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时代楷模肖文儒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梦境中,常常是火光滔天,他,独自一人,穿梭火海边缘。

  38年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肖文儒参与过多次重特大灾难事故营救:每一场灾难,都是瞬息万变的战场;每一次救援,都是生死以赴的逆行。

  右眼角的伤疤,是烧糊的拉链蹭到脸上留下的;变形的关节,是长期冷热交替埋下的病根……而他,早已习惯,在办公室备好一只行李箱,随时准备,救人于危难。

  “我不能离开”

  700多起灾难事故救援,成功解救被困群众1000多人――肖文儒的手机里,存着许多他参与过的救援现场照片和视频。他能准确说出每一次事故的时间和抢救人数。

  “这些不是照片、数字,都是一条条人命、一个个家庭啊!”“人命关天”这四个字,早在30多年前,就烙印在肖文儒心中。

  肖文儒年轻时的照片。

  1985年冬天,山西省原大同矿务局雁崖矿井下中央变电站突发着火事故。

  当23岁的肖文儒和同事们成功带着被困人员升井,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扑通”一声,跪了下去:“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孩子!”

  老人这一跪,重重地压在了他的心上,也永远地赶走了曾经的犹豫。

  应急救援工作太苦、太难、太危险了!20世纪八十年代,应急救援人员很多时候是在“赌命”。

  戴上呼吸器,披着浇透了凉水的草袋子,应急救援队员要在井下灾区接近人体极限的高温中工作;浓烟翻腾,他们只能闭着眼睛打密闭墙,一旦走错方向,或撞落呼吸器鼻夹,后果不堪设想……

  一次救援,肖文儒亲眼目睹队友倒在井下。

  “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这工作咱别干了啊?”肖文儒的脑海中,自己母亲流着泪的苦苦哀求,和被救者母亲含着泪的重重一跪,最终重叠成一个声音:“我不能离开”。

  选择了应急救援,就选择了与“死神”较量。记不清多少次,肖文儒和队友命悬一线。

  “队长,水花打起火花了!”一次,某煤矿井下盲巷积存的几十吨煤粉发生自燃,形成随时喷发的“火山口”,高压水枪冲起煤尘,火光瞬间迸发四射。

  “趴倒!”电光火石间,肖文儒想到了“二次爆炸”,不假思索地喊出命令。

  话音刚落没几秒,爆炸声响彻巷道,火舌瞬间吞噬了作业空间。

  趴在地上的肖文儒迅速擎起水枪对准火点,一秒、两秒……氧气越来越稀薄,一分钟、两分钟……视线越来越模糊……

  幸好,火势被及时扑灭。“如果当时晚趴下几秒,或者没有坚持继续灭火,可能我们就牺牲了。”肖文儒说。

  井下二次爆炸,是矿难救援中最大的风险点。而这样的生死关,肖文儒硬闯了4次。从煤矿瓦斯爆炸到透水事故,从隧道坍塌到山体垮塌,肖文儒总是向险而奔、逆向而行。

  “生命至上,只有掌握第一手情况,救援行动才能更有效。”多少年来,只要到了事故现场,肖文儒就要背着呼吸器下井勘察;他曾整晚站在井口附近指挥救援,直到天亮才发现自己被满地炸药包围”;在瓦斯浓度高达4%以上的现场,他曾两次爬下巷道查看,力排众议调整救援方案。

  “向前一点、再向前走一点。”挺进生命禁区的每一次,肖文儒都会押上“所有的砝码”。因为他相信,在漫无边际的黑暗深处,还有人等着他带去一束光。

  “不惜一切代价”

  肖文儒至今难以释怀,多年前大同某煤矿发生火灾事故,一开始还可以通过电话联系上井下被困人员,但由于当时技术手段落后,被困人员最终全部遇难。

  “当时我就想,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把人救出来。”他说。

  今年1月,山东栖霞笏山金矿发生“1・10”重大爆炸事故,被困人员位于井下约600米的位置,救援深度较为罕见。由于地质情况复杂,不仅钻孔工作难度极高,井下涌水量也很大,形成“前有围堵后有追兵”之势。

  4个钻孔“多管齐下”,相继遇到问题。肖文儒当机立断:提前增调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带一台高性能钻机前来增援!

  这时,救援希望最大的3号钻在钻至井下521米处时,距井底目标偏移已达7.4米。

  一子落而满盘活,新增救援团队及时对发生偏移的3号钻孔进行纠偏透巷。仅用4天,这条“生命通道”提前打通!

  一刻不停,在部署打通4号钻孔中,肖文儒建议“先堵水再透巷”,确保了这条生命维护和监测通道始终畅通。后来证明,这个方案让转至4号钻孔下方的被困人员生存环境大大改善,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最终,11名被困人员获救,这次事故救援也被业内誉为“教科书式的经典案例”。

  临场应变、力挽狂澜,靠的是废寝忘食的研究思考、通宵达旦的实战训练。38年来,肖文儒不管岗位、身份如何变化,他一直冲锋在救援最前线,成长为我国矿山救援的权威专家。

  “加强瓦斯实时监测!”2017年秋,辽宁阜新万达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肖文儒在井下现场连续工作11个小时,当作业现场瓦斯浓度达到3.5%并继续上升时,他立刻组织调整通风系统,将作业现场瓦斯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最终,83名被困矿工全部获救。

  举棋若定,落子无悔,在一次次的生死淬炼和刀锋行走中,肖文儒成了全国应急救援系统的“老兵”。

  从推广正压氧气呼吸器、高压排水软管等装备的广泛应用,到加快救援应急通信、矿用石膏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从组织起草矿山救护规程和救援条例,到“传帮带”各类现场处置和技术装备的经验……肖文儒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倡导“科学精神和热血担当缺一不可”。

  他的手机上,存满了全国矿山救援大队大队长和总工的电话号码,一有机会,他就深入基层救援单位,推广矿山救援的新知识新办法,服务于城市救援与综合救援。

  “运用新方法新技术,老肖为应急救援加上了多重保险。”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综合处二级调研员、副处长欧阳奇说:“他不仅是主心骨,更是指路灯。”

  “一切都值了”

  2021年初春,某煤矿透水事故发生的第二天,肖文儒就星夜驰援,抵达现场。

  春寒料峭,救援队住的是帐篷,吃的是盒饭,每天工作到凌晨。59岁的肖文儒直到35天后才撤离,刷新了他自己最长的现场工作记录。

  可是,他的心脏已经放了3个支架了,还患有腰椎间盘突出、高血压、关节炎……对于这个每年最多出差200多天,经常持续工作几十个小时的人来说,这些好像都不值得一提。

  有一次,做完心脏手术不久,肖文儒又冲到一线。在电视上看到他憔悴疲惫的面孔,姐姐第一时间拨通了他的电话,近乎咆哮地问:“你不要命啦?!”

  他却很平静地回答:“不管多苦多累,只要人能救出来,一切都值了。”

  在工作中他雷厉风行,在生活中却平淡如水。

  他不允许家人因为私事麻烦组织,也不让家人经营与他工作有交集的业务。一次,一位同学托肖文儒帮儿子找工作,他一口回绝:“对不起,我没有那个能力。”

  当年的很多救援队友已改行换业,有的发了大财,劝他也“下海”,但老肖始终坚持:“其他行业有很多人干,但矿山救援需要我这30多年的实战经验,我这工作有价值。”

  今年7月,河南发生特大暴雨灾害,肖文儒带领14支专业救援队赶赴新乡开展抢险救援。12天没日没夜,他们吃苦受累,立下汗马功劳。但救援结束后,肖文儒第一时间带着队伍悄悄撤离。

  把职务看“淡”、把事情做“精”、把人写“大”――这是肖文儒的老同事、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资产财务部二级巡视员孙国建对他的评价。

  经历生死、见多离合,肖文儒的确把很多东西看得很淡,但对师生情谊却格外珍惜。

  38年间,肖文儒把40多本厚厚的救援笔记中的心得经验,倾囊传给了一批“好苗子”。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指挥协调部三级主任科员乔天楷记得,2019年自己从部队转业来的时候,还是煤矿救援的“门外汉”,肖老师带头领着他们下井,逼着他们学习。徒弟们救援有功,他比谁都兴奋。

  还有一份情,他埋在了心底。那是对家人的愧疚之情。

  肖文儒的儿子上小学时,曾把对爸爸的思念凝于笔端――“我很少能看到我的爸爸,因为每天早晨我还没起床,爸爸已经离开了家;我晚上都睡着了,爸爸都还没回来。”

  肖文儒的母亲生前也曾对他抱怨:“我遇到困难、想找人帮忙的时候,都想不起来你。”

  说到这些,这个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铁汉红了眼眶。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谁人不想?但作为一名应急救援工作者,只要呼救声起,就应生死以赴。

  2019年10月1日,肖文儒作为应急管理系统的群众代表参加70周年国庆活动,登上了“众志成城”方阵彩车。

  “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应急救援人的训词,肖文儒用毕生践行。

  他说:“在‘全灾种、大应急’要求面前,我们要从‘救’向‘防’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的坎要迈。”

  肖文儒仍然时刻准备着,奔赴下一个战场……

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徐立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xx年2月28日,余姚市梁弄镇初级中学校长徐立科因患脑溢血,不幸英年早逝。现年42岁的徐立科,出生于四明山革命老区余姚市梁弄镇一个普通农家。1988年,徐立科从宁波师范学院毕业,主动选择回到家乡梁弄山区,一干就是5年。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徐立科调入梁弄初级中学,相继担任校长助理、副校长和校长。他扎根山乡21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终于累倒在岗位上,不幸以身殉职。我问自己,徐立科校长的事迹,作为我们普通的教师哪些地方什么可学?虽然我们的工作岗位不一样,工作地方环境条件不一样,但有一些还是共通的。

  一是要学习徐立科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家乡、热爱学生的“热爱精神”。徐立科老师自从21岁大学毕业之后,即便将自己的双脚扎扎实实迈进了教育教学岗位,即便将自己扎根到了山区的教育教学中,且又是那样的矢志不渝,那样的心甘情愿。可见,他对于教育对于教学是怀着多么深的感情。

  二是要学习徐立科老师爱校如家的精神。自从担任学校的副校长工作,分管德育工作那一块之后,他索性将自己的家搬到了学校这个大家庭。以后,他又义无反顾地动员妻子、孩子一起入住这个学校大家庭,为的是能更好更有效地管教好大家庭的孩子们。徐立科老师诚如这种一切为了学校,一切为了学生的“爱家恋家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三是要学习徐立科老师的“干一行爱一行”的实干精神。徐立科老师是地理系毕业的大学生。教地理自然是他的老本行,自然也教得十分出色。以后他为了挑起学校物理学科的重担,千方百计加以精心研究,刻苦钻研,以后他又在物理教学上取得了不凡的业绩。对于徐立科老师的那种“干一行爱一行”的“钉子精神”不就是我们每一为普通老师所要深深追求的吗

  四是要学习徐立科老师的“认真精神”。徐立科老师生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要对得起学生,要对得起学生家长。”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且做的干的又是那样的认真,那样的扎扎实实,那样的具体细致。徐校长无论是对学校里的事,还是对学生的事,无论是对教师的事,还是对家长的事,又无论是对同事之间的事还是对社会上的其他事情,他都是处理的认认真真,且又是时时处于“公开、公正、公平”的办事原则。徐立科老师对人对事认真负责,诚心诚意的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要学习徐立科老师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我想学习徐立科老师的最重要的是还是落实到工作中,脚踏实地认真教书,踏实做人。

学习石雪晖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石雪晖同志的先进事迹,普通中彰显崇高,平凡中衬托伟大,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净化了我们的心灵,为我们铸就了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教书育人楷模形象。我们为教育战线涌现出这样的教师楷模而倍感骄傲和自豪!今天上午,湖南隆重举行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石雪晖先进事迹报告会,湖南省委副书记梅克保与1000多名大中小学师生代表一起认真听完4名报告团成员的报告后,高度评价石雪晖老师。

  石雪晖是xx农业大学一位普通教师。她34年如一日,在精心教书育人的同时,还与课题组的同事刻苦攻关,成功将只能在年降雨量600毫米以下地方种植的欧亚种葡萄,引进到湖南、湖北、江西等地,推广面积达20万亩,为农民增收至少5亿元。为指导农民种植,身为教授、博导的她,足迹遍布全省50多个县市,行程上万公里。

  今天上午,石雪晖本人、她的同事杨xx、学生韩xx和光明日报记者唐湘岳,在xx大学向大家介绍了她的事迹。石雪晖情系三农、关爱学生、忘我工作的事迹,引起台下阵阵掌声。她记得所有学生甚至学生爱人的生日,但她自己的生日,没有一个学生能打听到。当报告团成员说到这个细节时,台下的一位女教师红了眼圈,她请记者转告石老师:好好爱惜自己,别累坏了。

  xx省委副书记梅xx、副省长郭xx出席报告会。梅xx在会上号召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组织开展向石雪晖学习的活动,并把这一活动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与贯彻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结合起来,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

学习王彦生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一名基层干部,让人时常念叨,难;让百姓泣泪感慨,叹为“好人”、“好兄弟”、“贴心人”,更难。

  一名组织工作者,让人心悦诚服,不容易;让干部自觉看齐,成为工作表率、学习榜样、价值标杆,更不容易。

  王彦生,这位基层组工干部,生前赢得口碑,身后树起丰碑,被誉为太行之子、燕赵之魂。他以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一往情深、对本职工作的创新创造,不仅生动书写了一名优秀组工干部的先进事迹,更集中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时代风范。

  共产党人的时代风范,首先就在于政治本色的永远不变,这是王彦生感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内核。面对深刻变化调整的时代,共产党人惟有保持本色永远不变,才能凝聚强大力量,引领发展进步。保持本色不变,王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性原则、恪守政治责任。保持本色不变,王彦生牢记宗旨、心系群众。他把百姓安危冷暖记挂在心,见不得群众生活贫寒,每每自掏腰包,爱动感情爱流泪。面对受洪水围困多日的乡亲们跪谢感恩,他在泥水中以跪谢跪,与群众患难与共、血肉情深。他严把选人用人关,公道正派,知人善任,深知“用好一个人,会激励一大片;选错一个人,会挫伤一群人”,说得出“组织原则不是任意交换的筹码”,做得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共产党人的时代风范,还在于执政能力的与时俱进,这是王彦生被人们发自内心称道的优秀品质。面对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党员干部惟有不断提高能力水平,才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会有本领恐慌之虞。只有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增强创新能力,成为学习型的党员干部,才能促进建设学习型政党,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正是勤学善思,王彦生善于联系实际进行创新性思考。他博览群书,广纳新知,没留下什么临终遗言,却留下了众多书籍和笔记。正是锐意进取,王彦生长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工作。他积极探索实践经验,创新工作机制,既注重解决具体问题,又注重从源头上解决根本问题,到哪里工作哪里局面就焕然一新。

  “内心除了感恩,就是凭党性凭良心干好本职工作”,王彦生生前的一句心灵独白,揭示了他作为共产党人所具备时代风范的深层根源。“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他懂得了感恩,进而把这种朴素情怀升华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大爱。作为人的良心和作为党员的党性,则使他须臾未敢忘肩头的责任和使命。这一切召唤着他内修政治本色、外铸执政能力,兢兢业业勤勉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永远不变,执政能力要与时俱进。这变与不变,是共产党员具备时代风范的辩证法,是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方法。王彦生以他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内心修为和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树立了新时期组织工作者和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成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优秀代表。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必将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先进性,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当代中国正处于迈向新辉煌的新起点。建设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党的执政使命,需要千千万万个王彦生式的党员干部。让我们向王彦生同志学习,融入时代洪流,展现时代风范,把他的崇高精神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续写属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光荣与梦想。

学习先进模范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通过这一次参加刘芳老师先进事迹的报告会,我从中感悟良多,她的哪一种对梦的坚持,对生命的延续,对学生的关爱,深深的感动着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她的眼前虽然是一片黑暗,但她心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阳光;她虽然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很平凡,但在我们的心目中她是那么的伟大。

  刘芳是一位平凡的老师,但她拥有着太多的不平凡。人生的很多经历,让她更加的坚强,更加的自信,眼睛渐渐的失明并没有让她失去对事业的热爱,从她的述说中,我们都知道那些都是我们身边的点滴,可是我们都没有一个人去重视,没有一个人愿意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因为每个人都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不愿意让自己吃一点点亏,也许这就是人的自私与贪婪。

  自私与贪婪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性,而刘芳老师的伟大就是因为她有这一点,你们看她虽然失明,但她仍然热爱着自己的事业,她虽然看不见黑板,看不见学生,看不见周围的一切,可是她仍然坚持着,因为她的心中拥有着那块她熟悉的黑板,熟悉的学生,熟悉的一切,因为她的心中始终装着自己所热爱的一切,就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刘芳老师说:“如果想给自己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自己就需要去坚持,去实现。”她也是一位母亲,她知道自己渴望一位什么样的老师对待自己的孩子,同时她又是一位老师,所以她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才会让家长放心,孩子开心,所以她热爱着自己的一切,不管自己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只要有爱什么都不是阻碍”,只要我们心中有梦想,哪些又算什么呢

  刘老师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她对这些孩子充满着关心,充满着呵护,充满着爱,所以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她总是竭尽全力的帮助,总是把他们放在最主要的位置,所以她成了孩子心目中的母亲。

  那些孩子就像刘老师心中的光明,当她再也不能在走上那三尺讲台时,她决定把自己所学的全部内容都投入到这些孩子的身上,于是对这些孩子进行心理教育,因为这些孩子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在家思念着远在他乡工作的父母,于是他们心中的话无人述说,不知不觉之中就形成了自闭的性格。在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和呵护之时,刘芳老师想天使一样的来到了他们身边,让他们感受到了那久违的温暖和关爱。刘芳老师也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光明,感受到了温暖,这也是作为一位老师的动力所在,我们也想成为这样一名人敬仁爱的老师,可是我们为什么做不到了,那就是我们缺少了一种牺牲的精神,缺少了一份坚持,缺少了一份关心和呵护。

  “留下来就是一种坚守,就是一种胜利”,这是刘芳老师对我们说的话,我们换一句话说坚持就是胜利,因此不管我们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坚持,都要克服,不要整天的抱怨生活,因为抱怨会把你带入一个无底的深渊,使自己渐渐的失去自信。

  自信会给我们光明,自信会给我们勇气,自信会给我们一切。所以人生就应该生活在一个自信的生活当中,而不是在抱怨。抱怨会让我们举步维艰,抱怨会让我们的生活没有色彩,抱怨会让我们失去一切,因此,我们需要笑对生活,勇敢的面对一切!

2015学习刘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记得诗人臧克家在纪念鲁迅先生时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今天,我想说的是,有的人,虽然眼睛雪亮,但他的内心却充满阴暗;有的人,虽然眼里是一片黑暗,但他的内心却光明无限。贵阳市白云三中的女教师刘芳,就是这样一个内心充满无限光明的盲人教师。虽然,因为眼病的原因,刘芳老师在生活中从此与光明无缘,但她却用无私的爱、用她一颗热诚的心照亮了身边无数的人。她,刘芳老师,就是人们迷茫旅途中的一盏明灯。

  近几日来,各大媒体、电视新闻等都在不断播报关于盲人女教师刘芳老师的感人事迹。看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联播》里那短短3分多钟的视频之后,我又上网搜寻了关于刘芳老师的相关新闻报道,对刘老师的事迹了解得更加清楚了。毫不掩饰地说,我是流着泪读完了每一篇报道,内心所受之震撼,无以言表。

  有人说,刘芳老师是“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而我想说,刘芳老师是当代教师的一座丰碑,是我们迷途中的一盏明灯。

  在这个物欲横流,一切都向“钱”看的时代,教师队伍中的不少意志薄弱者,已经渐渐被腐蚀,迷失了方向。他们不甘心,也不安心于自己的工作,在外谋“第二”、乃至“第三产业”;工作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待工作的倦怠情绪日益显现;上班时间聊QQ,刷微信,炒股,玩基金,打游戏,网购„„更有甚者,利用职务之便,收取学生、家长的“好处”,示意学生课后找自己“补课”等等。而且,有的老师,未到退休年龄,只想做生意更方便,以身体的一点小小不适,就申请病退;或者直接通关系,走后门,找医院出具假证明,就为了提早一点退休„„诸如此类,在教师这个庞大的队伍中,并不少见。他们被利欲蒙蔽了双眼,作为教师,他们的心理是阴暗的。

  刘芳老师的事迹,无疑为我们点亮了迷途中的一盏灯。虽然刘老师眼睛看不见,但她从没有放弃过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她付出了超过常人无数倍的努力,坚守在自己热爱的三尺讲台上,为孩子们带来知识。同时,她用爱倾听,给孩子以心灵的启迪,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我特别欣赏刘芳老师的一句话:“„„生活不能改变的话,就改变生活的态度。”

  含着泪读完刘芳老师一个个感人的事例之后,用她同事说的一句话来作为今天的学习小结,“她都认真地活,我们有什么理由随便过?”是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随便过?有什么理由混光阴呢?也许,有老师还在为教师这一点微薄的收入抱怨着,但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更何况,既然选择了教师,就要甘于奉献,淡泊名利,就不应该冲着“钱”而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在刘芳老师这盏明灯的指引下,我想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坚定自己的教育理想,爱岗敬业,踏实做好一名教师的本分。我们要以身为教师为荣,而不是为教师抹黑。

学习吴邵萍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周三下午,雨外小的全体教师齐集多功能厅,开展了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吴邵萍同志学习的活动。会上,王书记、丁主席和全校教师一起学习了吴邵萍同志先进事迹。丁主席宣读了吴邵萍老师的教育理念“不断学习,才能站在更高的层次看幼儿教育,踏实钻研,才能把幼儿教育的全貌看得更清楚,干得更出色。”她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也让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吴邵萍老师从事教育27年,她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平凡之处彰显出伟大的人格。课堂上,她是方法独特、机敏智慧的魅力教师;管理中,她是善解人意、和员工交心的好领导;科研上,她是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的探索者。27年她用爱浇灌着幼教苗圃,用爱支撑起幼教事业。她的事迹令学习的同志深深震撼和感动。

  吴邵萍作为园长老师为了给园里的36位老师提供广泛的交流平台,她从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江苏省社科院等教育科研单位,请来多位专家作为幼儿园的常驻专家,对老师的教学进行研究、点评和指导。

  为了帮助新老师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教学要领,吴邵萍特意制定了“两教一保”的搭班制度:每两位老教师带一名新老师。“失败了不要紧,还有这么多老师、专家一起来帮忙。你们应该感到幸运,而不是退缩。”吴邵萍经常这样鼓励年轻教师。

  作为雨外小的一名新教师我身有感触,学校领导为了让我们更快的适应工作开展了“青蓝工程”让我们年轻教师和优秀教师结对,给我们年轻教师提供了很多学习的机会。当我们在教学中遇到困惑时我们可以及时的去向我们的师傅进行请教,使我们在教学水平上能够快速的提高。

  态度决定一切!吴邵萍同志“爱园胜爱家”的工作态度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端正了态度,也就决定了教学的起点,这才是做好事情的根本前提。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更要静下心,沉下气,踏踏实实工作,勤勤恳恳教书。教师工资绩效改革以后,我们教师的待遇比以前提高了不少,在这种状况下,我们更应该凝神聚力,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以优质的教学回馈学生,回馈社会。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而且自己也要不断地学习。好学、勤学是吴邵萍的挚爱追求。她始终认为学习使人前进,学习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她身上真正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27年来,她从未间断过学习,从一个中师毕业生一直学到大专、本科、研究生课程班,自理近万元的学费。要想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要有终生学习的观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让我们进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让我们符合时代的要求。

  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同时也实现了我们的价值。

学习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张桂梅,中共党员,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是媒体多年关注报道的一位先进典型人物。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张桂梅同志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矢志不渝、执着追求,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她心系困难群众,投身教育扶贫,建成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她坚持树人先树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思想政治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立校之本,用红色教育为师生铸魂塑形。她长期拖着病体,坚守工作岗位,以实际行动兑现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她始终艰苦朴素、甘守清贫,却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华坪女子高中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保持100%。

  张桂梅的事迹感动每个人,为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这个活着的榜样,她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无私奉献、善良慈爱、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慈善事业的精神让我们钦佩。“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写照也是张桂梅的写照。

  人们常不解的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分享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

  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向传递真爱的使者张桂梅学习为主题的“感恩行动”在迅速掀起,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张桂梅为何与“感恩”产生联系,她的感恩情怀源自何处?从她的人生轨迹中找到了答案。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

  我们学习她的精神品质,有利于在社会主义经济大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物质固然重要,可是决定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使命,教书育人,培养一大批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这些人才,首先必须是政治上过硬的,必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

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有一种美,没有浮华,却光彩夺目;有一种情,没有喧嚣,却触及灵魂。作为一名组工新兵,我每读一篇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报道,都会受到一次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洗礼。他用生命诠释了一名组工干部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信念的坚定、对事业的执着、对名利的淡泊。他短暂的一生,平凡而又耀眼,感人至深、发人深盛催人奋进。

  他是精彩的,因为他执着追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名言是李林森同志执着精神的生动写照。他,一名最基层的组织部长,身体饱受肝癌、肺癌等重大疾病及多次大手术的折磨,依然把病房当办公室,夜以继日,一心扑在党的事业上,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短暂的一生是精彩的,因为他对党忠诚、孜孜追求、无私奉献。他把满腔热血都献给他热爱的事业,他用昙花般生命诠释了“组工情”的深刻内涵。

  细细品味他的人生历程,我们一点也不难感觉到,他跨出的每一步,都是那么坚实有力,那么无怨无悔,那么执着顽强。这种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源于他那过硬的党性,源于他那高度的责任心。年初,受组织安排,我加入组织部这个大家庭,与组织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岗位的工作经历使我深切地体会到组织工作累、组织工作苦、组织工作清贫,但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能有机会从事组织工作又是我的幸运,是我人生中辉煌的一页。

  “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就面临比其他干部更多的牺牲、清苦和奉献,但是组织工作无小事,每一个岗位都是开创事业的良好平台,每个组工干部都能干成大事。经过组织工作磨砺所积累的能力经验,所养成的作风习惯,所培养的思维方法,都是每一位组工干部人生经历中最宝贵的财富,都会让我们受用终身。

  他是崇高的,因为他恪守公正

  “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为政之道,首在择人。”李林森同志担任组织部长期间,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原则性强,敢于为干部主持公道”。他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原则,五湖四海选干部。刚走上组织工作岗位,他就马不停蹄,深入基层调研,用最短的时间,把万源市52个乡镇、395个村所有干部的基本资料、德才品质等情况掌握得一清二楚,任内有18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被提拔,11名长期坚守边远高寒山区乡镇的党委书记被交流,引进人才总数相当于过去8年的总和。“选人用人是党委的最大形象,是最大的导向”,这是李林森同志常说的话。他把公道正派作为自己工作的根本,做到“要上的干部,让群众佩服;要交流的干部,让社会信服;要下的干部,让干部心服”。我到绵阳上任不久,就投入到了市县乡党委集中换届中,随着换届工作的深入推进,我更真切感受到了李林森精神的可贵,“坚持五湖四海,不唯上、只唯实,合理安排、量才适用”也成为我在工作中坚持的准则。

  公道正派是组工干部的履职之要、正气之源。当前,正是集中换届深入推进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组织部长,更应该牢牢把握公道正派这条生命线,当好党的干部制度和用人原则的“守门员”;更应该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认可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为绵阳“两化”互促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人才保障。

  他是纯粹的,因为他淡泊宁静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一个人只有保持心灵的纯净,才能树崇高之志,才能做普善之举。廉洁奉公、淡泊宁静的优良作风在李林森同志身上集中展现。他离开五宝镇时,欠下了1。7万元债务,直到两年后才还清。在做肝移植手术的20万元中,他只拿得出5万,其他的15万都是向亲属借来的。直至生命垂危之际,还反复嘱咐妻子“不要对外说病情,不能给组织添麻烦。从乡镇最基层成长起来的他,每次住院,病房、走廊、电梯间里全是来看望李林森的群众。

学习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来项目已有一个多月了,在此之前,对寻并不知晓。在开会的时候各位领导有所提及,不久前的电台来采访,来到了我们五工区,原来采访的对象正是寻同志,在那时寻这个名字在我心中真正的留下了印象。现在开展的向寻学习活动让我真正了解到这三个字的分量,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很多以前所没有想的要做的,对此次学习感触很深。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寻同志扎根一线,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施工一线,始终坚实着自己的岗位,渗透着对企业的爱、对生活的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坚守岗位、忠诚企业的奉献情怀,这也体现出我们的企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尤其是我们新学员。

  不好高不骛远、踏踏实实的,这也是我们新学员学习时各位领导讲课时常常强调的。作为一名新学员要切实的向他学习,甘守寂寞、不忘本色的务实精神,刚到施工一线,来到大山里,一眼望去全是山,绿葱葱环境很是不错,开始还有些新鲜感,呼吸着大山里新鲜空气,好像是一种享受,心里还是感觉很惬意。然而日子久了也就烦了、枯燥了,反反复复的就是这些,不再有那种惬意了,也没有了享受自然的感觉了。回想过去的校园生活繁杂的男男女女,心里又有些说不出的感觉,这也许就是寂寞,为什么会这样,也许是很正常的反应,这其中有了很多的转变,但更重要的是没有把心俯下去投入到工作当中,我们不敢想能像寻一样,但是我们要向他学习,他就是我们的一面旗帜。

  干了我们这一行,心里就有理吃苦耐劳的准备,过去只是想,现在真正的在体会着,繁华的地段不需要我们,我们的工作真就是带走了荒凉留下了繁华,时间短了也就当做是旅行,可这不是一天两天的活,我们有着我们的职责。我们要学习寻同志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看重责任的敬业精神,像他那样传承“不畏艰险、敢打敢拼、艰苦奋斗、雷厉风行”的铁道兵精神,不畏严寒酷暑,不畏风吹日晒,立足岗位,经得起磨练,把自己的职责看成自己的使命,以更饱满的激情、昂扬的斗志、坚定信念投身于工作当中。

  来工地的这些日子里,感觉到自己有很多很多不足的地方,好多东西都不明白。“不懂得就要学,弄明白了,心里就踏实了。”这是寻从参加工作一直在做的,学习也不是一件那么简单的事情,为了自制筛沙机研制使用,这是第一次自己摸索加工,没有成熟的技术和图样,他前后制作几个“试验品”还是达不到施工要求。“不懂的就要学”,他给自己打气继续冥思苦想,向混凝土拌合机械操作员、运送砂石料的司机寻计策,并专程到采沙场实地考察、寻取制作筛沙机图样、测试数据,沙场主以为是“同行冤家”,当场拒绝并把寻赶出了采沙场,已经是腊月二十七了,很多人已经动身回家过年了。他一个守在机械工班里陪筛沙机“过年”。经过两天三夜的反复摸索,大年初四晚上,寻终于拿出了制作筛沙机的图样、数据、步骤,为尽快投产使用、生产混凝土打开了突破口,为企业创造了利润、节约了资金,作为一名新人要学习寻同志孜孜以求、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积极进取的精神,为了点滴问题疑惑、技术难题,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实践学习,大胆改革创新的斗志,为提高物资设备管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建功立业。

  寻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二十年如一日坚守着共产党员本色操守,一心扎根于平凡的岗位,一心倾注于基层一线,艰苦奋斗、忠于职守、看重责任、甘愿寂寞。面对荣获的集团公司金牌员工、中铁建“劳动模范”、山东省委“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他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坚定不移的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位共产党人、一位先进模范的本色。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的我,从前辈这知道到了如何在工作中怎样成为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那就要向寻同志学习始终保持“一颗螺丝钉”的精神,积极践行,把“寻精神”扎根于工作当中。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关于安全的心得体会

水浒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