留在“是什么”上,忽视在“为什么”上的深入开掘,缺乏思辨性。这是一般考生作文的通病。

  方法之二:由此及彼,打开联想之“窗”

  联想,就是从作文题目的要求出发,展开对这个题目的内涵和特征的了解和把握。读完命题,考生不妨想一想,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例与命题提到的事实有相似之处,若能快速准确地举出两三个典型事例,第一步就做好了。当然,为了避免形似而神不似,我们可以把话题材料的内容进行分解,若各小点对应相似,整体必然神合。考生要注意的是,不应站在单一角度选择同类材料,应多角度联想,扩充材料的涵盖面,为揭示问题实质作好量的准备。

  方法之三:推陈出新,转换角度思考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同一话题的思辨关系,多种多样。思辨性作文还可以采用逆向思维构思。所谓思辨的逆向性,就是让思维形成对立面,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探索,导致新的认识。俗话说“文章最忌随人后”这就要求考生挣脱思维定势,转换思维角度,另辟蹊径,写出具有个性的文章。

  大家熟知的“塑料花”,我们可以讽刺它艳而不香,徒有其美。如果从逆向思维考虑,我们也可以歌颂它的朴实,廉价;它虽不能和牡丹、水仙等名花异卉相比,但它毕竟以自己的色彩进入了千家万户,美化着人们的生活。

  教师加强议论文中的思辨性的方法

  思辨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仅靠一两次训练学生是不能奏效的。因此,从高一的第一学期开始,就应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做法主要有:

  (1)利用课前五分钟,以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训练。课上,教师让学生随机抽取一则两则材料,让他当场提炼观点,进而谈谈自己的写作思路,让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2)课后,每周留两至三则材料作为训练内容,当然也要让学生自己找材料。

  训练时,要尽可能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

  杜甫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说多读书有好处。郑板桥却说:“读过万卷书,胸中无适主”,指读书多而无所适从,失去主见,反而有害。

  要求把这两则材料辨证统一到一个观点中去。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才行,有点难度,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材料的要点并进行分析:杜甫名句,指广泛阅读,重点讲的是知识的积累与写作的关系,它是必要的;郑板桥的名句指的是读书多而无所适从,谈的是读书后的思考问题。如何学以致用。两个人的角度不同。这两句话的连接点是:读书与思考,学与用。在此基础上,可以把二者统一为:既要广泛阅读,又要认真思考,学与用要结合起来。这里就要求学生具备求同辨异的能力。

  除了训练学生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哲理性课外读物,如哲理小品,文艺评论等。这样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指导学生加强文章的思辨色彩

  1、由此及彼想开去。读完命题,不妨想一想,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例与命题提到的事实有相似之处,若能快速准确地举出两三个典型事例,第一步就做好了。当然,为了避免形似而神不似,我们可以把话题材料的内容(或命题内容要点)进行分解,若各小点对应相似,整体必然神合。要注意的是,不应站在单一角度选择同类材料。多角度联想,扩充材料的涵盖面,为揭示问题实质作好量的准备。

  2、透过表面看实质。有些学生在文章中列举很多材料,但只下一个结论,这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分析。这里的分析是指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即探求事物内部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判断一篇文章的思辨性,往往是看作者的因果分析是否能使人折服,分析是否揭示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预测性。

  3、多问一个为什么。写作时,当得出某个结论时,不妨再想一下,产生这个结论的原因,那么问题分析也就向前推进了一步,当然也就显示了深刻透彻的文章特点。

  总之,作为一名高中生,尤其是高三的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思辨能力,写议论文时要知道在思辨中立意构思,只有学生在作文中不再出现“片面性”、“幼稚化”的思想观点与思想方法。我们的作文教学才算颇有成效。

“三招”制胜思辨类材料作文

  近三年来,思辨类材料作文成为每年高考作文试题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如2011年上海卷“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2012年江西卷“没有什么与拥有什么”、福建卷“路程与时间”,2013年课标卷“经验与勇气”、江西卷“怕与不怕”、湖北卷“方与圆”,2014年新课标卷I“面对被打破的规则运动员和裁判产生了争议”、安徽卷“演员与剧作家之争”、上海卷“穿越沙漠的自由与不自由”、江苏卷“朽与不朽的青春”、广东卷“黑白照片与数码时代”,北京卷“老规矩之辩”等。

  那么,面对这些充满着哲理思辨的试题,考生如何既能快速打开思路,同时又能辩证分析写出思想深度呢?笔者结合下例总结出“三招”制胜法。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新加坡歌手郭美美在 不怕不怕 中唱道:“不怕不怕,胆怯只会让自己更憔悴;不怕不怕,夜晚再黑我就当看不见,太阳一定就快出现。”是的,因为不怕,我们敢于超越,创造奇迹。在一个又一个奇迹面前以至于我们不怕大自然,不怕社会的力量,不怕真理,不怕正义,不怕良知……可我们又太怕了,怕没有金钱,怕失去权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解题】

  本题考生可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来审题立意,通过阅读材料,考生可轻易地提取出关键词“怕”。对“怕”这个话题,材料有三个观点,一个肯定,两个否定,所以考生就这三个观点便可展开立意:(1)肯定“不要怕”;(2)否定“什么都不怕”;(3)否定“什么都害怕”;(4)综合以上三点,辩证地看待“怕”。

  【思路演练】

  第一招: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所谓“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就是对于试题材料所隐含的多个观点,考生只需紧扣其中一个观点并将其作为全文的唯一立意点即可,对于其他观点考生可舍弃,请看 不怕铸就辉煌 一文主体片段――

  不怕铸就个人辉煌。因为不怕,项羽之于巨鹿,破釜沉舟;因为不怕,韩信之于井陉,置之死地而后生;因为不怕,郭川成为第一个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的中国人;因为不怕,比尔?盖茨敢于放弃学业,选择创业。

  不怕铸就民族辉煌。因为不怕,马云对阿里巴巴大胆尝试;因为不怕,海尔敢于突破以科技创新求发展;因为不怕,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因为不怕,中华民族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思路探究】

  作者以“是的,因为不怕,我们敢于超越,创造奇迹”一句为切人点,并将“不怕”作为本文的唯一立意点,而对于其他的观点则忽略不计,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不怕方能铸就辉煌。

  第二招:八二比例,重点突出

  所谓“八二比例,重点突出”就是对于试题材料所隐含的多个观点,考生可选取其中一个观点将其作为全文的主观点,并将其部分当成文章的重点,用墨可占全文的80%,对于其他的观点考生只需兼顾即可,用墨可占全文的20%。请看 有所怕有所不怕 一文主体片段――

  在一个又一个奇迹面前,我们不怕大自然,不怕社会的力量,不怕真理,不怕正义,不怕良知……但我们为这些不怕已经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所以,我们必须有所怕,心存敬畏之心。

  有所怕,敬畏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为什么会有全球气候变暖、地震频发、多种生物灭绝……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缺乏对自然最基本的敬畏之心;有所怕,敬畏人类的历史,德国总理惊世一跪赢得世人的敬重,为何日本右翼否认侵略,篡改教科书,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缺乏对历史最基本的敬畏之心;有所怕,敬畏我们的文化,当 宫 抗日奇侠 等各种穿越剧、“神剧”不断搬上荧屏时,当西北大学“校董成神”时,当“杜甫很忙”时,我们对文化的敬畏之心又在何方

  当然,我们也不能什么都怕,那样我们将裹足不前。张无忌优柔寡断,瞻前顾后,终难成大器;李斯怕失去权势,残害同窗韩非,自己也难脱被戮。所以有所怕有所不怕才是人生之智慧。

  【思路探究】

  本片段无论是选取全球气候变暖,还是日本右翼否认侵略历史等素材,都有力地论证了我们要有所怕,要心存敬畏。难能可贵的是本文在肯定心存敬畏的同时,又提出了“当然,我们也不能什么都怕”的观点。纵观作者用墨,“心存敬畏之心”用墨占片段80%以上,“我们也不能什么都怕”用墨占片段近20%,如此行文构思,既兼顾了试题材料了两个观点,又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可谓一箭双雕!

  第三招:兼顾多者,辩证分析

  所谓“兼顾多者,辩证分析”就是对于试题材料所隐含的多个观点,考生可兼顾两者或多者,将其放在一起辩证分析。请看 荡起双桨 一文主体片段――

  是谁在国家尴尬之时挺身而出,丝毫不怕“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寂寞,带着车马粮草告别绿柳清河,离开长风携云朵翩跹而来的长安,甘赴寒风与沙石吹打的大漠?是你,昭君,用勇气击败对西域的害怕,用大义担当起为国家减免战火的责任,才替大汉朝撑起一片安定平和的天空。又是谁顶着各方压力,无所畏惧,只身前往虎门,一把火烧尽鸦片说:“只要我在一天就决不让鸦片销进中国!”是你,林则徐,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情怀担当起民族存亡的责任。你不怕吗,当然怕,但你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便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战胜了所有的恐惧,铸就了人生的辉煌。

  相反,是你,柳宗元,被贬永州后,被“永不起用”的条文吓坏了,被那里的“穷山恶水”所吓坏了,你怕了,怕得忘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圣人训,于是,你整日寄情山水,毫无政绩可言。

  所以,怕与不怕不在于你所面临的境遇,不在于你所处的环境,而在于你是否拥有一颗战胜困难、积极乐观的心。

  【思路探究】

  本片段不是停留在对怕与不怕现象的列举上,而是透过现象看到了不怕与怕的本质在于是否拥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这是典型的透过现象探原因。如此行文构思,既说理深刻,又充满了极强的辩证色彩!

  【思路小结】

  思辨类材料作文,其审题立意相对复杂,考生可从以下几点切人:

  首先,读透试题材料,把材料所蕴含的观点找出来。如2014年上海卷,对穿越沙漠,材料明显有两个观点,一个是自由,一个是不自由。

  其次,明白材料的感情倾向确立写作重点。有些试题材料虽说有两个观点,但却有明显的写作感情倾向,如2014年福建卷,虽说面对空谷有两个观点,但材料明显倾向于第二个观点――有人因此想到了栈道桥梁。

  最后,根据写作水平确立行文思路。以上三招,考生可根据自身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和写作能力灵活选择。第一招相对容易,因为其只写了一个观点,立意相对显得较浅,一般得分在48分左右;第二招也相对易于掌握,虽说其立意也不是很深,但其兼顾了多个观点,一般得分在52分左右;第三招考生如果没有极强的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一般是很难操作的,所以要慎重选取,以免让文章变得杂乱无章,但一旦写好,此类文一般得分在55分以上。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征文作文400字

作文《我的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