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过端午节儿歌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五月五端午节对联

  五月端阳春穗黄;

  八月中秋月儿圆。

  艾人驱瘴千门福;

  碧水竞舟十里欢。

  艾叶如旗招百福;

  菖蒲似剑斩千妖。

  生子兴宗王镇恶;

  良辰竞渡屈灵均。

  冰盘错出仙人掌;

  珠履频窥处士星。

  青粽嘉旬称益智;

  赤符灵术善驱邪。

  端午池莲花解语;

  夏晨岸柳鸟能言。

  榴花彩绚朱明节;

  蒲叶香浮绿醑樽。

  榴裙萱黛增颜色;

  艾酒蒲浆记岁华。

  堂前萱草舒眉绿;

  石上榴花照眼红。

  结艾钗头轻战虎;

  夺标船首惯成龙。

  绿艾悬门漆藻彩;

  青蒲注酒益芬芳。

  节启朱明,榴图献瑞;

  辉增翠葆,艾绶翔华。

  画鼓朱旗,锦标齐夺;

  香罗细葛,纱服新成。

  画鼓朱旗,锦标竞夺;

  粉团角黍,绮序欣逢。

  葛细含风,罗香叠雪;

  钗头颤虎,屋角盘蛛。

  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

  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一生行好事;千古留芳名

  高风传乡里;亮节昭后人

  白云悬影望;鸟鸟切遐思

  花为春寒泣;鸟因肠断哀

  女星沉宝婺;仙驾返瑶池

  苍松常葱翠;美德留千古

  古柏永垂青;忠魂上九霄

  丹心昭日月;雨洒天流泪

  刚正泣河山;风号地放悲

  正气留千古;魂魄托日月

  天上陨颗明星;人间少名俊杰

  瑶池来位贵客;佛国添座金刚

五月五过端午节儿歌

五月五端午节作文

  端午节由来已久农历五月对应地支中的“午”。“巳”、“午”、“未”三个月是夏季,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巳”是火的出生状态,“午”是火的极盛状态,“未”是火的衰墓状态。火气到了极盛的状态,也就是阳气达到了极盛状态,就会物极必反,阴气开始产生。五月初五是五月的开端,从此之后,阴气开始产生,并逐渐增强,是阳气强盛的顶峰,又是阴阳变化的开始。大家都知道“否极泰来”这个词,否卦(三阴在下,三阳在上)是七月,它的极限就是代表十月的坤卦(六爻全阴);但是,与此相对应的还应该有个“泰极否来”,只是因为人们喜欢事情从不好到好,所以,不大提这个词。泰卦(三阳在下,三阴在上)是正月,它的极限就是代表四月的乾卦(六爻全阳)。因为到了五月初五时,已经开始“泰极否来”,所以,中国人很重视这个转变,而且要通过一些方法来消除阴气开始强盛可能即将带来的不祥之气。

  为什么又把时间定为“初五”呢?一方面因为“五”与“午”谐音,“五”字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天地之气相交合,与“五”相对应的五行中的“土”又代表着转化与过渡;另一方面,中国的“阴阳合历(即农历)”每月的开端并不是“初一”,而是根据那个月的“节”(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来确定,比如一年的开始不是从正月初一开始,而是从立春那天开始,夏季不是从四月初一开始,而是从立夏那天开始,因此,夏季的开始结束是到夏至,初五前后正是夏至的时候。

  从五月是阳气极盛、阳气是正气来说,“端”是“正”的意思;从五月是阴气开始的时候,所以也可以说是“初”的意思,因此,“端五”也可以称为“初五”。因为“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五月正是“午”月,因午是阳气极盛而同时转衰的时候,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所以也称重五或重午。因为端午是天地之气阴阳转化的过渡点,此前是一年中阳气由初生到极盛,此后是阴气从初生到极盛,所以又叫天中节。如此等等,还有很多,不再多加解释。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等。其中,纪念屈原说为这个节日增加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应该是后起的;三代夏至节说是与我国的历法紧密相关的,应该是较早的,云尘子主张采用此说;恶月恶日驱避说与我国的历法和术数观念有关,与第二说并不矛盾;吴越民族图腾祭说带有明显的地方色彩,而且以图腾作为切入点来加以说明,是近代以来的说法。

五月五端午节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关于这个古老的节日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其中最的恐怕就是屈原先生的故事了。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目睹自己的祖国被侵占,心如刀割,但他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无奈之下在农历的五月初五,写下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他。人们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据说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后来,为了防止饭团被蛟龙吃掉,人们便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的办法,这便是粽子的原型。

  是怎样的精神促使这位伟大诗人纵身跃入滔滔江水呢?是那颗忧国忧民、热爱故土的心。

  祖国母亲用她的身躯为我们支撑了一片晴朗的天空,开辟出了一片成长的沃土。今天的我们无需用舍弃生命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我们只需把热爱祖国这一信念落实到自己日常的行动上:努力学习,尊敬师长,遵守公德,全面发展,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今天的我们重拾起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不也是热爱祖国的表现吗

  棕叶飘香,又一个端午节就要到了,让我们在品尝美味粽子的同时,重温屈原先生的铮铮铁骨,继承屈原先生的爱国精神吧!

  谢谢大家!

五月五,是端午-难忘的端午节作文

  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

  按照习俗,这一天早上人们会把门上、窗上都挂上艾蒿,表示驱赶蚊虫等,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人们还要包粽子、吃艾叶蛋。在我国的南方等地区人们还要赛龙舟,主要是为了展示各种龙舟的风采,赛龙舟的人会非常得多,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齐心协力地划一边喊着响亮的>口号,一边追赶前面的龙舟,你追我,我追你,非常热闹。

  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也会包粽子,我要跟着奶奶学包粽子。包粽子首先要把粽叶洗好,然后再把糯米淘好,都准备好了就开始包。粽子的口味有各种各样的,有红枣的、豆沙的、还有栗子的,看着奶奶熟练地手法我羡慕极了。我选择了豆沙馅让奶奶教我包,在奶奶的帮助下我先把粽叶折成三角形然后放上一颗红枣,再放糯米对折包,包了一半就散了,再包一个又散了。我深深地感到奶奶包粽子看起来简单,其实非常不容易,我一定要好好学会包粽子。

  晚上,我们全家人会坐在一起吃着又大又香又甜的粽子,愉快的端午节随着粽子的飘香离我而去。

五月五,过端午-难忘的端午节作文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唱遍了大江南北的童谣时常萦绕在我的耳边,但不同的地方,过端午节的风俗也大大小小有些不同。想知道磐安人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吗?且听我来给你们介绍介绍吧!

  到了5月5日端午节这天,清晨,家家户户都把菖蒲、艾叶插在门上,听奶奶说有驱魔、赶鬼的效果。很多人家还会用艾叶烧水给小孩子洗澡,据说这样便能少生病,一年到头健健康康的、快快乐乐的成长。一些村里的人还会在房子周围洒上雄黄酒,防蛇进家。

  磐安的端午节这天吃的也很特别。瞧,市场上人人都要买“五子”,五子分别为:粽子、桃子、李子、蒜子、蛋子(咸蛋)。因为磐安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既:端午节吃咸蛋,石头踩得烂。更别说吃“五子”了,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在端午这天买“五子”。然而喜欢自己包粽子的人家还是很多的,包的粽子也是各种各样的。根据形状,有三角粽、四角粽、枕头粽等。根据包的陷分类,那种类就更多了,有芝麻陷的、绿豆馅的、红豆陷的、板栗陷的、花生陷的、五花肉陷的等。吃法也根据个人的不同品味,可直接剥开就吃,原汁原味,或者浇上油煎炸着吃。我最喜欢吃外婆包的粽子了,当剥开一层一层的粽叶时,就闻到了浓浓的糯米香和着竹叶的清香,雪白的糯米中间嵌着一颗颗板栗,还有那去皮以后的软软的绿豆。裹着芝麻的火腿,让人看了如何能不垂涎三尺呢?于是,我就天天盼望端午节的到来。

  “二年一大划,五年一小划”,虽然我们磐安不赛龙舟,但在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庆祝。我外婆家包的粽子是天下第一好吃的,此时此刻的呐喊声,就是为了粽子,震天动地、气势非凡。

  这就是我们磐安人过的端午节,神秘而有趣。你们那里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呢?快来说说吧。

端午节相关作文:五月五

  “五月五,是端阳……”小巷传来了孩子们快乐的歌声,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了。 说起端午节,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呢。从前,楚国有位大臣,名叫屈原,当时楚国危机重重,因为屈原一向受楚国的信任,所以他每天晚上都为楚王出谋划策。有一天,一群小人在楚王面前告了屈原一状,楚王信以为真,把屈原赶出了楚国。后来,楚国灭亡了,屈原伤心欲绝,跳汨罗江自尽。大家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捕捞屈原的尸体,可是一无所获,人们怕鱼儿吃掉屈原的尸体,就往河里扔粽子,从此便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每年端午节,大街小巷都飘着粽子的清香。那粽子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而是菱形的。粽子的形状不同,品种也不同,有红枣馅的,有肉馅的…….我最爱吃的要属红枣馅的,剥开粽叶,雪白的糯米中夹着几片薄薄的枣子,咬一口,甜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 端午节最快乐的要属我们小朋友了。来到大街上,我们胸口的有个香喷喷的挂件摇来晃去,它叫香袋,是用花布织成的,用五颜六色的线绣上了各种祝福的话。香袋形状各异,有心形的,有星星形的….香气迷人。

  端午节真是个有趣的节日!

五月五过端午节儿歌

五月五端午节作文

  作为中国古老文化节日之一,端午节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过去,我对端午节的知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读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才知道原来端午节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这本书当中得知,端午节是在中国这么多的节日中,名称最多的:端午节、端阳、重五节、夏节、天中节、五月节、诗人节等。端午节的来源也有很多种,有纪念屈原说、龙说、纪念伍员说等20多种。

  其中,最流行的是纪念屈原说。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

  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我们德清,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据说可以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竹叶清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们的最爱,枣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们还会佩带着香袋,姑娘们以这五彩缤纷的香袋做饰物,既香味袅袅,又让自己变得更美丽动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来了不少小伙们留连的目光。

  偶然间,我从网上看到去年,韩国打算向联合国申报端午节为他们国家的遗产,我非常惊奇,觉得这是对我们中国人的羞辱,端午节是中国人的,怎么可以让给别的国家去申报呢!这可能跟有些人喜欢过洋人的节日有关吧!我想,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为保护宏扬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们的节日》,那一个个传统、有趣的节日,正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我们的节日》一书,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门,让我们通过另一个角度,去审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更有理由为中华文化而自豪!

五月五端午节

  别光吃粽子,记得要给丈人、丈母娘送礼物哦!

  不用语言来表达,只用实际来拥有,祝你端午节快乐。------来我家吃粽子吧:

  我是粽叶你是米一层一层裹住你,你是牙齿我是米香香甜甜粘住你,粽子里有多少米代表我有多想你,记得给我发信息不然粽子噎死你!端午节快乐!

  我用:一份健康的绿豆,一份开心的花生,一份美丽的红豆,一份快乐的调料,包成一个开心的粽子送给你,提前祝你端午节快乐!

  我原来是买了粽子要送你的,并且发了短消息给你,但小偷拿了你的手机,亲爱的,我们一起跳江吧!

  我知道,我不能陪在你的身边。我知道,我能做的只有遥远的思念。你快乐吗?你幸福吗?我默默祝福你。端午节快乐!

  五月初五端午节;雄黄烧酒菖蒲剑;三角棕子裹糯米,各色香袋挂胸前。端午节快乐!

  五月节,扒龙船,龙鼓响,大江边,呵呵,你那儿可以看到赛龙舟吗?祝你端午节快乐!

  五月五,是端午。吃粽子,看龙舟。齐欢聚,贺佳节。祝你节日快乐!

  喜讯:端午节当天,手机号头两位数字是13的用户,可以到街边小摊上免费领取粽子,当然,事先要抹上烫伤膏以防被摊主的开水泼到。

  想念你的微笑,回味你的味道,脱掉你的外套,露出你的美妙,压抑我的狂躁,想想我的需要,还是早点把你干掉…啊,粽子!端午快乐!

  一颗心迁挂着你,一份爱祝福着你,一份真感情在等待着你的回应。祝端午节快乐!

  有分离就有相聚,分别得越久越是亲昵。我想告诉你,这个端午节我特别想你。

  又到端午了,又到了吃粽子的季节,忘不了那糯糯的,飘着清香的粽子……

端午节的儿歌:关于端午节的儿歌、童谣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很多说法,不管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端午节在我国是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有关端午节的儿歌,也是经久传唱不衰,关于端午节的儿歌有哪些?下面网,就为大家盘点,关于端午节的儿歌、童谣。

  五月五,过端午,

  赛龙舟,敲锣鼓,

  端午习俗传千古。

  (二)

  五月五,是端午,

  背个竹篓入山谷;

  溪边百草香,

  最香是菖蒲。

  (三)

  雄黄酒,洒庭户,

  小孩头上画老虎。

  一,二,三,四,五,

  家家户户过端午。

  (四)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

  那儿端阳,

  处处端阳处处祥

  (五)

  桃儿红,杏儿黄;五月五,是端阳;

  粽叶香,裹五粮;剥个粽子沾上糖;

  幸福生活万年长。

  (六)

  五月五,是端阳;龙船双双闹长江;

  两边坐着划船手;中间坐着打鼓郎;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锵。

  五月初五是端午,家家户户包粽子,门窗插起艾条草,胳膊系上百锁子。

  五月端午吃软米,饭香枣甜喜心中,辨好艾草挂门脸,过夏经秋熏蚊蝇。

  五月端午端粽子,九月重阳重镜子,五月编下艾腰子,九月用来熏蚊子。

  金锁子、银锁子,不如戴个百锁子。

  初一,不戴柳,死喽变成大黄狗!

  初二,不戴艾,死喽变成老太太!

  初三,不戴百锁,死喽变成黑骡!

  打茎(粽)叶、筏茎(粽)的,单五(端午)清晨等不得!

  坠荷包、穿火蒜,端着蒸米满街转!

  点雄黄、喝黄酒,掂上敬(粽子)的到处走!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粽子香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端午花

  端午花,红又红,

  摘朵鲜花送金龙。

  端阳,端阳,

  粽子粽,

  拿个粽子塞龙洞。

  龙戴鲜花吃粽子,

  吃饱粽子回龙洞,

  请你不要伤害屈原公公。

五月五端午节

  纪念屈原的故事

  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之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便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纪念伍子胥的故事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那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他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孝女曹娥的故事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古越民族图腾祭的故事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中秋节古诗大全

重阳节的诗句 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