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初学者发声训练方法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歌唱发声练习曲的训练方式

  练习曲的练习,是发声歌唱的重要的基础训练。练声曲可以用各个母音或混合母音或子母音混合音,也可以用音阶的音名1234567等等来练唱,也可以在练声曲上安排歌词来练习叫带词练习。我们在练习中要多动脑子,善于思考,千万不能一个劲地傻唱。

  1、“哼鸣”的基本练习

  一般在开始练声时,先练练“M”是有益的,因为发这个音容易达到高位置和靠前、明亮、集中的效果。练习哼鸣时首先上下唇自然地闭上、口腔内部要打开,好象闭口打哈欠的感觉,感到声音向高位、额窦、鼻窦处扩展,但切勿把声音堵塞在鼻腔里,否则会发出鼻音。

  2、母音的练习

  除进行哼鸣练习外,更多地是进行母音的练习,如a,i,o,u,e等单母音练习,也可用混合母音练习如,,等等。

  3、连音练习

  人们常说:“不会连贯就不会歌唱。”歌唱声音的主要表现力就在于声音的连贯优美,只有连贯的声音才能唱出动人的旋律线来。为了使声音有更多的连贯性,可以将练习的音域相对拉宽些,练习也可以随之难度更大些。

  4、顿音练习

  顿音唱法又称为断音唱法。要求唱得清晰,短促,灵活,富有弹性,集中感强。练习时要注意一字一音的灵活性和一字一音的连贯性。

  5、连音和顿音结合的练习

  在基本掌握了连音和顿音唱法的基础上,可以加连音、顿音结合在一起的练习,这样有利于歌唱状态的统一,顿音好象是一个“点”,连音像是一条“线”,这样以点带线,便声音的位置统一,并保持气息均匀流畅。

  6、保持共鸣位置不变的练习

  在“哼鸣”练习中我们已经讲了找共鸣位置最好的办法就是体会“哼鸣”感觉,如果这个共鸣焦点找准了,那么其它所有的音都应该向这个哼鸣位置靠拢,这样才能达到歌唱的高位置,使声音上下统一。

  7、声音灵活性的练习

  这种练习主要是为了适应歌曲演唱中快速、流动的要求,以达到更积极的身体、喉咙、气息的配合。

  8、结合字声练习(带词练习)

  要求根据词意富有想象,有意境,有画面,语气有表现,声音有乐感,有感情地去唱。力求做到字准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慢慢地向歌唱歌曲作品过渡。

  9、练声注意事项

  1)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嗓子,适当地练唱,发声练习的时间,初学时20分钟一次为宜,以后逐渐地加至半小时或一小时,坚持每天练习最重要,绝对避免用全音量来练习。大声地乱唱,容易使歌唱器官受损。

  2)在没有能力唱高音之前,切勿作高音练习,经常唱一组你最满意的音,选择曲目更要谨慎,不要唱不适合自己的曲目。

  3)每次练习应有新鲜感,精神集中,感兴趣地练习。

  4)练习时要多用慢的、短的乐句作为最初的练习。

  声乐训练特别需要时间,奇迹是没有的。“百分之十的智慧,百分之九十的努力。”

声乐初学者发声训练方法

声乐史上最全的哼鸣练习大法及技巧分析

  一、鼻腔哼鸣

  鼻腔哼鸣主要使用鼻腔共鸣,对于寻找头声、焦点和高位置很有帮助。目前,声乐教学中所用的哼鸣多为鼻腔哼鸣。根据嘴的开度,鼻腔哼鸣有可分为闭口鼻腔哼鸣和开口鼻腔哼鸣。

  1.闭口鼻腔哼鸣

  闭口鼻腔哼鸣就是闭着嘴主要使用鼻腔共鸣的一种哼鸣。

  目的:体会高位置、混声;用来克服演唱中声音位置低,大本嗓,撑喉。

  方法:平视、微笑,口鼻微张,舒展吸气;发声时,闭嘴微笑抬笑肌,将声音贴住软腭、小舌部位,从眉心集中透出。

  要求:演唱者发音过程中,头部姿态可由平视逐渐略低。演唱者感觉声音集中在眉心,眉心有明显震动感。要求气息平稳下行;音量中等或稍小;音色稍暗,混声。

  2.开口鼻腔哼鸣

  开口鼻腔哼鸣就是张大嘴,主要使用的鼻腔共鸣的一种哼鸣。

  目的:体会高位置、声音焦点、混声;张大嘴,抬起软腭、小舌,拉紧后咽壁;克服演唱中张不开嘴,声音位置低,大本嗓,软腭松弛,咽壁软弱。

  方法:平视,张大嘴吸气,打开腔体;发声时,声音贴住软腭、小舌部位,集中于眉心,从眉心透出;在吸气的状态上,沉稳用力,气息下行。

  要求:张大嘴吸气,嘴型竖张,打开口腔。发音过程中,头部姿态可由平视逐渐略低。大牙抬起,软腭、小舌向上拉起、绷紧,后咽壁立起,嘴型由竖变横(横向拉开);音量中等;音色稍暗,混声。

  二、咽腔哼鸣

  咽腔哼鸣就是主要使用咽腔共鸣的一种哼鸣。对于体会歌唱时声音的集中、高位置,声带的闭合能力,咽壁的力量及明亮结实的音色有很大作用。

  1.闭口咽腔哼鸣

  目的主要目的是:体会声音高位置、焦点,锻炼声带的张力,体会声带振动发音。具体训练方法可分为断音闭口咽音哼鸣和长音。

  (1)断音闭口咽音哼鸣。

  目的:感受声带振动,及眉心的焦点。

  方法:平视,微笑;口鼻自然吸气;闭嘴,嘴角后拉,使用腰腹的力量,振动声带发音。

  要求:发音时口内无空气和空间,上颚、舌头、下颚贴在一起;声音集中、明亮、结实。

  (2)长音闭口咽腔哼鸣

  目的:体会声音的高位置、焦点,锻炼声带的张力和声带缩短变薄,边缘振动发音的能力。

  方法:平视,微笑;口鼻自然吸气;发音时使用腰腹的力量,嘴角后拉;声音以声带为起点,从喉咽腔滑向鼻咽腔,从眉心射出。

  要求:发音时,口腔内上颚、舌头、下颚贴近,无空间、空气;声音以声带为起点,始终蹭着声带,拉动嘴角、笑肌找眉心;声音要明亮、结实、集中。其实,长音闭口咽音哼鸣可以采用由低到高的上滑音(甩腔)的来练习。由低声区开始甩腔,逐渐增高至高音区。

  2.开口咽腔哼鸣

  目的:训练声音的高位置、焦点;扩张咽腔,锻炼声带闭合、缩短、变薄能力;训练声音与声带的配合及协调性。

  要求:张大嘴吸气,打开咽腔;发音时在张大嘴的基础上,将声音贴住声带,嘴角后拉,抬大牙、软愕、小舌,拉紧咽壁,柱肌内拉,由低音滑向高音,从眉心透出;发出高位置、集中、结实、明亮的声音。注意:声音始终贴住声带,不要离开。由低音到高音甩腔的过程中,声音要贴住声带、贴住胸口,声音要集中,始终使用真声,不能变成假声。始终使用沉稳的腰腹力量,不能松懈。

  三、鼻腔咽腔混合哼鸣

  鼻腔咽腔混合哼鸣兼顾鼻腔哼鸣和咽腔哼鸣,融合了鼻腔哼鸣和咽腔哼鸣的优点,是一种较为合理、科学的哼鸣,其音色柔和中带有坚实、明亮的色彩,丰满而又集中。根据口型可分为:闭口鼻腔咽腔混合哼鸣、开口鼻腔咽腔混合哼鸣。

  1.闭口鼻腔咽腔混合哼鸣

  目的:寻找高位置、声音焦点、鼻腔咽腔混合共鸣,锻炼声带闭合缩短变薄能力,竖起咽壁。

  方法:平视微笑,口鼻微张吸气;发音时口内自然。稍有空间和空气,声音轻轻蹭着声带,逐渐加力找眉心。

  要求:带着咽腔找鼻腔。声音贴着声带起音,口内较自然,有少量空间和空气。

  2.开口鼻腔咽腔混合哼鸣

  目的:训练声音的高位置、焦点,鼻腔、咽腔的打开与联合共鸣,声音贴住声带。

  方法:张大嘴吸气,打开咽腔和鼻腔。发音时,在张大嘴的基础上,将声音的下端贴在声带的同时将声音的上端贴住眉心,腰腹用力将声音从眉心稳稳地发出。

  要求:声音的下端贴在声带的同时将声音的上端贴住眉心,用力要稳妥,有韧劲。声音有鼻腔咽腔的混合共鸣,既柔和又结实。

  哼鸣的比较分析

  总体来讲,哼鸣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声音焦点,体会高位置,感受混声,抬高软腭、拉紧声带,站定咽壁、放松喉咙等。但是,不同类型的哼鸣又有很大的差别和不同。下面从两大类哼鸣级哼鸣时的共鸣腔体、声带、音色、软腭小舌头、咽壁等几个方面的不同点进行比较分析。

  (一)咽腔哼鸣、鼻腔哼鸣与鼻腔咽腔混合哼鸣的主要区别在于:

  1.共鸣腔体

  咽腔哼鸣时,声音在咽腔中哼,共鸣腔体主要为咽腔咽腔。鼻腔哼鸣时,声音在鼻腔中哼,共鸣腔体主要为鼻腔共鸣。鼻腔咽腔混合哼鸣时,声音在鼻腔、咽腔中哼,是一种混合共鸣,共鸣腔体主要为鼻腔咽腔。

  2.声带

  咽腔哼鸣时,声音贴着声带起音,找眉心;声带闭合较紧,声带缩短变薄,边缘震动,声带震动感明显。鼻腔哼鸣时,声音离开声带起音,找眉心;声带闭合一般,缩短变薄,但间隙相对较大,声带震动感不明显。鼻腔咽腔混合哼鸣时,声音略带声带起音,声带闭合适中,缩短变薄,稍有声带振动。

  3.音色

  咽腔哼鸣,音色明亮、结实、锐利。鼻腔哼鸣,音色黯淡。鼻腔咽腔混合哼鸣,音色亮暗适中,既柔和又坚实。

  (二)闭口哼鸣与开口哼鸣的主要区别:

  1.腔体

  闭口哼鸣,腔体开度较小。

  开口哼鸣,腔体开度较大。

  2.软腭、小舌

  闭口哼鸣:软腭、小舌软弱自然。

  开口哼鸣:软腭、小舌向上拱起,绷紧。

  3.咽壁

  闭口哼鸣:咽壁自然松弛。

  开口哼鸣:咽壁坚硬竖起。

  从以上比较中可以看出:三种哼鸣,鼻腔咽腔混合哼鸣是最为理想的一种哼鸣方式。咽腔哼鸣与鼻腔哼鸣虽然各有优点和不足,却是鼻腔咽腔哼鸣的基础。学习哼鸣时,根据个人的声音条件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合自己的哼鸣方法。

声乐学习最全大法

  [练习一]仰卧吸气、呼气

  仰卧,像要睡觉那样,全身放松,吸气,这时,气就能吸到腰的周围(可以用手摸摸自己的腰和腹部),停片刻,然后呼气,呼气时,用舌尖小声的说“丝”,或“无“,每次练习都要用表检查一下一口气呼尽,需要多少时间。开始练习,一般只能达到20秒左右,以后可以达到40秒以上。

  这个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什么叫“把气吸到腰的周围”。当学生体会到了以后,可以改为坐着的姿势,以后要用站着的姿势来练。

  这个练习,每天做数次,每天练习的时间不得少于五分钟。

  [练习二]哈腰吸气、呼气

  如果采用站立的姿势练习气息,不能把气,吸到腰的周围,应该先做这个练习。方法是:先挺胸收腹站好,然后上身前倾,如鞠躬状,(手自由下垂或向前伸,扶着桌子或什么东西)吸气,后腰膨胀,稍停片刻,呼气,嘴里说“丝”或“无“。气呼尽,再吸气,再呼。连续做数次,要把注意力放在后腰的膨胀上。用鼻子吸气,也可以用嘴和鼻子同时吸气。这是“慢吸慢呼”的练习。

  会做之后,改做“快吸快呼“的练习。方法是: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吸气时鼻翼内收,吸出响声来,吸气是主动的,呼气不要主动,这个练习要连续做快吸快呼30——50次以上。以后逐渐增加次数。每天的练习时间不得少于五分钟。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确实体会到“把气吸到腰的周围”了,再练习时,就可以把鞠躬的角度改的小些,逐渐改到用站立的姿势进行练习。如果用站立的姿势,也能做到把气吸到腰的周围了,以后就用站立的姿势进行练习。

  这个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把气吸到腰的周围”的感觉。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后腰在呼气时要保持吸气的状态。大家知道,唱歌是要使劲的,哪里使劲?有的老师说:“唱歌要使腰劲”。可见腰没劲是唱不好歌的。平时人们说的某某人唱歌“底气足”,恐怕就是因为他的腰有劲的缘故吧。

  上述的两个练习,在呼气时,也可以唱一个字,比如“乌”或“啊”、“厄”等;也可以连续的说“1、2、3、4、5、6、7、8、9、10,1、2、3、4、5、6、7、8、9、10。”反复说。

  [练习三]“气泵”

  掌握了“练习一”和“练习二”之后,就可以做这个练习了。这是前苏联莫斯科苏维埃剧院斯特列尼科娃创编的“呼吸操”中的一节。

  练习的方法是:上身前倾如鞠躬状,在前倾的过程中急吸气,让后腰膨胀,在恢复直立姿势的过程中呼气。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吸气时,鼻翼内收,吸出响声。反复这个吸和呼的动作。累了,休息一下再继续练。

  熟练之后,上身前倾半程时吸一次气,让后腰膨胀,然后马上放松把气呼出,恢复到直立时再吸一次气,然后马上呼出。就像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发出的声响。每次连续做一分钟,每天练习的时间不得少于五分钟。

  这个练习是最有效的练习方法之一。练习时要注意:为吸进多一些的气而拉长吸气的时间是错误的。应该在短时间之内吸进更多的气才对。

  [练习四]急吸急呼的另一种练习方法:“吸纸条”

  手持一窄纸条,放在一鼻孔前,用鼻子急吸气,纸条被吸向鼻孔,把鼻孔盖住,同时发出一个“嗒”声,然后,用嘴呼气。如此反复。气吸的劲越大,“嗒”声越大。练习时,思想上要只注意吸气,只注意腰的膨胀。呼气,不是主动的,吸气后,只要将膨胀后的腰放松,就可以把气呼出了。这个练习的要求是:每30秒吸80-90次。每练一次必须坚持30秒。稍停片刻再练。每次不得少于五分钟。以后,把时间增加到40秒、50秒、60秒、直至3分钟,或更多。其次数,以每秒2-3次为准。也就是说,一分钟要吸120--180次。当然,这个练习是很累的。你能坚持练吗

  在声乐学习中还有所谓“狗喘气”或“蛤蟆气”的练习。就是学狗张嘴呼吸的练习,就是“急吸急呼”的练习。这是以前很流行的练习方法。这个练习方法,练的时候张嘴吐舌,练一会嘴就发干,所以许多人不愿意练。如果你也不愿意练,就建议你用这个“吸纸条”的方法来练。其作用是一样的。

  [练习五]仰卧吸气、举腿呼气

  仰卧,吸气,呼气的同时举腿。(腿离开地面即可,不要举的很高)呼气时,嘴里说“丝”或唱一个音。可以是短音,也可以是较长的音。这个练习,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呼气时腰、胃部、和小腹等部位的感觉,——肚脐以上的部位往外凸,腰部膨胀,小腹随着呼气而向里收。即前边说的:‘先凸胃、再收腹”。

  这个练习主要是锻炼和歌唱呼吸有关的肌肉,使之灵活、有力。所以,学习声乐的人都要注意锻炼身体。在做这个练习的同时,最好也练练“仰卧起坐”。当然,选做其他有助于增强腰腹肌的运动也都可以。

  [练习六]吐唇哼鸣

  嘴唇稍前凸、放松,呼气时让嘴唇颤抖,发出似“嘟”或“噗”的声音。先练发短音,而后再练发长音。熟练之后,可以用这个“嘟嘟”声哼发自下向上而后再向下的滑音。也可以哼唱歌曲的旋律。如果开始练习时,发不出“嘟嘟”的哼鸣音,也不要着急,那就先让嘴唇颤抖发出“噗噗”的声音也行,此时要把注意力放在感受呼气时腰部和腹部的动作上。有的人嘴唇所以不颤抖,是因为嘴唇不放松,要知道,嘴唇的颤抖,是气息通过嘴唇缝隙时,由于压强的改变而造成的,不是嘴唇用力的结果。

  气息的练习还有很多,比如:用“闻花”、“闻味”的动作,练“慢吸”和“急吸”;用“吹灰尘”、“吹灭火苗”的动作来练“快呼”;用“吹火焰”使之晃动而不吹灭它来练“慢呼”;用“憋气”的办法体会腰的膨胀感;用笑的练习(哈哈大笑、嘿嘿的笑、嘻嘻的笑、哼哼的冷笑)来增强呼吸的功能。平时走路或坐着学习,也要注意呼吸的方式,如果能按声乐学习时的要求来吸气和呼气。那这就等于全天都在练习呼吸。

  老师上课时,是结合发声曲来练呼吸。学生课外练习时,如果有条件也可以用发声练习曲练。如果没有条件,就用我上边介绍的方法练。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呼吸的练习要贯彻到整个声乐的学习过程中。即使毕业了,不再上声乐课了,也要继续坚持练。否则,呼吸功能减退了,唱起歌来就会力不从心。

  “深呼吸、高位置”是对歌唱技术的最明确、最概括的要求。“深呼吸”怎么练,上边我已经讲了。现在讲“高位置”的要求怎么练。

  为了寻找歌声的“高位置”,普遍采用“哼鸣”的方法来练习。“哼鸣”就是用鼻子哼出声音来。一般用者n来进行练习,我爱让学生用ng做哼鸣的练习。

  [练习七]咀嚼哼鸣

  有的学生唱歌时嗓子使劲,他们在做哼鸣时,嗓子也使劲;有的学生唱歌时,下巴底下的肌肉向下顶,他们张嘴的动作,是下巴主动向下用力,还有的学生,爱捏着嗓子唱歌,他们在做哼鸣练习时,也捏着嗓子哼,为了纠正这些毛病,在做哼鸣练习时,一定要做咀嚼的动作。一边哼鸣、一边咀嚼,这就是“咀嚼哼鸣”。

  初学者开始练习时,可以只在一个音上哼鸣,以后在三度或五度的范围内哼鸣,会做了之后,用咀嚼哼鸣的办法哼唱自下而上、由上而下的滑音或歌曲的旋律。

  一边哼鸣、一边咀嚼的目的,是让下巴放松。注意,哼鸣出来的声音位置,一定要稳定,不能因为嘴在做咀嚼动作而上下乱跑。哼出来的声音位置,一定要高,一定要感觉是在鼻子里头的上边,而不是在鼻子尖附近。要用气、要坚持“先凸胃、再收腹”的呼气要领,一定要哼到鼻子里头的上边,不要闭着嘴用嗓子唱。凡是用嗓子唱的,其声音位置都是在鼻子尖附近。还有的人,由于下巴用力,咀嚼时根本张不开嘴。这都是需要注意克服的。为了做好“咀嚼哼鸣”的练习,最好先做“咀嚼气泡音”的练习。

  [练习八]咀嚼气泡音

  “气泡音”就是运用气息吹动声带,使喉室里出现打“嘟噜”、出“泡泡”的声音效果。做这个练习时,面部、颈部、胸部的肌肉都要放松,全身做懒散、困倦状。张开嘴做“啊”的口型,吸气后闭合声带,然后用较小的气息把声带吹开,又闭合,又吹开,就这样,出现了连续不断的“泡泡”音。平时,人们干活累了,往往就用叹气的声音说话,话语的末尾就会出现“气泡音”。

  如果做不出“气泡音”,那肯定是因为平时唱歌时,喉部肌肉有用力、挤卡的习惯。也就是说,他在唱歌时,不能打开喉咙。有这种习惯的人,吸气后发声前有一个喉头上提、挤卡的动作。有这种习惯的人,一定要耐心地做这个练习。改正自己的习惯。一定要放松、耐心,千万不能着急。越着急越作不出来。

  会做张口的“气泡音”了,就可以学做闭口的“气泡音”了。方法是:在张嘴做气泡音的同时,思想上想着eng,把嘴慢慢闭上,此时就觉的“泡泡”向后移了,移到鼻子的后上方了。此时哼出来的音,就是后鼻音ng,声音稳定之后,把嘴慢慢张开,此时如果哼鸣的声音位置不变,就可以做“咀嚼哼鸣”的练习了。

  “咀嚼哼鸣”的练习,开始也是先在一个音上哼,然后在三度、五度的范围内哼,熟练之后,可以哼唱向上向下的滑音,进一步就可以哼唱歌曲的旋律了。

  [练习九]咀嚼气泡音与哼鸣的连接

  把张口的气泡音变为闭口的气泡音后,做咀嚼气泡音的练习,同时思想上要想着ng,然后“凸胃收腹”,给气,使气泡音变密,就出来ng的哼鸣音了。开始练习时,音不要高,出现哼鸣音之后,马上把气息减弱,哼鸣的音调下降、又回到气泡音了。这个变化的连接,一定要用气息来控制。

  熟练之后,把哼鸣音再往上滑(开始也不要滑的很高),然后又回落到气泡音,以后要逐渐让哼鸣音更向上,上到一定的高度马上又回到气泡音,如此反复。做这个练习时,咀嚼的动作不能停,还要注意解除下巴下面肌肉的紧张,不能让这部分肌肉参与用力。另外,鼻子上端的嗅觉神经区,一定要打开。有的老师说“要闻着唱”,就是说要像闻花一样,打开嗅觉神经区,有的老师说“要吸着唱”,也是说要像吸气时那样打开嗅觉神经区。

  这样练过一段时间之后,你会觉得哼鸣音越来越结实,还会有一种脆亮的声音在鼻子的上端鸣响,声音的位置越来越高,这种声音特别有穿透力。这个声音好象能从头顶窜出去。此时,你就能理解我所说的“哼鸣通”是什么含意了。

  找到感觉以后就可以用这种哼鸣的方法哼唱发声练习曲了。练习曲的选择先级进后跳进,由易到难,根据自己的程度选用。

  哼ng的练习是获得咽音的准备和桥梁。大家知道,好的歌声里都是有咽音成分的。我国戏曲界所说的“膛音”就是指的这种有咽音成分的声音。有的老师说:会哼才会唱,在哪哼就在哪唱,能哼到哪就能唱到哪。所以,要想提高演唱水平,把歌唱好,必须重视哼鸣的练习。

  [练习十]选用含有“咽音”成分浓的韵母做发声练习

  王宝璋所著《咽音技法与艺术歌唱》一书中指出:“有一些母音,从广义上讲具有容易获得浓厚的咽音色彩的特性。”他所举出许多字,我分析了一下,其韵母包括:u、o、ai、ei、ang、i、和yu。选用有这些韵母的字,在高位置说字,在高位置唱字的办法去寻找含有咽音成分的字音。

  我常用“绿”字让学生做这个练习,可先说“乌”再说“绿”。说“乌”的时候,在嘴唇附近有振动感;说“绿”的时候振动感就上移了。如果气息使用得当,那么,就会获得含有“咽音”成分的yu了。会说之后,再让学生唱,用发声练习曲唱,用歌曲的旋律唱,唱的时候一定要保持“绿”韵母的高位置。要用“先凸胃、再收腹”的呼气要求,要打开喉咙,不能捏着嗓子唱,下巴底下的肌肉要放松,不能往下顶。

  还可以用hi这个音节做这个练习。hi这个音节,在普通话里没有。h的呼读音是he,这个练习要用它的本音,不要韵母e,用h本音直接拼读单韵母i,i的位置要高,要把它放到哼ng的位置上去。这样,才能发出含有“咽音”成分的音来。据说朝鲜语里有这个音节,他们发这个音很容易,说汉语的人发这个音有的困难。不过,学声乐的人,必须是个能掌握各种语言的能手。

  其他容易获得浓厚“咽音”色彩的韵母,也要一个一个地练习。然后用发声练习曲练。不光是练这些韵母,还要练其他的韵母。要按汉语的十三辙有计划地练习不同的韵母。

  喉要稳。许多爱好唱歌的人,不知道歌唱时喉头要稳定这个要求。有些人听说之后还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他们说:唱高音时,喉头就得往上跑,怎么能不动呢?他们已经习惯用喉头上下移动的方法唱歌,所以,要求他们歌唱时喉头稳定,是不容易做到的。但是,“喉头稳定”的问题,确实是声乐学习中的重要问题。许多人就是因为喉头不稳定,唱歌时挤卡,喉咙打不开,音越高声音越窄、越细,自己唱着费劲,别人也跟着着急,总担心他唱不上去。所以虽然唱了许多年,但歌唱水平不见提高。

  “喉头稳定”的问题,我在没有学习声乐之前,也是一个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幸好我不是高音,也不是一个爱“拔”唱高音的人,所以,我的喉头没有严重上提的毛病。当我知道了“喉头稳定”的要求后,就努力按要求练习,终于弄明白了为什么歌唱时必须喉头稳定。

  原来,人的气管上方有一个盖子,(会厌),人在吞咽食物时,喉头上提、会厌后倒,会厌就把气管盖住了,而在平时,由于喉头的位置较低,所以会厌是竖直的,这样呼吸才能通畅。歌唱时需要气息通畅,因此,喉头必须稳定在较底的位置,不能上提。喉头上提了,会厌后倒盖住气管,气息不通畅,还怎么唱歌呢

  有一些少年,在变声前能唱高音,别人越鼓励,越往高音唱。他们的高音,就是用喉头上提、挤卡的方法来唱的。由于他们发出来的声音是所谓的“自然的童声”,一些大人以为小孩就应该这么唱,不知道“喉头稳定”这个要求,听任他们“大声喊唱”,听任他们滥“拔”高音。他们确实也能演唱一些比较大的作品。根本没有考虑,他们变声后嗓子会怎么样。据我观察,凡是变声前,大声喊唱、滥拔高音者,变声后的嗓音还是那么好的并不多。这个问题应该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注意。

  [练习十一]保持吸气状态

  那么,怎么才能作到“喉头稳定”呢?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在歌唱时保持吸气的状态。前边讲的“闻着唱”、“吸着唱”也就是这个意思。因为,人在吸气时,喉头就自然下降了。此时喉咙是打开的。保持这个状态,喉头不就是稳定了吗。

  另外,很好的体会一下大吃一惊时,喉咙打开的状态,并保持这个状态,也就能作到“喉头稳定”了。

  问题是许多人在唱的时候,喉头先有一个上提、挤卡的动作。他们歌唱时用力的着立点不在腰上,而在喉头上。尤其是唱上行旋律时,由于不能保持吸气后,腰的膨胀状态,所以,音越高,他的喉头就越往上跑。从心理上分析,他们唱从低到高的上行旋律时,思想上是往上想,喉头好象是在上台阶。反之,唱下行旋律时,喉头就一阶一阶的下台阶。这样唱声音的位置是变化的。而声乐的要求是声音的位置要统一。

  [练习十二]说“无”唱“无”的练习

  如果把手放在甲状骨与舌骨之间的缝隙处,就能发现,人们说或唱不同的母音,喉头的位置也不尽相同。喉位高,甲状骨与舌骨之间的缝隙变小,喉位低,则缝隙变大。以“啊、欧、无”这三个字为例,唱“啊”的时喉位最高,唱“无”的时候喉位最底。随着喉位的降低,自己会感到喉咙是逐渐打开的。可以在一个音上反复说或唱:“啊——欧——无——啊”,头三个字,喉头是逐渐下移的,试一试能不能用“无”的喉位说或唱后边的“啊”

  既然说和唱“无”的时侯,喉位最低,那么,我们就多说“无”。练的方法是:把手放在锁骨上喉头下两侧的肌肉处。

  第一步,用自己较低的声音说“无”。说的时侯会感到锁骨上喉头下两侧的肌肉在胀,这两块肌肉胀的力量就把喉头拉下来了。实际上,人们在咳嗽的时候,或者用力吹气的时候,这两块肌肉也都能膨胀。我们要很好的体会这两边肌肉的膨胀感觉并记住它。

  第二步,说“无”的时候并不说出声,只出气,如果那两快肌肉也膨胀,那么,就用这个办法来练就可以了。

  第三步,在思想上说“无”,如果一想“无”那两块肌肉也能膨胀,这个练习就算圆满的完成了。以后,练唱的时候就想“无”,就让那两块肌肉膨胀,那么歌唱时喉头就不会上提了,就能稳定了。

  上面我们说到的那两块肌肉,在人身体上是最没有力量的肌肉。所以,要想让它能把喉头拉下来,就要锻炼它。锻炼的方法,除上面讲的用说的办法之外,就是用唱的办法。唱的时候,如果从低音往高音唱,那么,唱那个高音的时候,就让那两块肌肉膨胀。这样,就可以使喉头稳定了。

  如果从低音往高音唱,喉头还不稳定,喉咙还打不开的话,可以这样试试:站好,双手向前平伸,吸气后用“啊”唱一个音,然后突然下蹲,在蹲的过程中,“凸胃、收腹”,用“无”唱前一个音的高八度音。由于人在下蹲时,喉头下降,喉咙能够打开,所以,这时唱出来的“无”音,就特别通畅。这样唱,能比不下蹲时,唱出更高的音。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只要喉头下降了,就能唱出漂亮的高音。从而增强其信心。

  [练习十三]硬起音

  人在咳嗽时,喉头也能下降,那么,我们就在发声歌唱的同时,无论唱什么音,也做个咳嗽的动作,这样就会在唱的同时发出一个咳嗽时的“咳”声,这就是“硬起音”。具体的做法是:让声带闭合,发声时,让气和声音同时出来,注意,必须有哪个“咳”声才行。开始练习先说“啊”,然后说“诶”,“衣”,“欧”,“无”。先练短音、后练长音;先练说、后练唱;先练真声、后练假声;女声必须会假声的硬起音,这是女声练唱假声的好办法。

  有的老师用学狗叫的办法来练发声。称其谓:“狗吠发声发“。我是从一个录音教材中学来的。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学狗叫。狗吠,是很合乎发声规律的。它是用气息来发声的,是打开喉咙的,它的声音很大、也传的很远。仔细琢磨一下,狗的吠叫和上面讲的“硬起音”很相似。学老狗叫用真声,学小狗叫用假声,可选用“啊”或“哦”、或“欧等字音练习。

  [练习十四]加强胸腔共鸣,获得丰满、浑厚、圆润嗓音的练习

  用自己最低的声音说“哦”“无”“啊”等的长音,让声音在喉结以下到小腹之间振动,体会打开喉咙歌唱时,胸腔共鸣的感觉。

  打开喉咙说: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说数字时保持吸气的状态即可,不要用太大的气力,说到“号”字时,凸胃、收腹,加强气息,此时胸腔应该有振动感。

  打开喉咙、用凸胃收腹的气息大声的说:“黑”!“号”!反复说,累了,喘口气再说。像劳动中喊的号子那样有力,震撼。

  喉头不稳、挤卡比较严重的人,暂时不要唱高音,要在中、低声区练习,可以先学唱中、低声部的歌曲,打开喉咙,体会胸腔共鸣的感觉。

  [练习十五]用无音带其他的音

  如果通过以上的练习,喉头基本稳定了,就可以用发无音的感觉练发其他音了。还是要先说后唱。比如:“无——欧”,“无——啊”、“无—诶”、“无——衣”、“无——昂”、“无——恩”等等。上课的时候可以选用练声曲练习。

  “喉要稳”这个要求,对有些人来说,可能是声乐学习中最困难的要求。因达不到要求而急噪的、或怀疑自己不适合学声乐的、退缩不学的我都遇到过。在音乐老师和专业演员中,有人当初也存在喉头不稳定的问题,由于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刻苦努力练习,克服自己的毛病,才有了今天的成绩。问题的关键是:耐心、毅力、练习和时间。

  下巴松。下巴松这个要求,虽然许多文献里都谈到了,我发现不少人还是没注意到。而且下巴用力、僵硬是初学声乐的人中普遍存在的毛病。不克服这个毛病,声音位置低,喉音重,声音散,不集中。当然,这和人们说话的习惯有关系。凡是唱歌时下巴用力的人,说话时下巴也是用力的。因此,要想克服这个毛病还真得从改变自己的说话习惯着手。说话也要打开喉咙,也要用气息。不要挤卡、不要捏着嗓子说话,尤其说“啊、厄”等字音时,注意下巴放松,下巴底下的肌肉不要向下顶。为了体会下巴松的感觉,请做下边的练习。

  [练习十六]抬头看天

  立姿或坐姿,挺胸、收腹,抬头看自己头顶上的天,此时,你的嘴就自然的张开了。反复做几次,体会一下嘴是怎么张开的?——不是下巴主动用力,而是下巴放松。

  体会到之后,下一步这样做:保持抬头看天的姿势,恢复到眼朝前看的姿势。此时,下巴是放松的,像掉下来似的。保持这个状态,体会下巴放松的感觉,把嘴合上,再张开,反复做几次,体会下巴放松就能把嘴张开的感觉。

  [练习十七]敲打下巴

  在练习发声或歌唱时,遇到延长的音,就用手敲打下巴。这是检查下巴是否放松的方法。如果敲打下巴,下巴能晃动,你所唱的音就能有高位置。为了能让下巴放松,平时不唱的时候,也可以用手经常敲打它,让自己真正体会到掉了下巴是怎样的感觉。

  [练习十八]震摇下巴

  林俊卿的咽音练声技法有八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共四个练习。都是“无声练习”。第一个练习是:张口的练习。下巴不动,用抬头的办法把嘴张开,同时把舌头送出嘴外;第二个练习是震摇下巴的练习。第三个练习是蛤蟆气练习。就是前边讲的那个“狗喘气”的练习。第四个练习是使舌部凹下成直沟的练习。

  震摇下巴的练习,具体的方法是,用抬头张口、把舌头送出嘴外的姿势,稍低头,后脖子用力站定,下巴放松,后脖子用力左右震摇,使下巴和舌头都能左右摆动。注意,后脖子一定要用力站稳,不能让整个头部都摇动。那样摇几下就迷糊了。

  这个练习是使下巴放松的最有效的练习。下巴紧张、舌头不够灵活的人,一定要坚持练习。如果后脖子不能用力站定的话,最好多练第一个练习,只有后脖子的力量增加了。震摇时,下巴和舌头才能左右摆动。这个练习有的人一说就会了,有的人几小时就会了,有的人,学声乐都有一年了还不会,为什么?一问才知道,课后根本没有练。为什么没练?回答说:不会。哎呀!这样学声乐,能有进度吗?。

  下巴能左右摆动了,下一步,要在震摇下巴的同时,练习哼音。用笑的气息,在鼻咽腔里哼,这时哼出来的音是很结实的,是非常“通”的。要记住这个位置,以后歌唱时,把声音都放到这个位置上去才对。

  [练习十九]“哒”、“啧”哼鸣

  这是我琢磨出来的方法。在教学中应用,效果还是不错的。所谓“哒”、“啧”,就是用舌尖发出来的声音。舌尖用力抵牙龈,然后突然放开,发出“哒”声,用较大面积的舌尖抵硬腭,然后突然放开,发出“啧”声。在有节奏的发“哒、啧、哒、啧的同时哼鸣,先哼一个音,熟练后,可以用这个方法做上下滑音的哼鸣练习,或哼唱歌曲的旋律。哒啧声,就像架子鼓敲节奏。非常有趣。这个练习有助于解决下巴紧张和舌头不够灵活的问题。是非常有针对性的练习。下巴不太紧张的人做这个练习毫不困难,马上就会。而下巴紧张的人,开始练的时候,可以只练哒、啧声,熟练之后再加哼鸣。这样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练习二十]舌尖打“嘟噜”

  俄语里的P,意大利语里的R,都是打“嘟噜”的颤舌音,我国北方民歌里往往也有打“嘟噜”的唱法,如:山东民歌“谁不说俺家乡好”中的“得儿呀依儿吆”的“得儿”就用颤舌音。民乐里的笛子,也有舌尖打“嘟噜”的花舌音。唱歌时下巴紧张、舌头不够灵活的人,就不能灵活的让舌尖打颤,所以,为了克服下巴紧张、舌头不够灵活的缺点,应该认真学做这条练习。

  “嘟噜”的产生,是气流通过时,放松的舌头在气流加速、气压变小的景况下形成的。紧张的舌头是颤不起来的。练这个的目的,就是让舌头放松。会打“嘟噜”了,就一边打嘟噜、一边哼唱歌曲旋律。先练短的,再练长的。进而哼唱整首歌曲。

  [练习二十一]张嘴、吐舌、说啊

  在练习十八里,我们谈到:下巴不动,抬头张嘴、吐舌的练习,不知道你是否认真练了。那是一个很重要的练习。必须每天都坚持练才行。熟练之后,在张嘴舌头外伸的同时,说“啊————”。要求说啊时,舌头不许回缩。刚开始练,音调不要高,一定要用“凸胃、收腹”的方法,强调气息的作用,舌头一定不许回缩,也就是说,说“啊”的时候,下巴和舌头都不许参与,不许使劲。

  歌唱时,发字头(声母)的音,嘴里有使劲的地方,此时,下巴或舌头有些紧张,但是,由于歌声的延长音就是韵母,所以,唱韵母的时候,下巴必须放松。只有下巴放松了,声音才能有高位置。下边我们讲“字要正”的时候还会讲到这个问题。

  字要正。字要正,讲的是咬字吐字的要求和练习。歌曲是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艺术。唱歌一定要把歌词唱清楚。我国古人有“字正腔圆”的要求。所谓“正,就是正确、准确、合乎规律、合乎法则。“字正”就是把字唱正确、准确,合乎该字的发音规律。因此,学声乐的人,必须掌握歌曲所用语言的语音知识。我们学唱的歌,绝大多数是汉语。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和掌握普通话的语言知识。吸收和借鉴民歌、曲艺、戏曲咬字、吐字的方法和技巧,使自己的歌声达到“字正腔圆”的要求。

  [练习二十二]朗读

  说和唱在发声方法上,虽然不完全一样,但是,从咬字、吐字这方面来看,说是唱的基础。一个说话语音不清楚的人,唱歌的时候吐字也不会清楚。所以,学唱歌的人,都要练练朗读。学声乐练朗读,要结合发声的要求,用气息说,说在共鸣位置上。学声乐的练朗读,可以就地取材,朗读歌词。朗读之前,先要弄明白每个字的声母、韵母的正确读音,还要掌握好声母、韵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以及它们的舌位、口型等细节要求。先小声读,再逐渐放开声音读。先一个字、一个字地,慢读,再连起来,快读,以后要按歌曲中歌词的节奏朗读,按歌词的感情朗读。通过朗读,理解了歌词的内容,同是也就把歌词记住了。

  [练习二十三]在同一个音高上唱、练歌词的发音

  一些重点歌词、绕嘴的歌词,自己发音掌握不好的歌词,要单独拿出来练,可以采用在同一个音高上唱歌词的办法来练。如:

  11111———

  从中声区开始,掌握之后,提高半音再唱。根据自己的程度决定唱多高。

  [练习二十四]闭嘴说、唱母音的练习

  一般采用aeiou这五个母音。嗅觉神经区打开,用气息在高位置说。然后,微笑、咬牙说。先小声说,逐渐把声音放大。要求咬牙说的音、跟张开嘴说的效果一样响亮、结实、通畅。

  用同样的方法在同一个音高上唱。用发声练习曲唱。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如果能够很自然地在高位置演唱了,就可以把上下牙咬住的姿势改为中间留一指的距离。以后,改为正常发音的口型。

  美声唱法有“咽腔是歌唱家的嘴”的说法。我体会,这主要是指的母音的共鸣位置在鼻咽腔。汉语虽然有单韵母和复合韵母的区别,但它们在歌唱中,都是要延长的部分。在哪里延长呢?也是在鼻咽腔。所以,如果能够在鼻咽腔进行母音的转换,就能够使共鸣位置统一,就有歌声的高位置。这个练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领会咽腔在歌唱中的作用。

  [练习二十五]歌唱咬字吐字的技巧

  王福增教授说:“要先说后唱,先白后暗,把字说清后,把韵母迅速地安放到鼻子后上方那个小共鸣点上去,然后才加气、才加劲、放响声音。如“片”字,在拍子前先果断地咬一下“片”,等进入拍子后,再延长韵母an,这时声音才竖、才唱、才加共鸣。”

  我体会,这是吐字技巧,也是歌唱技巧。先说后唱,就是说,开始唱出字音的时候,实际不是唱,而是说,不要用大的力气,只要保持住吸气的状态即可,字说清楚了,马上放松下巴、凸胃、收腹,给气,喉头向下,让韵母绕过软颚进入头腔,就是王福增教授说的那个鼻子后上方的小共鸣点。这样唱,字音准确、歌声又有高位置。所以我说,这也是歌唱技巧。如果学声乐的人,能掌握这个咬字吐字的技巧,那么,我们相信,他已经体会到什么叫“歌唱”了。

  情带声。歌唱的艺术是传情、表情的艺术,学习歌唱的方法、练习歌唱的技巧,都是为了更完美地表现作品。方法和技巧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只有深入地研究作品、理解作品、并能深入到作品的规定情景之中去、正确把握作品的内涵,首先要感动自己、然后以自己真诚的思想感情去歌唱、去表现作品,才能感动别人。我这里讲的“情带声”,就是要求歌唱者要用真诚的感情去歌唱。观众听歌,不能像喝白开水,无滋无味、有声无情。要在白开水里加点佐料,应该是什么味,就加什么佐料,即带着感情去唱,“以情带声”,才能作到“声情并茂”,才是完美的歌唱。

  当然,这是很高的要求。初学者在没有掌握正确的歌唱状态和方法、没有足够的技术手段去表现作品的时候,让他们“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地歌唱是困难的。但这是学习声乐的人所追求的目标。因此,从开始学习的那天起就要注意“以情带声”的要求。比如唱:1———时,就要用积极向上、昂扬的情绪来唱。如太阳升起来,光芒万丈。而唱:5———时,要想象是江河之水,从高处流下来,奔向远方。唱高音时,如呼喊,用兴奋的心情;唱低音时,如私语、如沉思,用平静、舒缓的心情。

  总之,从练声的第一天起,就要贯彻“以情带声”的思想,根据对音乐内涵的理解,用恰当的感情来唱。这就要求学习者,在学习声乐的同时,多看点书,加深文学修养和艺术修养。深入生活、接触实际、了解社会、了解观众,多听听名家的演唱,提高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进一步说,感情,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没有什么办法能让一个人产生某种爱或恨的感情。老师只能启发、引导,歌者有没有某种感情,还得歌者自己去体会、去感受。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但老师的作用是不能抹杀的。

  无论现在对音乐的理解是否透彻,是否正确,在歌唱时,都不能漫不经心、心不在焉。大家知道,有的歌手嗓音并不是很好,但是,他演唱时,你能够坐的住,能听得下去,并愿意听。什么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心儿在唱”。他们能够把作品所要表达思想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每一句都能打动听众的心,让听众与他的感情产生共鸣。这种场面,不是每个歌唱者都要追求的吗!

发声练习方法有哪些

  “哼鸣”的基本练习

  在开始练声时,先练哼鸣是有益的,因为发这个音容易达到高位置和靠前、明亮、集中的效果。练习哼鸣时首先上下唇自然地闭上、口腔内部要打开,好象闭口打哈欠的感觉,感到声音向高位、额窦、鼻窦处扩展,但切勿把声音堵塞在鼻腔里,否则会发出鼻音。

  母音的练习

  除进行哼鸣练习外,更多地是进行母音的练习,如a,i,o,u,e等单母音练习,也可用混合母音练习如,,等等。

  连音练习

  人们常说:“不会连贯就不会歌唱。”歌唱声音的主要表现力就在于声音的连贯优美,只有连贯的声音才能唱出动人的旋律线来。为了使声音有更多的连贯性,可以将练习的音域相对拉宽些,练习也可以随之难度更大些。

  顿音练习

  顿音唱法又称为断音唱法。要求唱得清晰,短促,灵活,富有弹性,集中感强。练习时要注意一字一音的灵活性和一字一音的连贯性。

  连音和顿音结合的练习

  在基本掌握了连音和顿音唱法的基础上,可以加连音、顿音结合在一起的练习,这样有利于歌唱状态的统一,顿音好象是一个“点”,连音像是一条“线”,这样以点带线,便声音的位置统一,并保持气息均匀流畅。

  保持共鸣位置不变的练习

  在“哼鸣”练习中我们已经讲了找共鸣位置最好的办法就是体会“哼鸣”感觉,如果这个共鸣焦点找准了,那么其它所有的音都应该向这个哼鸣位置靠拢,这样才能达到歌唱的高位置,使声音上下统一。

  声音灵活性的练习

  这种练习主要是为了适应歌曲演唱中快速、流动的要求,以达到更积极的身体、喉咙、气息的配合。

  结合字声练习(带词练习)

  要求根据词意富有想象,有意境,有画面,语气有表现,声音有乐感,有感情地去唱。力求做到字准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慢慢地向歌唱歌曲作品过渡。

练声初学者

  练声初学者篇11.对于初学者,首先必须张大嘴唱,目的是为了使口腔内部放开。如果不张大嘴,口腔内部就无法张开。

  2.练习了一段时间后,只要能够做到一张开口唱歌,口腔内部放开即可不用张大嘴了。

  练声初学者篇21、练气,练气切要把喉部及胸腹一起放松,然后一收一放,一次有声,一次光是呼吸,来回十多次后。

  2、全身放松,深深吸入一口气,跟着微微乘着气息由(至)歌唱,再吸入另一口气,快速而又畅通的亮声(呵)出音阶。此法有助增加气量以及发声明亮。

  3、请两手轻傍左右两边肋骨(腰上一点),然后吸气,在吸气时要感觉到两边肋骨横向扩张,手请仍保持原状,跟着收小腹把气呼出,呼气之时保持扩张两边肋骨。然后放松全身,再重覆一次、两次、三次一直到十七、八次吸气。这一目的是,把肺活量增强,同时亦提升人体张力。

  4、眼望远方,唱喜爱的歌,唱歌时候,两手轻按小腹,即所谓意守丹田。为什么须要两手轻按小腹?这样可以带动思想集中。人的意念非常飘忽,按小腹是把声音确保(够深),即在丹田发声。

  练声初学者篇3第一阶段:未曾出声先练气。研究资料表明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16—19次,每次呼吸过程约3、4秒钟,而演唱时,有时一口气要延长十几秒,甚至更长,而且吸气时间短,呼出时间长,必须掌握将气保持在肺部慢慢呼出的要领,所以要先做:深吸慢呼气息控制延长练习、深吸慢呼数字练习、深吸慢呼长音练习、托气断音练习。经过这一阶段练习,气为声之本,气为声之帅的气息,已基本饱满,“容气之所”已基本兴奋、活跃起来,而声音一直处于酝酿、保护之中,在此基础上即可开始准备声音练习了。

  第二阶段:气、声、字的练习,一些播音爱好者在喊嗓练声上容易犯急于求成的毛病,恨不能很快地就能喊出又高又亮的嗓音来,急着喊高音,猛喊甚至瞎喊乱喊,这往往是事与愿违的。我们在研究喊嗓练声时,有意地先练气息不急于发声,是利于发声练习,要大家明确一个循序渐进的规律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在这第三阶段,我们建议还是不急于爬音阶喊高音,而从气、声、字结合练起。这三者关系应排成这样一个顺序:气为音服务,音为腔服务,腔为字服务,字为词服务,词为情服务。从这个顺序中,我们可以看到字的位置居于中心,前面牵着“音”和“腔”,后面联着“词”与“情”。当中一塌,满盘皆输。字音的真切,决定着声音的圆润,“以字行腔”正是这个理儿。在喊嗓练声中的字、音、气的关系,应是托足了“气”,找准了“音”,咬真了“字”。用汉语拼音的方法把字头、字腹、字尾放大放缓,以字练声,然后加快,同时练嘴皮子和唇齿牙舌喉的灵活性。这样一练,你哪路音圆润,哪路音干瘪,分得清,找得准。气、音、字练习非常实用有效。以上两个方面的练习到位后方可进行专业方面的拓展练习,才不会使初次接触播音主持的高中生不会误入练声的错误方式。

美声声乐练声方法技巧

  有了正确的呼吸后,便可以开口唱歌了。要使歌声圆润、悦耳,必须利用共鸣。我们唱歌主要利用的共鸣腔体有胸腔、咽喉、鼻腔及头腔,声音要好听,必须在唱高、中、低音时都有部分胸腔以上的共鸣,也就是“声音的高位置”。1.歌唱的基本状态要获得声音的高位置,必须放松喉头,内收下巴,这两个器官不能在歌唱中使力。一般人唱高音都是*挤压喉头发声的,这是错误的发声方法,不能获得美妙的声音。应放松喉头,使之成为气息的通道,然后抬起软腭,提笑肌(即保持微笑的状态),使声音能通向鼻腔。2.共鸣的位置一般来说,演唱时低音以胸腔共鸣为主,到中音、高音后,高位置共鸣腔比例逐渐加大,以鼻腔、头腔共鸣为主。以上讲的都是歌唱发声的基本要领,各位必须多多练习,熟能生巧,这样才能唱出美妙动人的歌声。另外,通俗歌曲演唱还有许多表现韵味的技巧,如颤音、哭声、气声、挑音、噎音等等唱歌练声法(9法)唱歌最令人沮丧的事,莫过于走音。一咪在手满以为唱它一回轻轻松松,谁知道没有人在场还可以算中规中矩。那晓得在众人面前唱歌,歌声会变了调,连呼吸都不受指挥。好歌慢慢练,既然喜欢唱歌,「走音」这问题非要解决不可。基本法第一条:练气,练气切要把喉部及胸腹一起放松,然后一收一放,一次有声,一次光是呼吸,来回十多次后,唱一首喜欢的歌,唱时一定要口型如半月「」。

  (之二)话说经过第「一招」练声法,第「二招」应当粉墨登场。方法━━全身放松,深深吸入一口气,跟着微微乘着气息由I至I歌唱,再吸入另一口气,快速而又畅通的亮声「呵」出音阶。此法有助增加气量以及发声明亮。不过,有些练唱者共鸣较浅窄,可能经过有「动机」的锻炼发觉喉紧气速。如遇到这情形。请倒一杯温暖的白开水,……诗曰:喝一口,拍拍胸口。继而用手按摩全颈及喉咙,如此这般,有助血液循环及开阔胸腔及口腔共鸣。

  (之三)话说「两招」过后,应该轮到第「三式」上场。请两手轻傍左右两边肋骨(腰上一点),然后吸气,在吸气时要感觉到两边肋骨横向扩张,手请仍保持原状,跟着收小腹把气呼出,呼气之时保持扩张两边肋骨。然后放松全身,再重覆一次、两次、三次一直到十七、八次吸气。这「一式」的目的是,把肺活量增强,同时亦提升人体张力。唱歌的首要条件是有声有气。好了,是否觉得胸口涨闷,甚至头重喉咙干涸?用一小茶匙红茶叶加些冰糖,重温上次所写的:「喝一口,拍拍胸口。」不过今回拍的地方范围多几处,连腹部亦拍拍它,对练声练气非常有效。

  (之四)第四式。眼望远方,咀吧唱喜爱的歌,唱歌时候,两手轻按小腹,即所谓意守丹田。为什么须要两手轻按小腹?这样可以带动思想集中。人的意念非常飘忽,按小腹是把声音确保「够深」,即在丹田发声。既然开始了丹田发声,即是练习歌唱有更高的要求,如此,如此,请各位网友切记一、二、三式,不可有所偏废。

  (之五)丹田发声是所有圆润、明亮、美的声音出发点。不过要达到声音通透明亮,真的非一朝一夕的功夫可如愿以尝。努力加油进入第五式━━合咀“Hu再从高声区“Hu回起音点。练声时两旁肋骨微微向横扩张,声音要发自小腹直通达至鼻梁,而喉咙一定要放松。目的:是发展鼻腔及口腔之间的共鸣。又是一句老话,温故知新。

  (之六)第六式,震音及弹跳音━━1.吸气,气要吸得深。2.用唇打出1234567I音阶,发声时,两边肋骨微扩张,小腹与双唇配合弹跳。3.咀巴张开成圆型,以「呵」音配合腹部弹跳,从1至I。目的:练就一把有力及有弹性的歌喉。

  (之七)重点是练习咬字清楚。首先把发声部份调整,一.拍拍胸口,清清腔口。二.吸气要深,吸气时两旁肋骨向横扩张,目的是调节共鸣通顺。三.放声吐出“开、齐、撮、合”四个字,原因━━开,是把口腔张大;齐,发出齿音;撮,让字音集中;而合的意义是锻炼唇音。这是练习吐字清楚的第一步,请各位紧记各式练习。

  (之八)有朋友问:「唱歌走音,高音不成,低音不就,想一展歌喉,可惜开口难听,我该如何?」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大的唱歌缺憾,现在就“走音”作题目。1.慢慢扩张“横膈膜”,深深吸气,支持着不要把气呼出。2.支持的气息到了顶点,马上用手以快速节拍;拍拍胸口大声用不规则的“呵”音随气而“呵叫”。3.两手前后左右拍打及按摩头部,力度要适中,目的是令头腔共鸣提升。注意:这招非初学者的歌唱“良方”,如果初来访客,敬请由歌唱第一式作起步点,后会有期。

  (之九)练习连音━━首先吸气,吸气时两旁肋骨微张,气吸至七分满便可以,因为吸气太深,太满反为令人容易泄气。唱出FA音,由1---/2---/3---/4---/5---/6---/7---/i再以MA音重复以上音程,每唱四拍吸一次气。记着练音阶的时候,吸气呼气要安静,发声不要让声音震抖。目的:这一式是训练歌声的穿透力。一连九式高唱入云音波功,各位有心练歌朋友;可有一招一式按部就班练声练气练唱歌?我用“暂别篇”这名字;是有用意的。「声音」是看不见的东西,要拥有一把好嗓子,要经过很多不同的训练方法,很多时不是依书而习,就可以得上歌唱大道。因才施教,因生理条件而判断练声方法,是至理名言。这九式练声法,是献给各方朋友作为打好声底基础的歌唱良方。请各位朋友持之以恒,将每一式反覆练习,时间定然证明你们声音亮丽了。

声乐练声方案

  重点是练习咬字清楚。首先把发声部份调整,一.拍拍胸口,清清腔口。二.吸气要深,吸气时两旁肋骨向横扩张,目的是调节共鸣通顺。三.放声吐出“开、齐、撮、合”四个字,原因━━开,是把口腔张大;齐,发出齿音;撮,让字音集中;而合的意义是锻炼唇音。这是练习吐字清楚的第一步,请各位紧记各式练习。

  有朋友问:「唱歌走音,高音不成,低音不就,想一展歌喉,可惜开口难听,我该如何?」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大的唱歌缺憾,现在就“走音”作题目。1.慢慢扩张“横膈膜”,深深吸气,支持着不要把气呼出。2.支持的气息到了顶点,马上用手以快速节拍;拍拍胸口大声用不规则的“呵”音随气而“呵叫”。3.两手前后左右拍打及按摩头部,力度要适中,目的是令头腔共鸣提升。注意:这招非初学者的歌唱“良方”,如果初来访客,敬请由歌唱第一式作起步点,后会有期。

  练习连音━━首先吸气,吸气时两旁肋骨微张,气吸至七分满便可以,因为吸气太深,太满反为令人容易泄气。唱出FA音,由1---/2---/3---/4---/5---/6---/7---/i再以MA音重复以上音程,每唱四拍吸一次气。记着练音阶的时候,吸气呼气要安静,发声不要让声音震抖。目的:这一式是训练歌声的穿透力。一连九式高唱入云音波功,各位有心练歌朋友;可有一招一式按部就班练声练气练唱歌?我用“暂别篇”这名字;是有用意的。「声音」是看不见的东西,要拥有一把好嗓子,要经过很多不同的训练方法,很多时不是依书而习,就可以得上歌唱大道。因才施教,因生理条件而判断练声方法,是至理名言。这九式练声法,是献给各方朋友作为打好声底基础的歌唱良方。请各位朋友持之以恒,将每一式反覆练习,时间定然证明你们声音亮丽了。

练习声乐的小秘诀

  我跟成方圆老师学声乐,喜欢唱歌的朋友不仿学学我们的家传秘诀;

  弱声练习法

  在一些新来的学生中,歌唱时会盲目追求音量。其实学生听起来大的声音,不一定是正确的。如果声音在口腔内部是散的,位置就会比较低,缺少共鸣。这时,声音在通过麦克风时,会发出尖锐不够干净的音色。尤其在进棚录音时,歌手会感到很难驾驭自己的声音。那么,怎么让学生利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建立一个通畅有序的歌唱状态呢

  首先,我认为用弱声练习的方法,比较容易找到放松的感觉。任何一种唱法,只有松弛才会产生美感。在做这个练习时,最好用开口哼鸣的状态。就是口腔张开不发音,用鼻子发音。没有接受过训练的学生,牙关部会很紧,每天需要做张嘴练习。用手按住下巴,练习向上伸张,不要用力过猛,伤及口腔关节,口腔不要能过横,也不要过长。露出上齿,微露下齿为最好。这样的口腔状态,从发声学上讲是正确的。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先做到外面打开是其一,关键是体会由内向外张开是最重要的。不要形成喇叭状态,外面大,里面小,那样就很难获得声音的通畅了。

  在这个练习过程中,还要用另外一个思维去考虑倾听声音的位置。声音的位置是随着音高不断发生变化。由前向后移动。移动的速度要由老师的耳朵来判断。在移动至高音区时,应适度的提起软腭,因为软腭的提起是唯一能产生高音的通道。从嗓音结构上讲,不可能会从牙齿后面产生高音,只有在软腭提起时,带动后咽壁的拉力、口腔后部形成拱门状态,才会具备鼻头腔共鸣。高音才会是有是松弛的。同时产生振撼力,当然声音方向不能是向上的,那就会感觉象美声唱法了。

  通俗唱法与美声民族唱法有密不可分的又完全不同的关系。重要在于教师如何借鉴欧美唱法的优点,结合民族唱法的特点去训练,可在短期内解决学生声音没高音的状况。

  一个好的通俗唱法老师,应该在一年之内解决形学生的全部声音通畅问题,而不应该五、六年之后还不能让你的学生唱到三至四个八度。

  有的学生会问:“弱音练习会不会声音小了?”“将来放不出来?”其实不是!用很大的声音喊是很难找到放松的感觉。相反,用小的声音就很容易找到。就是说,通俗唱法要建立自己的声线通道。应该是在完全放松的基础上,然后再声音更有效的释放出来。因此,弱音练习只是一种手段,得到通畅有磁性声音才是目的。

  清华附中学生张淑静〔晨曦淑静〕

浅谈声乐的发声技巧

  一、歌唱的正确姿势

  前苏联声乐专家捷米采娃说得好:“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声音的源泉。”[1]歌唱发声时身体不能保持正确的姿势,就不能获得深呼吸的有力支持。歌唱发声的艺术效果同身体的姿势有很大关系。

  歌唱者一般都是站着唱,所以,首先要掌握正确站立的歌唱姿势:无论是站在舞台上还是在声乐课堂上,歌唱者始终要保持全身心自然放松、积极向上的歌唱状态,不能松松垮垮或僵硬拘谨,要处在“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最佳状态。

  歌唱者演唱时身体的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处在一种“前松后紧”状态之中:如果胸部有丝毫的紧张感,都影响发声质量。面部肌肉不紧张,表情兴奋而舒展。在身体的后半部,对歌唱发声最重要的是脊柱的支撑作用,脊柱要挺拔,上端颈椎略为梗直,形成头部重量支撑的轴心。虽然后颈略为梗直,但决不能用力,它的作用只是给咽腔通道固立稳定,对共鸣的形成有积极作用。

  二、呼吸训练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声的动力。”对呼吸方法的正确领悟与进行呼吸器官的发声基础训练,是歌唱者重要的基本功。呼吸方法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歌唱发声的声音质量。

  1.吸气

  小腹在吸气时完全放松,边吸气边向外膨胀,这一切都是在松弛、自然的的状态下进行的。吸气时,将意念集中在小腹部(丹田)。小腹鼓则为吸气,小腹收则为呼气。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就能练习成用小腹吸气而不是用鼻子、口腔、胸腔主动吸气的快捷的吸气方法。留意腰部的“缓劲”和小腹的起伏动作,气息就会自然而然地被动地吸入。

  2.控制

  人在犯困时不由自主的地“打哈欠”,这是人体缺氧的保护性条件反射。“打哈欠”可以使呼吸器官腔体大为张开,这种下意识的深呼吸运动,补充了人体对氧气的需要。

  歌唱者,可以在练习“打哈欠”时,去体会“打哈欠”时的“气息回流”、“气息倒灌”的感觉,这就是呼气歌唱发声时控制气息“吸着唱”的感觉。小腹深吸气之后,让气息从齿间磨擦而出,发出“S”的送气长、短音。练习日久,可以转变成无声的歌唱练习,使歌唱者尽快地体验和掌握发声阶段“吸着唱”的控制气息的方法。

  3.换气

  在胸口发声位置上练习“狗喘气”:狗在夏天天热时常常吐着舌头快速地喘气。练习者模仿“狗喘气”是寻找换气感觉的好方法。这种练习可以使练习者体会到横膈膜在呼吸换气中快速颤动的活动状态,从而掌握换气要领。

  三、歌唱的发音训练

  稳定喉结与调整声门,是歌唱发声音源感觉训练最关键的方法,许多发音现象都与它们的运动状态有着直接的关系。喉结的运动影响声带的工作,而声带闭合的声门状态又影响气息作用在声带上的压力。

  1.稳定喉结的方法与感觉

  稳定喉结在声乐界大致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喉结应该绝对稳定”,一种意见认为“喉结是相对稳定的”。实践证明,后一种意见是正确的。喉结这个发音器官本身可以上下移动,如果把它僵死地、一动不动地固定在某个位置上,不仅破坏了声音的灵活性,同时,也影响到语言自然、准确地表达。实际上,喉结稳定在低喉位置时并不是一动不动的,高音区的喉位就比中声区的喉位略有降低,从而增加了声带的张力,给唱好高音创造了条件。

  2.寻找“声门适度感”的发声练习

  用咳嗽的办法寻找正确的发声位置。短促而轻微的咳嗽使人能很容易地感觉到“吭吭”的咳嗽声不是来自喉头声带的地方,而是清楚地意识到:咳嗽声发自胸口的“嗓子眼儿”(第二纽扣)。咳嗽时,声带闭合挡住气流,胸口则产生了气息对声门的压力,胸口感觉短暂地憋气。咳嗽时气流便在刹那间冲破声门而出,声门的阻力立即消失,于是发出了“吭吭”的咳嗽声。这条练习,目的在于寻找正确的发声位置和体验“打开喉咙”歌唱发声的感觉:“出声时胸口是打开的”。

  四、歌唱的共鸣训练

  人与人彼此交谈和舞台上声乐(歌唱、戏曲、戏剧、曲艺)演员的艺术表演,所有的语言发音都有共鸣现象存在,只是声音的效果不同而已。人在日常说话时,由于彼此交谈的距离近,对象少,音色好不好、音量大不大都无关紧要。但是,对舞台上的声乐演员来说,歌唱的声音必须大到使剧场里所有的听众都听得见的程度,同时,歌声的音色要好听,要有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力。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受到他们的热烈欢迎。为了实现追求声乐艺术高水准的愿望,所有的歌唱演员,必须下苦功夫努力学习与掌握歌唱发声的共鸣方法。

  (1).共鸣的声学原理

  共鸣是一种物理现象,无论是人声还是其他物体发声的共鸣现象,都在按一定的科学规律办事。理解声学原理,对于我们分析与掌握歌唱的共鸣方法有很大帮助。

  当一个物体振动发音时,则产生具有一定振动频率的基础音响(基音)。这种基音频率能使临近的、同发音体基音频率相同或近似的发音体或物体空间振动发音。被迫振动体的音量会立刻增响、扩大。这就是物理的共振现象,在声学上称做共鸣。

  (2).腔体的共鸣状态

  在世界上,有两位当代最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与多明戈。他们在本世纪80年代先后访华演出,巨大的歌唱艺术魅力折服了所有听众。从生理构造来看,他们的发声器官与普通人并无多大区别。区别在于,他们凭借着自己掌握“美声唱法”的高超技巧,把“共鸣状态”调整到平衡、统一的最佳状态,从而,充分发挥腔体的共鸣作用,以此展现出人声的优美特性,唱出不同凡响的歌声。

  1.胸腔共鸣状态

  在意大利美声唱法中,胸腔不仅是适合于低音的主要共鸣腔体,而且在全音域的整体共鸣里发挥着丰满的基础作用。无论在任何音区离开了胸腔共鸣失去松弛的“落底”的声音,就会给人一种“声音浮浅”的感觉。歌唱发声时,歌唱者应该找到胸口(第二纽扣)的发声位置。要把上胸部当做共鸣腔体来用,而不是作为呼吸器官来用。胸口以下的空腔和上面的腔体相通,保持着上下通气,里外通气的感觉。

  2.喉部共鸣状态

  “打开喉咙”的歌唱发声,是美声学派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用“打哈欠”的办法“打开喉咙”,是声乐界人尽皆知的有效方法。人在“打哈欠”时喉结会自然下降,同时软腭也会自动抬起,咽管(咽腔:鼻咽腔、口咽腔、喉咽腔)随着“打哈欠”的动作拉开了上下的距离,扩张了腔体的空间容积,使声音的共鸣通达宽敞而又通畅,给声音和气息的流通大开方便之门。

  3.咽腔共鸣状态

  咽腔(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位于口腔后部,自然构成连接鼻腔、口腔、胸腔的开管形腔体,是意大利美声唱法主张使用的主要共鸣腔,并把它的作用强调到了丰富共鸣、美化歌声的举足轻重的地步。

  在美声唱法中,特别强调咽腔的共鸣作用,认为在口腔后面竖立的“咽管”是歌唱发声最为关键的共鸣腔体。它不仅可以使声带发出的“基音”逐级增响扩大,而且它是下连胸腔、上达头腔最重要的共鸣通道。声音通不通、圆不圆,音色美不美、亮不亮,都和它有直接的关系。

  歌唱者应在心理上,通过“想、听、看”的办法,建立一条声音的共鸣通道的“表象”,让声音像“火箭在轨道上发射升空”似地进入头腔。这种心理指导在调整咽腔共鸣的过程中将发挥奇妙作用。

  4.口腔的共鸣状态

  口腔是从口咽腔通向前方的共鸣室,它的上面由硬口盖与软腭连接,构成一个穹形的半圆弧度的顶。这种上口盖的弧度大小则因人而异,各不相同。一般来说,上口盖弧度大的“圆屋顶”,形成口腔共鸣效果最好。口腔下面的舌头构成了口腔的底,前面的嘴则形成了释放声音的喇叭口。硬口盖与软口盖交界的中点会出现反射的共鸣焦点。在中、低声区演唱时,上口盖这个“圆屋顶好像拢着一团明亮、圆润的声音”。唱高音时硬口盖产生兴奋地张力和“前面挂住劲儿的感觉”,这时,更多的共鸣音响则出现在上口盖以上的眉心部位和它后面打开的头腔里面。

  理解了发声技巧的技术性和科学性,通过发声训练的各种方法,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从而提高歌唱水平;使歌唱达到声情并茂的最佳效果。

声乐初级阶段学习的练声方法

  对着镜子唱歌

  对着镜子唱歌,可以随时提醒你,注意口型、眼神和形体的表演。

  对着镜子练习发声的要点是要做到眼睛睁得大又亮;嘴角上提,露出牙齿;两臂自然弯曲;不歪脖子;不耸肩;吸气时两肋打开;呼气时呼吸肌肉群对抗支撑。

  像啃苹果一样张开嘴巴

  像啃苹果一样张开嘴巴,营造张开嘴巴用上牙啃的感觉,面颊的肌肉要向俩耳朵方向展开,小舌头和软腭向上提,后咽壁也兴奋起来。

  口咽喇叭和头腔共鸣形成一个共鸣管,声音才能像天鹅绒一样美

  用打哈欠的感觉发声

  发声时字腹(字音中标注音调的主要韵母)从上牙两大牙根啃出,声音的亮点在口、鼻咽腔、头腔共振。

  向着远山唱

  唱歌时的感觉,要放得开。向着远山唱,比较能放出适当的声音量。

  要求声美,字正为本

  韵母在歌唱中是体现音乐性的主要字母,在歌唱的咬字过程中,韵母担负着音高的变化和时值的转换任务。

  韵母的发声技巧对于用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或通俗唱法唱好民族语言的歌曲都至关重要。

  有的歌者因带有地方口音,没达到规范的咬字规则,造成了字不正音不响。

  注意力放在后脖颈

  把注意力放在后脖颈,这样可以产生美美的声音。

  发声练习曲因人而异

  不同的练习法能让你获得控制自己的呼吸系统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气息,驾驭声音的目的,但最重要的还是结合歌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灵活的练习曲,所以选择自己合适的发声练习曲目很重要。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增强凝聚力的团建活动

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