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粮食安全中国策论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粮食安全勤俭节约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们,敬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或许饥饿这个词对我们来说有点遥远。吃得好,吃得好,已经成为一件平常的事情。还有谁关切食物的来源,还有谁关切被丢弃的食物?但现实令人担忧:一方面,世界人口日益增加,粮食供应日趋惊慌,部分地区粮食短缺问题日益严峻;另一方面,奢侈粮食的现象屡见不鲜,农夫的劳动成果不行珍惜。

  我国古代教化家孔子给后人留下了一句名言:民以食为天。可见吃在一般人心中有多重要。只是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了许多不珍惜食物的现象。在学校,学生吃饭时,馒头飞得到处都是,洁白的米饭撒得到处都是。不知道是应当把它当成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还是应当想象成一个没有寒冷的雪原。

  有些人可能会对这些言论嗤之以鼻,认为是危言耸听。他们只是奢侈了一些食物,为什么要受到严厉的指责?好吧,让我们做会计。据估计,每公斤大米大约有4万粒大米,中国有13亿人口。假如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全国每天可节约大米3.25万公斤,每年可节约大米1200万公斤,可养活3.5万人。平均亩产1000公斤,等于每年开发1.2万亩无形良田!一米一粟来之不易,疼惜粮食是每个人的责任。

  袁隆平是中国的傲慢,也是世界的傲慢。袁隆平更感动了中国和世界。要以袁隆平爷爷为榜样,运用科技手段,开发粮食新品种,增加粮食产量。同时,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程中,更要关注农业、农村和农夫,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因为每一粒粮食都浸透着农夫叔叔们挥汗如雨的辛勤劳动!

  节约粮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并不是说你的生活很好,假如你负担得起,你可以奢侈它。奢侈是可耻的行为。即使在发达国家,节俭也被视为一种美德。这是对劳动的敬重,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浅谈粮食安全中国策论文

2022年天下粮心征文:节约粮食

  俗话说:勤能补拙,省能补贫;精打细算,油盐不断。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浪费粮食的现象。

  同学们,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我们唱起雄壮的国歌时,我们心中充满了自豪和幸福。但同学们有没有想到,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已成为我国的第一大问题。所以,我们每个同学要拿出实际行动为党为国家分忧,爱惜粮食、节约粮食,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

  俗话说:勤能补拙,省能补贫;精打细算,油盐不断。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浪费粮食的现象。然而,当我们随手扔掉一块馒头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正在为一餐饭而辛苦奔波?还有许多人正因饥饿而在死亡的边缘上挣扎?以前我总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浪费,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所以吃东西常常挑三拣四,吃不完就随手扔掉。可是自从我在电视里看到了很多非洲难民因饥饿瘦骨嶙峋、饥不择食,最终饿死在街头那惨不忍睹的情景时,我才突然觉得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地幸福:有爸爸妈妈的疼爱,有大房子住,上学放学都有汽车接送……正因为生活条件太好了,所以我才养成了不节约粮食的坏毛病。每次吃饭都会掉很多的饭粒,吃不完也觉得无所谓,爸爸妈妈批评我,我还找很多的理由来狡辩。想到这里,我感到非常惭愧,我真是太不应该了!从现在开始,我一定要改掉这个缺点,节约每一粒粮食,再也不浪费了!

  日省一把米,月节一斤粮。凡事贵在坚持,节约从点滴做起。

  小伙伴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尽自己的一分力量,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乱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不浪费、不摆阔,若有剩余的要打包带回家。

  联合国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就是要我们把节约变为自觉、成为习惯。

  节约是美德,节约是责任。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节约身边的每一滴油、每一粒粮,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富有,我们的祖国才会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关于食品安全的征文

  人,从出生开始,就懂得饿了就要吃东西。吃,是大自然里所有生物都会做的一件事情。我们所吃的东西就叫做食品。而我们,就是靠吃东西才能活着的。

  如果人是河流,那么食品就是河流的源泉。假如源头受到污染,那么整条河流也将同样受到污染。

  而近期,我们的“源头”就开始越来越不干净,陆陆续续检测出多种状况,导致我们的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最近几年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吧:三鹿奶粉里有大量三聚氰胺、日本的毒“鲜饺”、酸奶里面添加了大量的增稠剂、麦当劳里吃出了蛆虫、瘦肉精、食品添加剂、激素抗生素等多种食品安全问题。

  短短几年内就查出了大量不合格的“安全食品”!短短的几年之内就增加了这么多不安全的“安全食品”,有毒的“安全食品”!

  这在说明一个怎样的问题?这在说明人类对食品的安全隐患的意识不高,喜欢拿生命开玩笑。更加说明了人类的素质在下跌,人们的安全意识在下降,不道德的人越来越多。

  现在能供给人们吃的食品,又有多少呢?馒头不能吃,酸奶不能喝,猪肉牛肉吃不得,可乐不能喝,姜也不能用,就连矿泉水也不能让人放心地喝.

  总之,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吃什么心里都没数!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类在进步,社会在进步,科技在进步,可是为什么偏偏只有最主要的食品在退步呢

  这些生产不合格的食品的人的思维,也是不合格的。他们有没有想过,假如有一天,受害者是他自己,或是他的子女,他会开心吗?他用到这种违背良心赚回来的钱,还会幸福吗

  食品的安全是要靠食品部门检测出来的。为什么他们一定要等到食品出问题了才来检查呢?为什么一定要等到消费者受到伤害的时候才来检查呢

  但光靠食品部门来检查也是没有用到,俗话说得好“斩草要除根”!光斩草还是不行的,最主要的是要靠生产食品的所有企业,拿出良心来生产,做既营养又安全的食品来给大家食用。那些不道德的生产企业,也自己反省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伤及无辜很开心很幸福吗

  这些人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为了一个字“钱”。按照他们的想法就是“幸福”。人不是只有依靠钱才能幸福的!有家人的陪伴,也是幸福。而靠自己的本事,凭真本事,挣来的钱,才能用得放心开心。这样不是更幸福吗

  按理说,食品安全是理所当然的。但现在谁能保证什么食品是安全的呢?食品安全不该是重印保质期就能蒙混过关,昧着良心赚黑钱,拿人民的健康当赌注!

  食品的安全再度敲响警钟,有关部门应该更加重视食品安全的问题。加强食品安全,提高食品卫生监督检验能力,及时发现隐患,防患于未然,是摆在有关部门面前的紧迫任务!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为了大家的幸福,我希望:政府能深入检查,食品企业能凭良心做生意!

  我们期盼那一天——没有不安全食品的那一天!

中国粮食安全隐患仍存作文

  这一刻,与金融、石油危机一起爆发的“大米危机”和粮食涨价潮已席卷全球;这一刻,作为粮食主产国的欧盟与美国在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丰收,库存充足的情况下,停止了对外出口而用粮食生产乙醇;这一刻,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爆发粮食危机;这一刻,有人因抢购食物发生冲突造成死亡,有人开始用野菜、老鼠肉充饥;这一刻,世界上有一亿人口“饥肠辘辘”面临饿死……

  而此刻的中国,由于近几年粮食产量连续增产,加上国家颁布了“取消农业税”“粮食补贴”等一系列积极的农业政策,在这一次粮食危机中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面对朝鲜,海地,秘鲁等共缺粮的现状,中国也只能说是鞭长莫及了。中国的粮食已由出口转未内需。虽说粮食问题在中国远像国际市场那么严峻,但由于国际市场那么严峻,但由于国际市场上粮食惜售,如果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爆发粮食危机,这将会使全球的粮食危机日趋恶化。其次,我国还有三千万极其贫困的农民同胞,他们的温饱问题尚待解决。再者今年初发生的那场堪称五十年一遇的大雪灾及“五一二”特大地震对农业生产而言,无疑时致命的打击。基于国情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我们应该正式中国粮食安全存在严重隐患不容乐观。

  那么,我们中学生该做些什么呢

  面对粮食安全问题,我们不可能置若罔闻,中国的中学生,数以百万千万计,在人数上可与某些国家相抵。如果我们能规范自身的行为,将会减轻国家的很多压力。

  浪费粮食是中学生身上普遍才存在的不良行为。以每人每天浪费一两粮食计,中国的中学生一个月就会糟蹋十万多吨。我不明白学生浪费粮食的动机是什么。只是看到同学们就餐后学校餐厅每张桌子上堆成小山似的剩菜剩饭,我很痛心:高中生的素质就如此低下么?如果我们留意一下新闻,不会见不到这样的报导:在一些缺粮国家的街头,有这样一群人走着,他们身上套着空的米袋,上面写着“Wearehungry”(我们很饿)的标语。如果看到这些,我们还能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心安理得地浪费粮食吗?我们的良心何以安啊,十多万吨,至少可以救助一些人维持最基本的生活。中学生如果不爱惜粮食,那么中国人明天的命运也如同这些套着米袋走的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中国爆发了饥荒,我们祖父辈的父母兄弟很多都饿死了。我的爷爷那是正值我现在的年龄,对吃不饱饭、饿死这些概念颇有印象,他的奶奶和爸爸就是在那个年代饿死的。所以每当听说我们要把吃剩的菜倒了,爷爷便不依不饶地从“老子五八年的时候差点饿死”讲起。我们的父辈肯定记得用粮票买米买饭的旧事,那个时代他们虽不致死,却也都是饿着长大的。爸爸说他有我大的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以后我要天天吃白米饭”。这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是不可思议的。然而我们必须明白,中国在1994年才废除了“粮票”制度,中国人吃上饱饭的日子才过了十几年。及时是现在,中国也还有很多人没有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不曾为饥饿受累过,我们的这份幸运,是几代人的劳动换来的,中国并不富裕,我们有什么资本去挥霍呢

  所以我要说,节约粮食,杜绝浪费,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学生应该做好的。国家的粮食安全隐患刻不容缓。作为中学生,我们无权去评论发生这次粮食危机的原因,面对美国将两家上涨的祸首推给中国的做法,我们也无权评论,我们不是经济学家,也不是政客。但我们应该学会用大脑思考问题,明确什么是我们应该做好的,隔空喊话没用,要用理性默默耕耘,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粮食安全演讲稿

  粮食安全与粮食浪费是屡见不鲜的问题,大家经常听到,但对此却没有深入的思考。粮食问题已经成为了困扰全球的一个普遍问题。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世界粮食日的设立,就是呼吁大家重视粮食的生产,关注粮食的安全,反对粮食的浪费。它呼吁大家从我做起,尽自己所能地为缓解世界粮食危机做出贡献。

  食品安全问题与大家息息相关,如果我们也有绝不将就的态度,我想企业肯定会有很大的改进,当然国家的政策监管也不能忽略。在平时,大家要对食品安全的知识有所了解,对不卫生或颜色异常的食物,应该避而远之。

  安全尚未解决,浪费又成困扰。中国是一个食物浪费非常严重的国家。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同时,中国西部农村、偏远地区及城市低收入阶层还有人吃不饱饭。远的不说,就说说我们学校的午饭。虽然说不上太美味,但绝对是卫生营养的。有许多同学,对中午饭十分感冒,没能扒上两口饭就已经结束了。整盒饭菜没动两口就倒掉了。如果整个大桥人人都这样,浪费的粮食将无法想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卖部前络绎不绝的人群,弯弯曲曲的队伍。我想小卖部的零食一定比不上我们午饭那么有营养。零食满足了口味,却满足不了身体的健康。午饭吃不好,下午就累倒。上课的效率可想而知。尽管已经说过千遍万遍,但还是想劝大家珍惜农民的汗水,尽量不浪费我们的盘中餐,为减少大桥,乃至中国的粮食浪费做出自己的贡献。如果一个人如果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那么何谈去做大事呢

  希望各位同学在之后有所触动,更有所行动。希望大家继续密切关注食品安全的问题,也更希望大家树立节约意识,珍惜自己的盘中餐。大家一定还会做的更好!请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浅谈中国食品安全

  中国自古就对食品十分重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就是中国古代对食品控制的基本准则。早在周朝时期,君王就下令“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粥于市”。意思是说,没有成熟的五谷、果实不得进入流通市场销售。而在唐朝,有毒食品若致人死亡,则其所有者将被判处绞刑。宋朝的饮食业繁荣昌盛,面对这样繁荣的食品市场,为了加强管理,宋代官府让各类商人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登记在册,否则就不能从事该行业的经营。

  由上可见中国古代在食品管理方面是相当重视的。可如今的市场,中国食品一再出现问题:“大头娃娃”;“ 红心鸭蛋”;“地沟油”;“三聚氰胺”;“ 汞中毒门”……这些,叫消费者怎样放心

  中国食品陆陆续续地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预示着什么?是中国食品管理不够完善吗?是中国的黑心商人太多吗?是中国人不懂得自律吗

  农民购买并使用剧毒农药,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和小作坊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小型企业自身管理不到位,消费者在购买食品过程中难于鉴别……中国到底在怪谁?是怪那些农民吗?或是怪那些小型企业?还是,怪那些购买食品的消费者

  可笑的问题啊。中国如何怪农民?怪他们辛勤培育种子,收获大米吗?中国如何怪小型企业?怪他们的制度不完善,然后关闭企业吗?怪消费者去购买这些问题食品吗?不,中国应该怪自己:食品加工过程的质量未得到有效的把关,粮食收购的质量把关也不够严密……中国整套的食品把关体系未得到最好的控制,这,才是导致中国食品频频发生问题的原因。

  前段时间曝出的“带虫雪碧赔2.05元”的新闻让人问中国:中国的食品安全就是如此廉价的吗?中国应该算是个会为人民负责的国家吧

  一连串的问题都关于中国食品安全。

  有人曾开过这样一个玩笑,等到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真的能得到好的解决的时候,或许世界早已消失了吧。

  中国食品安全真的令人怀疑。

粮食安全的心得体会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农业自然是我国的支柱产业,谈到农业,多数人会想到我国粮食问题。随着我国人口急速增加,粮食产量逐年下降的趋势来看,粮食问题早已不是个新话题了,“节约粮食”更是我们从小便熟知的字眼,从古人“锄禾日当午”,直到现在人们统计的精确数字,无一不表明粮食的来之不易。从播种至收割多少道程序,多少辛苦汗水,多少双饥饿的眼睛在渴望······

  再回头看看,又有多少不珍惜粮食的人,将热蒸蒸的白米饭倒入到垃圾袋,真是太浪费了!有的人以种粮食为生,当我们的粮食不足时,是从哪里获得粮食呢?我国人口己超过12。5亿,每年的净增长是1200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2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目前耕地面积正以每年30多万亩的速度递减。从1981-1995年间,全国共减少了耕地8100万亩,每年因此而减少粮食生产500亿斤。而且现在这个减少速度仍然在不断加快。乱占耕地、挖沙、土地质量下降、荒漠化等种种现象在蚕食着耕地。现实绝对不容乐观!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难道真的等到我们沦为饥饿贫困交加的弱国时,我们才会对随手仍掉的馒头米饭略待珍惜吗

民以食为天 —浅谈食品安全问题

  作为闻名世界的美食圣地,中国有着悠久的料理历史,无论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还是侨居海外多年的华裔,都对食品有着深厚的感情,正所谓“民以食为天”。但近些年来,向来“水里游的除了轮船,天上飞的除了飞机,地上跑的除了汽车没什么不敢吃”的中国人民,却突然小心翼翼了起来。

  假冒伪劣

  从明清盛行在泥鸡外刷一层油冒充烧鸡到孙中山先生在车站买的假鹌鹑实鼠肉,从路人皆知的“挂羊头卖狗肉”典故再到今天心照不宣的死猫版羊肉串,古往今来,中国从来不缺假冒伪劣、滥竽充数的食品,相比之下,酒里兑点儿水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这类现象一般出现在小摊小店居多,正因为没有严格的监察制度与详细的管理措施,才使得某些无良商家趁机肆意妄为,牟取暴利。行政部门的相关手段一拖再拖,偶尔的惩戒也不痛不痒,反而激起更多意图谋取不义之财见缝插针的野心。民众习以为常地面对,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忍受这些欺诈,甚至认为向法律提起诉讼是小题大做。整个社会默契地包庇了这些不该存在的现象。

  《水浒传》中,已将简单的作假问题上升到了“人性的扭曲与道德的沦丧”,若有关部门再不出台相对应的措施来整治这些看上去只是小问题,却对我国商品交易诚信体制构成严重威胁的不法行为,那么“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也许会成为现实。

  “循环利用”

  有人说,吃火锅得就着地沟油才最有味儿。

  当然,经过数次回收再利用,沾染上动物内脏的血丝,混合着多人的唾液,再经过几小时的充分熬煮,最后于胶着近乎成泥的锅底完美融合的油肯定有着被时光沉淀了的独特风味。以前我分不清老油与新油的差别,但现在只要看见飘着厚厚的一层不明悬浮物,混杂着几丁杂碎的油便知肯定是经过“雕琢”,“专家品鉴”过的“优质上好新鲜油”。

  对此,笔者认为这实在有三大好处。

  一是可以让社会形成和谐的氛围。想一想,你兴奋地坐下,打量着粘稠的油,暗暗猜测着在你之前的那人偏好怎样的口味,他是喜欢吃鸭肠还是喜欢吃牛肚,这一缕肉丝,又是谁几番夹筷都没成功而垂涎的美味

  二是可以为商家节省成本。不用再花大价钱去买健康又昂贵的油,只需自家动手,几番过滤,便又有了下一盆火锅的油,着实省事省力省钱。

  三是有利于消费者发现身体潜藏的毛病,及时消去将来的隐患。当你吃火锅突然发现一阵绞痛,哦,原来是胃溃疡或胃穿孔或食道癌或口腔溃疡或肠道癌犯了啊,于是立刻紧急就医,防止以后再出现此类病状。

  多贴心啊。

  药品添加

  接下来,是所有食品安全问题中最耸人听闻的一类。

  2015年7月31日《京华日报》报道,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公布了今年5—6月畜禽肉抽检结果,结果在420批次样品中,有11批次

  不合格,其中有两批次出现了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瘦肉精”。

  前几年牛奶里的三聚氰胺,饮料里的乳化剂,老陈醋里的过量防腐剂,药品添加似乎从没从我们的生活中离开。那些未知的化学元素与人体或发生哪些可怕的反应我们尚不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对人体有着极大的损害。

  这反映出的黑幕让人不寒而栗。到底是有多少不能见光的权钱交易才会使得全国上下出现这么多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食物,到底是有多少见钱眼开的不良商家合谋才会生产出这么多劣品,到底是有多少见钱眼开的贪官包庇才会有这么多的商品流入市场?笔者希望政府能够加强监督,行使自己的行政权力,为人民服务。

  民以食为天,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如果连起码的生活基准都无法满足,那么还有什么余力来进行更高层次的建设呢

  食品安全一直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这不仅关系人民的健康,更关系着整个社会对信誉的坚持。如何才能彻底杜绝上述现象,使人民不再担心,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人去深思的问题。

粮食安全心得体会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首古诗上至老下至小,几乎全社会的人都能背的滚瓜烂熟,但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似乎被眼前的贪图所吸引,已将“节约”两个字完全抛在了脑后。

  据统计,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粮食,在民间节庆时节,很多人为了不丢面子,往往造成请客的点得不少,赴宴的吃的不多,一桌宴席有一半会浪费。在官场上,利用公款吃喝之风盛行,有报销,国家重点贫困县江西上饶县清水乡前汪村村部乔迁庆典当天,小车沿着路边停了200米长,73辆车中还有两部警车,村小操场上,教室里共摆了53桌酒席,赴宴的人多市党政机关干部,觥筹交错,举箸买醉之间,不少食物被浪费。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首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唐诗,道出了节约粮食、合理用餐的文明理念。然而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物质生活比以前丰富了许多,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节约粮食意识的淡薄,和浪费现象的屡见不鲜。当我们随意倒掉吃剩的食物时,殊不知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还有很多人为一块面包而面临饥饿;当我们忘记关紧水龙头时,殊不知那些缺水的地方还有很多人家一天只有一杯水维系生活;当我们肆意挥霍劳动果实时,殊不知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者正默默地流淌着汗水……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无论时代和社会如何发展,人类所拥有的资源总是非常有限的,勤俭节约无论何时都值得提倡。节约,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应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因此,节约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时尚,它是我国文化传承中的精华,而今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却已将“节约”两字抛在脑后,所以,为了将“节约”作为制约浪费的准则,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

  首先,在民间,作为市民不需要碍于面子而造成太多的浪费,作为企业也应该提供免费餐盒,打包,袋子,方便市民打包。在官场中,则应对制度令行禁止,节俭是美德,奢侈是恶性,公权力的行使也应是这样,作为公职人员,应该时刻自警自省,时刻检视自身,不能把公款吃喝当作是顺理成章的事。

  相信在全社会的努力下,“舌尖上的浪费”一定会改善。

珍惜粮食的作文:让我们从珍惜粮食开始

  中国人口超过13亿,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5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宝贵的耕地,每年还以千万亩的速度在消失。我国东部600多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75亩的警戒线。而我国由于设备和管理落后,粮食在收获、储存、调运、加工、销售和消费中的总损失高达18.2%,也就是说,我国每年的产后粮食约有850亿公斤被白白浪费掉。稍微关心时政的人都知道,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且进口数量逐年增加。在每年为此花费巨额外汇的同时,粮食安全问题也已经成为从中央高层到社会舆论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触目惊心的浪费粮食现象,更令人担忧。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还有必要从一粒米上节约吗?有的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表面上看,掉几粒米是小事,可世界上的任何财富,都是劳动者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创造的。珍惜这种创造的成果,不仅是对社会财富的爱护,也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创造的尊重、对劳动者的尊重。粮食是劳动者付出辛勤劳动、大自然消耗大量资源产生的财富,浪费它就是白白丢弃劳动成果、无端牺牲生态环境,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一位学者就曾指出:“可持续发展,这句话在今天的世界上首先是指粮食。”我们浪费一粒米,扔掉一个馒头,实际上丢弃的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丢弃的是对劳动人民的一片真挚情感,丢弃的是做人的一种品格和精神。我国现在还不富裕,在一些贫困地区还有将近3000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人皆有食,也并不是每个公民都曾实现了的梦想。世界性缺粮的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不会得到根本转变。因此,浪费一粒粮食也是很可耻的行为。

  节约粮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有了节约意识,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尊重劳动成果、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自觉意识。珍惜粮食吧,这是在珍惜你的生活!

  建设节约型社会,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节约资源,健康生活,让我们从珍惜粮食开始做起吧。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减负增效作业设计课题研究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相关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