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与无用议论文800字作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无用之用

  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发言说:“我觉得文学最大的作用,就在于他没什么作用。”这意味深长的话道出了一个哲理:“无用”的东西往往能有大用。

  金子和泥土相比,泥土自然没用,可要是给你一粒种子,泥土就能孕育出伟大的生命,彰显非凡的作用。可见,无用之用,是有一定条件的。

  庄子的朋友惠子得到了一个大葫芦,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吃;形体巨大,难以舀水,不能用。他苦恼地去找庄子征求意见。庄子却说:“你为什么不以它作舟,系在身上,徜徉于江湖之中,自由地漂游呢?”一件东西,在常人拘泥的眼光,呆板的思维,狭隘的常识中,往往一文不值,可是如果你有像庄子一样博大的胸怀、辽阔的胸襟、开拓的意识,即使朽木一样的葫芦也可以凭借它来一场逍遥游。所以无用向有用的转化,在于我们的胸怀,胸怀宽广,自然能发现事物背后隐藏的价值。

  春秋战国时期,名士豪杰们都养门客。即使许多人完全就是来当寄生虫,吃霸王餐,公子们都欢迎。最有名的算齐国的孟尝君,养了一帮鸡鸣狗盗之徒。可偏偏在他有难的时候,门客们学鸡叫,迫使门将以为天亮而开门,救了孟尝君一命。冯援也是孟尝君下的一门客,刚来时只知道对着长铗唱歌索要吃的穿的。他去收租,竟把租契全烧了,这在当时看来就是废物,不会办事。可正是因为这而造就了孟尝君的“三窟”。所以,从无用到有用,还需要耐心,守得云开见月明,此时无用之人,无用之事,未必不是彼时大用之人,大用之事。耐心能把无用酿成有用。

  曾有一棵参天大树,虬枝纵横,朽洞遍布。生长在那儿已有几百年了,他身旁的树全因高大挺拔被砍伐,而他却因无用保存了下来,木匠走过来只是叹息:“这样的树,砍了无用,还不如让他长在这儿供人乘凉。于是这棵树得以永存。从这可以看出,谦逊退让也能使无用向有用转化。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看似有用的东西却因锋芒显露而毁灭,没有的竟因低调而存活。

  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世上哪有什么无用的东西?只要你有宽广胸襟,足够的耐心,和低调的态度,无用终能变为有用。

有用与无用议论文800字作文

2016作文题目预测及优秀范文:“无用”实为“大用”

  贾平凹的散文《丑石》记录了这样的石头:它形状怪异,质地脆硬,可以说是一无是处。但就是这个石块,吸引了省城的地质学家,并被小心翼翼地搬运走了。原来,它是一块陨石,曾寄托着千万人的梦想划过天际。

  同样一块石头,在不同人的眼中,它的价值发生了天壤之别的变化。生活中是不存在无用的东西的,缺少的是发现它用途的慧眼。人生亦是如此。何必武断地区分事物于无用及有用之间呢?孟尝君三千食客中,有毫无用处的鸡鸣狗盗之辈,却能拯救孟尝君于危难之际。范蠡在辅佐勾践时精研商业经营之术,最终在功成名就之际能全身而退,演绎了他的另一番传奇。试想他们若以有用无用来对待一切,孟尝君便会客死秦国,范蠡也难逃“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又何必去一味追求名利这些“有用”之物,而让自己成为一个物质化的空壳呢?梵高将他一生的狂热献给艺术,却只卖出一幅画;巴尔扎克夜以继日地创作,最终还是贫穷潦倒;米开朗琪罗在雕刻和绘画上穷尽一生,却只换来无数病痛的折磨……然而正是他们这些“无用”的作品,打开了艺术一扇又一扇辉煌的大门,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发出璀璨的光芒。相比那些钻营于蝇头小利之间的人来说,有些人一生都在做“无用”之事。然而正是他们赢得得了举世的瞩目。三毛,这位精通多国语言,颇有律师天赋的奇女子,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投向了撒哈拉粗犷的怀抱。用她的话来说,“只是追寻前世的一个梦而已”。正是这无用的近似疯狂的举动,为我们展现了异域的精彩,让我们疲惫的心灵有了一个暂时的精神家园。

  可是,今天,人们越来越急功近利。他们用“有用”与“无用”区分事物,于是,无数先辈留下的优秀文化被置之一边,低俗、刺激、暴力的作品一窝蜂地出来,让一具具空壳从中得到了片刻的慰藉,又重新陷入了寂寞之中。这样的文化导向,是应该重新审视了!

  纵观古今中外,“有用”之物往往只是满足人们物质的产物,而真正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与繁荣的,往往是那些“无用”的东西。所以,请在学会生存的技能之后,让看似无用的东西来充实自己吧!

无用还是有用作文

  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上,我们很少会真正静下心来去体会我们身边那些看似无用,却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宁静的事物。现在闭上眼睛想一想,你上次停下脚步,欣赏夕阳是什么时候?或者,你最后一次坐在阳光下,什么事情都不做,静静地感受着大自然,又是什么时候呢?如果让我来回答,我的答案会是“不知道”,或者“不记得了”。

  太久没有去感受生活中最平凡的事;太久没有在不断的奔跑中喘一口气;太久没有想起与有用对称的无用了。我因而学会了好好珍惜所有体验无用的时光,找到无用之物之所以可以带给我快乐的秘密。

  九月,开学一周后,夏天刚刚结束,天气开始变得不那么炎热,到了下午还有一点小风,非常舒服。刚开学的学业没有那么紧张,可能也是老师们认为我们“放羊”了一夏天,不能一下子就用不可计量的作业伤害到我们还未收住的心吧。有一天放学早,天气那么地好,我决定到学校附近的橘园看书。那个点的橘园只有两三个人坐在橘树下乘凉,还有几个人从园子边上的观景台遥望远处的圣彼得教堂。我找到在一棵橘树旁边的长椅,坐下开始看书。虽然坐在橘树边,树枝成了天然的遮阳伞,但阳光还是从枝叶的缝隙间透了出来,洒在身上暖暖的。

  我最后放弃了看书,就只是坐在那里享受去年夏季最后的阳光。现在不记得那时从我脑子里穿过的大部分各异的想法,但有一个我记得,那就是“这个感觉真好,如果每周都能来橘园一趟该多好!”

  这个充实的学期结束了,我也找到无用之物的秘密了。它的秘密很简单,那就是:我们都是人,不是机器,我们会有情感,会感觉到累。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时间来放松。有时我会把自己比作玩具里的发条,每天的学习、做有用的事都是在拧紧它,但是当拧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必须让它逐渐松开,不然发条就会断,而那些被很多人认为是无用的东西和事情,就是在发条可能无法自己放松的情况下最好的助力。

  在不断寻求有用之物时,无用之物就是大海里的一滴水珠、太空中的一颗星星,它可能不起眼,但它又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么说来,难道无用之物就真的那么无用吗

学到无用,自然有用

  实用主义者追求“有用地学习”,学习的目的当然是为了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由于此种学习方式能在短期内收获巨大效益,教育者们也倾向于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

  然而,学习不应仅以有用为唯一目标。事实上,正是那些当前看来“无用”的知识能在未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

  在求学只为“有用”的时代里,厌学也就不足为奇了。社会在不断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没有一种知识能保持永久的实用价值,似一口永不枯竭的井给人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利益与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当我们抱着纯实用主义的态度贪婪地“汲水”时,到头来也只能死抱早已失去时效的知识黯然神伤。而一旦知识失去了功用,学习它的热情便也不复存在了。

  相反地,抛开功利主义,由兴趣去引导学一些能让自己快乐和满足的知识,以“乐之者”的身份深入研究和体悟学问,而不似实用主义者一般浮光掠影地只看见对自己有利的表层信息,却忽略了此种知识的内在核心和深远价值——这样,我们才能说:我真正学习过它。在此过程中的不断发现和探索的乐趣自然成了学习的不竭动力。

  为学习而学习,虽不一定会为我们赚取更好的生存价值,却能让我们更好地生活。颜回不似宰予,向孔子请教耕作之事,他所得到的也不是孔子“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的白眼,而是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和忠恕爱人的精神内涵。他所学的知识未能让他更好地生存,“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但给予了他“不改其乐”的豁达向上和安贫乐道的精神高标。这才是知识和学问给人带来的真正价值。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知识的价值也非一朝一夕所能体现,只有那些坚持“无用地学习”的非功利主义者用其一生的努力为此孜孜不倦地追求,才能迎来柳暗花明的那一天。更好的生活应是怎样的一种情状呢?它也许就是曾皙所描述的那样: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它是对知识真正参悟后的满足与欣喜,是问道者的狂欢,也是为学习而学习之人的人生追求。

  我们不必为就业和生计束缚,在选择专业时犹豫不决,也不必在浩如烟海的知识面前为有用与无用手足无措。因为学到无用则自然有用,更好地生活而非更好地生存才是学习之大用。

有用与无用

  《水浒》中的“智多星”,名唤吴用,谐音即无用。我总是隐隐地感到其中淡淡的戏谑感,再一想,却又想到另一种意味:无用并非无用。只是看待无用的角度发生了变化而已。

  中华汉字,千变万化,总搅得人有些眼花。但那又何妨?它若是真的无用,又怎会有上千年的的历史,从古代流传至今呢?若不是拉丁字母的传入,与其相比较,又怎会显出其繁杂妙趣?然而,中华汉字,大宇包举,磅礴雄浑,又怎输于拉丁字母的“小蝌蚪”?又怎会无用

  电脑的普及带来的是对手书写世界的摧残,越来越多的人打字速度越来越快,手写速度越来越慢,而且提笔即忘字。因此,有人说“生僻字”无用,有人说“手写字”无用。吾用“无用”,撰文驳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千百年前的《诗经》中多是这类诗。而“蒹葭”或许就算是一类生僻字了吧。所谓“蒹葭”,即是芦苇。很多人宁愿写“芦苇”二字,也不会写“蒹葭”二字。这就是“无用”?这就是“生僻字”?只是没有人去用罢了,“无用”只是无人用。

  “一语成谶”,或许许多人见过多次,却永远只记得“一语成X”,而且往往只知其中的不祥,不知完整的含义。这样一个连读音、意思都不清楚的词,又有几个人会用、敢用?与其写“一语成谶”,不如写“一句话预见了未来的不祥的事”。所谓“无用”,大概只是无人敢用吧。

  很多诗词歌赋中的词,在岁月中淘洗、沉淀,又被打字的泥石流掩埋。饕餮、貔貅这些上古神兽的名字也不例外。该拿什么去拯救这些“无用”的生僻字

  我不知道。生僻字或许无用,但它们若被放进诗词歌赋文章当中,又怎不会熠熠生辉?朗朗上口的中华汉字,在历史滚滚风尘的淘洗后,留下的是漫漫满满的精华!现代的人们追求的是快节奏、高效率、语言直白精准简练,或许这是源头吧。在文章中写“蒹葭”,别人只以为是为了增加古典气息,不懂者半天才知蒹葭即芦苇还可能嫌作者卖弄——他们早已忘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这些粗犷中带有细腻的、藏于汉字中对自然万物的赞美吧。

  所谓“无用”的生僻字,并非无用,只是片面之词罢了。而吾所述,也仅是一己之词,只见汉字并非无用耳。

有用与无用作文

  胡塞尼在《追风筝的人》中写道:为你,千千万万遍,哪怕遍体鳞伤,也要义无反顾。人生,不是只做有意义的事。

  而对于我们来说,做一些“没有意义”的无用之事,不必像哈桑般受到伤害,相反,那些无用之事可能正好是一帖疗伤之药,是生命旅途中最美好的点缀。

  我想起放在我面前的那一卷柔软碎花布。绒棉已熨贴在花布上,而我所要做的便是把它缝成钱包。这便是我们在技校的实践活动。三两好友围成一桌,五色的花布在桌上铺开,针尖晶莹的光芒牵引着彩线上下翻飞,勾勒出少女细腻的心思。我们一边穿针引线,一边欢声笑语说说笑笑。时光如水,温润沁心,又如一缎柔美布料,被这些零碎的温暖缝制成记忆中的锦绣。

  花一整天缝制一个钱包,似为无用,但是,这种不为生产的活动带着精剪细裁、细密缝制的慢节奏的温度,有少女心的明净美好,亦让我们内心宁静,充满温暖与幸福。这便是无用之用,它以精以慢见长,用它的细腻温暖令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无用之用又何止如此。玛格丽特杜拉斯说:“每一本打开的书,都是漫漫长夜。”静夜里,放下忙碌繁浩的学业,冲一壶大麦茶,在温润醇厚的茶香中斟饮文字这杯玉液琼浆,让哲思与灵思恣意飞扬。从《金蔷薇》到《灿烂千阳》,从尼采到蒋方舟,从《诗经》到老庄,无不可读。掩卷,无不听到心弦振动的铮铮之声。

  我自知当下读书的时间少之又少,知道他人情愿抄一份读书笔记,扫一下故事梗概,知道读书的好处从不立竿见影不如刷题提分快,多数时候它是无用的时间投资。但我,还是情愿踏上文字的征途,鲜衣怒马驰骋天涯,只为让生活再留存一份诗意。这亦是无用之用。

  听一首扣人心弦的歌,写一篇杜鹃啼血的文章,淋一场朦朦胧胧的细雨,画一幅山高水长的国画……皆是无用之事,都有有用之功。人生,是因了这一个个片段,才精彩纷呈,痛快淋漓。

  庄字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噫!做一些无用的事,我且浅斟细酌生活的佳酿,感受无用之物的美好丰富!

有用和无用

  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做有用的事,事实却证明一辈子都毫无价值;有的人一辈子都想做点无用的事,留下的东西后人却受用无穷。即使那棵大树真的没什么价值,但至少它能给人们以隐庇本身就是“有用”了。

  “京城第一名家”王世襄,生于名门世家,却沉迷于各种雕虫小技,如放鸽、养蛐、驾鹰、走狗、掼交、烹饪,而且玩出了文化,玩出了趣味。荷兰王子专程向他颁发2003年“克劳斯亲王奖最高荣誉奖”的理由是:如果没有他,一部分中国文化还会被埋没很长一段时间。

  人人力争上游自然是好,否则也不会有这30余年经济奇迹。但有用之学主宰一切,成功学成时代主旋律,又使当今社会如一个典型“上火”型社会:心中欲望太强、步子太大、动作难免变形,所谓“步子太大扯着蛋”是也。

  人体上火了,喝剂凉茶能去火。社会上火了,亦需一剂能清心降火的药方:做点无用的事,关心点与己无关的事。前者清心,缓和焦虑症,自己与自己和解;后者解毒,消化社会戾气,与社会达成和解。

  说中国父母是世界上最功利的父母绝不为过,早教经济、学区房、奥数班甚至已成为庞大“教育经济”的一部分,身处其中的中国父母,外人眼中是“虎妈”,自己心中是“孩奴”,里外都不是人。

  18世纪的法国人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另一个爱把“这有什么用?”当做口头禅的,是中国的一些市长们。在房产开发、gdp数字这些“有用之事”面前,历史街区、文化保育实在乃太“无用之事”,它不能带来任何gdp数字增长、官职升迁或所谓的“城市虚荣心”。所以,文化界一边在为北京古城墙不保而叹息,那边七朝古都开封为修通公路,打算开挖古城墙。“十朝古都”南京市也打算借“城市危改”工程,将金陵古城夷为平地。听闻,国内许多城市都酝酿把大学迁移到郊区,腾出市中心的黄金靓地大搞房地产。然而这无异与把我们的精神文化思想从我们的身体里剥离,我们是否可以想想,假如把千乘车马都可以在它的绿荫下隐庇的“无用”大树砍掉,我们又能获得什么呢

有用与无用的议论文作文

  曾在网上看过一个很让我激动的视频:十几个人在一款名为“我的世界”的游戏里用各式各样的小方块搭出了整整一个丽江古城。

  我很激动地将这个视频分享给我一个好友。他问:“做这个他们花了多久?”我查了一下资料回答道:“不休不眠的三个月吧。”很久,他才憋出一句:“可是这个有什么用呢?”

  我愣住了,想了很久,才发现其实真的没有什么用。还原度再高的古城,也只是存在于那个虚拟世界。我莫名有点难过,为他们付出的不值。

  可是,在这世上,有什么东西是有用的呢

  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可是身外之物的又岂止是钱财

  钱财是无用的,不过多添铜臭;学问是无用的,文盲也能照活;爱情是无用的,一个人也是潇洒;甚至家庭,也是无用的,不过徒增负担。

  看完了《瓦尔登湖》,方明白人所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不过四个简单潦草的大字“保持体温”,除此之外,全是奢侈与无用。

  原来我们所毕生追求的,不过是一堆废物。

  就连我们本身,也是无用的。地球少了谁,都是照样转。谁会在意这世上少了那么几个政治家或者别的什么?即便是所有的人类都消失了,太阳照常升起,鸟儿依然在叫,花儿依然在笑。

  佛曰:“四大皆空。”

  奈何我不信佛。对我而言,色便是色,空便是空。红颜即便最后逃不过白骨,我也要抓紧时间好好欣赏那销魂蚀骨的好皮囊。

  世间万物大多无用,可这万物又怎是能用简单的有用无用来区别的?我喜欢这世界,即便它无用,我也贪恋它。我讨厌癞蛤蟆,即便它有用,我也避之不及。那辛辛苦苦搭建出来的古城模型,只要赢得同样爱它的几个人的欢呼,也值了。

  管它什么黑白是非有用无用,喜欢便够了。

  那些斤斤计较有用无用的人,大多是惶恐不安的人。焦虑地活在世上,哀叹着流年易逝,往事随风,不懂得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朝散发弄扁舟的道理。渴望做“有用”的事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却不知这世界大多事物,连他自己,都是无用的。

  无用之人,无用之物,因为喜欢,所以彼此才有了价值。此乃无用之道也。

2016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有用如日,无用如月

  阳光像蜜一样淌了一地,每一步踏上去,都带有黏稠的香甜。地球的另一边,月光下悄悄掩藏着黑暗的苦涩。

  我们把明媚的阳光装进行囊,却无奈偷偷钻进的月光。亲友的祝福,前人的经验,他人的赞誉都是有用的,让我们的行程充满阳光。困苦的磨难,前路的艰辛似乎都无用,既不照明也不温暖,反而如月夜般凄凉。你可曾想过,暂且无用的苦难磨砺,会成为未来有用的财富。

  老舍在书中写道:“生活是一种律动,须有光与影,有晴有雨,有左在右,人生之路就在这变而不变的曲折里。”光有用而影无用,晴有用而雨无用,是这样吗?我想你一定会说,当然不是。无用其实也是潜存的大用,收起行囊你定会发现月光的大用。

  有用如赞美,无用如不解。想起了那个在狭小房间书写自己伟大人生的小人物卡夫卡。世人不解与不赞同让他受尽苦难,残酷月光下,他懂得苦难的大用,便潜休于房间,一只手拨开笼罩生命的绝望浓雾,另一只手记录下眼前的一切。既然新的丈量早已溶化了蓝天的遥远,那么下定决心也就有了觅渡的力量。他的残酷月光终于温柔,捧献出了震撼人心的伟大作品。

  有用如名利,无用如清苦。想起那个含泪微笑如青铜骑士的伟大智者,王小波。他说:“我多希望自己是一颗星,那样就可以不惧怕黑暗,一切不美好都可以烟消云散。”从小的与众不同让他承受无数异样的眼光,家境的贫寒亦让他的文学之路异常艰苦,这些似乎无用的苦难他悉数装进行囊,丰富的人生体验是他写出涤荡心灵的作品的重要素材。苦难如月光,带给他美好的繁星与跃动的黎明。

  “我们无法在时间的长河垂钓,却可以将对苦难的诘问化作觅渡的力量,在死亡与重生之间,我们注定要忍受命运暴虐的毒剑。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咬牙坚持,却期待下次的涅槃。”《九三年》中的戈万如是认为,苦难未必无用,月光也未必无用。因为无用的笔耕,巴尔扎克才能领略世间百态的顿悟;因为无用的孤独,马尔克斯才能谱写出《百年孤独》的深刻。

  此时已属于我们,何不肩负苍生越北海;此时已属于我们,何不尺寸之地转乾坤。有用如日,无用如月,我们不应该抛弃月光,应用有用点亮黑夜。

有用与无用

  老师上课讲的知识,同学课下做的习题,课外读的经典名著等,当我们踏上人生旅途时,好像都“暂时用不上”,或者就像有人说的那样“无用”。那么它们是不是就是“无用”呢?答案是:不是“无用”,是“有用”。

  现在好多人认为房子、车子、票子才是有用的,有了它们就行了。固然,房屋是生存的必需品,车子给出行带来方便,票子也是生活必不可少的,它们确实是现实生活中“很快用到了”的物品,是有用的,但是人生的行囊中仅仅有它们是不够的,除了物质物品,还需要精神物品,例如知识,例如观念。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让人有健康、健全的性格、心理。有这些的人会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会理解社会、人性不是只有“是”与“非”,不是只有“对”与“错”的二元,而是具有复杂性与多面性的多元。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会正面直视,不会逃避,更不会采取极端方式,不会像在星辉灿烂时节的“俏黄蓉”那样香消玉殒,不会像愚人节的张国荣那样从天而坠。

  有人说“要改变命运,先改变观念”,这句话说明了观念对于命运的重要。观念决定境界,观念决定心胸,境界高了,心胸开阔了,自然会有非凡的人生。百岁老人杨绛,一生宠辱皆有,但她始终平淡、平和、平静,追求着自己的人生卓越。而有些土豪,手里有钱后,大吃大喝,宝马、福特、保时捷,一辆不气派,买两辆……甚至去赌、吸毒,追求感官的享受与刺激,一旦这些“有用”的物品应有尽有了,就变得茫然,不知所以了。那时再豪华的物品也失去了意义,也无用了,反是那些看似无用的知识、思想观念恰恰起着航标灯的重大作用。

  所以说,不要以眼前的标准,不要以纯物质的眼光去判断去衡量“用”的有无,那些看似暂时无用的东西,却常常会在人生旅途上用得到,而且往往在关键事情上关键时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课堂上的知识也好,习题上的磨炼也好,读经典也好,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一个人,改变着一个人。人生的行囊里,一定不要用现实的“有用”“无用”为尺子去度量其中的物品。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我的中国故事作文

生活经历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