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六年级上期末数学小结

  “兵火有馀烬,贫村才数家。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数学界兵马纷争,死伤不计其数。

  我能带伤来到战场,已经很不容易了。其实成绩好,也未必会一辈子坐享其成,哪一个人不怕别人获高人指点,转过来偷袭呢?我每日提心吊胆,怕毛贤士反过来刺我一剑,那我这位牛鼻子道士可就没命啦!!期末考试就像半年一度的华山论剑。哎……说来惭愧!我由于未领悟“骄兵必败”的真谛,论剑时骄傲自满,随手招架,犯了武林的大忌,以致于走火入魔,连计算题也错了,哎,正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这次不仅我败得惨,连郝道长最后一剑竟也败了四题,让我好生诧异啊!让我更诧异的莫过于“狒狒三优事件”,这可谓是太阳西升,河水倒流,一切皆已不可思议!“奇怪,奇怪!”“奇怪之极!”“奇怪之极矣,奇怪之极矣哉!”啊!不知沈大鹏在论剑时期有没有“鹏”起来,人家杨过有了神雕,武功盖世,成了“神雕侠”,沈大鹏可成了“神鹏侠”?要抓紧!

  虽然我年纪小,但是我总结了:人的一生可短暂了,有时和睡觉是一样一样的,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儿过去了,哈~?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哈~?在小学,五年半过去了!我似乎已神志恍惚。特别是论剑前一个礼拜,吴师父一剑一剑地直刺,毫不留余地,我勉强支持的住,可某些同学似乎有了几个透明窟窿。

  小学共十二次华山论剑,第十一次刚刚结束,下面就是各个门派的选拔期了,不管您是入武当,还是入少林,都得努力、刻苦地练习。不管你是入举世闻名的华山,还是入不为人知的古墓,都得尊师重道,忠厚老实。

  记住李萍的话:一辈子做好事,睡好觉,不长疮。再过半年,我们就要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了。各位,千万要知道,世界上还有个姓朱名子奇的人啊!正是:“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六年级数学上册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免费课件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第15题,练习三的第16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对利息、成数等概念有进步的了解。能够比较熟练地解答有关利息、成数的应用题,将百分数应用于实际生活。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利息、成数等概念

  1.做整理和复习第1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另请两名学生加以回答,教师补充完整。

  提问:

  同学们准备用自己的存款做些什么事情呢?让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及时表扬那些准备用自己存款做些有意义的事情的学生,适时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

  2.做整理和复习第2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

  提问:

  什么叫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的意义是什么

  利息是怎样计算的

  让几名学生回答.然后将本金、利息、利率的概念用幻灯显示,请学生齐读一遍。板书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3.做整理和复习第4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

  另请两名学生分别对两个问题加以回答。

  4.做练习三的第3、4题。

  把全体学生分或两组.一组做第3题,另一组做第4题,答案直接写在课堂练习

  本上:

  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中间出现的错误。最后进行集体订正。

  二、复习有关利息、成数的应用题

  1.做整理和复习第3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

  提问:

  要求利息,必须知道哪些数据?(引导学生在题中找出本金、利率、时间 各是多少。)

  计算利息的公式是什么?(引导学生看黑板上的公式。)。

  让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做,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一边巡视,一边及时纠正学生中出现的错误。最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三的第1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教师无需用任何提示,直接让学生计算利息。教师行间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小结:

  我们国家还有许多贫困地区的儿童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许多小朋友都像小英一样把零用钱节省下来存入银行,既支援了国家建设,又可以把利息捐献给希望工程。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平时勤俭节约,不乱花钱,为贫困地区的儿童献一份爱心。

  3.做练习三的第2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

  教师说明:

  购买建设债券是支援国家建设的另一种方式,和储蓄在实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债券的利率一般高于定期储蓄。

  抽取两名学生到黑板前做,其余学生做在课堂练习本上。教师巡视,等全体学生做完以后,集体订正。尤其要提醒学生注意题目要求的是到期时一共能取出多少元?所以在求出利息以后,不要忘记把本金加上。

  4.做整理和复习第5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

  提问:

  一成五是多少

  这道题里单位1是谁

  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哪种方法更简便?(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

  分别请两名学生回答这两个问题。

  请两名学生到黑板前做,分别用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进行解答,其余学生做在课堂练习本上。教师边巡视,边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最后进行集体订正。

  5.做练习三的第5题。

  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做,其余学生做在课堂练习本上。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三、作业

  练习三的第6题。

6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一、 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

  1、教材分析:这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以前学过的直线图形知识和上节课掌握了圆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而且在对圆周长有关知识的推导论证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虽然有计算直线图形周长的基础,但第一次接触曲线图形,概念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周率的含义会有一定的困难。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②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 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学生能理解“任何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问题,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归纳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实践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则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法、学法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探究的平台。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中学生的层次不同,并要求学生配备直尺、绳等学具,让每个学习小组共同完成绳测法、滚动法测量周长,依所测数据找出直径与周长的倍数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公式三个操作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在教学中独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交互运用,引导学生在认知矛盾、实际操作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三、教具学具准备:

  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我所准备的教具有直尺、圆形硬纸板、绳子、剪刀,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的学具有直尺、圆形硬纸板(大中小各一个)、绳子、剪刀。

  四、课堂结构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这样设计课堂结构:先让学生回忆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用什么计量单位再启发学生说出圆周长的含义,然后组织学生通过三个活动理解圆周长的含义、认识圆周率、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接着安排练习巩固知识并引导学生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 我的设计意图是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学生易于接受,并通过亲身实践掌握知识加深理解, 随后安排的基础题和实践题,及时地巩固新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技能。

  五、 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我用生动的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既复习了旧知,又自然引出课题。】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认识圆的周长,归纳测量圆周长的方法。教师先拿出教具——圆,启发学生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通过指一指、摸一摸,叙述出圆周长的含义;最后,让学生合作交流,用学具试一试量出圆的周长,教师引导总结测量圆周长的基本方法:绳测法和滚动法。

  2、 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疑问一:用滚动法帮小兔出跑道的长吗那绳测法呢

  疑问二: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那圆的周长我什么有关系呢

  层层设疑,利用学具(大、中、小三个圆)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将课本63页的表格填完整。圆的周长(c圆的直径(c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c通过认真观察,学生不难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并且是直径越长,周长越长。通过计算、汇报,讨论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3倍多一些”。最后利用课件演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比较数据,学生就会自主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倍感合作探究的乐趣。

  3、自学圆周率,引导推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我顺便升华本课的教学难点,利用课件介绍圆周率,并利用汇报的形式得出本课的重、难点:圆周率的概念和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等活动不仅可以突破难点,又能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加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落实三个教学目标。】

  (三)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依据本节知识特点,我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1、第一层次:基础题帮助小兔计算直径是100米的圆形跑道的周长是多少米

  2、第二层次:判断题地球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绕赤道走一圈大约是多少千米(得数保留整数)

  3、第三层次:拓展题老师想知道文峰中路那棵老槐树的横截面的直径,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形成一条较完整的知识链,同时又能把课堂的教学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

  (四)归纳总结,共同提高老师问:能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答:我知道了…… 我学会了……

  六、说板书设计意图:我的板书简单明了,这样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七、设计理念课前,我用一个生动的故事贯穿始终,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探索新知埋下了伏笔。课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学习的多样化。 郭沫若曾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及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并掌握圆心、半径与圆的位置和圆的大小的关系,掌握半径与直径的特征及关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及其空间观念的建立。

  3.情感目标:

  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掌握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掌握画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过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呢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出示PPT),如硬币的面、有些钟表的面及有些桌子的面、十五的月亮、向日葵都是圆形的。

  3.PPT出示一个圆:教师介绍圆上(红线)、圆内(红线内)、圆外(红线外)、圆心(蓝点)。

  4.请你说出下面各图形的名称。

  5.(PPT比较)圆和学过的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平面图形;不同点:圆是曲线围成的图形。)

  6.谁能说一说你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二)学习新课

  1.借助工具画圆,进一步认识圆是由一条封闭曲线围成的。

  (1)用你准备的圆形物体画一个圆。

  (2)说说你是怎样画的?(沿着它的周边画一圈。)请你用剪子把这个圆剪下来

  2.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1)认识圆心。

  ①把你剪的圆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折过若干次后,可以发现什么?小组讨论讨论。

  ②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画圆时固定的一点,就叫做圆心。

  (2)认识半径。

  ①请学生在圆上找一点。学生动手:以圆心和圆上找的一点为端点画一条线段。

  师介绍: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用r表示。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段?半径必须具备哪些特征?(半径是一条线段,两个端点分别在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

  (3)认识直径

  ①我们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组讨论讨论。(折痕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

  ②我们就把这样的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用字母d表

  ③追问:直径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4)判断圆的半径和直径并说说为什么。(PPT)

  (5)动手画半径(PPT)

  请学生在10秒钟内画半径,看谁画得多。还能画吗?这说明了什么?(半径有无数条。)

  用尺子量一量这些半径,你发现了什么?(圆半径相等。)

  追问:如果一个圆与该圆相等,它们的半径相等吗?(等圆或同圆半径相等)

  ②想一想:直径有多少条?你是怎样发现的?让学生画出几条直径,并且量一量,你又发现了什么?(直径有无数条,同圆或等圆的直径相等。)

  (6)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①通过刚才的画一画,量一量。你除了发现半径、直径的特征外,还发现了什么?(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或半径等于直径的一半。)

  ②用字母表示上述关系:

  ③老师拿出一个直径是40厘米的圆,这个圆大不大?它的半径与你手中的那个圆的半径相等吗?它的半径是你手中那个圆的直径的一半吗?说明了什么?(圆的特征及直径、半径的关系必须在同一个圆或相等的圆中才存在。)

  (7)练习。

  (1)课本第58页的“做一做”:

  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

  说明理由。

  (2)填表

  (3)

  ①指出下边圆里的几条线段中哪一条是直径并说说为什么。

  ②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直径是最的一条线段。

  ③课本58页第三题,根据这个道理,请你找出下列圆的圆心和直径。

  3.学会用圆规画圆。

  (1)教师拿出一个圆规,提问:谁认识这个工具?(圆规)你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吗

  (2)学生初步尝试画圆,请你用手中的圆规试着在纸上画一个圆,你是分几步画的?可4.以互相讨论,互相帮助。

  (3)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画的?老师按照你说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一边画,一边归纳画圆的三个步骤:

  ①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什么?(半径)

  ②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

  提问:画圆时固定的一点就是什么?(圆心)

  ③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可以画出一个圆。

  5.提醒学生画圆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重心应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②两脚间的距离不准变。

  (4)请你按照上面的步骤,在作业本上再画一个圆。

  (5)用圆规画出半径为2厘米,4厘米的一个圆,并用字母O,r,d分别标出它的圆心、6.半径和直径。

  (6)看看你在纸上画的这几个圆有什么不同之处?(这几个圆的位置不同,大小也不相同。)

  想一想:圆的位置是由谁决定的?圆的大小又与谁有关系?(圆的位置是由圆心决定的,圆的大小是由圆的半径决定的。)

  板书: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小结:画圆时应先确定圆心,然后按照指定的半径长度为半径来画圆。圆的大小取决于半径的长短,与圆心的位置无关。

  7.判断:(PPT)

  (1)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直径。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3)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4)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8.选择题(PPT)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A.半径长度B.直径长度

  (2)从圆心到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A.圆心B.圆外C.圆上

  (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叫直径。

  A.直径B.线段C.射线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许多多实际问题:

  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把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这是为什么?(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车轴应放在圆心的位置,这样,车轮滚动时,车轴才能保持与地面一样的距离,从而使车辆行驶平稳。)

  (四)布置作业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教案注重了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空间想象等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的设计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通过生活中圆的物体导入,使学生初步认识圆。复习以往的知识帮助学生区分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和圆形。

  第二层次,学习新课的过程中,首先是请学生借助工具画圆,接着通过看一看、画一画、量一量、说一说等课堂活动,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知识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最后,通过自己尝试着用圆规画圆,总结出方法,并与前面知识相联系,从而巩固了新知识。

  第三层次,课后小结解决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正所谓教学定法,烦请老师们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你一定有了沉甸甸的收获吧!请亮出你的风采吧!别忘了仔细审题,认真答卷哦!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

  一、仔细想,认真填。(24分)

  1、0.25的倒数是( ),最小质数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 )。

  2、“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诗中“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 )%。

  3、 : 的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4、 = =( ):10 = ( )%=24÷( )= ( )(小数)

  5、你在教室第( )行,第( )列,用数对表示你的位置是( , )。

  6、在0.523 、 、 53% 、 0.5 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7、小明的存钱罐里有5角和1角的硬币共18枚,一共有5元。则5角的硬币有( )枚,1角的硬币有( )枚。

  8、下面是我校六年级学生视力情况统计图。

  (1)视力正常的有76人,近视的有( )人,假性近视的有( )人。

  (2)假性近视的同学比视力正常的同学少( )人。

  (3)视力正常的同学与视力非正常的人数比是( )。

  9、我国规定,如果个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超过2000元的部分就要按5%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小红的妈妈月收入2360元,她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元。

  10、数学课上,小兰剪了一个面积是9.42平方厘米的圆形纸片,你能猜出她至少要准备(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二、火眼金睛辨真伪。(5分)

  1、15÷(5+ )=15÷5+15÷ =3+75=78。

  2、一吨煤用去 后,又运来 ,现在的煤还是1吨。

  3、两个半径相等的圆,它们的形状和大小都相等。

  4、小华体重的 与小明体重的 相等,小华比小明重。

  5、右面两幅图都是轴对称图形。 ( )

  三、快乐A、B、C。(5分)

  1、一件商品原价200元,涨价15%后在降价15%,现价原价。

  A、高于B、低于 C、等于 D、无法比较

  2、爷爷把一根铁丝剪成两段,第一段长 米,第二段占全长的 ,则( )

  A、第一段长 B、第二段长 C、两段一样长 D、无法判断

  3、一杯盐水,盐占盐水的 ,则盐和水的比是( )

  A、3:17 B、17:3 C、3:20  D、20:3

  4、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是3米,在花坛一周铺一条宽1米的碎石小路,小路的面积是( )平方米。

  A、28.26 B、50.24 C、15.7 D、21.98

  5、去年每千克汽油的价格为5.5元,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汽油价格的涨幅达到了10%。你对“涨幅”一词的理解是( )。

  A、今年售价是去年的百分之几 B、去年售价是今年的百分之几

  C、今年售价比去年多百分之几 D、去年售价比今年少百分之几

  四、轻松演练

  1、口算下面各题。(4分)

  ÷8 = × = 5÷ = 3+3÷7=

  ×15= 10÷10% = 28×75% = ×8× =

  2、请你解方程。(6分)

  5X-3× = + X=

  3、用你喜欢的方法做。(12分)

  × × - ×58+ ×41+

  × + ÷ ÷[( - )÷ ]

  4、列式计算。(8分)

  (1) 加上 除以 的商,所得和乘 ,(2)一个数的20% 加上 和是2,

  积是多少? 求这个数。(用方程做)

  五、实践天地。

  1、在图中的正方形内,用阴影表示出12.5%的部分。(2分)

  2、把一个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4厘米。(1)请试着把这个圆画出来。(3分) (2)请计算出这个圆的面积。(3分)

  六、数学与生活。(28分)(1、2小题各4分,其余每题5分)

  1、全班50本作业都交了,可老师说有2本作业做错了。你知道这次作业的正确率吗

  2、某方便面的广告语这样说:“赠量25%,加量不加价。”一袋方便面现在的重量是120克,你知道赠量前是多少克吗

  3、小明和小刚坐出租车回家。当行到全程的 时,小明下了车;小刚到终点才下车。他们两人共支付车费25元。你认为小明和小刚两人怎样付款最合理?请运用数学知识说明理由。

  4、为了饮水卫生,学校准备给每个学生发一个专用水杯。每个水杯标价2元,你认为到哪家商店买便宜?每个水杯便宜多少元

  5、你能根据下面这张存单,帮赵大爷算算到期时,他得到本金及税后利息共多少元吗

  中国信合郑州农信( )存款凭条

  科目(贷) 2003 年 12 月 10 日 凭证号:

  储种:活期口定期√零整口定活口通知口存本口教育口一卡通口其他——

  客户

  填写 户名:赵大明 金

  期限:5年 额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元 角 分 备

  注

  2 5 0 0 0 0

  存入金额:贰仟伍佰元整

  信用社填写 户名:赵大明 期 限:5年 利 率:2.28%

  卡本帐号:3128643 余 额: 网点号:流水号:

  存入日:2003年12月10日 到期日:2008年12月10日 操作员:01

  6、101路公交车到炎黄广场时,有 的乘客下车,又有14人上车,这时车上的乘客比原来多30%。原来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做完了,你真了不起!是不是再认真检查一遍。

数学日记六年级上册作文范文

  10月10日星期三晴

  生活中到处离不开数学!

  今天,我在家里做了一个事情,就是量一元硬币。

  工具是:一套尺子,一个一元硬币,一只彩笔。

  先用彩笔画出一元硬币的直径,它的直径是2.5厘米,要想算出圆的周长,再用2.5乘3.14等于7.85厘米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在求圆的周长,应是:圆的半径乘3.14乘2。

  我还知道: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R来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心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今天,我在家里没事干,就找到了一个以前四驱车的轮子。我就开始测量它的周长。找不着圆点是一个难事,于是我借用个课堂上的几个方法,由于这个轮子是安到这里的,所以很不好测量,最后我还是按照车轮的大小在纸上画出了一个圆。

  测出了直径。3、14×2、5=7、85(厘米)。

  这可真是一次有趣的测量啊!

六年级上册数学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1、2007年我国在校小学生128226200人,读作,改写成“亿“作单位,并保留一位小数是亿人。

  2、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3、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5,个位上的数字是a,这个两位数是。

  4、今天是6月30日星期一,北京奥运会8月8日举行,是星期。

  5、小丽发现:小表妹和读初三哥哥的岁数是互质数,积是144,小表妹和读初三哥哥的岁数分别是(岁,岁)。

  6、六(2)班男生占全班人数的,这个班女生是男生人数的%。

  7、一次口算比赛,小明4分钟完成80道,正确的有78道,他计算的正确率是%。

  8、小伟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128错写成182,这样商比原来多了6,而余数正好相同。这道题的余数是。

  9、一个圆柱形的水桶,里面盛有18升水,正好盛满,如果把一块与水桶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实心木块完全浸入水中,这时桶内还有升水。

  10、如果Y=,那么X和Y成比例。

  11、一批本子分发给六年级一班学生,平均每人分到12本。若只发给女生,平均每人可分到20本,若只发给男生,平均每人可分得本。

  12、在一个比例式中,两个比的比值等于2,这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分别是和这个比例是。

  13、小明身高1.6米,在照片上她的身高是5厘米。这张照片的比例尺是

  14、在一张长80厘米,宽62厘米的铁皮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半径是。

  15、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16、一块长方形草地的周长是270米,长与宽的比是5︰4,这块地的面积是平方米。

  17、把一个高6分米的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通过切、拼的方法得到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圆柱的表面积增加48平方分米。原来圆柱的体积是。

  18、若2△3=2+3+4=9,5△4=5+6+7+8=26。按此规律,5△5=。

  评卷人

  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对的打“√”,错的打“×”)6%

  1、ab-8=17.25,则a和b不成比例

  2、林场种100棵树苗,死了3棵,又补中了3棵,共成活

  100棵,成活率为100%。

  3、下图中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它们阴影部分的面积一样大。

  4、圆的面积和半径成正比例关系。

  5、甲、乙两桶水,甲用去,乙用去一半,剩下的水一样多,甲、乙两桶中水的质量比是4:3。

  6、按1,8,27,125,216的规律排,括号中的数应为64。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6%

  1、如果一个圆的半径是a厘米,且2:a=a:3,问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A、πB、6πC、6D、无法求出

  2、小丽每天为妈妈配一杯糖水,下面四天中,的糖水最甜。

  A、第一天,糖与水的比是1:9。B、第二天,20克糖配成200克糖水。

  C、第三天,200克水中加入20克糖。D、第四天,含糖率为12%。

  3、若a÷b=8……3,那么(100a)÷(100b)=8……。

  A、3B、300C、100D、0.03

  4、一个长方体正好可以切成3个一样的正方体,切开后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2平方厘米,那么原来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A、36B、30C、28D、24

  5、小明由家去学校然后又安原路返回,去时每分钟行a米,回来时每分钟行b米,求小明来回的平均速度的正确算式是。

  A、(a+b)÷2B、2÷(a+b)C、1÷(+)D、2÷(+)

  6、甲乙两个容积相同的瓶子分别装满盐水,已知甲瓶中盐、水的比是2︰9,乙瓶中盐、水的比是3︰10,现在把甲、乙两瓶水混合在一起,则混合盐水中,盐与盐水的比是。

  A、B、C、D.

  评卷人

  四、一丝不苟,巧妙计算。26%

  五、动动巧手,灵活计算。6%

  下面是用1:4000的比例尺画出的一块水稻试验田的平面图。请你:

  (1)量一量:它的上底是厘米,下底是厘米。(取整厘米数)

  (2)算一算:它的实际面积是公顷。

  (3)画一画:以上图的高为直径画一个圆。

  (4)算一算:你画的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六、活用知识,解决问题。36%

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日记

  20xx年6月9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一道思考题:

  一只蜗牛被困在了井里,井深15米,蜗牛每天向上爬1米,半夜向下落30厘米,蜗牛什么时候能爬出井

  我在草稿纸上列了算式:蜗牛每天爬100-30=70厘米,蜗牛10天爬70 ×10=700厘米,蜗牛20天爬70×20=1400厘米,第21天蜗牛还剩1500-1400=100厘米=1米。蜗牛爬出井,共需20+1=21天。

  原来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啊!

  10月10日 星期三 晴

  生活中到处离不开数学!

  今天,我在家里做了一个事情,就是量一元硬币。

  工具是:一套尺子,一个一元硬币,一只彩笔。

  先用彩笔画出一元硬币的直径,它的直径是2.5厘米,要想算出圆的周长,再用2.5乘3.14等于7.85厘米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在求圆的周长,应是:圆的半径乘3.14乘2。

  我还知道: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R来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心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校

  今天,我在家里没事干,就找到了一个以前四驱车的轮子。我就开始测量它的周长。找不着圆点是一个难事,于是我借用个课堂上的几个方法,由于这个轮子是安到这里的,所以很不好测量,最后我还是按照车轮的大小在纸上画出了一个圆。

  测出了直径。3、14×2、5=7、85(厘米)。

  这可真是一次有趣的测量啊!

  10月15日 星期三 晴

  那天的数学课上,刘老师说了这的样一句话:“课堂因差错而精彩。”——简短而意味深长。

  六年级的上半个学期,我们学习用正比例解应用题。通过书上的几个例题的学习,我们得出了:正比例图象都是直线上升或下降的。就在我们要解决下一个问题时,范安琳提出了疑问:为什么不可能是上下起伏的折线而一定是直线呢?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便是在为她解答困惑中度过的。争论了一会儿,我也有点儿困惑了。我发现别的同学也略显困惑。老师让范安琳在黑板上画了一幅,我们这才明白了她的意思:如果数轴上的数据不按顺序排列,那图象就不会呈直线上升或下降。原来范安琳是忽略了数轴的特点。

  这件事不就验证了那句话吗?课堂上因为她的一点错误,而使全班对数轴与正比例有了更深的认识;因此还使我认识到,错误不可怕,重要的是提出来,让大家来共同解决。由此我明白了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要因担心出错而踯躅不前——课堂会因差错而精彩。

六年级上册数学日记

  一

  这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年轻人,买个五元的肉丸子串,那位卖肉丸子的叔叔的价钱定位0。5元一串,卖肉丸子一时急把题目算错了,价钱弄钱了,认为定位1元一串,只给年轻人5个,年轻人一算好声好气对那位卖肉丸子的人说:“你算错了就应10个肉丸子。”那个人不听回改,年轻人一劝在劝,后才答应,给他11串,年轻人说:“多一个我也不一样,你拿会去,人要做个诚实、守信的人,多了一个我也不能要的,原先是数学帮了个忙。

  我也有一回,这天的事情最后发生了,我外公带我到理发店去洗头,洗头价钱是5元一次,洗完后,那位理发店的老板因顾客太多,忙但是来,我外公给他10元,他却找我外公7元钱,我外公没看钱就走,走了一半,外公摸了摸口袋的钱多了2元,外公把我送回家后,就回去把那2元钱还了那位糊涂的老板,老板惭愧的摸了摸脑袋说:“都怪我粗心大意,人多我忙但是来。”“这两件事中给突出要做个诚实、守信的人,老实的人给有上帝的保佑。

  二

  这天我闲着没事干,就想去帮阿姨买菜。我就想这样也好我也能完成数学日记了。

  一来到菜市场,热闹非凡。喧闹声,让人感到好烦。我立刻就去买我的最爱的鸡腿吃了,刚到那一股香气让我迫不及待的过去。我立刻问老板几元一只,老板回答说:“4。5元一只:”我掏出10元钱给了他,他给了我钱我就走了。当时我没注意就跑了。我准备在去买东西时却发现少了5毛钱准备去换了,当时我真糊涂立刻来到了当时来买鸡的地方去换。我真的很马虎怎样没注意看呢?那位老板也是个热心的人他没说什么就给了我钱我羞愧的低下头说了声:“多谢”就走了。

  我之后又去买了很多东西算也算不了我决定耐心的数,最后数出来了。结果算出了答案:45。3元。爸爸给了我50元怎样只剩下了4元了,怎样办呢?少了7毛钱怎样说呢

  一回家我来到爸爸面前说:“爸爸对不起我算错钱了,”爸爸笑了笑说:“没关系,在生活上肯定有马虎错误的。”这次我原谅下次不能犯了。我听见了说什么。所以说一般数学不能犯马虎错误,一犯马虎就吃亏了。之后我去买菜不会犯了。懂得上次的教训。

  三

  这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寒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后。这道题是这样的: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方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的面积,要求体积还务必明白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样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妈妈来了。妈妈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但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妈妈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之后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方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方除以另外一条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上册数学《圆的面积》

  上课时间:10月25日上课老师:裘圣赞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学习了圆的周长以及学过几种常见直线几何面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从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到学习曲线图形的面积,这是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学习掌握了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不仅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也为后面学习圆柱、圆锥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经验,知道运用转化的思想可以研究新的图形的面积。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实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具,结合多媒体课件,在观察、操作中将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从中发现圆的面积与半径、直径有关,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由于刚刚学习了圆的周长,学生容易把圆的面积和圆的周长混淆,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注意区分周长和面积,正确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

  2.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运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准备:

  圆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尝试转化,推导公式

  1.确定“转化”的策略。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当我们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是利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预设:

  引导学生明确:我们是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同学们再想想,我们又是怎样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呢

  师:对了,我们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转化”成其它图形的方法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2.尝试“转化”。

  师:那么,怎样才能把圆形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呢?(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请大家看屏幕(利用课件演示),老师先给大家一点提示。

  师:(教师配合课件演示作适当说明)如果我们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16份(如图三),其中的每一份(如图四,课件闪烁其中1份)都是这个样子的。同学们,你们觉得它像一个什么图形呢

  师:是的,其中的每一份都是一个近似三角形。请同学们再想一想,这个近似

  三角形一条边(教师指示)跟圆形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

  引导学生观察,明确这个近似三角形的两条边其实都是圆的半径。

  师:如果我们用这些近似三角形重新拼组,就可以将这个圆形“转化”成其它图形了。同学们,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已经等分好了的圆形,请你们动手拼一拼,把这个圆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开始吧!

  预设:

  学生利用这种近似三角形拼组图形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加强巡视和有针对性的指导,既鼓励学生拼出自己想象中的图形,又要引导他们拼出最简单、最容易计算面积的图形。一般情况下,学生会拼出如下几种图形(如图五、图六、图七)。

  3.探究联系。

  师:同学们,“转化”完了吗?好,请大家来展示一下你们“转化”后的图形。

  预设:

  分组逐个展示,并将其中“转化”成长方形的一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如果有小组转化成了不规则的图形,教师应及时引导他们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平面图形。

  师:好,各个小组都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你们把一个圆形“转化”成了现在的图形之后,它们的面积有没有改变?请小组内讨论。

  师:谁来告诉大家,它们的面积有没有改变

  师:是的,没有改变,就是说: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

  师:虽然我们现在拼成的是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但是如果把圆等分成32份、64份、128份、256份……一直这样下去分成很多很多份,拼成的图形就变为真正的长方形(课件演示,如图八)。

  4.推导公式。

  师:现在我们就来看这个长方形。同学们,如果圆的半径为r,你们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吗?现在请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

  师:好,同学们,谁能首先告诉老师,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

  预设: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演示课件,同时闪烁圆的半径和长方形的宽,并标示字母r,如图九。

  师:那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呢?(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说明)这个长方形是由两个半圆展开后拼成的,请大家看屏幕,这个红色的半圆展开后,其中这条黄色的线段就是长方形的长(如图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继续演示如图十一,半圆展开后再还原,再展开,),这个长方形的长究竟与圆的什么有关?究竟是多少呢

  预设: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关,并且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如果学生有困难的话,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如图十二)。并且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长方形的长就是πr。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如图十三),它的面积应该是多少?那圆的面积呢

  预设: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关的板书。

  师:你们真了不起,学会了“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现在请大家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师:同学们,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知道什么?(出示例1)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我们该怎样求它的面积呢?请大家动笔算一算这个圆形花坛的面积吧!

  预设:

  教师应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公式、单位使用是否正确。

  2.完成做一做。

  师:真不错!现在请同学们翻开数学课本第69页,请大家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

  订正。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70页第2、3、4题。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团员教育自我评议

国家安全论文1000字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