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的励志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李娜和姚明一样的开路先锋励志故事

  当李娜笑傲法网,惊动全球,在传统上被西方世界所垄断的网球场上升起五星红旗时,毫无疑问,她已成为中国体育史上最受西方世界认可的女运动员。在这之前,我们有郎平、高敏、邓亚萍,但从未有人拥有如李娜今日的国际影响力,这既是因为网球运动的传统和地位,也是因为李娜率真、直爽的个性和出色、幽默的表达能力。刹那之间,李娜的面孔成了一张中国的名片。

  在我说到李娜的这些特点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姚明。忽略项目和性别,两人在个人气质、表达方式、国际影响上何等接近?一个已经被提出的问题是,姚明和李娜,谁拥有更大的国际影响力和价值

  我并不关心这个问题,他们目前并不处于同样的职业生涯时段(李娜正当巅峰,姚明即将转型),当他们都结束了职业生涯,历史将给出评判。我想说的是,就像李娜在夺冠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的那样,梦想成真,他们都实现了梦想,而他们实现梦想之路是如此相似。第一,篮球和网球,都是全球职业化水平最高、运营最成功的项目,但在国内并没有真正职业化,国内平台在这两个项目上很难造就国际巨星;第二,李娜和姚明在国内体制下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但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都是在走出体制之后,在职业化的环境和高水平训练、竞争中提升了自己;第三,他们离开国内的管理者单飞,但都在国际上代表了整个国家的形象,提升了那项运动在中国的热度;第四,他们个人的奋斗,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尊重,也给公众带来了巨大的幸福感。

  同时,我还想说的是,在走出体制、展开翅膀、幡然翱翔的这个过程中,李娜和姚明,都是敢拼、敢搏、豁出去的人,甚至可以说,都是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上死过一次的人。当他们赢得世界、蓦然回首时,内心必定是唏嘘不已。

  李娜的故事,我不知细节。但大概知道,她打球多年,机会不多,战绩不佳,曾经在2002年退了役,就此远离网球,开始读书。几年之后,李娜发现自己内心难以割舍,重返网坛,但依旧建树不大。直到2008年奥运会之后,网管中心打开了允许运动员单飞的闸门,李娜开始在美国训练和比赛,完全像一个西方世界的职业运动员一样,自己组建团队、参与比赛,从此迎来了绽放的时代。当初那个已经终结了网球职业生涯、千千万万求学者中的一名新闻系学生,最终成为今天的“国际娜”。

  姚明不像李娜,他在体制内时已经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价值,显然不会被轻易放手。我曾经写过这个故事,在离开上海、前往NBA时,姚明一家面对着各种阻力,其中包括要交纳数额巨大的培养费用。李娜使出的“退役上学”这一招,姚家在面对威逼时也曾经用过,试图破釜沉舟。而最终,姚明用承诺交纳超过千万美元的培养费用,换来了一张通行证。在那时,姚明一场NBA还没打,前途未知,无人能预言他后来赢得的成就。也就是说,当他上路的时候,他身上背负的不单满是期待,还有时刻提醒着他的债务。

  李娜和姚明,真应该干一杯酒。他们有同样的坚持和追求,他们的成功都是险中求得。与此同时,他们的胜利,也是对国内体制和思维模式的反溯。自我价值,始终是创造整体价值的基础,运动员需要一条能不断提升、实现自我价值的天路,而当国内体制和环境不能再继续提供平台、帮他们做到这一点时,就该帮他们打开大门。而打开这扇大门,需要的是掌门人的心胸。李娜的成功,并非是依靠祖国赢得的成功,而最终最大限度地回馈了她的祖国。在巴黎的罗兰加洛斯球场,当年说过李娜“责任感和使命感太差”的网管中心主任、计划经济时代最炙手可热的球队——中国女排的场上指挥官孙晋芳,为李娜的胜利欢呼,拥抱庆祝,真情流露,也意味深长。

  相对而言,自身基础更好、与西方交流更多的篮球,是国内最早打开体制和思维大门的项目之一。在几位先驱的努力下,已经趟出了一条中国球员跻身NBA的荆棘路,为后来者打开了各种通道。王治郅是真正的先驱,他用自己的故事,激发了整个国家关于个人价值和整体价值的讨论;姚明是开疆拓土的先锋,在NBA达到了中国球员从未达到的高度,带动了中国篮球的空前热潮;易建联是第一个受益者,他的NBA生涯从未被影响,国内管理者给了他最大的空间和自由。从姚明身上,中国篮球的决策者们开始意识到,成就一个伟大的运动员,将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回报。

  李娜就是网球领域的姚明。她的真正贡献,不但是创造电视收视率和造就更多的网球爱好者,更是验证了个人赢得成功的模式和结果。回头看看那扇大门,但愿从此它不再上锁。

姚明的励志故事

姚明人生中的又一次翻页的故事

  2011年7月20日,一个最与众不同的运动生涯宣告结束——姚明退役了。这位表情沉静、魅力十足却永远谦逊的“全民偶像”,用坚持与专注影响着每一个追逐梦想的人,作为最优质的榜样,他配得上外界的所有厚爱。

  姚明9岁进入上海市体校,14岁进入上海训练队,16岁背上父亲当年的号码,代表上海队比赛,从此正式开始了篮球运动员生涯。

  2000年,刚刚过完20岁生日的姚明迎来了自己的首场奥运比赛,对手就是美国梦四队,姚明在内线的威力让NBA巨星们吃了一惊。这场比赛之后,前苏联队萨博尼斯的教练戈迈尔斯基兴奋不已,他反复说:“把姚明给我,把姚明给我,两年之后,他将是一个更加出色、无懈可击的新萨博尼斯!”

  2001年,姚明原本有机会参加选秀,但由于各种限制最终不得不放弃,这其中也包括他自己的心结——在CBA奋战6年,他还未曾给上海这个城市带来一个冠军。这是他加入职业联赛后一直的梦想,而姚明付出的努力要比许多人更多。

  除了身高之外,小时候的姚明并没有展现出太多的天赋。他曾在自传中叙述过一段往事,12岁时,方凤娣带着姚明去见~个很有名的教练。“教练让我转身、向前走、再走回来,就是那么简单的一个测试。然后,他对妈妈说我永远都不会成为一个很好的篮球手,他说我的平衡感不好。”

  但是当姚明进入“大鲨鱼”后,球队却把他看作振兴上海篮球的核心力量。“当我看到姚明时,我就知道姚明会是上海队未来夺冠的希望。”而除了前上海男篮主教练李秋平之外,老教练王重光也有着同样的观点。姚明在他的苦练下逐渐掌握了各种中锋技巧,身体对抗性也越来越强。在双杠上做立撑曾是姚明觉得最痛苦的事情,王重光曾和姚明打趣说:“你要是能做三个,就能和王治郅掰掰手腕;要是能做12个以上,你将来能打一打奥尼尔。”

  事实证明,李秋平和王重光的话都成为了现实。2002年4月19日,姚明和上海“大鲨鱼”的队友为上海赢得了CBA冠军。但在那个时代,姚明留给CBA的不仅是这个冠军,还有他超强的统治力,他的有些数据至今在CBA都无人可以打破。

  同年6月27日,姚明进入了NBA,成为第一个从未在美国打过一分钟篮球的NBA状元秀。在休斯顿这个陌生的城市,姚明不知道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更不知道在异国他乡的自己会有怎样的际遇,就连能够在这座城市待多长时间,他都找不出答案。姚明知道,要让那些对自己有怀疑的人闭嘴,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事实说话,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更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实力。

  2分、100分、1000分……6000分,这些分数的增加伴随着姚明的成长,也是姚明征战NBA的见证。“大鲨鱼”奥尼尔曾经这样评价姚明:“他有成为一名伟大球员的一切特质,他可以投篮、控球,最重要的是,我从来没有看到他在场上懒散的样子。”的确,姚明用勤奋和刻苦,让人们相信,他能在NBA成功,绝不仅仅因为身高。

  “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目标,我在上海队拿冠军,那是22岁之前的;在NBA进入第二轮,那是29岁之前的;从29岁之后,就要有一个新的目标。每次达到一个目标,那种自豪感和成就感都是非常澎湃的。”姚明说。

  他最清楚自己在乎的事情就是值得努力的事情,值得努力的事情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去做。至于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姚明用行动告诉我们:先把结果看得比什么都重,等到真正放下之后回过头再看,才发现过程同样精彩得无与伦比。

  “生活就像一个向导,你虔诚追随它,它就会为你打开一扇一扇门。”虽然离开了赛场,但姚明知道,人生中的比赛,将以另外的方式继续进行。

姚明的故事

  姚明是NBA的超级球星,是中国的骄傲。姚明八九岁的时候生了一场病,医生按照病症开了药。谁知,姚明对这种药过敏,服用后竟造成左耳百分之六十听力丧失。

  不幸的事不止这一件,姚明在十八岁时,一条腿不幸骨折。骨折,对于一个篮球运动员来说,等于宣告篮球生命的终结。但是姚明不甘就此放弃,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伤痛,一瘸一拐地坚持锻炼,最终重回球队。

  而且,著名的退役球员巴克利曾经说过,姚明不懂得怎样得分。并打赌说,如果姚明下一场比赛得十九分,那他就去吻一个著名主持人的屁股。不料姚明用自己的行动给了他有力的回击——他得了二十分,巴克利不得不在众目睽睽之下吻了那位主持人的代替品——驴的屁股。

  看完这篇姚明的故事后,我想:真正伟大的明星都是在不断地磨炼中取得成功的,所以,我们要正视人生中的每一次挫折与失败,让自己不断地进步,成长。

经典名人故事:商业姚明

  【导语】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大的抱负,无比坚强的毅力。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世的人们作出了表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精选了关于名人故事的相关文章,欢迎大家分享转载!

  “小巨人”姚明近年在NBA球场上纵横驰骋的同时,也不断尝试着商业上的投资。“姚餐厅”、“巨鲸音乐网”、加州健身姚明运动馆等无疑将姚明在赛场外的商业价值发挥到了极致。

  开餐厅,一只北京烤鸭34美元

  “YaoRestaurant&Bar”,这是以姚明名字命名的“姚餐厅”,目前只有休斯敦才能见到。

  这是姚明的第一个实业投资项目,耗资100多万美元。算上餐厅和酒吧,整个餐厅面积大约在1000平方米左右,可以同时容纳440人就餐。姚餐厅的主要食谱以上海菜和川扬菜为基础,最贵的主餐是价格为34美元的北京烤鸭。这道被列在菜单首位的菜也是姚明最爱吃的菜之一。

  更为姚餐厅增色的是,姚妈妈平常为姚明做的一些家常菜也出现在这里的餐桌上,像“姚妈妈馄饨汤”、“姚妈妈鸡汤”,等等。菜单里专门指出,这是姚妈妈的专门配方所做。当然,价钱也不菲,姚妈妈小馄饨价格是5。95美元,一碗6个,平均下来差不多是一美元一个。

  玩网站,姚明也是姚董了

  姚明酷爱上网已成为众人皆知的事情,因此他投资音乐网站也就成了非常自然的选择。2006年3月,姚明参与投资了中国最大的付费音乐下载网站“巨鲸音乐网”。

  2009年3月,谷歌中国面向中国用户正式推出免费正版音乐搜索,值得注意的是,谷歌此次的合作伙伴就是巨鲸音乐网的创始人之一姚明。

  2007年,姚明与美国最大的私人连锁健身机构加州健身合作,准备在中国开设20至30家高档健身房。2007年9月,北京“加州健身姚明运动馆”率先开业,2007年11月上海店开业。相比前两次投资的只闻其名不见其人,此次姚明除了形象代言和资金入股之外,还参与了健身室的设计工作。姚明运动馆是私人会所性质的健身场所,人会价格也比一般健身馆要高,平均年费在1万元人民币左右。“高定价也多是基于成本考虑,并不是因为有了‘姚明’的金字招牌而刻意提价”,相关人士说。

  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2008年姚明总收入超过3650万美元,其中2150万美元来自商业收入。当前姚明有约在身的广告合同金额累计达到1。5亿美元,折合10亿多人民币。从姚明的广告来看,其代言的产品绝对是“国际品质”,这与其身份相符。

  姚明在刚进入NBA时就与锐步签下10年7600万美元的合同,除此之外,他从联通公司可以拿到3000万人民币的代言费,他还是中国人寿的首位全球代言人,并与麦当劳、可口可乐、苹果电脑、佳得乐、GARMIN卫星定位系统、豪雅手表、MIG手机短讯等十多家世界品牌联手。

  拿顶薪,9年总价值9400万美元

  经过几年的锤炼,如今的姚明已经成长为NBA的顶级中锋,这种水准拿顶薪是铁定的。在姚明加盟NBA的首个赛季,他的年薪约为386万美元,随着“小巨人”的日趋成熟,火箭队选择提前与其续签了一份为期5年总价值为7600万美元的顶薪合约。

  尽管近年美元兑人民币有所贬值,“小巨人”的工资也在持续缩水,但是按照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6。8左右来计算,姚明的5年合同总价值仍高达5亿多元人民币。加上之前那份4年1800万美元的新秀合同,姚明在NBA打拼9年之后,可以拿到超过6亿元人民币的薪水。

  我们可以简单地算一笔账,姚明在NBA的两份合同总价值为9400万美元。再加上目前他身上所背负的1。5亿美元的商业合同,“小巨人”就算只在NBA打拼9个赛季,那么他账面上的收入也有2。44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更是达到16亿多元,绝对的天文数字。

姚明名人故事

  众所周知的姚明,你们都知道他的什么呢,2.6米的个子,还是他是个打篮球的体育运动员,仅此而已吗?查字典故事给给你分享名人“姚明”的故事:

  2009年5月5日,全世界的球迷共同见证了一个奇迹的诞生,更见证了一种精神,一种承担的精神。

  今天,姚明带领着他的火箭队在客场挑战异常强大的洛杉矶湖人队。在比赛前,几乎没有人看好火箭队,他们的天赋并不出众,经验并不丰富,体能和速度也都不占优势。然而,这样的一只球队却在开场之后打了湖人队一个措手不及,让所有人眼前一亮。

  作为球队领袖的姚明一直被人诟病,自从进入nba开始,评论家就指责他缺少霸气,在关键时刻没有血性,所以姚明尽管个人能力非常出众,但作为一个领袖还是不被很多NBA专家认可。

  然而,这次比赛让人们看到了姚明的另一面。面对强大得几乎不可战胜的敌人,他用拼命的奔跑,咬牙的坚持,激烈的碰撞一次次将对手反超比分的热情浇灭。离比赛还剩几分钟的时候,双方的拼杀已经到7白热化的程度,所有的人都红着眼睛激发出全部的力量在争取比赛的胜利。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带球突破的科比和姚明猛地撞到了一起,姚明意外地伤到了膝盖,猛然倒地,表情痛苦不堪。在NBA的赛场上,激烈的冲撞随处可见,所以谁也没有注意到姚明。可大家很快就发现姚明的表情非常痛苦,微微蜷起身体,双手抱着膝盖,眉头紧皱。裁判马上暂停了比赛,火箭队的队医第一时间跑到姚明身边低声询问着他的伤势。

  姚明的表情仍旧异常痛苦,队医带着大家搀扶着姚明离开了赛场,缓缓走进了通向休息室的走廊。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姚明不会返回球场,火箭队已经凶多吉少的时候,美国记者在走廊里纪录下了一个让人震惊的画面。因为疼痛而咧着嘴咬牙坚持的姚明忽然停下了脚步,挣扎着要返回赛场。队医连忙拦住他,劝他要保证身体的健康,姚明无奈地转身继续向休息室走去。可两条腿向外走着,姚明的目光却一直望着赛场方向。又走了几步之后,姚明坚决地停了下来,他坚持要回到比赛场上去,队医知道自己无法劝阻姚明,就让他做了几个简单的动作,在确定并无大碍之后,队医又陪伴着姚明走回了赛场。

  当姚明再次走回球场的时候,所有的观众纷纷站起身来为他鼓掌。虽然这里是对手的主场,但对方的球迷还是将掌声送给了坚强的姚明。当姚明再次回到场边的时候,主教练阿德尔曼显然没有料到姚明会带伤回来。担心姚明伤势的主教练正在犹豫着是否要让姚明上场,姚明已经指着场上的队友大喊了起来,他在告诉阿德尔曼,比赛场上有他的兄弟,比赛场上有急需他的队友,他要承担起自己的那一份责任。

  当姚明再次回到比赛场上的刹那,一个当地的记者哭了,他哽咽着说道:“姚明让我们明白了一个男人该承担什幺,他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坚强和伟大!”

  姚明再次站在比赛扬上,让场上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这时的比赛已经到了决战时刻,姚明受伤的膝盖已经红肿,他接到球之后仍旧在咬着牙坚持着。姚明的回归给了队友们极大的鼓舞,火箭队打出了极其强悍的气势,在顶住对手的反扑之后,最终赢得了这场让所有人吃惊的比赛。

  与其说这是一场比赛的胜利,不如说这是一种精神的胜利。姚明向所有人展现出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因为勇于承担,所以才会被信赖;因为被信赖,才能有凝聚力;因为有凝聚力,才能创造奇迹。

  美国有一首非常有名的乡村歌曲,里面有这样一句歌词——一个人要走多少路,才能成为男子汉?姚明在今天的比赛里给出了答案:一个人要默默付出很多年,并且等到他学会承担责任的时候,他就成为了真正的男子汉!这是一条再普通不过的走廊,这是姚明的走廊,这是一个男子汉的走廊,这是一个必将被人们铭记的走廊。

名人故事:姚明—动力来自目标

  目标是一个追求的目的地,是一个其努力想要得到的结果。动力与目标又有何联系?如果说,达到目标的起点到终点,是一段路,那么这段路的中途便是动力,而起点就是制定目标,终点就是达到目标。很多人都有过这段路的历程。比如:姚明。

  很多人都知道姚明,高大的身躯,可不见得这一定是好事。姚明小时候,个子就很高了,当然,他的脚也特别大。有时候,父母要给他买双鞋,可能要跑遍整条街,有时还买不到一双——他的脚太大了。姚明很难过这种情形只有定做鞋子。姚明听说进NBA能够有定做鞋子的“特权”。于是姚明定了一个目标——要进NBA——最初的想法只是想不必为鞋子而烦恼。

  姚明成功了,他走过了一条“路”——达到目标的路,不容忽视的是他达到目标所付出的努力,又是什么赐予了他动力呢?是目标,对于目标的渴望。姚明是哪一段“路”的“胜利者”。

  可见动力确实来源于目标,目标的高低,决定了“路”的长度,也决定了需要动力的多少。

  动力是追寻目标的必经,而动力也来源于目标。

姚明:无惧失败励志人物故事

  有一阵子,在国内每六周就有一本关于我的新书出版。这些书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也看了一本,它把我写成一个从不犯错误的人,好像我是一个神而不是一个人。事实呢?我失败过许许多多次。人人都喜欢谈论成功,但我认为从失败中获取的经验更为宝贵。

  我不知道美国球迷怎么想,但在中国,当你得了30分,球迷就想让你得40分,当你拿了40分,他们就要50分。我在NBA的第一个赛季刚结束,中国报纸就已经开始谈论我需要多少年拿总冠军,多少年成为“最有价值球员”,所以我会想到失败。这些目标太大了,如果我不能实现,人们就会把我当成失败者。

  对于失败的看法,我跟许多人不同。如果成功的可能性不高的话,我的许多同胞或许根本不会去尝试。而我,无论成败,都觉得要从过程中去学很多东西。

  中国有句老话:“胜者王侯败者寇。”很多人把它当成人生信条,这说明中国人很在乎结果。还有一句名言:“历史由胜利者书写。”换句话说,如果你没有取胜,没人会记得你。这是中国和美国价值观的另一大区别。在美国,迈克尔·乔丹和查尔斯·巴克利都是英雄,虽然巴克利从未赢得年终总冠军。

  巴克利的言论很多。我想他也说了不少言不由衷的话,他只想让众人议论“你又听到巴克利说什么了吗?”总之,这就是美国,只要你努力过了,即使不成功也能够出名。而在中国,败者会被人遗忘。

  但我认为,只看重结果是不对的。我相信过程很重要。我没能获得最佳新人奖,但我尽了最大努力。让我再来一次我可以打得更好,没赢我也不气馁。第一年我做的比想像中能做到的要多。我预测自己可以平均得10分,抢6个篮板。结果我平均得13。5分,抢了8。2个篮板。

  有一本武侠小说帮了我——金庸的《笑傲江湖》。我喜欢书中英雄的处世方式。他行事非常有原则,知道自己在什么情况下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但他并非不苟言笑,他常开玩笑,很放松。如果我能够期望和追求一件事,那就是当我身处困境时,也能像书中的英雄那样放松。

  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第二点是主人公的功夫——我不是说自己想练武功,只是对武功背后的哲学感兴趣。正如所有门派的打斗,你准备进攻和防守前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站位。如果我想击你的脸部,开始时会握紧拳头,在你面前高高举起。但如果我什么动作都不做,你就猜不出我要打击的部位了。对手不知道该如何反击,是由于无法揣摩出我的意图。

  我就这样打篮球,出击的时候我不先出手,我要让你猜我将会做什么。对手如何反应会向我透露一些关于他的信息,他一定会显示他的强项,然后我就能据此设法回应。

  由于沿袭了数千年的信条和观念,许多中国人畏首畏尾。我想原因大概是:如果规则或思想是古人传下来的,行不通则可归咎于古人;如果你擅加改动,出了错的话,就得归咎于自己。

  这又转回到对失败的恐惧上。似乎许多中国人还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信条。没有什么方法能永远行得通,人不可能每次都成功。有时你必须遭受失败,有时你必须作出改变——人生就是如此。

  我一直相信,假如我成功,将会是巨大的成功;假如我失败,也将会是一败涂地。试图做前人没做过的事情很有意思,就像去自己从未到过的地方探险,每件事都那么新鲜,令人激动,不管结果怎样都能学到很多。

  我无惧失败。

  如果你知道目标在何方,但还很遥远时,就不要老是翘首张望。只要看着脚下,走你的路。然后,终于有一天你抬起头,伸出手,发现目标已近在咫尺。

姚明励志故事:下巴66针脚上钢钉

  姚明的敬业精神和爱国情操是出了名的。2005年卡塔尔亚锦赛上,中国男篮在小组赛中击败最强的黎巴嫩之后,已经基本确定以小组第一的身份出线。这场关键的硬仗之后,主教练尤纳斯安排全体队员休息调整,但是比赛刚打完没多久,姚明就提着毛巾和衣服直奔训练场,无论队员还是队里的工作人员都很好奇地询问。“训练呀!按照计划,我应该还有一节训练课。国家队的比赛完了,还有NBA部分的科目。”姚明说。

  就是在这次亚锦赛之前,姚明在即将从NBA回国时左脚上起了一个血泡,为了防止发炎,火箭队队医帮他把血泡挑破,即便是这样,姚明在回到国内的第二天便走进了力量房。当时篮管中心副主任胡加时颇为感慨,觉得像姚明这样的球星,完全可以要求休息几天,但姚明没有这么做。

  卡塔尔亚锦赛上还发生了一件事。在与黎巴嫩的小组赛上,双方打得火药味十足,第二节比赛开始没多久,姚明的下巴便被对方一名球员用肘部撞出了一道大口子。休息的时候,姚明只是用一块创可贴简单粘了一下,便要求重新上场。赛后组委会医生为姚明缝了4针,但是国家队队医杜文亮认为处理得不够好,又重新给姚明缝了一次。当时姚明告诉杜文亮,自己的下巴算上这次已经被缝过66针了。一个下巴前前后后被缝66针,即便经历丰富的国家队队医也从未见到过。

  当然,最终逼迫姚明退役的伤还在脚上。退役之前,姚明和杜文亮有过一次聊天,姚明问杜大夫是否知道人的脚底骨有多少块,杜文亮回答是25到26块。然后姚明告诉他,自己的左脚内连钢板带钢钉一共有28枚,也就是平均每块脚底骨上至少有一根钢钉。这个数字同样让杜大夫大感吃惊,多年以来,姚明就是踏着大量的钢板和钢钉在赛场上浴血奋战的,这样的职业精神实在让人感到钦佩!

  这位天才,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他就是姚明。伏尔泰说过:“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是的,人生就是如此:要风光.就得历经风险。

姚明励志故事:认真是最大的优势

  中国“第一高人”姚明的励志故事

  姚明1980年9月12日出生在当时著名的以篮球为职业的"亚洲第一夫妻"家里。第一夫妻指的是身高:父亲姚志源身高2.08米,母亲方凤娣身高1.88米。但如果说姚明的成功都得益于身高,得益于父母的职业遗传,那就错了。其实姚明小时候对篮球并不喜欢,更谈不上出色,是父母对姚明既顺其自然又积极引导,不急于求成,不拔苗助长,尊重他的职业选择,对他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培养,才让这颗体坛明星冉冉升起。

  敦厚谦让 乐于助人

  姚明记忆中的朴素快乐的童年是在一条今天看起来又窄又短的公用走廊里度过的。上海住房紧张,他家住的是那种12平方米加6平方米的一室半型集体宿舍。公用地方小,势必多了那种小伙伴间的摩擦。姚明小时人高马大,但与同伴玩不但没占便宜反而吃亏。一次,邻家孩子向姚明母亲告状,说姚明欺侮他,母亲便批评儿子,姚明也不解释。后经过了解,母亲知道不是这么回事。这时有邻居说:"姚明这么单纯老实,长大要吃亏的。"母亲则说:"我相信姚明以诚待人,别人也会对他好的。"以后母亲碰到什么事就都先问清楚,并经常教导姚明为人要宽厚大度,还告诫说:"你被别人欺侮,总有讲理的地方。千万不要别人不对,你也跟着不对。"

  父母的教育使姚明敦厚谦让。学校每次组织春游,他都让座给弱小的同学,自己总是站在车后。小学四年级时他长到了1.70米,先是自己班里的高玻璃窗归他擦拭,到后来任何老师、同学都可以对他说:"姚明,你帮忙擦一下我们教室的高玻璃窗!"他总是乐意地答应,从不斤斤计较。最后他"承包"了整所学校所有的高窗户。这种敦厚善良在球场上也不时地显现出来。

  姚明小时候就有很强的荣誉感,排在队伍后面的他在国歌声中一脸羡慕地望着前面的少年升旗手将国旗徐徐升起。这种荣誉感也是促进姚明拼搏的动力。

  循序渐进 不骄不躁

  姚明小时候成绩一般,小学一年级参加运动会才第一次投篮。在篮球架前,老师问:"同学们,投篮比赛让谁投好呀?"其实目光已经投向姚明。谁都知道姚明父母是篮球运动员。同学们异口同声地推举姚明。姚明两手捧着篮球,屏住呼吸,心怦怦跳,也许是紧张,他没投中,篮球有气无力地碰了一下篮板,落在地上蹦到一边。他平生第一次投篮就在同学的期待中失败了。而另一个小朋友用俗称的"倒马桶"业余动作倒准确投进了。姚明尴尬得满面通红。姚明其实并不喜欢篮球,他像一般的男孩一样喜欢枪,喜欢看书,尤其爱看地理方面的书,甚至还对考古发生兴趣。他还爱做航模,爱游戏机。总之,他爱好广泛。

  为篮球事业拼搏一生的父母,身上带有伤病,一开始并不想儿子子承父业。父母还是想让他读个好学校,考重点中学。可以说,父母在姚明9岁那年送他去徐汇区少体校练篮球,无非是想沾打球的光考学校时加几分。

  从此,每当休息天或课余时,父亲就在宿舍前的旧车棚边与孩子玩篮球。父亲做了个篮球网,投进了便买小玩意儿奖励他。再看姚明,未满14岁身高近2米。就身高来说是打篮球的好料。因此,父亲也着意对儿子进行培养。渐渐地,篮球给姚明带来越来越多的成就感。他也越来越发觉其中的魅力。

  徐汇区少体校分尖子、重点、普通三种班。姚明一开始在普通班,每天只有5元钱补贴。人高马大的篮球队员对父母的经济压力是很大的。他家境贫寒,父母两人的收入只有100元,只能节衣缩食省给儿子。姑姑带来的鸡,他一下子能吃1只,蛋一口气能吃6个。为了给儿子补充营养,父母到处托人弄牛奶票。

  刚到少体校时的姚明,除了身高,没别的优势。但他有一个很大的优点:认真。凭着这点,他的天赋一点点得到开拓,很快从普通班跳到重点班再到尖子班。

  指导切磋 走向世界

  父母对姚明比较低调。姚明在少体校的训练中由于认真刻苦,不久便成为一颗少年新星进入了上海市少体校。这时媒体要采访姚明,母亲拒绝了。母亲认为媒体的宣传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她希望儿子脚踏实地而不是在媒体的夸耀中飘飘然。也应该说姚明正碰上好时候:体改风起云涌,全国篮球赛专业联赛从12座城市开始,CBA诞生。1996年姚明16岁,上海东方篮球俱乐部正式成立,有了高水平外援,对帮助姚明提高水平起了很大作用。

  父母也是姚明最好的老师。看球赛时,一家三口围着讨论技艺。一次,看了一场北京队的比赛,打单涛和巴特尔的"双塔"战术。姚明记得单涛有一个动作,是用肘直接架着别人上去的。母亲说,你要学学这种动作,要学会利用自己的身体。后来姚明回忆说:"母亲的话提醒了我,至少我会用肘了。这样我的进攻性比较强了。"

  父母经常指点姚明。东方男篮主场比赛,父母每场都去,在球场可以与儿子聊一会儿,探讨球艺。打客场,父母坐在电视机前,讨论着儿子的球艺。对儿子防守、进攻、打球态度一一细评。2001年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前几场姚明发挥得不好,父母便在电话里安慰他、鼓励他。

  姚明于1997年八运会开始了他的篮球生涯。从CBA联赛到亚锦赛、奥运会,南征北战四处奔波。每年就几天在家里,他不要父母休假陪他,而是一个人在家睡觉。母亲知道儿子最需要的是睡眠,也就由他去了。春节也就是在家吃顿年夜饭,年初一就得赶回去。可以说,姚明的每一步成长,都有父母的心血。

  父母、老师、教练对姚明的培养是量体裁衣式的,从单独为他设计训练方案到不忙于让他过早进入NBA,他们不急于求成而又严格要求的科学方法,都表明了顺其自然而又积极引导的策略。正是这些铸就了他一连串扎实成长的足迹:16岁进上海男篮,17岁出战八运会,19岁进国家队,21岁被NBA选为状元秀,成为休斯顿火箭队主力。

  在雅典奥运会上,姚明成了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旗手,有多少人在呼唤:“姚明,姚明,中国人,了不起!”这时的他是多么自豪!

姚明励志故事

  人生就像一张DVD光盘。A面,最吸引人们的眼球,是呈现给大众的绚烂的广告面;B面,刻录的故事肉眼看不见,其实内涵更丰富。

  有这样一个天才,如果用人民币进行衡量的话,他有着令人无比羡慕的A面:

  2003年他赚到1.2亿元;2004年和2015年保持在1.5亿元;2015年涨到1.7亿元;2015年继续膨胀,是2.6亿元;2015年更不得了,达到387亿元;2015年持续坚挺,是3.57亿元;2015年和2011年分别是2.5亿元和2.2亿元。9年下来,累计赚到20多亿元。

  可是,很少有人能够关注他的B面:

  2002年11月2日,他右手指被打出血;2003年1月13日,左膝扭伤;3月 27日,暂时性双耳失聪,不久,左眼遭到肘击,左眉骨破裂,缝了八针;2004年2月27日,髋部受伤,6月,右脚大脚趾被踩伤,几天后大脚趾趾甲被裁掉半个,月底,左脚又扭伤,7月4日,两片脚趾甲被摘除;2004年10月28日,肘部受伤;2015年3月31日,小腿受伤;4月4日,下巴遭到肘击,随后又扭伤了右脚踝。4月13日,刚刚缝完4针的下巴再次遭到肘击,6月17日,左脚踝接受骨刺剔除手术;2015年9月14日,下巴被击中,鲜血直流,12月7日,眉骨被击中,缝了九针;12月16日,左脚大脚趾被踩,趾甲脱落;12月19日,左脚大脚趾接受手术;2015年4月11日,左脚小脚趾骨折,4月14日,左脚被植入一根钢钉;2015年10月10日,左脚大脚趾趾甲被摘除,12月24日,右腿胫骨骨裂;2015年2月27日,舟骨应力性骨折,11月27日,眉骨遭到肘击,被缝四针;2015年1月24日,膝盖伤复发,2月8日,左肩被撞伤,2月26日,眉骨被撞裂,血流满面,5月10 日,左脚骨裂。7月22日,接受骨裂修复手术:2015年11月11日,左脚踝应力性骨折;2011年1月7日,左脚踝接受手术。总之,他这无比风光的9 年,竟是一部鲜血淋漓的历史,从头到脚,共经历过30多次伤痛或手术。

  故事细节

  姚明在9年NBA职业生涯中赚了多少钱,现在的说法不一而同,但是用俗一点的说法,应该是够几辈子花的了。但尽管如此富足,姚明却是一个节俭的典范。

  2004年,中国男篮奔赴美国达拉斯拉练,当地华人为了表示对中国男篮的支持,每天会做好早点送到男篮驻扎的酒店。为了队员们能够吃得更习惯,球队还随身带去了从国内买的小包装的榨菜。吃早饭的时候,姚明经常是赶在中间或者晚些时候去,当时很多榨菜都被其他队员掏剩下了半袋甚至更少,而姚明到了餐厅以后,从来不会去打开一包新的吃,而是选择其他袋里边还没有用完的。有时候教练和队医还会劝姚明去拿新的,反正也不是多么值钱的东西,但姚明却说,这些榨菜从国内带过来不容易,况且剩下的也都是干净的,一定要把它们吃光。一直到现在,姚明仍然坚持着“不浪费一粒粮食”的原则。

  退役之前,姚明回到了曾经生活多年的天坛公寓,他的房间里还有几件几年前穿过的国家队队服,虽然有点旧了,但姚明没有舍得丢下,他特意请人帮忙,把自己的衣服收集起来,打好包,捐赠给他的“姚基金”,送给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对“耍大牌”说不

  在国家队工作了长达17年之久的队医杜文亮清楚地记得,2003年中国男篮到秦皇岛集训,当时的姚明已经在NBA打了1年球,名气已经相当大。一天晚上,教练组通知全体队员和工作人员到驻地3楼开会,中国队全体人员当时住在5楼。姚明进入会场之后,正好坐在杜文亮旁边,坐定之后,杜文亮发现姚明在记录本里翻来翻去,还有点着急,马上就知道他是忘了带笔了。杜文亮当时心想,这么大的“腕儿”还对会议记录这么在乎,于是就主动把自己的笔借给姚明,但姚明说了句,“你借给我你就没法记了,我自己去取。”结果就见姚明穿着拖鞋噔噔跑上5楼,拿了笔又急急忙忙跑回会场。

  “我总觉得一个运动员成了万众瞩目的明星之后,这样的小细节一点都不会在乎,他完全可以主动跟我要笔用。但姚明在乎,而且他的这种在乎是无意识的,他的品质就是如此。”回忆起当时的那件小事,杜文亮仍然被姚明的行为感动着。

  同样的细节还发生在训练场上,国家队的训练课结束之后,队医往往会给队员们打一盆热水泡泡脚或者做一些放松性按摩,每一次姚明都会正正经经地对队医说一声“谢谢”。杜文亮说,从姚明的语气和表情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特别尊重别人的劳动,一个世界级球星能够每次坚持说这两个字的,恐怕很少。

  还有一次,篮协工作人员拿来300个信封,要姚明签名然后送给球迷,本来训练结束就很累了,又要面对着如此大的劳动量,但姚明二话没说,一口气签完,事后只是揉了揉都快僵硬的右手,然后露出了自己标志性的笑容。

  下巴66针脚上钢钉28枚

  姚明的敬业精神和爱国情操是出了名的。2015年卡塔尔亚锦赛上,中国男篮在小组赛中击败最强的黎巴嫩之后,已经基本确定以小组第一的身份出线。这场关键的硬仗之后,主教练尤纳斯安排全体队员休息调整,但是比赛刚打完没多久,姚明就提着毛巾和衣服直奔训练场,无论队员还是队里的工作人员都很好奇地询问。“训练呀!按照计划,我应该还有一节训练课。国家队的比赛完了,还有NBA部分的科目。”姚明说。

  就是在这次亚锦赛之前,姚明在即将从NBA回国时左脚上起了一个血泡,为了防止发炎,火箭队队医帮他把血泡挑破,即便是这样,姚明在回到国内的第二天便走进了力量房。当时篮管中心副主任胡加时颇为感慨,觉得像姚明这样的球星,完全可以要求休息几天,但姚明没有这么做。

  卡塔尔亚锦赛上还发生了一件事。在与黎巴嫩的小组赛上,双方打得火药味十足,第二节比赛开始没多久,姚明的下巴便被对方一名球员用肘部撞出了一道大口子。休息的时候,姚明只是用一块创可贴简单粘了一下,便要求重新上场。赛后组委会医生为姚明缝了4针,但是国家队队医杜文亮认为处理得不够好,又重新给姚明缝了一次。当时姚明告诉杜文亮,自己的下巴算上这次已经被缝过66针了。一个下巴前前后后被缝66针,即便经历丰富的国家队队医也从未见到过。

  当然,最终逼迫姚明退役的伤还在脚上。退役之前,姚明和杜文亮有过一次聊天,姚明问杜大夫是否知道人的脚底骨有多少块,杜文亮回答是25到26块。然后姚明告诉他,自己的左脚内连钢板带钢钉一共有28枚,也就是平均每块脚底骨上至少有一根钢钉。这个数字同样让杜大夫大感吃惊,多年以来,姚明就是踏着大量的钢板和钢钉在赛场上浴血奋战的,这样的职业精神实在让人感到钦佩!

  这位天才,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他就是姚明。伏尔泰说过:“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是的,人生就是如此:要风光.就得历经风险。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幼儿园小班成长趣事记录

西游记绘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