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问卷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心理健康

  近年来,随着80后独生子女的成家,为人父母,独独家庭组合现象越来越多,在这个家庭结构模式转型的关键期,一批1995年前后出生的孩子,目前成了各家庭特别关注的人群。

  他们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他们面临的问题真不少。他们年龄在15—20岁之间,父母基本上都有兄弟姐妹,而自己却成了正儿八经的独生子女;他们享受到了比父母各方面条件好的多的生活待遇;他们却失去了迎接艰苦挑战的宝贵磨练机会;他们同步了中国最快发展的一个时段;他们经受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碰撞的洗礼;他们处在觉醒却特别迷茫的青春期;他们志向远大,抱负比天,却害怕畏手畏脚;他们的身体指标远好于与他们同龄时的父母;他们的心理健康却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正因为他们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家人从一开始就给他们一个自以为是的“最好”的生活环境,无论衣、食、住、行,还是教育学校、培训,每年的旅游几乎成了规定;他们也被安排参加各种各样的特长培训班;他们独享了将近三代人积累的财富基础,他们承载了三代人的山一般的期望。

  现在人们都在说,这是个知识更新爆炸的年代,每年的知识更新都以多少倍的速度递增,特别是中国这个发展中的庞大巨轮。中国特有的应试教育考试,正是逼着孩子去死记硬背那些随时可能被忘却甚至淘汰的东西,为了取个高分乐此不疲。正如孔乙己的“茴”字有四种写法,让人啼笑皆非。也难怪,高考人家就是看分数,差一分你也去不了想去的大学。就是逼着每一个家长来逼着自己的孩子取那关键的一分,大好的青春年华都浪费在那看似关键的一分上了。

  我碰到一个案例让我深有感触:一个18岁的小伙子,长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然而,整天宅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除了上网就是玩游戏,社会交往几乎没有,愁得父母难以言表。小伙子,白白净净,个字高挑,初中毕业就不再上学,成了啃老一族。有着天大的抱负,却不愿动动手指;整天担心自己的父母受累,却不肯自力更生;既愤愤不平,又眼高手低;既明白事理,又夸夸其谈;既想孝顺父母,又在自欺欺人。心中的矛盾纠结,终于使自己的心理到了严重不健康的程度。

  我不能说这一代人都这样,毕竟健康的孩子还是大多数。通过这一个孩子,我们看到了他们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不仅仅是他们自己能不能承受,更多的是父母是否为他们准备承受那些压力和挑战准备好。不是去创造便利,而是应该给他们机会。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讲的很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 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建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黄金时期,此时的影响将会根深蒂固。

  作为家长,都希望给自己的孩子创造最好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独当一面,成为社会的栋梁,但是有些人在给孩子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却背道而驰,让人唏嘘不已。一边喊着让孩子独立,一边给他端茶喂饭;一边喊着要树立信心,一边却长吁短叹;一边要求他认真学习,一边却和别人看球聊天;一边要求勤俭节约,一边却把好好的饭菜当着孩子的面倒进垃圾桶。父母的心比天大,手比海深,言行不一,言不由衷,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如何让孩子能正确按照自己的意图生长。

  没有困难的洗礼,不会感恩;没有挫折的经历,不会学会珍惜;没有失败的教训,不会争取成功。

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问卷

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作为中学生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类似于“竞争激烈”这种词。当前,各种竞争例如经济、科技等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又赖于教育去培养,所以尽快造就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广泛适应能力的各种人才就成为教育改革和现代学校关注的中心课题。

  而今,我国的中学生正处于新旧体制常常发生碰撞,许多问题不可能尽如人意和适时解决,受应试教育的驱使中学生被迫投入竞争,随着父母离异的、破损家庭的增多,以及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造成了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

  为此,我在网上搜寻了一些相关的信息,并且调查了当地的一些中学生。

  结果分析

  调查表明,大多数人对学习上的问题认识较为清晰,认为自己学习时注意力还是比较集中。多数同学认为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较自信。但40%以上的同学存在对考试焦虑不安,未能做到主动学习。

  大多认为自己会主动关心他人、能敢于承认错误、自理能力较强的同学在社会中也往往较为有自信。少数则是不会主动的关心他人,而是一昧的要求他人对自己好。

  而且家庭因素已慢慢成为造成中学生有心理问题的原因,我的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因为家庭不好,所以开始厌学,或者变得消极。

  分析讨论

  目前我国高中生的年龄大部分在十六岁至十九岁之间,独生子女占了大多数。这些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特别是一些家庭中孩子俨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为主宰,心理脆弱,经受不住风雨和磨练。根据调查,发现独生子女在社会性行为方面,存在问题的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23-40%。我国独生子女存在的弊端是依赖性。对父母、家庭、环境的过度依赖,是独生子女的一个通病,这主要是家长的过度管制造成的。父母由于过分担忧,隔断了孩子同周围环境的接触。孩子们自我探索活动都变成了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附属活动。同时,由于父母的过分疼爱,对孩子大包大揽,从而使独生子女在父母的一系列的替代活动中,最终丧失了自我,养成很大的依赖性。

  由于父母对他们过分宠爱,使他们习惯于接受他人的关心、爱护,而不知道去关心、爱护他人;没有兄弟姐妹相互谦让的生活体验,使他们不能感到关心、迁就他人也是一种责任。其次,父母怕自己孩子在与他人交往中吃亏,有意无意地教了一些自私的观念和方法。此外,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如走后门,拉关系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等,也强化了孩子“自我中心”的意识,形成了自私心理,功利心较强。独生子女的利已性一旦形成,往往很难纠正,自己得不到幸福,也害了周围人。

  家庭原因: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习惯、性格、以及处世方式以及对人的态度都与家庭有关,因为你很小的时候还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你不断的模仿你家里人的行为习惯,看到他们是怎么做、怎么说的,你慢慢地就学会了。资料表明童少年期孩子的心理活动比较简单,多以感官受外部刺激而出现的反应为主,在行动上模仿占有重要地位。如果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品德高尚,行为文明,性格良好,子女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他们,天长日久就会成为自己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形成一系列优良的性格。所以如果父母若有不良的性格,如脾气暴躁,冷漠厌世,虚荣浮夸等也很容易“传染”给孩子。

  而且家庭气氛对其性格、心理的影响很大

  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家庭成员之间和睦、愉快的关系所营造的家庭气氛对儿童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猜疑、争吵、极不和睦的关系所造成的家庭紧张气氛,尤其是父母离异的家庭对儿童性格有消极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离异家庭的儿童比完整家庭的儿童更多地表现出孤僻、冷淡、冲动、恐惧焦虑甚至反社会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所以在我们遇到让我们不喜欢的人的时候,不应该只看到表面现象,认为他怎么怎么样,很讨人厌,哪个人不想自己是很个阳光,朋友很多的人,可是从小的“熏陶”不得已让自己变得这个样子。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吵架,对其子女的心理影响是非常大的,只是父母总是忽略了这一方面。

  很多小孩子有了缺点、犯了错误的时候,有很多的父母不顾孩子的自尊心,毫无情面地训斥、指责、辱骂甚至动手打,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孩子的逆反、抗拒心理及行为。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既然生在了这种社会,这样的家庭,不能想象去改变它,只能换个心态换个方式去对待,不要去想这一方面的问题,让自己过的快乐一点,因为生活是自己的。因为最后陪伴的只是自己,所以只有自己变得强大了,才能掌控好自己的命运。

  所以我认为,最终能否成功和幸福仍是靠自己,这是无可逃避的事实。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这样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据有关心理咨询机构统计,青少年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不健康或出现心理障碍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笔者认为,中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心理承受能力弱。风险和挫折是人生中难免的事,敢冒风险和战胜挫折,这才是人生应有的品格。可是,由于青少年学生特有的天真幼稚,使他们对复杂艰难的现实生活缺乏心理准备,一旦遇上风险和挫折,心理堤防容易崩溃,情绪容易低落,产生失望感甚至信念危机。(二)自私狭隘,虚荣心强。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quot;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数理化",造成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封闭与狭隘。一些学生,缺乏包容开放意识,学习上生活上只能听恭维,不能听批评,只能比别人强,不能让别人超过自己,对强于自己的人,常常犯"红眼病",当面冷嘲热讽,背后挖苦打击。对有小错或有负于自己的人,常常斤斤计较,甚至怀有报复心理。(三)缺少意志、毅力。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现在,中学生独生子女多,有的从小过着"众星捧月"式的"小皇帝""小公主"生活,有的读书学习缺乏毅力,善始而难以善终,遇到困难与失败,表现为意志软弱,缺少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决心,(四)情绪易波动,自控能力差。心理学家一致认为,在决定成功的诸因素中,智商只起20%的作用,80%的作用来自于其他因素,其中包括"情商"等非智力因素("情商"即"情绪商数"的简称,它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提出的)。情商,它包括了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具有健康稳定的情绪及抑制冲动、延迟满足的克制力,也包括了如何理解他人、接纳他人和被他人理解和接纳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现在,有的中学生智商高、能力强,但脾气环(情绪反应强烈)、情商低,表现为急躁、冲动,缺乏忍耐性,面对一点不顺心、一点委屈,就大动肝火,怒气冲天,与人相处,常常只想让别人来适应自己,而自己却很少考虑应该适应别人,与自己的生活学习环境难以和谐,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有时甚至由于一次突如其来的打击而神经失常,或走上轻生的道路。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一)认识问题。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这种状况在许多教育工作者中,尤其是在许多教育工作领导者的思想认识中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曾就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途径等问题,对两所完全中学的264名教师(其中16位校级领导)作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不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只把眼睛盯住学生的考试分数,盯住升学率,而很少甚至没有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健康。在错误认识支配下,学校的本该用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副课",每周两节被简缩成一节,有的学校甚至干脆砍掉或者只填在课表上。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荒漠化"状态。(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首先是缺乏足够的专职教师。大多数是"兼而不专",这些"兼而不专"的教师,又往往是半路出家的--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常常捉襟见肘,困难重重。其次,心理健康知识在广大教师中普及率低,面对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少教师爱莫能助,束手无策。另外,教师队伍中,有些教师本身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诸如脾气暴躁,情绪反复无常,缺乏宽容忍让意识等等,这种不良的个体心理品质,对学生这个群体(全班、全校)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对策

  吴阶平在《开展青春期性知识和性道德的教育刻不容缓》一文中,对心理健康教育作了精辟的概括:"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科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心理测查、咨询、治疗和训练,使受教育者增进心理环境的内稳度和机体对环境的有效适应,以积极主动、平衡而灵活、正确而理智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和协调当前及与时演进的客观环境,成为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强者。"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普通心理学中的有关认识、情感、意志、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人生观、性格、气质、能力的浅显知识,跨越青春期误区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心理卫生基础知识,社会人际交流及自我训练,自我调节方法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如果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中学阶段,那么,对中学生生理的成长、心理的成熟、健康人格的形成、个性的全面发展等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据《工人日报》报道:由辽宁省教育研究院承担的国?quot;八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通过心理干预,就帮助322名有重度心理障碍(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的学生摆脱了痛苦,帮助541名过度孤僻的学生改变了性格,使9例试图出走、3例试图轻生的学生打消了念头。事实表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益于学生培养和提高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益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当前,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呢

  (一)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智力、品德、身体诸方面的开发与养成,这一点早已被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所证明。不少国家在学校开办心理咨询机构、心理训练中心,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心理患者提供治疗帮助。我国的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及广西的少数学校,也把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其效果是显著的,但绝大多数地区尤其是较为闭塞的农村学校却仍是我行我素。究其原因,应试教育难逃其咎--追求高分、高升学率,"一切为了升?quot;已成为不少校长和教师办学的思想基础。当前,要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使所有校长和教师都懂得,心理健康教育对人一生的成就都有极大的影响。爱因斯坦早就说过:"只教人一种知识、技术是不行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就要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看待,可以说,是否重视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也能反映一所学校校长和教师的眼光。(二)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列宁说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取决于教师素质的水平。"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有计划地在各级各类师范院校中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教师,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提供师资保证。要千方百计向所有处于教育第一线广大教师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使他们不仅能自觉地依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实践中去,从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要通过校长培训及教师继续教育等方式,对校长和教师进行培训(特别要培训那些心理素质不高的教师),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心理素质还处在建立、形成和发展之中,具有很大的模仿性、盲从性和易变性。正因为这样,教师的表率作用在教育实践中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应予以高度重视。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每天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无数双精细、审视的孩子们的眼睛在时刻盯着你。"1983年,英国政府在其白皮书《教学质量》中,曾把"适宜的个性品质"列为鉴别合格教师的三条标准之首。国内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也表明,一名教师达到一定的能力、知识水平和具备一定的教育能力之后,其自身的个性心理品质就是影响学生成长(尤其是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因素。(三)开辟多种渠道,把心理健康教育2涞绞荡ΑW魑=逃匝睦砘疃挠跋焓嵌喾矫娴模翁檬墙逃徒萄У闹髡蟮兀研睦斫】档慕逃⒂诟骺平萄导腥ィ寡谥逗湍芰Φ玫教岣吆投土兜耐保彩顾堑男睦硭刂实玫教岣吆投土丁3酥猓部啥匝懈霰鹦睦碇傅己脱盗贰U馐嵌匝睦砘疃跋熳畲螅比灰彩亲钅炎龊玫墓ぷ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谈话、指导及训练,也可采取随机交谈和开展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当然,学生动态的心理活动与本能的心理封闭,会使这项工作难上加难。这需要工作的艺术性,也需要教师有慈母之心和绣花之功,做到"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并且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也会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爱到感染。如针对中学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可利用出板报、办校刊、开展知识竞赛以及各种表演等多种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有益的文化熏陶中提高文化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养成健康心理状态。须强调的是,开展这些教育活动,除了要讲针对性之外,更要讲经常性,任何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都不能指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另外,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总之,学校要调动一切积极性,挖掘一切育人因素,采取多种渠道,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点一滴地落到实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切不可等闲视之。

有关心理健康的调研报告与生社会调查报告作文

  一 问题的提出。

  最近,同学们有个别的缺作业,且考试有不及格现象。我们的同学准备对本班学生完成作业和进行课外学习情况分析展开调查。

  二 调查方法。

  1走访同学本人。

  2 走访周围的同学。

  三 调查情况整理。

  姓名 情况 原因 作业完成情况

  李毓雯 优秀 上课注意听 认真完成

  勤学好问

  李莎莎 优秀 上课注意听 认真完成

  多看课外书

  李寒冰 差 上课不注意听讲 不按时完成

  信息渠道 走访同学

  四 结论。

  1 因为同学们的自制力很差,如果不及时管教,会产生一种不想写作业的心理。所以做家长的要及时管教。

  2 作为一个学生,只有老师家长的管教是不够的,还要靠自己。做作业是为了巩固当天学的新知识。小学生学得快,忘得快,如不及时巩固,就会忘掉。做了作业,才会使你对刚学过的知识加深印象,所以,做作业并非无用。

  3 此外,学生应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应先把作业写完,再玩一些其他的东西放松一下,但不能耽误学习。

浅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小学生作文

  二、网瘾问题

  网瘾问题是继早恋问题之后青春期比较常见的问题,这里的网瘾问题不单单是指玩游

  戏,还指代孩子上网观看色情录像、色情刊物、色情图片,这也是非常严重的。

  因为孩子在青春期没有受到良好的两性教育,就会导致对一些黄色、色情的网页没有抵抗诱惑的心理,从而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点进去看,最终往往会导致孩子的心理产生罪恶的想法,因为如今电脑都已经走进了千门万户的家庭,想要查看黄色网页是易如反掌,也因此才会导致很多孩子的心理发生变化。

  笔者写过一篇《网络真的好吗》,其中专门针对网游、网络色情做了细致的分析,并且有着相应的解决办法。

  三、叛逆问题

  一提起叛逆问题许多的青春期家长不禁都开始头疼,孩子叛逆、孩子逃学、孩子不尊敬家长,怎么办?不理智的家长就是一巴掌抽过去,而理智的家长则会和孩子说明道理。

  有的家长会问:“可是,孩子现在连说话的机会都不给我!一跟他说话他就会一把把我推出去。”这怎么办?其实,这一切的叛逆心理都是家长们自己造成的。

  不说别的,孩子这么小都敢和你顶嘴了,就是因为家长没有做好家长应该做的,就是因为家长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没有制定让孩子怕你的规矩。“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就是这个道理,只要家长做好了,孩子就不会差!每一个叛逆、沉溺网络的孩子后面总有一对失职的父母。

  如果孩子已经叛逆了怎么办?千万不要逼得太紧,否则孩子一怒之下什么都会干出来,包括:离家出走、轻生……

  只要家长制定了让孩子听话的规矩,并且和孩子多多谈心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以上就是笔者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浅谈,希望能够为各位读者带来一定帮助。

青少年与心理

  青少年是一个群体,同时也是最为被动的一个群体。因为他们产生了困境,也是无人知道的一个群体。因为青少年一旦产生了心中矛盾便开始自暴自弃,因为他们不被理想。心中有太多的人生梦想而未实现而烦恼,因为他们只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便可以安然渡过了。

  青年少因为爱动,所以给它们带来心理负担。担心自己的理想未能实现而苦恼,因为自己的人生将在何处开花结果等一系列问题困绕着他们内心。其实只要我们心中不断地去追寻美好理想而努力,这样只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时候。这便是自我的出路,这便是自解开内心矛盾。 青少年人或许一直存在于矛盾中,同时他们也不会理解的一个群体。为什么说他们不被理解呢?主要是因为青少年往往因为心中或内心中的想法或人生目标而不被理解反而被自我的内心成长所约束,因为他们存于生活中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因为他们是我们对人对事的重新认识。我们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帮助他们, 同时也要在人生路上指导他们走向人中美好幸福。因为青少年是一个走面青年的过渡,所以很多时候他们以自我中心,以自我们内心中想而努力。有时候他们调皮,有时候他们很沉闷。因为他们是我们体会生活一种生活调节,我们帮助了他们同时也帮助我们调整好心情一种方法。

  青少年与心理主要因为青少心中爱动, 同时也喜欢思考。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思考自已的未来。所以我们要极量的帮助他们过好青少年与青年人的过渡,所以我们帮助了他们同时也帮助我们自己的心态。

中学生心理问题调查研究报告

  中学时代是中学生生理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此时的中学生既有别成人,又非昔日幼稚的顽童,在身体形态和心理上均发生一系列的“质的”变化。在这一时期,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是一个不断碰撞而又不断调试的过程,其心理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困扰,滋生各种心理问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唯我独尊心理、厌学心理。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不堪学业等诸多压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对于这些,我们需要正确的认识以及面对。

  首先是自卑心理。这是普遍出现在青春期青少年身上的现象。具体体现在“我成绩不如某某某的好”“我能力不如某某某的强”“我家没有某某某有钱”“我长得实在是强差人意”等等方面。而这就造成了青少年不敢去让自己的才华,自己真正的实力展现出来。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对于这个方面,我们需要正确的去认识自己。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要看见自己发光点看见自己长处,只有这样全面的立体的判断自己才能得到稳步提升与发展,一味的自卑只有走下坡路。

  然后是孤独心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的条件都太优渥了,所以他们有一大堆的时间来捏造自己莫须有的孤独。我们要看见社会上那些衣衫褴褛的工人讨不到工资一脸尘土的孤独,我们要看见孤儿院里孩子们笑容背后没有父母的孤独,我们要看见年事已高无人照料的老人拾荒时的孤独,认识到这些,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孤独根本就不值一提。我们可以敞开心扉与朋友老师家人面对,用知足来化解莫须有的孤独。

  然后是有关嫉妒心理,这个多是出现在女孩子身上,有关别人的衣服比自己的好看,别人比自己人缘好,别人有男孩子喜欢,别人家境优渥,而面对这种正常的心理我们应当用正常的方式去处理。要知道好的条件不能靠父母不能靠先天,要靠自己去一手创造。嫉妒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要看到发展的一面而不是去嫉妒别人哪里比自己优秀哪里比自己条件好。

  唯我独尊心理出现在和家人的相处里。认为家人的付出是应该的,认为自己是皇帝是公主,不可一世,什么要求都必须要满足,要比别人好,人家都要听我的。这种心理要去多体会别人的感受,换位思考,就能解决唯我独尊的病态心理了。

  厌学心理的人往往没有远见,他们贪图一时玩乐,今宵有酒今宵醉,完全就没有考虑到自己以后的几十年人生。需要别人去开导他们走出象牙塔,了解到现在的努力是为了将来的幸福,要远见到几十年以后自己脱离父母独立了靠的是满腹经纶去闯这个社会,通过学习去计划自己的美好人生,才能摆脱鼠目寸光的厌学心理。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多种多样,在此例举几种。希望大家能够反思自己,从中学到一些东西去提高改变自己,顺利成功的走过我们人生的花季,不要在将来因为这些微不足道的心理活动后悔不已!

浅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所谓青春期就是泛指10-20岁的青少年,这一段时期都是人的发育第二高峰期,我们的身高会不断增加,并且在身体上也会有一些变化。但这些都是身体上的变化,而家长则恰恰忽略了孩子心理的变化。

  心理变化是什么?其实,心理变化是一个非常隐秘的变化,因此家长也不易察觉,但是只要注意观察,就不难发现孩子在青春期的变化,比较常见的有:焦躁、抑郁、喜欢和异性接触、内向、易怒……

  笔者今天主要围绕三点来描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早恋问题恐怕是青春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些家长在孩子一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就开始如临大敌,开始不断关注孩子的社交,有没有和女生有过激的行为……家长的担心其实并非没有道理,毕竟他们也是从这个年龄过来的人,都知道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但是如果过分干预就会导致适得其反。

  青春期早恋的现象是非常正常的,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体内的雄性激素(荷尔蒙)就开始飞快的增加,从而导致对女生有一种本能的青睐,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笔者所处的班级就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比如一个女的和一个男的只要稍稍靠近一点,全班就会开始沸腾起来,然后流言蜚语就开始四起。而一些男生却是也对一些女生有好感,而班级同学的这些呼叫声,就会导致正常的同学交涉都无法进行下去。

  班级同学的流言蜚语是一方面,更大的压力来源于家长,一旦步入青春期,家长都会教育孩子:“不要早恋!学习重要!”但是,这样反而会引发孩子在青春期的“禁果效应”就是和你对着干,因此,家长教育也要适当。

  孩子在青春期产生心理上的变化,非常正常,但是早恋事情就严重了,为此,笔者总结了早恋会带来的几个坏处:

  (一)因为孩子在青春期对于男欢女爱的了解非常的肤浅,如果爱上了一个异性内心就会进入纠结状态,不知道是和她表白好还是不表白好。

  如果表白了,那么就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

  1、表白失败,那么,这时候孩子的心理就会出现一种羞辱感,感到非常的难为情,最终导致孩子对于爱情有心理阴影,从而会导致内向、抑郁、易怒最后甚至会有轻生的想法;

  2、表白成功,这就更糟糕了,笔者在前面也提到过,这一段时间的孩子对于男女的爱情并不理解,处于懵懂阶段,那么如果成功了,一旦双方出现了不可和解的分歧,最后就会导致恋情的失败。而孩子的内心终究没有大人的强大,大人失恋还可以化解,但孩子一旦失恋,又不敢和父母讲,只能别在心中。最后对爱情失去信心,甚至有个别极端孩子还会自杀……

  (二)成绩下滑

  这也是最常见的问题,孩子总是单纯的以为:“爱情就是和一个你爱的人长相厮守在一起,只要双方都情投意合就不会影响学习,甚至还会在双方互相爱慕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学习的成绩与乐趣。”这种理解是非常肤浅的,因为你一旦爱上了一个女孩,那么思想上就会分心,时间上也会浪费,然后就会导致难免的成绩下滑,最后双方被迫终止恋情,变成了单恋,那就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还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很多的早恋都不是因为孩子表现的很明显才被家长发现的,而是因为孩子成绩下滑的太厉害家长逼问孩子最后询问出来的,由此可以看出早恋的危害。

  (三)情绪恶化,人格分裂

  千万不要认为笔者是在危言耸听,孩子处于青春懵懂期对于情与爱本身就了解的不够透彻,一旦过分恋情,最后又被家长棒打鸳鸯,就有可能导致情绪恶化,产生:焦虑、易怒、叛逆的心理问题。

  甚至有可能因为这一次的恋情导致孩子的爱情观与价值观的刷新,最后乃至改变人格。

  (四)、改变性取向

  这同样也不知凭空捏造,在青春期如果家长过度干预孩子的早恋,那么对两性不理解的孩子就甚至会改变性取向,认为既然不能和女人一起生活那么就和男人一起过吧!

  这是真实发生的,因为一母亲对孩子的早恋过度干预,导致孩子喜欢上了男孩,最后就变成了“双性恋”或“同性恋”。

  那么,如果孩子已经开始早恋或者准备开始早恋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其实我觉得,家长不应该只是用暴力、武力去对待孩子,那样反而会引发孩子的叛逆(这在下文中会有提及),乃至于离家出走、仇视父母……的不良反应。

  这段时期是孩子的特殊时期,一旦父母对待孩子的方法有问题,会导致孩子一生都活在痛苦里。

  所以,一旦发现孩子早恋,应该要和孩子说明利弊,而不是只扔下一句话:“你要是敢早恋,我就打死你!”

  这样是根本起不到威慑作用的,而一旦和孩子说明利弊,知道孩子的内心深处是怎么想的,那么才能真正的治标治本。

  如果孩子不听家长的,那么笔者觉得要带孩子去咨询一下心理医生,因为早恋是一个心理问题,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咨询心理就代表着孩子是变态,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只要去咨询心理医生往往能获得很好的解决方法。

  网瘾问题是继早恋问题之后青春期比较常见的问题,这里的网瘾问题不单单是指玩游

  戏,还指代孩子上网观看色情录像、色情刊物、色情图片,这也是非常严重的。

  因为孩子在青春期没有受到良好的两性教育,就会导致对一些黄色、色情的网页没有抵抗诱惑的心理,从而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点进去看,最终往往会导致孩子的心理产生罪恶的想法,因为如今电脑都已经走进了千门万户的家庭,想要查看黄色网页是易如反掌,也因此才会导致很多孩子的心理发生变化。

  笔者写过一篇《网络真的好吗》,其中专门针对网游、网络色情做了细致的分析,并且有着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提起叛逆问题许多的青春期家长不禁都开始头疼,孩子叛逆、孩子逃学、孩子不尊敬家长,怎么办?不理智的家长就是一巴掌抽过去,而理智的家长则会和孩子说明道理。

  有的家长会问:“可是,孩子现在连说话的机会都不给我!一跟他说话他就会一把把我推出去。”这怎么办?其实,这一切的叛逆心理都是家长们自己造成的。

  不说别的,孩子这么小都敢和你顶嘴了,就是因为家长没有做好家长应该做的,就是因为家长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没有制定让孩子怕你的规矩。“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就是这个道理,只要家长做好了,孩子就不会差!每一个叛逆、沉溺网络的孩子后面总有一对失职的父母。

  如果孩子已经叛逆了怎么办?千万不要逼得太紧,否则孩子一怒之下什么都会干出来,包括:离家出走、轻生……

  只要家长制定了让孩子听话的规矩,并且和孩子多多谈心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以上就是笔者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浅谈,希望能够为各位读者带来一定帮助。

关于青少年十大心理健康问题

  八、学习障碍

  [案例]小丽今年刚刚入学,可是父母却发现孩子写作业时十分粗心,经常多一撇少一划,把答案抄错。一次试卷发下来,父母发现中间竟然漏做了很多题,而小丽却说自己根本没看见这些题,父母于是觉得孩子学习态度有问题,故意不肯做题,于是打了她一顿,但整整一个学期,这种情况始终没有得到改善。

  [应对]专家指出,小丽其实是有书写障碍。一般这类患者的眼睛似乎与别人的不一样,好像“懒惰的眼睛”,会漏掉许多明显的信息,表现在学习时视而不见,可以把整个题丢掉,事后却说自己没看见这道题。这种孩子最易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误解,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能力障碍。只有进行有关的视知觉训练才能见成效。因此,遇到孩子学习表现不佳时,家长和教师应当首先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心理出现了什么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从而为孩子设计一个个别化的教育方案,针对特殊的学习能力不足进行培训。

  [小贴士]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但因学习能力落后而导致成绩低下的现象。研究表明,大约有5%—10%的在校生属于学习障碍儿童。学习障碍是由若干不同类型所构成的,包括书写障碍、阅读障碍、数学障碍(又叫非语言学习障碍)。

  九、精神分裂症

  [案例]小王自从升入高三后,成绩每况愈下,每天一回家便躲在房间里不出来,而且几乎很少跟父母说话,也越来越少与朋友联络。一开始王妈妈以为小王是因为升学压力太大,而出现暂时不适应的情况,岂料小王的状况越来越怪异,整日自言自语。某天晚上吃完晚饭后,小王竟然声称看到阎罗王要夺取他的性命,而父母便是牛头马面,于是拿起菜刀想要追杀父母。最后,小王被送入医院急诊,诊断的结果是精神分裂症。

  [应对]由于这类疾病常有许多前兆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因此父母或老师应提高警觉,一发现征兆,立即送医院治疗,以免错过治疗时机。这类患者的挫折应对能力较正常人差,因此在面对较大的生活压力时,便可能恶化,不能承担太大的学习任务。应尽量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不要对他们有太高的期望。可以将家中许多压力较小的家事交由病患处理,让病患自觉对家里有贡献,以提升其自信心。

  [小贴士]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多发于15岁到20岁。主要症状包括思考、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在发病之初,病人可能出现成绩或工作表现一落千丈、社交退缩、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等先兆,在潜伏期阶段,若未予以适当的处置,病情便会更加恶化,而衍生出幻觉、妄想、语无伦次、行为怪异等症状。

  十、抑郁症

  [案例]小张正读高一,是某校的特困生之一。有一天他找到班主任老师,紧张而急促地说:“我完了。一个多月了,晚上几乎通宵失眠,白天神思恍惚还经常呕吐。”说着懊丧地抬手扶了扶眼镜,右手腕上一道伤疤赫然而现,这是他不久前试图割脉自杀留下的痕迹。

  [应对]经过心理专家的咨询,发现小张得了抑郁症。专家建议,为了避免心理问题导致情绪低落,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安排得充实一些,避免因过多的空想和胡思乱想而产生失落感,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使自己心情舒畅起来。另外,还可以多与父母及亲近同学谈心交流,向他们倾吐心头的积郁,使自己心情愉快起来。

  [小贴士]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异常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其特征是:无趣、无力、无望、无能、无助。症状包括:极度忧伤、绝望、疲劳、身体疾病。患有抑郁症的人,其情绪低落的程度和性质都远超正常变异的界限,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烦恼那样容易逐渐地“云消雾散”。

青少年心理健康

  首先,通过学习,使我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了正确的认识。

  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目标涉及到多个方面有身体、精神、心理的整体和谐;有自我认同、自我更新与成长;有关怀、尊重与合群;有创造性人格;有应对挑战与困难的能力等。但很多家长和老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不足,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尽可能满足他们正当的心理需要。对不正当的心理需要,要耐心说服,讲清道理,给予正确引导。其次,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古老文化的中国有这样一句格言3岁看小,7岁看老。这充分说明了小学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响。而现代社会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多元化的价值观,带来升学、就业、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引发了学生心理疾患的上升。我们的老师也时常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从低效而劳神的教育工作中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了当代学校教育面前的一个非常严峻的话题,如网络成瘾、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学生、心理缺陷的学生等等,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培训中,聆听专家们列举的真实的当今青少年中存在的心理健康疾病,使我深深地意识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我们每一位教师要身体力行,尽快地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再次,通过学习,使我懂得了学生心理问题对于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们不能够只注重于各项制度的制定、实施,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经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学生作为集体的一员,他们个体的心理感受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成长,也关系到班集体的建设的成败。特别是听了王磊博士的如何分析学生的心理与行为,怎样激励学生,怎样进行心理辅导等,这些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措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使我认识到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我们最应关注的,我们要提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的水平。对学生主要进行心理训练,提高学生心理品质,培养健全的人格,改善心理稳定能力;增强智力和能力水平,充分发挥心理优势和精神潜力,克服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对心理缺陷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训练和纠正教育,采取谈心、对话、座谈、咨询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心理教育,也只有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班主任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建立起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最后,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学生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学生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以上这些,是我的一家之言,这次培训学习收获是巨大的,但体会可能肤浅。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认识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性以及其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使自己看到许多不足之处,如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还需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缺少创新性等,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事业单位面试真题

事业单位面试题型及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