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养生小常识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2015关于立冬养生

  本周日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了,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中医认为,冬季是阴气极盛、万物收藏之季。就人体而言,新陈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那么,如何在此时节里修养生息,安然过冬呢

  “立冬养生,精神应以宁静为本,食物应避寒取暖,起居更适合早睡晚起。”南安市医院中西医结合外科主任医师黄少明表示,首先是精神养生,立冬后要以安定清净为根本,以保持精神上的愉快和情绪上的稳定。在冬季应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和刺激,让心情始终处于淡泊宁静的状态,遇事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使心神安静自如,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充满乐观喜悦的情绪。

  饮食上,黄少明指出,要多食温热,少食寒凉。因为传统养生学将食物分为寒凉、温热、平性三大类。冬季气候寒冷,人们为了御寒保暖,应多食用具有温热性质的食物,而少食用寒凉生冷之物。温热性质的食物包括糯米、栗子、大枣、核桃仁、杏仁、韭菜、香菜、南瓜、生姜、葱、大蒜等;适当用保健食品,以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及呼吸道感染;注意补充水分,每日不少于2000至3000毫升。

  起居方面,立冬后应早睡晚起。在冬季,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尤为重要,从传统养生学的角度来讲,立冬后适当增加睡眠时间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使人体达到“阳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一般8至9小时的睡眠时间,老年人可以适当增加,如晚上睡眠不足,可坚持午睡一小时,但不宜多;睡眠时注意防寒保暖,免受寒冷风的侵袭,引发感冒、呼吸系统等疾病;忌蒙头入睡,应该保持通风;立冬后要注意衣着保暖,室内温暖,预防寒冷侵袭,尤其注重足的保暖,但忌暴暖,过度烘烤;外出时注意手、足、头面部的防寒保温,预防冻疮;室内温度湿度要适宜,室温保持在22℃至28℃之间,湿度在50%至60%之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新,白天多开窗通风换气。

  立冬食补宜吃栗子花生黑木耳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

  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可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栗子、花生、豆腐、木耳等。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得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

  除此之外,还要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不可盲目“进补”。

  需要提醒的是,食补和精神、起居调养要结合起来使用。立冬时节要注意保持心境平静、情绪安宁外,既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也要注意保暖,睡前可以热水泡脚,促进机体阴阳气的调和。

  温一壶黄酒暖冬天

  冬季进补,黄酒是不错的选择。黄酒是用谷物作原料,用麦曲或小曲做糖化发酵剂制成的酿造酒,性味甘、温、辛,甘则温补强壮,缓急调中;温能温中祛寒,助阳通络;辛则发汗解表,行气止痛,对冬天容易感冒、怕冷体质的人来说,黄酒有很好的养生作用。

  黄酒最好温热了再喝,元人贾铭认为,“凡饮酒宜温,不宜热”,“饮冷酒成手战”,黄酒加点姜片煮后饮用,既可活血祛寒,又可开胃健脾。当然,酒店温度也不能加热得太高,酒过热了饮用,一是伤身体,二是乙醇挥发得太多,再好的酒也淡而无味了。从养生的角度看,黄酒还属于细酌慢饮的酒种之一,喝黄酒不宜太多太急,否则会损伤肠胃和肺。

立冬养生小常识

从立冬开始冬藏养生

  二十四节气立冬

  立冬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也是进补的时期。中医学认为,这一节气的到来是草木凋零,蛰虫伏藏,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准备。

  按我国传统民间习惯,“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冬者,天地闭藏,水冰地坼。”自然界阴盛阳衰,各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饮食保健也很重要。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立冬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也是进补的时期。中医学认为,这一节气的到来是草木凋零,蛰虫伏藏,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准备。肾主水,《内经》有“肾者水脏,主津液”,指肾主人体内水液代谢平衡促使津液的生成和排泄。津液代谢通过脾胃运化生成水谷之精,以输布滋养全身;代谢后的水液,则化为汗、尿和气排出体外。

立冬节气如何养生

  早睡迟起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古人主张“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建议每天亥时(21~23时)休息,争取在子时(23时至次日1时)入睡,因为子时阴气最盛,过了子时阴气转衰,阳气开始生长。此时睡觉,最能养阴,睡眠质量也最佳,能获得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少咸增苦

  从立冬开始,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以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立冬时节的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运动锻炼

  立冬过后,天气逐渐转冷,自然界中的许多动物开始冬眠,不少人也深重脑倦,只想待在家中,根本不想走到户外,更不用提参加体育锻炼了。事实上,这样对健康有害无利。在冬天仍坚持锻炼的人很少患病,正如俗话所言:“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气温的降低,人在立冬以后新陈代谢的速度会放缓,因此在此时节锻炼不宜太激烈,以防止适得其反。健身操、太极拳或跳舞、打球等运动均是立冬锻炼的不粗选择。

  穿衣保暖

  入冬后,气温低,气候干燥,皮肤处于收敛状态,血液大部分集中到皮肤深层;而且皮肤的皮脂腺与汗腺分泌减少,皮肤变得干瘪,缺少弹性,受寒冷刺激易发生冻伤和皲裂。因此,冬季防寒保暖,应遵循“无扰乎阳”的养藏原则,做到“恰如其分”。衣着过少过薄,既耗阳气,又易感冒;衣着过多过厚,则腠理开泻,阳气得不到潜藏,寒邪容易入侵。

  护肤保湿

  冬季护肤,泡澡水温不能太热,而且时间不宜过长,在5到10分钟之间是最好的,否则反而导致皮肤水分流失。另外,在沐浴乳方面,应选择无味以及刺激性低的产品,帮助平衡皮肤水分和油分。浴巾选择方面,以木棉材料为佳,避免选用尼龙毛巾,以免损伤到冬季皮肤的角质层。而且泡澡后需尽快擦着皮肤表面水份,否则水份蒸发过后会诱发皮肤更加干燥。

生活常识:24节气之立冬饮食养生

  冬季的饮食调养要遵循“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传统,冬令进补,是国人数千年的习俗,立冬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又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每逢这天,南北方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补山珍野味,说是只有这样到了寒冷的冬天,才能抵御严寒的侵袭。那么在实际生活中,立冬日我们该怎样注意饮食养生

  立冬时斗指西北,太阳黄经为225度,时值公历的11月7日前后,习惯上,我国民间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明天是立冬,冬季的开始,在这段时间里,有什么样的风俗,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又该有选择地摄取哪些食品来保养自己呢

  1.历史食俗

  十月立冬,又叫“交冬”,时序进入冬令,民间有“入冬日补冬”的食俗。古人认为天转寒冷,要补充身体营养。食人参、鹿茸、狗肉、羊肉及鸡鸭炖八珍等。是较流行的补冬方式。也有的中药店推出十全大补汤,即用十种滋补的中药炖鸡或其它肉类做成的补品。

  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即同立春、立夏和、立秋一样,立冬日天子也要举行迎冬的仪式。立冬前三日太史公告诉天子立冬的日期,天子便开始沐浴斋戒。立冬日天子率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里处迎冬。回来后天子要赏死事以安社稷,并且要抚恤孤寡。

  满族有烧香的习俗。立冬,秋粮一入库,这个季节便是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季节。汉八旗的祭祀称“烧旗香跳虎神”,满八旗称“烧荤香”。“烧荤香”5—7天,在操办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一连十天吃斋,不吃荤腥。

  我国河东水西“老天津卫”聚居地,立冬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倭瓜又称窝瓜、番瓜、饭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种常见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买的,存放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在冬至这天做成饺子馅,味道即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藮醋加蒜吃,别有一番滋味。

  2.饮食起居与传统养生

  专家告诉我们,养生的要义在于平衡,即促进身体的平衡以及与外部环境的和谐。传统养生古已有之。民谚就有“春捂秋冻”、“冬吃萝卜夏吃姜”等在民众中拥有广泛认知度和可行性的养生之道。因此,为了体现本版的服务功能,今天我们就请专家从如何吃、喝、睡、行等方面,为读者提供一些科学养生的具体做法。

  传统养生是中国5000年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统养生的宝库中汲取知识,有助于科学地保持健康体魄。

  实际上,传统养生就在日常的饮食起居中,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饮食起居无处不养生。

  在此着重谈谈吃、喝、睡、行的养生之道

  3.吃:宜清淡讲五性

  饮食一是要适量清淡。《黄帝内经》讲了一个道理:吃饭的量恰到好处补气,吃多了伤气;味道过厚伤气,味道清淡补气。老子在《道德经》里也讲道:过多吃美味的食物伤胃。二是要看食物的属性和身体的需要。任何可吃食之物都有性,离不开寒、热、温、凉、平五种属性。体内热时应吃凉性的,体内凉时应吃热性的。如:胃热,应吃寒性的香蕉;胃凉应喝热性的姜汤。如果吃反了会闹出病来。又如:每年立秋至秋分之间气候燥热,不宜吃辛辣之物,易引发胃和大肠燥热火气上攻,导致耳聋、耳鸣等症。

  水果吃得合适是营养,吃得不当有害于身体。脾胃虚便稀时不要吃水果,气盛便干时多吃水果。

  4.喝:酒适量茶有别

  饮酒要遵循规律:一是适量。过量而又不能及时代谢出去,会损害内脏。二是立春至春分、立秋至秋分,要慎喝白酒。这两段时间喝白酒,易引起内脏燥热。

  喝茶有益健康。茶的一大功能是去秽气。经常喝茶可去人身的异味。可是,茶也分不同的品种不同的性。

  绿茶:性凉,适合胃热的人喝。

  花茶:是用茉莉花等熏制的茶叶。茉莉花性温,胃寒的人喝茉莉花茶暖胃。

  红茶:性温助消化。胃凉的人喝有助于暖胃。乌龙茶。结合绿茶和红茶的特点,属于平性。

  5.睡:顺四时有节律

  传统养生认为睡觉是第一大补。民间有好多俗话:“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彻夜难睡,浑身疲惫。”“睡个好觉,有如吃个母鸡。”睡觉为什么如此重要?那就是老子讲的“一阴一阳谓之道。”晚间睡觉是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白天工作学习是能量的释放。阴阳各半,缺一不可。

  睡觉与起床都要科学把握时间。《黄帝内经》关于养生的第一个原则是“必顺四时而适寒暑。”人只有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与变化的时空和谐相处,才有利于生命健康。睡觉与起床也当如此。

  一年有四季,一天也有四季。一年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二十四个小时。一天是一年的浓缩。因此,人一天的生活节律与一天“春、夏、秋、冬”的变化要符合。晚9点到凌晨3点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凌晨3点到上午9点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上午9点到下午3点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下午3点到晚上9点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

  晚9点“立冬”。到了晚9点,天地睡了,如果人不睡,如同人与天地做“拔河”游戏。“人力不及天力”,“拔河”的结果是天必胜人。人的身体变化节律与天地运行节律相吻合,才可以“借天力还以人力”。

  晚上睡得太迟有两种情况:一是晚上睡不着,二是困倦但硬挺着不睡。睡不着是阳气该收的时候未收。秋主收,下午3点到晚9点是日秋,人要逐渐进入收的状态。“阳气盛目瞠,阴气盛目瞑。”傍晚仍然做些兴奋的事情,阳气就收不回来,阴气占不了主导地位就难以入睡。第二种情况是硬挺着不睡,这是观念出现偏差,不懂得日冬的道理,不懂要符合自然规律。

  夜里睡得过晚会伤胆气。严重者就会患抑郁症。《黄帝内经》讲:“气以壮胆。”“十一藏府皆取决于胆。”23点至1点是子时,胆经最旺。人在睡眠中养蓄了胆气,如果不睡觉消耗了胆气,严重者出现“怯症”,即是现代医学讲的抑郁症。

  晚9点至凌晨3点是人最佳的睡眠时间段。其他时间段的睡眠难以代替“日冬”。

  起床的时间同样应当顺时。

  凌晨3点是一天的“立春”,6点是一天的“春分”。天地在3点醒了,人体的细胞在这个时空感应下也醒了。在每天3点到5点之间醒了无须再睡,有时侯反而越睡越累。天醒人不起床,也如同“拔河”,人是拔不过天地的。5点前还没有起床,6点“春分”人的神就出不来,使人精神不足。

  一些公务人员晚上常常会因工作搞到很晚才休息,时间长了影响健康。因为如果晚上睡得过晚会耗杀阳气,早上起得过晚会封杀阳气。这叫“双杀”。因此,既使睡晚了,早5点前也要起,中午补个觉,防止“双杀”。

  此外,睡觉的房间不宜太大,主要是为聚集阳气。传统养生讲究睡觉时一定要关好门窗。夏天再热也不要开电扇和空调睡觉。人睡着了身体表面会形成阳气保护层。如果风把这层阳气吹散了,体内还会补充。循环往复淘干阳气,早上起来浑身没劲,面色黄,头如布裹。如果夏天太热,可关卧室门开空调把房间吹凉,人冲完澡迅速睡觉。凉爽空气可保持1个多小时,人已经睡着了。如果中间热醒,可再按这个办法做一次。

  6.行:动适度晨散步

  行走也要讲辩证。走路时应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腿上。神可调动气;气可以调动精,灌注到腿的关节之中。人体中流动的水份叫津液,津比较稀薄贯穿于肌肤之中,体温热时走汗道,体温凉时走尿道。液比较稠贯穿于人的筋骨之中,润滑关节。如果人走路精力不在腿上,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这些“人体轴承”得不到充足的润滑油,时间久了,会把关节磨坏。

  行走还需把握强度。“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人们常讲的一句话。如果再加上两个字“适度”,即“生命在于适度运动”,这句话就科学了。走路腿轻快就走,腿累了就歇歇。因为腿累了如同汽车发动机缸热了,再发动就会磨损机件。

  行走的时间要放在早晨。早晨为春,春主动;肝主动,应春,主管筋脉,早晨动使筋脉条达。

  晚饭后不宜外出散步。“早出晚归。”这是大家都熟悉的话。晚为冬,冬主藏,没有储蓄,就没有用钱之本

  7.精神养生

  冬季阴气日盛而至极,阳气微极而复萌。在冬季要顺应自然的变化,精神情志要安静自如,恬淡无求,使神气內收。由于冬季木枯草衰、万物凋零、阴雪纷纷,常会使人触景生情、抑郁不欢,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参加娱乐活动,如跳舞、奕棋、纷画、练书法、欣赏音乐、访亲会友等,这样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绪,振奋精神,激起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

  8.食疗

  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适应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同时,寒冷也影响人体的泌尿系统,排尿增加,随尿排出的钠、钾、钙等无机盐也较多,因此应多吃含钾、钠、钙等无机盐的食物。可多吃蔬菜,适当增加动物内脏、瘦肉类、鱼类、蛋类等食品,有条件的还可多吃鸡、甲鱼、龟、羊肉、桂圆、荔枝、胡桃肉、木耳等食品,这些食品不但味道鲜美,而且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不仅能补充因冬季寒冷而消耗的热量,还能益气养血补虚,对身体虚弱的人尤为适宜。其它还有药酒、药粥等,均可根据各自的体质情况选用。

  下面,推荐几道食疗菜谱:

  1、黑芝麻粥

  配料:黑芝麻25克、粳米50克。

  做法:黑芝麻炒熟研末备用,粳米洗净与黑芝麻入锅同煮,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成粥。

  功效:补益肝肾,滋养五脏。注:本方更适于中老年体质虚弱者选用,并有预防早衰之功效。

  2、虫草蒸老鸭

  配料:冬虫夏草5枚、老雄鸭1只、黄酒、生姜、葱白、食盐各适量。

  做法:老鸭去毛、內脏,冲洗干净,放入水锅中煮开至水中起沫捞出,将鸭头顺颈劈开,放入冬虫夏草,用线扎好,放入大钵中,加黄酒、生姜、葱白、食盐、清水适量,再将大钵放入锅中,隔水蒸约2小时鸭熟即可(也可用气锅蒸)。

  功效:补虚益精,滋阴助阳。本方以虫草为主,助肾阳,益精血;以老鸭为辅,滋阴补虚。方中一偏于补阳,一偏于补阴,两者合用,共咸补虚益精,滋阴助阳之权威药膳。

  3、西红柿砂糖藕

  配料:西红柿2个、藕1节、沙糖适量。

  做法:西红柿去皮,开水煮藕(3至5分钟),两者一并放入盘中,撒上砂糖即可。

  功效:健脾开胃,生津止渴。

  4、苁蓉羊肉粥

  配科:肉苁蓉30克,羊肉150-200克,大米适量,食盐、味精各少许。

  做法:羊肉洗净切片,放锅中加水煮熟,加大米、苁蓉共同煮粥,以食盐、味精调味服食。

  功效:温里壮阳.补肾益精。适用于腰膝冷痛、阳痿遗精、肾虚面色灰暗等

  5、龙马童子鸡

  配料:虾仁15克,海马10克,子公鸡1只,料酒、味精、食盐、生姜、葱、水豆粉、清汤各适量。

  做法:将童子鸡宰杀后,去毛杂、洗净、装入大盆内备用。将海马、虾仁用温水洗净,泡10分钟,分放在鸡肉上,加葱段、姜块、清汤适量,上笼蒸至烂熟。出茏后,拣去葱段和姜块,加入味精、食盐,另用豆粉勾芡收汁后,浇在鸡的面上即成。服用时,食海马、虾仁和鸡肉。

  功效:温肾壮阳,益气补精。适用于阳痿早泄,小便频数、崩漏带下等。

  6、糖醋带鱼

  配料:带鱼500克,姜2片,葱1根切段,蒜茸l勺,糖及醋各4勺,水3/4杯,生粉l勺,酒1勺。

  做法:将带鱼冲洗干净,抹干水分,切块,用少许盐、酒稍腌,扑上生粉;锅下油,将带鱼放入油锅內炸约10分钟,至金黄色,达到外焦內软时捞出,沥干油分,装盘;下油爆香蒜茸、姜片及葱段,再倒入糖醋料煮开,趁热将糖醋汁淋在鱼身上。

  功效: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冬季的饮食调养要遵循“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传统,冬令进补,是国人数千年的习俗,立冬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又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 每逢这天,南北方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补山珍野味,说是只有这样到了寒冷的冬天,才能抵御严寒的侵袭。那么在实际生活中,立冬日我们该怎样注意饮食养生

  7、荷叶盐烤鸭

  配料:老鸭1000克,鲜荷叶1大片,花椒l/3勺,八角2粒,粗盐1000克,精盐及油适量。

  做法:宰鸭剥肚,去內脏,洗净,用花椒,八角及调味料将鸭煮1小时,再吊干30分钟;用荷叶将鸭包扎好,大瓦堡内放入滚热粗盐,将鸭烘烤约30分钟,再加滚热粗盐烘烤30分钟,烘烤时要不停转动鸭身至鸭熟,再将鸭取出,解开荷叶,将鸭切块上盘。

  功效: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立冬后要知道的养生小常识

  立冬后,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立冬养生该注意些什么,听小布为你一一道来。

  宜

  生活规律,起居有常

  早睡以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迟起以养奶气,日出而做,以避严寒,求温暖。衣着要暖和、宽松、柔软;脚要保暖,睡前用温水洗脚,以补肾健脑。

  饮食调摄,科学合理

  冬季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补心气、固肾气。饮食宜温热,但不可过热;忌食生冷和粘硬食物,以防损伤脾胃,适量食胡萝卜、油菜、菠菜、绿豆芽、枣、核桃仁等。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冬季昼短夜长,阳光微弱,应多在室外锻炼,以补阳光照射不足。在冷空气中活动可增强神经调节机能,提高造血功能和抵抗力,但锻炼不宜出大汗,以防感冒。

  忌

  外出过早

  冬季的早晨,室外是一天温度最低的时候,所以外出最易引起感冒,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病,因此最好选择上午10点以后到室外锻炼。

  日晒过长

  日晒过长会损伤皮肤,破坏人体的自然屏障,使大气中有害的化学物质、微生物侵袭人体,造成感染,还可引起视力减退。

  洗浴过长

  冬季空气干燥寒冷,许多老年皮肤干燥脱屑、瘙痒,误以为是由于不清洁所致,于是每天洗浴一次,结果越洗皮肤越干燥脱屑更多。其实冬季5-6天洗浴一次最宜。

立冬的养生常识

  “立冬为冬日始”,而在古籍中也有对“冬”的解释:“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那么在这样的特殊时节我们该如何做好养生保健呢

  专家提醒,立冬养生一定要全面,从饮食、起居、运动、精神等生活的各方面开始做起:

  饮食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专家表示,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适应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同时,天气寒冷也影响人体的泌尿系统,排尿增加,随尿排出的钠、钾、钙等无机盐也较多,因此应多吃含钾、钠、钙等无机盐的食物。此外,也要多吃蔬菜,适当增加动物内脏、瘦肉类、鱼类、蛋类等食品,还可多吃鸡、甲鱼、羊肉、桂圆、木耳等食品,这些食品不但味道鲜美,而且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不仅能补充因冬季寒冷而消耗的热量,还能益气养血补虚,对身体虚弱的人尤为适宜。同时,少辛增酸防疾病,初冬时节是心血管病的高发期,这个时候要多吃清润甘酸的食物,不宜多吃麻辣类的火锅。比如饮食中适当多吃些醋,能起到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起居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而阳气对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阳气。专家强调,一要早睡晚起:人们要适当早睡,同时,早晨也不易起得太早,尤其老年人时间允许的话,等太阳升起,阳气生发时再起床,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二要注意衣着:太厚太薄都不好,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

立冬养生常识

  立冬,作为冬季的第一节气,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时开始。由于我国南北纬度之差,故真正意义上的冬季,并非都以“立冬”为准,而是以连续几天气温低于10度为冬季。但在传统观念中“冬”即“终也”,结束之意。中医学认为,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

  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气温渐渐下降,养生立冬吃什么,立冬节气到来之前要注意些什么呢

  “三九补一冬 来年无病痛”

  按我国传统民间习惯,“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冬者,天地闭藏,水冰地坼。”自然界阴盛阳衰,各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饮食保健也很重要。

  冬天的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加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冬天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个冬季过后,人体出现维生素不足,如缺乏维生素C,并因此导致人发生口腔溃疡、牙根肿痛、出血、大便秘结等症状。那么人们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它们均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还有维生素A,红心甘薯还含较多的胡萝卜素。多吃薯类,不仅可补充维生素,还有清内热的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还应选择圆白菜、心里美萝卜、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这些蔬菜中维生素含量均较丰富,要经常调换品种,合理搭配,补充人体维生素需要。

  立冬进补方法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也是进补的好时机,但要提醒大家的是,进补时,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以调整脾胃功能。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一个好选择。如吃“腊八粥”有助于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小麦粥有养心除烦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养阴、萝卜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养阴固精、茯苓粥可健脾养胃、大枣粥可益气养阴等等。

  立冬寒气来9道汤祛除手脚冰凉

  1、大枣生姜汤

  主要原料为大枣,生姜,红糖。

  具体做法是:大枣10个生姜5片,红糖适量,煎汤代茶饮,每日1次,坚持服用。大枣性味甘温,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生姜性味辛温,具有温中止呕,解表散寒的作用。

  2、大枣枸杞羊肉汤

  羊肉切大块,在开水锅中汆出血水备用;大枣和枸杞洗净备用;锅内加水,放入羊肉、葱、姜、大料同煮,煮半熟时,加入大枣、枸杞和盐煮熟即可。如果不喜欢羊肉的膻味,可以与大枣同时加入橘子皮一两片,即可减轻膻味。

  3、人参枸杞汤

  人参、枸杞各5钱,加入1500cc的水,用大火煮滚后,再用小火煮15-20分钟,即可饮用。

  4、当归生姜羊肉汤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有温中补血,祛寒止痛功效,特别适合冬日早晚食用。

  具体做法:当归20克,生姜30克,冲洗干净之后用清水浸软,切成片。羊肉300克,洗净切碎。当归、生姜、羊肉放入砂锅中,加清水旺火烧沸后去浮沫,加料酒,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加以调味即可。

  5、当归四逆汤

  当归三两(45g),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细辛三两, 甘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通草二两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当归加桂枝汤补血养血,细辛通草温阳散寒。桂技汤本身就是一付滋阴和阳的温补剂,再添当归和加重大枣用量共成补血重剂。

  6、四红汤

  红小豆、红枣、花生仁(红皮)、红糖。红豆洗净,清水浸泡1小时。 红枣洗净,温水浸泡片刻。 锅中放水,放入红豆、红枣、花生仁,大火煮开。 然后放入适量红糖,转小火熬煮。煮稠即可。

  7、四物鸡汤

  乌骨鸡1只、当归3钱、川芎2钱、白芍3钱、熟地3钱、生姜5钱。将鸡与药一起投入砂锅中,加水约1升,大火煮沸后,捞去浮末,再加入姜片,转至小火,炖至鸡肉和骨骼软烂,调味并捞弃药包、姜片即成。

  8、花雕归参鸡汤

  土鸡1只(约1000克)、花雕酒50ML、当归2片、党参2根、红枣10颗、枸杞1小把(约30粒)、虾干适量可选。土鸡飞水后加入所以材料,大伙煮开后再小火炖2小时即可饮用。

  9、小米红枣生血汤

  把小米用清水洗干净浸泡15分钟;接着再以适量清水把红枣洗净;然后把小米和红枣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开大火煮至水沸腾后,再改用文火熬煮1个小时;最后调入适量红糖,即可食用。

  立冬进补注意事项

  立冬补冬,不可盲目“进补”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这里须要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 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除此之外,还应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立冬如何养生

  传统养生认为睡觉是第一大补。民间有好多俗话:“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彻夜难睡,浑身疲惫。”“睡个好觉,有如吃个母鸡。”睡觉为什么如此重要?那就是老子讲的“一阴一阳谓之道。”晚间睡觉是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白天工作学习是能量的释放。阴阳各半,缺一不可。

  睡觉与起床都要科学把握时间。《黄帝内经》关于养生的第一个原则是“必顺四时而适寒暑。”人只有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与变化的时空和谐相处,才有利于生命健康。睡觉与起床也当如此。

  一年有四季,一天也有四季。一年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二十四个小时。一天是一年的浓缩。因此,人一天的生活节律与一天“春、夏、秋、冬”的变化要符合。晚9点到凌晨3点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凌晨3点到上午9点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上午9点到下午3点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下午3点到晚上9点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

  晚9点“立冬”。到了晚9点,天地睡了,如果人不睡,如同人与天地做“拔河”游戏。“人力不及天力”,“拔河”的结果是天必胜人。人的身体变化节律与天地运行节律相吻合,才可以“借天力还以人力”。

  晚上睡得太迟有两种情况:一是晚上睡不着,二是困倦但硬挺着不睡。睡不着是阳气该收的时候未收。秋主收,下午3点到晚9点是日秋,人要逐渐进入收的状态。“阳气盛目瞠,阴气盛目瞑。”傍晚仍然做些兴奋的事情,阳气就收不回来,阴气占不了主导地位就难以入睡。第二种情况是硬挺着不睡,这是观念出现偏差,不懂得日冬的道理,不懂要符合自然规律。

  夜里睡得过晚会伤胆气。严重者就会患抑郁症。《黄帝内经》讲:“气以壮胆。”“十一藏府皆取决于胆。”23点至1点是子时,胆经最旺。人在睡眠中养蓄了胆气,如果不睡觉消耗了胆气,严重者出现“怯症”,即是现代医学讲的抑郁症。

  晚9点至凌晨3点是人最佳的睡眠时间段。其他时间段的睡眠难以代替“日冬”。

  起床的时间同样应当顺时。

  凌晨3点是一天的“立春”,6点是一天的“春分”。天地在3点醒了,人体的细胞在这个时空感应下也醒了。在每天3点到5点之间醒了无须再睡,有时侯反而越睡越累。天醒人不起床,也如同“拔河”,人是拔不过天地的。5点前还没有起床,6点“春分”人的神就出不来,使人精神不足。

  一些公务人员晚上常常会因工作搞到很晚才休息,时间长了影响健康。因为如果晚上睡得过晚会耗杀阳气,早上起得过晚会封杀阳气。这叫“双杀”。因此,既使睡晚了,早5点前也要起,中午补个觉,防止“双杀”。

  此外,睡觉的房间不宜太大,主要是为聚集阳气。传统养生讲究睡觉时一定要关好门窗。夏天再热也不要开电扇和空调睡觉。人睡着了身体表面会形成阳气保护层。如果风把这层阳气吹散了,体内还会补充。循环往复淘干阳气,早上起来浑身没劲,面色黄,头如布裹。如果夏天太热,可关卧室门开空调把房间吹凉,人冲完澡迅速睡觉。凉爽空气可保持1个多小时,人已经睡着了。如果中间热醒,可再按这个办法做一次。

立冬健康养生

  历史食俗

  十月立冬,又叫“交冬”,时序进入冬令,民间有“入冬日补冬”的食俗。古人认为天转寒冷,要补充身体营养。食人参、鹿茸、狗肉、羊肉及鸡鸭炖八珍等。是较流行的补冬方式。也有的中药店推出十全大补汤,即用十种滋补的中药炖鸡或其它肉类做成的补品。

  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即同立春、立夏和、立秋一样,立冬日天子也要举行迎冬的仪式。立冬前三日太史公告诉天子立冬的日期,天子便开始沐浴斋戒。立冬日天子率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里处迎冬。回来后天子要赏死事以安社稷,并且要抚恤孤寡。

  满族有烧香的习俗。立冬,秋粮一入库,这个季节便是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季节。汉八旗的祭祀称“烧旗香跳虎神”,满八旗称“烧荤香”。“烧荤香”5—7天,在操办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一连十天吃斋,不吃荤腥。

  我国河东水西“老天津卫”聚居地,立冬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倭瓜又称窝瓜、番瓜、饭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种常见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买的,存放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在冬至这天做成饺子馅,味道即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藮醋加蒜吃,别有一番滋味。

  起居养生

  冬季之风为北风,其性寒。“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冬在五脏应肾。“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即所谓要补肾藏精,养精蓄锐。寒为六淫邪之一,故冬天应保暖避寒,起居宜早睡晚起。进入立冬以后,在日常起居方面,建议应该早睡晚起,让睡眠的时间长一点,这个时候就是养阴,可以养阴经,促进体力的恢复。是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起床活动。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运动量逐渐增加,避免在严寒、大雪中锻炼。中老年人冬季锻炼若安排不当,容易引起感冒。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故老年人对感冒切不可掉以轻心。当然在寒冷的冬季,防寒保暖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背部的保暖,因为从中医讲背为阳腹为阴,后背有好多穴位,是太阳经从这走,如果寒风吹后背的话,对整个机体就不好。

立冬之养生

  ---饮食起居以养藏为主

  立冬节气过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起居调养应以养藏为主,建议早睡晚起,饮食上多吃滋阴的食物,可以开始适当进补。

  起居:早睡晚起晨练推迟

  在生活起居方面,洪敏建议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睡个懒觉也是可以的,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年轻人要避免夜生活丰富,睡觉过晚。老年人要避免晨练起得太早。

  情志:恬淡安静畅快心情

  从立冬开始一直到立春都叫冬三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洪敏说,有些地区虽然还不冷,但还是要顺应自然的变化,入冬以后起居调养都应该以养藏为主。

  情志方面,中医讲究入冬后,情志要恬淡安静、寡欲少求,这样可以使得神气内收,利于养藏。冬季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郁郁寡欢,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参加娱乐活动,如跳舞、弈棋、画画、练书法、欣赏音乐等,这样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绪,振奋精神。

  饮食:以滋阴润燥为主

  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洪敏建议,入冬后的饮食可以适当厚重,食材以滋阴为主。中医四时养生的基本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因为秋冬阳气潜藏,阴精蓄积,顺应这个趋势养阴,效果要比其他时候要好。好比一株干渴的鲜花,春夏养阴犹如中午浇花,浇下去的水分会被蒸发掉一大半,而秋冬养阴就如同傍晚浇花,同样多的水分不但不会被蒸发,还可兼得晨露的滋养。

  水为阴气之源。因此,冬季宜多喝温水,养阴的同时还可以润燥。此外,还可酌情选择沙参、玉竹、百合、无花果、银耳、枸杞、甲鱼、罗汉果等养阴的食物煲汤或炖煮。

  药补:膏方进补未必适宜

  冬令进补,是国人数千年的习俗。立冬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又是人们进补的好时期。每逢这天,南北方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补。

  近年来,膏方进补非常流行。膏方是把药材煲成汤药后加入蜂蜜等材料调味,并制成膏状,因为口感好,服用方便,越来越受到欢迎。膏方最早流行于自江浙一带,近年来在广东也有越来越多人选择膏方进补了。洪敏提醒,膏方一般来说比较滋腻,易生湿,而南方的地理和气候特点让人非常容易惹湿,因此,膏方进补在南方并非人人适宜。她建议,在选择膏方进补前,一定要咨询过医生,辨明体质后再做决定。

  运动:户外运动要谨慎

  很多人认为,立冬后天冷了,要开始坚持多运动,才能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避免生病。其实这种观点专家们并不认同。

  立冬后,人的免疫力和体质会下降,从而进入一个相对低谷阶段,经常锻炼确实能提高抵御各种疾病入侵的能力,从这方面来说,冬天提倡多运动是对的。但是,在冬天还像春夏一样大运动量过度运动,并非明智选择。

  不少人在健康房猛练器械,剧烈运动后大汗淋漓,脱下外套散热,再继续运动,最后到淋浴房冲凉。还有部分运动狂热者,入冬后依然每天一大早身穿薄薄的单衣在瑟瑟寒风中活动,但运动过量,流汗过多,冷风一吹,就埋下受凉、感冒的隐患。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如今,晨跑、瑜伽等诸多颇为时尚的运动项目早已成为白领人群健康菜单中的主菜。不过,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专家宋经中教授强调,冬季运动要注意冬藏,不可再像春夏锻炼一样再大汗淋漓了。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朝花夕拾全篇文章内容

适合一年级孩子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