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感悟50字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名人哲理故事及感悟

  2001年5月20日,美国一位叫乔治—赫伯特的推销员,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了布什总统。布鲁金斯学会得知这一消息后,把刻有“最伟大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赠予了他。这是自1975年该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尼克松以来,又一学员获此殊荣。

  布鲁金斯学会创建于1972年,以培养世界上杰出的推销员著称于世。它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设计一道最能体现推销员能力的实习题,让学生去完成。克林顿当政期间,他们出了这么一个题目:请把一条三角裤推销给现任总统。8年间,有无数个学员为此绞尽脑汁,却最终都无功而返。克林顿卸任后,布鲁金斯学会把题目换成:请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布什总统。

  鉴于前8年的失败与教训,许多学员知难而退。个别学员甚至认为,这道毕业实习题会和克林顿当政期间一样毫无结果,因为当今的总统什么都不缺,即是缺什么,也用不着他亲自购买;退一步说,即使他亲自购买,也不一定正赶上你去推销的时候。

  然而,乔治—赫伯特却做到了,并且没有花多少功夫。一位记者在采访他的时候,他是这么说的:我认为,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布什总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布什总统在德克萨斯州有一农场,那儿种了很多树。于是我给他写了一封信,说:有一次,我有幸参观您的农场,发现种着许多矢菊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已变得松软。我想,你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子,但是从你现在的体质来看,小斧头显然太轻,因此你仍然需要一把……最后他就给我寄来了15美元。

  乔治—赫伯特成功后,布鲁金斯学会在表彰他的时候说,金靴子奖已经空置了26年。26年间,布鲁金斯学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推销员,造就了数以百计的百万富翁,这只金靴子之所以没有授予他们,是因为我们一直想寻找这么一个人:这个人从不因有人说某一目标不能实现而放弃;从不因某件事情难以办到而失去自信。

名人故事感悟50字

名人励志故事加感悟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在一次演讲时拿出许多五颜六色的纸带,分发给每一位听讲者,要求他们每人裁下一段30厘米的纸带。只能用目测,不能用量具测量。然后,又要求每一位听讲者裁150厘米和500厘米的纸带各一段。大家裁完后,企业家掏出卷尺仔细地测量一条条纸带并公布结果。

  30厘米一组,平均误差不足5%;150厘米一组,平均误差上升到11%:500厘米一组,平均误差高达19%。由此看来,目标越小,越集中,越容易接近目标;目标越大,越宽泛,越容易偏离目标。

  世界著名撑竿跳高名将布勃卡有个绰号叫“一厘米王”,因为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记录,将成绩提高一厘米。当他成功地跃过6。25米时,无不感慨地说:“如果我当初就把训练目标定在6。25米,没准儿会被这个目标吓倒。”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原因有时竟在于目标太大,让自己感觉遥不可及。如果我们能把目标缩小一些,定近一些,如果我们具有布勃卡那样的智慧,把目标缩小到“一厘米”,那么,人生中也许会少许多懊悔和惋惜,会多许多成功与喜悦。

名人故事及感悟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述了许多许多名人小时候刻苦学习的故事,其中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让我深有感触和启发。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汉朝时,一叫匡衡的少年,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但他十分热爱读书,白天做工,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家里买不起蜡烛,只好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后来,匡衡成了学识丰富的名人。

  这篇寓言故事,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这么优越,我们和匡衡相比,要幸福的多。我们更应该珍惜我们现在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珍惜时间学习。一寸光阴一寸金,让我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有用的人!

名人励志小故事及感悟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

  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书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有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智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

  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感悟:一个人如果诚实守信,热爱学习,将来必成大器。

名人小故事及感悟

  莫扎特被公认为音乐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显露出了在音乐方面的非凡天赋和卓绝才能。从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个孩子对待音乐的积极心态,对艺术事业的执著追求。虽然不能人人皆为天才,但对广大孩子来说,“神童莫扎特”绝对是具有传奇色彩、又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小时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他曾经听到过的音乐。一次,莫扎特的父亲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4岁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写东西。父亲问他在干什么,莫扎特说他正在写钢琴协奏曲。父亲把五线谱纸拿过来一看,激动得流出了眼泪,他对朋友说:“你看,他写的这些又正确又富有意义啊!”天资加上勤奋和用心,这就是神童莫扎特!

  感悟:勤奋是走向成功的必需品。

名人励志故事之哲理感悟

  有一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见星空晴朗,便在草地上观察星星。他仰头看着天空,一边慢慢地走着。不料,前面有个深坑,积满了雨水。哲学家只 顾看星星而忘了脚下,一脚踩空,人便像石头般掉了下去。待他明白过来,身子已经泡在水里了。水虽仅淹及胸部,离路面却有二三米,上不去,只得高呼“救人”。

  当路人救他出了水坑,泰勒斯抚摩着摔痛了的身子对那人说:“明天要下雨!”那人笑着摇摇头走了,将泰勒斯的预言当作笑话讲给别人听。第二天果真下了雨,人 们对泰勒斯在气象学方面的知识如此丰富而惊叹,有的人却不以为然,他们说:“泰勒斯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 泰勒斯对这种嘲笑不屑一顾,没有说什么。

  两千年之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听到了泰勒斯的这个故事,他想了想,说了一句名言: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业的成功,就必须有一心一意、心不旁骛的专注精神。

名人励志小故事及感悟

  所有所谓的成功人士,无一不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了解他们的成长历程,将他们作为励志目标,让我们在攀升的过程中多一份坚定!在纷繁的演艺圈,也有许多明星的身上带有十分励志的故事。如今大热的王凯便是其中一位。

  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让扮演“靖王”的王凯大红大紫。微博上成群结队的拥趸者,争抢着要当他的“靖王妃”。对于他的忽然爆红,很多人一开始很惊讶,而事实上,王凯为了自己的梦想,已经足足准备了十年。

  书店“搬运工”,偏想做演员

  其实王凯从小就对表演感兴趣。在高中学业最紧的时候,他看课本上有《雷雨》,就“不务正业”地组织同学们拍话剧。当别人都在刷题刷分的时候,他却袖子一拉,演起了周萍。“那时候心气比谁都大,表现欲特别强。”

  虽然有个“演员梦”,但并非出生于演艺世家的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和培养。相反,从来没有人看好过他的表演梦想,包括其父母。

  王凯的父亲是体育迷,希望儿子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愿望,所以5岁时王凯就开始踢足球。而老家湖北出了一批跳水冠军后,父亲又打算让儿子去学跳水。母亲则希望他好好读书考大学。王凯想学表演,他想像赵薇一样去考中戏!“我当时本来想考艺术院校,我妈不同意。恰巧,高三高考压力很大的时候,新华书店换老总,可以给内部职工造福,新华书店的工作当年算是不错的铁饭碗。母亲给做工作,我就直接去工作了。”

  可是王凯不开心,工作稳定却无聊,女生负责站柜台,男生就负责搬书,好像一眼就看尽了20年后的生活。而那个本来就缥缈的演员梦,似乎更遥不可及了。但无聊的工作给了他很多的私人空间,不用像上学时再受父母管制。那段时间王凯参加了很多电视台的活动,终于有一天他有了一个去北京拍广告的机会。当时的广告导演看王凯形象不错,便问他是中戏的还是北电的。就是导演的这句无心之语,激发了王凯人生中全部的信心。

  最后他瞒着父母,偷偷辞去了新华书店的工作,只身前往北京学表演。当时,他第一个知道的学校是北京电影学院,因为《还珠格格》红遍大江南北,知道赵薇还有这个学校;《永不瞑目》火了陆毅,让他知道上海戏剧学院;《将爱情进行到底》火了李亚鹏,让他知道中央戏剧学院。“虽然这些当时对我来说很遥远,但不去试一下怎么知道。”

  后来他查到,中戏在北京教育学院租了一个地方办培训班,四个月。可一问,学费要一万多,还已经开课两个月了!怎么办呢?没钱呀!难道就这样灰溜溜回家?肯定不行。可人家说了,要来也可以,一万多的学费一分钱不能少。当时是2000年,一万多元可不是个小数目,王凯只能给爸妈打电话。父母也想通了,至少孩子还是想学东西,不是辞职在外面胡混。让王凯想不到的是,在关键时刻,竟然是一直反对他演员梦的父亲伸出了援手。

  这短短两个月的培训,却让王凯受益匪浅,热爱+努力,2003年他就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和张翰、张俪、马丽是同学。

  从此王凯踌躇满志,“读大学的时候,觉得自己外形不差,专业出色,相当自信。”果然,刚毕业,就被当时国内最负盛名的一家经纪公司签约。同学艳羡,家人欣慰,王凯甚至把之后能拍什么样的角色,演什么样的戏,走什么样的路都欣欣然地规划好了,仿佛走红只是一夜之间。

  2006年,公司12周年庆典上,老板将王凯、赵丽颖等7大新人介绍给冯小刚、徐克、张纪中等圈中大腕级人物,在台上被连连称赞,可现实的残忍却让人瞠目,下台后却将近一年基本没戏拍。签约公司名气大,艺人几乎每天都能参加大小晚会、走各式红毯。可是那些高额的制装费、化妆费都要王凯自己付。“走在红毯上笑脸盈盈,可是转念一想,兜比脸还干净呢。就是那种打肿脸充胖子的感觉,好像和我想当演员的本质越来越远。这应该是我人生最低谷的时候。”王凯说那段时间很消沉,他曾不分白天黑夜地打游戏,怀疑人生。

  演“娘娘腔”成了“黑历史”

  快要走投无路时,2007年王凯在电视剧《虎穴》中饰演一个小角色,算是“正式进入娱乐圈”。

  2008年他又接了部戏,叫《丑女无敌》,因为瘦削的外形,王凯在剧中饰演娘娘腔“陈家明”。红色框架眼镜是他的标配,搭配红色紫色等夸张配色的衣服,有时甚至还有豹纹丝巾等同样夸张的配饰。而且剧中的这个角色说话时翘着兰花指,妖性十足。尽管王凯非常不喜欢,但他还是咬牙坚持演了4季。“说实话,这个角色在当时的中国电视剧史上是开了先例的,那会儿大陆的电视剧哪有娘娘腔这样的人物呀!所以我是属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觉得应该给自己勇气。”

  就这样一拍就是两年,将近200集。一个大家印象中娘娘腔的角色,被他成功塑造出来了。但当时也有很多人搞不懂,王凯怎么会去演娘娘腔?其实他也是迫于生计,再说新人有戏演就算很不错了,根本没有选择权。

  “娘娘腔”对王凯的福兮祸兮也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丑女无敌》热播时,嗲嗲的“家明”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也算轰动一时。就连王凯回到湖北老家,街坊邻居都来围观,可他却隐隐感觉到一丝不对味,尤其是父母看上去欲言又止却忧心忡忡。终于有一天父亲忍不住问,你怎么演了一个那样的角色啊?原来爸妈总觉得人生如戏,怕生活中的儿子也和“家明”一样,甚至一度怀疑儿子的性取向。无奈,孝顺的他又一次次耐心地给他们解释,那仅仅是角色需要。

  由于被贴上“娘娘腔”的标签,“家明”简直成了王凯的“黑历史”。因为这部剧,让刚刚出道的他,完成了自己的一个人生目标:能留在北京,能有钱吃饭继续拍戏。但也曾一度遭到铺天盖地的各种非议……“家明”风波之后,王凯不想再演娘娘腔,于是他把同类型角色全部都推掉,但因角色深入人心,始终没有其他角色找过他。之后曾经有八个月时间,王凯根本无戏可拍,眼看着要山穷水尽。

  就在王凯以为自己的演艺道路要到头的时候,2010年,导演张建新大胆启用他去参演一部年代大戏《知青》,此剧的制片人正是现在“山影”的大神级人物侯鸿亮。至此,好似新人身份,王凯才一步步积累起人气并摆脱了“娘娘腔”的形象。王凯说,如果没有张新建导演大胆起用他,他真不知道自己还能挺多久。

励志名人小故事及感悟

  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 毛泽东

  做人生的“时间冠军”

  小时候,马卡罗夫总喜欢坐在光影浮动的海边,看一艘艘轮船在湛蓝的海面上来回穿梭,激荡起一道道绚烂美丽的浪花。那些威武壮观的巨轮深深地吸引了他,他多么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够成为一名工程师,建造出更多更大的轮船。

  他出生在乌克兰一个叫敖德萨的海港。得天独厚的环境,为他实现梦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人们常常看见,每逢巨轮出港时,顽皮的小马卡罗夫总是挥舞着稚嫩的双臂,在美丽的海边,奋力不停地向前奔跑,奔跑。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在追赶那蓝色大海里的轮船,那是他梦想的方向。有了梦想,他就有了动力,进入学校以后,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知识,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1958年,他如愿进入了前苏联的黑海造船厂。他特别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每天拼命地工作,将全身心都投入到了造船事业上,他总是能超前完成任务。由于工作能力突出,很快他就当上了组装车间的主任。

  他工作的年代正值前苏联与美国争霸最激烈的时期,苏联意欲称霸五大洋,于是就大力发展海军事业。因此,很多重大的造船工作就落到了黑海造船厂的头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库兹涅佐夫”号和“瓦良格”号航母都将在此建造。

  当大家都在为这一喜讯而欢呼时,马卡罗夫的心里却陡然沉重了许多,因为老厂长甘科维奇刚找他谈过话,并将这一高难度的任务交给了他。他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要承建大型的航母,船厂就必须对船坞生产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同时又不能影响船厂现有的工作秩序。这就要求他必须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时间赛跑,且必须要赢得胜利。

  1976年10月,马卡罗夫被任命为黑海造船厂总工程师,全面主持船厂工作。过去厂区内面积最大的0号船坞采用的是“分段式装配造船法”,只能在一条船造好离开后,才能建造下一条船,严重制约了生产的效率。几经考察后,马卡罗夫从芬兰科尼公司买回了两座起重能力超强的天车,将船坞内所有的平台打造成了一条流水线。有了这两部超级天车,超大型造船组件就可以通过天车进行传送,从而使大型航母舰艇实现了流水线生产,大大节省了建造时间,一下子将船坞的使用效率提高了好几倍。

  3年后,工作能力极为出色的马卡罗夫被任命为黑海造船厂厂长,自此,航母建造工作也进入了快车道,黑海造船厂成为了全苏联乃至全欧洲最忙碌的造船基地。他对造船的所有环节都了如指掌,对待工作的要求更是严格至极,绝不允许有丝毫的差错,为此他辞退了许多工作不力的部门领导和工人,也得罪了一大批人。尤其令人叹服的是,航母的总段与总段间的对接缝线有500多米长,施工难度极大,但马卡罗夫和造船的工匠们考虑极为周全,他们竟然将对接缝净尺寸精确到了0。1毫米,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在建造“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时,航母上有将近3600间舱室,且各个舱室均布满了极为复杂的电缆和设备,如果把每间舱室都检查一遍,需要花费60多个小时的时间。每天早上,马卡罗夫6点开始办公,用半小时处理文件,然后召集车间主任和建造师们,监督检查重点舱室。8点左右召开现场会,就现场发现的问题或疏漏进行问责追查,并提出整改措施。因此,厂里的所有人都把他的视察路线命名为“马卡罗夫大道”,并尊称他为“时间冠军”。那一刻,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敬畏,这条“大道”上流淌着的是一丝不苟的严谨,一种时间高效安排的智慧以及对国家的高度忠诚。

  苏联解体后,几经改名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被海军开走了,尚未完工的“瓦良格”号也被遗弃在厂区。心力交瘁的马卡罗夫退休后,搬到了离船厂不远的地方住下来,每天都满怀深情地看着那艘曾倾注了自己毕生心血的“瓦良格”号……

  2000年6月14日,是马卡罗夫最为难忘的一天,已经拆卸一空的“瓦良格”号即将远赴遥远的中国。他拖着病重的身体,站在家门前,遥望着“瓦良格”号,一时间禁不住泪流满面。两年以后,马卡罗夫怀着深深的遗憾,寂然地离开了人世。

  莎士比亚说:“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都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无疑,马卡罗夫做到了,尽管带有一丝遗憾,但他不愧是一名真正的“时间冠军”。

  没有不劳而获的事

  最初她给人的印象,是《雪山飞狐》中柔弱得毫无杀伤力的苗若兰:一张婴儿肥的面孔,含羞带怯的无辜眼神,演技稚嫩,声音娇嗲。

  她1997年出道,因参选港姐而受到无线电视的青睐,签约不久,就在《雪山飞狐》这部剧中担任女主角。谁都以为她是“麻雀飞上枝头变凤凰”,从此可以平步青云了。然而,她的演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反而十分坎坷。

  由于不是表演科班出身、演技青涩,她当时受到了不少直接而严厉的批评。有些批评指她在面对镜头时,眼神不知道应该落在哪里,手也不知道应该放在哪里;有些批评则指她的声音娇嫩得像“鸡仔声”。更为难堪的是,在一场戏的拍摄现场,她莫名其妙地被一名制作助理当着众人的面用粗话骂了一整天。

  那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由于刚入行,她只能领到微薄的薪水,除去正常开支所剩无几,就连母亲生病住院所花的钱她都只能向朋友借。尽管如此,生性坚强而又顾全大局的她并没有退缩。她想起自己童年的不幸遭遇,内心便鼓起昂扬的斗志。

  在她5岁时,父亲因为交通事故不幸丧生。之后,母亲一边打理父亲留下的贸易公司,一边又要抚养她们兄弟姐妹3人,生活一度过得十分艰难。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她们三兄妹嚷着要去看一场电影,可家境不允许,当看到母亲一脸内疚的表情时,她心酸得要掉出眼泪来,于是,懂事的她便建议去无需门票的公园玩。从此,她幼小的心灵里就埋藏下了一颗坚毅的种子。

  所以,在被助理骂了一整天后,她仍然强忍眼泪完成了当天的拍摄。为了改善自己的声音,她坚持每天拿报纸来朗读;为了雕琢自己的演技,她对每一个动作都仔细拿捏,甚至每天只睡1个小时。

  后来回忆起这段往事时,她坦然地说:“我刚出道的时候演技常常遭受批评,虽然当时公司、监制一直都给予我机会,但应付负面新闻时,没有人可以帮到我。如果我要在娱乐圈发展下去,就一定要克服这些。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努力,从错误中学习,我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放弃。”

  是的,她不仅没放弃,反而更加努力,即便是在那些陷入低谷的时期。2002年发生的三件事令她刻骨铭心:3—4月间,由于拍戏过于辛苦,她在一个月内暴瘦10磅,从此,那个出道时带有“婴儿肥”的她不复存在;4—5月间,由于连夜赶拍剧集,过度疲劳使她在家中下巴受伤,为了不影响进度,她没有听从医生休息一个月的建议而带伤上阵,最终留下了一道长长的疤痕,之后,只能靠化妆来遮盖;7—9月间,她因同时赶拍两部剧集而在两地间来回奔波,最终创下“连续五天四夜不睡”的惊人纪录。

  她说:“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人一定要经历挫折,赔上很多时间、汗水和眼泪,才能换来成就。要吃得了苦,如果吃不了苦,算了,请你改行吧。”2005年,与2002年一样,再次陷入低潮的她因公受伤,但是,她的敬业与拼搏精神令人们叹服。这一年,她创下了一年内拍戏100集的纪录,被称为“铁人”。

  天道酬勤。2006年,她终于大热加冕,成为TVB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双料视后”。从此,她成了TVB真正意义上的当家一姐。这时候,人们再看她时,她一举手一投足之间,俨然大家风范,高贵优雅,人气爆棚。谁也无法相信,她就是当年那个哭哭啼啼的“苗若兰”。

  入行14年,从青涩的新人成长为当家的一姐,8次入围台庆“视后”五强,连续10年获得“十大电视艺人”,TVB史上唯一的“双料视后”,TVB最高产的当家花旦,拼搏敬业,永不言败——她就是佘诗曼。

  一路走来,佘诗曼感慨地说:“想要脱颖而出,努力很重要,当然运气也需要一点,但归根结底是努力。我一直用这句座右铭鼓励自己,没有不劳而获的事。”

最深的感悟名人故事

  惊艳无比的美国好莱坞影星海迪·拉马尔在晚年的时候,心情一直不够舒畅,她为自己过去的美丽而耿耿于怀。

  她对《洛杉矶时报》的一位记者说:“如果我不美丽,也许现在会有更多的人记着我。”

  海迪·拉马尔在上个世纪30年代被人称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但同时她又是一位在电子科学方面颇有造诣的发明家。

  她曾和一位钢琴家合作发明了“秘密通讯系统”,可以应用于军事,防止信息失密,甚至系统还可以干扰入侵国家的导弹。这项发明引起了美国军方的兴趣,认为这是极具有应用性的。但是,由于系统体积庞大,美国军方不得不舍弃。

  20年后,晶体管问世了,拉马尔试着把机器中的电子管改成晶体管,系统的体积缩小了。这套系统被军方采用,首先用到了军舰上。为此,她获得了美国电子科学基金会授予她的荣誉奖章,成为美国“光谱扩展”学科中坚研究人员。

  但是,她的这一巨大的成绩却被美丽所掩盖。她所到之处,没有人会认为她是一位科学家,在人们眼里,她只是一位美丽的影星。即使在气氛严肃的研究院里,许多男子也为她的美丽而想入非非。

  现在,许多科学家回顾“光谱扩展”技术,都认为拉马尔的贡献是巨大的,但可惜的是,人们都没有把“光谱扩展”和美丽的拉马尔联系起来。

  拉马尔说:“美丽是不长久的,它只会误人。”这样的感悟在眼球经济时代,似乎是多么的经不起推敲。但拉马尔说:“总有一天,那些美丽女子会有和我一样的感悟。”

名人故事加感悟

  洛克菲勒到饭店住宿,从来只开普通房间。侍者不解,说:“您儿子每次来都要最好的房间,您为何这样?”

  洛克菲勒说:“因为他有一个百万富翁的爸爸,而我却没有。”

  话是这样说,洛克菲勒在捐资支持教育、卫生等方面却毫不含糊,数以亿计。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建议

财务会计综合实训的实训过程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