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故事会民间故事大全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中国民间故事

  一、朱元璋微服私访

  话说那一天,明太祖朱元璋和刘伯温二人到民间微服私访。

  君臣二人东游西逛不觉来到徽州府歙县地带,忽听后面锣鼓喧天,人声噪杂。

  二人忍不住回头看,但见大道上一群穿红着绿的人拥着一顶漂亮华丽的轿子敲锣打鼓而来,二人知道这是民间迎亲的队伍。

  刘伯温不是等闲之辈,他晓阴阳,知天文地理。他的足智多谋比得上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先生。

  他掐指一算,不由暗惊道:不好,今日乃七煞忌日,这户人家娶亲为何用此忌日

  君臣二人停住脚步候在路旁。

  不一会迎亲队伍来到眼前停下。

  朱元璋见了花花绿绿的民间小轿感到新奇,伸出双手在轿顶上来回摸了摸道:“这位姑娘好福气,居然坐上如此小巧玲珑的轿子出嫁。”

  刘伯温悄悄扯住迎亲队伍中的一老者问道:“敢问老丈,今天这婚嫁喜日是何人所择?”老者回道:“是大田庄钱老先生所择。” 刘伯温暗道:这钱老先生竟用忌日迎亲看来非等闲之辈。 君臣二人随着迎亲队伍望大道而去。

  他们来到王庄时,只见男男女女都喜笑颜开跑向庄中祠堂。

  刘军师忙扯住一汉子问道:“敢问老哥,贵庄今日因何一派喜气洋洋气象?”

  汉子回道:“客官有所不知,我庄新建‘王氏之家’祠堂,定于今日吉时上梁,二位客官若有兴趣同去参加庆典如何?”

  刘伯温一听又是吓了一跳:这宗祠上梁关系到整个庄的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子孙后代兴旺发达的事,是庄里的头等大事,谁个大胆敢用七煞日上梁

  于是又问道:“请问老哥,贵庄宗祠今日上梁之吉是何人所择?”

  “定此吉日的是大田庄钱老先生。二位客官若无其他事,小民告辞了。”

  那汉子边答边向祠堂奔去。

  刘伯温一听暗道:又是钱老先生!

  君臣二人一则闲逛无事,二来有心看看村民上梁景象,便也尾随着汉子进了新祠堂。

  但只见“王氏之家”不仅宽敞明亮,而且雕梁画栋,做工甚是考究。不由得朱元璋快步登上后堂用双手抱了抱四根又圆又大的柏木堂柱。

  喜得那刘伯温在天井边檐的长条青石上背着双手踱过来踱过去丈量着这祠堂的长和宽,计算着它的总面积呢。君臣二人着实新奇了一会,这才又向旁人打听道:“敢问老哥,那上梁吉时定在何时?”那人回道:“听我们族长吩咐说,上梁吉时要等到‘天空下雨,鲤鱼上树,头戴铁帽,木马骑人’时。”

  刘军师听了暗笑道:这钱老头也真是的,书上只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个时辰,何曾有如此怪时辰,再说世上只有鸟儿上树?人骑马儿,那鱼儿没有翅膀怎能飞上树?那木马是木头的,怎么会骑在人身上?分明是故弄玄虚,蒙骗人家。

  他抬头看看天空,但只见晴空万里,不曾有半点即将下雨的兆头。

  如此看来这钱老先生纵有千算万算,这一回可要失算现丑啦。

  正当他洋洋得意时,哪料天空突然变脸,未及半个时辰,天空乌云密布,不一会就下起了豆大的雨点,紧接着倾盆大雨“哗哗哗”地下。

  正在这时,只听祠堂门口参天的榧树上传来一个快乐的声音:“族长,时辰已到!”族长马上庄严地下令:“上梁!”顿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披红挂绿的正梁徐徐上升。

  原来刚才下大雨前,有两个庄民正在村外庄稼地里拆收临时用来守候野猪保庄稼的茅棚,见天空下大雨,慌乱中一人双手抓住铁锅盖上头顶跑回村来,一人抓起木风车扛着往家跑,这就是所谓的“头戴铁帽、木马骑人”啦。

  而更巧的是那“鲤鱼上树”呢。庄民王二卖了一条鲤鱼拎着回家来,快到村时遇上了下大雨,便忙不迭地将鲤鱼挂在路旁的银杏树的树枝上,自己站在树干旁躲雨。

  这一切都被族长安排的在榧树上专侯怪时辰的小伙子看在眼里,他急忙大声禀报族长,族长便命令上梁。

  君臣二人心中称奇,有心会会大田庄的钱老先生这位异人。

  当晚君臣二人在族长家借宿,次日一早告别族长赶往大田庄去。

  却说君臣二人紧走慢赶了半日来到村脚,见有户人家门口晒谷场上晒满了谷子,一男孩手持竹竿在一旁赶鸡。

  刘伯温抬头见天空乌云密布,眼看大雨即将来临,不由着急招呼道:“小娃子,还不赶快收谷子!”

  男孩听了朝内喊道:“爷爷,客人说天空就要下雨了,快出来收谷子吧。”

  只听屋内喊道:“乖孩子,不妨事!今日有青龙精经过此地,天空不会下雨!”

  君臣二人闻声大惊失色,断定这位老者就是闻名的能掐会算神通广大的钱老先生,逐向内喊道:“钱老先生,我们来拜访您了。”

  这时从屋内走出一位虽头发花白但却红光满面,步伐矫健的老人。

  他笑呵呵地道:“我早料到今日有贵客临门。”

  刘伯温一听又是一惊问道:“晚辈有一事不明特来请教,敢问老先生因何用七煞忌日迎亲上梁,难道故意加害他人不成?”

  钱老先生笑道:“有道是一物降一物,万物相生相克,况这凶杀吉利之日乃人所定。老朽本不敢定此吉日,但掐指一算,此日虽凶,但有青龙精缠轿、抱柱,还有文曲星踏基,大忌变大吉,故而敢定此日。”

  刘伯温一听更觉惊奇,心中暗忖道:可不是吗

  朱元璋乃天上星宿下凡,当今皇帝象征龙,民间有真龙天子之说。他昨日无意间摸了摸迎亲花轿,这就是青龙精缠轿。

  他又在祠堂拥抱过堂柱,这就是青龙精抱柱。

  而我这军师,人称文曲星下凡,昨日在祠堂内来回踏步,这不正应了文曲星踏基吗

  到此时,刘伯温更加确信这钱老先生是个不可多得的奇才,若能请得此人和自己一同协助朱元璋治理天下,何愁天下不太平盛世。

  想到此便将他二人的真实身份和盘托出,并恳请他出山。

  谁料钱老先生听后把头摇得像个货郎鼓:“治理天下?老朽一生只喜山野不喜高堂,实难从命。”

  说着唤了孙子进屋“哐当”一声关上大门闭门谢客了。

  君臣见状只得相视一会摇头叹息着往别处私访去了!

  二、夺取紫金铃

  昔日,这大别山中有一群金丝猴,这些猴子矫健异常,穿山逾岭、爬崖越壁如走平地,攀援上树蹦跳如飞。它们在一只强壮的公猴王带领下,春夏秋三季钻入万山丛中不见踪迹。冬季下山到有人住的地方觅食,成为当地一大景观。

  每到冬天,很多人来这里观看猴群嬉戏,热闹非常。官府因势利导在山中修建了观猴亭,供达官贵人观赏娱乐。

  这年深秋,一场小雪飘飘扬扬洒落下来,猴子们都下山了,本郡的鄂王爷听说后带着家眷来到了观猴亭。贵人们聚集在亭中,看前方万丈悬崖上群猴嬉闹,他们边看边扔饼果,引猴子跳到亭边捡吃。

  此时,鄂王的爱女百花郡主,手拿一只紫金铃,跟一只瘦小的猴子闹着玩。她对小猴摇着金铃,清脆的响声诱得小猴子乐不可支,过来手忙脚乱地抢铃儿,其野趣憨态惹得贵人们哈哈大笑。

  大家兴至盎然逗耍着小猴子,没防备山上的那只老猴王,眨眼间,老猴王箭一般跳下来从郡主手中夺走紫金铃,飞身跃上悬崖。众家丁急去抢夺,哪里夺得回来!

  老猴王连蹿带跳地玩摇着铃儿,郡主丢了紫金铃,急得哇哇大哭,众人兴趣顿时全无。

  此铃是皇家之宝,非同小可:去年春上王爷带郡主进京面圣,到太后宫中请安。太后见小郡主长得如花似玉十分喜爱,便将随身所带紫金铃赐给了郡主。

  御赐之物,如丢失是要掉脑袋的,鄂王爷心知肚明,此铃一旦丢失,不但鄂王府上担待不起,而且连累地方官乌纱帽戴不稳当。本来是观猴取乐的,如今倒取来了忧愁,急得鄂王爷吃不下、睡不稳。

  黄州知府柳宗吕,向鄂王爷献上一计:挂榜悬赏,谁能从猴王爪中夺回紫金铃,赏白银千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时间各路能人,来到大别山捕捉猴王,夺宝请赏。

  那猴王岂是等闲之物,白天黑夜在丛林中穿梭蹦跳,山多岭多,它时隐时出、时伏时现,众人闹腾了一个多月,连个紫金铃的影子也没见到。鄂王爷在府上如坐针毡,柳知府说,此猴王已有百多岁了,估计是个成妖作怪的猴精,须高人才能成事!

  王爷加赏,到了第三日,有一个叫赛悟空的高人来揭榜,此人上屋奔梁如履平地。谁知赛悟空引着一伙捕猴徒弟入山,在林中追逐了半个月,落得伤痕累累,一无所获。

  接着,有位叫候三的高人,来揭榜文。此人以捕猴驯猴为业,熟悉猴子的习性。他领着鄂王府的兵丁,带着刀枪弓弩、锄耙钩绳、筐套竿索,在冰天雪地里待了一个多月,历尽千辛万苦,只将猴王手下群猴悉数捉获,但还是近不了老猴王的身,只得蔫头耷脑,无功而返。

  鄂王爷忧心似煎,眼看冬季将过,春天一到,猴群度过缺粮期,就会钻进万山丛中,远离人们视线,再想寻找难上加难。紫金铃万一让猴王玩腻了,扔到哪个山沟、荆棘洞里,再去寻找岂不是大海捞针。

  王爷无奈,只得将赏金加到五千两。谁知,榜文挂出好几天,竟无人敢揭。鄂王爷急得整日长吁短叹。这天,突然下人来报,说有人揭榜了。王爷像溺水者抓到一根稻草,忙叫揭榜者进来。

  那人进来之后,王爷顿时大失所望。

  原来,揭榜的人竟是个瞎子,自己走路拄根拐杖还一歪三晃,怎么能进山去跟猴王周旋

  王爷勃然大怒,骂瞎子不知好歹,敢在这个时候戏弄王爷,喝令家丁将瞎子拉下去打五十大板。

  瞎子不慌不忙地说:“王爷不要小瞧人,自古没有金刚钻,谁敢揽瓷器活儿?”说话的声音恰似铜钟,一下子把王爷给镇住了。

  王爷态度软下来,他问瞎子有何办法夺回紫金铃,并要瞎子立下生死状。

  瞎子说只要王爷答应他的要求,就签下生死状,保证夺回紫金铃。王爷为了夺回紫金铃,这时候什么条件都答应。

  瞎子签下生死状,若半月之内没夺回紫金铃,他的性命听凭王爷处置。瞎子叫王爷放出捕获的群猴,让它们上山找猴王。又让王爷下令,山上山下的村民,把所有能吃的东西全部拿回家里严密收藏,把山地收割时漏下的少量庄稼收拾干净。

  山里人养狗多,瞎子又令每个村子都放狗守村,不让猴子溜进村偷东西吃。

  做完这些后,瞎子把一篮鲜水果放在眼前,这篮鲜水果是他专门从外地弄来的,雪地里放着一面大鼓,他让王府家丁远远埋伏,听到鼓声再冲过来,自己盘腿而坐等待猴王出现。

  雪夜,凛凛冷气穿肌扎骨,四面寂憩无声,瞎子双腿盘坐雪地像一尊木雕,他在那里纹丝不动地坐着,已经三天三夜了。此时,残冬未尽、大雪封山,漫山遍野并无半点食物。猴子们已有好几天没吃东西了。饥饿逼着它们下山来。因没有游客丢果饼,村子又被严密封锁、狗群守护,它们根本无隙可钻。众猴子饿得嗷嗷直叫,猴王急得干摇紫金铃,一点办法都没有!

  一天晚上,猴群在山边转悠。猴王鼻子异常灵敏,立即嗅到一股鲜果的味儿。它悄悄下山,见雪地里端坐一人,一只手托着一只果子,一只手放在膝盖上。

  猴王看见人,吓得跑上山去。此时,皓月当空照得雪地明如白昼,那人坐在雪地上一动不动,如泥雕木刻一般。猴王又悄悄靠近,那人似没有感觉。

  其实,瞎子早闻出一阵骚气,知道猴王下山来了。他眼虽瞎耳朵却异常灵敏,猴王那极微小的气息,他都感觉到了,但此时他却像老僧入定。

  猴王围着瞎子转了好几圈,见没有一点动静,就放心大胆过来观察。这猴王狡猾异常,在瞎子身边转了好长时间,悄悄看瞎子的动静。最后,猴王终于忍不住了,它闪电般的扑向瞎子,抓住他手中的果子。瞎子凭着神奇的感觉,瞬间从猴王爪中抢下紫金铃,捏住紫金铃后迅速击鼓。远处埋伏的家丁立即冲过来,猴王正要抢铃,见众人扑来,吓得心惊胆战,慌忙逃入山中。

  事后,王爷饶有兴趣地问瞎子:“这么多高手都奈何不了那只猴王,先生怎么轻而易举夺回了宝贝?”

  瞎子说:“这很简单,人再敏捷,绝对对付不了这只机灵敏捷的猴王,唯一的办法是以静制动。心不受外界影响,身才能纹丝不动。惊魂未定的老猴王,错把人当成没有生命的木石雕塑,才敢过去抢人手上的果子,就在它伸手拿果子的瞬间,人才有机会抢过它爪上的紫金铃。”这需要极静的守候,除了瞎子,一般人很难达到这种完全入静的境界。

听故事会民间故事大全

经典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多采用象征形式, 内容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作品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无猜。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替天行道的来历

  梁山泊这块风水宝地,屯兵聚义之处,并非梁山英雄好汉们首先占领的,那么最先占领此山头的是谁呢?梁山英雄个个行侠仗义,人人杀富济贫,聚天下英才与官府对抗,替天行道,那么替天行道的大旗是何时得名的呢?又是哪位仙人赠送的呢?故事还得从林冲被逼上梁山,怒斩书生王伦开始。而林冲又为何要斩王伦呢

  自古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其实,秀才也不都是一样。有的人博古通今,满腹经纶;有的人却是才疏学浅,空有其名,念了几年书就知道个《三字经》、《百家姓》,只能开个启蒙学馆。相传,水泊梁山的“白衣秀士”王伦就是后一种人。

  那王伦读书十年,连考三场都不中,连个秀才也没捞到。回家种地,肩不能挑;学做买卖,不懂生意经;教书启蒙,又觉得不得志。一怒之下,便邀了几个把兄弟上山做起山大王。梁山地势好,水陆相通,进能攻退能守,打家劫舍,拦路夺抢,谁不畏他三分!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三山五岳没有不知道的,王伦的名声一天天大起来了。

  可巧,就在这时来了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谁都知道这林冲是叫官府逼得没法才上梁山来避难的。王伦一看林冲背熊腰,前额走马,天生一表英雄人才,不由心想:我那老天爷,若梁山有了这等英雄人物,哪还显我王伦?便冷言推辞,林冲再三央求,可王伦就是不留。

  正在为难之时,只见门外呼呼闯进几个大汉。当头一个汉子黝黝黑脸,膀宽腰圆,身高八尺有余,手拿一把大砍刀,足有一百二十来斤,看来有上山擒虎、下海捉蛟的本领。进门就说:“小弟晁盖,今天叫官兵追杀到兄长门下,还有我的好友吴用、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一起来此聚义,万望收留。小弟甘愿牵马坠镫,乞望兄长应允。”

  王伦一看,心中暗暗吃惊,一个林冲尚不好打发,又来这众多好汉,若收下他们,更没我王伦的席位啦。于是连声说:“哎呀,众位英雄,水泊梁山,山小水浅,不是藏龙卧虎之地,望众位英雄另立高门!”

  林冲一见此情,心中好恼。心想:你王伦如此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哪能成就大业?俺林冲妻子被戏,充军沧州,官府加害又火烧草料场,逼得我求生无门想死不成,为报大仇,暂且在你这里避难一时都不相容。如今几位英雄来投,又拒之门外,呀呀呸!你这绿林草寇懂什么大仁大义?王伦呀王伦,你不过是个不学无术的匹夫!想到这里,林冲忽地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大声吆喝:“王伦!象你这等胸怀,哪能容得天下英雄?百姓灾难何时除掉?俺林冲今日决不饶你!”说时迟那时快,就见林冲手起刀落,再看他王伦,已成了两半截子啦!

  晁盖早知林冲大名,纳头便拜,林冲上前扶起他,还没来得及说话,仰天一看,便大声吆喝:“众位兄弟,快看天上是什么物件?”

  大家随声抬头一望,真有这等怪事,就见从南天飘来一朵白云,上面站着一只金鹿,金鹿上坐着一位白眉白须的老人。只见那人的头就像个把儿朝下的古铜葫芦,笑嘻嘻地念道:“道道道,道,道,道!有道福,无道祸!”

  大伙都看直了眼。还是吴学究先开口道:“呀!此乃太上老君哪!”话没说完,只见那金鹿来了个“金鸡独立”——三条腿都吸到肚里去了。那太上老君也化为一缕烟雾直上青天了。众人再看那个鹿身,已变作一面大旗,上书“替天行道”四个大字。又见那“金鸡独立”的那条鹿腿呼呼下落,一直插到梁山顶上,再也不动弹了。

  这一来,九州十八县都看到这“替天行道”的四个大字了。

  晁盖一看哈哈大笑,说:“此乃天意也!”倒头就拜林站,愿尊林冲为山寨之主。林冲赶紧扶起晁盖说:“以我为王,人家会说杀王伦为取王位,就算我满身是口也说不清楚,是不义之王。晁大哥年纪最大,文武过人,理应为山寨之主!”众人都说林冲说得有理,当下推晁盖为梁山头领。

中国古代经典民间故事

  从前有座大山,大山脚下有个村子,村子里住着一个老婆婆,她有三个外孙女儿,老大聪明能干,叫门搭儿;老二听话温柔,叫门鼻儿;小的乖巧可爱,叫炊帚骨朵儿。

  有一天,老婆婆做了好多肉包子,装了满满一竹篮子,提着去看她的三个孙女儿。

  那天艳阳高照,老奶奶沿着山路走呀走,不一会儿,就出了一身大汗,她在路旁边找了块大石头坐下,打算歇一会儿再往前走。

  忽然吹来一阵风,小树丛传出来一阵“呼哧呼哧”的喘气声。紧接着,一只大灰狼钻出树丛,朝她走来,怪声怪气问她说:“老婆子,往哪儿去呀?”

  “看俺的外孙女儿门搭儿、门鼻儿和炊帚骨朵儿去哩。”

  “篮子里装的啥呀?”

  “装的肉包子哩。”

  “给我个包子尝尝呀。”

  老婆婆急着想把大灰狼打发走,就朝它扔一个肉包子。

  见肉包子飞来,大灰狼张大嘴,一口就把肉包子吞进肚子。

  但是,吃完一个肉包子,大灰狼没有离开,它流着口水,又对老婆婆说:“味道不错,再给我一个吧!”

  老婆婆只好又扔过去一个。

  大灰狼一口吃掉第二个肉包子,还是没有离开,它问老婆婆说:“老婆婆,你三个外孙女家在哪里呀?”

  “我的门搭儿、门鼻儿和炊帚骨朵儿在枣树村里哩,她们门前有一棵大枣树。”

  听了这话,大灰狼站起身,龇着牙,朝老婆婆扑过去,把老婆婆吃掉了。

  “肉包子好吃,人肉更好吃。”大灰狼说,“那门搭儿、门鼻儿、炊帚骨朵儿年纪小,皮肉嫩,肉汁多,不知道多好吃呢!”

  大灰狼流着口水,穿上老婆婆的衣裳,提起老婆婆的竹篮子,拄起老婆婆的拐棍儿,系上老婆婆的头巾儿,朝门搭儿、门鼻儿和炊帚骨朵儿那枣树村走去。

  它走一程,歇一歇,又走一程,又歇一歇。慢慢挨到天黑,狼外婆来到大枣树下,看到门边有个大石磨,它一屁股在石磨上坐下,把尾巴藏在磨石眼里,然后它捏住狼鼻,学着外婆的腔调,开始叫门:“门搭儿、门鼻儿、炊帚骨朵儿,来给外婆开门哩。”

  大姐门搭儿隔着门问:“外婆,你的声音怎么这么粗?”

  “外婆今天给你们做肉包子,给烟灰呛了嗓子眼。”

  小妹妹炊帚骨朵儿走到门背后,正想开门,大姐门搭儿一把拉开妹妹,把脸凑近门缝看一看,大声说:“你不是俺外婆,你脸上没有黑雀斑。”

  狼外婆连忙从地上抓起一把荞麦皮,往脸上一抹,脸上有了黑斑点。

  它又叫门:“俺脸上有黑雀斑哩,乖孙女儿,快给外婆开门。”

  二姐门鼻儿拉开妹妹,把脸凑近门缝看,看到狼外婆脸上的黑斑点,就走到门背后要开门,大姐门搭儿一把拉开她,把脸凑近门缝儿一看,大声说:“你不是俺外婆,你腿上没扎绑腿儿。”

  狼外婆连忙从地上抓起两根高粱叶子,往腿上一捆:“这不是绑腿儿吗?乖孙女儿快开门!”

  门鼻儿和炊帚骨朵儿隔着门缝一看,大声说:“她有黑雀斑,又有绑腿儿,就是俺外婆!外婆别着急,这就给你来开门。”

  门闩一拉开,狼外婆马上走进屋里。它关上门,吹灭油灯,对三个孙女儿说:“门搭儿,门鼻儿,炊帚骨朵儿,天不早了,咱赶快睡觉吧!今晚谁跟外婆睡一头儿?”

  大姐门搭儿说:“我大了,我不跟外婆睡一头儿。”

  二姐门鼻儿说:“我要跟门搭儿睡一头儿。”

  小妹炊帚骨朵说:“我最喜欢外婆,我要跟外婆睡一头儿。”

  就这么着,炊帚骨朵跟狼外婆睡床头,门搭儿和门鼻儿睡床尾,不一会,三个小孙女儿“呼噜呼噜”睡着了。

  半夜里,大姐门搭儿翻了个身,碰到个毛茸茸的狼尾巴,她吓了一跳:“外婆,你的腿为什么毛茸茸的呀?”

  “我给你捎来了一团麻哩。”

  过了一会儿,门搭儿听到床头传来“咯吱咯吱”的响声,就问:“外婆,你吃啥呀,让俺也尝尝。”

  “外婆夜里咳嗽,吃个胡萝卜你也眼馋吗?给,吃去吧!”说着,顺手扔过去一节。

  门搭儿接过一摸,天啊,原来是一段血糊糊的小手指头。她心里马上明白了,大声对着床头喊:“外婆,我要拉尿了。”

  “真是懒人屎尿多——到床底下拉吧!”

  “不行啊,床底下有床神。”

  “到灶边拉去!”

  “不行啊,灶边有灶神。”

  “那你到门背后拉去!”

  “不行啊,门背后有门神哩。”

  “臭丫头片子,那就到门外拉吧!”狼外婆很生气。

  门搭儿披上衣裳起了身,走到门背后,拉开门闩,从门边拿了个竹背篓。她到井边拿了一条长井绳放进背篓,又到厨房抱了一罐菜籽油放进背篓,然后她背上背篓,爬上门前的大枣树。

  狼外婆吃完了炊帚骨朵儿和门鼻儿,伸出爪子到床尾去摸,左摸摸,右摸摸,没有摸着门搭儿,她爬起身走出门外:“门搭儿,三更半夜,你在哪儿呢?快回到床上睡觉!”

  门搭儿说:“外婆,我在枣子树上呢。”

  “你在枣子树上做什么呀?”

  “我在枣子树上看老鼠嫁女儿哩,红灯笼,绿宝盖,拿个绣花鞋子做花轿,老鼠在屋顶做大戏。”

  狼外婆一心只想吃掉门搭儿,就说:“红灯笼,绿宝盖,拿个绣花鞋子做花轿,老鼠在屋顶嫁女儿,外婆也想看看哩!”

  “外婆也想看,就爬上树来看吧!”

  狼外婆搂着枣树干往上爬,门搭儿把油罐打开,让菜籽油流到树干上,菜籽油滑溜溜,狼外婆爬到一半滑了下去,它再爬一次,爬到一半,又滑下去。

  那狼外婆摔得鼻青脸肿,对树上大声喊:“乖孙女儿,放你井绳下来,拉外婆一把。”

  门搭儿放下长井绳,让狼外婆抓着绳子,用力往上拉,拉呀拉,拉呀拉,眼看着就要拉上树杈了,门搭儿松开井绳,只听“扑通哗啦”一声响,狼外婆重重地摔倒在地,没有声响了。

  风吹枣树,枣树摇晃得很厉害,门搭儿紧紧抱住枣树杈,她一直在树上待到天亮。太阳出来,她从枣树上爬下来,看见大灰狼穿着外婆的衣裳,包着外婆的头巾,已经摔死在枣树下。

民间故事选集有哪些

  这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多少年以来就流传在上虞曹娥江的畔、流传在俊美的龙山脚下。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家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红罗书院访师求学。祝父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父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红罗书院求学的梁庄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台儿寺的红罗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马庄的员外之子马文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草桥之畔。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

  相传,疏勒国王子在山中打猎受伤,被一名叫鶄的貌美牧羊女所救,便经常借故打猎约会牧羊女子;牧羊女也被王子的真诚情义所动,爱上了王子。疏勒王知道这件事后大怒,他瞒着王子将牧羊女囚困在疏勒国后山的迷谷里。牧羊女在山谷中因思念王子,整日悲伤流泪,可她也没有办法走出迷谷。

  王子知道后,只身来到山谷中寻找自己心爱的人,他呼唤着鶄的名字,寻遍众多的山谷。干粮吃完了,水也喝光了,找了七天七夜,还是没有找到他心爱的人。可王子还是在山谷中继续寻找,终于身疲力竭。绝望的王子对着山谷倾尽全身力量,呼喊鶄的名字,声音震撼山地,山体瞬时裂开一道峡谷,王子也昏迷在连心溪旁。这时牧羊女也听见了王子的呼唤,她泪流如泉涌,眼泪汇集成溪流,顺着山谷流到王子跟前。王子感觉到了鶄的眼泪,他知道鶄就在离他不远的地方,于是他振作精神,顺着溪流继续寻找,但由于体力不支,王子还是倒下了。鶄被困在山谷中,她不停地哭泣了49天49夜,眼泪哭干了,眼睛哭瞎了,最后她化身为溪流,希望有一天王子能顺着溪流找到她。由于溪水的灌溉,王子死去的地方长出了一片茂密的胡杨林,千年不变的溪水与胡杨林便永久的缠绵在这个山谷。后人为了纪念这对忠贞的情侣,便将此山谷命名为寻情谷。后人为了记念这对忠贞的情侣,便将此两山之间的低凹处称之为“寻情谷”,牧羊女化身的小溪被称为“连心溪”。

  【李时珍的传说故事】

  有一天,有一个病人,高烧不出汗,头痛得厉害,请李时珍去诊断。李时珍赶到他家,茶不喝,水不饮,就坐在病人床沿上切脉看病。他诊断病人患的是伤风病,首先应该发汗,于是他就叫病人在药抓回来之前先煎些生姜水喝,然后裹紧被子睡一觉,出出汗,病就会减轻。

  李时珍开好处方准备走了,病人问他:伤风病能不能吃鱼?李时珍一抬头看见病人家里挂着一条乌鳢鱼,就笑着说:用生姜煮乌鳢鱼吃无妨,只要发了汗就行。

  李时珍辞别了伤风病人就到别处去诊病,等他忙了半天回到家里,刚坐在板凳上,病人的儿子就喘着粗气赶来说,他老子吃了生姜煮的乌鳢鱼后,眼眶子变大,脸色变白,舌头打结,喘气不匀。

  李时珍一听急了,心想:不好,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幸好这时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老先生挖药回来,一听说这件事,抓起几样草药就和李时珍一起心急火燎地赶到了伤风病人家中。

  李老先生也是个老中医,他让病人煎服了解毒的草药,等病情好转些再煎服治伤风病的草药,只三天工夫,病人就能起床干活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李时珍问他父亲。父亲告诉他,生姜煮乌鳢鱼能使人中毒。这件事对李时珍震动很大,他一连几夜都没睡好觉,伤风病人中毒的情景总是在他的头脑里打转转。他暗下决心,为了替天下人治病,弄懂所有中草药的药性,他一边采药行医,一边四处求拜名师。工夫不负苦心人,他后来终于成了医圣,写出了《本草纲目》。

  直到现在,还有些地方不用生姜煮乌鳢鱼吃。

中国民间经典故事

  马尾乡有个大土豪,人称张发财。

  一天,张发财在镇上请客,完了借着酒兴开车回村子。张发财喜欢开车,不管身家有多大,从来没请过司机。他经常要往返于镇上和村子之间,这段乡道也就十来里,铺的是水泥,张发财一般只用七、八分钟。这还是正常的,如果喝了酒,车速还会往上提一提。

  转过一个弯的时候,前面是个小村子。张发财轻车熟路,丝毫没有减速,可就在这时,他突然看见前面不远的路旁,正有个老头从地上一蹦而起,玩命地冲了出来。

  张发财只来得及骂一声"找死啊",刹车却已经来不及了,车子就像一枚子弹似的,嗖一声向老头射了过去。还好他的车速实在是太快了,那老头起步也晚了半拍,他还没冲到路中间呢,张发财的"子弹"就贴着他的耳朵飞过去了,没中。

  可老头还是被车挂了一下,摔到地上,骨碌碌滚了几滚。

  张发财好不容易停下车,跑回来一看,那老头跌了个头破血流,但看样子伤得并不重。张发财不认识他,当下就指着老头骂骂咧咧起来:"找死啊你?都这么大岁数了,你会不会走路啊?妈的吓我一跳!"老头费劲地从地上爬起来,连瞧也没有瞧他一眼,颤颤抖抖向他的车子走去。张发财觉得奇怪,这老头想做啥?他醉意也上来了,跟在后面也是摇摇晃晃的,一边说:"老叔,你别走晕了头,我在这呢。说吧,你想要多少赔偿?"老头好像没听见一样,仍是不理不睬他,走到他的车子前头,忽然扑通跪下来,就把脑袋往车上撞。张发财一看气坏了,这不是想讹钱么

  谁知老头却说:"我不要你的钱。"张发财一听傻了,接着吓一大跳,咋的?这老头当真是要寻死啊!

  这下他更来气了,一把将老头拉开:"你要寻死,就换个别的死法吧,别弄脏我的车。"老头抬起头恳求道:"张发财,你把我碰死吧,我求你了!我保证一分钱也不要你赔偿,说话不算,天打雷劈!你不把我弄死,我就不走了。"说着,又把头往车上直撞。

  张发财一听愣了,接着就扯开嗓子喊起来。不一会,村子里跑出来十几个人,张发财指着老头说:"这位老叔疯了,非要我碰死他,是你们村的吧?麻烦大家帮帮忙。"那些村民一看,老头直往人家车上撞,大吃一惊,说这是吴六伯啊,咋的就疯了?七手八脚,把老头架着往村里走。张发财追上去,从包里摸出五百块,大声说道:"别说我不负责任,这几百块给他缝针,治不好尽管来找我!"过了几天,那个老头倒也没上门来找他要钱,看来还真是一心一意求死的。一天,张发财开车从家里到镇上,来到那段路时,远远地就看见那老头坐在路旁,伸着脖子往两边张望。发现他的车来了,老头像接到了命令一样,腾地就站起来了,向他的车子迎头冲来。

  此时的张发财,昨天的酒已经醒了,今天还没有喝过酒,头脑清醒,手脚也还算灵活,嘴里喊道:"又来了!"急忙来了个急刹车。老头人老脚笨,冲到跟前时,车刚好停了,只轻轻地蹭了一下,一屁股跌坐在车前。

  张发财气得一拳打在方向盘上,这老头太可恨了,想考他的驾照咋的?他跳下车,压着火问老头,是不是想找他要上次的赔偿?老头说不是,五百块钱除了医药费,还多三百。张发财仔细打量打量老头,怎么也不觉得他像个精神有病的人。老头七十来岁年纪,头发胡子都白了一半,可看起来身子骨还硬朗,是个地道的老农民。他见张发财打量他,就说道:"我脑袋没病。"张发财气呼呼地问,"那你就是想寻死啰?"老头点头说是,张发财一巴掌拍在车盖上,"那路上这么多车,你怎么非得等我的呢?"老头也是满脸怒气,指着他说:"我就要死在你的车下!"张发财一愣,气得暴跳如雷:"我跟你有仇啊,你存心要害老子!""对,有仇!"老头咬牙切齿地瞪着他,"不死在你的车下,我就死不瞑目!"张发财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张口结舌半天,无奈地一摊手:"我什么时候对不起你,总得跟我说明白吧?"老头说你跟来吧,背转身,慢慢向村里走去。

  张发财考虑了一下,决心今天要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老头为什么非要跟他过不去?就把车停好,跟在老头后面走。进了村口不远,老头往旁边的田里一指,叫张发财看。

  田里有个中年汉子在补秧苗,那汉子只有一条腿,拄着一根拐杖,显得十分吃力。老头说:"他是我二儿子,三年前被你的车撞掉一条腿,现在只能这样干活了。"张发财暗吃一惊。他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开车了,从货车到小车,车子换了十几部,但车技却没有什么提高,加上又喜欢开快车,这十几年他在这条路上确实出过不少意外。至于撞过多少人和多少猪狗牛羊,实在是记不清了,反正每回都是赔偿了事。田里的这个少了一条腿的汉子,他也没有印象,到底是不是他撞的。

  他想了想,就对老头说:"就算是我撞的吧,可我已经赔偿了啊!"老头没理他,领着他继续往前走,来到一座房子前,门口有个没有双手的孩子孤单单地坐着,老头说这是他三孙子,今年八岁,也是被张发财撞的,时间是去年八月。

  张发财心里一哆嗦,这个小孩他有点印象。当时这孩子坐在一辆牛车上,他把人家的牛车撞了,孩子掉到地上,刚好双手被轮子碾过。他还记得,这笔赔偿高达十五万。

  张发财结结巴巴地说:"我、我也赔偿了呀!"

  老头又向屋里走去,张发财迟疑地站在门外。老头向他招手:"进来看一下吧,我大儿媳睡在床上呢,十年前让你撞残废的。"张发财低着头没有动。老头从里面出来,冷冷地盯着他说:"村里还有两个缺腿少胳膊的,前面的小张村有个破了相的姑娘,再上去的大华村,有个半截手的老头,下面的岗子村,有个少了两条腿的小后生,再下去的青江村……""别说了!"张发财感觉头都要爆了,大声打断老头的话,"老叔,你说的都是事实,我承认是我干的,可我是故意的吗?我都已经赔偿过了啊,你打听打听,有哪一桩我没有赔偿满意的?就是撞伤一头猪,我也会赔他三头猪的价钱!""赔?你赔得了吗?"老头突然间勃然大怒,全身愤怒地颤抖着,一把扯起门口的孩子,"他这双手,你怎么赔?"张发财冷静下来,说:"你们对赔偿不满意,可以找我商量。"老头猛地冲他"呸"一口:"我不要你赔偿钱,我要你赔偿他的手!"张发财皱了皱眉头,冷笑道:"我就是有三头六臂,也不够赔的呀,老叔,事实摆在这,你到底想怎么办吧?""我要让你碰死我!"老头冲到他跟前,手指几乎戳到了他的眼睛,"你还没有碰死过人吧?我让你开不成车!"张发财怔了怔,这才恍然大悟,这老头不要命的举动原来是出于这样的目的,他故意要让自己碰死他,以为出了人命,自己就不能再开车了,想得真是太天真了!

  他忍着气掰开老头的手,淡淡地说道:"你别再做傻事了,实话跟你说,撞了你也是白撞,大不了多赔一些钱。"说罢转身就走。老头追在后面,声嘶力竭地吼:"我就不信,你碰死了人还能开车!张发财,总有一天,我要让你碰死的!"回到车上,虽说不怕,可张发财还是感觉脚底升上来一股寒气,这老头处心积虑地想要死在他的车下,真是防不胜防啊,总会被他抓到机会的。尽管不担心因此偿命或者坐牢,可车下有个冤魂野鬼,对自己到底不是件好事。

  这么一想,他提醒自己以后过这段路的时候,得小心一点。

  可第二天他就什么都忘了,尤其是喝了酒以后,依旧是把车开得像飞机一样。可让他奇怪的是,那老头却再也没有在路上等着他了,看来是他家里人知道了他的可怕想法,就不让他出来了。

  一晃过了十来天,这天张发财在镇上喝高了,迷迷糊糊开车回家。在经过一个村子时,他把一个抬柴火的阿婆撞了,张发财当时还不知道呢,径直把车开回了家,第二天警察找上门,才知道自己撞了人,而且那个阿婆当场就死了。

  张发财与阿婆的儿子见了面,从包里掏出成捆成捆的钞票摆在桌上,说道:"人死不能复生,这是二十万,已经是城里人的价了,你看行不行?不满意,还可以再商量。"死者一家人没见过这么多钱,眼睛一下亮了,一点都没犹豫,把头点得像鸡啄米。

  之后,张发财又四处打点,花了好大一笔钱,这才总算把事情化小化无。事情完结那天,张发财在县城设宴,答谢各方各面的朋友。

  下午,他喝得醉醺醺地开车回家。拐了个弯,他看见前面有个人影,脚下下意识地一踩刹车,这下看清楚了,居然就是那个老头。这会儿手里拿着一串鞭炮,手舞足蹈地正放得欢哩。

  张发财立刻就明白是咋回事了,这老头以为他被抓了,放鞭炮庆贺呢!他哈哈一笑,故意把车开了过去停下,跳下车喊道:"别高兴太早了,老叔,我在这呢!"老头猛地一怔,脸色顿时如一片死灰:"你你你……你还能开车?"张发财哈哈大笑:"每天碰死的人多了,照你想的,碰死人就不能开车,路上早没车跑啦!老叔啊老叔,你是人越老越糊涂啊,我劝你还是想想怎么多活几年吧,就算你死在我车下,顶多就这个价。"说着,冲老头晃了晃两根指头。

  老头呆若木鸡,愣愣地看着他上车,说不出话来。张发财心里痛快淋漓,狠狠地一踩油门,一眨眼就把车开回了家。

  几天后,张发财在回家的途中,又撞见了老头。这天他仍旧喝了酒,车子仍旧开得飞快。

  那老头驾着一辆牛车,旁若无人地走在小道上,迎面而来。张发财一看清楚车上的人是那个老头,心下先吃了一惊,下意识地踩了踩刹车。

  牛车跑得飞快,而且跑在路中间,好像根本就不考虑会不会撞车的问题。只见牛车越跑越近,车上的老头两眼瞪圆,满脸怒气,大声吆喝着,杀气腾腾地径直向他冲来。

  张发财心惊胆战,这老头是想要撞他啊!眼见牛车已冲到跟前,刹车已经来不及了,他猛地一打方向盘,车子嗖地一下从牛车旁穿过去,呼地一声巨响,重重地撞到了路旁一棵大树上。

  张发财眼前一黑,昏死过去,也不知过了多久,他清醒过来了,感觉有人正把他往车外拉,接着被放到了地上。他微微睁开眼,看见了老头的脸。

  张发财拼尽全力恳求他:"老叔,你想怎么办都行,先救命,求求你,先救救我……"老头没有回答他,却把他翻了过来趴着。然后,他听见老头一声吆喝,牛车骨碌骨碌地转动起来。

  张发财心中大叫,完了,老头一定走了。

  就在这时,他感到双手一阵撕心裂肺的痛,牛车竟然从他两只手上碾了过去,他甚至还听到了骨头断裂的喀嚓声。

  老头一声怒吼:"我看你以后还怎么开车!"

  接着,他把张发财抱到牛车上,向镇上驶去。

民间故事会

  在民间,提起小酥肉,世人皆知它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百姓餐桌上一道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做法:将肉剁碎,以面裹肉,再用油炸,然后用锅蒸。味道鲜美,嫩脆可口,香而不腻,全国闻名。

  但若问起它的来历,多数人则笑而不知,或答非所问了。却不知道它与朝歌有关,发源于现在的马村区一带。有关故事,不可不信。

  相传,早在商朝未年,纣王登基,不理朝政,嗜好放荡作乐。苏妲己入宫,纣王见其妖娆妩媚,千姿百态,楚楚动人,更是百般恩宠,言听计从,视如珍宝。

  为博得妲己欢心,他不惜动用国库,增加人口赋税,大兴土木,建造豪华鹿台,以供展示各方诸侯所献珍宝和行乐。忠臣直谏,他制造各种酷刑,杀人如麻;*臣附会,他大加赏赐,委以重任。朝野内外是非颠倒,正不压邪,各路诸侯纷纷起反,江山飘摇。

  妲己受纣王恩宠,更是得意忘形,昨日谗言杀宫女,今日谗言杀官员,后天谗言杀百姓。朝歌内外,世人说起妲己,无不畏惧三分,回避不及。

  话说现在的焦作一带,商为京畿之地,相离朝歌百里之遥,林木茂密,水草丰美,天然一处帝王狩猎之地。曾几何时,妲己常常缠着纣王来此狩猎游玩,每次皆前有御林军,后有车马队,浩浩荡荡,扰民害民,令人发指。

  百姓深受其害,称纣王是灾星,称妲己是狐狸精。明地里敢怒不敢言,暗地里则恨不得喝了纣王的血,吃了妲己的肉。

  相传有一年秋天,纣王、妲己一行在南阳城(今马村区安阳城村)、六色泉(今马村区陆村)一带狩猎,结果东跑西跑连个野兔也没有射中。

  天近午时,狩猎人马冲进一家农户,又是射鸡,又是射羊,并勒令农家主妇煮肉下酒。

  农家主妇心疼鸡、羊,少有怠慢,被妲己一阵数落,声称:“你若再有半点怠慢,就让御林军连你一同煮了。”

  农妇心里害怕,连忙烧火煮肉,招待纣王、妲己一行。纣王、妲己等人吃饱喝足,分文不给,扬鞭催马而去。

  农妇见纣王人马远去,心里气愤,跑进厨房,为了发泄内心的愤恨,将一块生肉放至案头,视为妲己,独自边哭、边剁、边说:“狐狸精,我让你祸害人,老娘我今天用刀剁你,用油炸你,用锅蒸你,然后再将你吃掉!”

  丈夫上山砍柴回来,见媳妇又是哭又是咒,将一团肉剁得粉碎,问清原因,不由奇思妙想道:“媳妇莫哭,常言说‘人不死,财不烂’,纣王是天子,妲己是娘娘,咱们惹不起,别说射杀几只鸡羊,就算连你我杀了,都没有地方去评理。不过,瞧你将这肉剁得又细又烂,果真用油炸,用锅蒸,还真是一道美味佳肴哩。你不是恨那狐狸精吗,那咱不如将菜烧出来吃掉。狐狸精原名叫苏妲己,咱们这道菜就叫苏妲己肉好不好?”

  媳妇一听,破涕为笑说:“亏你想得出,此事若是传扬出去,说你我吃了苏妲己肉,还不被砍头示众。”

  丈夫思索片刻道:“这好办,我们不会将菜名再巧改一下,就说是妲苏肉。苏妲己,妲苏肉,换名不换汤,换汤不换药,暗指苏妲己肉。”

  对方听后笑说:“还是你鬼点子多,妲苏肉就妲苏肉。”

  丈夫道:“啥鬼点子多,鬼点子少,还不是被他们逼的。”

  两人话落,果真将剁碎的肉,又是炸又是蒸,如此这般,一道久传不衰的民间名吃就这样诞生了。

  消息传出,人们竞相效仿,都说此道菜又好吃又解恨。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商朝灭亡了,纣王自焚了,妲己被杀了,天下又恢复了正常秩序,百姓又恢复了平静生活。但不知从何时起,妲苏肉的称谓变成了现在的小酥肉。

经典民间故事有哪些

  民间故事是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从中我们可读到中国古代流传于民间那些人和事。

  天地刚分开的时候,地上到处都很荒凉。这时候,女娲生了一男一女。

  一天,倒了支天柱,天塌了,成天往地上漏洪水。女娲整天忙着炼五色石,页顾不上照管自己的孩子,去好天,小子得病死了,就剩下一个闺女。

  女娲补天也累病了,日子长了,越想越觉得对不起孩子,病得越来越重,眼看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这可急坏了她的闺女。为了救母亲,十来岁的闺女劈开了个最大的葫芦瓢,掂着去找救命水。

  她走啊走啊,梦见一个白胡子老头,告诉她能治好娘的病的水的所在。闺女一激灵醒来,按老头指的方向走。走了半天,面前真有一汪清水。

  闺女迷了回家的路,碰上了一条狗,躺在路边蔫得不动弹,闺女端过瓢来叫它喝水。狗介绍了一段路。但光能白天走,黑价不能走,急得直哭。一哭,惊动了白胡子老头,白胡子老头拿出七块金刚石扔到瓢里,眨眼工夫,瓢里有了个明晃晃的勺子。让她瞅着勺子走。闺女黑价也能赶路了。可是金刚石太沉,闺女走一会儿得歇大半天,急得又哭起来。白胡子老头又出现了,吹了口仙气,瓢里的七块金刚石飞上了天,成了明亮亮的星星。

  这样,闺女白天按狗踩的爪子印走,黑价照着勺星指的方向走,一直回了家。女娲喝了水,病全好了。女娲叫那颗勺星为“北走星”。后来,人们把它叫成了“北斗星”。

  民间故事(二)

  城里有一家大富户,主人叫海爷,他的女儿叫晚秋,出落得水灵灵的,眼下正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要说海爷的女儿,那还不是想攀龙就攀龙、想附凤就附凤的主儿?可海爷愣是把她嫁到离家上百里地的一个姓李的人家!这姓李的虽有些资财,但比起海爷,那真是挺着个肚子还没他小指头粗。大奶奶不乐意,就在海爷跟前一哭二闹。海爷烦了,说:“你个小脚女人懂啥?你以为大树底下好乘凉,就不想树大也招风?自古朱门是非多,家阔孽也重。小门小户的,只要知书达理,衣食无忧,晓得疼她,那就是好的。你说,一个闺女家,还图个啥?”

  大奶奶没敢吱声,细细打听,那姓李的也算是读书世家、书香门第,也就认了。

  这一天,晚秋要回娘家了。大奶奶听说女儿要回来了,三天前就开始跑里跑外,不停地忙活,就跟皇妃省亲似的。出嫁前,晚秋最喜欢吃的是淮扬菜,这次回家,大奶奶让膳房里的厨子们将晚秋喜欢吃的菜品统统摆了上去,蟹粉狮子头、炝虎尾、醋熘鳜鱼、鸡包鱼翅……

  到了吃饭的时候,大奶奶打算暗中瞧瞧晚秋的吃相,若是吃得慢条斯理、不慌不忙,不用说,女儿在夫家的日子过得不错,吃的不缺;反之,若是狼吞虎咽、手不停筷,甭问了,日子准没得好!大奶奶这回是铁了心啦,那边要是敢欺负她女儿,她就要拆他老李家的房梁!

  大奶奶身子不好,信佛多年,只吃些斋菜。所以,吃饭时,大奶奶只喝了碗文思豆腐羹,加上半碗常州香米。大奶奶嘴里喝着羹汤,眼睛却瞄着晚秋,一个劲地看着。

  奇怪,晚秋这丫头,每道菜只是胡乱吃两口,也就不怎么理会了,净和人唠嗑去了。大奶奶催她夹菜,晚秋就稍稍地夹一点,有时夹了放碟子里,也不往嘴里放。上了汤,喝两口,筷子一搁,走啦。

  大奶奶心想,莫非晚秋一路劳顿,头晕脑涨,没胃口?还是因为刚到家,光顾着说话,没心思吃?还是饭菜没做好,压根儿就没味

  第二天一大早,大奶奶亲自来到府上的膳房,先是赏了几个厨子一些酒钱,而后从挑选食材到加工,从用刀到颠勺,全程监督。连盛菜的盘子,她都要细细闻闻,以至于飘出来的菜香,引得一些不知从哪里钻出来的馋猫饿狗,围着墙根直转悠,用竿子赶都不挪窝。

  可吃饭时,晚秋依旧不精神,不仅如此,当大奶奶让她多吃点的时候,晚秋竟笑道:“兴许吃惯了婆婆家的饭,乍吃起家里头的,反倒有些不适应了。”随后,她从身上掏了几块从婆婆家里带来的云片糕,说这个可好吃了,一边说,一边掰了一块放在大奶奶的嘴里。大奶奶嘴里塞满了云片糕,含糊不清地嘟囔着:“我怎么生了你这个没良心的丫头,膳房里为你忙活了一天,你吃个啥破糕呦!”

  话虽如此,大奶奶心里头甭提多高兴了,为啥?女儿在夫家吃得好,日子过得舒坦!

  三日后,晚秋回去了。送走女儿后,大奶奶对海爷说:“我觉得闺女在那边过得还不错!”

  海爷听了,板着脸说:“之前,是谁要死要活,说我把闺女往火坑里推?”

  大奶奶低下了头,笑了。

  大奶奶走后,海爷悄悄找来几个传菜的下人,撒了把碎银子给他们,下人们缩着手,不敢接。

  海爷板着脸说:“拿去吃了喝了耍了,然后把这事儿烂在肚子里。将来敢有一点唾沫星子蹦进我耳朵,谁也甭想在我府上继续人五人六地杵着了!”

  下人们赶紧点头哈腰地应承。

  海爷说的“这事儿”,是啥事?原来,大奶奶的那点心思,海爷早瞧出来了,他也怕晚秋见了家里的山珍海味,会吃油了嘴,回去后,吃啥都是酸的,看啥都是破的。所以,海爷让几个传菜的,兜里头装两把盐和糖。传菜的路上,遇到甜的菜,就偷偷加撮糖;遇到咸的菜,就悄悄撒点盐。这一把盐、糖下去,就是神仙做的菜,也玩完了,不是太甜就是太咸,难怪晚秋夹了几口,就搁筷子了!

  大奶奶哪儿能猜到,平时面若冰霜的海爷,会在菜里加进这样的心思……

  民间故事(三)

  汉中盆地东部,有一个名叫“西乡”的县城,县城虽小,名声却大,因为这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历史上曾出过不少名人。这里的各种名贵小吃也享誉三秦大地,尤其是这里出产的“午子仙毫”茶,更是“中华一绝”,得到各界人士的盛赞。伴随午子山迷人的茶香,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奇故事呢!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距西乡县城十五里外有一座秀丽而险峻的山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山顶上来了一位美丽、善良的种茶姑娘,姑娘说她因为出生于午夜子时,所以人们叫她“午子姑娘”,至于她姓什么,却从无人知晓。

  这位午子姑娘不但在山顶种植了一片片郁郁葱葱的茶树,还在路旁的紫竹林中搭起了一座茶棚,专门方便过往行人。

  每日清晨,午子姑娘便笑眯眯地提出一个泥陶壶,从山腰一个像龙脖子一样形状的山洞里汲来了清泉水,再用青冈栎木炭把水烧沸,在紫砂杯中放入茶叶,精心冲泡后,敬于客人。

  坐在山顶茶棚里,阵阵清风吹来,洗去你登山的劳累,放眼望去,山谷的青松翠柏之间翻腾着妩媚的云海,耳旁传来鸟语溪鸣,身边不时出现午子姑娘婀娜多姿的身影,人们一边品饮着异香扑鼻、清醇可口的绿茶,一边欣赏着午子山迷人的风光,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清香、甘醇、鲜爽的茶汤直入肠胃,一种安详、中正的太和之气油然而生,令人怡然陶醉,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一般。

  午子山,山美、水美、茶美,人更美。

  午子姑娘以茶待客、方便民众之事,在方圆几百里传为佳话,连远处的一些名人雅士、禅师道长、僧侣儒生都慕名而来。登山求茶者品尝后赞不绝口,茶客们你来我往络绎不绝,午子姑娘日复一日辛勤地忙碌着。

  一日,有一从南方专程到此的嗜茶高僧代表众茶客送午子姑娘对联一副,贴在茶棚门框之上。上联为“龙脖洞中水”,下联为“午子山顶茶”,横额是“仙境双绝”。他向众人解释道,“此‘双绝’乃指两双,即茶与水,环境与美女也”,后来被人们称为品饮“四要”。据传,还被茶圣陆羽收集到《茶经》之中。

  一些外地茶商也闻讯到此,见如此好茶有利可图,便偷采茶籽,挖去茶苗,运往外地,移栽于自己家乡的山坡之上,精心培育,希望能长出同午子山一样的好茶来。午子姑娘知晓后并不介意,但那些被移栽的茶苗、树种,离开了午子山的土地后却无一成活。

  午子姑娘以茶待客的美名,被人们越传越远,正好被出巡在外且嗜茶成癖的皇上知道了,他即令绕道驾临午子山。

  当皇上在茶棚里召见了午子姑娘,品饮香茗后,感慨地叹息道:“喝遍天下饮料,还数此茶最好。”即将此茶钦定为贡品,专供皇宫所用,封午子姑娘为“御前茶侍”,即日一同进宫。

  然而皇上怎么也想不到,他的此番“好意”却遭到了午子姑娘断然拒绝,顿时龙颜大怒,吩咐左右砍去午子山茶林,拆掉茶棚,将午子姑娘押监治罪。午子姑娘拦住毁林砍树的人,不卑不亢地对皇上说:“只要皇上能将我带出午子山,我便随皇上一同进宫。”

  皇上听罢哈哈大笑道:“难道朕还怕你一个小女子飞了不成?”说罢命御林军将午子姑娘围在当中,前呼后拥,护送返京。当大队人马走至白松崖时,天上突然刮起一阵阵狂风,午子姑娘借风势,纵身一跃,跳下了山崖,只见白云之中,姑娘变成一只美丽的金凤凰,展开双翅沿午子山峰的茶园绕飞一圈后,越过对面山头,向天外飞去。

  皇上和他的侍卫们已惊得目瞪口呆,半晌才回过神来叹息一声说道:“午子姑娘乃是神女茶仙下凡,非凡人所比,看来天意难违,不可冒犯。”说罢便令众人速速摆驾,返回了京城。

听故事会民间故事大全

经典民间故事

  天灯又名孔明灯,相传起源於三国时期诸葛孔明先生所创,又因为天灯似孔明先生所戴的帽子,又名孔明灯。当时孔明先生是为了作战传递军情联络信号发明了孔明灯,孔明灯也被古今中外学者一致认定为是热气球先驱。

  后来,到了清朝道光年间,先民从福建省安溪县及惠安县一带顺著基隆河上游辗转流离,传入现今的平溪乡也就是说天灯的发源地是平溪乡十分寮地区。当时根据老一辈口述表明,当年十分寮地处山区,常有强粱出草,抢夺村民财物村民们纷纷往山中逃避,等土匪走后,留守在村中的壮丁会施放一盏天灯,告知山中避难的人们土匪已走,可以返家了,日后由于天灯的升空有上达天厅的意义,村民们常将祁福许愿的字句写在天灯上,等至农历年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燃放,将一年所想的愿望送上天,众神保佑阁家平安。

故事会民间故事

  闽南方言在平常时的应用中,在生活中,有时无意中会应用得非常奇妙和十分趣味。显示出误打误撞出其不意的结局,却也显得相当神妙和富有深刻意义。这些,也许正是闽南方言所发挥的艺术效果。

  流行于闽南漳州地区的一则《虎怕漏》的民间故事,就说明了这种事例,故事结局真是另人拍案叫绝。

  故事是这样说到的,有一天傍晚,有一个贪图走路错过宿店的牛贩仔,拉了两条小牛犊(音牛桃仔),望着南山而来,被出来觅食的小虎看见了。小虎偷偷地跟在他们后边,准备等个机会食掉小牛犊。刚好在这个时候,天下起了大雨来了,牛贩仔只能拉着小牛犊,进入一间土地庙中避雨。谁想雨越下越大下个不停。牛贩仔只得把破庙门关上。他把小牛犊拴在靠边的柱子上,自己找个地方休息。谁知这庙年久失修,破漏不堪,到处漏雨。只有找到靠门边的那柱子底下比较干燥的地方坐下来休息。守在门外的小虎,等得不耐烦了,正想进去咬小牛犊时忽听到那牛贩仔唉声叹气地说:今晚啊,我鬼也不怕,虎也不怕,只有怕漏!小虎一听,心想,这个人真怪,我老虎,他不怕,却怕一个什么漏?到底这漏是什么东西?厉害不厉害?还是回去问妈妈再说。于是就跑回洞中,把刚才看到的和听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然后问道:到底”漏”是什么东西?厉害不厉害呢?母虎也开不清楚这个从来没听过的”漏”是什么东西,就叫小虎在洞中等侍,自己出去看看。

  母虎来到破庙前,里面静悄悄的只听见打呼噜的声音,它就蹲了下来,把虎尾巴从破门洞里伸了进去,左搔右打,想把牛犊搔打出来,好吃掉它。这时候,牛贩仔靠在柱子上刚要入睡,忽然脸上被虎尾巴搔打了一下,惊醒过来,“哎哟,不好了,老虎来了!”当他镇静下来后,取出腰间那把锋利的小刀,猛力地切了下去。那老虎没想到这一招,突然尾巴被咬去一段,痛得大吼大叫,拼命向远方逃去。

  母虎气喘吁吁地跑回洞中,对小虎道:那”漏”果真是非同小可,幸亏我跑得快,尾巴只被它咬去一段,要是跑不快,恐怕连生命都没了。

  故事的内容从开头、发展、结尾、经过,确实让人惊奇不已。整篇故事的转折之处从牛贩仔无意中讲出口的一句苦叹:“我今晚啊,鬼也不怕,虎也不怕,只有怕漏!”

  就因为这个漏,竟然把一只凶猛而又吃人不眨眼的百兽老虎吓得如此的凄惨。着实令人感叹有些语言应用方面的误打误撞还能够幸免一场大灾,这是闽南语言的魅力所在,就因为一个漏字,便使整篇文章奇处环生,它在整篇故事的表述当中只占了极小的部分,整个故事却因它而奇趣生辉,实在不简单!由这则故事,我们可以见出闽南方言运用交流的巧妙,处处可有精华,可做文章!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拜师仪式主持词

个人职业发展与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