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而行作文素材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绝知此事要躬行作文

  古圣云:知行合一。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化经典以及其背后高耸参云的文明之峰,思想之海,我们既不能只用眼观其巍峨,亦不可只用心感其宏阔,而是要背起行囊,做一个行者。

  知在行中始。行,行走,字面意思看,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将自己囿于象牙塔中,而是应该走出自己的世界,走一走前人的路,重访过去的岁月。登泰山,于九曲十八弯处仰望南天门,登顶后于玉皇顶放眼四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油然而生。遥想当年郦道元穷天下名川临万里河山,终成就《水经注》的通古绝今。李时珍踏遍神州大地,躬行效法神农尝百草,终著《本草纲目》万古流长。很难想象,他们若没有“行”,笔下如何挥舞生风的文字,自身又怎能流芳百世

  知行合一不是附庸风雅的旅行,而是带着问题上路,用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想为心灵解答疑难。出发前全然不知或一知半解,这是再正常不过。鲁迅东渡日本前,想的是治病救人,而几年后归来,怀揣的是治国人心病的壮志,在“行”中,他清楚地明白到,身上的毒疮,可以害死一个人,而国人心灵的毒疮将置整个民族于万劫不复。他以笔做刀枪,冲进革命的洪流中,向万万青年学子开启了“知”的大门。我们不是生命的编程者,亦不是人生的解码器,知道的总比不知道的少得多。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有限的时间里,惟有把握住思想片刻的星羽,怀瑾握瑜,在冷酷的现实中摸索属于自己的窄道,然后一步一步坚实地走过,才能渡过“知”的海洋,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守仁格竹,穷格七日也未得果,却在被贬谪到穷山恶水的途中参透心学至理。唐僧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达西天修成正果。说明的也是这个道理。

  当达到“绝知”的境界时,回头望,生命是饱满的生命,人生是无憾的人生。知颠扑不破的真理,晓阴晴圆缺的禅机,行自己的道,栉风沐雨,走自己的路,披荆斩棘。于浮世中,心灵的尘埃拂去,留下一片空灵。

知止而行作文素材

生活要懂得知止作文

  父亲是一名教师,在我年幼的时候就常用“知止”二字教育我。当时只觉得这两字既深奥又玄乎,难以把握其中的意思。有一回冬至奶奶包了好多饺子,那饺子馅大味香,占全了色香味,我一口气吃了三碗。夜晚上了两次厕所,冻得我直打哆嗦。父亲趁机教育我说:吃东西也要懂得“知止”呀,不然身体也会跟着受罪的。

  很多人认为“知止”是一种深奥的哲学,我个人认为“知止”是一种修养,是对自我了解后作出的正确选择。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都能做到“知”,也就是为什么要做当前这件事。问题在于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把握这个度,不知道何时该“止”。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就要有适可而止的决心。这个“限度”没有固定的要求,拿捏的恰到好处,全凭他的自知与自省的功夫。

  王安石在当时可谓是权倾朝野,集多项大权于一身的,实施了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他个人对当时的文化、政治、经济都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做事过于急躁,也有点太贪,总想一下子就全面改革好,没有去反思下“知”与“止”的重要性,结果因为不“知”不“止”,只能独自承受失败的痛苦。

  “知”是中医上的望闻问切,可以及时把脉个人生涯中的不足,而“止”是治愈病痛的良药,懂得运用“止”的人都能在个人的舞台上演绎绚丽的人生。与王安石相反的是华盛顿,他指挥过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独立战争,为美国今天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表现出的“知止”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当独立战争胜利后,他不以功臣自居,决心回到老家种田。还说:“我毕生最大的兴趣在农作。”其“知止”功夫可以说是到家了。足以让王安石汗颜的,更让他的人生多了可圈可点的一笔。

  一个人重要的不是要取得多少的名利,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明白“知止”的重要性。在眼下这个嘈杂浮躁的社会里若懂得“知止”之道,个人的修养也就更上一层楼了。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围绕一个汉字写作文六年级

生日会作文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