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忠诚的名人例子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中国诚实名人的故事

  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商鞅立木取信

  分析:“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言而无信则自取灭亡。

  话题:“人无信不立”“诚信”“证明”

  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着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分析:只有诚信待人者,才能被别人诚信相待。

  话题:“诚信与人生”“互助”“诚信的价值”

  李苦禅烧画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着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分析:真正的画家、艺术家都是些感情真挚而丰富的人。他的不虚伪造作,讲诚信,从不食言,真可谓画品如人品。

  话题:“诚信人生”“重诺”

  经营人心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但其赚钱后便搀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郑板桥挥毫题定“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原来“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但郑板桥却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今生意清淡,正因为‘心’少了这一点。”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经营人生的重要。从此以后,痛改前非,又一次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

关于忠诚的名人例子

友谊:忠诚

  春天种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百粒

  真心结交一位朋友却可收获一生忠诚

  哪怕相隔千里万里

  只要心存旧日还能梦中相逢

  生命中的忠诚忽遭玉山之崩

  誓言过耳尤轻

  当你看到忠诚为你牺牲

  是否决心守誓不忘

  如水时光抚平了你的伤痛

  白驹过隙带走了你的回忆

  金乌飞玉兔走了千次万次

  什么能令你回忆起过往的人生

  是否笛箫笙瑟扰乱了你的生命

  你想起了忠诚,当世界终究无声

  当有一天你为他人付出所有忠诚

  你联想到所有赋予你的牺牲

  你拥有了所有感动

  因为忠诚贯穿你一生

有关于尽忠职守的历史典故

  尽忠职守的历史典故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释义】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谈忠诚

  有一名蒙古谚语,叫作“胸怀忠诚比漂亮有钱强。”

  黄宗曦曾经说过:“忠诚是人生的本色”。

  左拉说过:“忠诚是通向荣誉之路”

  为什么人们给忠诚那么高的评价呢?原因就是忠诚自古以来就是人立足之本,生存之道,成功之路。

  蜀汉建兴五年,诸葛亮北上伐魏,为了让刘后主刘禅在他不在身边时不昏庸执政,导致内忧外患,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出师表》,表文中,他透彻地分析了当时形势,点最了忠臣忠将,语重心长地劝诫后主要“亲贤臣远小人”,要“开张圣听”,“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忠诚二字在他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表现出他“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决心。陆游都发出了“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感慨,这是对君主的事忠诚。

  南宋时,朝廷腐败,金军压境,内忧外患,就在这危急存亡之秋时,岳飞率领岳家军殊死反抗,他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百姓爱戴。因此大败金军,令金军闻风丧胆,惊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虽说他最终被昏庸的高宗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但他的精神却流芳百世。这是对国家的忠诚。

  然后,忠诚不只是对君主,对国家忠诚,更是对知识、事业的忠心。

  居里夫人为了科学研究,不怕自已身体被辐射侵害,住在简陋屋棚里亲自冶炼废渣数年,终于研究出了造福人类的放射性无素--镭。这便是对事业的忠心,对理想的追求。

  忠诚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学者,是科学家,是职员,是学生,是所有为梦想、为目标努力奋斗的人。

  是学生,就要对学习忠诚,是职员,就要对事业忠诚,是恋人,就要对爱情忠诚,是政客,就要对国家忠诚,是科学家,就要对科学忠诚,是人,就要对梦想忠诚!

  只要认定去做某事,无论贵贱,好坏,一定要对它忠诚,我们就要做忠诚的实践者,守护者,要让忠诚贯穿我们的心中!

尽忠职守的历史典故

  诸葛亮,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聪明与智慧的化身。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知,四书五经,无所不晓。

  47岁时,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上《出师表》,表明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心迹。

  为了统一中原,诸葛亮曾经多次兵出祁山,前几次出兵,都是因为粮食不继而退兵,第五次他接受了以往教训,非常重视粮食供应。他设计了一种叫做木牛(改进的独轮车)的运输工具,用它把粮食运到斜谷口囤积备用。

  公元234年,诸葛亮用木牛流马运粮,做好充分准备后,约孙权同时对魏国发起进攻,两面夹击魏国。他率领10万大军出斜谷口,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构筑营垒,准备长期作战:分一部分兵士在五丈原屯田,跟当地老百姓一起耕种,以为久计。司马懿率领魏军也渡过渭水,筑起营垒准备和蜀军长期对峙。魏明帝命令司马懿只许坚守,不准出战。

  与此同时,孙权应约派出三路大军进攻魏国,配合蜀国的行动。魏明帝亲自率领大军南下,大败吴军。诸葛亮只好孤军作战。蜀军很想跟魏军速战速决,但司马懿固守营垒,坚守不出,决心要打持久战。双方相持了一百多天。

  有一次,司马懿虚情假意地接待前来下挑战书的使者,问道:“你们丞相很忙吧,身体还好吗?”使者回答说:“丞相很忙,军营里大小事都亲自过问。他每天早起晚睡。近来胃口也不太好,饭量很小。”使者走后,司马懿对将士们说:“诸葛孔明食少事多,怎能支撑长久呢?”不出司马懿所料,诸葛亮就在这年八月病故,年仅54岁。

  按照诸葛亮生前嘱咐,蜀军密不发丧,各路人马按序撤退。

  司马懿探得蜀军因诸葛亮病死而退兵的消息,立即率军追赶。刚过五丈原,忽然蜀军旗帜转向,战鼓雷鸣,蜀军将士们转身掩杀过来。司马懿大吃一惊,赶快掉转马头,下令撤退。待魏军退远了,蜀军才缓缓撤出五丈原。

  虽然,诸葛亮没能实现统一中原的愿望,但是,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才智和鞠躬尽瘁、忠于职守的品格,永远师仪后世。

中华美德-忠诚

  忠诚,真心诚意,无二心,忠诚的解释意思很简单,但是却有着泪与血,成与败的背景,忠诚人人高呼但却很难做到,直视今天的社会忠诚已然成为人们的标榜,能说而难做到,甚至被人们所遗忘。

  说道忠诚远到宋末,张世杰指挥下,打了一场惨烈无比的“崖山保卫战”。失败之后,丞相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蹈海自杀。史载:“后宫诸臣,从死者众”。“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万余人”。大战中和帝室失散的张世杰知道少帝已死,领着船队再度出海,航至海陵岛一带海面时遇飓风溺死海中。近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艰苦奋斗,勇往直前,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捍卫国家尊严和维护祖国统一,他们是现代忠诚的代表。

  忠诚是无限的、无回报的付出,忠诚是为了别人舍弃自己,忠诚是一个词,是一个故事,是一种美德,同样是一个国家必备的信仰,我们没有能力去证明它的价值与存在,但是在众多历史故事中我们都明白它是真实存在的,看到这里也许你会说自己是忠诚的,没错,这就是忠诚的力量,它是一种尊严,是中华美德中最不屈不挠的精神,它需要传承下去,需要我们勇敢的表现出来,向忠诚致敬!

不得不学会忠诚

  雄鹰搏击长空,是对蓝天的忠诚;

  溪流奔流东归,是对大海的忠诚;

  春雨润物无声,是对大地的忠诚。

  ——题记

  忠诚是什么?忠诚不是诌媚君王,忠诚不是背信弃义,忠诚不是见利忘义,忠诚更不是贪生怕死。

  一

  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

  忠诚,在自古以来的英雄豪杰心中,占着无论多少金钱、多高的官位都不能与之衡量的地位。三国的诸葛孔明:“三请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刻画了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对蜀国忠心耿耿的忠臣形象;北宋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宁死不屈的崇高的爱国情愫。

  这些例子都是“忠”的典范,而这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对于国家忠诚,是我们人格魅力的展现。

  二

  不抛弃,不放弃。

  2008年,《士兵突击》热映,我们都熟悉片中的许三多。我是一个坦白的人,我承认,我不喜欢许三多。至少,在看电视那会儿,我是厌恶他的。后来,许三多说了一句话:“有意义就是要好好儿活,好好活着就是要做有意义的事。”我敬佩他的忠诚,他对生活的忠诚——要好好活着;他对梦想的忠诚——做一个好战士,绝不拖累班长;他对信念的忠诚——不抛弃,不放弃。

  有意义就是要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就是不抛弃,不放弃。无论是士兵许三多,还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如此。包括那些先天优秀的人。

  我懂了,忠诚是诸葛孔明的赤胆忠心;忠诚是文天祥的忠心耿耿;忠诚是许三多的不抛弃,不放弃。忠诚是一样美好的品德,看不见,摸不着,却始终记在人们心中。

  无论人生坎坷如何总要真心面对,靠着坚定不拔的毅力,凭着刚正不阿的精神潇洒的走过人生坎坷之路。万里寻梦只为一个“忠”字,苦等誓言只为一个“诚”字。正因为有“忠诚”二字,人生才得以有无悔的执着,奉献的忠诚。

  我们都应该学会忠诚。

忠义·忠诚·忠心

  忠,是一种优良的品质,更是一种传统美德。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涌现出了无数有着“忠”这种品质的人,他们的故事流传千古,代代传诵。

  徐庶一言不发

  有句歇后语叫:“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它说的是三国时期,刘备得了徐庶相助,势力日益壮大。曹操知道了,很是嫉恨。他知道徐庶是个有名的孝子,便把徐庶的老母亲抓来,又叫人模仿徐庶母亲的笔迹写了一封信给徐庶。徐庶收到信后,告别刘备来到曹营。徐庶的母亲看见徐庶来了,哭着说:“儿啊!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刘备是个贤明的君主,你可要忠心于他呀!”说完便自尽了。徐庶伤心不已,此后便谨记母亲的话,在曹营中一言不发,自始至终没给曹操献计策。

  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是个家喻户晓的大英雄,用现在的话来说那是“正能量”十足。他自幼习武,为的就是有一天能上战场杀敌,保家卫国,收复失地。岳母在岳飞身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其中的“国”字少了一点,寓意这国家还不完整,需要岳飞这代人去收复。后来岳飞长大了,果真不负岳母对他的期望,收复了一寸寸山河,成了一代抗金名将,而“岳母刺字”也成就了一段佳话。

  藏獒忠于主人

  我看过一本名叫《最后的獒王》的书,书中主人公在小的时候父亲就给他带来一只藏獒。藏獒一点儿也不可爱,不会吐舌头也不会叫,对主人公很是冷漠,他一点儿也不喜欢小藏獒。于是在喂养了半个月后,拿藏獒换了一只小哈巴狗。主人公的父亲知道了,却没有骂主人公。第二天,小藏獒自己跑回来了,可主人公仍然不喜欢小藏獒。无奈,主人公的父亲只好带走了小藏獒。一晃十四年过去了,主人公成了一名驻草原的记者。在一次采访中,一只大藏獒向主人公扑来,扑到跟前却戛然停住了,原来这就是十四年前的小藏獒认出了主人。这就是忠于主人的藏獒,你做了它一天的主人,它却牢记了你一辈子。

  徐庶对刘备忠义,岳飞对大宋忠诚,藏獒对主人忠心。让我们从他们身上汲取“正能量”,努力学习,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忠义之士!

关于忠厚的名人故事

  晏殊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大家熟悉的范仲淹、欧阳修等宋代大诗人,都曾经当过他的学生。

  晏殊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就以博学多才出了名。后来,他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让他去面见皇上。

  事情巧得很。当晏殊赶到京城时,正赶上科举会试。参加会试的都是各地选拔上来的名列前茅的才子。晏殊是作为“神童”选来见皇帝的,本可以不参加考试,但晏殊觉得只有经过考试,才能检验自己有没有真才实学。于是,他主动要求参加考试,并得到了皇帝的批准。

  参加考试的有1000多人。有的是连考多年、两鬓斑白的老学者,有的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书生,年龄最小的就是晏殊,他还不满14岁。开始,他心里有点不踏实,可他马上又想到,自己年纪还小,如果考试成绩不好,说明自己的学问还不够,那就需要自己继续苦读,有什么可怕的呢

  当考题发下来之后,晏殊认真一看,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考试题目自己曾经作过,当时写的这篇文童还受到好几位名师的称赞。这时候,晏殊的心里很矛盾。按说,那篇文章的确是自己独立写成的,现在把它照抄下来,当然也能反映自己的水平,不应该算是作弊,再说主考官和考生谁都不知道。但是他又想,那篇文章是自己在家里写成的,写作的条件比考场上要优越得多、如果在考场上写,就不一定能够写得那么好。晏殊又想起老师曾讲过的话:做学问必须老实,如果对自己放松,那只能害了自己。想到这里,他决定把实话讲出来,要求主考官给自己另出一个题目。可是,考场上的规矩太严了,晏殊几次想说话,都被监考人制止了。迫不得已,晏殊只好以那篇文章为基础,又做了些修改加工。写好之后,交了卷。

  几天之后,十几位成绩最好的考生被召到皇宫大殿上,将接受皇上的复试。晏殊也是其中之一。在对晏殊复试时,皇上高兴地对他说:“你的文章,我亲自看过了,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有这样好的学问。”

  不料晏殊却跪下来,连忙自称有罪。接着,他把考试的经过讲了一遍,并且要求皇上另出一个题目,当堂重考。

  晏殊说完后,大殿上鸦雀无声。人们被惊呆了,心想这个少年真是傻到极点了,别人想找这样的好事都找不到,自己却要求另换题目,再考一次。

  过了片刻,皇上突然大笑起来,说道:“真看不出,你这孩子不仅学问好,还这样诚实。好吧,我就成全你吧。”

  当下,皇上与大臣们一商议,就出了一个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晏殊克制着内心的紧张,集中全部精力,很快把文章写好交了上去。大家一看,交口称赞。皇上十分高兴,对晏殊赞不绝口,并当场授予他一个相当进士的学位,还吩咐人给晏殊安排一个官职,先让他锻炼一下,希望他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晏殊做官之后,开始只在翰林院里担任一个小小的秘书职务,官位低,薪俸少,日子过得挺清苦。

  当时,天下太平,京城里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朝廷官员几乎都是三日一宴,五日一游,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晏殊也喜欢饮酒赋诗,愿意同天下的文人们交往,可是他没有钱,无法参加这些活动。于是,他每日办完公事,就回到住地读书,或者和他在京城求学的兄弟们一起讨论古书中的问题。

  过了些日子,朝廷要选拔协助太子处理公务的官员。条件是:学问高、品德好。负责选拔的大臣们非常慎重,反复筛选、考察,一直也定不下来。因为选不好,就要受到皇上的责备。

  一天,忽然传来皇上的一道御旨,要选拔官们把晏殊算上一个候选人。不少大臣都不知道晏殊是谁,一打听,才知道是翰林院的一个小秘书。大家都挺奇怪,皇上怎么就看上了他

  原来,皇上听说晏殊闭门读书,从不吃喝玩乐,又想起晏殊在考场上的表现,认为他是一位既有才气,又忠厚勤勉的人。选这样的人到太子身边,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所以,就亲自点了晏殊的名。

  晏殊上任前,照例到皇上那里去谢恩。皇上勉励他一番之后,又夸他闭门读书,不参加游乐,是个好青年。

  晏殊听完皇上的夸奖后却低下了头,并向皇上说:“臣并非不想和文人们宴饮游乐,只是因为自己家贫无钱而不能去,如果臣有钱,肯定也会去的。我有愧皇上的夸奖。”

  皇上听后深为感动,一定要重用这样诚实的人!

  从此以后,晏殊的官越做越大,名望也越来越高,可他一直保持着诚实、勤勉的作风,至死都没有改变。

关于忠诚的名人故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出生于北宋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的一户佃农家里,青年时代,正遇上金女真贵族对宋发动大规模掠夺战争。他亲眼目睹北宋灭亡前后的惨痛史实,和当时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坚决抗击女真贵族民族压迫,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北宋末年,深受民族压迫的汉族、契丹族、渤海、奚等各族人民,“仇怨金国,”,纷纷自动组织起来反抗。

  从十二世纪二十年代起,黄河南北、两淮之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民族战争。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等一道,站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可是,的北宋统治集团,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1127年(靖康二年),徽宗、钦宗赵桓被掳走后,继而接位的南宋小朝廷的头目,同样是个投降派。他偏安于江南一地,沉醉于歌舞逸乐之中,没有真正组织抗金民族战争并把它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打算,所不同的是一面信用等投降派,通过他们出面进行一系列议和投降活动;一面则利用宗泽、岳飞、等抗战派,抵挡金军的凌厉攻势,以保住他的皇帝宝座和积累屈膝求和的资本。到了十二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东自江淮、西至陕西一线的宋、金双方对峙的军事分界线形成后,、统治集团,实际上已经成了南宋抗金斗争最大绊脚石;反过来,岳飞、等抗战派,则成了、投降派活动的最大障碍。南宋朝廷内部抗战派与投降派的斗争,日趋尖锐。

  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对赵构、秦桧的投降活动进行坚决斗争。1139年(绍兴九年),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衔之(抱恨)”。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得意忘形,颁下大赦诏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受(一品官衔)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食邑的封赐。他在辞谢中,痛切地表示反对议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并再次表示收复中原的决心,“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这无异于给当头泼了冷水,从而更使赵构、秦桧怀恨在心。“但岳飞不顾个人得失,坚持抗战到底的立场,率领军队,联络北方义军,卓有成效地从事抗金战争,筹划收复中原、统一祖国,成为全国抗金民族战争中的有力支柱。

  1139年(绍兴九年)夏,撕毁绍兴和议,倾巢而出;再度发动大规模的对宋战争。在东、西两线军取得对金大捷的形势下,岳飞挥兵从长江中游挺进,实施锐不可挡的反击”,他一直准备着的施展收复中原抱负的时机到来了。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义民兵的热烈欢迎。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土,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侍卫亲兵)和“拐子马”(左右两翼钳攻的骑兵),把金兀术打得大败。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想活捉金兀术,可措没有找到,手杀敌人数百,身被几十处创伤,豪勇无比。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摇动。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集合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破掉酒戒庆祝)”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但是,外敌难以撼动的岳家军,却遭到了南宋朝廷内部投降派的摧残。就在这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甘心充当儿皇帝的高宗赵构,因担心一旦中原收复,金人放回他的哥哥钦宗,他就保不住皇位,而急切地希望与金入议和。金人安插在南宋朝廷里窃取了宰相高位的内奸秦检,也抓住高宗这个难言的心病大肆活动,破坏岳飞的抗战。他们狼狈为奸,密谋制订了全线撤军、葬送抗金大好形势的罪恶计划。他们首先命令东西两线收兵,造成岳家军孤军突出的不利态势后;即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名,连下十二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在要末“班师”、要末“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的抗金英勇斗争,至此被迫中断。岳家军班师时,久久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拦道恸哭。岳飞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故意扬言明日渡河,吓得金兀术连夜弃城北窜,准备北渡黄河,使岳飞得以从容地组织河南大批人民群众南迁到襄汉一带,才撤离中原。这时,有一个无耻的书生,骑马追上金兀术扣马而谏:“太子(兀术)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兵且退矣!……自古没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金兀术这才又整军回到开封,并以不费吹灰之力,又把中原土地夺了回去。

  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罗网。1141年(绍兴十一年),他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监察御史万候(音末期屑)亲自刑审、拷打,逼供岳飞。与此同时,宋金政府之间,正加紧策划第二次和议,双方都视抗战派为眼中钉,金兀术甚至凶相毕露地写信给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在内外两股恶势力夹击下,岳飞正气凛然,光明正大,忠心报国。从他身上,秦桧一伙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证据,但岳飞却仍于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被赵构“特赐死”,杀害于临安大理寺内,年仅三十九岁。岳飞部将张宪、儿子岳云亦被腰斩于市门。岳飞父子及张宪死于奸臣昏君之手,激起了抗金军队和老百姓的强烈愤怒,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体莫须有(也许有)。”韩世忠当场驳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民族英雄岳飞,就在“莫须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这是悲愤的呼喊!

  岳飞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的精忠报国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正是他,表达了被压迫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并知道爱护人民的抗金力量,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统治者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封建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岳飞不愧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岳飞遇害后,临安义士隗顺,负尸越城,草草地埋葬于九曲丛祠旁。为了便于以后识别,隗顺将岳飞随身佩带的玉环系于遗体腰下,坟前种植了两棵桔子树。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因重修栖霞岭下岳飞庙墓,追寻岳飞初葬地,终于在杭州市众安桥螺丝山下扁担弄内的红纸染坊旁,找到了最初的岳坟。1876年(光绪二年),在这里修建“忠显庙”,杭人俗呼为“老岳庙”。

  岳飞死后二十年,即1162年6月(绍兴三十二年五月)宋孝宗赵继位,七月下令给岳飞平反昭雪,“追复原官”,并以五百贯的高价购求岳飞遗体,“以礼改葬”。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朱婷的事迹简介

以青春奋斗为主题的主持稿