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友谊小故事简短
有关于友谊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5岁的小男孩。他的名字叫文森特·巴特菲尔,是美国密苏里州联盟中心小学的学生。他有一个好朋友叫扎克。他俩同住一个小区,同坐一张课桌,上学一道去,放学一道回,好得像一个人一样。
可不幸的是扎克患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是一种白血球快速增长的癌症。当文森特听到朋友扎克患了这种病后,非常担心,当他在网上了解到这种病不可怕,可以治愈时,他打电话安慰扎克,让扎克坚强些。
扎克住院的日子,文森特像丢了魂一般,心里特别挂念。要求妈妈与他一道前往医院看望扎克。当看到扎克化疗后头发全秃了后,他难过极了。他决心为扎克做些事。可一个5岁的小男孩能做什么事呢?当文森特了解到化疗费用十分昂贵之后,他脑海里闪过的第一件事就是想要为朋友筹钱。
其实小扎克也离不开好友文森特,他虽然在化疗,但他还是决定到学校去上课,因为只有到了学校,才能与好朋友文森特相聚。可化疗后没有头发的扎克,在学校里显得另类与孤独,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光打量着扎克,扎克心里有些难受,文森特心里也不是滋味。他觉得光是陪扎克玩游戏、讲笑话还不足以让扎克快乐,于是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也剃掉了自己的头发,他想只有剃光头,才能让好朋友知道,自己对他的痛苦感同身受。
扎克化疗还在继续,小文森特筹钱计划还在实施。他一边紧缩自己的零用钱,一边想着别的办法。当文森特看见妈妈在编织围巾时,他顿时冒出跟妈妈学编织围巾为扎克凑钱的想法。他妈妈看见儿子为了友谊煞费苦心,心里当然高兴,于是欣然同意,收了儿子这个徒弟。那段时间文森特一放学回家,就扎进特殊的家庭作业——编织围巾中。他心想,朋友有难,为朋友出力,才算好哥们。小文森特为编织围巾常常忙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以致在妈妈提醒下,才知吃饭、睡觉。
就这样文森特一口气织了20条围巾,一共卖了200多美元送给了扎克……
小男孩文森特的事迹惊动了电视台记者。当记者问小男孩妈妈,文森特帮助朋友有何感受时,文森特妈妈凯伦·巴特菲尔德告诉电视台记者:“文森特非常乐意,他说如果我们做出一大堆这样的围巾然后再去卖,那将会很酷。”
当记者问文森特为何剃光头时,文森特说:“我想让扎克知道,他不是唯一没有头发的人。”
当记者又问:“什么是友谊?”文森特用手拍拍自己的光头,俏皮地说了一句:“友谊就是锃光的头,瓦亮的友。”
古人的友情
春秋时期的一天,俞伯牙乘船去普国游玩,还没出楚国,就遇到了一场大暴雨,只得在一个小山坡停下船来。俞伯牙取出自己心爱的琴,弹了起来,突然,他感到琴在颤动,这里音乐家特有的心理反应,他知道附近有人在听琴,没有在意,突然,那人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俞伯牙一听,不禁心里一震,马上把那个人请到船上,又弹了一首流水曲,那人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俞伯牙一听,赶忙问道:“先生贵姓?可真是石中有美玉之藏!”那人说:“免贵姓钟,名子期,是位樵夫。”“真是知音啊,知我者你也。”俞伯牙又弹了好多首曲子,钟子期都说出了俞伯牙的心意。离别之日,子期对伯牙说:“中秋之日,我邀你来赏月。”
转眼间,到了中秋之时。俞伯牙如约来到了那个山坡,等着钟子期,但钟子期一直没来,俞伯牙疑惑了,找了好长时间才找到钟子期的家。一进门,但只见钟子期的父亲,于是就问:“子期呢?”“子期一场大病,病死了。”“啊!”俞伯牙奔到子期墓前,吟诵到:“忆惜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边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然后,将琴一下子摔破,钟子期的父亲问他这是何苦,俞伯牙说:“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以谁弹,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从此以后,俞伯牙再也没弹一首曲子。
政治家名人故事:受苦人的朋友
有一家姓毛的农民,是毛泽东家的邻居。他把猪卖给了毛泽东的父亲,过了六七天,父亲叫毛泽东去把猪赶回来。这时候猪价已经涨了。毛泽东到了卖主家里,卖主叹道:“你父亲定了我的猪,猪价就涨了。我们时运不好,我又喂了十多天,现在我是太吃亏了。该倒霉,要不,我得多卖三四块钱!”通情达理的毛泽东便说:“那我不赶猪了,你把定钱还给我。你拿去卖给别人,可以多卖几块钱!”于是,他便退掉了这桩买卖,空着手回到了家里。父亲生气地说:“下次再不让你去做生意了!”
少年毛泽东不仅关心、同情贫苦农民,还非常富于正义感,敢于打抱不平。有一年,村里有一个叫毛承文的贫苦农民,几次带领穷人“吃大户”、“闹平粜”,并揭发了封建族长在修祠堂时贪污公款的丑行。族长恼羞成怒,勾结地主,给他扣上了破坏族规的罪名,押进祠堂,准备毒打。村里顿时轰动起来。毛泽东跟着乡亲们涌进了祠堂,挤在前面站着,心中忿忿不平。那位老朽的族长宣布毛承文的“罪状”后,把惊堂木一拍,便喊:“打!”许多小孩吓跑了,而毛泽东却毫不惧怕,大喊一声:“不能打!”乡亲们也跟着吼了起来。
族长见毛泽东是村里较为富裕的毛顺生的儿子,又是个有学识的人,加之众怒难犯,便迟疑起来。毛泽东放低语调,却仍然十分坚定地说:“你要打人可以,总要说出个道理来!”乡亲们和他一起据理驳斥。族长理屈词穷,又见人们怒目而视,害怕把事情闹大不好收拾,不得不释放了毛承文。
“牛司令”
毛泽东少年时代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怎样才能既保证放好牛,又让大家玩得痛快?毛泽东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他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让它们吃了庄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轮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后天去采野果子。这样,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快到晌午的时候,大家都回到了原来聚会的地方。看牛的孩子们,让牛吃得滚圆滚圆的;割草的孩子们,都装满了一大篓子;采野果子的孩子们,从山里带回来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这时候,毛泽东就把草和果子拿来,合理地分给每个人。有时不够分了,他就少分一点。而有剩余的草,他就用绳拴起吊在树枝上,谁能跳起来抓着就归谁。和毛泽东一起,不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此,小伙伴都乐意同毛泽东一起放牛,称他为“牛司令”。
关于友谊是名人事例
1、高山流水
春秋时期有位出色的音乐家伯牙。他精于弹琴,据说他弹琴连吃草的马也会抬头倾听。而当时最懂伯牙琴技之妙的,莫过于钟子期。伯牙用琴表现高山情怀,钟子期听后说:“善哉,峨嵋兮若泰山。”用琴声表现流水的情调时他听后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子期因病逝世,伯牙就悲痛欲绝的摔破了琴,扯断了弦,发誓终生不再弹琴。——伯牙摔琴谢知音。
2、管鲍之交
春秋时,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是好朋友,但是两人各事其主。后鲍叔牙侍奉的公子小白为被立为齐桓公,鲍叔牙却向齐桓公荐管仲为相而自己甘居其下。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日益强大,最终成为“九分诸侯,一匡天下”的霸王。成功后的管仲十分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3、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鲁迅与瞿秋白相识于1932年春夏之间,彼此一见如故,十分相契。从此后他们为推动革命文化运动而并肩战斗,结下深厚友谊。在白色恐怖中,瞿秋白避难于鲁迅家中,后鲁迅为瞿秋白安置住处,让他用白之的笔名发表杂文。鲁迅曾亲笔题写了由瞿秋白拟写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赠给瞿秋白。在瞿秋白就义后,他仍坚持抱病为之友编印《海上述林》,以此表达深切的悼念。
4、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
马克思主义的两位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自1844年在巴黎结识时起,两个人共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努力奋斗,在斗争中结下真诚而无私的友谊。40年间,他们精诚合作,亲密无间在一切重大问题的看法上保持了高度一致,共同撰写了许多科学社会主义经典著作。即使分居两地,也通信联系,交流思想感情,相互支持。两个人都为结识对方而自豪,他们的友谊超越了一切古人,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佳话。
有关友谊的名言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中国谚语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子(讲朋友的重要性)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子(朋友的选择)
——同学们在作文里写友情写亲人的关爱时,不要一味地写“一起疯,一起玩”,也不要洋洋洒洒地写一些鸡毛蒜皮的争吵,这样显得文章的立意比较低。应该多写朋友、亲人对自己正面的帮助,对自己正面的影响,使自己养成……的好习惯。这样的立意较高。
名人交友的故事
春秋时,楚元王崇儒重道。招贤纳士,天下贤人闻其风而归者,不可胜计。
时有左伯桃,乃西羌积石山贤士。幼亡父母,奋发攻书,义成济世之才,学就安民之业。遂赴元王处,值雍地,于竹林间茅舍,求宿于羊角哀。二人彻夜长谈,十分投机,结成生死之交。伯桃年长,角哀为弟。后一同赴仕,不幸中途因风雪连日,二人因衣食故不能同往,伯桃决然以死以助角哀前往。角哀不可拒,遂一人得见元王。封后,即辞王回梁山树洞寻伯桃尸。卜地葬于蒲塘之原,前临大溪,后靠高崖,左右诸峰环抱,风水极佳。为伯桃建享堂,塑仪容,立牌匾。不料此墓恰于荆轲之墓相近,故轲鬼逼伯桃。伯桃灵魂无奈,夜告角哀。
角哀大愤,自刎而赴以助兄共战荆轲,裂其坟,抛其骨。此二人义交侠举,遂为千古美谈。
名人故事:感动敌人的友情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荀巨伯。
一天,苟巨伯听说一位远在千里之外、曾经给予过自己很大帮助的朋友得了重病,于是决定去探望他。荀巨伯赶了十几天的路,到了朋友所在郡的属地时,却发现朋友所在郡的郡府已被敌人包围了。荀巨伯临危不惧,毅然潜入郡府,到了朋友的家中。
见到荀巨伯,朋友高兴的同时,又不无忧虑地说道:“谢谢你能在这个时候看望我。我是一个快死的人了,城破与不破,对我来说已经无所谓了。可你没必要陪我死在这里,趁现在还有机会,你赶快走吧!”
荀巨伯听后,以责备的语气说道:“你这是什么话?朋友应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现在你重病在身,我岂能扔下你不管?”
敌军破城后,闯进了荀巨伯朋友家的院落。见到安坐的荀巨伯,敌军首领威风凛凛地说道:“我军所到之处,望风披靡。你是何人,竟敢安坐于此?”荀巨伯平静地说道:“我并非这个城里的人,到这里来是为了看望朋友。现在我的朋友病得很重,危在旦夕,所以我不能因为你们的到来就丢下他不管。如果你们要开杀戒的话,就杀我吧,请不要杀我这位已无力自救的朋友。”
“我们还是走吧!”敌军首领挥了挥手中的指挥刀,感慨地说道:“看来,我们是一群根本不懂得忠诚和道义的人,我们又怎能在这个崇尚忠诚和道义的国家里横行无忌呢?”敌军首领竟因此而决定退兵。
见到敌人退兵,郡里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就对敌军首领表示感谢。敌军首领说:“不要感谢我,要谢你们就谢荀巨伯吧——是他那种对朋友的忠贞之情和替朋友代为受难的精神感动了我,从而救了你们。”
从此,荀巨伯的名字,就成了忠于朋友的代名词,并一直流传至今。
名人交友的故事
秀才张劭,字元伯,乃汉明帝时人,汝州南城人氏。自幼奋志读书。有弟张勤同在家务农耕种,以供六旬老母。时到东都洛阳应举,于客店遇秀才范式正危于时疫之中。式字巨卿,乃楚州山阳人氏,年四十岁。元伯扶救巨卿于垂危之际,二人结成生死之交,式为兄,伯为弟。
二人已误考期,时值重阳节,临别,相约于明年今日,巨卿到元伯家相会,元伯言设以鸡黍相待。
到明年,巨卿因家中衣食所累,忙苦之中,到日邻舍俸酒插萸,方想起鸡黍之约。其心慌极已碎,盖因相隔千里之遥,非一日可至。闻‘人不能日行千里,魂行千里’之说,特以死而赴。元伯是日终日伫立而待,至夜半方迎来巨卿,乃魂魄也!后元伯急赴山阳,半月至。见兄棺,亦自刎而求同葬,以死相报耳。
盖义约之重,过生死也!
关于友谊的名人故事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颖州。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过从甚室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
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
在那一人犯罪株连九族的封建社会里,王质能做到不计个人利害得失,真诚待友,和那些见利忘义之徒相比较,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名人的友情故事
1、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逝世后,有关他的传记和回忆录出了差错,不少书说他专横、爱财、自私,甚至把他描写成“魔鬼”、“虐待狂”。然而,巴黎毕加索博物馆最近展出了理发师厄热尼奥•阿里亚斯的一些私人资料,呈现给观众的却是另外一个毕加索。这位95岁的老人与毕加索的友谊持续了30年,他至今珍藏著对这位大师的美好回忆。毕加索约他一起看斗牛。
2、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人类友谊的典范。从184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会晤起,40年里,他们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斗争中,团结作战,患难与共,建立了真挚的友谊。由于革命斗争需要,他们曾身处两地近20年,但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没有因此而疏远,反而联系越来越密切。他们几乎每天都要通信,交谈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理论问题,共同指导着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马克思不仅十分钦佩恩格斯的渊博学识和高尚人格,而且对恩格斯的身体也很关心。有一个时期,恩格斯生病,马克思时时挂在心上,他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关切你的身体健康,如同自己患病一样,也许还要厉害些。”恩格斯为了“保存最优秀的思想家”,在经济上资助贫困的马克思,使其能专心致力于革命理论的研究,他违背自己本来的意愿,到父亲经营的公司中去从事那“鬼商业”的工作。当《资本论》第一卷付印的时候,马克思给恩格斯写信说:“其所以能够如此,我只有感谢你!没有你为我的牺牲,我是决不可能完成三卷书的巨大工作的。我满怀感激的心情拥抱你。”恩格斯尽管做出了巨大牺牲,但他始终认为,能够同马克思并肩战斗40年,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这种崇高的革命友谊,正如列宁所赞扬的,它“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3、高山流水。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4、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颖州。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过从甚室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在那一人犯罪株连九族的封建社会里,王质能做到不计个人利害得失,真诚待友,和那些见利忘义之徒相比较,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名人的友谊的故事
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叫俞伯牙,这人琴弹得特别好。有一天他在深山老林里弹琴的时候,来了一个打柴人叫钟子期。俞伯牙一弹琴,钟子期就说了:“峨峨兮若泰山。”俞伯牙心里很惊讶,因为他心里正想表现高山呢,就被听出来了。俞伯牙心想:我换一个主题,我表现流水,看你还能不能听出来。谁知,钟子期一听,又说:“洋洋兮若江河。”不管俞伯牙弹什么,钟子期都能听出音乐表现的内容。于是乎两个人就成了好朋友,成了知音。但是,没多久钟子期去世了,俞伯牙痛失知音,伤心到极点的时候,就把自己的琴给摔了,发誓永远不再弹琴。这个故事后来就形成了“高山流水”的成语,形成了“知音”这样一个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
生死之交的故事
诗人郑少谷与王子衡相距千里,素未谋面,却彼此倾慕,忽悠赠答。郑少谷曾有诗赞王子衡:“海内谈诗王子衡,春风坐遍鲁诸生。”意思是:当王子衡讲评诗歌时,就是鲁国孔子的弟子听了,也会如春风。
后来郑少谷死了,王子衡惊闻噩耗,哀伤至极,他不顾千里奔波,特地赶到福建,为他办理丧事,宽慰亲属。
“元白”情深的故事
俗话说“文人相轻”,但在唐代文坛上,却有两个文人给后人留下了文人相亲的佳话。他们是白居易和元稹。两人的友谊,是在共患难中建立起来的。
元和十年正月,白居易与元稹在长安久别重逢,两人经常畅谈达旦,吟诗酬和。但事隔不久,元稹因为直言劝谏,触怒了宦官显贵,在那年三月被贬为通州司马。
同年八月,白居易也因要求追查宰相武元衡被藩镇军阀李师道勾结宦官暗杀身亡一案,被权臣嫉恨,宪宗听信谗言,把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休戚相关的命运,把白居易与元稹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一生交谊很深,世人称为“元白”。
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
“管鲍”指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管仲和他的朋友鲍步牙两个人。管仲年轻时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赚了钱之后,鲍步牙知道管仲家里十分贫困,总是多分给管仲一些,绝不认为管仲贪心;管仲帮助鲍叔牙做事时,不一定件件做得很好,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愚蠢,而理解那是受客观条件所限;管仲做官,曾三次被逐,鲍叔牙深知并非管仲人品不好,或是干得不出色,而是时机和运气问题……管仲深情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鲍叔牙后来推荐管仲做了齐国之卿,帮助君大力推行改革,使齐国成了春秋的第一霸主。现在,人们常以“管鲍之交”形容友谊笃厚。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
青年的马克思就有着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并付诸行动,因而他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都重要,马克思长期的流亡,生活很苦,常常靠典当,有时竟然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但他仍然顽强地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他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把挣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给马克思,他不但在生活上帮助马克思,在事业上,他们更是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他们同住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到马克思家里去,一连几个钟头,讨论各种问题;分开后,几乎每天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的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他们之间的关怀还表现在时时刻刻设法给予对方以帮助,都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时,还没有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必要时甚至代他写。恩格斯从事着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自己的工作,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建立起了伟大的友谊,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正如列宁所说的“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各样非常动人的友谊故事,后来的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时由两位学者和战友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