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孩子教育问题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教育孩子的方法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懂得真正教育孩子吗?有许多人的回答是,当然懂,可其实你们错了,你们没有真正懂得,下面让我来为大家解说吧。

  教育孩子,不是只给她(他)教育,不仅仅要给她(他)教育,还要懂得一些其他的,不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她(他)灌输暴力的种子,她(他)的爱好,如果没有坏处不要强求她(他)改掉,也可称之为“杀趣”,她(他)不喜欢的爱好,不要因为你喜欢而强迫她(他)也喜欢。

  下面我就给大家解释一下:孩子是必须要受教育的,但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都是有着必不可少的联系,如果在您教育孩子的时候,她(他)若不听,也不可以打,骂,最好也不要当着小孩子看暴力片,比如:打仗的,战争的,不然,孩子遇事喜欢用暴力去解决,一些小错无可避免,若小错酿成大错,甚至违法犯罪,可是不好的。

  “杀趣”,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比如:您的孩子喜欢舞蹈,而您喜欢唱歌,而对您的孩子说:“咱们不学舞蹈了,学唱歌吧。”假如您的孩子答应并且爱好,就不能称之为“杀趣”,当然,假如您的孩子,并不爱好而为了让您高兴而答应,也可称之为“杀趣”,如果,您的孩子不爱好也不答应,您还是强求,那么就是真正的“杀趣”。

  假如,您喜欢弹钢琴,您的孩子并不喜欢,而您强迫她(他)去学,可称之为“增趣”,强加给孩子她(他)不喜欢的爱好,只能说对孩子并没有好处,甚至会给孩子造成压力。

  所以,各位家长教育孩子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以上是我作为一个姐姐、一个女儿的个人看法。

咨询孩子教育问题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所需求的人为目的教育活动,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因教育的场所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特征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但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行为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质、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

  一、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国的许多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导致家庭教育方式不够科学的主要原因。我国有3.67亿未成年人,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共同心愿,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长,怎样才能给孩子一个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家庭生活环境,用科学的方法、艺术性的手段实现孩子的顺利成长、成才,许多家长知之甚少。因此,造成无数家庭的家长在习惯了的教育盲区里以“爱”的名义折磨着自己和孩子,家长尖酸刻薄的语言就如一个个不和谐的音符跳动在孩子原本和谐、健康的生命乐章中,许多父母以爱的本意却导演出一幕幕家庭教育失败的悲剧。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一)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

  这是家庭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由于对子女的过高期望,他们不顾其子女成民规律和实际承受能力,把考分作为衡量其子女能力的唯一标准。为追求高分不遗余力地给子女施加压力,造成了过重的心理负担,以致变得自卑、狭隘、悲观,为子女的身心健康埋下了隐患。

  (二)过分溺爱孩子

  溺爱在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表现尤为突出,在非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也很普遍。这些80年代后出生的孩子的父母们往往视孩子如掌上明珠,即只重视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而忽视做人的思想品德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对孩子的道德品质上的缺点不但不重视、不教育,反而认为无关紧要而加以袒护。久而久之,许多孩子就养成了骄横、任性、贪图物质享乐、以自我中心的独占型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性。其日常行为表现在不孝敬父母,不懂得感恩,没有谦让精神和合作意识。溺爱骄惯的结果是不仅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不良习性一旦恶性膨胀,遇到外界不良诱因,便有可能导致违法犯罪。

  (三)简单粗暴的对待孩子

  大多中国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又缺乏科学、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当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尤其是学习成绩不够好时,往往“恨铁不成钢”,习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子女,训斥、谩骂,甚至信奉“棒打出孝子”。这种惩罚式的教育方法不仅使未成年人身体受到伤害,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自尊心、爱心和自信心受到了摧残,父子之间、母子之间亲情距离拉大,心理隔阂增加,使更多的孩子在父母尖刻的惩罚中失去了同情心、爱心和宽容心,进而产生了排他性的暴力攻击行为。惩罚式的教育行为是青少年暴力倾向增强的重要原因。

  (四)对子女缺乏情感的交流

  有些家长缺乏社会责任意识,错误的认为只要让孩子吃好穿好,物质生活予以满足就算尽到了责任,对子女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忽视了对孩子在精神、情感上的培养和教育。殊不知,孩子更渴求的是得到父母温暖的关爱、深深的理解和平等的交流。堪忧的是,有的家长感到孩子“无可救药”时就放任自流,其后果不堪设想。

  (五)缺陷家庭的增多

  由于父母感情不和,经常闹纠纷,导致家庭生活的正常秩序被破坏,子女教育被忽略。丧父、丧母或父母离异,使孩子失去父爱或母爱,孩子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心理上失衡,精神上变态或误入歧途。而父母一旦离异,对孩子来说是重大的家庭变故,心理上会受到很大创伤。加之离异家庭在经济、思想、情感等方而形成的巨大落差,年幼的孩子难免因不适应而形成孤僻性格,给身心的健康发展造成恶劣影响。

  (六)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

  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家长往往只顾宠爱孩子,忽视家庭教育;经济条件差的家庭,家长常常为生活奔波而顾不上对子女进行教育;有的家庭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因贫困承受不了沉重的“教育投资”,为度日、为生存,不得让孩子辍学打工以养家糊口。

  (七)爱慕虚荣、逼子受累型

  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直接导致许多家长的功利和浮躁。为了让自己孩子有一个辉煌的前程和美好的未来,无数的家长错误的以为“学习好”“多才多艺”才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家长每天不厌其烦、不辞辛苦地逼孩子做题、画画、练琴。然而,他们不知道,孩子也是人,他们需要休息;孩子更是孩子,他们更需要玩耍,需要童年。没有玩耍的童年是痛苦的岁月,结果现今的许多孩子的童年是在不断补习、做题、画画、练琴中度过的。这些超载了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承载力的畸形爱,使原本快乐的学习变得讨厌和恐怖了,孩子们变得越来越厌恶学习。是社会激烈竞争在逼家长们,以爱的幌子折磨孩子,是家长们在用出人头地的虚荣心在逼孩子们越来越厌学。没有自己的选择和爱好,没有人生的幸福感,是大多数中国孩子的现状。如此不懂得孩子心理承受力的爱;不懂得孩子心理需求的爱;不懂得家庭教育科学和艺术的爱所能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孩子厌学、离家出走,迷恋网吧,甚至自杀等。先厌学,后厌世,这是家庭教育中最不和谐的音符。

  (八)道德失范,消极影响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所,孩子出生以后,最初接触的世界便是身边的父母。绝大多数孩子的童年、少年乃至青年都是在父母身边长大的,父母的言谈举止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的人格、性格和心理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一些不重视自身品行修养的家长,生活中长期缺乏诚信,经常用欺骗、欺诈的手段实现目的,有些还参与黄赌毒等不法行为活动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这些错误的家庭教育在不知不觉中葬送了无数少年,耽误了孩子的前程。在毁灭家庭希望的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二、加强家庭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家庭教育的对策,是针对家庭教育的缺陷和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实现家庭教育的优化而采用的具体手段。家庭教育的对策应该根据其特点、目的和原则的不同而适时变化。

  (一)家长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总体来说,家庭教育需要与孩子建立一种良好、融洽、平等的关系,并在其发展过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家长需要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家庭教育的观点,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家长首先应认识到教育子女是自己对国家、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是一种法定的社会责任。家庭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有其特殊的规律,作为父母要掌握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努力学习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同时,家民要学会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掌握好爱和严的尺度,尽量避免错误的态度和方法。比如家民的期望过高,过早为子女定向,当期望和现实产生距离时,家长就会采取粗暴的教育方法,甚至放弃教育,就会导致孩子失去信心,不求上进。相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百般顺从,会使孩子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缺乏责任感。最后,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这是保证家庭教育顺利进行的关键。

  (二)家长要学习正确的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首先,家民要合理安排生活,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帮助孩子养成体育活动的兴趣和锻炼身体的习惯。同时,培养子女的求知兴趣,促进其发展。其次,培养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这是家庭教育重要的内容之一。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教育子女讲文明讲礼貌,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教育子女诚实正直,不说谎。良好的个性品质,就是培养孩子自尊、自信以及坚强的意志。最后,家长要重视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孩子心理健康不仅对身体健康关系很大,而且对提高学习和上作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对孩子的心理也要多加关注,孩子出现消极情绪,要及时疏导交流,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三)家庭教育还要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人所接受的完整统一的教育,家庭教育离不开学校和社会积极有力的支持。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家庭教育内容集中于“知识灌输”和“为学校教育打好基础”,而忽视了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造成“家庭教育学校化”。另一方面,社会也要为家庭教育提供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和合理的平台,让孩子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四)注重家庭文化建设

  家庭文化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家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家庭精神文化是指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教育观念、心理、人际关系等。良好的家庭精神文化建设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等教育力量,可以帮助孩子树立高尚的理想,形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当然,物质文化是家庭文化建设的基础,这里的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家庭环境和设施等有关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形态。它既是物质文明的成果,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反映。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空间影响行为,环境塑造人格。”因此,家长应根据家庭实际情况,积极开发和利用有利因素,为孩子创造相适应的物质文化。例如,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家庭居室应有适合的空间留给孩子。在这些空间中,为他们准备丰富的材料,可供他们游戏、操作、画画写写。这些材料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性、教育性,而且要有其内在的价值,能使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切实实现手脑并用,玩中学到知识,玩中开发智力。

  总之,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正视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研究有效的应对策略,是每一位家长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

孩子教育(三十六计教出好孩子)

  一、扮弱计——让孩子充当一次“小大人”父母常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对父母漠不关心,缺少责任感,他们不知道,孩子的责任感是要从小培养的,如果你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一副风雨无惧的样子,孩子就会认为父母是不需要他们关心照顾的。因此,父母们不妨偶尔扮一次弱,向孩子求助,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竟因此变成了懂事的“小大人”,而你也可以从孩子的帮助中获得很多东西。

  二、补强计——让孩子由自卑变自信。美国加州大家哲学博士詹姆斯。多伯林提出了“补强法则”。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因此,当孩子受到认可时,他(她)的自信就会被激发出来,不断重复令人满意的行为,直至摆脱自卑,成为自信上进的好孩子。三、诱导计——帮孩子跨过厌学的泥潭。几乎每个孩子都多多少少有些厌学情绪,这是可以理解但却不能放任自流的,因为这种情绪会阻碍孩子学习的热情,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然而强制孩子学习也不是好办法,这只会加深孩子的反感,聪明的做法是诱导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自动自发地学习。四、冷淡计——让孩子有一点自控能力。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到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然而这样的生活却让孩子养成了任性的习惯,这个坏习惯将给孩子未来的生活埋下巨大隐患。专家建议孩子任性时不妨试试冷处理,这会使孩子因得不到注意而自动收敛脾气。五、授挫计——给孩子一个体验失败的机会。美国教育家卡乐尔。桑德堡说:“顺境当然可以出人才,但逆境也可以出人才。而且在逆境中经过挫折和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更具生存竞争力。”也就是说为了增强孩子的耐挫力,父母们不妨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一些适度的挫折情意,这种挫折教育对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大有好处。

  六、放手计——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什么都为孩子做好,家长应当试着放开手,让孩子自主地去做,第一次也许做不好,但以后就会做得又快又好。千万不要做包办父母,放开手为孩子创造做事的机会和平台,孩子才能有自立能力,父母们也会少些麻烦。七、纵容计——让孩子在“淘气”中开发潜能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太淘气”是“破坏狂”,其实这类孩子往往很聪明,求知欲、好奇心都比较强,意志力也比一般孩子来得坚定。因此,聪明的家长要试着“纵容”孩子的淘气和“破坏”行为,并借机挖掘潜能,培养兴趣,说不定你的孩子就是另一个“爱迪生”。八、处罚计——让孩子正视自己的错误。教育孩子就要赏罚分明,孩子做的好要给予奖励,但孩子做错事时一定不要姑息,哪怕只是小错也要进行适度的处罚,这样孩子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免得在错误里越陷越深。九、制冷计——给自负的孩子“泼冷水”。自负是指自我评价过高,目中无人,这种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一旦发现孩子自负的苗头,父母就应当运用“制冷”的手段,适时地给孩子泼点冷水,让孩子学会理性地评价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十、包容计——让孩子感受父母无条件的爱。孩子也许不够聪明,也许有很多缺点,可是作为父母,你绝对不能对孩子存有偏见,羞辱或嫌弃自己的孩子。

  对孩子一定要包容,要有信心,你就会得到一个怎样的孩子。十一、样板计——父母要给孩子当好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孩子。因此父母要严于律已,处处事事以自己的正确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十二、鼓励计——给孩子不断进取的力量。孩子很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很容易因为了困难而放弃努力,因此,家长要不断地鼓励孩子,给他们前进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心,这样孩子就能带着父母的期待改正缺点,不断进步。十三、倾听计——认真了解孩子的感受。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心声,家长一定要耐心地去倾听,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感受,才能对孩子生理及心理上的问题、变化做出及时而细致的处理。有了这样的基础,亲子之间才能良好沟通,建立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十四、赏善计——让孩子在赞美声中进步。教育学家认为,教育孩子,奖励是比惩罚更有效的方式。因此他们建议,用奖励正确来代替惩罚错误,用肯定优点来代替否定缺点,这样既可以避免给孩子造成伤害,又可以使孩子取得更好的进步。十五、点拨计——巧妙地提示孩子自觉走向正途。絮絮叨叨的说教,凡事替孩子包办的父母是孩子最不喜欢的,聪明的家长只会在孩子遇到难题或行为错误时,从旁稍加提示引导,帮孩子解决疑难。这样,孩子明白了道理,家长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十六、虚拟计——让孩子产生“我很棒”的自我感觉。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说:“有了天才的感觉,你会成为天才;有了英雄的感觉,你会成为英雄。孩子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觉,他就会成为好孩子。”用虚拟的手段,给孩子制造一个“我很棒”的自我感觉,他就会逐渐“棒”起来。十七、容过计——让孩子在错误中学到更多。

  生活中,孩子总难免有些过失、错误。有的是无意,有的是有意的。如果孩子所犯过错的性质不是很严重,那么家长就不妨给予宽容、谅解,这样孩子不仅会在内疚自责中更认真地改正错误,还可以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宽容心态。十八、训诫计——让孩子认识错误、改过自新。孩子就是孩子,会不断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错误,有些错误可以宽容,而有些错误是不能姑息的。必须对孩子进行合理、有效的批评,以保证孩子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即使是再宽大的父母,也不能让这种合理的管教缺位。十九、熏陶计——在生活中给孩子好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给孩子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因此,父母如果能在家庭生活中,通过讲故事等方式,培养孩子健康的兴趣爱好,陶冶孩子的情趣、品行,那么就可以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二十、疏导计——让孩子由对立变成合作。大禹治水的成功之处在于“疏”而不在“堵”,父母也可以从这种方法中得到启示。在教育孩子时太过专制只会引起孩子的逆反,让孩子跟你“对着干”,但如果采取明智、开放的疏导策略,孩子就会愿意跟你愉快合作。二十一、尊子计——让孩子与父母贴得更近。亲子间之所以出现冲突矛盾,往往是因为父母对孩子不够尊重,使孩子心怀恐惧、不满,拉开了彼此的距离。其实孩子也需要尊重,那么他们一定会成为最受孩子欢迎的父母。二十二、对等计——与孩子实现良好的沟通。与孩子良好沟通的前提,就是平等地对待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这样孩子才会愿意向你说出心里话,家长才可以及时帮孩子摆脱各种问题。如果家长总是摆着家长架子,专制地要求孩子服从自己,那么亲子间沟通的大门就会慢慢关上。二十三、攻防计——先给孩子打好“预防针”。

  兵法上说,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在教育孩子时也是这样,与其孩子出现问题后,再去管教、愤怒,还不如提前就给孩子打好“预防针”,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让孩子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二十四、训俭计——帮孩子克服骄奢之气。现在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些孩子就养成了骄奢的习惯,花钱大手大脚,不知爱惜物品,这种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家长应理直气壮地教育孩子勤俭节约,帮孩子养成节俭的习惯,这才是真正的爱孩子。二十五、伴教计——在参与中教出好孩子。如果父母能够参与孩子的生活,多抽时间陪伴孩子做一些事,那么不但可以增进亲子感情,还可以鼓舞孩子,同时父母还可以对孩子多一些了解,这于开发孩子的潜力、培养孩子成才是非常重要的。二十六、防微计——别让孩子的小毛病变成大问题。生活中,孩子有时会有一些小毛病,比如霸道、无礼、懒惰等等,这时候家长就要注意了,问题虽小,但也要严管,防微杜渐,否则这些小毛病会变成大问题,那时候家长再想让孩子改正,就不那么容易了。不要姑息孩子的小毛病,严管同样是爱的表现。

  二十七、劝和计——让孩子与老师相互包容。老师与学生之间也会发生一些摩擦和误会,这时家长就要担任“和事佬”的角色,帮助双方消除矛盾、误会,互相理解、互相包容。让孩子照样尊敬老师,老师继续爱护孩子。二十八、立规计——用合理的规则让孩子学会自控。

  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而家长“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的说教又容易引起孩子的厌烦,因此家长可以为孩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规则,作为孩子判断自己行为的依据,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二十九、减负计——别给孩子太大的压力。生活中,有心理障碍的孩子越来越多,而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压力过大是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给孩子减负已经成了当务之急。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们请别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三十、激发计——用刺激孩子的方式让孩子爱学习。教育孩子要找对方式,当劝导、说教都不奏效时,家长们不妨试试这招儿激发计。利用孩子的好胜心、逆反心甚至嫉妒心理来故意刺激孩子,让他们由不爱学习变成积极学习。三十一、悦纳计——让孩子喜欢并接受自己。如果孩子不能全面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那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自卑、嫉妒别人等等。因此,家长们要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优点,要让孩子喜欢自己,这样孩子才能自信地面对生活。三十二、用忍计——温和地纠正孩子的“出格”行为。孩子常常会做出一些令父母无法容忍的“出格”行为,而“急风骤雨”式的教育只会使孩子走向极端,因此,家长们只能“戒急用忍”,压下火气,多理解孩子多包容孩子,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这样才能把孩子引向正途。

  三十三、励勇计——培养孩子大胆探索的勇敢个性。生活中,常常是那些勇于探索、大胆无畏的人才能取得杰出的成就,获得幸福。因此,父母们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不要总是对孩子过度保护,不要过分强调培养“听话”的孩子,而是应该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鼓励他们做勇敢的孩子。三十四、感化计——以真情感动孩子的心灵。教育孩子,不能光是说教、责骂、劝导,有时候还必须要以情感之,这样才能撼动孩子的心灵,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但是,要感化孩子必须要情真意切,否则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三十五、平等计——培养一个胸怀开阔的孩子。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小太阳”,他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然而这样的性格对人际交往是极为不利的。因此,生活中,父母们应注意不要给孩子特殊的地位,培养他们分享、合作的精神,逐步培养出一个胸怀开阔的孩子。

  三十六、苦磨计——培养孩子的意志和毅力。现在的孩子面临的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而很多孩子由于生活过于安逸,往往缺少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聪明的父母应该多让孩子经受一些艰难困苦的磨练,以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这样他们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

如何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批评时,需隔离人与事“‘你怎么又做错了’、‘我告诉过你多少遍,你为什么不记住’……这些话,是大多数父母在孩子犯错时的‘常用语’。

  但他们可能不知道,这种表述方式除了宣泄自己的愤怒以外,既不能改变孩子犯错的事实,也不能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孙瑞雪说,对孩子的一味指责,只会使孩子觉得“我不够好”,时间一长,孩子势必会产生恐惧和自卑心理,难以获得“成长的能量”。她建议,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把孩子和事件隔离开,不能一味说“你这不好那不好”,而应该说“你不可以做这样的事”或者“你这样做不对”。

  这样,才可以使孩子明确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孙瑞雪称,临床上发现,许多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往往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而这些情绪又并非完全由孩子造成。孩子的错误行为,只不过是“导火线”而已。事实上,家长对孩子的责骂,有些是源于家长童年时的“心结”。

  心理学实验发现,不管是人和动物在对待自己的下一代时,总是重复自己幼时的遭遇。一位著名心理学家就曾归纳道:“当孩子被父亲打时,他毫无反抗之力,但是孩子的复仇,是从自己当了父亲开始的。”“如果你爱你的孩子,那么,请控制你的废话。尤其是在孩子犯错时,不要对孩子倾泻自己的情绪”,孙瑞雪称,用最简单的语言,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错了就足矣。“还有一点,请父母记住要蹲下来跟孩子讲话,这样,孩子会感到自己是受到尊重的。”

教育咨询被拒怎么办

  实战情景一:没兴趣

  当家长表示没有兴趣之后,教育咨询师要牢记的一点是你前面所有的话术应对都是一个铺垫,即对家长的没有兴趣给一个对应的说法,而铺垫之后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找出一个理由来拉住家长的注意力,从而使家长的思考焦点被转移到对你有利的方面来。

  应对话术

  话术1:我非常理解您的想法,您说没有兴趣是正常的。不过我有另外一个想法,就好比油价又涨了我们都没有兴趣,但是开车没有汽油是不行的,所有有没有兴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您到底有没有这个需要,您说呢

  话术2:您说没有兴趣?没有关系。对于我们不了解的东西没有兴趣是正常的,不如让我现在就为您介绍一下可以怎么样帮助你解决孩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果听完之后您还是不感兴趣,可以立即挂掉我的电话好吗

  话术3:其实我们机构的绝大多数家长最开始的反应和您一样,不过当他们了解到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令人头痛的孩子学习问题之后就有了完全不同的反应,不如我现在就给您解释一下,如果我说完还是不感兴趣,我保证就不再打扰您了。

  话术4:没有兴趣?您的意思是,对于任何在不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立刻能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的方法不感兴趣吗?我向您保证,是真的不需要投入一分钱。

  话术5:太好了,如果您有兴趣的话,您早就主动打电话给我们了,所以看来今天我这通电话是打对了,因为我已经迫不及待的希望和您分享一下,通过这场研讨会是如何帮助您找到一种新的方法,使自己的孩子学习更轻松,让您更省心,您说呢

  话术6:了解了,您就有兴趣了,因为知道这个东西可以帮助自己做点什么之后,我们才可能产生兴趣,现在就让我在一分钟的时间向您介绍一下。

  话术7:您对孩子教育不感兴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学习问题并不会因为我们没有兴趣而不发生,而一旦出现的话就会给自己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重点是,我们该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呢,您说呢

  实战情景二:我现在很忙

  无论什么时候打电话过去,家长都有可能在客观事实上处于不方便接听电话的阶段。这就要求教育咨询师选择好打电话的时间,尽量避免那些家长可能不方便的时段。当然,大多数情况,家长说自己很忙或者没有时间都只是一个拒绝的借口而已。

  但处理的时候,教育咨询师要注意一点,你接下来的所有话术并不是证明他不忙,而是证明他有理由抽出一点时间来,要让家长抽出时间来给教育咨询师,显然我们需要给家长一个理由,而最好的理由就是利益,因为这是电话陌拜中永恒的话题。

  如果遇到家长的确不方便的情况,教育咨询师首先要礼貌的向对方道歉,同时约好下一次的通话时间,为了防备家长拒绝预约打电话时间,可以使用二选一的方式咨询家长:比如:您看我今天下午两点我给您电话还是明天上午再给您电话。

  应对话术

  话术1:没有关系,是这样的,妈妈,我是一个很直爽的人。我可以问一下妈妈,您说现在很忙是真的很忙,还是您对我们的机构不感兴趣呢

  话术2:那太好了,我正好是来帮助您解决孩子学习问题的。仅仅需要2分钟左右的时间,您就可以每天节省超过两个小时的辅导时间,总体来讲是物有所值的,你说是吗

  话术3:您忙来忙去,也是希望将自己的孩子学习的更好,而我正好有个想法,帮助您的孩子提高学习效率。不过在给你介绍之前,我可以先请教你一个小小的问题吗

  话术4:我向您保证,您与我的对话所花的时间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我希望您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来,今天下午2点我再给你打电话,您看怎么样

  话术5:是的,其实我也很忙,我的时间也很宝贵。所以我就长话短说,如果话2分钟的时间,就解决一个让你头痛超过三年的难题,您是否感兴趣

  话术6:是吗?真的不好意思,妈妈,您看我什么时候再打过来比较好呢,是今天下午2点还是明天上午10点呢?(针对哪些给出了充分理由的家长,比如家长表示我现在正在车上等等)

  实战情景三:暂时不需要

  家长说自己不需要的时间点决定了教育咨询师不同的处理方式,即如果家长一开口就是不需要,很明显就是条件反射的拒绝托词,而家长如果听完教育咨询师的简短介绍之后再说不需要,则可能是教育咨询师的介绍没有打动家长。

  针对第一种情况:处理的要点是要修改开场白,即让你的开场白具有足够的诱惑力而引发家长的兴趣,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家长一开口说不需要。

  针对第二种情况:处理的要点是要了解家长说不需要的原因,到底是因为家长已经报班了还是对你机构不够信任,然后针对性处理,如果不太好处理,则可以使用转移话题的方式。

  应付话术

  话术1:没有关系,对于我们不了解的东西,您说不需要是正常的,接下来我仅仅花一分钟时间向您做一个简短介绍,看看我们可以帮到您获得什么利益,如果听完介绍您还觉得不需要,可以立刻挂掉电话。

  话术2:您可以告诉我您不需要的原因吗?是已经保过班了,还是对我们不够信任?或者是您觉得我们的帮不到您在孩子学习方面

  话术3:很多家长在不了解之前,和您的反应是一样的,所以您的看法我非常理解。不过当他们了解到我们是如何帮助您提升孩子学习成绩和能力的的时候,最终我们都成了很好的朋友的。现在我就给您介绍一下我们是如何帮助您提升孩子学习成绩的。

  话术4:您说您暂时不需要,那就说明您将来是有需要的。既然如此,您不妨先了解一下,等将来有了需要做个参考也不错,您说呢

  实战情景四:我们已经报过了

  家长表示有报过辅导了,抛开家长只是随便拿出一个理由来拒绝的情况外,这起码说明家长不仅仅是有需要并且有了实际行动。了解家长的报的机构是哪家显然是一个要点,但是立即询问这个问题要视情况而定,因为家长可能并不会从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你感觉双方的客情关系可以让家长正面回答,那么这个问题一定要问。

  应对话术

  话术:嗯,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可以给您介绍一下我们如何帮助学生提升成绩的,这样到下次有需要的时候,您也有个参考的杀价对象,您说呢

如何教育孩子?

  老的“棒打出孝子”的教育方法已经行不通了。得更新观念,要用鼓励、教育的方法教育孩子。相信你用这样的方法,一定也能教育好你的孩子!

  如何教育孩子?是所以家长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究竟如何教育孩子?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

  说是,有一位聪明的家长,在一次家长会上,老师说:“你的孩子,这一次考了倒数第一!你回家可要好好管管。”回到家后,她的孩子胆战心惊地问:“妈妈,家长会上,老师怎么说的!”妈妈对儿子说:“老师表扬你了,说你有进步,你可要加油呀!”孩子听了妈妈的话,当真加了一把油,于是,成绩有了起色。在第二次家长会上,老师说:“你是孩子有进步!”回到家后,孩子问:“妈妈,这次家长会上老师又是怎么说的?”妈妈对孩子说:“老师很高兴,说你进步很大!已经是中上等水平了。”这次孩子听了妈妈的话,红着脸没有说什么,跑里屋看书去了。在第三次家长会上,老师说:“你的孩子进步很大,已经排到三十名了。”回到家,孩子问:“妈妈,这次家长会上;老师怎么说的?”妈妈对孩子说:“你在班上已经算是尖子生了,努把力有可能考上重点高中!”孩子听了高兴地说:“妈,你给我买几本复习资料吧!我要好好复习,力争考上重点高中!”在妈妈带有鼓励性的教育下,在孩子的不懈努力下,孩子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重点高中!

  这个妈妈教育孩子的故事告诉我们:老的“棒打出孝子”的教育方法已经行不通了。得更新观念,要用鼓励、教育的方法教育孩子。相信你用这样的方法,一定也能教育好你的孩子!

儿童教育必须反思的十大问题

  十几年前,我遇到了一美国朋友,见到他3岁的孩子实在是太聪明可爱了,我就问他是怎么教育出来的,他没对我多说什么,仅告诉了我当时还鲜为人知的“大脑三分之二理论”(就是婴儿在出生时的大脑重量已有三分之一,0-3岁就长到了三分之二,这意味着0-3岁是孩子的黄金教育期)。这个理论今天很多人已经知道了,但在十几年前基本是天方夜谭,我当时惊出一身冷汗地意识到中国的孩子3岁前几乎全部交由老人来带了,或送回老家与父母不见面了,而年轻的父母呢,只顾忙于自己的工作,错过了孩子一生成长的黄金教育期。

  那时的我对小孩该怎么教育一无所知,但外国人的提醒使我感觉到小孩教育是一个很容易被家长搞坏的事,并使我隐隐约约地开始考虑一个较大的困惑,那就是为什么中国教育总难培养出牛顿、爱因斯坦白、柴可夫斯基、卓别林那样众多的能成大器的人才。

  我绝不是那种硬要把孩子逼迫成伟人的变态教育者,可也不甘心孩子将来就是个拿到大学毕业证的普通人。外国人的话使我感觉到每一个新生的婴儿都有可能是伟人的苗子,但究竟是什么力量这么强大,抑制了这么多孩子的成长,使中国人整体上变得那么普通

  如今十几年已经过去了,我觉得自己已经搞懂了好多教育的困惑,中国孩子在教育上的整体平庸,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全社会普遍忽视了孩子“懂事”前的黄金教育期(特别是0-3岁,中国文化惯性里一般认为孩子懂事了才开始教育,而懂事的孩子,一般都超过3岁了),二是一代一代的大人们和整个社会的教育环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是讨厌地扮演着劳累的干扰者的角色,强行地干扰、扭曲、绑架、践踏了孩子的成长,才使得十几亿人的中国,出像样人才的比例越来越少。

  中国也出过像样的人才,如古时候的李白苏东坡,和上世纪初的严复、梁启超等一大批世纪伟人,他们之所以成为大人才,依我看主要是因为家庭贫穷和社会动荡等原因使他们摆脱了以上两大原因,从而使他们得以自然、自由地成长起来,将人的浩大潜能释放了出来。

  而今天中国的教育条件好起来了,孩子们反而变得平庸了。因此每一个中国孩子的家长,都有责任要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孩子跳出社会的惯性教育而避免被埋没掉,这个事情不能都推给学校和教育部,也是家长的责无旁贷的己任。

  我发现在现今的中国社会环境中,教育是一个很容易从众并滑向平庸的事,似乎每个家长和老师的不假思索的从众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态度都对孩子的自然成长构成致命的威胁。自然成长!自然成长!这是一个这么简单却这么让人望尘莫及的事!

  正因为有这样的危机感和反省意识,我每见到即将为人父母的人,都忍不住要多说几句,嘱咐别人“一定要尽量反向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一定要有“教育突围”的意识。

  对于即将为人之母的你,我能与你分享点什么呢,0-3岁的黄金教育期大家一般都知道了,但大家不见得知道在孩子0-3岁时应该注意哪些教育事项,怎样从这一时期开始就做到“教育突围”。我相信你一定已经看了不少这方面的书了,一定已积累了不少常识,那我就不说公知的常识了,仅说几条一般家长不容易想到的“反向思维”,起个名字叫“准父母应该具备的十大反向教育思维”,不在系统,不在全面,不在详细,甚至不在正确,仅是帮你提个醒,激发你从起点上就考虑孩子教育的突围问题,这里的反向思维,指不同于常识性思考和习惯性思考。

  反向思维1。

  具有大学学历的人,他的教育认识不仅有可能是零,还有可能是负数。

  把一个孩子猛然推向你身边,让你评价他的表现如何,你很容易就能滔滔不绝地给他归纳出几条来,哪做得好,哪做得不好,哪需要改进,可你有可能从来没考虑过教育的问题,怎么一上来就能评价得头头是道?这就是可怕的“教育基因的惯性遗传”。

  我们长成父母的样子,是因为我们遗传了父母的基因。但千万不能忽视的是,我们生长在中国,我们的血液里也不知不觉地自动遗传了教育的认识,这就是教育基因的惯性遗传。由于教育基因有惯性遗传,每个家长几乎不需要有任何认真考虑就可以立即拿出一套头头是道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态度,从而一生只做孩子教育的执行者,而很少做孩子教育的思考者。你对孩子的教育中总能找到你父母对你的教育,总能找到你周围人对孩子的教育,这使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状况,在整体上总难跳出相同相似的大圈子。

  教育本身并不难事,不过是使一个孩子更聪明而已,而绝对地跳出民族社会的教育基因遗传,找到更适合于自己孩子的个性化教育方案,却是件很难的事。

  因此为人父母,不管你是什么学历,都不可太自信地直截了当地对孩子进行不假思索的教育,而要耐心地、谦虚地从头学习和研究你孩子的个性化的教育问题,要思考如何摆脱自己对教育的片面认识和不自觉继承而实现“教育突围”。

  以上道理乍一听好像大而空,但慢慢想下去你会发现非常值得思考。中国孩子目前整体上教育结果不理想,归根结底的最主要责任人就是父母,中国父母因懒于思考、惯于盲从和过于自信,因而疏于谦虚地从零做起研究教育问题,因而给个性化的孩子们施加了太多的同一化的化肥,使孩子们树长得不像树,草长得不像草,一眼望去都大致相同相似。

  思维2。

  孩子虽然是你的,但他有他自己独立的“成长权”。

  任何一个法律也不会规定孩子的成长权是什么,但为人父母却必须思考孩子的成长权是什么。如果孩子是一棵树,而你让他长成了草,你就是侵犯了孩子的成长权。且不要以为为人父母,给人衣食,你就是问心无愧的父母了,如果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用盲目的、不合适的教育干扰或践踏了孩子成长权,这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失职。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神奇的种子,人类之所以从远古社会走到今天的文明时代,就是因为“少数”的人类的种子得到发芽成长,成长了划时代的精英人类,才带领着其他平庸的人类走到了今天。可为什么只有少数种子发芽?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权利发芽成长成参天大树而避免被平平庸庸的教育抑制和耗费掉呢?这是天下每个孩子的父母都应该想的问题。提出孩子“成长权”的概念,是为了提高父母对孩子的敬畏心,从而更加重视思考成为合格父母的问题。

  思维3。

  别看你是孩子的父母,你有可能“不懂”孩子。

  我前面几次提到了“教育突围”和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从了解自己的孩子做起。

  很多家长自信地说,孩子是我生我养的,我还能对他不了解?而事实上睁眼瞎、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家长比比皆是。有的“全职”家长别看天天和孩子在一起,其实完全是孩子面前的陌生人。懂孩子是有一定技术难度的,甚至需要点天份,你没看很多人都养小猫小狗吗,可养起来大不一样,有的人可以达到和自己家的宠物“说话”的程度,有的人就是在傻养。懂孩子也和懂宠物一样,需要你用心观察思考才能懂。俗话说,知彼知己,百战百胜,不懂你的孩子,你何谈良好地教育他,何谈让他长成参天大树。为了懂孩子,父母们一定要学会一门外语——孩子的语言,特别是学会不会讲话的0-3岁的孩子的形体语言,这只能靠观察与思考来学习,但这门语言值得下功夫去学,哪位家长这门外语学得好,他的孩子就一定错不了。

  最可怕的是家长看到三岁之前的孩子不会讲话,就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懂,因此就先喂饱穿暖逗乐算了,交流不交流的事,长大点再说吧,这种不懂孩子父母大有人在。

略谈孩子教育

  教育孩子是一个永久的话题,也是一代又一代家长头痛不已的老问题,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也对孩子教育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实践。

  首先,必须建立孩子的信心。信心是完成一切工作的前提,“信心比黄金还重要”。我们的孩子对新事物总是存在畏难情绪,如对数学学习就总认为自己数学不好,应用题更是不行,以致有一段时间一看到难题就先害怕,甚至自己先哭起来。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有目的地引导她对数学的信心,拿出一批难度相对较低的题目让她做,不断夸奖她,逐步建立了她对数学学习的信心,现在也能自己主动去找一些题目做了。

  其次,孩子做事必须认真。认真是做好事情的基础,也是孩子们最需要保持终身的良好习惯之一。与其他孩子类似,孙晓凡也总是马马虎虎,特别是做题不审题,导致考试大量失分,反过来又影响她对学习的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有目的地通过大量练习强化她的反应,并不断提醒她检查。这些方法,虽然有一些效果,但还是难以根治她不仔细的毛病。

  第三,给孩子一个天真快乐的童年。回顾近四十年的人生过程,我们失掉最多的就是我们开朗的心情和活泼的天性。作为父母,我们真的希望孩子们不要再这样,毕竟快乐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真谛。

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但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却又是父母最头疼的问题。下面就给大家说几个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长们应该注意的几个细节,我相信如果您能坚持做到以下几点,那么您的孩子一定是一个听话。懂事的乖宝贝。

  一、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要蹲下来说话,和孩子有一种平视的感觉,不管在哪里,都要坚持做到

  二、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千万不要有她/他是自己的,他并不属于那一个人,要给他足够的尊重与理解,鼓励他做自己

  三、在孩子吃饭的时候千万,一定记住不要批评孩子

  四、和孩子一起成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所以一定要注意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引导和教育孩子,希望孩子怎样做,做什么,那自己就先去做。

  五、在孩子的一些重要的日子里,即使再忙,也不要错过陪伴他的机会,告诉他,他并不孤单,你一直都陪伴着他

  六、就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定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和谁谁谁去比,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对于孩子的优点一定要大力赞扬,对于孩子的缺点,要从侧面,去引导孩子改正。教导孩子扬长避短。

在孩子的角度谈教育问题

  我已经18了,我不在是个孩子,在大人眼里我也许还小,也许我还是个孩子。

  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希望大人们能放下自己的年龄,以及教育孩子时为资本的人生阅历。

  爱,这是个永恒的话题,每个家长对孩子的爱,以及大部分老师对孩子的爱,每个人都明白,每个人都拥有,这些都毋庸置疑。但孩子们为什么还是那么叛逆,他们不懂得报答吗?非也,施爱是一种艺术,并非是用口说就表示你爱着孩子,“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爱需要用行动配合着语言去表达,去传递。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施爱,当然,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受爱的习惯。家长总说孩子不懂事,感受不到父母的爱,那么,你们想过没有,你们表达爱的方式是否是你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呢?你送出了爱,很无私,很伟大的爱,但他没接受,是算你爱他了,还是算你没爱呢

  爱,因人而异,教育,更因人而异。先撇开以和尚撞钟为工作方式的老师,对那群人类没什么说的。不知道从哪听来了这么一句话“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仔细想来,这是一句很正确的话。对现在这个以爆炸的速度发展的社会,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很深,我想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在这样的背景下,你用曾经你们的父母教育你的方式来教育孩子,那将大错特错。当你给孩子讲自己当年多么可怜,吃不饱穿不暖,孩子理解吗?就算孩子理解,现在的社会怎么会吃不饱穿不暖?所以说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段过去的,将不会再回来的历史,还能有什么教育意义,反而,孩子还嫌你啰嗦。只有在不断的感受孩子的心,用正确适用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孩子才会真正的天天向上。

  我来说说我所知道因教育不当而引起孩子所犯的错误。父母望子心切,希望孩子有个较好的成绩,引发孩子考试作弊。老师想让学生遵守纪律,用勒令退学之类的后果来吓唬学生,让孩子总觉得自己在班上是个累赘,老师总希望找借口赶走他。总以严格的对与错来评判事物,孩子如果做来所谓的错事,不会对家长谈起,形成出门一个人,回家一个人。现在的孩子互相交流如何对付家长的事已经屡见不鲜,孩子都很聪明,想到的办法总会有些近乎完美的,可以骗过家长的。这样导致的后果是家长还欣欣然以为自己的孩子很优秀时,其实孩子已经走到了绝路。

  教育,确实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并非一般人能够做好,这就是天下的成功人士总是很少的原因。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的性格都是由所处的环境所造成的,所处的环境不同,性格自然互异。成功的教育打造人才,失败的教育打造庸人,甚至恶人,这跟环境造就性格同理。我想每个父母都不希望伤仲永的悲剧发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当父母以不恰当的方式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便会出现叛逆的倾向,当父母总是以打骂来教育孩子的时候,那么,孩子必然会叛逆。有时候,一个并不一定会造成严重后果的错误,在家长严格的教育下,出于青春期的叛逆,孩子很可能会做出很过分的事。

  我目睹了一个悲剧。在我身边有一对恋人,那时是高一。他俩学习成绩都不错,彼此激励着对方,每天都开开心心的。说实话,当时我很是羡慕。但他们总是缠绵在一起,经常逛街,女孩的家长先发现他们的关系,什么都不问,让他们分开,当时的他们应该是很深的爱着对方,不能割舍对方,又不想违背家长的意愿,一直迷茫着,但一直还没有分手。渐渐,家长已经开始逼他们。他们每天都是闷闷不乐。终于在最后,还算很乖的女孩,选择了放弃学业,她只是觉得已经没法学习了,她认为她做的没错,她认为即使没有结果,总算可以激励她学习,为什么早恋就必定是错的,是有害的呢?就这样,她几乎成为一个厌世的人。至于男孩,本来就是个比较捣的孩子,出现这样的事,直接就步入了社会。现在,他们还相爱着,男孩算是一个混混,女孩算是一个太妹,家长拿他们已经没办法。

  这个悲剧的根源就在于家长,每天都开开心心的难道不好吗?即便是分手,也不会有如此的结果吧。有些人早恋确实是无心学习,成绩不断下降,那样确实是一件错事,但并不代表每个人都是这样。孩子都不小了,有点分寸了,不会做的太过分。但在家长和老师的威逼下,走向迷茫,走向叛逆,走向毁灭。这就是对事物严的格评判对与错所造成的悲剧。也算孩子不懂事,但能有多少孩子懂那么多。明白的说,早恋的现象不能说严重,应该说泛滥,至少有70%的学生都有过恋爱史,家长不知道还很多很多,难道说曾经谈过恋爱的孩子都必定失败

  教育孩子,不能仅仅以对与错来评判一件事。当你对一件事评判的不够全面的时候,孩子会失去对你的信任,渐渐会认为你根本不了解他,日益觉得父母很烦,结果孩子叛逆。

  因此来说,教育的方法得当,才能成为爱的载体,反之,毁掉的是一个孩子,是你们视为一切的孩子!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手抄报

一年级故事比赛获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