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贫困户送温暖简报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范文

  桐川乡将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行动深度融合,抢抓政策机遇,在帮联干部中推行《民情日记》制度,使每一名干部心中有底子、致富有路子、帮扶有实效,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

  一是让《民情日记》成为扶贫帮困的“明白册”。为了让帮扶群众的举措不流于形式,切实做出实效,把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时刻记在心间,桐川乡要求每个干部在进村入户了解民情的过程中准确记录《民情日记》,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把不懂、不明白的问题,需要为群众解决的问题记录在案,而后认真梳理,获得精准扶贫第一手资料,使帮扶工作客观真实有效。

  二是让《民情日记》成为扶贫帮困的“规划图”。在扎实掌握群众实际困难的基础上,桐川乡要求每一名帮联干部能够认真分析《民情日记》中所记录的问题,找出贫困原因,探索致富途径,以此为基础,切实为群众在增收致富上出主意、想办法,争取为帮扶群众提供更多更实用的知识、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引导他们熟悉政策、转变思路,加快解决致富难题的步伐,使精准扶贫的效果体现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

  三是让《民情日记》成为扶贫帮困的“助推器”。为了让《民情日记》制度不流于形式,桐川乡把干部记好《民情日记》、突破瓶颈解决难题纳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中,组织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地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同时,建立了详实的信息考核制度,做到周总结、月汇报、季奖惩、年考核,将《民情日记》作为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载体,努力使其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科学化,助推帮联干部积极为帮扶群众排忧解难,助推精准扶贫高效开展。

走访贫困户送温暖简报

联村联户走访慰问的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必须要跳出纸上谈兵的怪圈,不但要记,更要去做,对群众所反映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方设法尽快帮助解决。看看下面的日记范文吧。

  为进一步开展扶贫对象精确识别和动态管理工作,准确了解和掌握定点帮扶贫困村和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桂林市全州县检察院选派群众工作能力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干警深入到挂点帮扶的该县咸水镇古流、黄沙两村210余户群众家中,开展精准扶贫调研活动。

  据了解,全州县检察院检察干警深入挂点帮扶村委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访民情解民意。期间,该院驻村干警通过民情日记等方式,事无巨细全方位记录驻村情况、群众需求,共记录驻村日记两万余字,详细记下扶贫工作所见所闻,并根据记录协调有关部门提供扶贫资金,切实帮助贫困群众出点子、找路子,获得了驻村群众的一致好评。

  精准扶贫有助于将国家各种惠民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以帮助困难群众脱贫,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全州县检察院检察长王唐飞介绍,该院今后将充分发挥驻村检察干警“民情日记”的作用,切实助推精准扶贫工作。

  通过“民情日记”,干警紧盯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和民生社会保障等工作难点,以钉钉子的劲头一项一项抓好落实,加快了联系村、联系农户脱贫致富步伐。

  为大力宣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及双联行动,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的惠民政策。10月27日,本报联合省社保局对双联干部在双联行动中所写的民情日记、心得体会予以刊发,使双联干部和帮扶对象以及帮扶进度、帮扶成效人人知晓,激发全社会投入精准扶贫和双联行动的主战场。

  据介绍,自全省开展双联行动以来,省人社厅及省社保局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双联行动,针对双联点舟曲县大峪乡得力村和老地村的实际情况,经过多次进村入户走访调研,制定了相应的帮扶措施,目前当地村民的收入得到了增加,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今年,又将陇南市水泉村作为省社保局新增加的双联帮扶点重点帮扶。在今年的双联行动中,省人社厅及省社保局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双联行动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帮扶有重点、帮扶有措施、帮扶见成效。在双联行动中,省社保局干部把每次帮扶的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针对每户的不同需求提出相应的帮扶措施和计划。为了提高帮扶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每个人的能动性,体察当地村情民情,真正把贫困户的困难和所需掌握清楚。省社保局联合本报对每位双联干部的“精准扶贫、双联行动民情日记”予以刊登,以激发帮扶干部和帮扶村、联系户共同出谋划策,早日脱贫。

  2014年3月30日星期四天气:多云

  一大早起来,天灰蒙蒙的,有些冷,好像要下雪的感觉。可是我们办公室的一帮同事都忙的热火朝天,因为我们今天要去所联系的村里面去联系帮扶对象。

  因为之前没有来过,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为了不打扰镇政府的工作,也就没有找镇干部带路,但好在一些热心路人的指引,我们也就顺利地到达了。

  之前准备的时候,已经大致地了解了一下这个村子的基本情况:距离城区26公里,平均海拔2400米,年平均降雨430毫米,沟壑纵横,土地瘠薄,自然条件很差,贫困面较大,交通不便等等等等……

  对于26公里,起初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但真实的在路上的时候却感觉恐怕实际要比26公里多得多。在接近当地镇政府的地方有条小路,过沟,上坡,下坡,过铁路隧道……其实,这才是艰难道路的开始,从过了隧道不久就是六七十度的上山路,大约二十来分钟后才上去,之后就一直在山顶上起起伏伏地向目的地进发,而上山之后鹅毛大雪同时也飘了起来,感觉那些云彩好像就在自己的眉毛边上一样。

  终于,在风雪中大家都赶到了一起,已经有村干部在那里等着我们,大家到齐之后就在村干部热情的指引下与自己结上的亲戚相认,然后帮大家将我们自己掏钱买的化肥送到了农户手里。

  在将化肥分发下去后,我们就按社分组自行往农户家里出发。 一户、两户、三户……因为工作忙而今天没有来的同事的帮扶户

  我们也都一家家地进行了拜访。并且逐户将家庭详细信息都记录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以便日后能够按照实际情况和需要来帮助他们大家。凡是去到的亲戚们对我们都相当热情,虽然需要帮扶,但是热茶、便饭都会摆上桌,言辞中不时地透露出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也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大家对我们的期盼和感谢。

  一路翻山过沟,爬上爬下,虽然很累,很渴,但是看着亲戚们脸上绽放的笑容和对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我们顿时也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于是又鼓足了劲向着下一家进发……

  晚上快六点的时候,终于将我们组的每家每户都拜访到了,大家才拖着疲惫的脚步,相互搀扶着往今天的集合点出发准备返回,在路上大家热烈地讨论着该怎样怎样帮助张家,又怎样去帮助王家等等,不知不觉中就回到了家里。

  顾不上休息,倒杯水赶紧整理下今天记录的信息,完了还要好好联系这些亲戚呢……

走访贫困户扶贫日记

  今天是周六,自开展万名客户经理进村入户以来,我们就再也没有双休日了。

  这是最后一户贫困户,院子里干净整洁一边堆放着柴禾一边是猪圈和羊栏,两眼土窑洞。户主叫刘柱子,因上山采石摔坏了腿靠双拐走路,妻子双眼患白内障,有个女儿叫刘丹。

  刘柱子告诉我们说,丹丹是个好女儿,在县城上初中,孩子每周回来两天,不像别的孩子一样,父母回来给做好多好吃的,临走再带上,丹丹一回来就给我们洗衣服、做饭、煎药,临走再把一周的猪食和羊饲料备好,每周带的零用钱,回来时都给我们买了药,孩子省吃俭用,一年四季都穿校服,是我们对不住孩子啊.

  屋子里静静的,只能听到丹丹父母的低声啜泣。我们告诉丹丹的父母,这次来对接的任务就是精准扶贫、不落一户,实实在在地帮助你们解决困难的,一边说一边把详细情况一字不落地写在对接表里面,签好对接表拍了照,筹足500元放在刘丹的手里,一家人含泪的眼里流露出的满是希望,也成了我们给他们立下的脱贫攻坚军令状。

  回去的路上,我们一行人在不停的商量着如何尽快地改善丹丹家里的状况,针对因病致贫这个难题,客户经理立刻给乡里打电话,询问有关情况,通过采用医疗救助、保障兜底的方式,改变丹丹家里这种小病靠拖、大病靠扛的困难局面,再加上以后政府保险银行实施主体贫困户的五位一体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帮助丹丹一家尽早走出困境就指日可待了,拖着贫困泥土的山丹花将会彻底甩掉包袱,更加活泼绚丽地绽放。

个人精准扶贫入户走访记录范文

  因为新一轮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管理工作开始了,一大早我就和村党总支杨书记,张副主任,还有村民小组长一起去贫困户家中采集信息了。这已经是这个月以来我们第六次走访贫困户了,十九大召开以来,“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这句话就一直被杨书记挂在嘴边,我们联系挂钩单位和帮扶责任人一次又一次走访贫困户,了解具体情况,真正做到精准扶贫。今天又一次走访,也是为了信息采集更加精准。

  走到其中一户贫困户家中,家里父母都是残疾,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家的儿子,只有15岁,考上中专没有去读,每天都睡在那间漆黑的小房子里。之前杨书记来做过几次思想工作,他从最开始不愿意出来,到后来好不容易从房间出来,从最开始不愿意读书也不愿意工作,到后来杨书记一直劝说,我们的产业扶贫项目玫瑰园还有挂钩单位武装部都愿意为他提供岗位,他也渐渐松口,相信再做几次思想工作,他一定能走出房间去工作,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从他们家出来,杨书记和我说他特别担心这个孩子一直这样下去也不和别人交流,很容易和社会脱节,造成自闭等问题,虽然我们现在给他提供工作是暂时的,未来发展还是要靠他自己,但是在15岁这个关键的阶段必须要走出来,参与社会交往。我觉得无论他出于什么原因封闭自己,能够遇到这样一群真心帮助自己,帮助自己的家人的一群人,和这样好的政策,也是十分幸运的一件事情。

  接着我们又去了另外一家,在信息采集中得知家中父母都因事故去世了,只留下爷爷奶奶和一个孙女,所幸孙女十分争气,现在在读高中。说到孙女时老人热情的带我去看了他们家满墙的奖状,看得出老人十分骄傲,家中虽然现在缺少劳力,但我相信这个小女孩一定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带着爷爷奶奶过上好日子。

  通过一天的走访,我发现大多数的贫困户致贫原因都比较客观,都是因为病残呀,还有经历了事故缺乏劳动力等,大家都很想要通过努力来致富,只是受到了一定的条件限制,很少有自己就是不想努力的情况出现。比如今年的预脱贫户中有一家通过自己学习手艺制作石头假山增加收益,成为了预脱贫户,作为我们村的第一批预脱贫户,相信他们也会给其他贫困户作出很好的表率作用。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的“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只有深入了解,才能做到更加精准。(作者为云南大理市挖色镇高兴村)

慰问贫困户民情日记

  群众心里有杆秤

  按照走访计划,18日下午,我在村干部的陪同下,分别走访慰问了困难户和五保户。

  走访慰问的第一户是特困户王新章,今年73岁,老伴已去世,目前全家五口人,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外出打工,一人独自生活,患脑血栓病近四年,腿部有残疾,行动不便,个人有3.9亩地,由女儿帮着种,包括土地收入和残疾人、低保户享受的保障金,全年收入2000元左右。在全面了解老人的基本情况后,我拉着老人的手,问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时,老人连声说:“没有没有,政府很关心我们,不能再给政府添麻烦了。”当我给老人送上慰问金时,老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长满老茧的双手紧握我的手不放松。离别时,跛着脚执意将我送到门口。

  来到五保老人温传祥家时,老人正在准备吃晚饭。通过交谈,得知老人今年74岁,1970年4月从蚌埠下放到姚山村,现有5亩地,包给别人种,自己平时主要以捡破烂为主,全年收入2400元左右。当我问到老人过得好不好时,他十分激动地说:“比过去幸福多了,逢年过节,上级政府都来看俺,给俺送被送粮送钱,共产党的政策太好了,如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俺今天”。站在一旁的我感觉得出,老人的话发自内心,让我很受感动。临别时,我给老人送上慰问金,老人连声说谢谢,并目送我们很远。

  近年来,虽然农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依然还有部分群众因孤、病、残原因导致生活困难,说明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群众理解。然而通过与群众的座谈交流,特别是通过与王新章、温传祥两位老人的交谈,我感到他们对党和政府的衷心拥护,感谢现在党的好政策,大多数人是通情达理的、是很容易知足的,只是因为客观原因导致他们暂时的生活困难,不愿党和政府。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心中有百姓,百姓有杆秤,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也会装着我们。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我们一定要坚决执行上级党委决策,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带到基层,送进百姓家中,让广大群众明白党的政策,感受党的温暖,特别要实实在在地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早日走出困境,过上幸福生活。

扶贫济困捐款活动简报

  10月17日,是我国第三个“扶贫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灵山县在县人民广场开展以“情系贫困农户,奉献诚挚爱心”为主题的捐赠活动,共募集了647万多元。其中县镇(街道)和各单位领导干部募集到174万多元,企业、商会和其它社会团体及社会成功人士募集的物资和现金共473万多元。活动所募集的款物将全部按捐款方的意愿,投入到贫困农户身上。

  “有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和支持,灵山脱贫攻坚工作一定能决战决胜!”灵山县委书记莫东培说。近年来,灵山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这一重大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市委的工作部署,强力推进脱贫攻坚,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推动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机制,突出社会帮扶的精准性,促进精准帮扶到村、到户、到人,全力打好“十三五”脱贫攻坚战。

  活动现场,该县19个乡镇(街道)制作的大展板分别展示了本镇(街道)当前扶贫攻坚工作基本情况,让群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和监督。目前该县各项工作均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质量逐步提升,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爱。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贫困户 情暖村民心

  今天一整天,事情比较多。上午接受了市驻镇督导组的检查,帮我们及时发现了党建资料不完整、摸底表缺项漏项等细微之处的问题。督导组走后,我们进行了问题梳理,限定了整改时限,安排专人查漏补缺做此项工作。扶贫工作不仅需要“外跑”,还需要做好“细活”,所谓的绣花功夫,缺了哪一项都不行。下午,和驻村工作队员李宁去7个自然村张贴了贫困户脱贫第二次公示名单,这是必须的程序,不可省去。

  在西太平庄自然村,我们去了贫困户刘福树家,他是个“五保”户,今年67岁,因患病致贫。我们去他家时,他正在家里,当地生着火炉很暖和,院里过冬的煤炭也很充足。老人见到我们很高兴,主动和我们打招呼。我前几次入户到他家了解到:他在旗医院住过院,享受了健康扶贫医药费住院报销90%的比例,但他出院后没有带医院的病情诊断证明,他平时还得经常服药,乡村医生因没有依据无法给他送药,他自己又不方便去旗医院复印病历,于是我和他说好拿着他的身份证复印病历,医生可按照病情诊断证明就可以送药了。第二天,我和李宁去了旗医院复印了刘福树今年住院的病历,上面写着肺部疾病,有了这个诊断证明,乡村医生就可以对症送药了。我们把复印好的病历送到了刘福树的家里,又查看了他平时的常用药,及时联系了医生并发送了药品照片。如果能够送药,我想这样或许能够减轻一点他的经济负担。作为扶贫干部,我想不一定非要干出多少大事,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入手或许正是我们应该做的。

社区春节走访慰问困难群众简报

  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xx社区书记xx、主任xx带领社区全体职工开展了春节慰问活动,把温暖送到每一位贫困群众的家中,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的生活难题,让贫困群众过上一个欢乐、祥和、喜庆的春节。

  xx社区春节慰问活动,给53户贫困家庭送去大米64袋(50斤/袋)、油53桶(5升/桶)、现金2200元。贫困家庭对xx社区的慰问活动满怀感激,纷纷表示感谢社区领导的关心,感谢社区党委和社区服务中心的关怀和帮助。在此,希望贫困家庭能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在社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过上幸福生活。

2016年扶贫救困爱心捐赠活动简报

  扶贫是以实际行动向学校精准扶贫需帮助的贫困家庭和困难群众伸出友爱之手,为扶贫济困献出一份力量! 下面是相关的活动简报,快来围观吧。

  扶贫济困,崇德向善 为积极响影国务院号召,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扶贫日”活动,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教育 系统组织开展全国“扶贫日”公募活动的通知》(黔教助发[2014]282 号文件)和三都县教育 局关于开展全国扶贫日公募活动的通知要求。10 月 16 日下午,丰乐中学开展教师“扶贫济 困,崇德向善”公募活动。

  下午 5 时,学校在阶梯教室召开教职工大会,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全校教职工积极响应,慷 慨解囊,共筹善款 992 元。同时,在全校掀起了学生学习“扶贫” ,教师教育“扶贫”热潮, 弘扬了“扶贫济困,崇德向善”的传统美德,营造了“扶贫济困、共建和谐”的良好氛围。

  10月15日下午13:00时,我校按照贵阳市教育局开展全国首个“扶贫日”公募活动的时间要求,在一楼会议室召开募捐活动动员会和现场募捐活动,募集款项3140元。整个活动气氛热烈,学校教职工积极参与,每个人在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后,心灵都得到了一次净化和洗礼。

  会议开始,学校校长何兴明向大家宣读了贵阳市教育局下发的《贵阳市教育局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组织开展全国“扶贫日”公募活动的通知》,并解读了这次公募活动的意义:扶贫济困,崇德向善的公益精神。付出爱心,收获真情;传递善良,收获感恩。这次公募所得款项其用途主要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所需;对有困难的教职员工给予帮助支持。重点对中职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以补助生活费为主要内容的“雨露计划·助学工程”和“雨露计划·圆梦行动”。

  当何校长宣布募捐活动开始后,学校教导处主任郑长林马上投捐,带了一个好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随后学生科长席兴龙、教务科长左银环……。大家都积极主动,争先恐后地涌向募捐箱,纷纷解囊献出自己那份内心最纯真的爱心。

  学校里年轻的女教师彭艳、杨玲玲、罗荣莉、张会……等,都从自己不多的工资中捐出钱款,在投向募捐箱的那一刻,内心都不觉涌动出感动和自豪。数不在多,但涓涓细流可汇成江河湖海,点滴爱心可聚成爱的洪流。她们的行动证明了我们的年轻教师们接受了一次爱心的考验和洗礼,在当今世风日下,只顾个人不管他人的社会风气中,仍保持着一颗善良、纯净的心。犹如春风一般为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送去一缕最温暖的阳光,像星星之火一样点燃人们心中希望的曙光。

  这次活动在全校教职工的大力支持下取得圆满成功,不管捐款多少,都是对我校教职工道德品质的一次考验,是对我们有没有爱心的一次测试。在这次考验中,纷纷捐款的行动折射出我校教职工身上所具有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良好风貌,让所有人都充分懂得了奉献才是我们生命中最可贵的情感,只有懂得爱的人,才能真正关爱自己。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会把它发扬光大,为我校的美好明天添光加彩!

  为迎接首个“扶贫日”的到来,进一步做好“全国扶贫日”宣传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了解、关心扶贫工作的浓厚舆论氛围。近日,该校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做好“10.17”首个扶贫日宣传活动工作。

  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充分发动全体师生的资源优势,积极宣传教育系统扶贫工作成就、扶贫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并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学雷锋 送阳光,传递“爱心正能量”。

  结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多个角度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关爱贫困人群的发展,了解我国扶贫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党和政府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因地制宜地组织各班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日活动,帮助身边家庭困难学生,增强学生的扶贫意识,积极倡导“扶贫济困、人心向善”的传统美德。

记一次“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

  七月一日下午,步步高小学组织了一次“扶贫帮困送温暖”的活动,我有幸被选中参加了这次有意义的活动。那天天气很好,我和另外八位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松柏路,看望我们学校贫困生何富宇同学的家庭。当我看到这个活泼可爱的小男生时,我怎么也不敢相信他来自如此贫困家庭。走进他家,我惊呆了。一个院子里竟有六户人家住,木条横重交叉,搭成了房顶,墙壁已经破旧不堪,每一个房间都小的可怜。

  何富宇的妈妈听说我们来看望他们,很热情地迎接了我们。我们坐在房间里,听他妈妈说他们家的情况,他们家很悲惨,祸患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临到这个家庭,他的哥哥因患病死了,爸爸有轻微的神经病,家庭生活实在困难。我听了,心里不由得产生了一种愧疚感,自己生活的那么幸福,有这么大的房子住,什么都不用担心,却不懂得珍惜现有的条件,还挑三拣四地要求这样那样。可是何富宇同学就不一样了,他们家经济条件不好,很需要钱,只能住一间小房间,母亲收入微薄,生活拮据,不能给何富宇同学提供好的学习环境。听到这个后,我们都很感动,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带了一些东西给他们,有大米、油、水果……我带了一箱面和一些水果,虽然我知道我们带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但是,这是我们学校和九位同学的一点心意。

  最后,老师让我们每个人给何富宇同学讲一句话,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来得及说。虽然我没有当面对你说,但我还是要告诉你:你一定要记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孝顺父母,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离开的时候,我发现,原来天空那么美丽!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小学二年级优秀绘本故事

学校消防安全手抄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