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诗酒趁年华

  望江南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成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人生有许多的巧合。一片云彩,一枚落叶,一阕清词,一首古曲,都会在不同时候,暗合自己的心情。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缘分,缘来时当珍惜,缘去时也莫牵怀。

  每当我读起这首 望江南 ,无论于何地,怀着怎样的心情,都可以瞬间入境。微风细雨的季节,行走在乌衣巷,湿润的石板路上,流淌着过往的醇香。巷陌里的人家,同往常一样,过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不知谁家,用寒食过后的新火,煮着谷雨前采的“雨前茶”,袅袅茶香,从半掩的窗扉飘出,熏染了一季的相逢。也不知道是谁,将淡淡的春愁,挂在晾衣架上,希望过客装进行囊,带去天涯。

  分明在烟火的俗世间,只闻茶香,又觉此中岁月,悠然忘尘。我喜欢这份洗尽尘埃的洁净,一句诗酒趁年华,有一种洒然于世的超脱。仿佛所有的失意与落寂,都是无端的辜负和蹉跎。人生浮沉,世事难测,当知得失随缘,闲淡由之。

  在烟尘飞扬的世间,犹记明月清风。在颠沛流离的境遇,学会随遇而安。这就是苏轼的处世之道,于不合时宜的境况里依旧清醒旷达,不诉悲凉之音。他遭谪贬,被放逐,一生辗转流离,得意太少,失意太多。许多座城市留下了他的足迹,留下了他的故事,也留下了他的诗词,更留下了他的离合悲欢。

  他在黄州偏远的乡间,咀嚼几碟素菜,品出“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淡泊。他在惠州的陋室,隔帘听雨,享受“又得浮生一日凉”的意境。他在杭州西湖,看桃红柳绿,吟咏“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清雅。他在密州的烟雨丛林,竹杖芒鞋,感悟“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况味。东坡居士的词句,蕴含大自然的钟灵毓秀,藏纳人生的世情百味,也渗透了释道儒的隽永深沉。没有姹紫嫣红,无须惊涛骇浪,苏轼就是这样,在他的云水生涯里,品出淡定与从容。

  这是一个暮春的细雨天,风中杨柳依依,东坡居士独自登上超然台,看一江春水,满城花开,看烟雨中的万千人家。他的心穿越烟云雾海,在万象的苍茫中,体味一种物我两忘的超然明净。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新酒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句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林语堂

  大江东去浪淘尽·豪迈

  滚滚长江东逝水,山岸陡峭,直指云霄。汹涌的骇浪向江岸拥去,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一个布衣男子立于小舟中,望着如画江山,恍惚中也似乎入了那幅历史的画卷中。

  三国,硝烟四起。周瑜身为东吴都督,年少成名。初娶小乔,雄姿英发。赤壁一战,他羽扇纶巾,谈笑自若地指挥着千万水师,抗御强敌,使对方万艘舳舻,化为灰烬。

  《三国演义》一书着实“害人不浅”,许多人认为周瑜是个才高八斗却心胸狭隘的人。其实不然,公瑾是个宽容待人的君子,后人亦循着周郎风范,才开出魏晋风流。否则,一个狭隘之人,如何能让本是人上人的子瞻都望尘莫及

  思绪回来,苏轼又陷入了迷惘。他在朝中受到排挤,谪居黄州。宋廷萎靡慵懦,他多渴望如周瑜一般,忠心报国!然而现实残酷,他只能自叹“人生如梦”。

  此词一出,一扫词坛缠绵之风,成为千古绝唱。

  一蓑烟雨任平生·豁达

  突然骤雨,闷闷不乐,望着窗外阴霾,眸中却倒映出了932年前的一天……

  林间小路突降大雨,刚才还晴空万里的心情,支离破碎。众人狼狈不堪地躲雨,可独一位男子从容淡定,他耳边传来穿林打叶之声,不绝于耳。但这不妨他且吟且啸,徐步向前,竹杖芒鞋,轻快无比。

  不久,云开天晴,春风料峭,略带寒意。雨后,风携尘香,轻盈卷过。他回首,所经之处,再无萧瑟风雨。阵风骤雨后,一切都那么平静,轻松。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当时被贬,官途坎坷,未来一片迷茫。甚至,一不小心,就会丧命。但他,却且行且歌,就像不曾苦难。放眼今日,多少人因一点点挫折便唉声叹气,郁郁寡欢,最终放弃。若这些人可以用心领略苏轼豁达,是否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苦怨、看不开,而是会有更多的乐观?也许,苏词中的乐观向上,便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好的馈赠。

  窗外,雨已停了。一丝丝的闲云,飘泊在蓝天,天空晴好。

  初见此词,心中暗忖似是东坡风骨。果然,是他。

  唯他,才会一切苦难后,仍满腔豪情,笑傲江湖。

  十年生死两茫茫·深情

  夜深。

  苏子倚在窗边,眸底流转着怅惘。今日,是亡妻王弗的忌日。她走了,该有十年了吧

  十年生死两茫茫,光阴弹指而过,而他也有了续弦。只是,在月朗风清之夜,她的音容、笑貌却仍会蓦然浮现在脑中,让他,措不及防,泪流满面。

  亡妻葬于眉山故里,而自己却谪守山东,遥远、孤独。十年,他早已不复从前,鬓染尘霜,纵使与她相逢,也应不识。

  夜发幽梦。

  他忽见妻子在小轩窗边梳妆。他挣扎向前,有千言万语欲告之,然而到口,却无从说起,只能泪流千言。

  梦醒。梦境迷离,但对亡妻的思念却不可遏制地袭来。那长满小松林的短岗上,亡妻定会在另一个世界,年复一年,拼尽全力地,相思。

  世人皆曰东坡豪迈。只是在那字里行间的柔情,又有几人知晓

  家家争唱东坡词,苏子心事几人知

  苏轼虽也有姬妾,但不妨他对妻子情深。她死后,他在她坟头,植下三万株青苗。在那样的时代,又有几人像苏轼那样,对感情始终如一?就算是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元稹,亦是始乱终弃之人。甚至,在人心浮躁的当今,也很少能有人对一份感情不离不弃,无论是亲情、爱情抑或是友情。我们应当向东坡学的,不只是胸怀大志、乐观豁达,更有赤子之心。

  苏轼以诗入词,豁达之中,几分淡雅。一句话最可描述他——从不背叛感觉。

  这就是他。

  我似乎看到,几百年前,一个朗目疏眉的男子,新酒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社会公德的正反面例子

有志者事竟成是出自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