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气的军旅诗句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①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这一首,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
这首小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而此时此刻,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天地悠悠,牢落无偶,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上面所描写的,都是通过视觉所看到的环境,没有声音,还缺乏立体感。接着诗人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就象亲人在呼唤,又象是游子的叹息。这缕缕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再也控制不住,终于来了个大爆发,引出了诗的最后一句。这一缕笛声,对于“独坐”在孤楼之上的闻笛人来说是景,但这景又饱含着吹笛人所抒发的情,使环境更具体、内容更丰富了。诗人用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迹,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转折过渡,何等巧妙、何等自然!
在表现征人思想活动方面,诗人运笔也十分委婉曲折。环境氛围已经造成,为抒情铺平垫稳,然后水到渠成,直接描写边人的心理——“无那金闺万里愁”。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就全篇而言,这一句如画龙点睛,立刻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了。
(张燕瑾)
〔注〕①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
征夫叹
我根本不相信我会写出这样的文字→_→抱歉那些看一眼题目以为是个抒情的小律诗就轻轻飘过的孩子们有考虑过作者的感受吗?描述战争的无奈,一首五言诗,356个字哇啊啊啊!木兰辞的一半啦!
昔我将行时,树谷新破土。
三叩别父母,里正与裹头。
戴甲星月下,从军黄沙道。
戍边蛮荒地,昼夜不得息。
铁骑踏焦土,刀剑不容哀。
少年悲白发,腥血染菏泽。
血霞拥残阳,火伴终眠土。
苟活尸骨间,累伤没我肤。
不知悲与痛,暗忖为谁死
月光寒,照铁衣;征夫泪,流血凝。
将军白发百战死,壮士泪干随荒草。
明月依旧皎,星辰聚又散。
本为家国屏,何不如鸡犬
行军且浩荡,百人无一还。
既生普天下,何必破楼兰
虽闻偷生贼,惟思我乡里。
白发终得归,无闻乡音美。
犹记树谷幼,何时已参天
垂须万条下,静观人世久。
驻足问行者,行者难掩哀:
烽火焚村野,哭啼没铁蹄;
杀人如伐麻,十里皆荒土,
死者岁已久!呜呼!……”
胡虏杀我亲,夷人掠我姊。
却已识血厄,凭自孤叹息。
役夫死即死,化归权宰功;
卫国亦流血,作土犹欣荣。
十村征丁尽,击虏人却空。
何时血不流?山河泪已干。
大学军训诗歌
露华秋浓,
踏马平川,
何惧路遥。
看教官英姿,
似龙游江。
同学风骨,
峥嵘激昂。
啸碎苍穹,
目蕴刀光,
青春泼洒山大场。
携红日,
浩然正气,
吾辈担当。
训练如此多样,
引莘莘学子意迸光。
惜唐军神策,
私欲难挡;
杨门女将,
徒余怅惘。
一代名将,
细柳亚夫,
尚须逊三分风骚。
数今朝,
我辈扬锐气,
寰宇无双。
七律·将军出塞
将出塞外百余日,
刀抡剑锋已不鲜。
何年何月得复归,
遥望故里仰望天。
腥风血雨浴胸甲,
寒光冷束映枪尖。
横戈笑叹卧沙场,
忠魂英骨震世间。
军旅情强军梦征文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旷古悠久,无不令他国仰望。回顾百年历史,我们曾在泥泞沼泽中摸索,在戈壁沟壑中探寻。长空一喝,一头雄健的睡狮猛然惊醒。烈火在眼中燃烧,寰宇世界,我辈岂是蓬蒿人。伟大祖国的强大就是我绿色的梦想。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青年是祖国强大的支撑,我会用智慧诠释青年人的责任。我堂堂中国万古无疆。
绿色的青春梦源自心中有一个祖国
祖国的繁荣,军队的强盛,我的梦想就根植于此。在这条路上我们用绿色青春当做画笔描绘绚烂的明天。拳拳赤子心,浩浩中华魂。红旗飘飘,那血红的颜色,是沾满无数英雄的鲜血染红的。它凝聚着百万雄狮的力量。我们绿色的青春梦就高悬在冉冉升起的国旗上,在那一声声紧凑的警笛声中。那是沉甸甸的责任,梦想不曾改变,忠诚依旧故在。铮铮誓言,天地英雄,梦想犹在,意念不催。
绿色的军装包裹着我们绿色的青春,绿色的青春回荡着绿色的强军梦。和平的土壤里仍然隐藏着重重的危机,时刻警惕着,警惕着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滚滚浓烟阻挡不住矫健的身影,熊熊烈火烧不掉军人笃定的信念。翻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处处闪耀着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光辉。时代呼唤英雄,百姓盼望平安,正气需要弘扬。多少战士在烈火中忘记自我,多少战士在火海中牺牲,他们为了人民的安宁,为了践行使命,不惜用青春与生命作为代价。我们用警笛高奏信念,用水枪折射青春,用拉梯搭成一行行坚定的人生足迹,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一曲曲英雄赞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我们就会用尽全力抢救,水枪划出那道优雅的弧线就是我们手中的利剑,利剑在手所向披靡,无往不胜。
中国梦是我们迈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的重要的途径,强军梦是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但是,国家军队再强大,也离不开作为其中一粒尘、一粒沙的我们;中国梦、强军梦再美好,也离不开每个人对自己梦想的坚守。“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陆游的寄托;“匈奴未灭,何以为家”,这是霍去病的坚持;而屈原更是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对梦想的承诺。且不谈古人的追求,周总理在十二岁读书时就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伟大抱负并且为之奋斗终身。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步步走来,已经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考验,我们作为新一代年轻军人,更加应该使他不负“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称号,并使之向信息化军队的
方向迈进,成为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军队。这就是我的强军梦。
作为中国军人,要明确个人目标,成就自身价值。在工作岗位上要满怀激情,敢于担当,敢于创造,用强军梦激励自己不懈努力,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用个人的梦想来托起“强军梦”。
从军行 王昌龄诗选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八一赞美军人诗歌
猎猎军旗展疆场,
中华军人豪情壮。
飒爽英姿握钢枪,
保卫祖国慨而慷。
南海风云布迷茫,
敌国挑衅极疯狂。
铁血男儿守海疆,
军魂慑敌志气扬。
长征呼啸宇宙唱,
歼10亮相展锋芒。
东风横扫帝国梦,
蛟龙入海敌胆丧。
铁轮滚滚军威壮,
战舰勇猛士气旺。
敌人胆敢来侵犯,
有来无回丧汪洋。
咏岳家军诗歌
一)
满江红
豪气干云,疆场上、凄凄血流,重拾刀,挥舞淋漓,尸横遍野,饮血狂笑英雄胆,噬肉恶叱走狗魂,莫胆颤、杀尽虎豺狼,方解恨。
国难到,龙腾起,山河碎,重收拾,散发髻,宁死不失剑魂,冲天苍龙心智坚,九霄云外谁望着,英雄泪、竭尽风波亭,朝天啸。
(二)
临江仙哭岳飞
滚滚狼烟北自南,多少酋蛮狄掳,不复当年汴京华,二帝旧别时,几多靖康恨。
秋风的卢拜将台,铁甲银枪试锋,眼望黄龙难覆雨,十二班师令,哭煞岳元帅。
(三)
杏花天咏杨再兴
小商桥畔夜朦胧
苇叶摇
一滩惊鹭
忍将前事映眼帘
直渡
马蹄陷
将星陨
天波远
秋风衰草
难再兴
易水寒彻
便作孤魂不成归
旧梦
食掳肉
寝狄皮
(四)
浪淘沙咏岳飞
鹅雪浸狂沙
秋草枯黄
梦里幽幽燕云塞
幅员莽莽十六州
尽失强掳
玉阙帝王所
笙歌乐舞
可怜十万精忠血
滴滴流作壮士魂
何处哭殇
从军行诗歌
塞北的风从不温和
不像恋人的手温柔
客居边疆酒肉不绝
闲来作诗 有话对自己说
杯酒空空竹篮空空
怀中银两所剩不多
借问酒家可否欠赊
待吾归来 怎么赔没话说
吟起一曲 谁人思乡
那悲与欢 泪不住淌
若有朝期能再见
无怨伴君流浪
风如刀 南北啸
是谁人 在讽笑
军旗折 翻如涛
落羽雁 叹英豪
还有几次夕阳映照
沙场风沙人易老
梦有几场 醒时复忆昨夜好
都说文武万事不和
要么动手要么动口
凿壁借光辛不辛苦
闻鸡起舞付出是一样的
书箱重重剑戟满锈
凡人之愿将相王侯
可有贪慕 腰缠万贯生活
好梦未完 又恐健忘
佳人倩影 烙在心上
祈祷还能有去时
再守卫她身旁
风如刀 南北啸
是谁人 在讽笑
军旗折 翻如涛
落羽雁 叹英豪
还有几次夕阳映照
沙场风沙人易老
梦有几场 醒时复忆昨夜好
仕途坎坷 今夕何方
唯有重写 遍地荒凉
伊人青丝泪千行
又何必再感伤
风如刀 日夜号
断琴弦 别年少
又出征 念古谣
血色霞 送英豪
人生几次生来逍遥
残文漫步古道
自创军旅的诗歌
清风苍穹小月,薄纱残红弄晚。
桂花煮酒独孤怜,谁来杏林院前。
洞庭浅蓝一色,燕山浓翠万千。
戎装军旅紫菱远,梦回兰亭幽现。
自创有关军旅的诗歌二
投笔披征衣,
壮哉别故里。
三载秦汉歌,
一赋唐宋曲。
挽剑酒方酣,
跨马甲正寒。
生死何须顾,
肝胆照长天。
自创有关军旅的诗歌三
再回首
两年的青春泼洒在我的第二故乡-龙城
默默的奉献着光和热
无怨无悔的驻守着一份平凡
两年,让我习惯了三点一线的生活
那齐步正步的1234
那豪迈激昂的军歌嘹亮
身在和平年代的军人
我想我是幸福的
没有撕杀与侵略
没有战场生离死别的跨越
然而我更真爱这份和平
默默地坚守着对祖国忠诚和责任的承诺
转瞬间
为党的事业奋斗的日日夜夜已成往事
而在这片热土上
流下的每一滴血和汗
都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永恒的辉煌
经历过军营生活磨砺的人
即使面对风雨的肆虐
都会勇往向前走向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