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的真正含义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百善孝为先的寓意故事

  百善孝为先。自去年起,台湾教育部门将每年8月份的第4个星期日定为“祖父母节”,希望通过这个节日,让祖孙间多些互动,推广重视孝道伦理的观念。今年,更是创意出“祖父母饼”,用“中国人过节爱吃饼”的方式推广这个既年轻又具深刻传统意义的节日。

  其实,“祖父母节”并非台湾首创,在美国、英国、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已经存在。

  目前,台湾社会中仍有许多年轻人将自己年幼的子女交给父母抚养。按照常理,孙辈的感情与祖父母应该很亲近。然而,去年由台湾教育部门委托台湾中正大学所做的“2010跨世代互动关系调查”显示,台湾约有30%的孙辈不知其祖父母的姓名,相反,大约80%的祖父母能够清楚的说出孙辈的姓名。而祖孙间的互动更是少得可怜,很多时候只有在逢年过节时,全家老小才会团聚一次。

  另外,除20%以下的祖父母与10%左右的孙辈表示每月会有一次共同出游的计划外,多数孙辈与祖父母间的往来较少。甚至约有10%的祖父母明确表示从来都没有和自己的孙子或孙女出游过,而孙辈中大约有20%的人也表示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台湾教育部门指出,“这些没有与祖父母相处与互动的孙辈不易认识自己的根源与家族特色,更不会对家族价值与美德的传承有任何的认同与责任”。因此,台教育部门特别将每年8月份的第4个星期日设定为“祖父母节”,让年青一代更多的关注亲情、传承孝道。

  台教育部门还指出,台湾已迈入老龄化社会,同时兼具少子化的特征,使得整个社会呈现出“豆竿家庭结构”,表现为世代数多而各代人少,家人之间的关系异于曾经的大家庭。因此,设定祖父母节也是为了关心老年人,强调老年人在家庭中的支持作用。据台湾教育部门在2009年所做的“祖孙互动之现况”民意调查,发现台湾人初为祖父母的平均年龄为53岁,若以台湾民众的平均寿命78岁来看,“为人祖父母”时间可长达25年,因此,台教育部门强调重视老年人,希望能够发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作用,促进老龄化社的协调发展。

百善孝为先的真正含义

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再说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如果,所有的人都不孝敬自己的父母,那这个世界会变得怎样的冷酷呢

  反过来想想,所有的人都孝敬自己的父母,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无比的温暖了。

百善孝为先的真正含义

百善孝为先

  孝,乃人之根,性之本,德之源,教之所。

  早在中国古代,《孝经》就已有“百善以孝为先”这句明宗开义。也就是说孝顺是行善的根本,没有孝顺又谈何行善。所谓的孝,就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依从﹑感恩的心理。

  在婴儿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孝’这个字便被写在了他人生典籍的扉页,醒目的中国字仿佛在告诉每一个中华儿女,用行动去证明你对父母的孝心,用行动去感谢父母对你的爱。这种人人生来就有的天性,本应在人的心灵深处开辟出一片美丽的花田,用爱与感恩等人类最真挚美好的感情浇灌,但没有人保证,经历了狂风暴雨之后,这花田不枯,这感情不变。经历过风雨,便拥有彩虹,这花田有风暴后特有的美丽,比先前更旺盛妖艳。

  我是一个从外地转来的学生,从小便寄宿在姥爷家。姥爷是一名数学教师,在我看来,他对我的感情就像他三十几年教师生涯中一成不变的数学公式一样,单调而乏味。这种淡漠的感情,在姥爷病倒那天,蓦然消失。而那天,我这个平时自诩挺孝顺的孙女,竟无法从记忆中挖出丝毫对姥爷的孝心来。无尽的后悔感像潮水般将我吞噬,如果能早点发觉姥爷身体的不适就好了,如果能多干些家务活来减轻老爷的负担就好了,我是这样想的。看着病榻上姥爷那刻满沧桑皱纹又憔悴的脸庞,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不是滋味。急忙翻出药箱,想找一些能减轻老爷痛苦的药,却被说明书上复杂的术语弄昏了头。要知道,在我生病时,姥爷会守在我的病床前,喂我吃药,再哄我入睡。而现在,如此这般。泪水渐渐迷蒙了我的双眼,忍住想要啜泣的冲动。这时,姥爷走了过来,慢慢收拾我弄乱的药箱,吃好药。看着看着,泪水终于决堤而下,扑到姥爷怀里,大声哭号,双肩不受控制地颤抖着,不停地说:“对不起”。姥爷笑着问我为什么道歉,我回答,自己没有尽到应有的孝心,让姥爷受累。姥爷拍了拍我的头,眼睛里流露出欣慰与赞许,说:“以后能做到吧?”我大喊:“能!”

  淡淡的药香,承载着姥爷对我深沉的爱,它让我幡然醒悟,并拥有这世上最美好的品质——孝顺。

  鹿乳奉亲,啮齿痛心的故事感动着我,芦衣顺母,拾葚异器的故事教化着我。在孝顺之风的熏陶中,我成长着。

  善良的品质固然美好,但对长辈的孝顺应放在全部善意的先列。一个人,如果只对陌生人报以善良之心,对父母长辈不屑一顾的话,那么没有人会认同,那所谓的善良只是水中的泡沫,将会渐渐消逝。

  善良之水滋润着孝心,在风雨的洗礼过后,我拾起挂在云朵之上的彩虹,那刻印着孝心标记的彩虹。

百善孝为先的真正含义

百善孝为先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意思是: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老人,爱护年幼的小孩,这是我们应有的品德。

  在二十四孝的故事中,有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芦衣顺母,鹿乳奉亲,戏彩娱亲,卖身葬父等故事,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春秋时期字路百里负米的故事。

  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字路四处打工挣钱,挣到钱,就到百里之外的集市里买米回家煮给父母吃,直到他们去世!

  子路的行为是可贵的,他的行为是无人能比的,他的行为是值得学习的,他的行为深深的感动了我,他是我们的榜样!

  就像我妈妈,她每个星期都会回姥姥家二次,每次都会拿些生活用品,每次都会帮姥姥姥爷干活并且和他们聊聊家常……妈妈的这些行为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了。妈妈你就是我的榜样!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我们让父母的付出得到自己的回报,哪怕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问候的话语,一个小小的祝福,父母也会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孝心是无价的,它不需要任何的补偿。

  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辉,让我们永远记的孝的存在,时刻提醒着我们尽孝!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和睦,更快乐!

万善之门孝为先

  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孝——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入则孝,出则弟”告诉我们孝敬父母的基本要求。尊重家庭成员,即使在今天也是理所当然的。

  孔子曾说过:“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意思是说:父母在世时,要依照礼节服侍他们;父母去世后,要依照礼节安葬他们,依照礼节祭祀他们。从古至今,人们都把孝看作万善之基。

  什么才是真正的孝呢?对父母要体贴,不要违背父母的心意。父母年迈,儿女要尽孝养之责;父母生病,儿女要及时求医尽心护理;父母去世要认真处理后事,祭拜父母,以追念父母的养育之恩。

  我国最重孝道,对父母,要表示爱心,出以诚敬,不能只在物质上的奉养而已,尽孝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养亲、侍亲、尊亲、敬亲,即供养父母、服侍父母、尊重父母、敬重父母。

  对父母,物质方面的供养,固然重要,但如果对父母只知道口体之奉,仅仅供养而已,不知道尊敬父母,使之得到精神上的安慰,那正如孔子说的:只尽了犬马之养。为人子者,必须警省。

  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住在农村的小女孩,从小父母离异,母亲身患重病,便跟随了母亲。只有八岁的她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为母亲做好早饭,便去上学,放学回家,还要洗衣服,喂鸡、鸭,直到晚上十二点多才能睡觉。

  她的自强与孝心感动了每一个人,孝,其实很简单,但却有许多人做不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百善孝为先-孝心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呢?是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从十月怀胎到姗姗学步,再到现在充满朝气的初中生,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的艰辛和汗水。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是他们日夜守候在我们的身边,当我们生活中遇到困惑时,是他们耐心地听我们的倾诉并给予正确的引导,是父母无私的爱让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孝敬父母呢

  父母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还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在我们的一生中起到良师益友的作用。古往今来都是如此。且看《三字经》中孟母教子的故事。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有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让他明白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名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可比拟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文中叙述了母亲教给他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教给他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他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朱德正是受到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才一步步地走上了投身革命的光荣道路。

  从古至今,受到父母的言传身教的影响从而成功的人士不胜枚举,“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样的体现父爱母爱的事情也数不胜数。

  父母之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那么沐浴在这种温暖中我们要怎么报答他们呢?所谓“百善孝为先”,且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吧!

  《二十四孝》中记载: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走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担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营造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这就是千古流传的黄香温席的故事。还有“沉香救母”、“卧冰求鲤”等千古佳话,这样的孝心很值得我们所有为人子女的学习。

  羊羔尚且知道跪哺,我们又怎能不去孝敬生我养我,为了我们奉献一切的父母呢!可是当今社会却有这样的不孝之子,就拿“机场刺母案”一事来说吧。

  近日各媒体报道了一个重磅新闻:20多岁的留日学生汪某在机场对来接机的母亲连刺9刀,原因竟然只是因为母亲表示没有钱再给他了。汪某留日五年从不打工,学习生活费用全靠母亲一个月7000元的工资中开支,五年间已将家中积蓄用尽。被刺母亲昏迷9天,醒来后却表示希望儿子不要被判刑。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位母亲对儿子的爱让人感叹,汪某的行为却引起了人们的愤怒。一个20多岁的成年人还伸手向父母要钱,正常吗?母亲生养他多年,为供他读书耗尽积蓄,实在拿不出钱。面对前来接机的母亲,他怎么忍心下手啊!此等不孝子,禽兽不如。

  汪某向母亲刺出的刀,深深刺痛了一向视“孝”为“百善”之首的国人心。中国有一句古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了,才后悔莫及。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许多名著经典都是永远不朽的。它们能教会我们许多道理,孝顺父母是其中最根本的,它要求我们不仅要有孝心而且要付诸行动。“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我们就从孝敬父母开始做起吧!让我们一起努力将这种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承并发扬光大吧!

百事孝为先

  俗语说:“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要做任何善事之前要先尽到“孝”;《孝经》里也有说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此话的意思是,我们的身体、头发和皮肤等,都是父母生给我们的,我们应该好好保护自己的身体,不让自己受伤,才是孝顺的根本;另外,也有人说:“世界上有两件事不能等,行孝不能等,行善不能等。”这些学者们所说的话,都在说明孝顺的重要。

  古今中外都有许多孝顺的例子,如:古时候有名孝子,名唤丁兰,她将已去世的父亲母亲刻成两尊木像,并且天天按时祭拜他们,任何心事都会告诉父母,就如同他们还在世一样,有一回丁兰的妻子把针戳近木像的手指,没想到,木像竟然流出眼泪和鲜血,丁兰很生气,于是就把她妻子休了,他“刻木祠亲”的孝行是不是很令人感动呢?其他,像老莱子的故事,虽然老莱子已经好几十岁了,但是他从来没有在父、母亲面前提到自己的年龄,反而还把自己装扮成五岁的小娃儿,天天在父母面前哭闹耍宝,逗父母开心,他行孝的精神让人非常的佩服。

  身为一个小学生,我应尽到的孝,基本就是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让父母放心。首先:要有均衡的饮食,样样皆吃不挑嘴,而且要依照天气来穿衣服,天冷就多穿一些,不逞强。其次:要帮忙做家事,让爸妈轻松点,也为这个家尽一份心力。最后要多听听父母的话,而且要将这些话惦记在心里,时时提醒自己。其实孝顺不是件难事,只要站在父母的立场替他们想一想,将心比心,相信做个孝顺的好孩子绝非难事。

  我们应该趁现在多多孝顺父母,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儿则亲不在。”意思是树想静下来,但风不停止,子女想好好奉养父母,可是父母早已不在了,孝顺要及时,我们应要把握光阴,好好孝顺自己的父母。

“百善,孝为先

  人生在这个世界上,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都应该回报。

  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儿女的必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有这种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没有灿烂的阳光,就没有温暖的万物;没有雨露的滋润,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辛酸坎坷的磨练,就没有意志坚强的性格;没有父母辛勤的抚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成长……同学们,我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十多年的某一天,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但当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父母却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我们。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父母却毫无怨言地抚养我们长大,为了给我们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们总是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小的时候,我总把这当作是天经地义的。因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我长大了,知道做什么事都应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应该但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每当我过生日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要感恩父母,因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们,才使我们有机会生存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会人生的冷热,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是他们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儿女有了快乐,最为开心的是父母;儿女有了苦闷,最为牵挂的也是父母;儿女有了好的成绩,最为骄傲的还是父母。父母之爱,深如大海。因此,不管父母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和其他素养如何,他们都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恩人,最值得我们永远去爱的人!树木的繁茂归功于土地的养育,儿女的成长归功与父母的辛苦——在你们博大、温暖的胸怀里,真正使我感受到了爱的奉献!不单单在中国,德国思想家恩格斯同样是孝敬父母的典型。他

  父亲去世后,留下了一笔可观的遗产,引起了他几个兄弟之间的财产纠纷,当时正值他的母亲身患重病,为了不使母亲伤心,他主动放弃了那份属于他的遗产,平息了家庭可能出现的纠纷。后来,他在一封信中提到:“我可能会有成千上万的财产,但我永远不会有另一个母亲。”是啊,金钱财富固然是诱人的,可是父母却是永远的珍宝啊。他们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多,小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大到教我们做人做事,这些都无法用金钱去衡量。因此,我们应当孝敬父母,就像恩格斯所做的那样,为了使他母亲平静舒适地度过余生,他毅然放弃了自已的利益。恩格斯的这种做法,体现出了“孝”的精髓,他本人也成为后人效仿的典范。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到今,有多少感人肺腑的孝心故事在民间流传着——“缇萦上书救父”、“花木兰替父从军”、“伯愈敬母泣杖”等等。他们这种行为、精神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吗?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娇生惯养,象一个个小公主、小王子似的,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平常对父母呼来唤去,自己的事情都等着父母来做,父母跟仆人没什么两样了。

  你应该很小就听过《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吧,它反映了母爱的可贵,有妈的孩子象块宝,有父母的孩子最幸福。在你伤心的时候,有人替你擦眼泪;在你高兴的时候,有人比你还高兴;在你不顺心的时候,有人鼓励你要坚强;在你不痛快的时候,有人承受着你的发泄;在你生病的时候,有人半夜起来为你喂药……然而,父母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我们又做过什么呢?好好反思一下吧!现在有一些孩子,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渐渐学会了抽烟、喝酒,甚至打架、偷窃,父母常常碍着面子给别人道歉。电视上也经常看到儿女成家后就把父母赶出家门的例子。其实,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女能健康、幸福、快乐。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

  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条隔离带,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忘记了那一声声快乐,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百 善 孝为 先

  就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第一位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孝”是一个人善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当我们刚出生时,我们的那根连接母体的脐带已经被剪断,可是我们与父母的血缘关系却终生难以割断。父亲是一名基层初中教师。在我小时候,父亲白天在学校根本顾不上回家,每天很晚才回来,我只得和母亲在一起。母亲对我管束很严,我当时真的很怕母亲,经常一个人站在大门口等待父亲回来,因为父亲很温和,经常给我买玩具。我更多的喜欢和父亲在一起。渐渐地我长大了,要开始上学了,基层的条件毕竟是有限的,父母希望我能有更好的发展,便让我去县城上学,和姥姥住在一起。起初我是高兴的,因为母亲平时太过于严厉,我感觉很不自由。但刚一开学,我的想法就改变了。不知为什么每天晚上睡下去就想起父母,想起平日里母亲的斥责,父亲的问候••••••

  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不断地往下流,姥姥劝也劝不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大概是我上三年级时,母亲下岗了,我反而很高兴。心想:这下好了,母亲可以回到我身边,一心一意照顾我,但年幼的我只顾高兴,殊不知这生活的重担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了父亲的身上。父亲比以前更加忙碌了。也不知为什么,母亲对我的态度突然变了,凡事总是能和蔼的对我说,即使我犯了错,母亲也不会打我,严重了骂几句出出气,而更多的是给我讲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开导我,我也更加乐意接受。从那以后母亲每晚陪我,等我做完作业后和我一起睡,早晨早早起来送我去上学,中午早早做好饭在家等我。就这样又过了两年。在这两年中,母亲教给我许多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使我明白了许多。随着我的长大,父亲肩上的担子越重了,母亲看在眼里,愁在心里,也想找份工作来缓解父亲的压力,虽然当时我很舍不得,但我能理解,父母在抚育我的同时还有赡养老人的重大责任。让人宽慰的是母亲在父亲的学校附近找了份工作,正好也能照顾到家。

  此时,我既心酸,也欣慰,突然间觉得,我唯有勤奋好学,懂事明理,立志成才,才能减少父母对我的牵挂!母亲走后,我不但没有令她失望,反而更加努力地学习,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后,我以优异的成绩从小学毕业,全家都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不仅仅是因为我的成绩,还有一个原因,我将在父亲所在的初中上学,这就意味着我们一家人又可以团聚了。而来到这个学校后,我才知道,父母有多么辛苦!父亲是教务主任,每天除了上好几节课以外,教务工作千头万绪,经常忙到半夜,早晨没有多睡过一分钟,也从来没有因劳累而缺过一节课。父亲就这样在这教书育人之地度过了十八个春秋。而母亲给这里的某单位做饭,算上我和父亲的饭,每天要做五顿饭,还要洗衣,干家务,她整日忙碌着。冬天,母亲的手因寒冷而干裂,但她从没有一句怨言••••••

  父母这样的辛苦,这样的努力,这样没日没夜的工作,究竟是为了谁呢?是我啊!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父母伴我从哑哑学语到长大成人,一路不管是心酸还是困苦都有父母的陪伴,父母的爱就像一条大河孕育着我们的生命,也给了我们温暖的家。儿行千里父母担忧,是父母在家里牵挂着你,是父母在家里盼望着你。不管你走多远、在做什么,都离不开我们伟大的父母。当你失望落魄时你想到的是父母,当你痛苦艰辛时你想到的是父母,当你伤心哭泣时你想到的仍然是父母,只有父母是我们永久停靠的彼岸。而如今我们已长大成人,父母却日渐老去,我们要像父母照顾我们一样去照顾他们,莫等失去后方才知惋惜。让爱留在今生,让情活在今世,不要让父母感到孤单,不要让父母对我们的爱失望,换用我们的毕生之力去养育父母的天伦之乐!

  天下每个父母为了养育自己的儿女都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山高,比海深。这是人间最伟大的爱!最圣神的爱!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都难以报答!但是,我们终生都应该报答!!!

百善孝为先的真正含义

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这句话的意思是: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同时它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优良传统。

  “孝”对每个人的定义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不管你是身体健康,还是不健康;也不管你是富贵,彧贫穷;更不管你是满腹经纶,还是只字不识,孝顺父母是必须的,没有任何条件可说的。

  可是,就在我们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地提高,人的欲望不断地膨胀,有部分人却对“孝”字却没有一点感觉了。我们从电视中往往听到或看到一些不孝子对自己的父母不但不赡养,甚至将父母的财产诈尽,将他们赶出家门。让风烛残年的老人飘泊在外,饥餐露宿。看到老人举步维艰地生活,而他的儿女们却生活在高楼大厦中,悠然自得的模样,我的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鄙视、愤怒,还是怜悯……五味杂陈吧。虽然后来通过政府部门的调解,儿女们按月支付老人生活费,但这样无法让老人感受到那种,儿女发自内心的感恩。而是在外界压力下的一种不情愿,一种牵强。两种方式,给人的感受截然相反。

  在我刚上小学的时候,听妈妈讲过“羊羔跪乳”的故事。年幼的小羊羔为了报答母亲的哺乳之恩,小羊羔们都是跪着吸乳,连牧畜都知道孝敬哺育自己长大的母亲,更何况是人呢?并且还是受过教育的人,真是令人唾弃。一个人对自己生养的父母都不能孝顺的话,还能指望他对社会有用吗?难道他还会爱其他的人吗?不会的,肯定不会的。这样的人也不想想,自己就不会变老吗?老人的今天其实就是他的明天。因为,他已经言传身教地给他的后辈树立了“榜样”。

  好在我的爸妈都是一个个孝敬父母亲的人。无论是奶奶,还是外公生病,爸爸和妈妈都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平时老人们有什么时要求,爸爸妈妈总是竭尽全力地满足。即使他们饱受病疼地折磨,可是奶奶脸上始终地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而我呢,虽然现在只上小学,可我平时很自觉地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让上班够辛苦的的爸爸妈妈们有多一点的时间休息。饭后,我会端上一盆热水给妈妈烫烫脚,让疲惫不堪的妈妈缓解一下疲劳,放松放松。还会给爸爸捏捏腿,捶捶背。爸爸妈妈常夸奖我,我骄傲地说“是学了你们的。”爸妈都会会心地一笑。

  孝顺是什么?它不是花言巧语。它就是生活中非常平凡微小的行为。它是一种关注,一种牵挂;一份守护,一份亲情。有人说“孝是太阳,给人温暖;孝是宝石,给人财富。”而我认为,孝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同一股涓涓暖流,流淌在心田,沁人心脾;是一种血浓如水的亲情,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但愿我们这些中华儿女,继承这一“百善孝为先”的优良美德,并把这一美德传承下去。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百善孝为先的感恩感言

关于孝道的经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